第72節
喪屍爆發,但女寢囤貨! 作者:緒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綠萵苣:1200斤
香菜:1528斤
大果牛角椒:2340斤
朝天椒:1246斤]
[已用儲存空間:23g
剩餘儲存空間:30g]
暫且不論為什麽app會用“g”這種單位來計算儲量。這麽多內容,連車運帶人推,五趟,大概也隻是塞滿了其中一麵看台下方不到四分之一的空間。
非常餘裕。
距離午飯休息時間還有一會兒,正好趁這個時間試試誤打誤撞選到的飼料作物模式。
點開[0號溫室大棚]的界麵,熟悉的蠟筆畫風小農場再次出現在眼前,此時此刻,四塊區域無一例外都是蔬菜作物模式。
距離土豆和白蘿卜收獲不到兩天,其中一塊恰好是空著的。便點擊這塊左下角的土地,屏幕上立刻彈出來選擇項:
[請選擇您想切換的作物加成模式]
[蔬菜模式][飼料模式]
點擊飼料模式的選項,土地上出現了一個刷新特效。
[生長空間等級:三階]
[生長空間加成針對作物類別將發生改變,目前用戶的加成模式為:飼料]
[生長空間加成:
成熟效率+60%
作物收獲+100%
作物回收+12
0%]
“這個加成詞條不是跟蔬菜的一模一樣嗎?”沈未說,“就連”
話音未落,下麵又多出來幾行字,緊接在“作物回收”那條下麵。
[心情愉悅+10%
體魄健康+30%]
幾乎可以確定了,這絕對是給動物用的詞條。
“如果哪天我們心情不好了吃點會有用嗎。”陳訪桐真摯提問。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問人類。”蘇梓臨回答。
把從山上帶下來的蕨菜、馬齒覓、香椿、地菜、馬蘭全部種上,又嚐試性地種了雞十分愛吃的小白菜和菠菜。
就app的介紹來看,“飼料”的定義應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局限在苜蓿、草木樨、黑麥草、蕪菁等等,而是隻要從這片土地上長出來的,就會成為擁有特殊加成的飼料。
野菜幾乎都是整植株連根帶下來的,挖得比王寶釧還完整。一種下去,農場界麵上顯示出來的生長進度條已經發橙,估計明後天就可以收獲了,中間的過程隻是走個過場,給作物附魔而已。
這意味著,明後天就可以用app特供的“飼料”,來給學校裏現有的這些動物嚐嚐看,到底有什麽神奇力量。
午飯飯點,大家紛紛在門口上交糧票和蔬菜票,湧向食堂。
“吃什麽呢。”尹赫抱著盤子糾結道,“土豆沙拉,土豆餅,土豆泥,香辣土豆幹鍋,怎麽全是土豆?”
“這裏有不是土豆的。”鬱黎說,“如果你覺得番茄燉土豆不算的話,我就給你盛點。”
“明明就怎麽看怎麽都是。”話是這麽說,他還是聽話地把碗遞了過去。
食堂窗口裏,各色菜品十分豐富,但是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基底全部由土豆構成。
這幾天全在吃這樣的餐食,土豆吃得比米飯還多。
沒辦法,糧食種子還要等後天老劉從景門鎮運來,而且沒有糧食模式加成,等水稻成熟少說也要30天,不過主食這種東西,土豆來代替倒是完全沒問題。
但是學校剩餘的肉類儲量實在是不夠了。
準確的說,是已經見底了。
六人正在土豆餅的窗口前排隊。
最近食堂最熱門的菜品,應該就是這包裹著大棚絕大部分蔬菜,外酥裏糯的現象級土豆餅,加上大棚出品的優質番茄濃汁,短時間內應該還吃不膩。
“不對不對。”沈未說,“應該是瓜子、榛子和核桃仁!”
“那還有麵包蟲、大麥蟲和蝗蟲呢。”陳訪桐接道。說完之後,她微微蹙眉,“啊,光是說這三個詞就感覺很惡心。”
“這個隻能算輔食而已,主食還是堅果才對。”蘇梓臨回答。
他們三人表情停滯。
陸朝南看了看窗口,又回想了一下剛剛出現的所有名詞,謹慎發言:
“就算連續吃了三天土豆,也還沒有要到出現幻覺的地步吧”
“你們是在玩什麽假設自己是齧齒類動物的遊戲嗎?”尹赫問。
“今天帶點鬆果回陽台吧。”蘇梓臨回答,“你會知道我們在說什麽的。”
“鬆果?”鬱黎反應過來,“難道林場跟那條成就有關係?”
