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薛青鬆和林笑笑帶來的,姚晴天提前也讓趙軍準備了一點大白兔奶糖,不過看著他們倆帶來的多,自己買的就沒拿出來。
除了價格上貴一些的糖果、糕點,姚晴天還準備了兩塊錢一包的香煙,送禮的都是人手回一份。
林笑笑那邊準備了兩份。
據姚晴天所知,林笑笑家中有一個哥哥,她也有侄子侄女,雖然她們家中肯定不缺這些東西,姚晴天還是每一樣都裝上一些。
再剩下的一點,姚晴天喊姚水蘭來拿去了,她們姐妹三在村裏時,有哥哥弟弟,好吃的搶不到手,如今再不會被短著了。
前麵工地上還剩一些攪拌好的混凝土和許多水泥、沙子、碎石子等材料,趙軍讓大家全部鏟在一起,攪拌均勻去鋪填道場。
雖然已經打算在屋前重樹,可屋前空地非常寬闊,趙軍圈了幾處和整個路邊兩米寬的位置出來,其餘都鋪上混凝土。
當然這個混凝土和樓板上的不能比,便宜的沙子比例放大了許多,反正鋪在地麵,也不擔心粘連強度的問題。
最後還剩了幾塊樓板,這個除了留著等私房菜館上二層樓板也沒有別的作用,大夥讓趙軍拉回去退了,趙軍抬頭望了望,說:“不退了,正好我這後麵池塘邊挖的河溝還差幾座小橋。”
當初是最先挖池塘邊的河溝種籬笆的,如今房屋蓋了,圍了院子,房屋和池塘中間的河溝圍在院子裏頭了,為了連通通行,這會搭了兩顆樹在河溝上。
這樹杆搭的橋,隻能過人,不能過車,並且通過時要小心,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大夥聽了趙軍的決定,很快就聚集了一批人過來,像上樓板時一樣,六人一組,扛著三米三長的樓板往他指示的地方走去。
四塊完好無缺的樓板,趙軍都讓用了。
兩道河溝加中間種籬笆牆的土堆,最寬的麵大概在兩米出頭,三米三長的樓板架在上門綽綽有餘了。
四塊樓板,並排放著,走輕巧一點的四輪小車都是可以的。
姚晴天和林笑笑在小木屋裏聽到喊號子聲,出來一看,許多人都圍在那邊去了,也不知道做什麽。
林笑笑遠遠見了後麵池塘嶄露頭角的荷葉、荷花,早想去看看,此時也不忙了,便搖著姚晴天的胳膊,說想去看看。
姚晴天看見趙軍也過去了,好像在搭橋,便笑著應了林笑笑
她也想去采一些荷葉、荷花,但是懷孕後,趙軍一直不放心她過那兩根樹杆搭的木橋,哪怕是他牽著都不行,她真要進去,還得大費周章拉寬厚的木板隨行,姚晴天便很少過去了。
姚晴天出行,林笑笑很自然上前挽著她的手,然後還喊上了姚家三個小姑娘,慢悠悠往那邊走著。
等一行五人走到跟前,石板橋都搭好了,趙軍見了過來接過林笑笑讓出來的位置,扶著姚晴天過兩米寬的石板橋。
“這下放心了,你不在,我自己也能過來。”
沒想趙軍依然搖頭不同意:“這邊池塘大,都是水,沒有我陪著,你一個人可不能來。”
第83章 造船
其實趙軍不過來的話, 姚晴天更不會過來,她說那話不過是表達一下喜悅的心情,想著馬上就要到荷花盛開的季節了, 她想過來也不用太過費事了。
石板橋搭好了,姚成軍帶著大夥繼續去樓房那裏整理剩下的磚、泥等材料,趙軍牽著姚晴天, 薛青鬆也趕過來和林笑笑牽著高蘭妹家那對三歲多的雙胞胎, 興高采烈地朝著種滿荷花的池塘走去。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這句話不止說荷花品性高潔, 也點明了,荷花在淤泥裏能更好地生根發芽。
