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為了多掙銀子,那菜裏是極少見葷腥的,顧北安想開葷了就提前給十文錢添肉菜,三兩天添一回,也不過再多花一百文錢,這樣算下來夥食費竟比他一人吃的時候差不多,並且更方便,坐在家中就能吃上熱乎的飯菜。
轉眼到了三月,沈長林沈玉壽終於得空放假兩日。
書館一般初一十五放假,但因顧北安也是那兩日休沐,正好有時間全天教學,所以新書館的放假時間為月底的最後兩天。
錢壯近日在縣城一家糧鋪打短工,偶爾會來看看兩個小侄子,早早知道了他們放假的日子,這日特來送他們回鹹水村。
路上,風柔柔的吹在臉上特別舒爽,錢壯一手拎著一個大步走著:“這些日子想家嗎?”
兩個孩子齊聲:“想。”
“一開始的時候,我還經常做夢,夢見我回家了呢。”沈玉壽說道。
沈長林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夢見,我養的那些雞……”
畢竟是成人芯子,沈長林沒有沈玉壽那般戀家,但是那些雞實在叫他牽腸掛肚,憂心它們吃不好不下蛋,這樣將會損失一大筆的雞蛋錢。
“哈哈哈哈哈哈哈——”錢壯爆發出爽朗的笑聲,“你個小財迷。”
等回到家中,沈長林才發覺自己多慮了。
錢氏羅氏不僅將原有的雞照顧的很好,還新抱了一窩雞仔回來,如今有三四兩重了,在院裏嘰嘰喳喳叫著撒歡。
原先家裏雞養的少,一個是沒那麽多飼料喂養,二個雞蛋拿到鎮上去要蹲很久才能賣出去,但沈長林讓雞蛋有了銷售的路子,錢氏嚐到了甜頭,她就將心思放在了上麵,至於飼料,挖蚯蚓挖野菜配上娘家送來的糠,將雞養的又肥又壯。
“在書館學的怎麽樣?”
“顧大人待你們好不好?”
“飲食可合胃口?”
錢氏有問不完的話,期間她與羅氏去縣裏看過兩回,上次見麵是十日之前,那些問題也都是問過的,但她仍不放心。
“在書館學到了許多新東西,顧大人極好,很照顧我們,三餐都有熱飯菜,隔兩日就吃一回肉,賀家也常送菜來。”
聽沈長林這般回答,錢氏稍安心。
“奶奶,不用擔心我們。”沈玉壽也在一旁寬慰。
錢氏摸摸乖孫兒的頭:“你們也不必擔心家裏。”
過了一會沈如康提著大草魚進來院子,原來一早他就去丁子仁家買魚了,預備叫媳婦燉上一鍋鮮香麻辣的酸菜魚叫兩個小子開胃補身。
吃飽喝足後,大人們在陽光下選著春耕時要播的種子,其中一包有點特別。
去年沈長林花三十文買了一包不知名的種子,秋日播下去隻零星發了一點芽,大部分是枯種,加上原主老爹留下的地過於貧瘠,家裏又沒有多的勞力侍/弄,最終隻有十幾株順利長大。
沈長林認出來這是西葫蘆和草莓,他很興奮,這兩樣食物在這沒有見過,物以稀為貴,說不定能賣上好價錢。
但果實太少了,所以去年收獲後除自家人嚐了一些,其他的都收集成了種子。
“奶奶,把這些種子都種下去吧。”
錢氏有點猶豫,不過回憶起西葫蘆和草莓可口的滋味後,她又有幾分動心,琢磨一會後點了頭:“種!就算不成也就虧點肥料錢和力氣,凡事要試試才知道嘛。”
沈長林經常將試試掛在嘴邊,養雞賣蛋、繡應季荷包都是他試出來的,小心謹慎的家人逐漸被影響,變得更樂於變通和嚐試,就連沉悶的沈如康,近日也研究起怎麽編更好看更舒適的竹席、竹籃子、竹筐子了。
假期隻有兩日,第二日午飯之後兄弟倆又得回縣城去。
錢氏裝了雞蛋和瓜果菜幹讓他們拿去做添菜,又各給了一百文錢塞在荷包裏,孩子出門在外,身上有點錢她放心一些。
“奶奶,爹,娘,我們下月就回來,你們不必掛心,我和玉壽會互相照顧的——”
沈長林話音未落,突然聽見外頭一陣敲鑼打鼓,不由的扭頭看去。
隻見裏正劉行走在前麵,後麵有幾個人抬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元元之民,赤子之心。
“別愣著,快抬到家裏去!”裏正熱情的說。
錢氏認不得匾額上的字,急忙求助沈長林:“上麵寫的啥?”
