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被曹孫劉三人盯上的滋味
三國:開局打跑劉備,強搶糜貞 作者:大頭加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堅死後,孫策便投靠袁術。
隨後借著幫袁術,征戰天下,擴充地盤的由頭,攻伐江東之地。
袁術稱帝後,孫策立刻打著維護漢室天下的名義,與袁術脫離關係。
事實上。
不過是想趁機擴充地盤,實現自立。
袁術發兵攻伐徐州,壽春兵力空虛。
孫策卻在背後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眼下,袁術兵敗,折損八萬大軍,士氣跌落。
陶商更是圍壽春。
孫策此時卻坐不住了,打著替大漢討伐國賊的旗幟。
想從他陶商手中,爭奪勝利果實。
此等小人行徑,的確是讓人惡心。
“孫策,袁術是被我陶商打敗的,淮南也是我血戰得到的,你不出一分力,就想同我爭奪淮南之地,哪有這麽容易的事情。”
陶商怒拍著桌案。
營寨當中的諸多將領,也無不為之憤怒。
好不容易打敗了袁術大軍,即將奪取淮南之地,
孫策在這個時候來撿便宜,他們內心,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魯肅還沒有被憤怒衝昏的頭腦,趕緊分析道:“孫策的做法,雖然有些不地道,可主公還需要冷靜才是。”
“我軍接連作戰,將士早就已經疲憊不堪,加上壽春仍舊有袁術的十萬大軍,一時之間,難以攻克。”
“倘若我軍在跟孫策的生力軍交戰,隻怕打不退孫策,無法得到淮南,曹操、劉備等人,又趁機偷襲徐州。”
“屆時,我軍將會陷入,前後夾擊的被動狀態,被迫兩麵作戰。”
一番話,也讓所有人全部都冷靜下來。
恰在此時,親兵急匆匆的闖入營寨,給陶商送來了一份緊急文書。
此封文書,乃是姚廣孝命人,送來的密報。
陶商尚未看到裏麵的內容,就有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打開密報,大致瞅上一眼,陶商不由的搖了搖頭。
“姚廣孝送來消息,曹操、劉備二人坐不住,打算對徐州動手了。”
“曹操派遣大將曹仁,統領四萬大軍,進軍高平,想奪回兗州門戶。”
“劉備也親自率領兩萬大軍,已經抵達東海邊境,隨時都有可能入侵徐州。”
“曹操、劉備,此舉分明就是想趁火打劫,加上一個對淮南虎視眈眈的孫策,我軍如今已經麵臨著重大的抉擇。”
“是繼續攻城,奪取壽春,還是立刻撤兵,固守徐州,諸位都說說自己的意見吧。”
陶商話音剛落,趙雲便率先站出來道,
“啟稟主公,壽春城牆高厚,尚有十萬大軍固守,糧草輜重無數。”
“今日一戰,我軍四麵圍攻之下,尚且難以突破。”
“壽春守將紀靈,也非昏庸無能之輩,的確是有些才能。”
“倘若非要攻城,除非調動魏武卒,前來助陣,不惜一切代價,強行攻破受春。”
“如若不然。末將估計,一兩個月的時間,恐怕都難以奪取壽春。”
“當然是以我軍之精銳,隻要能夠進入城池,必定是虎入羊群,勢不可擋,袁術兵馬,再多也無濟於事。”
調動魏武卒,不惜一切代價攻城?
陶商並未發表自己的看法,眉頭一,皺又將目光放在張遼等人的身上。
“幾位將軍有何看法?”
張遼、成廉、花榮、魏續四人,也參與攻城之戰。
對敵我雙方的實力,也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四人聽到自家主公的詢問,相互對視一眼。
不停地搖了搖頭,齊聲道:“趙雲將軍言之有理,以我軍的實力,不出動魏武卒,強行進攻,短時間之內,隻怕難以破城。”
諸多將領當中,也就隻有呂玲綺,沒去參加攻城戰役。
他作為陶商的親兵統領,一直跟隨在陶商的身旁,自然沒去發表意見。
對於呂玲綺而言,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殺了劉備,為他父親報仇雪恨。
對於攻打袁術的事情,倒沒有太多的衝動,更不會親自衝鋒陷陣。
反而對陶商交給他的工作,充當陶商的親兵統領,格外的感興趣。
陶商又將目光,放在陳宮與魯肅的身上道:“不知二位有何教我?”