當時砍樹做圍欄的活動他們三個沒參與,自然也就沒有機會與林場所有者們相遇,但是成就和林場解鎖的消息依然會發送給他們。
就像自己這邊雖然沒參與魚塘的建設,也依舊能夠觸發相關成就和解鎖魚塘一樣。校園內的內測宿舍,從功能性空間的控製到這些數據本質上是共通的,生存值雖然會存在小小的偏差,但是也
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從他們的視角來看,林場確實解鎖了,但是裏麵也隻有一棵孤零零的可砍伐樹木,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更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果然自己才是被鬆鼠老板選中的打工仔。
現實中砍樹絕非一件容易事,雖然有了老板們的許可,但是它們隻負責生養和發放砍伐許可證,後續的體力活仍然需要親力親為。
現在野菜也有了去處,蘑菇也拿到蔬菜田裏去測試看看能不能享受到蔬菜模式加成了。至於從野樹上摘下來的那些果子,就可以送到林場去,試試看鬆鼠老板們好不好這一口。
林場工作和養雞場工作組合並到一起。林畜一體化,反正工作地點都一樣。
當然,工作內容不僅有砍樹、喂雞等等,還包括討好新老板——
比如好好打掃林場環境,收集上好的大鬆果,並且謹言慎行,適當誇讚齧齒類動物等等。
目前唯一一棵拿到許可證的鬆樹,根據[2號林場]數據顯示,高達六米,直徑50公分,有效木材重量達到了103噸,也就是差不多1000千克整。
這意味著,砍下這棵樹,瞬間就能滿足西城牆從lv2升至lv3的木材需求。
這一噸木材估計算是老板的開局見麵禮。至於後續它們願不願意繼續幫忙發證,就得看自己具體表現怎麽樣了。
吃完午飯稍作休息,下午的勞作便盡然有序地繼續開始。
六人則帶上目前性能最優越的望遠鏡,目標明確,直奔學校的電視台大樓。
大樓坐落在文澤湖後方,占地麵積巨大,不過距離北麵的大門,也就是學校正門非常近。
如果從銅藝的正麵走進來,迎麵所看到的第一處景物,就是垂柳掩蓋後的文澤湖湖麵,和聳立在其後方的電視台大樓。
作為大學城唯一一所擁有自己專屬電視台的學校,這裏算是被傳媒學院承包的主場。
電視信號塔尖距離地麵約168米,和t市中心的市電視台信號塔遙遙相望。
在大學城,隻論海拔,這裏不出意外應該是最高點。
而大樓的最高處可以站人的天台高度則在130米左右,對於看視野來說也很比較優越了。
“現在的城牆雖然堅固,但是其他方麵和普通圍牆沒有區別,我們目前還沒有靠著城牆就能挺過24小時的資本。”蘇梓臨解釋道。
推開沉重的玻璃大門,抬腿走進。
恐怕從雨季以來,這裏還是第一次重新有活人進入。
今天本來就是慣常的陰天多雲,即使是午後,也幾乎見不到什麽陽光。
大樓的總電源貌似被切斷了,無法開燈,裏麵也是晦暗一片。
“不會吧。”陸朝南又嚐試地摁了幾個開關,一律毫無反應,“這麽說來,電梯肯定也沒有電,我們這是要生爬上28層?”
話音剛落,正對著的主樓電梯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回蕩在空曠碩大的樓梯內部。
而電梯的樓層顯示屏上,則出現了和宿舍樓電梯一模一樣的綠色數字,和那顆綠色的像素版小喪屍腦袋。
“是這個!”尹赫驚喜道,“和我們宿舍樓電梯的那個成就是綁定的!”
