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遲疑了。
她想起大年初七,宣天閣祭天前,父皇替她梳頭,說起和武寧姑姑從前的事情。武寧姑姑去世近四十載,父皇仍舊思念至深,難以釋懷?????。轉生之說是騙局也是慰藉,如若她當真帶人力爭真假,以父皇如今病情,或許便會應了那句“時日無幾”。
夜裏淒寒,崔蘭央送來暖爐棉被,勸她愛惜身體,被她擱置一旁。
是一宿未眠,憂心如酲。
直至雞鳴時分,無念提起木槌,敲上銅磬,將她自泥淖中解救。
她隻記得祭天前梳髻簪花,卻忘了祭天時,父皇力排眾議,以她心血製墨陳書,焚表告天,不願見神仙祖宗,隻求一見武寧王。如果父皇真心認為她是武寧王轉世,又怎會有此舉?
無論從前如何,但如今,皇帝並未全然相信彌寰等人。
於是不再猶疑,她單掌捧起拒霜宮花,另一隻手掌掌心貼上塑像後背,金屬塑身經一夜後,被她暖出些許溫度。
“大姑姑,宮花借侄女一用。”她將自己鬢上所簪紫荊宮花放在塑像肩頭,而後匆匆走下台階。
崔蘭央在殿中守了一夜,莊白二人則分向兩處放風,知她步下神台,便傳話催促次鳶。昨夜她一夜未歸,次鳶等人提心吊膽,得傳信後急忙帶著新衣趕到主殿,為其在主殿內更衣梳洗。
待收拾妥當,她將拒霜宮花鎖入奩中。
皇後並未覺察昨夜之事,臨行前見彌寰未來送行,自無念口中得知彌寰憂思過度臥病不起。因趙令僖催促早日下山,皇後隻於人前溫聲關懷幾句,留下幾名內侍,便下山去了。
返程時無念同行。
京城雪落紛紛,車輪碾過積雪,雪便入泥。
亥時末,鸞車在宮門前停下,次鳶撐開紙傘,為她遮去風雪。轎輦等候多時,她與皇後一齊換乘轎輦,徑直往欽安殿麵聖。禁軍歸隊,莊白二人由崔蘭央帶領,先行前往海晏河清殿。
欽安殿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孫福祿手捧紫貂大氅,轎輦剛一落地,便急急上前為她披上以禦風雪。
“皇上晌午知道公主今日就能回來,後晌一直等著,都沒打盹兒。”孫福祿感慨道,“老奴勸皇上歇一歇,合合眼,皇上隻怕萬一合上眼,等公主回來時已睡著,不能第一時間見到公主。”
“雪路難行,走得慢了些,叫父皇久等了。”她緊了緊大氅,牽上皇後手掌道:“母後一路辛苦,快和兒一同去見父皇吧。”
進了殿,她就看到皇帝不聽勸阻,披著氅衣迎到房門前。夾棉的簾子掀開,風雪吹入殿內,吹開他的衣襟,免不得一陣哆嗦。她快步上前,用自己的氅衣擁著皇帝,握著他皴皺的雙手與他取暖。
“卻愁是心疼父皇的。”皇帝笑嗬嗬拍拍她的手掌,帶人入內殿爐子邊上坐下敘話。皇後跟隨在後,解下鬥篷交予宮人,亦在爐邊繡墩坐下,靜靜聽著父女二人噓寒問暖。
不久,皇帝問及重錦寺法事。
她睞向皇後,輕笑道:“法事一切順利。此外,兒還帶回件珍寶,正不知何時拿給父皇。不如就此刻吧。”說完招來次鳶,命其將奩匣取來,捧出其中碩大宮花,遞送至皇帝手中。
皇帝捧著宮花,怔怔出神。
皇後一眼看出那正是重錦寺金頂主殿供奉武寧王金身所佩,當即警惕起來。
“兒看到大姑姑了。”她輕聲說,“兒想著,父皇一直想著念著大姑姑,就將這朵花摘了回來。”
“卻愁,你是有話要告訴父皇?”皇帝撫過她的頭頂,“想說什麽,盡管說吧。”
皇後起身禮道:“夜已深了,臣妾先行告退。”
“皇後無須回避。”她招了招手,幾名內侍攔在內殿門外,擋住去路。隨即看向皇後道:“皇宮再大,也有宮牆圍著,再躲能躲到哪兒去?”
