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外頭還有事要忙罷?”沈瀾強打起精神,“清點計量戰功、審問倭寇來源去處目的、匯報你的上峰,樁樁件件都是事。你去罷。”語罷,沈瀾自覺離了他的懷抱。
懷中一空,裴慎悵然若失,隻好起身笑道:“再等我一會兒,待處理完了此間事物便帶你去南京。”說罷,提刀出門。
裴慎一走,室內再度安靜下來。
瑟瑟秋風,疏疏殘陽漏過窗欞,暈染出些許赤紅的餘暉。
……赤紅的。
像血。
沈瀾張口欲幹嘔。她知道,自己這是應激反應上來了。
沒見過血的人,見了車禍現場都要應激,更別提戰場屠殺了。驟然見了遍地的斷肢殘骸,血液迸濺,見了倭寇強.奸婦女,虐殺兒童,事後勢必產生應激反應。
沈瀾甚至還可以推斷,自己今晚必會做噩夢。
裴慎也猜到她必要做噩夢,一入南京,便遣人去尋了南京太醫院裏的張院判。
張院判年過古稀,須發皆白,自然不用忌諱什麽男女之別,隻入了內室,叫人挑了簾子望診。
“張大人,她白日裏見了倭寇殺人,可否加開些定心安神的藥物?”裴慎問道。
張院判拱手道:“裴大人勿憂,老夫自有決斷。”說罷,細細把了脈,查看了舌苔,又詢問了些事項,方才道:“夫人可是多年前落過水?”
沈瀾微怔,暗道這大夫醫術果真不錯,便開口道:“我四年前意外跌落井中。”原身落井而亡,沈瀾便來了。
“那便是了。”張院判道,“夫人身上尚有幾分寒氣,一年四季難免手腳冰涼。”語罷,又安慰道:“夫人且安心,隻需開些安神暖宮的方子即可。”
“多謝大夫。”沈瀾聞言,隻笑道:“夤夜前來,勞煩大夫了。”
張院判拈須笑道:“夫人吃了藥便安安生生睡上一覺,待到明日便好了。”
說罷,開了藥方便起身告辭,隻是臨行前忽而瞥了眼裴慎。
裴慎會意,送張院判出門。
待出了門,立於庭中,清秋霜月下,張院判神色凝重:“裴大人,這位夫人恐非壽數長久之象。”
裴慎隻覺呼吸一窒,神思竟略有幾分昏沉。
秋夜寒涼幹燥,竟讓他呼吸之間都扯著一股血氣。良久,裴慎方咬牙問道:“張大人這是何意?”
張院判見他眉眼焦急,分明是待那位夫人有情,心中不免歎息有情人難成眷屬。
“這位夫人病況有三。一乃今日猝然受驚,這倒不算什麽,隻要安神定心,天長日久的,將今日倭寇殺人一事忘了便好。”
“二乃長年神思鬱結,七情不暢。單說這一條,若要好起來,服藥是不夠的,心病還須心藥醫,必要她每日裏心情愉快,少費心神。這病才能好。”
裴慎沉默不語。沈瀾想著什麽,他又怎會不知?
可好不容易自己救了她,眼看著她整個人都軟和下來了,若要裴慎此刻放棄,他是萬萬不肯的。
到頭來,隻好沉默著聽大夫說下去。
“三來便是她底子本就不好,積年寒氣未去。除了她四年前落井,近日來可有寒邪入體?”
裴慎心裏發澀:“數日之前,她曾在夜間河上孤身行船了大半個時辰。”
“那便是了。”張院判一麵奇怪這好端端的夫人怎會去河上撐船,一麵拈須道:“當時便受了風寒,尚未祛根。”
裴慎正要叫他開方,張院判又道:“那位夫人的寒氣可不止這些,她是否服過些性寒的藥物?”