去年早春時節, 趙軍和姚晴天請了許多短工挖塘泥,池塘裏的淤泥盡數被挖上來填到邊上低窪荒地上去了,淤泥裏富含營養成分, 是傳統的土雜肥料,如此那片荒地如今成了土壤肥沃之處, 在上麵小樹、竹子, 長勢都非常喜人。
而寬闊的池塘就異常幹淨、清澈, 池塘裏連一些基本的水草和微生物都沒有,可以說是相當貧瘠了, 所以第一年荷花發育得不是很好,這也是第一年沒有在池塘中大肆養魚的原因。
如今經過一年時間門, 四季交替, 去年貧瘠的水中也養出了一些荷花,長出來蓮蓬,荷葉更是圍了池塘整整一圈,除了姚晴天摘了一些荷花用於觀賞, 送了一小批荷葉到陽灣鎮花園飯店做荷葉雞,其餘都沒讓人動,蓮蓬也沒怎麽摘全部讓其自然成熟,秋冬季節大把的荷花荷葉以及蓮蓬枯萎倒入水中,成熟黝黑的蓮子落入水底,其餘在水中腐化,變成了淤泥,新一輪荷葉吸取它們的營養便旺盛許多。
今年雨水相對少一些,倒梯田的池塘的水麵小了一圈,最初的淺水區如今基本是沼澤區,可這並不影響最初那片荷葉生長,甚至新的淺水區也長出了十來米寬的荷花。
放眼望去,寬闊的水麵上,碧綠的荷葉鋪天蓋地,陣陣涼風吹過,綠浪翻滾,空氣中流淌著清冽的幽香,不止賞心悅目還沁人心脾。
林笑笑和薛青鬆雖然去過外地上學,可這年月的學子就真是埋頭苦學,恨不得每一分鍾都在學習知識,還真沒特地花時間門和精力去遊曆一些山川美景,荷塘他們都是第一次如今近距離觀賞。
經過姚晴天的同意,找了一處合適的地方,薛青鬆拉著林笑笑的手,讓她側倒在池塘上方,摘了不少荷葉,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摘了幾支。
林笑笑玩得很起勁,給姚水蘭、雙胞胎都摘了荷葉和荷花苞,她還想去給姚晴天摘一些,趙軍製止了。
趙軍說:“第一朵荷花盛開的時候,我會親自摘了給她帶回去,如今很沒有必要。”
林笑笑聽了隻得訕訕地罷手了。
姚晴天笑得眉眼彎彎,招呼兩個小侄女不要離池塘太近。
朝林笑笑說:“如今才六月上旬,按照陽湖縣氣候,荷花盛開在六月下旬,七月會是最漂亮的。到時候你們放假了,讓青鬆帶了你回來看。”
“那我們約個時間門,你到時候也過來好不好?”
姚晴天望了望池塘的美景,甚是意動。
“那就七月的第一個周末,怎麽樣?”
“好啊,好啊,我回去就讓我二哥給我弄條小船,下次我想法子帶過來。”
姚晴天……
“你不是隻有一個哥哥嗎?”
“我堂哥,他任職的那個鎮主要靠打魚營生,家家戶戶都有漁船。”
趙軍聽了,問:“船灣鎮?”
那個鎮整個都被長江支流圍起來了,所以裏麵的村民大多是打魚為生,的確家家戶戶有漁船,因為夏季長江漲水期,那邊村落很大概率被淹沒。
“對呀,對呀,他每次回來,得先搖船過江,然後再坐車,可麻煩了。”
想到這裏,林笑笑泄氣了,她堂哥不能經常回來,特別是夏季,雖然今年雨水少,可這天氣有時候琢磨不透,何況長江上遊雨水多的話,這邊慢慢也會漲,作為基層幹部,這個時候是不能隨便離開任職所在地的。
“船灣鎮離這裏相當遠了,你也別麻煩你堂哥了。我們新房子下個月要開始打家具,木材我備的還算充分,到時候我們打造一艘小木船就是了。”
這麽大的池塘,也的確很有必要安放一艘小船,明年夏天他就能帶著媳婦、孩子,蕩舟碧波上了,還能摘荷花、采蓮蓬。
姚晴天也想到了,搖著趙軍的胳膊道:“要有棚頂的,荷花夏天盛開,那時候太陽可曬人了。”
趙軍笑著點點頭道:“我記下了,最好是船上安放一把躺椅,對吧?”
