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她被清冬的下場唬了一跳,噤若寒蟬,隻強撐道:“奴婢念春,是四人中年紀最大的,素日裏負責銀錢往來。”
裴慎瞥她一眼道:“既管不好底下的丫鬟,便不必管了,將院子裏的庫房鑰匙、賬本對牌都交給沁芳。”
念春驟然被他這麽一說,眼淚都在眼眶裏打轉。
沈瀾又想歎氣了。她再過幾個月便要出府,不交接工作就不錯了,哪裏還能接手新工作呢?隻是沈瀾也不好忤逆裴慎,便低頭不語。
裴慎處理完了此事,突然道:“更衣,我一會兒要出府。”
沈瀾自然明白,他剛回京,自要走親訪友,有一大票人要聯絡交誼。
可她原本打算寸步不離的跟著裴慎,若裴慎這段時間天天出門的話,她便麻煩了。裴延必定會乘著裴慎不在找上門……
就在沈瀾憂思如何解決裴延對她的覬覦之心的時候,傍晚,裴慎赴宴回來了。麵色如常,隻眼中沉鬱,分明是壓抑著怒氣,如同雷雨前兆,風暴前夕。
沈瀾與他朝夕相處三年,一見他那樣子暗道不好,下意識想避開,誰知裴慎直接把她喊進去道:“你去找幾個人盯著四太太的院子。若四太太要出府,便來告知我。”
沈瀾微怔。侄子往自己嬸嬸院子裏安插人,這傳出去也太難聽了。況且之前還好好的,怎麽赴宴回來就這樣了?
“是。”沈瀾也不想多問,正要告退,裴慎突然道:“你可知道原因?”
沈瀾搖搖頭。見她不知情,裴慎隻擺擺手:“罷了,這些個汙糟事你也不必知道,去辦便是。”
沈瀾低頭稱是,出門便去找了念春
念春脾性潑辣,剛被剝了管事的權力,故而見了她便沒個好臉色,“沁芳姐姐大駕光臨,來我這破落地方做甚!”
沈瀾不疾不徐道:“我今年十八,再過幾個月便要出府。我一走,你勤懇些,大丫鬟的位子還是你的。”其他說什麽都是虛的,唯有利益最實在。
果然,念春臉色一緩,將信將疑道:“你說的是真的?”
沈瀾點點頭,“隻是爺如今厭棄了你們三個,若要保住位子,總得做些實事。”
念春猶疑道:“你想讓我做什麽?”
“爺回來的那一天,四太太為何沒有出現?”沈瀾問道。
聞言,念春嗤笑兩聲,“她哪有臉麵來赴宴!被關在佛堂裏抄佛經呢!”
見沈瀾迷惑不解,念春解釋道:“四老爺最喜依紅偎翠,前些日子把個粉頭安置在府外做外室,被四太太知道了,喊了幾個健婦婆子便打上門去,好巧不巧,堵了個正著。聽說那會兒四太太瘋了一樣的打四老爺,把臉上挖的坑坑窪窪,整條街的人都來看笑話!”
沈瀾明白了,裴慎必定是知道了此事,甚至很可能因此被政敵暗諷,怪不得臉色那麽難看,仿佛被捉奸的是他自己一樣。畢竟作為公府世子,魏國公府的名譽與他息息相關。
偏偏裴慎是做侄子的,不好插手叔父房裏的事,便隻能暗地裏叫她盯著。恐怕林秉忠那頭也正盯著四老爺。
沈瀾理清了思路,便道:“你是府中的家生子,可否買通四太太院裏的灑掃婆子,若四太太要出府,即刻來報。”
念春瞠目結舌。便是府中有再多的陰私,話也說得婉轉,哪有像沁芳這樣直來直往的,仿佛做生意一般。
“怎麽?做不到?”沈瀾驚訝道。她之所以找上念春,就因為念春是國公府家生子,而她才來了不到一天。
“你若不行,我自去辦了便是。”
念春一時好奇,“你才來半日,連公府裏的人都不認識,怎麽辦?”