“意思說咱們很善良,是好百姓。”
裏正笑的嘴都合不攏:“沒錯,不愧是縣裏讀書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來上次縣令隨手所寫沈長林之事傳到知府那以後,又被知府當做本轄區的善跡寫到了給巡撫的公文裏,巡撫大人批注“元元之民,赤子之心。”
顧北安聽說後,老瓶裝新酒,用升官那套忽悠縣令造了一塊匾額給沈家送去。
永清縣生員稀疏,沒有縣學,如能建成,必是一筆漂亮的政績。
作者有話說:
本文準備周四入v~當日淩晨萬字更新哦
第23章 挖牆腳.
◎黃鼠狼來拜年◎
縣令大人極動心,不僅撥了二十兩經費支持,還讓衙役搬了些筆墨紙燈油過去。
待三位學生收假,新書館的名字也取好了,取《詩經》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中的清風二字,意如清風般化養萬物。
書館的牌匾亦剛剛做好,掛在小院的門頭上,顧北安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將草台書館推上正軌。
沒過幾日,賀青山也搬入了書館宿舍,這樣早晚便能多睡一刻鍾,還能和小夥伴全天都待在一起。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天暖後顧北安在院裏安置了一張矮腳竹榻,隻要天氣好,三小隻就會坐到竹榻上背書習字,風輕輕的吹著,院角無名的小黃花開著,偶爾能聽見外頭行人竊竊細語。
書館的一切是那麽的安逸。
但沈長林始終不會忘記他和沈玉壽的出身,縣裏求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更應刻苦自律,方不辜負家人和自己,而他和沈玉壽都不算聰明絕頂的類型,想要得進步,便隻有下苦功圖個笨鳥先飛。
這點和顧北安的教學方法不謀而合,一時師徒惺惺相惜,親如一家。
賀青山痛苦不已。
同窗都在努力,隻有他獨自劃水摸魚,最終在沈長林將《論語》全篇背誦的滾熟,沈玉壽也能磕磕絆絆背下的時候,他還隻背到第九篇。
顧北安可不由著他:“月底若還背不下來,我便交不了你了。”
從此賀青山也加入了笨鳥一行。
*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天漸漸熱了,夏季來臨前顧北安領回了兩個新學生,一個叫孫陽舒,一個叫許嘉祥,都是柳秀才書館的學子,賀青山的前同窗。
孫許兩家和賀家隔的不遠,其家長在聽說賀青山已經能被全本《論語》,詩歌上百首,如今正在學《孟子》,已背得半本,不日也能全文背誦後大驚。
要知在柳秀才的書館,《論語》便要學一整年,《孟子》得等明年才教課。
“青山,背給你孫伯伯許伯伯他們聽一聽。”賀童生十分的驕傲。
和兩個背書狂魔內卷了數月,賀青山雖敗績多,但比之前厲害多了,背書算什麽,連意思他也記得全。
聽賀青山一氣背完全篇,一字未錯,兩位家長立即帶著孫陽舒許嘉祥投到清風書館門下。
多了兩位同窗,清風書館的日子更加有趣。
在沈家兄弟的帶動之下,賀許孫三人也加入了練鍛煉身體的大部隊中。