荷塘看過了,荷葉也采摘了,半下午日頭很大,一行人便開始往回走。
姚晴天回望著大片的池塘,有些犯愁:“當初隻想著挖個又大又深的池塘蓄水,可忘了以後會養魚,如今這麽大蓄水量的池塘,水也沒辦法抽幹,秋天這魚可怎麽捕撈上來?”
當初應該在池塘中間門留條路的,路中間門安放上圓柱形的空心柱,保證兩邊水域相通,需要的時候把橋洞一堵,就可以把一邊水抽到另一邊,這樣就好捕撈魚了,就像下灣村窄路盡頭的那個河溝一樣。
“蓄水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初衷,初衷達到了就很難得了。
至於池塘裏的魚,不用擔心。那些江中甚至海裏打魚的人大有人在,他們都有許多辦法和經驗,等秋天我找專業的人來捕撈鱖魚。
你就是當初把池塘一分為二,不說中間門的路遲早會塌陷到水中去,真要抽幹半池塘的水,也費油費機器,不劃算。”
趙軍騎的摩托車燒油,隔段時間門就得去打兩鼓汽油回來備著,那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好在如今鹵味店生意興隆,他們手上每日的資金流水都是一筆很大的數目,這油燒起來可以不用太過在意,要是以往僅僅在屠宰場工作拿那份死工資,趙軍怕是舍不得每天這麽騎來騎去的。
來送禮的一些客人早就送走了,薛青鬆和林笑笑也該回去了,趙軍和姚晴天相攜著送他們離開。
薛青鬆過來自然是騎著摩托車,林笑笑坐在他身後朝姚晴天揮著手。
姚晴天也笑著揮手:“這裏也是你們家,以後常來。我們可是說好了,七月第一個周末過來啊,到時候不止有滿塘荷花別樣紅,還有我親手做的荷葉雞等著你呢。”
兩人依依惜別,好一會,薛青鬆才催動油門行駛走遠了。
等看不見了身影,姚晴天才在趙軍扶著往回走。
“剛才在池塘那邊,我好像看到有小龍蝦趴在水草上,我們池塘裏有養小龍蝦嗎?”
趙軍搖搖頭:“大概是放小雜魚時混進來的。”
池塘當初被他們挖得幹淨徹底,原有的大小魚兒都被陽灣鄉村民撿走了,挖完後池塘裏幾乎不可能有魚蝦的痕跡了。
鱖魚是肉食性魚類,去年隨便放養了一些小魚小蝦怕是不夠它們吃的,所以今年放養鱖魚苗後半個月,趙軍從漁民手上買了些小雜魚倒進來。
“小龍蝦特別會打洞,不過我們這是池塘,倒也不擔心它們到處打洞。
小龍蝦的繁衍能力好像很強,明年會不會平白收獲很多小龍蝦啊?聽說夏天下雨的時候,它們會自發趴在水麵的水草上,到時候準備個網兜直接撈就行了……”
“小龍蝦誒,聽說是很奇妙的一種美食。”
並且又是她沒吃過的美味。
趙軍笑著刮了刮姚晴天的鼻子:“十足的小吃貨,心心念念的永遠都是吃的。你今天午睡可還沒睡,我現在送你回鎮上還是在小木屋裏躺一會?”
姚晴天拍開趙軍的手,嬌嗔道:“別動我的鼻子,再按都塌了,塌鼻子就不好看了。”
然後靠在趙軍身上,歎了口氣:“過了困勁了,也睡不著了。再說我媽還沒走呢。”
那個固執、愚昧的婦人,她永遠有一套自己的說辭和思想,姚晴天真的是不想搭理。
“你又不讓我去處理,那讓你二嫂去送怎麽樣?”