當初修複宿舍樓的電梯時,app就提示過:
[本成就為一次性成就,區域內其餘建築樓梯電梯將在用戶前往相應建築時自動解鎖。]
看來這回由於大樓斷電,app自動判定裏麵的電梯無法使用,直接給開了個後門。
幸好幸好,差點就真要生爬28樓了。
一路直上最高層。
輕微的鋼鐵碰撞聲,電梯門再次打開。
距離天空更近,
白茫茫的光線灌入雙眼。
這裏是電視台大樓的最高層,以前很少用到,是給樓下演播大廳和黑匣子劇場工作的師生們用作餐廳的(當然,實質上一次也沒見過真的有人在這裏吃飯)。
不過由於布景簡潔高級,視野光照極佳,夜景更是自不必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影片取景地。
在銅藝學子的不少短片裏,都可以見到這個高樓小空間的出現。
此時,已經距離地麵將近一百三十米。
“這裏隻有北麵一麵落地窗。”陸朝南抬頭看了看,神色僵硬道,“我們得去天台才行。”
“等等,剛剛那裏是有什麽微妙的停頓嗎?”沈未說。
“沒有。”他回答。
從28層的樓梯間走出來,便能看到一個漫長的鋼梯,一直通向頂端。
爬上去,鑽出來,就是目前能企及的最高海拔——
香菜:1528斤
大果牛角椒:2340斤
朝天椒:1246斤]
[已用儲存空間:23g
剩餘儲存空間:30g]
暫且不論為什麽app會用“g”這種單位來計算儲量。這麽多內容,連車運帶人推,五趟,大概也隻是塞滿了其中一麵看台下方不到四分之一的空間。
非常餘裕。
距離午飯休息時間還有一會兒,正好趁這個時間試試誤打誤撞選到的飼料作物模式。
點開[0號溫室大棚]的界麵,熟悉的蠟筆畫風小農場再次出現在眼前,此時此刻,四塊區域無一例外都是蔬菜作物模式。
距離土豆和白蘿卜收獲不到兩天,其中一塊恰好是空著的。便點擊這塊左下角的土地,屏幕上立刻彈出來選擇項:
[請選擇您想切換的作物加成模式]
[蔬菜模式][飼料模式]
點擊飼料模式的選項,土地上出現了一個刷新特效。
[生長空間等級:三階]
[生長空間加成針對作物類別將發生改變,目前用戶的加成模式為:飼料]
[生長空間加成:
成熟效率+60%
作物收獲+100%
作物回收+12
0%]
“這個加成詞條不是跟蔬菜的一模一樣嗎?”沈未說,“就連”
話音未落,下麵又多出來幾行字,緊接在“作物回收”那條下麵。
[心情愉悅+10%
體魄健康+30%]
幾乎可以確定了,這絕對是給動物用的詞條。
“如果哪天我們心情不好了吃點會有用嗎。”陳訪桐真摯提問。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問人類。”蘇梓臨回答。
把從山上帶下來的蕨菜、馬齒覓、香椿、地菜、馬蘭全部種上,又嚐試性地種了雞十分愛吃的小白菜和菠菜。
就app的介紹來看,“飼料”的定義應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局限在苜蓿、草木樨、黑麥草、蕪菁等等,而是隻要從這片土地上長出來的,就會成為擁有特殊加成的飼料。
野菜幾乎都是整植株連根帶下來的,挖得比王寶釧還完整。一種下去,農場界麵上顯示出來的生長進度條已經發橙,估計明後天就可以收獲了,中間的過程隻是走個過場,給作物附魔而已。
這意味著,明後天就可以用app特供的“飼料”,來給學校裏現有的這些動物嚐嚐看,到底有什麽神奇力量。
午飯飯點,大家紛紛在門口上交糧票和蔬菜票,湧向食堂。
“吃什麽呢。”尹赫抱著盤子糾結道,“土豆沙拉,土豆餅,土豆泥,香辣土豆幹鍋,怎麽全是土豆?”
“這裏有不是土豆的。”鬱黎說,“如果你覺得番茄燉土豆不算的話,我就給你盛點。”
“明明就怎麽看怎麽都是。”話是這麽說,他還是聽話地把碗遞了過去。
食堂窗口裏,各色菜品十分豐富,但是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基底全部由土豆構成。
這幾天全在吃這樣的餐食,土豆吃得比米飯還多。
沒辦法,糧食種子還要等後天老劉從景門鎮運來,而且沒有糧食模式加成,等水稻成熟少說也要30天,不過主食這種東西,土豆來代替倒是完全沒問題。
但是學校剩餘的肉類儲量實在是不夠了。
準確的說,是已經見底了。
六人正在土豆餅的窗口前排隊。
最近食堂最熱門的菜品,應該就是這包裹著大棚絕大部分蔬菜,外酥裏糯的現象級土豆餅,加上大棚出品的優質番茄濃汁,短時間內應該還吃不膩。
“不對不對。”沈未說,“應該是瓜子、榛子和核桃仁!”
“那還有麵包蟲、大麥蟲和蝗蟲呢。”陳訪桐接道。說完之後,她微微蹙眉,“啊,光是說這三個詞就感覺很惡心。”
“這個隻能算輔食而已,主食還是堅果才對。”蘇梓臨回答。
他們三人表情停滯。
陸朝南看了看窗口,又回想了一下剛剛出現的所有名詞,謹慎發言:
“就算連續吃了三天土豆,也還沒有要到出現幻覺的地步吧”
“你們是在玩什麽假設自己是齧齒類動物的遊戲嗎?”尹赫問。
“今天帶點鬆果回陽台吧。”蘇梓臨回答,“你會知道我們在說什麽的。”
“鬆果?”鬱黎反應過來,“難道林場跟那條成就有關係?”
