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親生,一個後養,錢氏不是聖人,平時吃穿用度看似公平,到底是有偏愛的,她心裏五味雜陳。
李童生看出了錢氏的不自在,又將目光轉向孩子,比起大人的九曲回腸,小孩子的表現很簡單,都是單純的高興,絲毫沒有拈酸吃醋。
出門前李童生特意提點錢氏:“家和萬事興。”
響鼓無需重錘,被先生看破了小心思,錢氏窘的想找條地縫鑽進去,說話都氣弱三分:“先生……我,我是為玉壽擔心呀。”
常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錢氏無情,見沈長林的表現就知這孩子將來有出息,無論如何都能混口飯吃,而沈玉壽不一樣,他老實內向,錢氏為他的將來發愁。
平時這些話錢氏不知該與誰商量,今日話匣子打開,索性都與李童生傾訴了。
“玉壽天資確實不太高。”李童生捋著胡子道。
錢氏一聽臉色都變了。
李童生拉長尾音:“但是——正因他單純老實所以從不偷懶,成績反而名列前茅,保持初心,將來兄弟間互相扶持,日子一定會好過的。”
“先生說的有理。”不大喘氣就更好了。
錢氏裝了半斤麻花讓李童生帶上,方才他吃了好些,可見喜歡這滋味。
送走了先生,錢氏又琢磨了一番“家和萬事興”的道理,這話是個人都聽過,但實踐起來卻難如登天,若亡夫兄弟和睦,她們家不會過到賣田賣地的境地,若周氏的幾個兒子和睦,不會天天爭吵攪得老四娶不到媳婦,反觀自個娘家,也是因家和人和才有好日子過呀。
經過一場短暫的頭腦風暴,錢氏覺得自己脫胎換骨了。
誰去參加那什麽考評都一樣,隻要兄弟相親相愛,相互扶持,誰發達都沒區別。
“錢氏!”就在錢氏準備進屋時,文老太突然喊了她一聲,這好熱鬧的老太太貓在一旁不知聽多久的牆角了:“你家長林要參加什麽烤餅?”
“烤什麽餅,考評!罷了,你聽不明白。”錢氏說完叉腰進了院子,挺神氣的。
考評定在三日後,縣裏會將題目發下來,讓學子們按照要求上交作業,李童生提到可能需要寫字和作文,等於開卷考試,讓沈長林最近多練字,多背書,放平心態即可,畢竟臨時抱佛腳用處不大。
但抱佛腳這事嘛,不抱是不可能的,沈長林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應考計劃。
錢氏進屋舀了碗麵粉交給兒媳,說中午煎糖餅,讓孩子補一補,吃飽了才有力氣念書。
羅氏試探著問:“再蒸個雞蛋羹吧。”
“蒸!”錢氏心情很好,覺得自己是整個鹹水村最明事理的老太太。
第二日李童生弄了一堂隨堂考試決定第二個名額,沈玉壽以微弱的優勢得到了這個機會,也就是說兩個名額都落到了錢氏家裏。
文老太昨天聽了牆角,就一直關心那烤餅考評的,孫子沈語秋下學後她問了許久,總算弄明白是怎麽一回事。沈語秋開蒙也快兩年了,寫的字還和狗爬似的,書也背不得幾句,成日就惦記著吃。
知道孫子的秉性,文老太倒不盼著望孫成龍,她早就想好招了,等孩子再大兩歲,就送他學廚師去,廚子是餓不著的,是個好營生,所以在聽說兩個名額都在沈家兄弟頭上,文老太最多酸一會兒,她更感興趣的是瞧周氏的熱鬧。
誰不知沈玉堂是李童生的得意門生,周氏見天在村裏念叨,如今有考評的名額,怎麽不均一個給沈玉堂呢?
