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的專注,此時府中的裴慎也全神貫注忙於公務,卻忽而接到平業來報,隻說沈瀾非要去看潮,如今已在浙江亭中觀潮。
裴慎臉色略沉,分明告訴過她不許去觀潮,如今竟敢光明正大忤逆她,膽子當真是越發大了。
他冷聲道:“再派兩個護衛去。”
平業應了一聲,轉身就走。
見平業走了,陳鬆墨繼續低聲道:“爺,錦衣衛那頭來報,黃河決堤,山西千頃良田傾覆,陸陸續續恐有數十萬流民湧入各地。偏偏水災完了,陝西又逢旱災,饑民王迎祥殺了澄縣縣令,扯著數萬流民起義了。”
裴慎沉著臉,坐在圈椅上聽著。朝廷必定會遣了大軍鎮壓王迎祥,不足為慮。隻是饑民賑濟一事,便是撥了銀錢,最後也到不了饑民手裏。
裴慎隻坐在圈椅上,冷聲聽著。越聽越是煩躁,竟隱隱有幾分心緒不寧。
意識到自己在煩躁,裴慎一時驚愕,他年少成名,曾被首輔評為“臨大事有靜氣”,已有多年不曾有此等心浮氣躁之態了。
思及此處,裴慎揉揉眉心,許是公事繁忙,成日裏不得歇息的緣故罷。定了定心,他耳邊聽著陳鬆墨言語,看著翹頭案上數封往來書信奏報,提筆回複。
待裴慎處理完緊急公事,已是半下午。望著窗外斜陽,不知怎的,竟還有幾分心緒難寧。良久,擱下筆,起身吩咐道:“去浙江亭。”
此時的沈瀾隻焦急等著日頭漸漸偏西,暮色四合,遊人散去。岸上攢動的人頭也漸漸稀疏。
沈瀾笑道:“窈娘若要離去盡管去罷,我難得出來一趟,在亭中多看一會兒。”
誰知孫窈娘今日約莫是看潮太興奮,竟沒聽出她話中逐客之意。隻覺裴夫人不好走,她怎麽能走?便眨眨眼,吃吃笑道:“哪裏就有急事了,我也久困深閨,難得出來作耍,自然要玩個夠興。”
見孫窈娘不走,沈瀾倒也無所謂,隻笑道:“我可不在這亭中枯坐了,遠遠看潮又有什麽意思,且往岸邊去。”
孫窈娘一時驚訝,勸道:“裴夫人勿怪,隻是這潮水甚急,年年岸邊都有數百人因看潮喪命。”
沈瀾笑道:“我不過一時好奇去看看罷了,見大浪卷過來了,自然會跑。”說罷,隻起身邁步,出了亭中,往河岸長堤而去。
平山本守在亭外盯著她,一見她動,即刻帶著兩個護衛跟上去,卻發現沈瀾竟直直往岸邊去。
“夫人!”平山急道:“岸邊太險,去不得。”
沈瀾嗤笑:“你們一個一個都拿我當傻子不成?看見大浪來了,我難道不會跑嗎?”
見她非要去岸邊長堤,平山攔也攔不住,沒辦法,隻能連同護衛丫鬟一起,緊緊隨著她的腳步往岸邊去。
誰知到了岸邊,正要踏上長堤,沈瀾卻道:“你們且在此留下。”
平山一愣,紫玉已急忙勸道:“夫人怎能一個人去堤上!”
沈瀾笑了笑:“這長堤延至江麵上,上頭無人。且江上無船,我又不會鳧水,堪稱插翅難飛,不必擔心我逃了去。”語罷,解釋道:“我不過是想一個人去看看潮罷了。”
她說完,便踏上長堤。平山急急欲追,卻見沈瀾回身嗬斥道:“爾等隻拿裴慎當主子,不拿我當主子不成?”