陳宮突然想到了什麽,淡然一笑道:“在下覺得,主公還有一枚棋子可以動用,袁耀。”
袁耀?
聽到這裏,陶商都有些疑惑。
倘若陳宮未提及此人,對於這麽一個毫無作用的廢物,陶商早就已經忘卻對方的存在。
聽到陳宮之言,陶商淡然一笑道。
“公台的意思,想要利用袁耀,助我奪取壽春?”
陳宮點了點頭,繼續分析道。
“我軍完全可以,頂著袁耀前進。”
“倘若袁術不顧及他的兒子,這位仲氏帝國太子的性命,強行命弓弩手放箭,對於守軍的士氣,必定是個很大的打擊。”
“倘若袁術顧及他寶貝兒子的性命,城頭上的守軍心生忌憚之下,必定不敢以弓箭,強行攝住我軍陣腳,我軍也可趁機強攻城池。”
人肉盾牌。
陶商也有點明白陳宮的意思。
貌似這招,有些熟悉的感覺。
大耳賊不是兩次都用這樣的招數,從他陶商手中逃出生天嗎?
張遼似乎也聽明白了陳宮的意思,抓緊補充道:“壽春城箭矢充足,萬箭齊發,對我軍攻城,是個極大的阻礙。”
“若是有抑製淮南軍弓箭的辦法,我軍想攻上城,池則簡單許多。”
“末將保證,三天之內,奪取淮南。”
“好!”陶商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明日再戰,便將那袁耀充當擋箭牌。”
“我也想看看,那袁術是否真的鐵石心腸,是想要壽春城,還是要他那寶貝兒子的性命。”
計策已經定下,陶商打發所有人,下去休息。
自己卻獨自一人,來到地圖前,觀察著徐州附近的情況。
曹操、劉備、孫策,三位三國奠基者,都盯上了自己。
稍有不慎,將會萬劫不複。
也由不得陶商,不小心謹慎,麵對這一切。
劉備、孫策二人,陶商並非特別擔心。
唯有那曹操,用兵狡詐,是陶商最大的敵人,不得不防。
隨後借著幫袁術,征戰天下,擴充地盤的由頭,攻伐江東之地。
袁術稱帝後,孫策立刻打著維護漢室天下的名義,與袁術脫離關係。
事實上。
不過是想趁機擴充地盤,實現自立。
袁術發兵攻伐徐州,壽春兵力空虛。
孫策卻在背後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眼下,袁術兵敗,折損八萬大軍,士氣跌落。
陶商更是圍壽春。
孫策此時卻坐不住了,打著替大漢討伐國賊的旗幟。
想從他陶商手中,爭奪勝利果實。
此等小人行徑,的確是讓人惡心。
“孫策,袁術是被我陶商打敗的,淮南也是我血戰得到的,你不出一分力,就想同我爭奪淮南之地,哪有這麽容易的事情。”
陶商怒拍著桌案。
營寨當中的諸多將領,也無不為之憤怒。
好不容易打敗了袁術大軍,即將奪取淮南之地,
孫策在這個時候來撿便宜,他們內心,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魯肅還沒有被憤怒衝昏的頭腦,趕緊分析道:“孫策的做法,雖然有些不地道,可主公還需要冷靜才是。”
“我軍接連作戰,將士早就已經疲憊不堪,加上壽春仍舊有袁術的十萬大軍,一時之間,難以攻克。”
“倘若我軍在跟孫策的生力軍交戰,隻怕打不退孫策,無法得到淮南,曹操、劉備等人,又趁機偷襲徐州。”
“屆時,我軍將會陷入,前後夾擊的被動狀態,被迫兩麵作戰。”
一番話,也讓所有人全部都冷靜下來。
恰在此時,親兵急匆匆的闖入營寨,給陶商送來了一份緊急文書。
此封文書,乃是姚廣孝命人,送來的密報。
陶商尚未看到裏麵的內容,就有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打開密報,大致瞅上一眼,陶商不由的搖了搖頭。
“姚廣孝送來消息,曹操、劉備二人坐不住,打算對徐州動手了。”
“曹操派遣大將曹仁,統領四萬大軍,進軍高平,想奪回兗州門戶。”
“劉備也親自率領兩萬大軍,已經抵達東海邊境,隨時都有可能入侵徐州。”
“曹操、劉備,此舉分明就是想趁火打劫,加上一個對淮南虎視眈眈的孫策,我軍如今已經麵臨著重大的抉擇。”
“是繼續攻城,奪取壽春,還是立刻撤兵,固守徐州,諸位都說說自己的意見吧。”
陶商話音剛落,趙雲便率先站出來道,
“啟稟主公,壽春城牆高厚,尚有十萬大軍固守,糧草輜重無數。”
“今日一戰,我軍四麵圍攻之下,尚且難以突破。”
“壽春守將紀靈,也非昏庸無能之輩,的確是有些才能。”
“倘若非要攻城,除非調動魏武卒,前來助陣,不惜一切代價,強行攻破受春。”
“如若不然。末將估計,一兩個月的時間,恐怕都難以奪取壽春。”
“當然是以我軍之精銳,隻要能夠進入城池,必定是虎入羊群,勢不可擋,袁術兵馬,再多也無濟於事。”
調動魏武卒,不惜一切代價攻城?