“別吧,你還勉強靠得住,我二嫂對上她,天然的弱勢。”
高蘭妹和曾經的她一樣,被父母長輩按照他們對女兒家的傳統思想教養著長大,高蘭妹之所以活得比上輩子的她強,那是因為高蘭妹的娘家媽和婆家媽相比而言,比她姚晴天的離譜得少一些,並且姚成軍雖然愚孝但是人心不壞。
“就衝她舍得耗費所以把三個女孩子帶出來送到鎮上讀書,我就不會讓她回去在那樣的婆母和長嫂手下過活。”
上輩子姚成軍和高蘭妹一直在村裏種地,陳玉和姚成才賣了窯廠的工作,拿著趙明私下給的錢一家去鎮上了,夏小雨跑了,姚成田成了酒鬼,姚父、姚母老了,整個姚家的田地都是夫妻倆種。
夫妻倆像老黃牛似的一年種二十多畝田地,供著姚家一大家嚼用,風調雨順的年頭還湊合,碰到災荒年,本都難收回來,在鎮上的姚成才和陳玉卻從來不管,到了秋收時節就喊姚母送糧食到鎮上去。
農村小學的師資和鎮上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姚水蘭從村小學走出去,成績隻能勉勉強強,高考離本科線差了三分,成績出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冰雹把辛辛苦苦種下去的棉花全砸沒了。
在這之前一年,因為洪澇災害顆粒無收。
這場冰雹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終姚水蘭也沒複讀也沒去讀專科學校,拿著高中畢業證外出打工了。
因為她是長姐,因為下麵兩個妹妹成績不錯,更因為父母經過常年勞作落下一身病痛。
想了許多,姚晴天感歎道:“我去送吧,你們不一定搞得定。希望她在我生孩子之前不要再過來了。”
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可姚晴天是越來越沒辦法對自己親生父母心平氣和了,為了身心健康,彼此還是少見為好。
第84章 規劃
姚父也是那種傳統的農村大家長, 姚晴天是女孩子,打小和姚父就不是多親近,如今她嫁人了,或許更因為她家大業大, 姚父麵對著女兒、女婿, 越發生疏。
這會趙家人包括趙大強都已經往回趕了,隻有姚家三口人還在磨蹭著不動身, 姚晴天知道肯定是有所求。
四個孩子裏麵, 最孝順的是姚成軍, 自正月帶三個孩子離開村裏, 除了他自己清明節回去過,他家三個孩子已經四個多月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了。
姚成軍想著怎麽也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孩子肯定想爺爺奶奶了,所以看活停了, 父母也沒急著走,笑著把三個孩子喊過來,讓爺爺奶奶看看。
除了價格上貴一些的糖果、糕點,姚晴天還準備了兩塊錢一包的香煙,送禮的都是人手回一份。
林笑笑那邊準備了兩份。
據姚晴天所知,林笑笑家中有一個哥哥,她也有侄子侄女,雖然她們家中肯定不缺這些東西,姚晴天還是每一樣都裝上一些。
再剩下的一點,姚晴天喊姚水蘭來拿去了,她們姐妹三在村裏時,有哥哥弟弟,好吃的搶不到手,如今再不會被短著了。
前麵工地上還剩一些攪拌好的混凝土和許多水泥、沙子、碎石子等材料,趙軍讓大家全部鏟在一起,攪拌均勻去鋪填道場。
雖然已經打算在屋前重樹,可屋前空地非常寬闊,趙軍圈了幾處和整個路邊兩米寬的位置出來,其餘都鋪上混凝土。
當然這個混凝土和樓板上的不能比,便宜的沙子比例放大了許多,反正鋪在地麵,也不擔心粘連強度的問題。
最後還剩了幾塊樓板,這個除了留著等私房菜館上二層樓板也沒有別的作用,大夥讓趙軍拉回去退了,趙軍抬頭望了望,說:“不退了,正好我這後麵池塘邊挖的河溝還差幾座小橋。”
當初是最先挖池塘邊的河溝種籬笆的,如今房屋蓋了,圍了院子,房屋和池塘中間的河溝圍在院子裏頭了,為了連通通行,這會搭了兩顆樹在河溝上。