“放肆。”皇後沉聲看她,“即便常年不在宮闈,本宮也是執掌鳳印的皇後,是族譜玉牒上你的母後!”
“都坐下。”皇帝陰著臉,命殿中人盡數退去。
瞬息之間,欽安殿內隻餘三人,爐中炭火靜靜焚燒。
“卻愁,說吧。”
“彌寰老和尚與皇後暗通款曲,編纂謊言欺瞞父皇。自十二年前皇後離宮往雲崖齋修行之後,彌寰口中所言,樁樁件件,盡是聽從皇後指使。”她冷聲道,“皇後離宮,也並非是為修行,而是得知我的身世,想要加以操縱利用。”
皇後冷笑回說:“信口雌黃。本宮十二年前離宮修行,乃受命於天,是為大旻福祚綿延。”
皇帝卻未理會皇後反駁,而是抬眼望著她,猶猶豫豫、吞吞吐吐,最後訥然問道:“這些,是彌寰告訴你的?”
“是皇後告訴我的。”她隨即嗤笑,“倘若皇後都能受命於天,那麽武寧姑姑受香火日久,早已修得仙神,報應到你身上。”
聽她複述自己夜會彌寰所言,皇後確信她已全然知曉,心中暗罵彌寰。
隻片刻慌神後,皇後又緩緩道:“皇上向來寵溺卻愁,但此事關乎武寧姊姊,容不得信口胡言。卻愁年紀還小,整日裏不論貴賤將那些年輕男子召進宮裏作伴,彌寰法師的弟子生得確然貌美,但你喜歡,也不忌佛祖將人帶進宮中作樂,這些我原不想過問。隻是前邊那些荒唐言辭,可是這無念和尚說來與你聽的?犯戒僧人,其言不足為信。卻愁,再年輕,也要學著去明辨真假是非。”
“十九歲,不小了。”皇帝扶著小案起身,“朕十九歲時,太子都已滿周歲了。朕的長姐,甚至沒能活到十九歲那天,卻早已獨當一麵。”
她凝眉疑惑:“父皇不信兒?”
“無念小師父跟你回宮了?”
“是。但兒沒有——”
“孫福祿。”皇帝忽然高聲呼喊。孫福祿急匆匆趕入殿中,等候旨意。皇帝踱了兩步,抬手吩咐:“無念不能留,派人去處理幹淨。另傳崔懾在殿外候著。”孫福祿領旨退去。
聞言,皇後麵容煞白。
她不解道:“兒帶他來,是要他親口承認,他們師徒二人所作所為。父皇緣何要殺他?”
“舍不得?”皇帝笑得和藹,“這回啊,舍不得也要舍得。你母後指著用他來給你大哥開路。若僅僅是開路,朕也不忍向佛門中人下刀。可是你母後心狠,要把你當路上的障礙給平了。朕不忍心也得忍心。”
皇後臉色愈發難看。
她驚喜道:“父皇都知道?”
“比你知道的早,比你知道的多。”皇帝剛抬手,想要撫摸她鬢邊宮花,目光卻落在那朵碩大拒霜花上。最終,他收回手,指肚輕輕拂過拒霜花瓣:“看到這花,卻愁傷心嗎?”
“兒不傷心。”
“真不傷心?”
她連連搖頭。
皇帝眼中濕潤,一滴濁淚落在宮花上,低聲絮語道:“不是沒有想過把真相告訴你,可每回話到嘴邊,就說不出來了。小時候,因為什麽事都怕,什麽人都怕,所以從來不敢多說一句話,長姐卻總能猜出我心裏想什麽,盡全力來全我心願。後來做了皇帝,以為再沒什麽叫我害怕的,可卻莫名地怕你。”
“害怕兒?”