每日清晨,起床後先練兩刻鍾拳法,接著洗漱吃飯,待顧北安留下早上的功課,就一起團坐在竹榻上學習,日頭升高外麵待不住了,再坐到屋子裏去。
有時候也下雨,雨珠打下來,不一會就成了雨簾,五人就排坐窗前,感受雨水的潮濕,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詩。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
與之相比,柳秀才的文智書館則壓抑多了。
下到剛來開蒙的四歲稚童,上到十四五的半大少年,都知最近柳秀才心情不好,為何不好他們也瞧的出來,大概是為了衙門旁邊那個小小的清風書館。
但這四個字在文智書館裏是禁忌,壓根提不得,若被老師聽見了,輕則挨打罰抄,重則被趕出書館。
不過還是有膽子大的私下竊竊,一個說清風書館包飯,三餐都是熱飯熱菜並且價格很便宜,顧訓導有很多藏書,會免費的借給學生們翻閱謄抄,一個說顧訓導根本不管學生,隨他們自生自滅,辦書館純粹是為了圖束脩銀。
各論各的,說法五花八門。
沈玉堂屏息凝神,一邊聽同窗們說小話,一邊練自己的字。
年前他便被奶奶周氏送到了縣裏讀書,如今已有半年,想到幾個伯伯叔叔待自家那般無情,沈玉堂內心便湧起一陣淒楚,他一定要出人頭地,為爹娘和奶奶爭口氣。
憋著這股勁的沈玉堂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壞毛病,潛心讀書,最近也進步了不少。
文智書館一共有三等班級,一等甲班都是十五以上的青少年,跟柳秀才讀書至少有七八年的時間,是準備參加童考的學生,會受到柳秀才的精心培養;二等乙班也就是沈玉堂現在所在的班級,人數最多,是有一定基礎但是還不能參加童考的學子,柳秀才一日會給他們上一時辰課;最末的是三等丙班,都是些來開蒙的小屁孩,柳秀才不親自教課,是一個羅姓老先生給他們啟蒙。
“玉堂。”
不知何時柳秀才來到了乙班窗前,室內瞬息安靜,所有的竊語聲都消失了,柳秀才捏著竹扇子叩了下窗戶:“隨我來。”
乙班有二十多人,曾經名列前茅的沈玉堂來到這,才發現自己什麽都不算,不僅算不得優秀,簡直是最末的一截,這時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在乙班平庸,也沒得到柳秀才的重視,來了大半年,還是柳秀才第一次主動找他說話。
沈玉堂急忙走出教室,跟上前去,隨柳秀才走到一處僻靜地方。
“你與沈長林是同村?”
“是。”沈玉堂一愣,隨後點頭。
天熱,柳秀才體龐懼熱,汗流浹背,隻得不停的搖扇子:“你覺得此人,如何呢?”
沈玉堂思索了半晌,他和沈長林並不熟悉,之前同窗數月很少說話,最近更是連麵都沒有見過,隻從奶奶嘴裏聽說他的消息。從整體上來說,沈玉堂很厭惡沈長林,因為他搶走了很多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柳先生,學生……”
柳秀才微微頷首:“你但說無妨。”
“此人有點小聰明,但是人品不佳,學生以為,咱們文智書院人才濟濟,先生完全不必擔心。”
柳秀才皺眉凝目,深深看了沈玉堂一眼:“什麽叫小聰明,什麽叫人品不佳?不必擔心……你又知我在擔心什麽?”