這樹杆搭的橋,隻能過人,不能過車,並且通過時要小心,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大夥聽了趙軍的決定,很快就聚集了一批人過來,像上樓板時一樣,六人一組,扛著三米三長的樓板往他指示的地方走去。
四塊完好無缺的樓板,趙軍都讓用了。
兩道河溝加中間種籬笆牆的土堆,最寬的麵大概在兩米出頭,三米三長的樓板架在上門綽綽有餘了。
四塊樓板,並排放著,走輕巧一點的四輪小車都是可以的。
姚晴天和林笑笑在小木屋裏聽到喊號子聲,出來一看,許多人都圍在那邊去了,也不知道做什麽。
林笑笑遠遠見了後麵池塘嶄露頭角的荷葉、荷花,早想去看看,此時也不忙了,便搖著姚晴天的胳膊,說想去看看。
姚晴天看見趙軍也過去了,好像在搭橋,便笑著應了林笑笑
她也想去采一些荷葉、荷花,但是懷孕後,趙軍一直不放心她過那兩根樹杆搭的木橋,哪怕是他牽著都不行,她真要進去,還得大費周章拉寬厚的木板隨行,姚晴天便很少過去了。
姚晴天出行,林笑笑很自然上前挽著她的手,然後還喊上了姚家三個小姑娘,慢悠悠往那邊走著。
等一行五人走到跟前,石板橋都搭好了,趙軍見了過來接過林笑笑讓出來的位置,扶著姚晴天過兩米寬的石板橋。
“這下放心了,你不在,我自己也能過來。”
沒想趙軍依然搖頭不同意:“這邊池塘大,都是水,沒有我陪著,你一個人可不能來。”
第83章 造船
其實趙軍不過來的話, 姚晴天更不會過來,她說那話不過是表達一下喜悅的心情,想著馬上就要到荷花盛開的季節了, 她想過來也不用太過費事了。
石板橋搭好了,姚成軍帶著大夥繼續去樓房那裏整理剩下的磚、泥等材料,趙軍牽著姚晴天, 薛青鬆也趕過來和林笑笑牽著高蘭妹家那對三歲多的雙胞胎, 興高采烈地朝著種滿荷花的池塘走去。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這句話不止說荷花品性高潔, 也點明了,荷花在淤泥裏能更好地生根發芽。
去年早春時節, 趙軍和姚晴天請了許多短工挖塘泥,池塘裏的淤泥盡數被挖上來填到邊上低窪荒地上去了,淤泥裏富含營養成分, 是傳統的土雜肥料,如此那片荒地如今成了土壤肥沃之處, 在上麵小樹、竹子, 長勢都非常喜人。
而寬闊的池塘就異常幹淨、清澈, 池塘裏連一些基本的水草和微生物都沒有,可以說是相當貧瘠了, 所以第一年荷花發育得不是很好,這也是第一年沒有在池塘中大肆養魚的原因。
如今經過一年時間門, 四季交替, 去年貧瘠的水中也養出了一些荷花,長出來蓮蓬,荷葉更是圍了池塘整整一圈,除了姚晴天摘了一些荷花用於觀賞, 送了一小批荷葉到陽灣鎮花園飯店做荷葉雞,其餘都沒讓人動,蓮蓬也沒怎麽摘全部讓其自然成熟,秋冬季節大把的荷花荷葉以及蓮蓬枯萎倒入水中,成熟黝黑的蓮子落入水底,其餘在水中腐化,變成了淤泥,新一輪荷葉吸取它們的營養便旺盛許多。
今年雨水相對少一些,倒梯田的池塘的水麵小了一圈,最初的淺水區如今基本是沼澤區,可這並不影響最初那片荷葉生長,甚至新的淺水區也長出了十來米寬的荷花。
放眼望去,寬闊的水麵上,碧綠的荷葉鋪天蓋地,陣陣涼風吹過,綠浪翻滾,空氣中流淌著清冽的幽香,不止賞心悅目還沁人心脾。
林笑笑和薛青鬆雖然去過外地上學,可這年月的學子就真是埋頭苦學,恨不得每一分鍾都在學習知識,還真沒特地花時間門和精力去遊曆一些山川美景,荷塘他們都是第一次如今近距離觀賞。
經過姚晴天的同意,找了一處合適的地方,薛青鬆拉著林笑笑的手,讓她側倒在池塘上方,摘了不少荷葉,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摘了幾支。
林笑笑玩得很起勁,給姚水蘭、雙胞胎都摘了荷葉和荷花苞,她還想去給姚晴天摘一些,趙軍製止了。
趙軍說:“第一朵荷花盛開的時候,我會親自摘了給她帶回去,如今很沒有必要。”
林笑笑聽了隻得訕訕地罷手了。
姚晴天笑得眉眼彎彎,招呼兩個小侄女不要離池塘太近。
朝林笑笑說:“如今才六月上旬,按照陽湖縣氣候,荷花盛開在六月下旬,七月會是最漂亮的。到時候你們放假了,讓青鬆帶了你回來看。”
“那我們約個時間門,你到時候也過來好不好?”
