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回道:“不無可能。”
“定個欽差去查吧。不管是誰發了財,一個不落全都揪出來。”
王煥沉思良久後再奏:“此事涉及款項巨大,牽連官員眾多,官場上各部各司各省官員,難免有裙帶朋友關聯,辦案之時或被牽絆,束手束腳。因而欽差人選需慎之又慎。”
莫論官場,但凡活在世上,任誰能真正的無親無友?
殿上百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知王煥此舉意欲何為。
她抬眼看去,隱約帶笑:“你是說——張湍?”
“公主點醒了臣。張湍領二品官銜,與官場暫無勾連。且去歲治蝗獻策務實有效,其人心懷蒼生、能謀善斷,確是合適之選。”王煥奉承一句,“公主英明,臣即刻擬疏奏明聖上。”
張湍現在何處,在場官員人盡皆知。
秦巒領會王煥之意,附和道:“張大人涉官場不深,與各省更無絲毫往來。往兩省查究貪墨之職責,非他莫屬。公主英明。”
繼而百官山呼:“公主英明。”
“倒是會挑。”她笑吟吟坐起身,目光掃過長揖作禮的文武百官,打了個哈欠道:“給你們三天時間,另選欽差。三日後啟程前去查明絹花賞賜之事。”
說罷離開乾元殿,返回內廷。
近黃昏時,皇帝親往海晏河清殿,帶著春上各地貢品,盡她挑選。哄得人眉開眼笑,方才道:“卻愁,父皇想同你借一個人。”
“借什麽人?”
“就是——”皇帝回憶了一番,“就是去年那個狀元,叫張什麽的。借父皇查樁案子。”
“張湍。”她將手中物件丟回箱中,“父皇手底下那麽多官,兒隻淘來這一個,父皇還要再討還回去。”
皇帝道:“暫時借用,事情辦完就囫圇個兒給你送回來。如何?”
她眼珠子骨碌一轉,挽上皇帝手臂:“父皇若肯準允兒和他一同去,兒就借。”
“都是些剛剛受過災的地方,你跟著去,太危險了。”
“那兒不借。”
父女二人互不推讓,僵持許久,最終是皇帝妥協:“可以準你同去,但此行不可聲張,另遣林胤調派兩隊人馬同行護衛。再帶隨行禦醫四人、禦廚四人,宮人帶幾個你自己決定。還有,途中勞頓,衣食用具也該妥善準備。那邊天熱,你又怕熱,帶輛冰車去——”
次狐輕笑一聲,見皇帝目光拋來,行禮回道:“皇上疼愛公主,這些瑣事盡可交給奴婢們辦,定不會叫公主受絲毫委屈。”
“是了,你們細心。”皇帝笑了聲,“仔細準備,缺什麽盡去庫裏支取。”
她躍躍欲試道:“今天將東西收拾妥當,清點好人馬,明天就出發。”
皇帝又猶豫起來:“不如等過了生辰再走?”
“不過了。年年在京裏過,沒什麽意思。今次我要去外邊過。”她隻怕皇帝反悔,在他袖中掏來掏去,未見東西,便又拉著孫福祿左右打量,急急問道:“聖旨呢?”
