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收的禮自然也是她這個當家做主的婆婆拿著。


    最妙的是沒有人能說出她毛蘭花一句不是來。


    越想毛蘭花越是心花怒放,看侄女也順眼多了。


    這十多年毛蘭花沒少想法子收拾趙軍,可隨著他性子越來越古怪,她是一點辦法沒有, 還吃了不少暗虧。


    如今好了,等侄女嫁進來,趙軍這一輩子就到頭了,她想怎麽拿捏就怎麽拿捏。


    趙軍不是死鴨子嘴硬一直不喊自己媽嗎,想起小時候她燒火棍都打斷好些根,也沒讓他在外人麵前裝個樣子, 毛蘭花就恨得牙癢癢的。


    那時候她跟著趙大強住在下灣村,一個村的人都不待見她,因為繼子,她遭了多少閑話和白眼。


    如今好了,他不改口,他媳婦是自己嫡親的侄女,總會改口。


    毛蘭花不止想到了要讓侄女當著眾人麵親親熱熱地喊她媽,還想到了以後侄女生的孩子首先得教會他們喊奶奶。


    就不信這樣幾年磨下去趙軍還不改口,等磨到趙軍改口了,毛蘭花一定要親自去那女人的墳頭去告知一聲。


    如此想著,毛蘭花是走路生風,她的趕緊回去列個章程出來,婚禮需要采買的東西也得列出來,早點讓趙軍從鎮上買了帶回來。


    這些時趙軍自然就不知道了,他第二天也沒回上灣村。


    雖然猜到了一些毛蘭花要采取的動作,可到底沒有親耳聽到,和姚晴天商量著還是摸摸清楚心裏有底。


    趙軍沒有回去趙家,倒是姚晴天在晚飯前嘀咕了兩句,然後姚母在吃晚飯的時候交代了媳婦夏小雨一件事。


    趙家如今在上灣村,姚家不好特地跑一趟喊準女婿來家裏走動,但是夏小雨和趙明在一所學校任教,兩人每天都會在辦公室碰頭。


    姚母交代夏小雨的事便是讓她帶話給趙明,讓趙明得空來家裏吃頓飯。


    五穀小學在前灣村,也就是毛蘭花娘家那個村裏,五穀鄉七個村的孩子都在這個小學上課,一個年級一個班,五個年級加起來約有四百學生。


    小學一共九名老師,二女七男,都在一間門辦公室,除了趙明和一位女老師其餘都是已婚已育,且大多是四五十朝上的年齡。


    學校還有一個看門老頭,中午會給幾個家裏比較遠的老師燒頓飯,每個老師每月交塊錢夥食費。


    趙明家離學校不算遠,不過他一向是在學校吃午飯,吃完午飯會窩在學校的圖書室裏整理圖書。


    鄉村小學的圖書室其實就一間門小房子幾排書架,書籍也就兩百來本,都是城鎮學校淘汰下來和幾名老師捐獻出來的,其實也不對學生開放借閱,更多的是個擺設。


    也是作為一所學校比較高檔的配置,常豐鎮下設十一所鄉村小學如今還隻有五穀小學和另一所臨近鎮子的小學設有圖書室。


    這所圖書室便是由趙明管理著,倒是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幾淨。


    夏小雨便是在圖書室裏找到了趙明。


    “趙老師就是勤奮,一得空就來圖書室鑽研學習,瞧瞧,這書架都擦得一塵不染,比我家條櫃幹淨不知道多少。”


    趙明見了便站起來,合上做筆記的書本,很有涵養地喊了聲:“嫂。”


    農村習俗是男方雙方上門禮過了就改口,當然也有那臉皮薄的姑娘等婚後才改口,姚晴天上輩子便是等婚後再改口,趙明卻是早早改口了,如此倒有些襯托姚晴天小家子氣。


    因著這事毛蘭花覺得跌了麵子沒少揪著折騰姚晴天。


    夏小雨卻也並不喜歡人喊她嫂,在外她隻是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不是姚家兒媳。


    “誒,這是在學校,喊我夏老師就行了。”


    夏小雨說著在趙明對麵坐下來,圖書室裏隻有一張長課桌,趙明拿來做辦公桌了。


    夏小雨坐下來後,饒有興趣地伸手去拿趙明剛才合上的書,笑著問道:“看什麽書呢?”