姚晴天望了望池塘的美景,甚是意動。
“那就七月的第一個周末,怎麽樣?”
“好啊,好啊,我回去就讓我二哥給我弄條小船,下次我想法子帶過來。”
姚晴天……
“你不是隻有一個哥哥嗎?”
“我堂哥,他任職的那個鎮主要靠打魚營生,家家戶戶都有漁船。”
趙軍聽了,問:“船灣鎮?”
那個鎮整個都被長江支流圍起來了,所以裏麵的村民大多是打魚為生,的確家家戶戶有漁船,因為夏季長江漲水期,那邊村落很大概率被淹沒。
“對呀,對呀,他每次回來,得先搖船過江,然後再坐車,可麻煩了。”
想到這裏,林笑笑泄氣了,她堂哥不能經常回來,特別是夏季,雖然今年雨水少,可這天氣有時候琢磨不透,何況長江上遊雨水多的話,這邊慢慢也會漲,作為基層幹部,這個時候是不能隨便離開任職所在地的。
“船灣鎮離這裏相當遠了,你也別麻煩你堂哥了。我們新房子下個月要開始打家具,木材我備的還算充分,到時候我們打造一艘小木船就是了。”
這麽大的池塘,也的確很有必要安放一艘小船,明年夏天他就能帶著媳婦、孩子,蕩舟碧波上了,還能摘荷花、采蓮蓬。
姚晴天也想到了,搖著趙軍的胳膊道:“要有棚頂的,荷花夏天盛開,那時候太陽可曬人了。”
趙軍笑著點點頭道:“我記下了,最好是船上安放一把躺椅,對吧?”
荷塘看過了,荷葉也采摘了,半下午日頭很大,一行人便開始往回走。
姚晴天回望著大片的池塘,有些犯愁:“當初隻想著挖個又大又深的池塘蓄水,可忘了以後會養魚,如今這麽大蓄水量的池塘,水也沒辦法抽幹,秋天這魚可怎麽捕撈上來?”
當初應該在池塘中間門留條路的,路中間門安放上圓柱形的空心柱,保證兩邊水域相通,需要的時候把橋洞一堵,就可以把一邊水抽到另一邊,這樣就好捕撈魚了,就像下灣村窄路盡頭的那個河溝一樣。
“蓄水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初衷,初衷達到了就很難得了。
至於池塘裏的魚,不用擔心。那些江中甚至海裏打魚的人大有人在,他們都有許多辦法和經驗,等秋天我找專業的人來捕撈鱖魚。
你就是當初把池塘一分為二,不說中間門的路遲早會塌陷到水中去,真要抽幹半池塘的水,也費油費機器,不劃算。”
趙軍騎的摩托車燒油,隔段時間門就得去打兩鼓汽油回來備著,那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好在如今鹵味店生意興隆,他們手上每日的資金流水都是一筆很大的數目,這油燒起來可以不用太過在意,要是以往僅僅在屠宰場工作拿那份死工資,趙軍怕是舍不得每天這麽騎來騎去的。
來送禮的一些客人早就送走了,薛青鬆和林笑笑也該回去了,趙軍和姚晴天相攜著送他們離開。
薛青鬆過來自然是騎著摩托車,林笑笑坐在他身後朝姚晴天揮著手。
姚晴天也笑著揮手:“這裏也是你們家,以後常來。我們可是說好了,七月第一個周末過來啊,到時候不止有滿塘荷花別樣紅,還有我親手做的荷葉雞等著你呢。”
兩人依依惜別,好一會,薛青鬆才催動油門行駛走遠了。
等看不見了身影,姚晴天才在趙軍扶著往回走。
“剛才在池塘那邊,我好像看到有小龍蝦趴在水草上,我們池塘裏有養小龍蝦嗎?”