“什麽聖旨?”孫福祿窘迫道,“老奴手裏沒有聖旨啊。”
皇帝撫掌大笑:“看你急的。剛定下的事情,內閣來不及擬旨。你先去將那張湍帶來。孫福祿去內閣命王煥擬三道旨。一是委任張湍往受災兩省巡視,同時擬定隨行官員名單。二是命林胤調派五百人馬,分兩隊,一明一暗,護衛欽差使團。三是命沿途各州縣備冰,欽差隊伍路過休整時可作補充。”
事情敲定,她將皇帝拋下,興衝衝帶次狐收整行李。
次狐提醒道:“還有張大人。”
“險些忘了,派人去將張湍帶來。”
兩名內侍領命前往檀苑,檀苑主事親自來迎,將人帶去苑內。
自在院中遙遙聽得遠方琴音,張湍心中升起求生之意,按時換藥、吃藥。檀苑主事見狀,便不再捆縛著他,另由他挑選古琴,閑時奏琴。
那日遠處琴音平和,足以撫人情緒,是他此前從未聽聞之曲。隻聽?????一遍,印象不深,他隻能日日依照記下的零星曲調彈奏,以免哪日將曲調全數忘卻。
內侍到時,他正撫琴。
幾名檀郎坐臥旁側烹茶調香,顯出幾分其樂融融來。
內侍態度柔和道:“公主遣奴來請張大人回海晏河清殿。”
琴音停住,張湍未曾抬眼,隻淡淡道:“煩勞二位回稟公主,湍課業修習不佳,恐不能侍候左右。”
“以張大人天資,有什麽課業能難到您?”內侍笑道,“不過今次是有要事委派張大人,還請張大人隨奴回殿中聽旨。”
? 第34章
檀苑內不觀更漏不知時辰,張湍跨出檀苑大門,抬眼見寒星掛滿天幕,心中無一絲一毫歡喜。
他仔細問過兩名內侍,雖說辭籠統,但不難推出前因後果。賑災糧食倘若填了蠹蟲的肚子,受災百姓手中能分到幾鬥幾升?蝗害治理完畢,地方便無蝗災,百姓餓死在蝗災之後,便壓不到當地官吏烏紗帽上。
趙令僖歡天喜地準備離京,暫無暇顧及張湍,任他接旨謝恩後由內侍送去往清平院居住。清平院中已無宮人,張湍在院中站了許久,想起昔日院中熱鬧,悲歎萬千。
清晨光輝鋪開,久不見太陽,迎上日光時竟有些許膽怯。他展開手掌,動作輕柔,微微拂過光路,帶起的細微流旋推動塵埃肆意飛舞。光亮透過指縫落地,描畫出道道黑影,似孩童任性潑出的墨痕。
他在光下站了許久,直至宮人來催,方依依不舍離去。
欽差使團於乾元殿聽聖上教誨,後由王煥交代一應事宜,至辰時,眾人離宮登車,車隊碾過京城街道,向城外行去。
城門前,一輛巨型馬車等候已久。
車隊被這輛馬車攔住去路,眾人不明情況,紛紛下車一探究竟。
次燕立在馬車邊上,見車隊至,上前宣旨道:“靖肅公主口諭,諒張大人遠行辛苦,特賜鸞車為駕,遣次燕隨行照料起居。”
除張湍外,欽差使團另有九人,由內閣精心挑選,多為清正之輩。他們之中,本就有人認定他為平步青雲攀附公主,不滿其領任欽差發號施令。今親眼目睹靖肅公主贈奢華鸞車,將巡查貪墨當作踏青巡遊,心中更是不忿。
禦史楚淨冷笑催促:“張大人,還是快快謝恩上車吧。今日有風有太陽,可莫要吹著曬著張大人。”
不知何人發出譏嘲笑聲,雖有意掩飾,仍傳入眾人耳中,引得多人掩麵低笑。
秦巒聞聲,頓覺尷尬,忙上前打圓場:“路途遙遠,不宜耽擱,該啟程了。”
張湍臉色未改,不為所擾,平心靜氣向秦巒道:“遠山,穎州位於陵北之西,宛州地處原南之東,兩地相隔較遠。查賑災糧款去向,需兩地協同。或要委屈遠山帶一小隊人馬,輕裝簡行,早日抵達穎州,查明平穀倉賬目及運往宛州沿途驛站記錄。”
還未啟程就要兵分兩路,其餘官員多有不滿,無奈皇帝與內閣將此次巡查陵北、原南二省的大權交予張湍,所有隨行人員皆當聽其調派。楚淨等人臉色鐵青,自行返回車內。
秦巒低聲勸慰:“楚大人並非有意針對,舒之切莫放在心上。”
“我明白。”張湍揖禮長拜,“穎州巡查一事,全仰仗遠山了。”
“不可不可。”秦巒將人扶起,“此去是為公事,秦巒自當盡心盡力,以求盡快查明,趕赴宛州與你們會和。”
二人稍作道別,秦巒便攜兩名官員一道,帶二十名護衛啟程。
張湍遠望目送一行人駕馬離去,待煙塵落地,望向鸞車,遲疑許久方才登車。
鸞車內部有臥房大小,中有簾幔為隔。簾幔一旦垂落,即將車廂分割為內外兩區。內裏作為日常起居之所,床榻桌椅妝台一應俱全。外部用於會客飲食,尋常時候可供次狐、次燕與張湍三人休息。
此時簾幔掛起,趙令僖衣衫合攏,側臥榻上讀著畫冊。
今巡查原南宛州,她暗裏與欽差使團同行,此事僅寥寥數人知曉。因不便露麵,故而藏身鸞車,等候啟程。等張湍登車,她隨手自盤中捏出一顆青棗,砸向其懷中問:“怎麽這麽慢?”