當時砍樹做圍欄的活動他們三個沒參與,自然也就沒有機會與林場所有者們相遇,但是成就和林場解鎖的消息依然會發送給他們。
就像自己這邊雖然沒參與魚塘的建設,也依舊能夠觸發相關成就和解鎖魚塘一樣。校園內的內測宿舍,從功能性空間的控製到這些數據本質上是共通的,生存值雖然會存在小小的偏差,但是也
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從他們的視角來看,林場確實解鎖了,但是裏麵也隻有一棵孤零零的可砍伐樹木,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更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果然自己才是被鬆鼠老板選中的打工仔。
現實中砍樹絕非一件容易事,雖然有了老板們的許可,但是它們隻負責生養和發放砍伐許可證,後續的體力活仍然需要親力親為。
現在野菜也有了去處,蘑菇也拿到蔬菜田裏去測試看看能不能享受到蔬菜模式加成了。至於從野樹上摘下來的那些果子,就可以送到林場去,試試看鬆鼠老板們好不好這一口。
林場工作和養雞場工作組合並到一起。林畜一體化,反正工作地點都一樣。
當然,工作內容不僅有砍樹、喂雞等等,還包括討好新老板——
比如好好打掃林場環境,收集上好的大鬆果,並且謹言慎行,適當誇讚齧齒類動物等等。
目前唯一一棵拿到許可證的鬆樹,根據[2號林場]數據顯示,高達六米,直徑50公分,有效木材重量達到了103噸,也就是差不多1000千克整。
這意味著,砍下這棵樹,瞬間就能滿足西城牆從lv2升至lv3的木材需求。
這一噸木材估計算是老板的開局見麵禮。至於後續它們願不願意繼續幫忙發證,就得看自己具體表現怎麽樣了。
吃完午飯稍作休息,下午的勞作便盡然有序地繼續開始。
六人則帶上目前性能最優越的望遠鏡,目標明確,直奔學校的電視台大樓。
大樓坐落在文澤湖後方,占地麵積巨大,不過距離北麵的大門,也就是學校正門非常近。
如果從銅藝的正麵走進來,迎麵所看到的第一處景物,就是垂柳掩蓋後的文澤湖湖麵,和聳立在其後方的電視台大樓。
作為大學城唯一一所擁有自己專屬電視台的學校,這裏算是被傳媒學院承包的主場。
電視信號塔尖距離地麵約168米,和t市中心的市電視台信號塔遙遙相望。
在大學城,隻論海拔,這裏不出意外應該是最高點。
而大樓的最高處可以站人的天台高度則在130米左右,對於看視野來說也很比較優越了。
“現在的城牆雖然堅固,但是其他方麵和普通圍牆沒有區別,我們目前還沒有靠著城牆就能挺過24小時的資本。”蘇梓臨解釋道。
推開沉重的玻璃大門,抬腿走進。
恐怕從雨季以來,這裏還是第一次重新有活人進入。
今天本來就是慣常的陰天多雲,即使是午後,也幾乎見不到什麽陽光。
大樓的總電源貌似被切斷了,無法開燈,裏麵也是晦暗一片。
“不會吧。”陸朝南又嚐試地摁了幾個開關,一律毫無反應,“這麽說來,電梯肯定也沒有電,我們這是要生爬上28層?”
話音剛落,正對著的主樓電梯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回蕩在空曠碩大的樓梯內部。
而電梯的樓層顯示屏上,則出現了和宿舍樓電梯一模一樣的綠色數字,和那顆綠色的像素版小喪屍腦袋。
“是這個!”尹赫驚喜道,“和我們宿舍樓電梯的那個成就是綁定的!”
當初修複宿舍樓的電梯時,app就提示過:
[本成就為一次性成就,區域內其餘建築樓梯電梯將在用戶前往相應建築時自動解鎖。]
看來這回由於大樓斷電,app自動判定裏麵的電梯無法使用,直接給開了個後門。
幸好幸好,差點就真要生爬28樓了。
一路直上最高層。
輕微的鋼鐵碰撞聲,電梯門再次打開。
距離天空更近,
白茫茫的光線灌入雙眼。
這裏是電視台大樓的最高層,以前很少用到,是給樓下演播大廳和黑匣子劇場工作的師生們用作餐廳的(當然,實質上一次也沒見過真的有人在這裏吃飯)。
不過由於布景簡潔高級,視野光照極佳,夜景更是自不必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影片取景地。
在銅藝學子的不少短片裏,都可以見到這個高樓小空間的出現。
此時,已經距離地麵將近一百三十米。
“這裏隻有北麵一麵落地窗。”陸朝南抬頭看了看,神色僵硬道,“我們得去天台才行。”
“等等,剛剛那裏是有什麽微妙的停頓嗎?”沈未說。
“沒有。”他回答。
從28層的樓梯間走出來,便能看到一個漫長的鋼梯,一直通向頂端。
爬上去,鑽出來,就是目前能企及的最高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