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是如何說法?散了朝之後,陛下是喚了誰過去?”皇後側首看了眼伍姑姑。她頭上戴著的珠冠,隨著她這一側首,兩側的金博鬢也跟著動了下。
“目前暫時誰也未喚。”伍姑姑說道著,“今日殿上有幾個參史說,太子輔政,這種未征稅賦的事情理當等太子回朝,由太子親去查清民情,以撫民心。”
雖往年沒這種事情發生,但稅賦之事不算小事,尤是關係國計民生。由太子負責,方是正理,皇上沒有喚誰,應該也是有這層考慮在裏麵。
皇後聞言表情溫和了幾分。
伍姑姑的話卻還沒說話,“隻是,殿上中書令也出列進了言。他說太子輔政,但朝堂上皇子們及戶部等其他大臣也當對此稅賦大事責無旁貸,此事應選賢選能,而非隻看職級品位。”
“皇上聽完,也沒有多說別的話,就徑直散朝了。”
中書令這老家夥,怎麽竟然敢這般出言無狀。若不看職級品位,那他是將太子置於何地了。
皇後聽了這話,指尖捏著的細金簪也就直接丟進了那透明瓷皿裏。
按著祖宗留下的規矩,每月的初一十五其實本來是皇後侍寢的日子。
但是因著近日來朝堂不順,大片的群臣又都明顯地倒向太子,連著皇上吩咐下來的一些事,都得推脫等到太子回朝,所以這個月皇上都未曾踏足過她這肅寧宮,怕是覺得看到她都煩。
皇後現在是既擔心太子冒進,又擔心太子不進,但總歸,她們母子連心,隻要小心謹慎些,總會事成的。
“就讓容妃去伺候著,本宮倒是要看看,她到最後還能怎麽笑得出來。”皇後有些惱地說了這麽一句。
太子是嫡子,是儲君,若無意外,日後她便順理成章是太後。
現在皇上再是寵愛容妃,哪怕夜夜宿在容妃宮中,但容妃膝下無子,這往後的日子她又何來的依傍。
隻是她聽聞了,在秋獵之上的一些事,之前她那看輕了的四皇子,竟然還有那麽些伎倆,隻是實在難免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太子妃病了,你尋些貴重些的東西送過去,替本宮先安撫下她,就說本宮過兩日再去探她。”皇後想了想,又對著伍姑姑囑咐著。
太子在前朝耗費心力斡旋處理政務,她身為他生母,便要在後宮為他助力,幫他穩住後宮的那些是非。
皇後想起太子秋獵回來,拜見自己時說的那些話。
皇後不由撫了撫額間,幽幽地說了句,“還有,你親自前去承禧宮,說是秋獵時日久長,這陣子本宮思念公主得緊,請公主現在前來肅寧宮見本宮。”
皇後跟公主的情分,隻能說是見過那麽零星幾麵。
至於說皇後思念公主已久,寧妍旎聽到這旨意的時候,屬實是愣了許久。
寧妍旎方回承禧宮不久,阿棠見了她激動得連連落涕。寧妍旎行途上瞌睡打得多,這會也無困意,她們就在宮內聊了一會話,阿棠還端了甜湯上來。
連著阿棠這陣子養的那隻西施犬,寧妍旎也剛抱上一小會。
她隻覺得它陣子是養肥了些,想著詩詞中的“梅子金黃杏子肥”,剛給它取了個名喚“杏子”,還沒來得及多和它再親近幾下。
肅寧宮的掌事姑姑就已經親來了承禧宮,跟寧妍旎說了皇後思念她想見她。