沈瀾淡淡道:“代爺去四太太院子裏送個東西,便能見到掃灑婆子或是專門跑腿的小丫鬟,記下名字,無非是查查她有沒有賭錢吃酒的習慣,家中可有人生病需要銀錢之類的。再不濟,分些糕點給跑腿小丫鬟也就是了。四太太要出府這種事,瞞不住的,我不過是要最快知道罷了,又不是教她們叛主,必有人願意。”
聽她這麽說,念春連忙道:“能的能的。有個錢婆子,最是好錢,你又不傷天害理,她自然願意的。”
“即使如此,便勞煩你說和了。”語畢,沈瀾猶豫片刻,又問道:“四太太被關在佛堂抄經,四老爺呢?”
念春一時間沉默下來,良久才道:“被老祖宗罵了兩句便揭過不提了。”
沈瀾隻覺自己手心攥得死緊,良久她又問道:“那個外室呢?”
這下念春話更少了,隻低頭道:“死了。”
作者有話說:
衣梅的那個出自於《金.瓶.梅》。
此外,那個“獨步風流第一科”是出自於一首豔詩,不是我寫的。
第16章
春夏之交,天色瓦藍如鏡,雪團似的雲霧絮在碧藍蒼穹上,明淨澄澈,碧空如洗。
裴慎前幾日拜訪座師,聯絡同年同鄉,今日又要與少時玩伴交誼,約上三五好友去了別院春獵。這一去,少說也要兩三天。
加上四老爺裴延似忘了她一般,再也沒來找她。以至於沈瀾無事可做,便借著房中象眼窗格裏漏進來的疏疏日光,閑坐讀書。
正讀到《幽明錄》內白龜救人時,忽聞房外有喧嘩之聲。沈瀾蹙眉,掀開簾子出去,恰好與匆匆趕來尋她的念春撞上。
“錢婆子來了。”念春急急道,“這婆子當真昏了頭了,這般不曉事,竟挑著正午來,這院子裏都是人!”既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稟報四太太行蹤,又不好將她引進房中說話,否則四房的掃灑婆子突然來存厚堂,還刻意關上門,傻子都知道有事。
念春又急又氣。見狀,沈瀾隻將手中書卷遞給她,安撫道:“不必怪她。必定是四太太臨時要出府,她隻能匆匆前來稟報,哪裏能挑時間呢?”
聞言,念春越發急切,隻擰著帕子:“四太太出府去做甚?爺也不在,這可如何是好?還是快快去稟報大太太和老祖宗罷!”
沈瀾瞥她一眼,被禁足的四太太能出府,大太太和老祖宗不知道嗎?必是用了旁的借口,諸如什麽探親、禮佛之類的。
“你愣著做甚!你不去我去!”念春急得轉身就走。
“你覺得老祖宗不信四太太說要出府去探親、禮佛,信你一個丫鬟說四太太出府是為了捉奸?”沈瀾慢條斯理問道。
念春一時愕然。
“還是說你想去告訴老祖宗,你窺伺主子行蹤?”沈瀾又問。
念春便不說話了。
沈瀾兀自回身取了個藕色荷包,又往裏塞入一兩銀子,闔上房門,走了幾步便見到了有個婆子立在院中,穿著青綠色襖裙,赭色比甲,頭上隻戴了個?髻,插了根老式的一點油銀簪。
見往來丫鬟婆子各司其職,方才還與她說話的念春也不知做甚去了,錢婆子立在院中,一時間竟有些訕訕。
沈瀾走上前,翠眉微顰。這錢婆子慌慌張張的,看著便叫人起疑。沈瀾笑盈盈道:“錢嬤嬤,可是四太太有吩咐?”
見錢婆子結巴了一會兒也編不出個理由來,沈瀾無奈,隻拿纖手撫了撫腰間素色絡子。
錢嬤嬤連忙道:“非是四太太吩咐,隻是聽說姑娘是府外來的人,還是揚州人,便想來問問姑娘,可有時新的絡子樣式?”
沈瀾便點點頭,替她圓話:“說來上一回爺丟了個香囊,若不是嬤嬤眼尖,那香囊便找不回來了,屆時我必定要挨罵。”這便解釋了為何錢婆子作為四房掃灑婆子會認識她一個大房丫鬟。
說著,沈瀾笑道:“揚州時新的絡子有攢心梅花、方勝、九轉連環。”
沈瀾哪裏會打絡子,她身上的絡子還是在繡莊買的,況且她心中焦急,便引錢婆子到廊下坐下,當著院中來來往往的丫鬟婆子麵前,說道:“嬤嬤,這絡子不僅有樣式上的分別,顏色配起來也有說道。蔥綠的絡子若配桃紅的汗巾子、荷包便俗氣了,隻因人人都這麽配。”
錢婆子一時弄不明白沈瀾要做什麽,隻好奇道:“那該怎麽配?”