裴慎微怔,搖頭道:“她隻吃過些祛寒的藥材和滋補……”裴慎一頓,半晌,澀然道:“她吃過數次避子湯。”
張院判了然道:“恐怕是了。避子湯性寒,便是調配的再好,積年累月的喝下來,到底會致使女子宮寒。”
裴慎不解道:“這避子湯是府中用了許久的方子,從未出過差錯,怎會如此?”
張院判解釋道:“尋常女子身強體健,吃上一年避子湯,隻消停了調養回來便好。可那位夫人許是幼年養的不好,身體底子極差,又數次受寒,吃了避子湯,自然於子嗣有礙。”
裴慎心裏一陣陣發沉,低聲道:“可調理得好?”
張院判搖頭道:“若如今不吃避子湯了,好生調養著,或還能得個一兒半女。若再吃下去,隻怕終生無子女緣了。”
裴慎毫不猶豫道:“那便不吃避子湯了。還請張大人開方罷。”
張院判便細細開了方子,又瞥了眼裴慎道:“裴大人神完氣足,體格健壯,然而那位夫人體弱,若要調養身子,必要禁房事。”
裴慎暗自可惜,隻麵不改色道:“那要調養到何時?”
張院判擱下筆:“都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冬季本就是蓄養元氣的大好時機,待到來年春日,生氣萌發,夏日生氣漸長,秋日方是收獲的好時候。”
等到明年初秋,約摸還有十個月。裴慎算了算,隻覺自己還能忍。
張院判又叮囑道:“此外,大人平日裏且多開解一二,勿要叫那位夫人再心思鬱結下去了,否則何止是子嗣問題,恐於壽數有礙。”
裴慎神色一凜,便點了點頭,收了方子送張院判出去。
待他回來,廚房已熬了藥,沈瀾正苦著臉喝藥。
“這麽大個人了,吃藥還怕苦。”裴慎笑著遞給她兩顆桃門棗:“喏,南京特產。”
沈瀾蔫巴巴的,不欲動彈,隻任他笑話,接過桃門棗,有一口沒一口地吃。
“夜深了,你需早些睡。”裴慎叮囑道:“大夫讓你莫要憂思,莫要操勞。”
沈瀾人懨懨的,隻低低應了一聲,便闔眼睡去。
裴慎白日裏便將事情處理完畢,這會兒沐過浴,也脫靴上床,隻將她摟在懷裏,闔眼睡去。
清秋素月,霜露洗空,三兩梧桐剪影映在疏疏斜窗上,時有秋雨綿綿,一陣寒意湧上。
沈瀾的夢卻是熱的。
漫天的血潑灑開來,有人的喉管被割斷了,飆高的血液濺在自己臉上,溫熱而粘稠。
壯年男女、耄耋老人、垂髫幼童,他們好像割麥子一樣,一茬一茬地倒下去。臨死前,瞪著眼睛,不停的問沈瀾:“為什麽不救我?”
“你救救我呀!”
“你自己活了,那我呢?”
“為什麽不救我?”
沈瀾短促尖叫一聲,猛地睜開眼睛,額間細汗涔涔。
裴慎被她驚醒,見她煞白著一張臉,驚魂未定的樣子,隻將她緊緊摟在懷裏,貼著她的額頭,溫聲道:“可是魘著了?”
黑暗的紗帳裏,唯有裴慎的心跳是真實的,沈瀾一時眼眶發酸,便悶聲不吭得將臉貼著他溫熱的胸膛,聽他健壯蓬勃的心跳聲。
一下,一下,又一下。
她難得如此乖巧,裴慎心軟成了一灘水,黏糊糊的糖水,幾要滲出蜜來。
“莫怕,我在。”
聽他這話,沈瀾眼中一澀,隻拿臉頰蹭了蹭他,裴慎一時又愛又憐,隻將她緊緊摟著,四肢交纏,於她耳畔柔聲道:“夢見什麽了?”
沈瀾張口,幹澀道:“很多人死了。”我親眼看著他們死了。像一片樹葉,就這麽落了下來。
裴慎不願她回憶起那些恐怖的景象,可心知今日若不了斷此事,她隻怕夜夜都要噩夢。便溫聲道:“還有呢?還夢見什麽了?”