這說辭自然是做不得真,但皇後想見她卻是不假。
寧妍旎再是躊躇猜測,也不能耽擱這般久。
這番去見皇後,不知皇後是什麽意思,但她隱約覺得,應是與太子的態度有關。若她能從皇後口中知道到底太子是作如何想的,說不定接下去的日子,她那不平的心緒能稍定下來。
寧妍旎心下一時緊了緊,到底是恢複了穩靜,對著伍姑姑頷了首。
作者有話說:
大家小年快樂。因為我不是全職作者,所以看到大家說的加更,隻能說我會努力多更一點噢!!大可愛們!謝謝大家支持@3@
? 第三十五章
寧妍旎將她懷中的杏子遞回給了阿棠, 就隨著伍姑姑出了承禧宮。
久居在宮城這四方天空下的女子,要遵守的禮製森嚴,可尋玩的消遣想來是不多的。
寧妍旎曾去過幾位娘娘宮中, 見她們也多是經常以侍弄花草為樂。
眼下寧妍旎乘著轎輦,還未到肅寧宮, 就先看見宮門主道上一整路都是長長的香蘿藤廊。這種藤蘿的花期是很長的, 至今雖已經到了寒露時分, 但是這藤廊上也是葉花鋪實。
到了肅寧宮前她便落了轎。
入了肅寧宮, 先過堂湘壁,後方園苑中多鬆柏梧桐,花多牡丹芍藥。裏中還建有小池, 池上橫跨著漢白玉石橋, 橋旁有雙亭相對。
伍姑姑在側前方慢走,引著寧妍旎。她們又走經了華錦閣、寶相樓, 行經的路程不短,黃琉璃瓦重簷頂, 沿途所遇到福身行禮的宮人就有上百。
接下來她們便才走到肅寧宮的正殿,足踏上那全木鋪製的殿廊。
“娘娘,公主到了。”伍姑姑入殿就當即上前恭敬地道著。
寧妍旎行了個禮,見著皇後揚了手讓她起, 她才微抬眸打量了一下。
殿裏已經生起了炭火,但是殿內那幾大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都是敞開著的。
皇後正半倚在軟枕上, 殿上正站著二十來個宮女, 手上還都捧著彩條添花織造精細的蜀錦和一些工細流明的玉器。
“公主過來辛苦了,喝杯熱茶。”伍姑姑喚人奉上熱茶, 便將殿內的閑人清了空, 隻餘下皇後與寧妍旎。
寧妍旎捧起茶杯, 茶水淡黃,底下還鋪了層淡薑絲。
皇後望到寧妍旎正細看著茶水,便啟了唇解釋了一句,“聽太子說,公主這些日子身子不適,本宮便喚了人在茶水中加了些紫薑絲。”
說話間,皇後稍直起了身,打量著寧妍旎。
寧妍旎正垂首望著茶水。一張臉似白玉琢成,蒲扇烏睫也隨著眸子半落。既是無妝粉在麵,眉眼間卻自有幾分豔色。
她確實生得很好,隻坐著就宛如一幅美人圖,不怪自己兒子這般掛牽眷懷她。
聽了皇後的話,寧妍旎放下了手捧著的茶杯,她向皇後道了謝,“這般小事,有勞皇後娘娘掛心了。”
皇後聞言唇邊便是一笑,慢條斯理道著,“掛心公主的人不是本宮,公主,可莫要在本宮麵前顧左右而言他。”
寧妍旎與皇後向來少打交道。
她記得上次見皇後,還是在許久前的新春家宴之上。那時兩人就隻是眼神客氣地交匯了一下,根本想不到今日她還有與皇後二人獨處的時候。
如今皇後也無前言,就這麽直接。寧妍旎心下諸多念頭便是閃過,想到皇後此舉隻能是因為太子,最後便應了聲是,“那阿旎,過後再去謝過太子哥哥。”
這般坦直的話語,終於讓皇後有些許滿意。