“有些許事務安排。”
張湍將青棗放回桌案,轉向外側角落坐下,倚靠車壁合眼休息。
臨行前,王煥曾尋機與他私下商談,除卻告知他陵北、原南二省官場形勢外,另將他父母現狀陳明。他父母親族得趙令徹搭救,現被安置在南陵省小荷縣,父母親族隻知他因直言進諫而下牢獄,不知他身陷內廷之事,讓他盡可放心。
南陵省是趙令徹封地,分別時王煥曾暗示他,盡早將二省貪墨情|事查明,寫好奏疏陳明前因後果,交由其他使臣帶回,而後尋機自行前往南陵,投趙令徹麾下,得個自由之身。來日雖不能惠及天下蒼生,卻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哢嚓一聲。
餘光掃去,趙令僖正咬食青棗,聲音清脆。
王煥力薦他為欽差,巡查兩省貪墨,他自當盡心竭力。至於其所言一線生機——趙令僖時刻隨行,逃脫升天並非易事,隨後再做打算。
車隊行速不疾不徐,晌午時於野地休整用餐。
四名隨行禦廚自冰車內取出冷藏食材,堆灶生火,備下六道菜肴、兩款湯點,另切一盤果品送入鸞車。
流言再起。
楚淨看不慣如此奢靡作派,徑直闖至鸞車前拍打車門,想要理論。
次狐聞聲,放下重重簾幔,遣次燕出去應對。張湍無奈,攔下次燕,自行下車與楚淨周旋。
“張大人,我們領皇命在身,這一趟要盡早趕去宛州。宛州不知多少饑民餓殍在等著我們,難道張大人想讓那些災民看著這金碧輝煌的鸞車和六菜兩湯——哦還有餐後果子——來對你感恩戴德高呼青天大老爺嗎!”
張湍回看一眼鸞車。
他下車時,趙令僖還在嫌湯不夠鮮。
皇帝千叮萬囑,靖肅公主行蹤萬不能泄露。他無計可施,隻能一力扛起奢侈享樂的罵名。
“楚大人放心,湍必不會耽誤行程。”
眼看勸說無果,楚淨憤憤離去,同僚遞來湯餅亦被他拂落在地。
張湍遠遠看著,無奈搖首,折回車中。
簾幔掛起,次燕送來湯菜,被他婉言推拒。
趙令僖放下碗筷,接過茶水漱口,取錦帕擦拭嘴角,而後看向角落,好心問道:“怎麽不吃?”
他心中長長一歎,平聲回道:“早晨吃過。”
“怎麽不說昨晚吃過?”趙令僖驀然生笑,不再理他。酒足飯飽便覺困倦,她躺回榻上準備午休。
實則他昨夜未進食,今晨亦未進食。想到落在地上的湯餅,想到宛州萬千受災百姓,想到那些被運至京城售賣的賑災糧食,他沒有半點胃口。
無論宛州、穎州,與京城皆相隔甚遠,賑災糧食千裏迢迢送進糧商庫中,隻等開春高價售賣,全不顧受災百姓。
不對。
他忽然覺察此事有違常理。
倘非今年春上天象紊亂、暴雨不歇,開春時就會有大量新糧入市,糧價自然回落,若想賺取高價,不會在此時售賣。去歲夏季蝗災,各地糧價上漲,至秋季更是猛漲兩成,糧商想要賺錢,就該在去歲秋季將糧食售出。
除非是未卜先知,去歲秋裏便知曉今年初天象有異,影響春糧收成,否則萬不會將糧食積壓至今。
他恍然大悟,轉向車廂內禮道:“公主。”
賑災糧食轉賣京城,是趙令僖最先覺察,召群臣共議後,皇帝與內閣方才決定派出使團往二省巡查是否有貪墨賑災糧款之事。他想一問究竟,卻見簾幔未落,而其躺臥在床,次狐次燕正在收整飯桌。
遂垂眸轉身,稍作回避,麵向車門。
“問。”趙令僖抱著薄被翻身半趴在榻上,眼皮半合著,似醒非醒,似睡非睡。
“不知豐登糧坊所販賑災糧食交往何處?”