文老太顛著腿就到了周氏家裏。
前幾個月孫子休了學,周氏想在農忙結束後和家人打個商量,送孫兒去縣裏的書館讀書,奈何自家廟淺王八多,就沒一個省心的,除了沈玉堂的親生爹娘讚成,其餘幾個烏眼雞似的,一提就要周氏一碗水端平,將家裏所有的孩子都送書館去。
就算自己底子厚,也做不到人人都讀呀。
所有沈玉堂最近便一直在家呆著,幫家裏做些活兒,這日正在幫奶奶曬被褥,瘦瘦小小的文老太便登門了:“都在家呢?哎呀,我聽說縣裏的大人們有大動作呢,你們都不知道?”
文老太盤腿坐下,繪聲繪色講起來。
周氏一聽驚嚇的下巴都要合不上了:“沈長林沈玉壽兩個小崽子有什麽本事?憑啥占去兩個名額,去了也是白搭,李先生是怎麽想的!咋都沒告訴我家一聲呢,玉堂現在雖然不去大岩村上學了,但也沒入新的書館,算起來還是大岩村私塾的學子嘛,叫玉堂去給掙個前三回來,是輕輕鬆鬆的,全村全鎮都長臉!”
“嗯嗯,可不是。”文老太就喜歡瞧熱鬧,周氏反應越大她越舒服,這些日子孫子沈語秋老在自家麵前誇沈家兄弟,加上文老太看在眼裏,在她看來,沈長林沈玉壽去參加未必不能拿名次。
但是為了看到更好的熱鬧,還是繼續拱火道:“我看錢氏給李先生東西了。”
第12章 尋上門.
◎被盜硯台重現◎
李先生收了錢氏的東西,這幾個字落在錢氏耳中,如驚雷炸響,立即成了先生收好處行方便的罪證。
但是她對李先生天然帶幾分敬仰,所以先生收禮,都是錢氏這老妖婦挑唆的,是她耍手段搶了她家玉堂的名額,況且——周氏的眼皮子跳了一下,萬一玉堂去參加那什麽考評奪了名次,她就有借口送他到縣裏讀書了,看家裏其他幾個還有甚閑話說!
“錢氏不厚道,虧她還是我嫂子,辦的這叫什麽事!我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軟骨頭,這就找她去,非得叫她給我個說法不可,不然這事兒沒完。”
“哎呀,事情都定下了,還能怎麽著。”文老太假兮兮的勸說:“算了算了,你們到底是一家人,吃個虧算了。”
文老太勸人,越勸越火旺。
沈玉堂站在廂門口,一字不落的聽著倆老太說話,他自是十分清楚李童生為何不將名額給他,做過的虧心事是白紙上的汙垢,時時刻刻提醒他,但那個縣裏舉辦的考評又是那麽的吸引人,不僅有機會去縣裏終試,還能見大場麵見大人物。
縣令縣諭雖隻是低品級的小官員,但在平民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就連沒有品級的一眾小吏頭目都很遙遠。
所以,明知道奶奶不占禮,沈玉堂還是咬著唇一聲未吭,頭垂著,臉憋的通紅。
周氏一看,那叫一個心疼,不知孫子心虛,還當他是委屈的,立刻站起來往錢氏家衝。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這話放在文老太和沈語秋身上也成立,作為奶奶帶大的孩子,沈語秋完美繼承了奶奶瞧熱鬧的愛好,他出門前還不忘往兜裏揣一把南瓜子,邊嚼邊小跑著往周氏家來了,生怕看不著熱鬧。
不過他終究晚了一步,周氏和鬥雞似的尋錢氏去了,文老太顛顛的跟在後頭,家裏幾個兒子媳婦有的原就不在家,剩下的跟著勸也出了門,連沈玉堂也不在,家裏就剩下一隻大黃狗衝沈語秋甩尾巴。
“奶奶!玉堂!”
可沈語秋不知道戰場已經轉移,村裏人不講究大規矩,平日也不鎖門上栓,所以沈語秋嘴裏喊著人,抬腳就往沈玉堂的房間去,沈老二這房人少屋多,所以沈玉堂有個隔在倉庫邊的獨立房間。
進門就見一張書桌,上麵擱著筆墨紙硯,看得出他剛才正在練字。
“嗯?”