“小時候我不懂,為什麽都是父皇的孩子,父皇卻偏愛兄姊,獨獨對我和姐姐棄之不顧。”皇帝自嘲一笑,“可當我成為父親,又何嚐不是偏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越是偏愛,便越在意,也就越怕。”
“夠了!”皇後厲聲喝道,“齷齪醃臢的醜事說不出口罷了,裝什麽父女情深。”
皇帝冷眼橫去:“別以為死到臨頭,就可以口無遮攔。你該死,你兒子能活多久,卻還沒有定論。”
“笑話。”皇後忽而長笑,“還真以為本宮有多在意你的兒子,和那個朽腐已久的皇位?我隻是覺得惡心,從十二年前知曉一切,就覺得惡心。你是髒的,你也是髒的,從肌膚到血脈,都布滿了肮髒汙穢的爛泥。”
似是不覺痛快,皇後複又指著皇帝罵道:“你不妨告訴她,二十年前被偷偷招進宮中豢養的女人們,暗娼賤奴、戲子尼姑,在那一個日夜,哪個是你沒有染指的?令人作嘔。這些年來,每每想起這事,我就食不下咽、夜不能寢。天底下,哪怕街邊乞丐,都要比你們父女二人幹淨。”
一通疾言厲色砸下,她有些發懵。
她以為自己已知曉身世,可仿佛其中另有玄機。
皇後似是看出她心中疑惑,當即轉向她道:“既然他不敢說,我來替他說——”
哐當一聲,皇帝抬腳踹翻火爐,爐蓋飛出,在地上越滾越遠。爐中炭火傾灑,直砸上皇後衣裙,不僅衣裙帶上火星,其手背亦被灼燙泛紅。皇後退後兩步,躲開遍地炭火,摸到邊側案上冷茶,整盞潑上手背傷處。
舒展開的茶葉貼敷在傷處,暫緩痛覺。
“不讓我說,我偏要說。”皇後時刻警惕著皇帝的位置,“彌寰拿‘十八年輪回轉世’誆你,你信以為真,依他所述去找生辰八字相合的女子。又怕一個不成,於是將能找的全都找來。?????無論是花街柳巷的明妓暗娼,還是遠離紅塵的尼姑女冠,統統養在宮裏,就等著彌寰所說趙貞柔投胎那日,一同交構……乃至壞了根本,久經調理而不成,更是氣急敗壞,愈發貪戀女色,想要為己正身……”
字字句句,衝撞腦海。
她想要開口,卻無法出聲,想要離開,卻挪不動腳。見她異狀,皇帝扶她安坐一旁。旋即不顧肺腑血氣上湧,快步上前,一掌打下。
屋內驟然安靜。
衣裙火星化作火舌,向上舔去。皇後抹去唇角滲出的絲縷鮮血,映著火光仔細看著指肚紅汙,隨即高高抬手,重重摑下。
皇帝站在原地,匪夷所思。他的臉上火辣辣得疼。他從未曾料到,在他登基之後,竟還有人敢對他拳腳相向。
皇後甩甩手掌,笑得肆意,仿佛尤覺不滿,再度抬掌,卻被皇帝攥住手腕。皇帝幾乎將全身氣力匯聚於手掌之上,試圖捏斷其手腕。皇後笑得更加張狂:“不僅那些下賤女人被你踐踏,趙貞柔也被你踐踏,趙令僖也被你踐踏。你的齷齪私心,你的肮髒舉止,早讓這宮闈、這天下,都變成藏汙納垢之地。”
兩個巴掌,沒有打在她的臉上。
但兩次巴掌聲,已將她從混沌中驚醒。