沈瀾人怔怔的,隻是抬頭,茫茫然望著裴慎,澀聲道:“他們問我,為何不救他們?”
裴慎本以為她是恐懼倭寇殺人,卻沒料到她竟是在自責。
“你這傻子,成日裏胡思亂想什麽呢。”裴慎知道她心軟,卻沒料到她心軟成這樣,便開口道:“倭寇來了,所有人都四散奔逃,自己顧著自己。你倒是念著別人,可有人念著你?”
“不是。”沈瀾喃喃道:“我就是覺得,人不該活在這麽個世道。”
裴慎略略發怔,便又笑道:“那你以為人該活在什麽樣子的世道?文景之治?貞觀盛世?”
沈瀾隻垂下眼瞼,不說話。半晌才道:“國事蜩螗,百業凋敝,朝中大員難道都在蒔花弄草不成?”
她一個女子,竟還操心起國家大事來了。裴慎被她逗得發笑:“你且安心,我心中自有成算。必不叫你再遇到今日事。”
沈瀾搖頭道:“我不過是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麽才是。”
裴慎隻覺她這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好生有趣,便湊趣道:“你想施粥?還是要去廟裏燒香祈福?若要銀錢,隻管來問我要。”
沈瀾忽覺意興闌珊。她連銀錢都要問裴慎拿,實則什麽也做不了。
“我不過隨口一語罷了。”沈瀾敷衍道,“夜深了,睡罷。”
裴慎見她談興不濃,隻以為她困了,便笑道:“你如今知道外頭的世道不好了,日後可莫要再離開我身邊。”
沈瀾微怔,沉默半晌,隻任由裴慎攬著她,沉沉睡去。
作者有話說:
1.桃門棗,出自張岱《陶庵夢憶》,是他寫過的南京特產
第62章
第二日, 裴慎出了門自去忙碌。沈瀾無所事事, 加之這是南京裴府,旁人的宅邸, 她不好亂走, 便隻坐在廊下發呆。
“夫人,外頭有二太太隻說要來探望一二。”服侍她的丫鬟春蘭前來稟報道。
沈瀾昨日做了一夜的噩夢,人本就懨懨的, 這會兒又吃了安神的藥昏昏欲睡, 哪裏提得起勁兒應付旁人, 便擺擺手道:“不見。”
春蘭腳步半分不動,隻小心勸道:“夫人, 成日裏悶在府中也不是個事兒,不若尋人來說說話罷。”
沈瀾心知春蘭是裴家丫鬟, 不過是臨時被調來伺候她, 不敢違逆裴家二太太,這才來勸自己。
她不欲令春蘭為難, 便搭了一條灑海剌薄毯在膝上,示意春蘭將人請進來。
那二太太自月洞門而入,黑鴉鴉挑心寶髻,繁簇簇金釵齊插,油潤潤東珠懸耳,一身織金大袖褙子,一條六幅攢彩紅羅裙。
盛裝而來的二太太抬眼便望見個素衣女子半靠在楠木躺椅上,鬢發微散,懶作梳妝, 隻眉眼清麗, 好似玉人。
“果真是神仙般的人物。”二太太三兩步上前, 笑盈盈欲去牽沈瀾的手。
沈瀾任由她牽著,抬眼笑道:“我人怠懶,便不起身了,二太太且坐。”說罷,便招呼二太太在另一張躺椅上坐下。
那二太太今日本就是為了賣好而來,自然不在乎她失禮,隻是一疊聲誇讚道:“我也不愛那些個繁文縟節,夫人這性子倒與我相和。果真是赤子心性,行止皆發乎自然。”
沈瀾正疑心這人是不是有事想求裴慎,便開口道:“二太太這性子才是好,快人快語,煞是爽脆,忒叫人豔羨。”
兩人互相吹捧了幾句,二太太不肯說正事,沈瀾便絕不問,兩人話裏話外打太極。