平山和紫玉,連同其餘幾個人哪裏受得了這話,紛紛拱手作揖,隻能留在岸上看著她,一步步踏上長堤。
此時正是黃昏與夜晚相交之時,星月朦朧,夜色漸暗,人潮已散,唯茫茫江麵依舊濁浪滔天。
沈瀾孤身一人,站在堤上看潮。
天色尚未夜徹,一輪寒鏡,三兩星子,隱隱綽綽,綴於長空。茫茫江麵上潮聲陣陣,蟾光杳杳。
裴慎到亭中之時,一眼便望見河岸延伸出的長堤盡頭上,立著沈瀾。
雲鬢霧鬟,衣袂飄飄,好似要乘風而去。
裴慎一時心慌,複又沉下臉來,匆匆出了亭中,直奔長堤而去。
平山目力好,一眼便望見裴慎趕來,心下鬆了一口氣,遙聲喊道:“夫人,爺來了。”語罷,又往堤上走,勸道:“這浪又大起來了。夫人快快回來罷。”
沈瀾沒理平業,隻盯著江麵,見巨浪漸漸成型,衝她奔湧而來,江中散落著一輪皓月,數點星子,奈何被飛濺的浪花擊碎。
她遺憾地想,若能撈起來便好了。
思及此處,沈瀾抬起頭想看看天上的星月,一轉身卻望見大步奔來的裴慎神色又驚又怒,便遠遠的衝他笑了笑。
裴慎見了她那笑,隻覺心驚肉跳,竟脫口而出道:“沁芳,過來!”
遠處,裴慎發足奔來,紫玉在大聲喚她,平山也在疾步衝她逼近,江風呼嘯,滔天的大浪席卷而來……
沈瀾縱身一躍,直入江中。
躍下的那一刻,她似乎見到了裴慎駐足停步,麵上一片茫然。
沈瀾隻是想著沁芳再也不會過來了,沁芳要死了,轉念又想著與我何幹呢?
我叫沈瀾。
親眼見沈瀾被大浪卷走,裴慎先是茫然了一瞬,隻怔怔往前走了幾步。
待他回過神來,意識到沈瀾投江自盡了,忽目眥盡裂,心口劇痛,生生嘔出血來。
“爺——”陳鬆墨驚恐喚道。
裴慎顧不上他,隻發足狂奔,直衝堤上而去。
身後的陳鬆墨和林秉忠被唬了一跳,死死拽住他。
“鬆手!”裴慎勃然大怒,拚命掙紮。他力道大,一時間兩個人都拽不住他。
陳鬆墨見狀,隻衝著愣在原地的平山等人大喊道:“愣著幹什麽!還不快來幫忙!”
平山站在長提中段,傻愣愣的望著大浪滔天。聞言,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回身狂奔。
林秉忠製不住掙紮的裴慎,隻連聲喊道:“浪太大了!爺!救不回來了!救不回來了!”
聞言,裴慎竟愣了愣便不再掙紮,隻怔怔望著眼前,蒙蒙夜色,滔滔大江,唯濁浪擊石,聲如雷嘯,哪裏還有人影呢?
是了,她不會鳧水。若落水,必死無疑。
裴慎猛地回過神來,厲聲道:“找!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她這般百折不撓之輩,必定是逃了去。說什麽不會鳧水,當真笑話,不會鳧水之輩,膽敢行船數個時辰嗎?也不怕跌進河中溺死。
裴慎根本不信,冷靜下來,即刻道:“去調水師來,再使了銀錢,去尋膽敢踏潮的健兒,隻管叫他們去搜沿江兩岸。”
陳鬆墨和林秉忠對視一眼,心道爺真是瘋了,這麽大的浪,夫人一個弱女子,被浪潮卷走,哪裏還能活命呢?