皇後也不想多談別別的什麽,她喚了寧妍旎過來,就隻是想提前敲打一下,“太子秋獵回來已見過本宮,與本宮談了些有關公主的事。太子一向仁孝,對爾等弟妹,從來也是照顧得很。”
後宮裏的事,皇後大多知道,隻是懶得管。
這兩年,她想也知道,寧妍旎在宮裏宮外遇到的那些麻煩,若不是太子有心相幫,寧妍旎哪還能在後宮之中這般過得舒坦。
太子秋獵回來來見過她,皇後本是欣慰,但聽著太子字裏行間都是提著寧妍旎,皇後不得不今日就召了寧妍旎過來問個清楚。
皇後盯著寧妍旎麵上的神色,也不待她再說些虛與委蛇的話便再開了口,“太子如今,已是大權在握,很多女子無不以得到太子的一兩分青睞為幸。”
“但太子既是位重,那他的身旁,也就容不得那些不上台盤的女子。本宮當年千挑萬選,才為他指了這麽一個太子妃。”
上次的選妃宴,吏部尚書嫡出的小姐,還有其它重臣之女,都極是愛慕太子。這事,阿梔說過,寧妍旎也還沒忘。
說起太子妃,那皇後說的千挑萬選,除了太子妃的德容,那肯定就是太子妃那底蘊權重的母家了。
寧妍旎隱約知道皇後想說什麽了,她點了點頭。
皇後看著寧妍旎的眸子垂得更下了些,覺得自己也鋪墊得差不多了,她的話就接著往下講,“本宮知太子對公主是些什麽心思,但公主的心思,卻是實在讓本宮擔心......”
皇後的話將句末的尾音拉得很長,像是沒有把話說完全了。
寧妍旎語氣平靜地接了她的話,“太子哥哥孝順皇後娘娘,皇後娘娘為太子哥哥擔心也是應該的。”
“阿旎既視太子哥哥為兄長,他日亦當是視太子哥哥為兄長,絕無其它非分之想,還望皇後娘娘不必懸心於此等小事。”
皇後以為寧妍旎應當是落淚以表對太子的不離不棄,抑或是驚怕她的阻撓,但寧妍旎立刻就會了她的意。
太子回來時,在這肅寧宮中同她說,日後想以其他身份納了寧妍旎時,皇後當時隨口兩句搪塞了太子,但她打心底裏便是不認可的。
不說舉宮皆知寧妍旎乃當朝公主,這要是傳了出去,太子這行為還不得被言官指著罵色令智昏。
再從另一方麵說,寧妍旎出身商賈之家,哪怕之前溫府是首屈一指的富賈,到現在溫府早已破敗。
寧妍旎的出身,在現在來說實在是卑低了些,萬萬是配不上太子的。
天下好看的女子多得是,太子要什麽好看的女子尋不到,到了日後後宮選秀,他肯定能將寧妍旎忘諸腦後。
皇後娘娘擔心的是,寧妍旎會一直不依不饒地纏著太子。
但寧妍旎此時如此識趣,倒是讓皇後另眼多看了兩眼。
皇後不放心地再說了兩句,“本宮的意思是,若太子日後不能給你什麽位份,你現在也甘願跟著太子?你可莫說什麽敷衍的話,來糊弄本宮。”
現在糊弄,日後她是太後,寧妍旎自然還是繞不過她,到時她可就更沒有這般好心氣還來找寧妍旎心平氣和地說話。
但寧妍旎神色未改,語氣也帶上了幾分篤誠,“阿旎知皇後娘娘的意思。請皇後娘娘放心,阿旎並未敷衍,確實是無非分之想。”
她的背挺得很直,坐姿極是溫婉嫻靜,眸光也抬起來平允地看著皇後,倒有幾分言語問心無愧的意思。
倒是自己有些小瞧了她,皇後轉著她腕間的玉白珠串,小半響隻盯著寧妍旎看,沒再開口。