這就是藏進廢墟灰燼的宮闈秘辛,這就是皇帝始終沒有膽量告知於她的“身世”。她不在意皇帝將她當做長姐轉世還是當做女兒,但她卻不知曉,是否應該在意那位來曆不明的母親。
“真要細說,你們父女二人倒也是一脈相承。老子穢亂宮闈,女兒有樣學樣——”
一盞熱茶潑來。
二人一同回看,望見她端著茶盞。
茶盞自她手中滑下,跌上炭火,破碎成片。
真吵。
安靜真好。
她高聲喊道:“孫福祿。”同時上前扯下鬢邊絹花,強行塞入皇後口中。孫福祿再度急急來到內殿,看一地狼藉,見皇後衣裳帶火,又滿身茶漬,不免揣測猜度。“傳禦醫為父皇診治。母後忽然撞邪,發瘋癲狂,封口綁住手腳,送去淨心閣關押。”
孫福祿小心翼翼抬眼看向皇帝。
皇帝鬆了手,緩步坐回榻上:“照她說的做。”
皇後吐出絹花,剛要聲嘶力竭,又被綢布封口,扭送往南苑淨心閣。皇後掙紮著,死死盯住趙令僖,卻無力抵抗。
父女之間,再無對話。
等到禦醫診過脈,宮人將一地狼藉收拾幹淨。
她麵無表情道:“夜已深了,父皇安寢,兒先行告退。”
門簾掀開,她走出欽安殿,迎麵而來的寒風顯得格外清爽。她深深喘息,似要用這寒風驅走五髒六腑內的濁息。
孫福祿急急送來紫貂大氅,被她丟在雪地中。
次鳶撐著傘,跟隨在她左右,她踩著積雪,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一路步行往海晏河清殿去。
宮牆宮牆,漫漫無望,長街橫縱,風來風往。
冷風吹起她的衣擺,將紙傘吹得搖晃,落雪因此亂次飛舞,積雪亦是紛紛上揚。她探出手,沒有任何防護,就那麽探入風雪之中。烈風帶著雪粒擦過肌膚,帶來細微的痛感。
“次狐。”她喃喃道,“你說,我要不要殺她?”
傘沿壓低,傘身微顫,傘麵積雪陡然在她眼前落下,砸入地麵積雪之中。
次鳶顫聲回應:“回稟公主,次狐姐姐還沒找到。”
是啊,她陷身山火時,次狐失蹤,至今未能尋回,或許已經悄然死去。
她默了良久,垂下手臂,緩緩前行。
海晏河清殿宮門前,兩盞燈籠掛在簷下,燈影搖曳,暖黃的光線鋪在冷白的雪地上。大門洞開,稍有褪色的大紅門檻攔住積雪。
她想起大年初七,宣天閣祭天前,父皇替她梳頭,說起和武寧姑姑從前的事情。武寧姑姑去世近四十載,父皇仍舊思念至深,難以釋懷?????。轉生之說是騙局也是慰藉,如若她當真帶人力爭真假,以父皇如今病情,或許便會應了那句“時日無幾”。
夜裏淒寒,崔蘭央送來暖爐棉被,勸她愛惜身體,被她擱置一旁。
是一宿未眠,憂心如酲。
直至雞鳴時分,無念提起木槌,敲上銅磬,將她自泥淖中解救。
她隻記得祭天前梳髻簪花,卻忘了祭天時,父皇力排眾議,以她心血製墨陳書,焚表告天,不願見神仙祖宗,隻求一見武寧王。如果父皇真心認為她是武寧王轉世,又怎會有此舉?