林秉忠到底耿介些,硬著頭皮道:“爺,錢塘江連通大海,屍身一衝,隻怕是杳無音訊。”
聽他說屍身二字,裴慎神色森冷如刀,目光幾欲擇人而噬,林秉忠從未見過他這副樣子,隻覺心驚肉跳。
裴慎一字一頓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陳鬆墨和林秉忠沒辦法,隻能聽從裴慎命令,一個去調水師,一個去找人,再將人員調動起來,隻沿河岸尋找沈瀾屍體。
此時的沈瀾已被彭家三兄弟艱難地拉扯上岸。
四人渾身濕透,癱在岸上,大口喘息。候在蘆葦蕩中的玉容匆匆提著藍布包袱,隻將彭三扶起來,哽咽地喚了聲三哥。
心知她擔心自己的安危,彭三隻拿黑瘦粗糲的大掌握住玉容的手,無聲安慰她。
沈瀾勉強掙紮起身,顧不得什麽,即刻翻出荷包裏,拿油紙包著的三百兩銀票,遞過去道:“多謝四位幫忙。”
彭三接過荷包,見沈瀾轉身欲走,急急道:“夫人且慢。”
沈瀾腳步一頓,朗朗月色下,她心頭微冷,隻笑道:“可還有事?”
彭三哪裏知道沈瀾在想什麽,他是個老實人,嘴皮子也不笨,奈何沒那麽利索,隻急匆匆道:“有屍體。”
沈瀾一愣,大喜過望,猜測道:“每年錢塘江看潮,被大浪卷走的足有數百人之多。想來你不僅做踏浪、救人的活兒,也會撐船收屍?”
彭三沒料到她這麽聰明,一猜就中,即刻點點頭。
玉容替彭三解釋道:“八月十二開始看潮,到今日八月十七,三哥光收屍就收了三十餘具,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有個跟夫人身量身形差不多的,隻是年紀大了幾歲。三哥私自做主留了下來。”
沈瀾微愣,一時沉默。半晌,方問道:“那具屍體當是有家人的,若她替了我,她家裏人尋不到她,隻怕要難受。”
將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沈瀾隻覺酸澀不已。
聽她竟擔心這個,玉容一時好笑:“夫人呐,這女屍被三哥撈起來時麵孔和半邊身子都被礁石撞爛了,還衣衫襤褸的,分明是個丐婆,哪裏來的家人?她們這樣的人,被官府收了屍體,無人認領,草席都無便扔進亂葬崗,任由野狗分食。還不如替了夫人,死後能風光大葬,還能受盡香火。到了地底下,也不至於被人欺負了去。”
沈瀾長舒一口氣,收起自己無用的同情心,即刻道:“屍體在哪裏?”
彭三上前數步,撥開蘆葦蕩,指了指地上女屍。
沈瀾心知蘆葦蕩極大,待裴慎尋到這裏,必要花上四五日的功夫,屆時屍身早已成了巨人觀,腐化加爆炸之下,哪裏還能認出來是誰呢?隻能靠衣物釵環辨認罷了。
思及此處,沈瀾二話不說,脫下身上衣衫,換上玉容包袱裏的衣裳。
彭家三兄弟早已離得遠遠的,不敢去看。
玉容一麵幫沈瀾換衣服,一麵笑道:“夫人當年贈我一件衣裳,如今我也贈夫人一件。”
沈瀾想起當年舊事,便笑了笑。昨日善因,今日善果。
脫下白綾潞綢袖衫,褪去妝花織金襦裙。
這裏扯去寶石瓔珞,那裏摘下金簪玉釵。
換上粗糲的青布襖、踏上硌腳的藍布鞋。富貴榮華,棄如塵土,玉樓金闕,與我何幹?