*
“準備好了,都出發吧。”
錢氏揣上竹籃子,裏麵放著香燭紙錢還有貢品,她沒想到玉壽能有名額,可高興壞了,念叨說祖宗保佑,要帶一家子去祖宗墳前祭拜。
沈家亡祖都埋在村後的山上,不算特別遠,走一刻鍾便到。
沈長林雖然是穿來的,但還是比較相信科學,就算人死後有靈,恐怕也忙著投胎轉世,哪裏有精力保佑後人,何況沈玉壽有多努力,沈長林是看在眼裏的。
他不聰明,不機靈,便死記硬背,一次不會就背兩次,背十次,三十次,直到會了為止,一個字寫不好,就十次百倍的練習。
讀書學習並沒有捷徑。
沈長林自己也差不多,他因前世儲備了很多知識,訓練出了學習能力和思維,才能進步神速,打個簡單的比喻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降維打擊,他想要保持自己的優勢,便要繼續刻苦的學,千倍百倍的付出。
因此,錢氏說要拜祖宗,兩個小的都有點無奈,但是這時節去山上轉轉還是很舒服的,漫山遍野秋草花香,還有野菜野果。
沈長林有點小期待。
但錢氏剛拉開院門,就見周氏氣急敗壞的衝上門,一副要撕人的架勢:“錢氏!”
是連嫂子都不肯叫了。
“幹啥?”
“你賄賂李先生給了你家野種考評名額是不是?!”周氏說的野種,指的是沈長林,罵的極其歹毒。
錢氏氣的冷笑,默認她是將兩個孫子都罵了,將籃子撂下撲上去就撕周氏的臉,沈長林看呆了,隻聽人吵架的時候說“撕爛你的嘴”,還沒見過現場真撕的,錢氏是真下手,抓住周氏的臉皮便用力薅,邊薅邊罵:“不會說話你別說,今天老娘拔了你舌頭!”
沈長林信,但凡有機會,錢氏真的會薅舌頭。
這時候周氏家大兒媳三兒媳還有沈老四並幾個孫子孫女陸續來了,無論在家怎麽鬧騰,眼下婆婆被揍慘了,周氏家人定要幫忙的,沈長林再看看自己家,羅氏懦弱的隻會哭,沈如康病懨懨的,自己和沈玉壽是小孩幫不了忙。
就怕對方人多勢重,錢氏吃虧!
沈長林靈機一動,把院門給關上了,剛才扭打間周氏已經被錢氏扯到了自家院子裏。
“砰!”的一下,把周氏的家人都攔在門外。
看錢壯的身形便知道,錢家的人筋骨都很壯,錢氏也有其家族遺風,天生骨架子就大,手就和鐵爪一樣,將周氏收拾的服服帖帖,發髻散了,衣服也破了口子,這才鬆開她讓她喘息。
年輕時兩個人就打過好幾次,被嫂子錢氏武力支配的陰影又回來了,周氏坐在地上控訴:“你好毒的心,為啥要賄賂李先生,我家玉堂那麽聰明,憑啥沒有名額,什麽道理!”
打蔫了周氏,她就願意講道理了,錢氏拿出梳子重新梳理頭發,邊梳邊說:“我行的直坐的正,犯不著耍手段,李先生是看長林聰明才給的,剩下一個是玉壽考試考出來的。”
再有,名額是李先生定的,要找也該找李先生問原因,但是錢氏沒說這話,這樣一來就把李先生往風口上推,這樣可太不厚道了。
“……”周氏一時語塞,突然覺得這事不好鬧,鬧翻天錢氏會去找李先生主動退出並推薦玉堂嗎?
不用腦子想就知不可能,
周氏是沒話了,可錢氏有話要問:“你說我賄賂先生,給了他東西,誰告訴你的?誰看見了?”