皇後有些許的恍惚,其實這小女子本應是長在宮城之外,而不是在這宮內這般如履薄冰。
皇後猶記得當年,皇上本是想納寧妍旎入後宮。她自當是不允的,太子也聯絡了眾言官朝臣,在皇上旨意沒頒出之前,造了頗沸的輿論出來,爾後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公主。
但想來,這小女子屬實是無辜,如今,這小女子又是這般自知和解人意,倒叫皇後心也沒剛才那麽的橫。
她看著寧妍旎,其實寧妍旎的年紀其實也到了,女子,最重要的還是夫家。如今她委身太子,日後,夫家怕是有少許耽擱了。
皇後語氣也就稍微軟上了些許,她對著寧妍旎道著,“如此便好。本宮瞧著公主久了,心裏更是生出喜歡來。這樣,日後,公主若有心儀的郎婿,不妨告知本宮,本宮定當是懿旨成全公主。”
“接下來這些時日,宮內許是會有一些不安定。公主也莫擔憂,後宮之中,本宮當會庇護於你。”
但皇後不知,日後的郎婿,寧妍旎其實並不太關心。
隻寧妍旎確實是不想得太子什麽後宮位份,各取所求罷了。寧妍旎隻盼著來日能出得宮去。現在還有皇後娘娘在一旁阻攔太子,她日後出宮的希望看著還多了些。
再且說,這些時日,想起寧子韞,若有皇後娘娘在後宮的庇護,著實是讓她安心了不少。
不管皇後最先的用意是如何,當下寧妍旎對皇後是真心感激,朝著皇後行禮離開之後,她盼著太子能成事的心就更急切了些。
就是不知到底是何時。
寒露到了,轉瞬初霜打起,露水多凝成霜花,三麥播了下地,是為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霜降到了。
霜降再一過,便是立冬。
今年立冬之後的天氣竟然是特別的冷,一連數天都下著雪。鵝毛般的雪撲簌簌直落覆上。半日便有積了一層薄雪。
數日之後,整座宮城便是白茫茫的一片。
承禧宮內,一片平寂之中,除了炭火燒著的劈啪小聲,還能聽到窸窸窣窣的咀嚼之聲。
“公主,這些點心公主真得都不試一下嗎?”阿棠指著幾盤她新作的果酥軟糕。
“目前暫時誰也未喚。”伍姑姑說道著,“今日殿上有幾個參史說,太子輔政,這種未征稅賦的事情理當等太子回朝,由太子親去查清民情,以撫民心。”
雖往年沒這種事情發生,但稅賦之事不算小事,尤是關係國計民生。由太子負責,方是正理,皇上沒有喚誰,應該也是有這層考慮在裏麵。
皇後聞言表情溫和了幾分。
伍姑姑的話卻還沒說話,“隻是,殿上中書令也出列進了言。他說太子輔政,但朝堂上皇子們及戶部等其他大臣也當對此稅賦大事責無旁貸,此事應選賢選能,而非隻看職級品位。”
“皇上聽完,也沒有多說別的話,就徑直散朝了。”
中書令這老家夥,怎麽竟然敢這般出言無狀。若不看職級品位,那他是將太子置於何地了。
皇後聽了這話,指尖捏著的細金簪也就直接丟進了那透明瓷皿裏。
按著祖宗留下的規矩,每月的初一十五其實本來是皇後侍寢的日子。
但是因著近日來朝堂不順,大片的群臣又都明顯地倒向太子,連著皇上吩咐下來的一些事,都得推脫等到太子回朝,所以這個月皇上都未曾踏足過她這肅寧宮,怕是覺得看到她都煩。