沈瀾望著素月清輝,秋風瑟瑟,又見大江滔滔,奔湧而去,忽潸然淚下。
錢塘江上潮水闊,今日方知我是我。
作者有話說:
最後一句詩是化用自《水滸傳》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潮圓寂的詩。
原詩為“……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說出來都覺得很離譜,我重溫水滸傳的時候讀到這首詩,忽然想到了一個畫麵,女主躍入錢塘江,掙脫富貴榮華、枷鎖束縛,方得本我,於是有了靈感寫這篇文。
所以我一定要寫到這個情節。
當然,在此我要向大家道歉,不該瞎許諾。以後肯定不會了,再次抱歉。
ps:我明天要請個假,因為這個高潮情節過去了,徹底進入了新的情節,我需要花一天時間理一下後麵的大綱。
第73章
當年七月, 汾河、渭河、黃河決堤, 涉及各省流民十餘萬。
八月,陝西澄縣王迎祥起義。聲勢漸浩大, 擁流民軍二十萬, 席卷山西、陝西、河南三地。朝廷調遣陝西三邊總督劉昆平叛,未果。
十一月,皇帝年約一歲, 高熱驚厥, 國喪百日。
十二月, 益王長子登基為帝,改元康泰。欲鴆殺婉貴妃、林太保、賜死荊王及其二子。
裴慎臉色略沉,分明告訴過她不許去觀潮,如今竟敢光明正大忤逆她,膽子當真是越發大了。
他冷聲道:“再派兩個護衛去。”
平業應了一聲,轉身就走。
見平業走了,陳鬆墨繼續低聲道:“爺,錦衣衛那頭來報,黃河決堤,山西千頃良田傾覆,陸陸續續恐有數十萬流民湧入各地。偏偏水災完了,陝西又逢旱災,饑民王迎祥殺了澄縣縣令,扯著數萬流民起義了。”
裴慎沉著臉,坐在圈椅上聽著。朝廷必定會遣了大軍鎮壓王迎祥,不足為慮。隻是饑民賑濟一事,便是撥了銀錢,最後也到不了饑民手裏。
裴慎隻坐在圈椅上,冷聲聽著。越聽越是煩躁,竟隱隱有幾分心緒不寧。
意識到自己在煩躁,裴慎一時驚愕,他年少成名,曾被首輔評為“臨大事有靜氣”,已有多年不曾有此等心浮氣躁之態了。
思及此處,裴慎揉揉眉心,許是公事繁忙,成日裏不得歇息的緣故罷。定了定心,他耳邊聽著陳鬆墨言語,看著翹頭案上數封往來書信奏報,提筆回複。
待裴慎處理完緊急公事,已是半下午。望著窗外斜陽,不知怎的,竟還有幾分心緒難寧。良久,擱下筆,起身吩咐道:“去浙江亭。”
此時的沈瀾隻焦急等著日頭漸漸偏西,暮色四合,遊人散去。岸上攢動的人頭也漸漸稀疏。
沈瀾笑道:“窈娘若要離去盡管去罷,我難得出來一趟,在亭中多看一會兒。”
誰知孫窈娘今日約莫是看潮太興奮,竟沒聽出她話中逐客之意。隻覺裴夫人不好走,她怎麽能走?便眨眨眼,吃吃笑道:“哪裏就有急事了,我也久困深閨,難得出來作耍,自然要玩個夠興。”
見孫窈娘不走,沈瀾倒也無所謂,隻笑道:“我可不在這亭中枯坐了,遠遠看潮又有什麽意思,且往岸邊去。”
孫窈娘一時驚訝,勸道:“裴夫人勿怪,隻是這潮水甚急,年年岸邊都有數百人因看潮喪命。”
沈瀾笑道:“我不過一時好奇去看看罷了,見大浪卷過來了,自然會跑。”說罷,隻起身邁步,出了亭中,往河岸長堤而去。
平山本守在亭外盯著她,一見她動,即刻帶著兩個護衛跟上去,卻發現沈瀾竟直直往岸邊去。
“夫人!”平山急道:“岸邊太險,去不得。”
沈瀾嗤笑:“你們一個一個都拿我當傻子不成?看見大浪來了,我難道不會跑嗎?”
見她非要去岸邊長堤,平山攔也攔不住,沒辦法,隻能連同護衛丫鬟一起,緊緊隨著她的腳步往岸邊去。
誰知到了岸邊,正要踏上長堤,沈瀾卻道:“你們且在此留下。”
平山一愣,紫玉已急忙勸道:“夫人怎能一個人去堤上!”
沈瀾笑了笑:“這長堤延至江麵上,上頭無人。且江上無船,我又不會鳧水,堪稱插翅難飛,不必擔心我逃了去。”語罷,解釋道:“我不過是想一個人去看看潮罷了。”
她說完,便踏上長堤。平山急急欲追,卻見沈瀾回身嗬斥道:“爾等隻拿裴慎當主子,不拿我當主子不成?”