“蔥綠顏色淺淡,若配桃紅,色太濃,看著便俗氣,得拿桃粉來配,這便好看了。”沈瀾笑道,“說來上回爺帶回來幾朵絨花,恰是淡淡的桃粉色。”
沈瀾說到這裏,駐足微微一怔,過了一會兒隻懊惱道:“這幾日收拾行李忙暈了頭。臨行前爺還吩咐我去尋摸一匣子好看的絨花。”眾所周知,裴慎此番回來必定要訂親。這絨花贈給誰,不言而喻。
聽到的丫鬟眼露豔羨,周圍的幾個婆子便紛紛笑起來。
說著,沈瀾歉意的笑笑:“錢嬤嬤,實在對不住,爺再過一兩天便要回來了,這絡子的事我過幾天再與你講,可好?”
錢嬤嬤趕緊起身:“差事要緊。”
沈瀾便笑著取下腰間荷包,連同那絡子一起遞給錢嬤嬤:“嬤嬤,你且把這荷包和絡子拿回去,琢磨琢磨配色。”
錢嬤嬤接過荷包,隻拿手一摸,笑出了滿臉褶子:“哎呀,謝過沁芳姑娘,沁芳姑娘康強逢吉!卻病延年!”這還是上次老祖宗過壽時有人說的祝詞,她瞎學了兩句。
沈瀾有些想笑,可這樣的情景她又笑不出來:“嬤嬤,這地上許是剛灑過水,您回去的時候小心,慢些走。”
錢婆子自然明白,這是要她避著人,別被人看見。錢婆子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沈瀾這才一疊聲吩咐道:“玉雁,你去尋林秉忠,叫他去外頭找幾朵時新精巧的絨花。告訴他快著些,別拖拖拉拉的,爺急用。再叫他多找些,買來的絨花還得孝敬給老祖宗和各房太太們。尤其是四太太那裏,原本就沒見著麵,失了禮,這會兒得多孝敬幾朵。”
七八歲的小丫鬟玉雁脆生生應了,提起裙擺就要跑,沈瀾卻忽而將她叫住,又吩咐道:“罷了,你且叫他在府外備好馬車就是,他一個大男人,哪裏曉得什麽絨花宮花絹花的,保不準還得我去找。馬車要尋常,不要顯眼。偌大的國公府,尋不出一朵時新的絨花,還得上府外買,沒得叫人笑話。”
玉雁點點頭,見沈瀾揮揮手,便一溜煙的跑遠了。
沈瀾即刻道:“念春,你帶著剩下幾個丫鬟速速縫製幾個麵罩來。取一塊細棉布,四四方方能蓋住下半張臉的大小即可,四個角各縫上四根帶子。縫上幾個,一會兒出門要用。”
說罷,還解釋道:“出門在外不好露麵,春季裏風沙大,帷幕還不透氣,不若這般麵罩來的好使。”
聞言,著急慌忙站在廊下的念春勸道:“尋個絨花罷了,何至於這般大張旗鼓的。若外頭沒有好絨花可怎麽辦?”若四太太不是去捉奸的可怎麽辦?