一連串的問題將沈玉堂問的有些蒙,緊張的蜷起手指,柳秀才不是應該很討厭沈長林嗎?他這般說難道沒有對上先生的胃口。
“你回去讀書吧。”柳秀才一邊搖頭一邊走遠了,原以為沈玉堂性子沉靜穩妥,是個可塑之才,今日隨口問他幾句方知是個心胸狹義愛討巧賣乖的。
沈玉堂懵在原地,還不知自己哪裏得罪了柳秀才。
轉眼到了三月,沈長林沈玉壽終於得空放假兩日。
書館一般初一十五放假,但因顧北安也是那兩日休沐,正好有時間全天教學,所以新書館的放假時間為月底的最後兩天。
錢壯近日在縣城一家糧鋪打短工,偶爾會來看看兩個小侄子,早早知道了他們放假的日子,這日特來送他們回鹹水村。
路上,風柔柔的吹在臉上特別舒爽,錢壯一手拎著一個大步走著:“這些日子想家嗎?”
兩個孩子齊聲:“想。”
“一開始的時候,我還經常做夢,夢見我回家了呢。”沈玉壽說道。
沈長林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夢見,我養的那些雞……”
畢竟是成人芯子,沈長林沒有沈玉壽那般戀家,但是那些雞實在叫他牽腸掛肚,憂心它們吃不好不下蛋,這樣將會損失一大筆的雞蛋錢。
“哈哈哈哈哈哈哈——”錢壯爆發出爽朗的笑聲,“你個小財迷。”
等回到家中,沈長林才發覺自己多慮了。
錢氏羅氏不僅將原有的雞照顧的很好,還新抱了一窩雞仔回來,如今有三四兩重了,在院裏嘰嘰喳喳叫著撒歡。
原先家裏雞養的少,一個是沒那麽多飼料喂養,二個雞蛋拿到鎮上去要蹲很久才能賣出去,但沈長林讓雞蛋有了銷售的路子,錢氏嚐到了甜頭,她就將心思放在了上麵,至於飼料,挖蚯蚓挖野菜配上娘家送來的糠,將雞養的又肥又壯。
“在書館學的怎麽樣?”
“顧大人待你們好不好?”
“飲食可合胃口?”
錢氏有問不完的話,期間她與羅氏去縣裏看過兩回,上次見麵是十日之前,那些問題也都是問過的,但她仍不放心。
“在書館學到了許多新東西,顧大人極好,很照顧我們,三餐都有熱飯菜,隔兩日就吃一回肉,賀家也常送菜來。”
聽沈長林這般回答,錢氏稍安心。
“奶奶,不用擔心我們。”沈玉壽也在一旁寬慰。
錢氏摸摸乖孫兒的頭:“你們也不必擔心家裏。”
過了一會沈如康提著大草魚進來院子,原來一早他就去丁子仁家買魚了,預備叫媳婦燉上一鍋鮮香麻辣的酸菜魚叫兩個小子開胃補身。
吃飽喝足後,大人們在陽光下選著春耕時要播的種子,其中一包有點特別。
去年沈長林花三十文買了一包不知名的種子,秋日播下去隻零星發了一點芽,大部分是枯種,加上原主老爹留下的地過於貧瘠,家裏又沒有多的勞力侍/弄,最終隻有十幾株順利長大。
沈長林認出來這是西葫蘆和草莓,他很興奮,這兩樣食物在這沒有見過,物以稀為貴,說不定能賣上好價錢。
但果實太少了,所以去年收獲後除自家人嚐了一些,其他的都收集成了種子。
“奶奶,把這些種子都種下去吧。”
錢氏有點猶豫,不過回憶起西葫蘆和草莓可口的滋味後,她又有幾分動心,琢磨一會後點了頭:“種!就算不成也就虧點肥料錢和力氣,凡事要試試才知道嘛。”
沈長林經常將試試掛在嘴邊,養雞賣蛋、繡應季荷包都是他試出來的,小心謹慎的家人逐漸被影響,變得更樂於變通和嚐試,就連沉悶的沈如康,近日也研究起怎麽編更好看更舒適的竹席、竹籃子、竹筐子了。
假期隻有兩日,第二日午飯之後兄弟倆又得回縣城去。
錢氏裝了雞蛋和瓜果菜幹讓他們拿去做添菜,又各給了一百文錢塞在荷包裏,孩子出門在外,身上有點錢她放心一些。
“奶奶,爹,娘,我們下月就回來,你們不必掛心,我和玉壽會互相照顧的——”
沈長林話音未落,突然聽見外頭一陣敲鑼打鼓,不由的扭頭看去。
隻見裏正劉行走在前麵,後麵有幾個人抬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元元之民,赤子之心。
“別愣著,快抬到家裏去!”裏正熱情的說。
錢氏認不得匾額上的字,急忙求助沈長林:“上麵寫的啥?”