二太太眼看著她八風不動,格外沉得住氣,到底耐不住了,側身至她耳畔,低聲道:“好妹妹,我也不瞞你,外頭的風言風語都傳開了,你且多多小心。”
懷中一空,裴慎悵然若失,隻好起身笑道:“再等我一會兒,待處理完了此間事物便帶你去南京。”說罷,提刀出門。
裴慎一走,室內再度安靜下來。
瑟瑟秋風,疏疏殘陽漏過窗欞,暈染出些許赤紅的餘暉。
……赤紅的。
像血。
沈瀾張口欲幹嘔。她知道,自己這是應激反應上來了。
沒見過血的人,見了車禍現場都要應激,更別提戰場屠殺了。驟然見了遍地的斷肢殘骸,血液迸濺,見了倭寇強.奸婦女,虐殺兒童,事後勢必產生應激反應。
沈瀾甚至還可以推斷,自己今晚必會做噩夢。
裴慎也猜到她必要做噩夢,一入南京,便遣人去尋了南京太醫院裏的張院判。
張院判年過古稀,須發皆白,自然不用忌諱什麽男女之別,隻入了內室,叫人挑了簾子望診。
“張大人,她白日裏見了倭寇殺人,可否加開些定心安神的藥物?”裴慎問道。
張院判拱手道:“裴大人勿憂,老夫自有決斷。”說罷,細細把了脈,查看了舌苔,又詢問了些事項,方才道:“夫人可是多年前落過水?”
沈瀾微怔,暗道這大夫醫術果真不錯,便開口道:“我四年前意外跌落井中。”原身落井而亡,沈瀾便來了。
“那便是了。”張院判道,“夫人身上尚有幾分寒氣,一年四季難免手腳冰涼。”語罷,又安慰道:“夫人且安心,隻需開些安神暖宮的方子即可。”
“多謝大夫。”沈瀾聞言,隻笑道:“夤夜前來,勞煩大夫了。”
張院判拈須笑道:“夫人吃了藥便安安生生睡上一覺,待到明日便好了。”
說罷,開了藥方便起身告辭,隻是臨行前忽而瞥了眼裴慎。
裴慎會意,送張院判出門。
待出了門,立於庭中,清秋霜月下,張院判神色凝重:“裴大人,這位夫人恐非壽數長久之象。”
裴慎隻覺呼吸一窒,神思竟略有幾分昏沉。
秋夜寒涼幹燥,竟讓他呼吸之間都扯著一股血氣。良久,裴慎方咬牙問道:“張大人這是何意?”
張院判見他眉眼焦急,分明是待那位夫人有情,心中不免歎息有情人難成眷屬。
“這位夫人病況有三。一乃今日猝然受驚,這倒不算什麽,隻要安神定心,天長日久的,將今日倭寇殺人一事忘了便好。”
“二乃長年神思鬱結,七情不暢。單說這一條,若要好起來,服藥是不夠的,心病還須心藥醫,必要她每日裏心情愉快,少費心神。這病才能好。”
裴慎沉默不語。沈瀾想著什麽,他又怎會不知?
可好不容易自己救了她,眼看著她整個人都軟和下來了,若要裴慎此刻放棄,他是萬萬不肯的。
到頭來,隻好沉默著聽大夫說下去。
“三來便是她底子本就不好,積年寒氣未去。除了她四年前落井,近日來可有寒邪入體?”
裴慎心裏發澀:“數日之前,她曾在夜間河上孤身行船了大半個時辰。”
“那便是了。”張院判一麵奇怪這好端端的夫人怎會去河上撐船,一麵拈須道:“當時便受了風寒,尚未祛根。”
裴慎正要叫他開方,張院判又道:“那位夫人的寒氣可不止這些,她是否服過些性寒的藥物?”
裴慎微怔,搖頭道:“她隻吃過些祛寒的藥材和滋補……”裴慎一頓,半晌,澀然道:“她吃過數次避子湯。”
張院判了然道:“恐怕是了。避子湯性寒,便是調配的再好,積年累月的喝下來,到底會致使女子宮寒。”
裴慎不解道:“這避子湯是府中用了許久的方子,從未出過差錯,怎會如此?”