沈瀾但笑不語。若是虛驚一場,裴慎回來最多說她幾句大驚小怪,左右明麵上也隻是幾朵絨花罷了,無人會在意的。
可若四太太真要去捉奸,沈瀾阻止不及,那怕是得狠狠吃個掛落,還會影響她在領導心中形象。怎麽選擇,不言而喻。
第17章
沈瀾安撫好念春,隻帶著蘭香,匆匆趕往大太太的院子。
沿存厚堂向東,粉白的遊廊一側無窗,一側掛著竹簾,廊下栽著數叢修竹新筍,竹簾四垂,竹葉繁茂,襯得天光杳杳,晦晦難明。
前方遊廊似已至盡頭,沈瀾略一拐彎,便行至月洞門前,大片大片的日光從月洞門一躍而出,倏忽之間便朗闊明徹起來。
沈瀾滿腹心事,原也無心賞景,隻是這般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令她不由得讚歎起這國公府設計之精巧。
穿過月洞門,又過了一道垂花門,便來到了大太太的蘭雪堂。
大太太年過四十,麵有細紋,隻梳著鵝膽高髻,銜珠金簪齊插,戴著金鑲紅寶石珠箍,歪在藕荷色水芙蓉杭綢引枕上,呷著龍團勝雪。
沈瀾得了通稟,前來見她,隻說得了爺吩咐,要去外頭采買些絨花。
她雖是裴慎的丫鬟,可府中內宅之事,俱是大太太管轄,若無大太太允許,沈瀾是出不得府的。
聞言,大太太放下宣德窯印花白甌茶盞,麵露不悅:“不過是幾朵絨花罷了,去外頭買做甚。”
一旁有個丫鬟湊趣道:“聽說沁芳姐姐不是家生子,許是不知道國公府養了好幾十個繡娘罷。”
能在內室伺候的丫鬟都是玲瓏心肝,見大太太不曾阻止,便紛紛出言,一個說“來日帶沁芳姐姐見見繡娘”,一個說“沁芳姐姐不知道,宮裏有絨花賜下,外頭的有什麽好稀罕的?”
字字句句綿裏藏針,沈瀾心中歎息。這些人不認識她,也並無惡意,不過是會了大太太的意,要賞她一個下馬威罷了。隻是不明白她何時得罪了大太太。
“太太,爺臨行前特意叮囑我,隻說要最時新的蘇樣。”沈瀾垂首恭順道。蘇州時新貨,既不是宮裏賞的,也不是府內繡娘們自己繡的。
大太太點頭道:“你不是京都本地人,初來乍到,哪裏知道京裏有哪些好鋪子呢?且叫翠微與你一同去罷。”說罷,便招招手,喚來身側一個碧青襦裙,素色比甲的丫鬟。
又道:“待選完了絨花,便收拾收拾,且去存厚堂伺候慎哥罷。”
翠微生得俏,羞羞怯怯屈膝行禮:“是”。周圍年輕的丫鬟們一陣豔羨。
沈瀾心中恍然,這翠微是來補位清冬的,那麽大太太看她不順眼,恐怕就是因為清冬了。
裴慎瞥她一眼道:“既管不好底下的丫鬟,便不必管了,將院子裏的庫房鑰匙、賬本對牌都交給沁芳。”
念春驟然被他這麽一說,眼淚都在眼眶裏打轉。
沈瀾又想歎氣了。她再過幾個月便要出府,不交接工作就不錯了,哪裏還能接手新工作呢?隻是沈瀾也不好忤逆裴慎,便低頭不語。
裴慎處理完了此事,突然道:“更衣,我一會兒要出府。”
沈瀾自然明白,他剛回京,自要走親訪友,有一大票人要聯絡交誼。
可她原本打算寸步不離的跟著裴慎,若裴慎這段時間天天出門的話,她便麻煩了。裴延必定會乘著裴慎不在找上門……
就在沈瀾憂思如何解決裴延對她的覬覦之心的時候,傍晚,裴慎赴宴回來了。麵色如常,隻眼中沉鬱,分明是壓抑著怒氣,如同雷雨前兆,風暴前夕。
沈瀾與他朝夕相處三年,一見他那樣子暗道不好,下意識想避開,誰知裴慎直接把她喊進去道:“你去找幾個人盯著四太太的院子。若四太太要出府,便來告知我。”
沈瀾微怔。侄子往自己嬸嬸院子裏安插人,這傳出去也太難聽了。況且之前還好好的,怎麽赴宴回來就這樣了?
“是。”沈瀾也不想多問,正要告退,裴慎突然道:“你可知道原因?”
沈瀾搖搖頭。見她不知情,裴慎隻擺擺手:“罷了,這些個汙糟事你也不必知道,去辦便是。”
沈瀾低頭稱是,出門便去找了念春
念春脾性潑辣,剛被剝了管事的權力,故而見了她便沒個好臉色,“沁芳姐姐大駕光臨,來我這破落地方做甚!”
沈瀾不疾不徐道:“我今年十八,再過幾個月便要出府。我一走,你勤懇些,大丫鬟的位子還是你的。”其他說什麽都是虛的,唯有利益最實在。
果然,念春臉色一緩,將信將疑道:“你說的是真的?”