“意思說咱們很善良,是好百姓。”
裏正笑的嘴都合不攏:“沒錯,不愧是縣裏讀書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來上次縣令隨手所寫沈長林之事傳到知府那以後,又被知府當做本轄區的善跡寫到了給巡撫的公文裏,巡撫大人批注“元元之民,赤子之心。”
顧北安聽說後,老瓶裝新酒,用升官那套忽悠縣令造了一塊匾額給沈家送去。
永清縣生員稀疏,沒有縣學,如能建成,必是一筆漂亮的政績。
作者有話說:
本文準備周四入v~當日淩晨萬字更新哦
第23章 挖牆腳.
◎黃鼠狼來拜年◎
縣令大人極動心,不僅撥了二十兩經費支持,還讓衙役搬了些筆墨紙燈油過去。
待三位學生收假,新書館的名字也取好了,取《詩經》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中的清風二字,意如清風般化養萬物。
書館的牌匾亦剛剛做好,掛在小院的門頭上,顧北安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將草台書館推上正軌。
沒過幾日,賀青山也搬入了書館宿舍,這樣早晚便能多睡一刻鍾,還能和小夥伴全天都待在一起。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天暖後顧北安在院裏安置了一張矮腳竹榻,隻要天氣好,三小隻就會坐到竹榻上背書習字,風輕輕的吹著,院角無名的小黃花開著,偶爾能聽見外頭行人竊竊細語。
書館的一切是那麽的安逸。
但沈長林始終不會忘記他和沈玉壽的出身,縣裏求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更應刻苦自律,方不辜負家人和自己,而他和沈玉壽都不算聰明絕頂的類型,想要得進步,便隻有下苦功圖個笨鳥先飛。
這點和顧北安的教學方法不謀而合,一時師徒惺惺相惜,親如一家。
賀青山痛苦不已。
同窗都在努力,隻有他獨自劃水摸魚,最終在沈長林將《論語》全篇背誦的滾熟,沈玉壽也能磕磕絆絆背下的時候,他還隻背到第九篇。
顧北安可不由著他:“月底若還背不下來,我便交不了你了。”
從此賀青山也加入了笨鳥一行。
*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天漸漸熱了,夏季來臨前顧北安領回了兩個新學生,一個叫孫陽舒,一個叫許嘉祥,都是柳秀才書館的學子,賀青山的前同窗。
孫許兩家和賀家隔的不遠,其家長在聽說賀青山已經能被全本《論語》,詩歌上百首,如今正在學《孟子》,已背得半本,不日也能全文背誦後大驚。
要知在柳秀才的書館,《論語》便要學一整年,《孟子》得等明年才教課。
“青山,背給你孫伯伯許伯伯他們聽一聽。”賀童生十分的驕傲。
和兩個背書狂魔內卷了數月,賀青山雖敗績多,但比之前厲害多了,背書算什麽,連意思他也記得全。
聽賀青山一氣背完全篇,一字未錯,兩位家長立即帶著孫陽舒許嘉祥投到清風書館門下。
多了兩位同窗,清風書館的日子更加有趣。
在沈家兄弟的帶動之下,賀許孫三人也加入了練鍛煉身體的大部隊中。
每日清晨,起床後先練兩刻鍾拳法,接著洗漱吃飯,待顧北安留下早上的功課,就一起團坐在竹榻上學習,日頭升高外麵待不住了,再坐到屋子裏去。