張院判解釋道:“尋常女子身強體健,吃上一年避子湯,隻消停了調養回來便好。可那位夫人許是幼年養的不好,身體底子極差,又數次受寒,吃了避子湯,自然於子嗣有礙。”
裴慎心裏一陣陣發沉,低聲道:“可調理得好?”
張院判搖頭道:“若如今不吃避子湯了,好生調養著,或還能得個一兒半女。若再吃下去,隻怕終生無子女緣了。”
裴慎毫不猶豫道:“那便不吃避子湯了。還請張大人開方罷。”
張院判便細細開了方子,又瞥了眼裴慎道:“裴大人神完氣足,體格健壯,然而那位夫人體弱,若要調養身子,必要禁房事。”
裴慎暗自可惜,隻麵不改色道:“那要調養到何時?”
張院判擱下筆:“都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冬季本就是蓄養元氣的大好時機,待到來年春日,生氣萌發,夏日生氣漸長,秋日方是收獲的好時候。”
等到明年初秋,約摸還有十個月。裴慎算了算,隻覺自己還能忍。
張院判又叮囑道:“此外,大人平日裏且多開解一二,勿要叫那位夫人再心思鬱結下去了,否則何止是子嗣問題,恐於壽數有礙。”
裴慎神色一凜,便點了點頭,收了方子送張院判出去。
待他回來,廚房已熬了藥,沈瀾正苦著臉喝藥。
“這麽大個人了,吃藥還怕苦。”裴慎笑著遞給她兩顆桃門棗:“喏,南京特產。”
沈瀾蔫巴巴的,不欲動彈,隻任他笑話,接過桃門棗,有一口沒一口地吃。
“夜深了,你需早些睡。”裴慎叮囑道:“大夫讓你莫要憂思,莫要操勞。”
沈瀾人懨懨的,隻低低應了一聲,便闔眼睡去。
裴慎白日裏便將事情處理完畢,這會兒沐過浴,也脫靴上床,隻將她摟在懷裏,闔眼睡去。
清秋素月,霜露洗空,三兩梧桐剪影映在疏疏斜窗上,時有秋雨綿綿,一陣寒意湧上。
沈瀾的夢卻是熱的。
漫天的血潑灑開來,有人的喉管被割斷了,飆高的血液濺在自己臉上,溫熱而粘稠。
壯年男女、耄耋老人、垂髫幼童,他們好像割麥子一樣,一茬一茬地倒下去。臨死前,瞪著眼睛,不停的問沈瀾:“為什麽不救我?”
“你救救我呀!”
“你自己活了,那我呢?”
“為什麽不救我?”
沈瀾短促尖叫一聲,猛地睜開眼睛,額間細汗涔涔。
裴慎被她驚醒,見她煞白著一張臉,驚魂未定的樣子,隻將她緊緊摟在懷裏,貼著她的額頭,溫聲道:“可是魘著了?”
黑暗的紗帳裏,唯有裴慎的心跳是真實的,沈瀾一時眼眶發酸,便悶聲不吭得將臉貼著他溫熱的胸膛,聽他健壯蓬勃的心跳聲。
一下,一下,又一下。
她難得如此乖巧,裴慎心軟成了一灘水,黏糊糊的糖水,幾要滲出蜜來。
“莫怕,我在。”
聽他這話,沈瀾眼中一澀,隻拿臉頰蹭了蹭他,裴慎一時又愛又憐,隻將她緊緊摟著,四肢交纏,於她耳畔柔聲道:“夢見什麽了?”
沈瀾張口,幹澀道:“很多人死了。”我親眼看著他們死了。像一片樹葉,就這麽落了下來。
裴慎不願她回憶起那些恐怖的景象,可心知今日若不了斷此事,她隻怕夜夜都要噩夢。便溫聲道:“還有呢?還夢見什麽了?”
沈瀾人怔怔的,隻是抬頭,茫茫然望著裴慎,澀聲道:“他們問我,為何不救他們?”