門外的文老太一愣,周氏肯定會賣了她的呀,老太太隻是喜歡看熱鬧調劑生活,一點也不想卷入熱鬧的中心,立刻拍著門板大喊:“哎呀,你們看,這黑乎乎的是啥,是不是前陣子官府給你家長林的賞賜?”
沈長林拉開大門,便看見文老太手中揮著一方硯台,上麵雕刻著山水圖案,正是他丟的那方。
站在兩丈遠的地方觀望的沈玉堂臉色頓時蒼白,心揪著渾身顫抖,一副隨時要暈過去的模樣。
他完了。
作者有話說:
推個美食文預收,戳專欄見哦~
《汴京小飯莊》(美食)
文案:
顧小楓穿書了,身處汴京,是一本宅鬥文裏的作妖女配……
汴京花燈千萬,禦街廊下繁花如秀,潘樓夜市晝夜笙歌,各色茶坊、勾肆、酒樓無數,兼有十萬人家,生活富庶安寧。
身處如此繁華之都,宅什麽鬥!
顧小楓幹脆的拋開原劇情,從夜市擺攤做起,終於攢夠錢開了一家小飯莊。
角炙羊肉、薑潑麵、石肚羹……樣樣香氣四溢,令人嚐之難忘。
汴京貴人如雲,有飲食障礙的不在少數。
太子妃因厭食症日漸消瘦,雲騎指揮見肉就反胃,府尹家的小娘子已半年不吃熱食……
偶然間,患飲食障礙的貴人們嚐到了顧小楓的手藝,竟胃口大開了。
顧氏飯莊聲名鵲起,顧小楓掙的盆滿缽滿的同時,買房置地,不亦樂乎……
某日,她發現一直來飯莊蹭吃喝的溫柔小少爺,竟是傳說中冷若冰霜的五皇子。
掉馬後的五皇子幹咳幾聲,紅著臉,攥著顧小楓的手:“我想……想和你一起開飯莊。”
一起買菜做飯,做一輩子的那種。
李童生看出了錢氏的不自在,又將目光轉向孩子,比起大人的九曲回腸,小孩子的表現很簡單,都是單純的高興,絲毫沒有拈酸吃醋。
出門前李童生特意提點錢氏:“家和萬事興。”
響鼓無需重錘,被先生看破了小心思,錢氏窘的想找條地縫鑽進去,說話都氣弱三分:“先生……我,我是為玉壽擔心呀。”
常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錢氏無情,見沈長林的表現就知這孩子將來有出息,無論如何都能混口飯吃,而沈玉壽不一樣,他老實內向,錢氏為他的將來發愁。
平時這些話錢氏不知該與誰商量,今日話匣子打開,索性都與李童生傾訴了。
“玉壽天資確實不太高。”李童生捋著胡子道。
錢氏一聽臉色都變了。
李童生拉長尾音:“但是——正因他單純老實所以從不偷懶,成績反而名列前茅,保持初心,將來兄弟間互相扶持,日子一定會好過的。”
“先生說的有理。”不大喘氣就更好了。
錢氏裝了半斤麻花讓李童生帶上,方才他吃了好些,可見喜歡這滋味。
送走了先生,錢氏又琢磨了一番“家和萬事興”的道理,這話是個人都聽過,但實踐起來卻難如登天,若亡夫兄弟和睦,她們家不會過到賣田賣地的境地,若周氏的幾個兒子和睦,不會天天爭吵攪得老四娶不到媳婦,反觀自個娘家,也是因家和人和才有好日子過呀。
經過一場短暫的頭腦風暴,錢氏覺得自己脫胎換骨了。
誰去參加那什麽考評都一樣,隻要兄弟相親相愛,相互扶持,誰發達都沒區別。
“錢氏!”就在錢氏準備進屋時,文老太突然喊了她一聲,這好熱鬧的老太太貓在一旁不知聽多久的牆角了:“你家長林要參加什麽烤餅?”