有時候也下雨,雨珠打下來,不一會就成了雨簾,五人就排坐窗前,感受雨水的潮濕,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詩。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
與之相比,柳秀才的文智書館則壓抑多了。
下到剛來開蒙的四歲稚童,上到十四五的半大少年,都知最近柳秀才心情不好,為何不好他們也瞧的出來,大概是為了衙門旁邊那個小小的清風書館。
但這四個字在文智書館裏是禁忌,壓根提不得,若被老師聽見了,輕則挨打罰抄,重則被趕出書館。
不過還是有膽子大的私下竊竊,一個說清風書館包飯,三餐都是熱飯熱菜並且價格很便宜,顧訓導有很多藏書,會免費的借給學生們翻閱謄抄,一個說顧訓導根本不管學生,隨他們自生自滅,辦書館純粹是為了圖束脩銀。
各論各的,說法五花八門。
沈玉堂屏息凝神,一邊聽同窗們說小話,一邊練自己的字。
年前他便被奶奶周氏送到了縣裏讀書,如今已有半年,想到幾個伯伯叔叔待自家那般無情,沈玉堂內心便湧起一陣淒楚,他一定要出人頭地,為爹娘和奶奶爭口氣。
憋著這股勁的沈玉堂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壞毛病,潛心讀書,最近也進步了不少。
文智書館一共有三等班級,一等甲班都是十五以上的青少年,跟柳秀才讀書至少有七八年的時間,是準備參加童考的學生,會受到柳秀才的精心培養;二等乙班也就是沈玉堂現在所在的班級,人數最多,是有一定基礎但是還不能參加童考的學子,柳秀才一日會給他們上一時辰課;最末的是三等丙班,都是些來開蒙的小屁孩,柳秀才不親自教課,是一個羅姓老先生給他們啟蒙。
“玉堂。”
不知何時柳秀才來到了乙班窗前,室內瞬息安靜,所有的竊語聲都消失了,柳秀才捏著竹扇子叩了下窗戶:“隨我來。”
乙班有二十多人,曾經名列前茅的沈玉堂來到這,才發現自己什麽都不算,不僅算不得優秀,簡直是最末的一截,這時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在乙班平庸,也沒得到柳秀才的重視,來了大半年,還是柳秀才第一次主動找他說話。
沈玉堂急忙走出教室,跟上前去,隨柳秀才走到一處僻靜地方。
“你與沈長林是同村?”
“是。”沈玉堂一愣,隨後點頭。
天熱,柳秀才體龐懼熱,汗流浹背,隻得不停的搖扇子:“你覺得此人,如何呢?”
沈玉堂思索了半晌,他和沈長林並不熟悉,之前同窗數月很少說話,最近更是連麵都沒有見過,隻從奶奶嘴裏聽說他的消息。從整體上來說,沈玉堂很厭惡沈長林,因為他搶走了很多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柳先生,學生……”
柳秀才微微頷首:“你但說無妨。”
“此人有點小聰明,但是人品不佳,學生以為,咱們文智書院人才濟濟,先生完全不必擔心。”
柳秀才皺眉凝目,深深看了沈玉堂一眼:“什麽叫小聰明,什麽叫人品不佳?不必擔心……你又知我在擔心什麽?”
一連串的問題將沈玉堂問的有些蒙,緊張的蜷起手指,柳秀才不是應該很討厭沈長林嗎?他這般說難道沒有對上先生的胃口。
“你回去讀書吧。”柳秀才一邊搖頭一邊走遠了,原以為沈玉堂性子沉靜穩妥,是個可塑之才,今日隨口問他幾句方知是個心胸狹義愛討巧賣乖的。
沈玉堂懵在原地,還不知自己哪裏得罪了柳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