裴慎本以為她是恐懼倭寇殺人,卻沒料到她竟是在自責。
“你這傻子,成日裏胡思亂想什麽呢。”裴慎知道她心軟,卻沒料到她心軟成這樣,便開口道:“倭寇來了,所有人都四散奔逃,自己顧著自己。你倒是念著別人,可有人念著你?”
“不是。”沈瀾喃喃道:“我就是覺得,人不該活在這麽個世道。”
裴慎略略發怔,便又笑道:“那你以為人該活在什麽樣子的世道?文景之治?貞觀盛世?”
沈瀾隻垂下眼瞼,不說話。半晌才道:“國事蜩螗,百業凋敝,朝中大員難道都在蒔花弄草不成?”
她一個女子,竟還操心起國家大事來了。裴慎被她逗得發笑:“你且安心,我心中自有成算。必不叫你再遇到今日事。”
沈瀾搖頭道:“我不過是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麽才是。”
裴慎隻覺她這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好生有趣,便湊趣道:“你想施粥?還是要去廟裏燒香祈福?若要銀錢,隻管來問我要。”
沈瀾忽覺意興闌珊。她連銀錢都要問裴慎拿,實則什麽也做不了。
“我不過隨口一語罷了。”沈瀾敷衍道,“夜深了,睡罷。”
裴慎見她談興不濃,隻以為她困了,便笑道:“你如今知道外頭的世道不好了,日後可莫要再離開我身邊。”
沈瀾微怔,沉默半晌,隻任由裴慎攬著她,沉沉睡去。
作者有話說:
1.桃門棗,出自張岱《陶庵夢憶》,是他寫過的南京特產
第62章
第二日, 裴慎出了門自去忙碌。沈瀾無所事事, 加之這是南京裴府,旁人的宅邸, 她不好亂走, 便隻坐在廊下發呆。
“夫人,外頭有二太太隻說要來探望一二。”服侍她的丫鬟春蘭前來稟報道。
沈瀾昨日做了一夜的噩夢,人本就懨懨的, 這會兒又吃了安神的藥昏昏欲睡, 哪裏提得起勁兒應付旁人, 便擺擺手道:“不見。”
春蘭腳步半分不動,隻小心勸道:“夫人, 成日裏悶在府中也不是個事兒,不若尋人來說說話罷。”
沈瀾心知春蘭是裴家丫鬟, 不過是臨時被調來伺候她, 不敢違逆裴家二太太,這才來勸自己。
她不欲令春蘭為難, 便搭了一條灑海剌薄毯在膝上,示意春蘭將人請進來。
那二太太自月洞門而入,黑鴉鴉挑心寶髻,繁簇簇金釵齊插,油潤潤東珠懸耳,一身織金大袖褙子,一條六幅攢彩紅羅裙。
盛裝而來的二太太抬眼便望見個素衣女子半靠在楠木躺椅上,鬢發微散,懶作梳妝, 隻眉眼清麗, 好似玉人。
“果真是神仙般的人物。”二太太三兩步上前, 笑盈盈欲去牽沈瀾的手。
沈瀾任由她牽著,抬眼笑道:“我人怠懶,便不起身了,二太太且坐。”說罷,便招呼二太太在另一張躺椅上坐下。
那二太太今日本就是為了賣好而來,自然不在乎她失禮,隻是一疊聲誇讚道:“我也不愛那些個繁文縟節,夫人這性子倒與我相和。果真是赤子心性,行止皆發乎自然。”
沈瀾正疑心這人是不是有事想求裴慎,便開口道:“二太太這性子才是好,快人快語,煞是爽脆,忒叫人豔羨。”
兩人互相吹捧了幾句,二太太不肯說正事,沈瀾便絕不問,兩人話裏話外打太極。
二太太眼看著她八風不動,格外沉得住氣,到底耐不住了,側身至她耳畔,低聲道:“好妹妹,我也不瞞你,外頭的風言風語都傳開了,你且多多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