“烤什麽餅,考評!罷了,你聽不明白。”錢氏說完叉腰進了院子,挺神氣的。
考評定在三日後,縣裏會將題目發下來,讓學子們按照要求上交作業,李童生提到可能需要寫字和作文,等於開卷考試,讓沈長林最近多練字,多背書,放平心態即可,畢竟臨時抱佛腳用處不大。
但抱佛腳這事嘛,不抱是不可能的,沈長林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應考計劃。
錢氏進屋舀了碗麵粉交給兒媳,說中午煎糖餅,讓孩子補一補,吃飽了才有力氣念書。
羅氏試探著問:“再蒸個雞蛋羹吧。”
“蒸!”錢氏心情很好,覺得自己是整個鹹水村最明事理的老太太。
第二日李童生弄了一堂隨堂考試決定第二個名額,沈玉壽以微弱的優勢得到了這個機會,也就是說兩個名額都落到了錢氏家裏。
文老太昨天聽了牆角,就一直關心那烤餅考評的,孫子沈語秋下學後她問了許久,總算弄明白是怎麽一回事。沈語秋開蒙也快兩年了,寫的字還和狗爬似的,書也背不得幾句,成日就惦記著吃。
知道孫子的秉性,文老太倒不盼著望孫成龍,她早就想好招了,等孩子再大兩歲,就送他學廚師去,廚子是餓不著的,是個好營生,所以在聽說兩個名額都在沈家兄弟頭上,文老太最多酸一會兒,她更感興趣的是瞧周氏的熱鬧。
誰不知沈玉堂是李童生的得意門生,周氏見天在村裏念叨,如今有考評的名額,怎麽不均一個給沈玉堂呢?
文老太顛著腿就到了周氏家裏。
前幾個月孫子休了學,周氏想在農忙結束後和家人打個商量,送孫兒去縣裏的書館讀書,奈何自家廟淺王八多,就沒一個省心的,除了沈玉堂的親生爹娘讚成,其餘幾個烏眼雞似的,一提就要周氏一碗水端平,將家裏所有的孩子都送書館去。
就算自己底子厚,也做不到人人都讀呀。
所有沈玉堂最近便一直在家呆著,幫家裏做些活兒,這日正在幫奶奶曬被褥,瘦瘦小小的文老太便登門了:“都在家呢?哎呀,我聽說縣裏的大人們有大動作呢,你們都不知道?”
文老太盤腿坐下,繪聲繪色講起來。
周氏一聽驚嚇的下巴都要合不上了:“沈長林沈玉壽兩個小崽子有什麽本事?憑啥占去兩個名額,去了也是白搭,李先生是怎麽想的!咋都沒告訴我家一聲呢,玉堂現在雖然不去大岩村上學了,但也沒入新的書館,算起來還是大岩村私塾的學子嘛,叫玉堂去給掙個前三回來,是輕輕鬆鬆的,全村全鎮都長臉!”
“嗯嗯,可不是。”文老太就喜歡瞧熱鬧,周氏反應越大她越舒服,這些日子孫子沈語秋老在自家麵前誇沈家兄弟,加上文老太看在眼裏,在她看來,沈長林沈玉壽去參加未必不能拿名次。
但是為了看到更好的熱鬧,還是繼續拱火道:“我看錢氏給李先生東西了。”
第12章 尋上門.
◎被盜硯台重現◎
李先生收了錢氏的東西,這幾個字落在錢氏耳中,如驚雷炸響,立即成了先生收好處行方便的罪證。
但是她對李先生天然帶幾分敬仰,所以先生收禮,都是錢氏這老妖婦挑唆的,是她耍手段搶了她家玉堂的名額,況且——周氏的眼皮子跳了一下,萬一玉堂去參加那什麽考評奪了名次,她就有借口送他到縣裏讀書了,看家裏其他幾個還有甚閑話說!