皇後現在是既擔心太子冒進,又擔心太子不進,但總歸,她們母子連心,隻要小心謹慎些,總會事成的。
“就讓容妃去伺候著,本宮倒是要看看,她到最後還能怎麽笑得出來。”皇後有些惱地說了這麽一句。
太子是嫡子,是儲君,若無意外,日後她便順理成章是太後。
現在皇上再是寵愛容妃,哪怕夜夜宿在容妃宮中,但容妃膝下無子,這往後的日子她又何來的依傍。
隻是她聽聞了,在秋獵之上的一些事,之前她那看輕了的四皇子,竟然還有那麽些伎倆,隻是實在難免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太子妃病了,你尋些貴重些的東西送過去,替本宮先安撫下她,就說本宮過兩日再去探她。”皇後想了想,又對著伍姑姑囑咐著。
太子在前朝耗費心力斡旋處理政務,她身為他生母,便要在後宮為他助力,幫他穩住後宮的那些是非。
皇後想起太子秋獵回來,拜見自己時說的那些話。
皇後不由撫了撫額間,幽幽地說了句,“還有,你親自前去承禧宮,說是秋獵時日久長,這陣子本宮思念公主得緊,請公主現在前來肅寧宮見本宮。”
皇後跟公主的情分,隻能說是見過那麽零星幾麵。
至於說皇後思念公主已久,寧妍旎聽到這旨意的時候,屬實是愣了許久。
寧妍旎方回承禧宮不久,阿棠見了她激動得連連落涕。寧妍旎行途上瞌睡打得多,這會也無困意,她們就在宮內聊了一會話,阿棠還端了甜湯上來。
連著阿棠這陣子養的那隻西施犬,寧妍旎也剛抱上一小會。
她隻覺得它陣子是養肥了些,想著詩詞中的“梅子金黃杏子肥”,剛給它取了個名喚“杏子”,還沒來得及多和它再親近幾下。
肅寧宮的掌事姑姑就已經親來了承禧宮,跟寧妍旎說了皇後思念她想見她。
這說辭自然是做不得真,但皇後想見她卻是不假。
寧妍旎再是躊躇猜測,也不能耽擱這般久。
這番去見皇後,不知皇後是什麽意思,但她隱約覺得,應是與太子的態度有關。若她能從皇後口中知道到底太子是作如何想的,說不定接下去的日子,她那不平的心緒能稍定下來。
寧妍旎心下一時緊了緊,到底是恢複了穩靜,對著伍姑姑頷了首。
作者有話說:
大家小年快樂。因為我不是全職作者,所以看到大家說的加更,隻能說我會努力多更一點噢!!大可愛們!謝謝大家支持@3@
? 第三十五章
寧妍旎將她懷中的杏子遞回給了阿棠, 就隨著伍姑姑出了承禧宮。
久居在宮城這四方天空下的女子,要遵守的禮製森嚴,可尋玩的消遣想來是不多的。
寧妍旎曾去過幾位娘娘宮中, 見她們也多是經常以侍弄花草為樂。
眼下寧妍旎乘著轎輦,還未到肅寧宮, 就先看見宮門主道上一整路都是長長的香蘿藤廊。這種藤蘿的花期是很長的, 至今雖已經到了寒露時分, 但是這藤廊上也是葉花鋪實。
到了肅寧宮前她便落了轎。
入了肅寧宮, 先過堂湘壁,後方園苑中多鬆柏梧桐,花多牡丹芍藥。裏中還建有小池, 池上橫跨著漢白玉石橋, 橋旁有雙亭相對。
伍姑姑在側前方慢走,引著寧妍旎。她們又走經了華錦閣、寶相樓, 行經的路程不短,黃琉璃瓦重簷頂, 沿途所遇到福身行禮的宮人就有上百。