    趙明也坐了下來,他穿著幹淨的白襯衫,也不像農村人那樣總喜歡將袖子挽得高高的,書生味很足。


    兩人麵對麵坐著聊了幾句,夏小雨越湊越近,孤男寡女的趙明覺得不太妥當便站起來裝著去倒水。


    然後歉然一笑:“好像沒水了,我去辦公室倒些。”


    夏小雨臉色有些難看,她也是看那些男老師好像挺吃小吳老師這套,才想著學學。


    這群老師中她好歹和趙明有些淵源,再說整個學校也隻有趙明年輕有為,其他都四五十的老頭,夏小雨也不樂意和他們說話,不想趙明居然這樣下她的麵子。


    夏小雨有些急促地站起來,訕訕表明來意:“趙老師,是這樣的,我婆母說前兩天中秋節你家裏破費了,當時忙也沒顧得上,讓你有時間門去家裏吃頓飯。”


    趙明聽了客氣回了兩句:“都是應該的,等我得空肯定去看看爸媽。”


    心裏卻嗤之以鼻,說什麽讓去吃飯,不過是嘴上說得好聽罷了,這時節菜園子裏都沒個像樣菜了,不是冬瓜就是南瓜。


    現在正農忙,所以吃飯是假,讓他去下地幹活才是真。


    看樣子躲是躲不過去了,趙明麵上依然如沐春風握著水杯的手越握越緊。


    五月他幫著姚家收割油菜種棉花紅薯,六月最熱的時候姚家讓他去挖地下肥料,現在大概想拉他去摘棉花挖紅薯,都是累的要死的活。


    等趙明回到家,知道趙軍和毛婷婷的婚事細節都敲得差不多時,突然發現趙軍什麽禮節都不用過,丈母娘家地裏的活也不用他去幹。


    毛家根本沒打算喊趙軍去幹活,一者毛家年輕的一輩都沒有成家生孩,分得的土地不多,最重要的是毛家和那些人家土地夾雜在一塊,這新女婿去了萬一一不小心聽到什麽閑話,煮熟的鴨子飛了怎麽辦?


    正好趙軍鎮上有工作,所以毛家索性做個好人,不喊趙軍去丈人家表現了,反正等成親後有大把的日子可以表現。


    趙明聽了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中有了思量。


    幾天後,趙軍回來時,發現毛蘭花不止給他定下了親事甚至連婚禮細節都安排妥當了。


    事情已經都朝著他和姚晴天預期的方向發展,這是好事,可趙軍也不能就這樣由著他們安排,這太不符合他的性子,也讓毛蘭花過得太舒坦了。


    他拿著采買單子一件件挑事:


    “這聘禮單子怎麽回事,毛家那邊是手表,姚家卻要自行車?


    自行車比手表票難弄多了,也貴上許多,一輛自行車都夠買兩塊手表了。我頂多隻能弄到手表票,姚家那邊的自行車票,你們執意要出就自己去張羅,錢也自己出。”


    毛蘭花心裏罵趙軍一對上錢就摳得要死,那些東西就自行車值錢,他們準備了票,彩禮也給了,姚家還能不買輛自行車陪嫁,到時候她家趙明去學校也方便。


    可趙軍就是撂擔子了,他不弄來自行車票,拿什麽買?


    不過哪怕心裏一直罵天罵地,毛蘭花臉上卻一絲都不表現出來:“那就都買手表吧,你們親兄弟,不能差太多。”


    趙軍還是不同意:


    “那我也隻準備一塊,我就娶一個媳婦,憑什麽什麽東西都要我準備?


    再說趙明又不是像我似的沒爹沒娘管,什麽都要自己出。”


    趙軍這話是將他親爹直接說死了是吧,毛蘭花氣結,但是她告訴自己要心平氣和,要順著他來,不能吵不能罵。


    毛蘭花又一想,一塊就一塊吧,到時候送禮節去女方家,東西都得經她的手,她將手表塞到姚家聘禮竹簍裏,姚家自然會陪嫁回來,最後還是給趙明。


    趙明是老師,有個手表顯身份。


    反正她侄女那邊也不能說什麽,等婚事成了,趙軍鬧又如何,到時候她再來一條條罵,將今天的火都翻出來噴發。


    後麵毛蘭花沒敢讓趙軍繼續說,她搶占話語權說:


    “你這邊因為你年紀大了等不了,婚事有些趕,什麽禮節都沒有走,所以聘禮準備的東西要多些,也是一次補足禮節的意思。


    這都是應該的,不能有意見吧?”