“錢氏不厚道,虧她還是我嫂子,辦的這叫什麽事!我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軟骨頭,這就找她去,非得叫她給我個說法不可,不然這事兒沒完。”
“哎呀,事情都定下了,還能怎麽著。”文老太假兮兮的勸說:“算了算了,你們到底是一家人,吃個虧算了。”
文老太勸人,越勸越火旺。
沈玉堂站在廂門口,一字不落的聽著倆老太說話,他自是十分清楚李童生為何不將名額給他,做過的虧心事是白紙上的汙垢,時時刻刻提醒他,但那個縣裏舉辦的考評又是那麽的吸引人,不僅有機會去縣裏終試,還能見大場麵見大人物。
縣令縣諭雖隻是低品級的小官員,但在平民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就連沒有品級的一眾小吏頭目都很遙遠。
所以,明知道奶奶不占禮,沈玉堂還是咬著唇一聲未吭,頭垂著,臉憋的通紅。
周氏一看,那叫一個心疼,不知孫子心虛,還當他是委屈的,立刻站起來往錢氏家衝。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這話放在文老太和沈語秋身上也成立,作為奶奶帶大的孩子,沈語秋完美繼承了奶奶瞧熱鬧的愛好,他出門前還不忘往兜裏揣一把南瓜子,邊嚼邊小跑著往周氏家來了,生怕看不著熱鬧。
不過他終究晚了一步,周氏和鬥雞似的尋錢氏去了,文老太顛顛的跟在後頭,家裏幾個兒子媳婦有的原就不在家,剩下的跟著勸也出了門,連沈玉堂也不在,家裏就剩下一隻大黃狗衝沈語秋甩尾巴。
“奶奶!玉堂!”
可沈語秋不知道戰場已經轉移,村裏人不講究大規矩,平日也不鎖門上栓,所以沈語秋嘴裏喊著人,抬腳就往沈玉堂的房間去,沈老二這房人少屋多,所以沈玉堂有個隔在倉庫邊的獨立房間。
進門就見一張書桌,上麵擱著筆墨紙硯,看得出他剛才正在練字。
“嗯?”
*
“準備好了,都出發吧。”
錢氏揣上竹籃子,裏麵放著香燭紙錢還有貢品,她沒想到玉壽能有名額,可高興壞了,念叨說祖宗保佑,要帶一家子去祖宗墳前祭拜。
沈家亡祖都埋在村後的山上,不算特別遠,走一刻鍾便到。
沈長林雖然是穿來的,但還是比較相信科學,就算人死後有靈,恐怕也忙著投胎轉世,哪裏有精力保佑後人,何況沈玉壽有多努力,沈長林是看在眼裏的。
他不聰明,不機靈,便死記硬背,一次不會就背兩次,背十次,三十次,直到會了為止,一個字寫不好,就十次百倍的練習。
讀書學習並沒有捷徑。
沈長林自己也差不多,他因前世儲備了很多知識,訓練出了學習能力和思維,才能進步神速,打個簡單的比喻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降維打擊,他想要保持自己的優勢,便要繼續刻苦的學,千倍百倍的付出。
因此,錢氏說要拜祖宗,兩個小的都有點無奈,但是這時節去山上轉轉還是很舒服的,漫山遍野秋草花香,還有野菜野果。
沈長林有點小期待。
但錢氏剛拉開院門,就見周氏氣急敗壞的衝上門,一副要撕人的架勢:“錢氏!”
是連嫂子都不肯叫了。
“幹啥?”
“你賄賂李先生給了你家野種考評名額是不是?!”周氏說的野種,指的是沈長林,罵的極其歹毒。
錢氏氣的冷笑,默認她是將兩個孫子都罵了,將籃子撂下撲上去就撕周氏的臉,沈長林看呆了,隻聽人吵架的時候說“撕爛你的嘴”,還沒見過現場真撕的,錢氏是真下手,抓住周氏的臉皮便用力薅,邊薅邊罵:“不會說話你別說,今天老娘拔了你舌頭!”