沈瀾點點頭,“隻是爺如今厭棄了你們三個,若要保住位子,總得做些實事。”
念春猶疑道:“你想讓我做什麽?”
“爺回來的那一天,四太太為何沒有出現?”沈瀾問道。
聞言,念春嗤笑兩聲,“她哪有臉麵來赴宴!被關在佛堂裏抄佛經呢!”
見沈瀾迷惑不解,念春解釋道:“四老爺最喜依紅偎翠,前些日子把個粉頭安置在府外做外室,被四太太知道了,喊了幾個健婦婆子便打上門去,好巧不巧,堵了個正著。聽說那會兒四太太瘋了一樣的打四老爺,把臉上挖的坑坑窪窪,整條街的人都來看笑話!”
沈瀾明白了,裴慎必定是知道了此事,甚至很可能因此被政敵暗諷,怪不得臉色那麽難看,仿佛被捉奸的是他自己一樣。畢竟作為公府世子,魏國公府的名譽與他息息相關。
偏偏裴慎是做侄子的,不好插手叔父房裏的事,便隻能暗地裏叫她盯著。恐怕林秉忠那頭也正盯著四老爺。
沈瀾理清了思路,便道:“你是府中的家生子,可否買通四太太院裏的灑掃婆子,若四太太要出府,即刻來報。”
念春瞠目結舌。便是府中有再多的陰私,話也說得婉轉,哪有像沁芳這樣直來直往的,仿佛做生意一般。
“怎麽?做不到?”沈瀾驚訝道。她之所以找上念春,就因為念春是國公府家生子,而她才來了不到一天。
“你若不行,我自去辦了便是。”
念春一時好奇,“你才來半日,連公府裏的人都不認識,怎麽辦?”
沈瀾淡淡道:“代爺去四太太院子裏送個東西,便能見到掃灑婆子或是專門跑腿的小丫鬟,記下名字,無非是查查她有沒有賭錢吃酒的習慣,家中可有人生病需要銀錢之類的。再不濟,分些糕點給跑腿小丫鬟也就是了。四太太要出府這種事,瞞不住的,我不過是要最快知道罷了,又不是教她們叛主,必有人願意。”
聽她這麽說,念春連忙道:“能的能的。有個錢婆子,最是好錢,你又不傷天害理,她自然願意的。”
“即使如此,便勞煩你說和了。”語畢,沈瀾猶豫片刻,又問道:“四太太被關在佛堂抄經,四老爺呢?”
念春一時間沉默下來,良久才道:“被老祖宗罵了兩句便揭過不提了。”
沈瀾隻覺自己手心攥得死緊,良久她又問道:“那個外室呢?”
這下念春話更少了,隻低頭道:“死了。”
作者有話說:
衣梅的那個出自於《金.瓶.梅》。
此外,那個“獨步風流第一科”是出自於一首豔詩,不是我寫的。
第16章
春夏之交,天色瓦藍如鏡,雪團似的雲霧絮在碧藍蒼穹上,明淨澄澈,碧空如洗。
裴慎前幾日拜訪座師,聯絡同年同鄉,今日又要與少時玩伴交誼,約上三五好友去了別院春獵。這一去,少說也要兩三天。
加上四老爺裴延似忘了她一般,再也沒來找她。以至於沈瀾無事可做,便借著房中象眼窗格裏漏進來的疏疏日光,閑坐讀書。
正讀到《幽明錄》內白龜救人時,忽聞房外有喧嘩之聲。沈瀾蹙眉,掀開簾子出去,恰好與匆匆趕來尋她的念春撞上。
“錢婆子來了。”念春急急道,“這婆子當真昏了頭了,這般不曉事,竟挑著正午來,這院子裏都是人!”既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稟報四太太行蹤,又不好將她引進房中說話,否則四房的掃灑婆子突然來存厚堂,還刻意關上門,傻子都知道有事。
念春又急又氣。見狀,沈瀾隻將手中書卷遞給她,安撫道:“不必怪她。必定是四太太臨時要出府,她隻能匆匆前來稟報,哪裏能挑時間呢?”
聞言,念春越發急切,隻擰著帕子:“四太太出府去做甚?爺也不在,這可如何是好?還是快快去稟報大太太和老祖宗罷!”