“叫他們吃了。”她迷迷糊糊回了句,便再沒出聲。
盤盞收整妥當,由次燕帶出。次狐自懷中取出一方錦帕交予張湍,小聲道:“這是昨日豐登糧坊內所販米糧。”
“定個欽差去查吧。不管是誰發了財,一個不落全都揪出來。”
王煥沉思良久後再奏:“此事涉及款項巨大,牽連官員眾多,官場上各部各司各省官員,難免有裙帶朋友關聯,辦案之時或被牽絆,束手束腳。因而欽差人選需慎之又慎。”
莫論官場,但凡活在世上,任誰能真正的無親無友?
殿上百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知王煥此舉意欲何為。
她抬眼看去,隱約帶笑:“你是說——張湍?”
“公主點醒了臣。張湍領二品官銜,與官場暫無勾連。且去歲治蝗獻策務實有效,其人心懷蒼生、能謀善斷,確是合適之選。”王煥奉承一句,“公主英明,臣即刻擬疏奏明聖上。”
張湍現在何處,在場官員人盡皆知。
秦巒領會王煥之意,附和道:“張大人涉官場不深,與各省更無絲毫往來。往兩省查究貪墨之職責,非他莫屬。公主英明。”
繼而百官山呼:“公主英明。”
“倒是會挑。”她笑吟吟坐起身,目光掃過長揖作禮的文武百官,打了個哈欠道:“給你們三天時間,另選欽差。三日後啟程前去查明絹花賞賜之事。”
說罷離開乾元殿,返回內廷。
近黃昏時,皇帝親往海晏河清殿,帶著春上各地貢品,盡她挑選。哄得人眉開眼笑,方才道:“卻愁,父皇想同你借一個人。”
“借什麽人?”
“就是——”皇帝回憶了一番,“就是去年那個狀元,叫張什麽的。借父皇查樁案子。”
“張湍。”她將手中物件丟回箱中,“父皇手底下那麽多官,兒隻淘來這一個,父皇還要再討還回去。”
皇帝道:“暫時借用,事情辦完就囫圇個兒給你送回來。如何?”
她眼珠子骨碌一轉,挽上皇帝手臂:“父皇若肯準允兒和他一同去,兒就借。”
“都是些剛剛受過災的地方,你跟著去,太危險了。”
“那兒不借。”
父女二人互不推讓,僵持許久,最終是皇帝妥協:“可以準你同去,但此行不可聲張,另遣林胤調派兩隊人馬同行護衛。再帶隨行禦醫四人、禦廚四人,宮人帶幾個你自己決定。還有,途中勞頓,衣食用具也該妥善準備。那邊天熱,你又怕熱,帶輛冰車去——”
次狐輕笑一聲,見皇帝目光拋來,行禮回道:“皇上疼愛公主,這些瑣事盡可交給奴婢們辦,定不會叫公主受絲毫委屈。”
“是了,你們細心。”皇帝笑了聲,“仔細準備,缺什麽盡去庫裏支取。”
她躍躍欲試道:“今天將東西收拾妥當,清點好人馬,明天就出發。”
皇帝又猶豫起來:“不如等過了生辰再走?”
“不過了。年年在京裏過,沒什麽意思。今次我要去外邊過。”她隻怕皇帝反悔,在他袖中掏來掏去,未見東西,便又拉著孫福祿左右打量,急急問道:“聖旨呢?”