沈長林信,但凡有機會,錢氏真的會薅舌頭。
這時候周氏家大兒媳三兒媳還有沈老四並幾個孫子孫女陸續來了,無論在家怎麽鬧騰,眼下婆婆被揍慘了,周氏家人定要幫忙的,沈長林再看看自己家,羅氏懦弱的隻會哭,沈如康病懨懨的,自己和沈玉壽是小孩幫不了忙。
就怕對方人多勢重,錢氏吃虧!
沈長林靈機一動,把院門給關上了,剛才扭打間周氏已經被錢氏扯到了自家院子裏。
“砰!”的一下,把周氏的家人都攔在門外。
看錢壯的身形便知道,錢家的人筋骨都很壯,錢氏也有其家族遺風,天生骨架子就大,手就和鐵爪一樣,將周氏收拾的服服帖帖,發髻散了,衣服也破了口子,這才鬆開她讓她喘息。
年輕時兩個人就打過好幾次,被嫂子錢氏武力支配的陰影又回來了,周氏坐在地上控訴:“你好毒的心,為啥要賄賂李先生,我家玉堂那麽聰明,憑啥沒有名額,什麽道理!”
打蔫了周氏,她就願意講道理了,錢氏拿出梳子重新梳理頭發,邊梳邊說:“我行的直坐的正,犯不著耍手段,李先生是看長林聰明才給的,剩下一個是玉壽考試考出來的。”
再有,名額是李先生定的,要找也該找李先生問原因,但是錢氏沒說這話,這樣一來就把李先生往風口上推,這樣可太不厚道了。
“……”周氏一時語塞,突然覺得這事不好鬧,鬧翻天錢氏會去找李先生主動退出並推薦玉堂嗎?
不用腦子想就知不可能,
周氏是沒話了,可錢氏有話要問:“你說我賄賂先生,給了他東西,誰告訴你的?誰看見了?”
門外的文老太一愣,周氏肯定會賣了她的呀,老太太隻是喜歡看熱鬧調劑生活,一點也不想卷入熱鬧的中心,立刻拍著門板大喊:“哎呀,你們看,這黑乎乎的是啥,是不是前陣子官府給你家長林的賞賜?”
沈長林拉開大門,便看見文老太手中揮著一方硯台,上麵雕刻著山水圖案,正是他丟的那方。
站在兩丈遠的地方觀望的沈玉堂臉色頓時蒼白,心揪著渾身顫抖,一副隨時要暈過去的模樣。
他完了。
作者有話說:
推個美食文預收,戳專欄見哦~
《汴京小飯莊》(美食)
文案:
顧小楓穿書了,身處汴京,是一本宅鬥文裏的作妖女配……
汴京花燈千萬,禦街廊下繁花如秀,潘樓夜市晝夜笙歌,各色茶坊、勾肆、酒樓無數,兼有十萬人家,生活富庶安寧。
身處如此繁華之都,宅什麽鬥!
顧小楓幹脆的拋開原劇情,從夜市擺攤做起,終於攢夠錢開了一家小飯莊。
角炙羊肉、薑潑麵、石肚羹……樣樣香氣四溢,令人嚐之難忘。
汴京貴人如雲,有飲食障礙的不在少數。
太子妃因厭食症日漸消瘦,雲騎指揮見肉就反胃,府尹家的小娘子已半年不吃熱食……
偶然間,患飲食障礙的貴人們嚐到了顧小楓的手藝,竟胃口大開了。
顧氏飯莊聲名鵲起,顧小楓掙的盆滿缽滿的同時,買房置地,不亦樂乎……
某日,她發現一直來飯莊蹭吃喝的溫柔小少爺,竟是傳說中冷若冰霜的五皇子。
掉馬後的五皇子幹咳幾聲,紅著臉,攥著顧小楓的手:“我想……想和你一起開飯莊。”
一起買菜做飯,做一輩子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