沈瀾瞥她一眼,被禁足的四太太能出府,大太太和老祖宗不知道嗎?必是用了旁的借口,諸如什麽探親、禮佛之類的。
“你愣著做甚!你不去我去!”念春急得轉身就走。
“你覺得老祖宗不信四太太說要出府去探親、禮佛,信你一個丫鬟說四太太出府是為了捉奸?”沈瀾慢條斯理問道。
念春一時愕然。
“還是說你想去告訴老祖宗,你窺伺主子行蹤?”沈瀾又問。
念春便不說話了。
沈瀾兀自回身取了個藕色荷包,又往裏塞入一兩銀子,闔上房門,走了幾步便見到了有個婆子立在院中,穿著青綠色襖裙,赭色比甲,頭上隻戴了個?髻,插了根老式的一點油銀簪。
見往來丫鬟婆子各司其職,方才還與她說話的念春也不知做甚去了,錢婆子立在院中,一時間竟有些訕訕。
沈瀾走上前,翠眉微顰。這錢婆子慌慌張張的,看著便叫人起疑。沈瀾笑盈盈道:“錢嬤嬤,可是四太太有吩咐?”
見錢婆子結巴了一會兒也編不出個理由來,沈瀾無奈,隻拿纖手撫了撫腰間素色絡子。
錢嬤嬤連忙道:“非是四太太吩咐,隻是聽說姑娘是府外來的人,還是揚州人,便想來問問姑娘,可有時新的絡子樣式?”
沈瀾便點點頭,替她圓話:“說來上一回爺丟了個香囊,若不是嬤嬤眼尖,那香囊便找不回來了,屆時我必定要挨罵。”這便解釋了為何錢婆子作為四房掃灑婆子會認識她一個大房丫鬟。
說著,沈瀾笑道:“揚州時新的絡子有攢心梅花、方勝、九轉連環。”
沈瀾哪裏會打絡子,她身上的絡子還是在繡莊買的,況且她心中焦急,便引錢婆子到廊下坐下,當著院中來來往往的丫鬟婆子麵前,說道:“嬤嬤,這絡子不僅有樣式上的分別,顏色配起來也有說道。蔥綠的絡子若配桃紅的汗巾子、荷包便俗氣了,隻因人人都這麽配。”
錢婆子一時弄不明白沈瀾要做什麽,隻好奇道:“那該怎麽配?”
“蔥綠顏色淺淡,若配桃紅,色太濃,看著便俗氣,得拿桃粉來配,這便好看了。”沈瀾笑道,“說來上回爺帶回來幾朵絨花,恰是淡淡的桃粉色。”
沈瀾說到這裏,駐足微微一怔,過了一會兒隻懊惱道:“這幾日收拾行李忙暈了頭。臨行前爺還吩咐我去尋摸一匣子好看的絨花。”眾所周知,裴慎此番回來必定要訂親。這絨花贈給誰,不言而喻。
聽到的丫鬟眼露豔羨,周圍的幾個婆子便紛紛笑起來。
說著,沈瀾歉意的笑笑:“錢嬤嬤,實在對不住,爺再過一兩天便要回來了,這絡子的事我過幾天再與你講,可好?”