    毛蘭花指的是婚禮那天和前天送去女方家辭家禮所需要的各色糕點、糖果和酒水魚肉,當然條件好的還會準備布料、被麵之類的。


    總算趙軍讚同地點了點頭,臉上還有些得意的神色:


    “我是大哥,排在前麵的,這些東西準備多些臉上也好看。送禮的籮筐我到時候全買新的回來,六個擔,挑起來也排場。”


    然後看到趙明,難得心情好地大方一回:“買八個好了,到時候分一擔子給趙明。”


    一副施舍的口吻,毛蘭花聽了臉上笑嗬嗬,心裏卻想著,到時候我將兩家東西互換一下,大頭還是我兒子的,氣死你丫的!


    聘禮的事說完又說起準女婿到丈母娘家下地幹活的事。


    趙明說得非常在理:


    “小學在前灣村,我抽空很快就能走過去毛家地裏幫大哥幹活,大哥呢,你從鎮上回來正好要經過下灣村姚家,這樣我們倆換著做,省時省力。”


    趙明覺得他這說法簡直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


    前灣村、上灣村、下灣村在一條南北走向的直線上,而鎮上在下灣村更北邊的方向,他如此安排兩人都能節省不少時間門。


    關鍵是毛家就幾畝地,他大外公也不至於讓他一個老師去下地,做做樣子就行了。


    毛家他表舅都得誇他做的好,畢竟他們暫時還不想在前灣村看到趙軍這個準女婿。


    趙軍卻覺得不好:


    “我這親事定的匆忙不去好好表現一番說得過去嗎?再說姚家應該是想看看他們親女婿,幹不幹活也是其次,我去也沒有什麽用啊。”


    趙明心裏嗬嗬,姚家地多,你去怎麽可能沒用?說不定挖好的紅薯就等著你去扛!反正你力氣大,一扇一百四五十斤的豬肉都能扛著跑的人合該就是幹苦力的命。


    趙明笑著說:“等成親後我常帶晴天回去看看就是了。”


    又不是兒子,誰會真想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婿,


    不過想他去幹活吧,反正過了今年姚晴天娶進門以後再去姚家就上門是客了,不需要再下地。


    最後自然是趙軍被趙明說服了,連著幾天,趙軍都在下午早早從鎮上趕回來去姚家地裏幹活。


    下灣村哪有人不認識趙軍的,一時見了還以為自己記錯了,和姚家閨女定親的不是做老師的趙明而是殺豬賣肉的趙軍。


    姚母隻得尷尬地解釋著,說是親家見他們有些忙不過來,讓親家大哥來幫幫忙。


    不說姚家其他人,姚母到底是對趙明這個女婿頗有了幾分微詞,從趙明最近的表現看來,他似乎對晴天過分地不上心。


    中秋節中午去了外婆家她沒話說,可晚上是不是應該來一趟?


    兩家也沒隔山隔水不是?


    她當初讓小兒媳去喊趙明來家裏吃飯時的確沒多想,可他人不來,讓他大哥來,說是替他幫嶽家幹活,這話說得就有些難聽了。


    準女婿在婚前得幫嶽家幹活這習俗又不是姚家首創的,趙明這麽一說,姚家成了什麽?壓榨還是剝削者。


    可這兩個月的確太忙了,自從秋收,姚家所有人都在地裏吃中飯,女兒也不得不又接過洗全家人衣服的擔子,趙軍的到來也的確幫了大忙。


    姚母雖然心裏存了氣,卻也不會這個時候跑到上灣村找趙家。


    趙軍力氣大,倒也不用他下地,不過是一趟趟幫著他們把采收上的棉花、糧食從地頭運到家裏,這樣天黑後累了一天的姚家人隻要直接空手回來吃飯就行了。


    就這樣,趙軍拉一趟糧食作物回來就光明正大坐在姚家堂屋裏,喝著姚家閨女準備的各種涼茶、點心。


    姚晴天還時常偷偷背著幾個侄子侄女給趙軍塞點她給孩子們製作的點心零嘴,趙軍也弄到了手表票,問了姚晴天喜歡的牌子和款式,下了定金就等著過幾天去拿了。


    這年月鎮上買肉都需要票的,當然除了偶爾發放一些特供的,否則沒有票買肉就比較貴,這也是農村人很少吃肉的原因,城裏人吃商品糧,定期有肉票發放,農村人沒有票,除了自家殺豬就隻能買高價的肉。


    正因為如此,雖然如今發展經濟,可以自由做買賣,鎮上村裏卻還沒有別的肉鋪。


    而趙軍負責整個肉聯廠生豬屠宰也管著鎮上唯一的肉鋪,他想換各種票輕而易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十年代嫁屠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骰玲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骰玲瓏並收藏八十年代嫁屠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