趙軍搖搖頭:“大概是放小雜魚時混進來的。”
池塘當初被他們挖得幹淨徹底,原有的大小魚兒都被陽灣鄉村民撿走了,挖完後池塘裏幾乎不可能有魚蝦的痕跡了。
鱖魚是肉食性魚類,去年隨便放養了一些小魚小蝦怕是不夠它們吃的,所以今年放養鱖魚苗後半個月,趙軍從漁民手上買了些小雜魚倒進來。
“小龍蝦特別會打洞,不過我們這是池塘,倒也不擔心它們到處打洞。
小龍蝦的繁衍能力好像很強,明年會不會平白收獲很多小龍蝦啊?聽說夏天下雨的時候,它們會自發趴在水麵的水草上,到時候準備個網兜直接撈就行了……”
“小龍蝦誒,聽說是很奇妙的一種美食。”
並且又是她沒吃過的美味。
趙軍笑著刮了刮姚晴天的鼻子:“十足的小吃貨,心心念念的永遠都是吃的。你今天午睡可還沒睡,我現在送你回鎮上還是在小木屋裏躺一會?”
姚晴天拍開趙軍的手,嬌嗔道:“別動我的鼻子,再按都塌了,塌鼻子就不好看了。”
然後靠在趙軍身上,歎了口氣:“過了困勁了,也睡不著了。再說我媽還沒走呢。”
那個固執、愚昧的婦人,她永遠有一套自己的說辭和思想,姚晴天真的是不想搭理。
“你又不讓我去處理,那讓你二嫂去送怎麽樣?”
“別吧,你還勉強靠得住,我二嫂對上她,天然的弱勢。”
高蘭妹和曾經的她一樣,被父母長輩按照他們對女兒家的傳統思想教養著長大,高蘭妹之所以活得比上輩子的她強,那是因為高蘭妹的娘家媽和婆家媽相比而言,比她姚晴天的離譜得少一些,並且姚成軍雖然愚孝但是人心不壞。
“就衝她舍得耗費所以把三個女孩子帶出來送到鎮上讀書,我就不會讓她回去在那樣的婆母和長嫂手下過活。”
上輩子姚成軍和高蘭妹一直在村裏種地,陳玉和姚成才賣了窯廠的工作,拿著趙明私下給的錢一家去鎮上了,夏小雨跑了,姚成田成了酒鬼,姚父、姚母老了,整個姚家的田地都是夫妻倆種。
夫妻倆像老黃牛似的一年種二十多畝田地,供著姚家一大家嚼用,風調雨順的年頭還湊合,碰到災荒年,本都難收回來,在鎮上的姚成才和陳玉卻從來不管,到了秋收時節就喊姚母送糧食到鎮上去。
農村小學的師資和鎮上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姚水蘭從村小學走出去,成績隻能勉勉強強,高考離本科線差了三分,成績出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冰雹把辛辛苦苦種下去的棉花全砸沒了。
在這之前一年,因為洪澇災害顆粒無收。
這場冰雹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終姚水蘭也沒複讀也沒去讀專科學校,拿著高中畢業證外出打工了。
因為她是長姐,因為下麵兩個妹妹成績不錯,更因為父母經過常年勞作落下一身病痛。
想了許多,姚晴天感歎道:“我去送吧,你們不一定搞得定。希望她在我生孩子之前不要再過來了。”
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可姚晴天是越來越沒辦法對自己親生父母心平氣和了,為了身心健康,彼此還是少見為好。
第84章 規劃
姚父也是那種傳統的農村大家長, 姚晴天是女孩子,打小和姚父就不是多親近,如今她嫁人了,或許更因為她家大業大, 姚父麵對著女兒、女婿, 越發生疏。
這會趙家人包括趙大強都已經往回趕了,隻有姚家三口人還在磨蹭著不動身, 姚晴天知道肯定是有所求。
四個孩子裏麵, 最孝順的是姚成軍, 自正月帶三個孩子離開村裏, 除了他自己清明節回去過,他家三個孩子已經四個多月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了。
姚成軍想著怎麽也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孩子肯定想爺爺奶奶了,所以看活停了, 父母也沒急著走,笑著把三個孩子喊過來,讓爺爺奶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