“什麽聖旨?”孫福祿窘迫道,“老奴手裏沒有聖旨啊。”
皇帝撫掌大笑:“看你急的。剛定下的事情,內閣來不及擬旨。你先去將那張湍帶來。孫福祿去內閣命王煥擬三道旨。一是委任張湍往受災兩省巡視,同時擬定隨行官員名單。二是命林胤調派五百人馬,分兩隊,一明一暗,護衛欽差使團。三是命沿途各州縣備冰,欽差隊伍路過休整時可作補充。”
事情敲定,她將皇帝拋下,興衝衝帶次狐收整行李。
次狐提醒道:“還有張大人。”
“險些忘了,派人去將張湍帶來。”
兩名內侍領命前往檀苑,檀苑主事親自來迎,將人帶去苑內。
自在院中遙遙聽得遠方琴音,張湍心中升起求生之意,按時換藥、吃藥。檀苑主事見狀,便不再捆縛著他,另由他挑選古琴,閑時奏琴。
那日遠處琴音平和,足以撫人情緒,是他此前從未聽聞之曲。隻聽?????一遍,印象不深,他隻能日日依照記下的零星曲調彈奏,以免哪日將曲調全數忘卻。
內侍到時,他正撫琴。
幾名檀郎坐臥旁側烹茶調香,顯出幾分其樂融融來。
內侍態度柔和道:“公主遣奴來請張大人回海晏河清殿。”
琴音停住,張湍未曾抬眼,隻淡淡道:“煩勞二位回稟公主,湍課業修習不佳,恐不能侍候左右。”
“以張大人天資,有什麽課業能難到您?”內侍笑道,“不過今次是有要事委派張大人,還請張大人隨奴回殿中聽旨。”
? 第34章
檀苑內不觀更漏不知時辰,張湍跨出檀苑大門,抬眼見寒星掛滿天幕,心中無一絲一毫歡喜。
他仔細問過兩名內侍,雖說辭籠統,但不難推出前因後果。賑災糧食倘若填了蠹蟲的肚子,受災百姓手中能分到幾鬥幾升?蝗害治理完畢,地方便無蝗災,百姓餓死在蝗災之後,便壓不到當地官吏烏紗帽上。
趙令僖歡天喜地準備離京,暫無暇顧及張湍,任他接旨謝恩後由內侍送去往清平院居住。清平院中已無宮人,張湍在院中站了許久,想起昔日院中熱鬧,悲歎萬千。
清晨光輝鋪開,久不見太陽,迎上日光時竟有些許膽怯。他展開手掌,動作輕柔,微微拂過光路,帶起的細微流旋推動塵埃肆意飛舞。光亮透過指縫落地,描畫出道道黑影,似孩童任性潑出的墨痕。
他在光下站了許久,直至宮人來催,方依依不舍離去。
欽差使團於乾元殿聽聖上教誨,後由王煥交代一應事宜,至辰時,眾人離宮登車,車隊碾過京城街道,向城外行去。
城門前,一輛巨型馬車等候已久。
車隊被這輛馬車攔住去路,眾人不明情況,紛紛下車一探究竟。
次燕立在馬車邊上,見車隊至,上前宣旨道:“靖肅公主口諭,諒張大人遠行辛苦,特賜鸞車為駕,遣次燕隨行照料起居。”
除張湍外,欽差使團另有九人,由內閣精心挑選,多為清正之輩。他們之中,本就有人認定他為平步青雲攀附公主,不滿其領任欽差發號施令。今親眼目睹靖肅公主贈奢華鸞車,將巡查貪墨當作踏青巡遊,心中更是不忿。
禦史楚淨冷笑催促:“張大人,還是快快謝恩上車吧。今日有風有太陽,可莫要吹著曬著張大人。”
不知何人發出譏嘲笑聲,雖有意掩飾,仍傳入眾人耳中,引得多人掩麵低笑。
秦巒聞聲,頓覺尷尬,忙上前打圓場:“路途遙遠,不宜耽擱,該啟程了。”
張湍臉色未改,不為所擾,平心靜氣向秦巒道:“遠山,穎州位於陵北之西,宛州地處原南之東,兩地相隔較遠。查賑災糧款去向,需兩地協同。或要委屈遠山帶一小隊人馬,輕裝簡行,早日抵達穎州,查明平穀倉賬目及運往宛州沿途驛站記錄。”
還未啟程就要兵分兩路,其餘官員多有不滿,無奈皇帝與內閣將此次巡查陵北、原南二省的大權交予張湍,所有隨行人員皆當聽其調派。楚淨等人臉色鐵青,自行返回車內。
秦巒低聲勸慰:“楚大人並非有意針對,舒之切莫放在心上。”
“我明白。”張湍揖禮長拜,“穎州巡查一事,全仰仗遠山了。”
“不可不可。”秦巒將人扶起,“此去是為公事,秦巒自當盡心盡力,以求盡快查明,趕赴宛州與你們會和。”
二人稍作道別,秦巒便攜兩名官員一道,帶二十名護衛啟程。
張湍遠望目送一行人駕馬離去,待煙塵落地,望向鸞車,遲疑許久方才登車。
鸞車內部有臥房大小,中有簾幔為隔。簾幔一旦垂落,即將車廂分割為內外兩區。內裏作為日常起居之所,床榻桌椅妝台一應俱全。外部用於會客飲食,尋常時候可供次狐、次燕與張湍三人休息。
此時簾幔掛起,趙令僖衣衫合攏,側臥榻上讀著畫冊。
今巡查原南宛州,她暗裏與欽差使團同行,此事僅寥寥數人知曉。因不便露麵,故而藏身鸞車,等候啟程。等張湍登車,她隨手自盤中捏出一顆青棗,砸向其懷中問:“怎麽這麽慢?”