接下來她們便才走到肅寧宮的正殿,足踏上那全木鋪製的殿廊。
“娘娘,公主到了。”伍姑姑入殿就當即上前恭敬地道著。
寧妍旎行了個禮,見著皇後揚了手讓她起, 她才微抬眸打量了一下。
殿裏已經生起了炭火,但是殿內那幾大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都是敞開著的。
皇後正半倚在軟枕上, 殿上正站著二十來個宮女, 手上還都捧著彩條添花織造精細的蜀錦和一些工細流明的玉器。
“公主過來辛苦了,喝杯熱茶。”伍姑姑喚人奉上熱茶, 便將殿內的閑人清了空, 隻餘下皇後與寧妍旎。
寧妍旎捧起茶杯, 茶水淡黃,底下還鋪了層淡薑絲。
皇後望到寧妍旎正細看著茶水,便啟了唇解釋了一句,“聽太子說,公主這些日子身子不適,本宮便喚了人在茶水中加了些紫薑絲。”
說話間,皇後稍直起了身,打量著寧妍旎。
寧妍旎正垂首望著茶水。一張臉似白玉琢成,蒲扇烏睫也隨著眸子半落。既是無妝粉在麵,眉眼間卻自有幾分豔色。
她確實生得很好,隻坐著就宛如一幅美人圖,不怪自己兒子這般掛牽眷懷她。
聽了皇後的話,寧妍旎放下了手捧著的茶杯,她向皇後道了謝,“這般小事,有勞皇後娘娘掛心了。”
皇後聞言唇邊便是一笑,慢條斯理道著,“掛心公主的人不是本宮,公主,可莫要在本宮麵前顧左右而言他。”
寧妍旎與皇後向來少打交道。
她記得上次見皇後,還是在許久前的新春家宴之上。那時兩人就隻是眼神客氣地交匯了一下,根本想不到今日她還有與皇後二人獨處的時候。
如今皇後也無前言,就這麽直接。寧妍旎心下諸多念頭便是閃過,想到皇後此舉隻能是因為太子,最後便應了聲是,“那阿旎,過後再去謝過太子哥哥。”
這般坦直的話語,終於讓皇後有些許滿意。
皇後也不想多談別別的什麽,她喚了寧妍旎過來,就隻是想提前敲打一下,“太子秋獵回來已見過本宮,與本宮談了些有關公主的事。太子一向仁孝,對爾等弟妹,從來也是照顧得很。”
後宮裏的事,皇後大多知道,隻是懶得管。
這兩年,她想也知道,寧妍旎在宮裏宮外遇到的那些麻煩,若不是太子有心相幫,寧妍旎哪還能在後宮之中這般過得舒坦。
太子秋獵回來來見過她,皇後本是欣慰,但聽著太子字裏行間都是提著寧妍旎,皇後不得不今日就召了寧妍旎過來問個清楚。
皇後盯著寧妍旎麵上的神色,也不待她再說些虛與委蛇的話便再開了口,“太子如今,已是大權在握,很多女子無不以得到太子的一兩分青睞為幸。”
“但太子既是位重,那他的身旁,也就容不得那些不上台盤的女子。本宮當年千挑萬選,才為他指了這麽一個太子妃。”
上次的選妃宴,吏部尚書嫡出的小姐,還有其它重臣之女,都極是愛慕太子。這事,阿梔說過,寧妍旎也還沒忘。
說起太子妃,那皇後說的千挑萬選,除了太子妃的德容,那肯定就是太子妃那底蘊權重的母家了。
寧妍旎隱約知道皇後想說什麽了,她點了點頭。
皇後看著寧妍旎的眸子垂得更下了些,覺得自己也鋪墊得差不多了,她的話就接著往下講,“本宮知太子對公主是些什麽心思,但公主的心思,卻是實在讓本宮擔心......”