無論從前如何,但如今,皇帝並未全然相信彌寰等人。
於是不再猶疑,她單掌捧起拒霜宮花,另一隻手掌掌心貼上塑像後背,金屬塑身經一夜後,被她暖出些許溫度。
“大姑姑,宮花借侄女一用。”她將自己鬢上所簪紫荊宮花放在塑像肩頭,而後匆匆走下台階。
崔蘭央在殿中守了一夜,莊白二人則分向兩處放風,知她步下神台,便傳話催促次鳶。昨夜她一夜未歸,次鳶等人提心吊膽,得傳信後急忙帶著新衣趕到主殿,為其在主殿內更衣梳洗。
待收拾妥當,她將拒霜宮花鎖入奩中。
皇後並未覺察昨夜之事,臨行前見彌寰未來送行,自無念口中得知彌寰憂思過度臥病不起。因趙令僖催促早日下山,皇後隻於人前溫聲關懷幾句,留下幾名內侍,便下山去了。
返程時無念同行。
京城雪落紛紛,車輪碾過積雪,雪便入泥。
亥時末,鸞車在宮門前停下,次鳶撐開紙傘,為她遮去風雪。轎輦等候多時,她與皇後一齊換乘轎輦,徑直往欽安殿麵聖。禁軍歸隊,莊白二人由崔蘭央帶領,先行前往海晏河清殿。
欽安殿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孫福祿手捧紫貂大氅,轎輦剛一落地,便急急上前為她披上以禦風雪。
“皇上晌午知道公主今日就能回來,後晌一直等著,都沒打盹兒。”孫福祿感慨道,“老奴勸皇上歇一歇,合合眼,皇上隻怕萬一合上眼,等公主回來時已睡著,不能第一時間見到公主。”
“雪路難行,走得慢了些,叫父皇久等了。”她緊了緊大氅,牽上皇後手掌道:“母後一路辛苦,快和兒一同去見父皇吧。”
進了殿,她就看到皇帝不聽勸阻,披著氅衣迎到房門前。夾棉的簾子掀開,風雪吹入殿內,吹開他的衣襟,免不得一陣哆嗦。她快步上前,用自己的氅衣擁著皇帝,握著他皴皺的雙手與他取暖。
“卻愁是心疼父皇的。”皇帝笑嗬嗬拍拍她的手掌,帶人入內殿爐子邊上坐下敘話。皇後跟隨在後,解下鬥篷交予宮人,亦在爐邊繡墩坐下,靜靜聽著父女二人噓寒問暖。
不久,皇帝問及重錦寺法事。
她睞向皇後,輕笑道:“法事一切順利。此外,兒還帶回件珍寶,正不知何時拿給父皇。不如就此刻吧。”說完招來次鳶,命其將奩匣取來,捧出其中碩大宮花,遞送至皇帝手中。
皇帝捧著宮花,怔怔出神。
皇後一眼看出那正是重錦寺金頂主殿供奉武寧王金身所佩,當即警惕起來。
“兒看到大姑姑了。”她輕聲說,“兒想著,父皇一直想著念著大姑姑,就將這朵花摘了回來。”
“卻愁,你是有話要告訴父皇?”皇帝撫過她的頭頂,“想說什麽,盡管說吧。”
皇後起身禮道:“夜已深了,臣妾先行告退。”
“皇後無須回避。”她招了招手,幾名內侍攔在內殿門外,擋住去路。隨即看向皇後道:“皇宮再大,也有宮牆圍著,再躲能躲到哪兒去?”
“放肆。”皇後沉聲看她,“即便常年不在宮闈,本宮也是執掌鳳印的皇後,是族譜玉牒上你的母後!”
“都坐下。”皇帝陰著臉,命殿中人盡數退去。
瞬息之間,欽安殿內隻餘三人,爐中炭火靜靜焚燒。
“卻愁,說吧。”
“彌寰老和尚與皇後暗通款曲,編纂謊言欺瞞父皇。自十二年前皇後離宮往雲崖齋修行之後,彌寰口中所言,樁樁件件,盡是聽從皇後指使。”她冷聲道,“皇後離宮,也並非是為修行,而是得知我的身世,想要加以操縱利用。”
皇後冷笑回說:“信口雌黃。本宮十二年前離宮修行,乃受命於天,是為大旻福祚綿延。”
皇帝卻未理會皇後反駁,而是抬眼望著她,猶猶豫豫、吞吞吐吐,最後訥然問道:“這些,是彌寰告訴你的?”
“是皇後告訴我的。”她隨即嗤笑,“倘若皇後都能受命於天,那麽武寧姑姑受香火日久,早已修得仙神,報應到你身上。”
聽她複述自己夜會彌寰所言,皇後確信她已全然知曉,心中暗罵彌寰。
隻片刻慌神後,皇後又緩緩道:“皇上向來寵溺卻愁,但此事關乎武寧姊姊,容不得信口胡言。卻愁年紀還小,整日裏不論貴賤將那些年輕男子召進宮裏作伴,彌寰法師的弟子生得確然貌美,但你喜歡,也不忌佛祖將人帶進宮中作樂,這些我原不想過問。隻是前邊那些荒唐言辭,可是這無念和尚說來與你聽的?犯戒僧人,其言不足為信。卻愁,再年輕,也要學著去明辨真假是非。”
“十九歲,不小了。”皇帝扶著小案起身,“朕十九歲時,太子都已滿周歲了。朕的長姐,甚至沒能活到十九歲那天,卻早已獨當一麵。”
她凝眉疑惑:“父皇不信兒?”