陶商並未發表自己的看法,眉頭一,皺又將目光放在張遼等人的身上。
“幾位將軍有何看法?”
張遼、成廉、花榮、魏續四人,也參與攻城之戰。
對敵我雙方的實力,也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四人聽到自家主公的詢問,相互對視一眼。
不停地搖了搖頭,齊聲道:“趙雲將軍言之有理,以我軍的實力,不出動魏武卒,強行進攻,短時間之內,隻怕難以破城。”
諸多將領當中,也就隻有呂玲綺,沒去參加攻城戰役。
他作為陶商的親兵統領,一直跟隨在陶商的身旁,自然沒去發表意見。
對於呂玲綺而言,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殺了劉備,為他父親報仇雪恨。
對於攻打袁術的事情,倒沒有太多的衝動,更不會親自衝鋒陷陣。
反而對陶商交給他的工作,充當陶商的親兵統領,格外的感興趣。
陶商又將目光,放在陳宮與魯肅的身上道:“不知二位有何教我?”
陳宮突然想到了什麽,淡然一笑道:“在下覺得,主公還有一枚棋子可以動用,袁耀。”
袁耀?
聽到這裏,陶商都有些疑惑。
倘若陳宮未提及此人,對於這麽一個毫無作用的廢物,陶商早就已經忘卻對方的存在。
聽到陳宮之言,陶商淡然一笑道。
“公台的意思,想要利用袁耀,助我奪取壽春?”
陳宮點了點頭,繼續分析道。
“我軍完全可以,頂著袁耀前進。”
“倘若袁術不顧及他的兒子,這位仲氏帝國太子的性命,強行命弓弩手放箭,對於守軍的士氣,必定是個很大的打擊。”
“倘若袁術顧及他寶貝兒子的性命,城頭上的守軍心生忌憚之下,必定不敢以弓箭,強行攝住我軍陣腳,我軍也可趁機強攻城池。”
人肉盾牌。
陶商也有點明白陳宮的意思。
貌似這招,有些熟悉的感覺。
大耳賊不是兩次都用這樣的招數,從他陶商手中逃出生天嗎?
張遼似乎也聽明白了陳宮的意思,抓緊補充道:“壽春城箭矢充足,萬箭齊發,對我軍攻城,是個極大的阻礙。”
“若是有抑製淮南軍弓箭的辦法,我軍想攻上城,池則簡單許多。”
“末將保證,三天之內,奪取淮南。”
“好!”陶商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明日再戰,便將那袁耀充當擋箭牌。”
“我也想看看,那袁術是否真的鐵石心腸,是想要壽春城,還是要他那寶貝兒子的性命。”
計策已經定下,陶商打發所有人,下去休息。
自己卻獨自一人,來到地圖前,觀察著徐州附近的情況。
曹操、劉備、孫策,三位三國奠基者,都盯上了自己。
稍有不慎,將會萬劫不複。
也由不得陶商,不小心謹慎,麵對這一切。
劉備、孫策二人,陶商並非特別擔心。
唯有那曹操,用兵狡詐,是陶商最大的敵人,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