錢嬤嬤趕緊起身:“差事要緊。”
沈瀾便笑著取下腰間荷包,連同那絡子一起遞給錢嬤嬤:“嬤嬤,你且把這荷包和絡子拿回去,琢磨琢磨配色。”
錢嬤嬤接過荷包,隻拿手一摸,笑出了滿臉褶子:“哎呀,謝過沁芳姑娘,沁芳姑娘康強逢吉!卻病延年!”這還是上次老祖宗過壽時有人說的祝詞,她瞎學了兩句。
沈瀾有些想笑,可這樣的情景她又笑不出來:“嬤嬤,這地上許是剛灑過水,您回去的時候小心,慢些走。”
錢婆子自然明白,這是要她避著人,別被人看見。錢婆子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沈瀾這才一疊聲吩咐道:“玉雁,你去尋林秉忠,叫他去外頭找幾朵時新精巧的絨花。告訴他快著些,別拖拖拉拉的,爺急用。再叫他多找些,買來的絨花還得孝敬給老祖宗和各房太太們。尤其是四太太那裏,原本就沒見著麵,失了禮,這會兒得多孝敬幾朵。”
七八歲的小丫鬟玉雁脆生生應了,提起裙擺就要跑,沈瀾卻忽而將她叫住,又吩咐道:“罷了,你且叫他在府外備好馬車就是,他一個大男人,哪裏曉得什麽絨花宮花絹花的,保不準還得我去找。馬車要尋常,不要顯眼。偌大的國公府,尋不出一朵時新的絨花,還得上府外買,沒得叫人笑話。”
玉雁點點頭,見沈瀾揮揮手,便一溜煙的跑遠了。
沈瀾即刻道:“念春,你帶著剩下幾個丫鬟速速縫製幾個麵罩來。取一塊細棉布,四四方方能蓋住下半張臉的大小即可,四個角各縫上四根帶子。縫上幾個,一會兒出門要用。”
說罷,還解釋道:“出門在外不好露麵,春季裏風沙大,帷幕還不透氣,不若這般麵罩來的好使。”
聞言,著急慌忙站在廊下的念春勸道:“尋個絨花罷了,何至於這般大張旗鼓的。若外頭沒有好絨花可怎麽辦?”若四太太不是去捉奸的可怎麽辦?
沈瀾但笑不語。若是虛驚一場,裴慎回來最多說她幾句大驚小怪,左右明麵上也隻是幾朵絨花罷了,無人會在意的。
可若四太太真要去捉奸,沈瀾阻止不及,那怕是得狠狠吃個掛落,還會影響她在領導心中形象。怎麽選擇,不言而喻。
第17章
沈瀾安撫好念春,隻帶著蘭香,匆匆趕往大太太的院子。
沿存厚堂向東,粉白的遊廊一側無窗,一側掛著竹簾,廊下栽著數叢修竹新筍,竹簾四垂,竹葉繁茂,襯得天光杳杳,晦晦難明。
前方遊廊似已至盡頭,沈瀾略一拐彎,便行至月洞門前,大片大片的日光從月洞門一躍而出,倏忽之間便朗闊明徹起來。
沈瀾滿腹心事,原也無心賞景,隻是這般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令她不由得讚歎起這國公府設計之精巧。
穿過月洞門,又過了一道垂花門,便來到了大太太的蘭雪堂。
大太太年過四十,麵有細紋,隻梳著鵝膽高髻,銜珠金簪齊插,戴著金鑲紅寶石珠箍,歪在藕荷色水芙蓉杭綢引枕上,呷著龍團勝雪。
沈瀾得了通稟,前來見她,隻說得了爺吩咐,要去外頭采買些絨花。
她雖是裴慎的丫鬟,可府中內宅之事,俱是大太太管轄,若無大太太允許,沈瀾是出不得府的。
聞言,大太太放下宣德窯印花白甌茶盞,麵露不悅:“不過是幾朵絨花罷了,去外頭買做甚。”
一旁有個丫鬟湊趣道:“聽說沁芳姐姐不是家生子,許是不知道國公府養了好幾十個繡娘罷。”
能在內室伺候的丫鬟都是玲瓏心肝,見大太太不曾阻止,便紛紛出言,一個說“來日帶沁芳姐姐見見繡娘”,一個說“沁芳姐姐不知道,宮裏有絨花賜下,外頭的有什麽好稀罕的?”
字字句句綿裏藏針,沈瀾心中歎息。這些人不認識她,也並無惡意,不過是會了大太太的意,要賞她一個下馬威罷了。隻是不明白她何時得罪了大太太。
“太太,爺臨行前特意叮囑我,隻說要最時新的蘇樣。”沈瀾垂首恭順道。蘇州時新貨,既不是宮裏賞的,也不是府內繡娘們自己繡的。
大太太點頭道:“你不是京都本地人,初來乍到,哪裏知道京裏有哪些好鋪子呢?且叫翠微與你一同去罷。”說罷,便招招手,喚來身側一個碧青襦裙,素色比甲的丫鬟。
又道:“待選完了絨花,便收拾收拾,且去存厚堂伺候慎哥罷。”
翠微生得俏,羞羞怯怯屈膝行禮:“是”。周圍年輕的丫鬟們一陣豔羨。
沈瀾心中恍然,這翠微是來補位清冬的,那麽大太太看她不順眼,恐怕就是因為清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