“無念小師父跟你回宮了?”
“是。但兒沒有——”
“孫福祿。”皇帝忽然高聲呼喊。孫福祿急匆匆趕入殿中,等候旨意。皇帝踱了兩步,抬手吩咐:“無念不能留,派人去處理幹淨。另傳崔懾在殿外候著。”孫福祿領旨退去。
聞言,皇後麵容煞白。
她不解道:“兒帶他來,是要他親口承認,他們師徒二人所作所為。父皇緣何要殺他?”
“舍不得?”皇帝笑得和藹,“這回啊,舍不得也要舍得。你母後指著用他來給你大哥開路。若僅僅是開路,朕也不忍向佛門中人下刀。可是你母後心狠,要把你當路上的障礙給平了。朕不忍心也得忍心。”
皇後臉色愈發難看。
她驚喜道:“父皇都知道?”
“比你知道的早,比你知道的多。”皇帝剛抬手,想要撫摸她鬢邊宮花,目光卻落在那朵碩大拒霜花上。最終,他收回手,指肚輕輕拂過拒霜花瓣:“看到這花,卻愁傷心嗎?”
“兒不傷心。”
“真不傷心?”
她連連搖頭。
皇帝眼中濕潤,一滴濁淚落在宮花上,低聲絮語道:“不是沒有想過把真相告訴你,可每回話到嘴邊,就說不出來了。小時候,因為什麽事都怕,什麽人都怕,所以從來不敢多說一句話,長姐卻總能猜出我心裏想什麽,盡全力來全我心願。後來做了皇帝,以為再沒什麽叫我害怕的,可卻莫名地怕你。”
“害怕兒?”
“小時候我不懂,為什麽都是父皇的孩子,父皇卻偏愛兄姊,獨獨對我和姐姐棄之不顧。”皇帝自嘲一笑,“可當我成為父親,又何嚐不是偏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越是偏愛,便越在意,也就越怕。”
“夠了!”皇後厲聲喝道,“齷齪醃臢的醜事說不出口罷了,裝什麽父女情深。”
皇帝冷眼橫去:“別以為死到臨頭,就可以口無遮攔。你該死,你兒子能活多久,卻還沒有定論。”
“笑話。”皇後忽而長笑,“還真以為本宮有多在意你的兒子,和那個朽腐已久的皇位?我隻是覺得惡心,從十二年前知曉一切,就覺得惡心。你是髒的,你也是髒的,從肌膚到血脈,都布滿了肮髒汙穢的爛泥。”
似是不覺痛快,皇後複又指著皇帝罵道:“你不妨告訴她,二十年前被偷偷招進宮中豢養的女人們,暗娼賤奴、戲子尼姑,在那一個日夜,哪個是你沒有染指的?令人作嘔。這些年來,每每想起這事,我就食不下咽、夜不能寢。天底下,哪怕街邊乞丐,都要比你們父女二人幹淨。”
一通疾言厲色砸下,她有些發懵。
她以為自己已知曉身世,可仿佛其中另有玄機。
皇後似是看出她心中疑惑,當即轉向她道:“既然他不敢說,我來替他說——”
哐當一聲,皇帝抬腳踹翻火爐,爐蓋飛出,在地上越滾越遠。爐中炭火傾灑,直砸上皇後衣裙,不僅衣裙帶上火星,其手背亦被灼燙泛紅。皇後退後兩步,躲開遍地炭火,摸到邊側案上冷茶,整盞潑上手背傷處。
舒展開的茶葉貼敷在傷處,暫緩痛覺。
“不讓我說,我偏要說。”皇後時刻警惕著皇帝的位置,“彌寰拿‘十八年輪回轉世’誆你,你信以為真,依他所述去找生辰八字相合的女子。又怕一個不成,於是將能找的全都找來。?????無論是花街柳巷的明妓暗娼,還是遠離紅塵的尼姑女冠,統統養在宮裏,就等著彌寰所說趙貞柔投胎那日,一同交構……乃至壞了根本,久經調理而不成,更是氣急敗壞,愈發貪戀女色,想要為己正身……”