平山和紫玉,連同其餘幾個人哪裏受得了這話,紛紛拱手作揖,隻能留在岸上看著她,一步步踏上長堤。
此時正是黃昏與夜晚相交之時,星月朦朧,夜色漸暗,人潮已散,唯茫茫江麵依舊濁浪滔天。
沈瀾孤身一人,站在堤上看潮。
天色尚未夜徹,一輪寒鏡,三兩星子,隱隱綽綽,綴於長空。茫茫江麵上潮聲陣陣,蟾光杳杳。
裴慎到亭中之時,一眼便望見河岸延伸出的長堤盡頭上,立著沈瀾。
雲鬢霧鬟,衣袂飄飄,好似要乘風而去。
裴慎一時心慌,複又沉下臉來,匆匆出了亭中,直奔長堤而去。
平山目力好,一眼便望見裴慎趕來,心下鬆了一口氣,遙聲喊道:“夫人,爺來了。”語罷,又往堤上走,勸道:“這浪又大起來了。夫人快快回來罷。”
沈瀾沒理平業,隻盯著江麵,見巨浪漸漸成型,衝她奔湧而來,江中散落著一輪皓月,數點星子,奈何被飛濺的浪花擊碎。
她遺憾地想,若能撈起來便好了。
思及此處,沈瀾抬起頭想看看天上的星月,一轉身卻望見大步奔來的裴慎神色又驚又怒,便遠遠的衝他笑了笑。
裴慎見了她那笑,隻覺心驚肉跳,竟脫口而出道:“沁芳,過來!”
遠處,裴慎發足奔來,紫玉在大聲喚她,平山也在疾步衝她逼近,江風呼嘯,滔天的大浪席卷而來……
沈瀾縱身一躍,直入江中。
躍下的那一刻,她似乎見到了裴慎駐足停步,麵上一片茫然。
沈瀾隻是想著沁芳再也不會過來了,沁芳要死了,轉念又想著與我何幹呢?
我叫沈瀾。
親眼見沈瀾被大浪卷走,裴慎先是茫然了一瞬,隻怔怔往前走了幾步。
待他回過神來,意識到沈瀾投江自盡了,忽目眥盡裂,心口劇痛,生生嘔出血來。
“爺——”陳鬆墨驚恐喚道。
裴慎顧不上他,隻發足狂奔,直衝堤上而去。
身後的陳鬆墨和林秉忠被唬了一跳,死死拽住他。
“鬆手!”裴慎勃然大怒,拚命掙紮。他力道大,一時間兩個人都拽不住他。
陳鬆墨見狀,隻衝著愣在原地的平山等人大喊道:“愣著幹什麽!還不快來幫忙!”
平山站在長提中段,傻愣愣的望著大浪滔天。聞言,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回身狂奔。
林秉忠製不住掙紮的裴慎,隻連聲喊道:“浪太大了!爺!救不回來了!救不回來了!”
聞言,裴慎竟愣了愣便不再掙紮,隻怔怔望著眼前,蒙蒙夜色,滔滔大江,唯濁浪擊石,聲如雷嘯,哪裏還有人影呢?
是了,她不會鳧水。若落水,必死無疑。
裴慎猛地回過神來,厲聲道:“找!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她這般百折不撓之輩,必定是逃了去。說什麽不會鳧水,當真笑話,不會鳧水之輩,膽敢行船數個時辰嗎?也不怕跌進河中溺死。
裴慎根本不信,冷靜下來,即刻道:“去調水師來,再使了銀錢,去尋膽敢踏潮的健兒,隻管叫他們去搜沿江兩岸。”
陳鬆墨和林秉忠對視一眼,心道爺真是瘋了,這麽大的浪,夫人一個弱女子,被浪潮卷走,哪裏還能活命呢?