“有些許事務安排。”
張湍將青棗放回桌案,轉向外側角落坐下,倚靠車壁合眼休息。
臨行前,王煥曾尋機與他私下商談,除卻告知他陵北、原南二省官場形勢外,另將他父母現狀陳明。他父母親族得趙令徹搭救,現被安置在南陵省小荷縣,父母親族隻知他因直言進諫而下牢獄,不知他身陷內廷之事,讓他盡可放心。
南陵省是趙令徹封地,分別時王煥曾暗示他,盡早將二省貪墨情|事查明,寫好奏疏陳明前因後果,交由其他使臣帶回,而後尋機自行前往南陵,投趙令徹麾下,得個自由之身。來日雖不能惠及天下蒼生,卻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哢嚓一聲。
餘光掃去,趙令僖正咬食青棗,聲音清脆。
王煥力薦他為欽差,巡查兩省貪墨,他自當盡心竭力。至於其所言一線生機——趙令僖時刻隨行,逃脫升天並非易事,隨後再做打算。
車隊行速不疾不徐,晌午時於野地休整用餐。
四名隨行禦廚自冰車內取出冷藏食材,堆灶生火,備下六道菜肴、兩款湯點,另切一盤果品送入鸞車。
流言再起。
楚淨看不慣如此奢靡作派,徑直闖至鸞車前拍打車門,想要理論。
次狐聞聲,放下重重簾幔,遣次燕出去應對。張湍無奈,攔下次燕,自行下車與楚淨周旋。
“張大人,我們領皇命在身,這一趟要盡早趕去宛州。宛州不知多少饑民餓殍在等著我們,難道張大人想讓那些災民看著這金碧輝煌的鸞車和六菜兩湯——哦還有餐後果子——來對你感恩戴德高呼青天大老爺嗎!”
張湍回看一眼鸞車。
他下車時,趙令僖還在嫌湯不夠鮮。
皇帝千叮萬囑,靖肅公主行蹤萬不能泄露。他無計可施,隻能一力扛起奢侈享樂的罵名。
“楚大人放心,湍必不會耽誤行程。”
眼看勸說無果,楚淨憤憤離去,同僚遞來湯餅亦被他拂落在地。
張湍遠遠看著,無奈搖首,折回車中。
簾幔掛起,次燕送來湯菜,被他婉言推拒。
趙令僖放下碗筷,接過茶水漱口,取錦帕擦拭嘴角,而後看向角落,好心問道:“怎麽不吃?”
他心中長長一歎,平聲回道:“早晨吃過。”
“怎麽不說昨晚吃過?”趙令僖驀然生笑,不再理他。酒足飯飽便覺困倦,她躺回榻上準備午休。
實則他昨夜未進食,今晨亦未進食。想到落在地上的湯餅,想到宛州萬千受災百姓,想到那些被運至京城售賣的賑災糧食,他沒有半點胃口。
無論宛州、穎州,與京城皆相隔甚遠,賑災糧食千裏迢迢送進糧商庫中,隻等開春高價售賣,全不顧受災百姓。
不對。
他忽然覺察此事有違常理。
倘非今年春上天象紊亂、暴雨不歇,開春時就會有大量新糧入市,糧價自然回落,若想賺取高價,不會在此時售賣。去歲夏季蝗災,各地糧價上漲,至秋季更是猛漲兩成,糧商想要賺錢,就該在去歲秋季將糧食售出。
除非是未卜先知,去歲秋裏便知曉今年初天象有異,影響春糧收成,否則萬不會將糧食積壓至今。
他恍然大悟,轉向車廂內禮道:“公主。”
賑災糧食轉賣京城,是趙令僖最先覺察,召群臣共議後,皇帝與內閣方才決定派出使團往二省巡查是否有貪墨賑災糧款之事。他想一問究竟,卻見簾幔未落,而其躺臥在床,次狐次燕正在收整飯桌。
遂垂眸轉身,稍作回避,麵向車門。
“問。”趙令僖抱著薄被翻身半趴在榻上,眼皮半合著,似醒非醒,似睡非睡。
“不知豐登糧坊所販賑災糧食交往何處?”
“叫他們吃了。”她迷迷糊糊回了句,便再沒出聲。
盤盞收整妥當,由次燕帶出。次狐自懷中取出一方錦帕交予張湍,小聲道:“這是昨日豐登糧坊內所販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