皇後的話將句末的尾音拉得很長,像是沒有把話說完全了。
寧妍旎語氣平靜地接了她的話,“太子哥哥孝順皇後娘娘,皇後娘娘為太子哥哥擔心也是應該的。”
“阿旎既視太子哥哥為兄長,他日亦當是視太子哥哥為兄長,絕無其它非分之想,還望皇後娘娘不必懸心於此等小事。”
皇後以為寧妍旎應當是落淚以表對太子的不離不棄,抑或是驚怕她的阻撓,但寧妍旎立刻就會了她的意。
太子回來時,在這肅寧宮中同她說,日後想以其他身份納了寧妍旎時,皇後當時隨口兩句搪塞了太子,但她打心底裏便是不認可的。
不說舉宮皆知寧妍旎乃當朝公主,這要是傳了出去,太子這行為還不得被言官指著罵色令智昏。
再從另一方麵說,寧妍旎出身商賈之家,哪怕之前溫府是首屈一指的富賈,到現在溫府早已破敗。
寧妍旎的出身,在現在來說實在是卑低了些,萬萬是配不上太子的。
天下好看的女子多得是,太子要什麽好看的女子尋不到,到了日後後宮選秀,他肯定能將寧妍旎忘諸腦後。
皇後娘娘擔心的是,寧妍旎會一直不依不饒地纏著太子。
但寧妍旎此時如此識趣,倒是讓皇後另眼多看了兩眼。
皇後不放心地再說了兩句,“本宮的意思是,若太子日後不能給你什麽位份,你現在也甘願跟著太子?你可莫說什麽敷衍的話,來糊弄本宮。”
現在糊弄,日後她是太後,寧妍旎自然還是繞不過她,到時她可就更沒有這般好心氣還來找寧妍旎心平氣和地說話。
但寧妍旎神色未改,語氣也帶上了幾分篤誠,“阿旎知皇後娘娘的意思。請皇後娘娘放心,阿旎並未敷衍,確實是無非分之想。”
她的背挺得很直,坐姿極是溫婉嫻靜,眸光也抬起來平允地看著皇後,倒有幾分言語問心無愧的意思。
倒是自己有些小瞧了她,皇後轉著她腕間的玉白珠串,小半響隻盯著寧妍旎看,沒再開口。
皇後有些許的恍惚,其實這小女子本應是長在宮城之外,而不是在這宮內這般如履薄冰。
皇後猶記得當年,皇上本是想納寧妍旎入後宮。她自當是不允的,太子也聯絡了眾言官朝臣,在皇上旨意沒頒出之前,造了頗沸的輿論出來,爾後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公主。
但想來,這小女子屬實是無辜,如今,這小女子又是這般自知和解人意,倒叫皇後心也沒剛才那麽的橫。
她看著寧妍旎,其實寧妍旎的年紀其實也到了,女子,最重要的還是夫家。如今她委身太子,日後,夫家怕是有少許耽擱了。
皇後語氣也就稍微軟上了些許,她對著寧妍旎道著,“如此便好。本宮瞧著公主久了,心裏更是生出喜歡來。這樣,日後,公主若有心儀的郎婿,不妨告知本宮,本宮定當是懿旨成全公主。”
“接下來這些時日,宮內許是會有一些不安定。公主也莫擔憂,後宮之中,本宮當會庇護於你。”
但皇後不知,日後的郎婿,寧妍旎其實並不太關心。
隻寧妍旎確實是不想得太子什麽後宮位份,各取所求罷了。寧妍旎隻盼著來日能出得宮去。現在還有皇後娘娘在一旁阻攔太子,她日後出宮的希望看著還多了些。
再且說,這些時日,想起寧子韞,若有皇後娘娘在後宮的庇護,著實是讓她安心了不少。
不管皇後最先的用意是如何,當下寧妍旎對皇後是真心感激,朝著皇後行禮離開之後,她盼著太子能成事的心就更急切了些。
就是不知到底是何時。
寒露到了,轉瞬初霜打起,露水多凝成霜花,三麥播了下地,是為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霜降到了。
霜降再一過,便是立冬。
今年立冬之後的天氣竟然是特別的冷,一連數天都下著雪。鵝毛般的雪撲簌簌直落覆上。半日便有積了一層薄雪。
數日之後,整座宮城便是白茫茫的一片。
承禧宮內,一片平寂之中,除了炭火燒著的劈啪小聲,還能聽到窸窸窣窣的咀嚼之聲。
“公主,這些點心公主真得都不試一下嗎?”阿棠指著幾盤她新作的果酥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