字字句句,衝撞腦海。
她想要開口,卻無法出聲,想要離開,卻挪不動腳。見她異狀,皇帝扶她安坐一旁。旋即不顧肺腑血氣上湧,快步上前,一掌打下。
屋內驟然安靜。
衣裙火星化作火舌,向上舔去。皇後抹去唇角滲出的絲縷鮮血,映著火光仔細看著指肚紅汙,隨即高高抬手,重重摑下。
皇帝站在原地,匪夷所思。他的臉上火辣辣得疼。他從未曾料到,在他登基之後,竟還有人敢對他拳腳相向。
皇後甩甩手掌,笑得肆意,仿佛尤覺不滿,再度抬掌,卻被皇帝攥住手腕。皇帝幾乎將全身氣力匯聚於手掌之上,試圖捏斷其手腕。皇後笑得更加張狂:“不僅那些下賤女人被你踐踏,趙貞柔也被你踐踏,趙令僖也被你踐踏。你的齷齪私心,你的肮髒舉止,早讓這宮闈、這天下,都變成藏汙納垢之地。”
兩個巴掌,沒有打在她的臉上。
但兩次巴掌聲,已將她從混沌中驚醒。
這就是藏進廢墟灰燼的宮闈秘辛,這就是皇帝始終沒有膽量告知於她的“身世”。她不在意皇帝將她當做長姐轉世還是當做女兒,但她卻不知曉,是否應該在意那位來曆不明的母親。
“真要細說,你們父女二人倒也是一脈相承。老子穢亂宮闈,女兒有樣學樣——”
一盞熱茶潑來。
二人一同回看,望見她端著茶盞。
茶盞自她手中滑下,跌上炭火,破碎成片。
真吵。
安靜真好。
她高聲喊道:“孫福祿。”同時上前扯下鬢邊絹花,強行塞入皇後口中。孫福祿再度急急來到內殿,看一地狼藉,見皇後衣裳帶火,又滿身茶漬,不免揣測猜度。“傳禦醫為父皇診治。母後忽然撞邪,發瘋癲狂,封口綁住手腳,送去淨心閣關押。”
孫福祿小心翼翼抬眼看向皇帝。
皇帝鬆了手,緩步坐回榻上:“照她說的做。”
皇後吐出絹花,剛要聲嘶力竭,又被綢布封口,扭送往南苑淨心閣。皇後掙紮著,死死盯住趙令僖,卻無力抵抗。
父女之間,再無對話。
等到禦醫診過脈,宮人將一地狼藉收拾幹淨。
她麵無表情道:“夜已深了,父皇安寢,兒先行告退。”
門簾掀開,她走出欽安殿,迎麵而來的寒風顯得格外清爽。她深深喘息,似要用這寒風驅走五髒六腑內的濁息。
孫福祿急急送來紫貂大氅,被她丟在雪地中。
次鳶撐著傘,跟隨在她左右,她踩著積雪,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一路步行往海晏河清殿去。
宮牆宮牆,漫漫無望,長街橫縱,風來風往。
冷風吹起她的衣擺,將紙傘吹得搖晃,落雪因此亂次飛舞,積雪亦是紛紛上揚。她探出手,沒有任何防護,就那麽探入風雪之中。烈風帶著雪粒擦過肌膚,帶來細微的痛感。
“次狐。”她喃喃道,“你說,我要不要殺她?”
傘沿壓低,傘身微顫,傘麵積雪陡然在她眼前落下,砸入地麵積雪之中。
次鳶顫聲回應:“回稟公主,次狐姐姐還沒找到。”
是啊,她陷身山火時,次狐失蹤,至今未能尋回,或許已經悄然死去。
她默了良久,垂下手臂,緩緩前行。
海晏河清殿宮門前,兩盞燈籠掛在簷下,燈影搖曳,暖黃的光線鋪在冷白的雪地上。大門洞開,稍有褪色的大紅門檻攔住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