林秉忠到底耿介些,硬著頭皮道:“爺,錢塘江連通大海,屍身一衝,隻怕是杳無音訊。”
聽他說屍身二字,裴慎神色森冷如刀,目光幾欲擇人而噬,林秉忠從未見過他這副樣子,隻覺心驚肉跳。
裴慎一字一頓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陳鬆墨和林秉忠沒辦法,隻能聽從裴慎命令,一個去調水師,一個去找人,再將人員調動起來,隻沿河岸尋找沈瀾屍體。
此時的沈瀾已被彭家三兄弟艱難地拉扯上岸。
四人渾身濕透,癱在岸上,大口喘息。候在蘆葦蕩中的玉容匆匆提著藍布包袱,隻將彭三扶起來,哽咽地喚了聲三哥。
心知她擔心自己的安危,彭三隻拿黑瘦粗糲的大掌握住玉容的手,無聲安慰她。
沈瀾勉強掙紮起身,顧不得什麽,即刻翻出荷包裏,拿油紙包著的三百兩銀票,遞過去道:“多謝四位幫忙。”
彭三接過荷包,見沈瀾轉身欲走,急急道:“夫人且慢。”
沈瀾腳步一頓,朗朗月色下,她心頭微冷,隻笑道:“可還有事?”
彭三哪裏知道沈瀾在想什麽,他是個老實人,嘴皮子也不笨,奈何沒那麽利索,隻急匆匆道:“有屍體。”
沈瀾一愣,大喜過望,猜測道:“每年錢塘江看潮,被大浪卷走的足有數百人之多。想來你不僅做踏浪、救人的活兒,也會撐船收屍?”
彭三沒料到她這麽聰明,一猜就中,即刻點點頭。
玉容替彭三解釋道:“八月十二開始看潮,到今日八月十七,三哥光收屍就收了三十餘具,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有個跟夫人身量身形差不多的,隻是年紀大了幾歲。三哥私自做主留了下來。”
沈瀾微愣,一時沉默。半晌,方問道:“那具屍體當是有家人的,若她替了我,她家裏人尋不到她,隻怕要難受。”
將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沈瀾隻覺酸澀不已。
聽她竟擔心這個,玉容一時好笑:“夫人呐,這女屍被三哥撈起來時麵孔和半邊身子都被礁石撞爛了,還衣衫襤褸的,分明是個丐婆,哪裏來的家人?她們這樣的人,被官府收了屍體,無人認領,草席都無便扔進亂葬崗,任由野狗分食。還不如替了夫人,死後能風光大葬,還能受盡香火。到了地底下,也不至於被人欺負了去。”
沈瀾長舒一口氣,收起自己無用的同情心,即刻道:“屍體在哪裏?”
彭三上前數步,撥開蘆葦蕩,指了指地上女屍。
沈瀾心知蘆葦蕩極大,待裴慎尋到這裏,必要花上四五日的功夫,屆時屍身早已成了巨人觀,腐化加爆炸之下,哪裏還能認出來是誰呢?隻能靠衣物釵環辨認罷了。
思及此處,沈瀾二話不說,脫下身上衣衫,換上玉容包袱裏的衣裳。
彭家三兄弟早已離得遠遠的,不敢去看。
玉容一麵幫沈瀾換衣服,一麵笑道:“夫人當年贈我一件衣裳,如今我也贈夫人一件。”
沈瀾想起當年舊事,便笑了笑。昨日善因,今日善果。
脫下白綾潞綢袖衫,褪去妝花織金襦裙。
這裏扯去寶石瓔珞,那裏摘下金簪玉釵。
換上粗糲的青布襖、踏上硌腳的藍布鞋。富貴榮華,棄如塵土,玉樓金闕,與我何幹?
沈瀾望著素月清輝,秋風瑟瑟,又見大江滔滔,奔湧而去,忽潸然淚下。
錢塘江上潮水闊,今日方知我是我。
作者有話說:
最後一句詩是化用自《水滸傳》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潮圓寂的詩。
原詩為“……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說出來都覺得很離譜,我重溫水滸傳的時候讀到這首詩,忽然想到了一個畫麵,女主躍入錢塘江,掙脫富貴榮華、枷鎖束縛,方得本我,於是有了靈感寫這篇文。
所以我一定要寫到這個情節。
當然,在此我要向大家道歉,不該瞎許諾。以後肯定不會了,再次抱歉。
ps:我明天要請個假,因為這個高潮情節過去了,徹底進入了新的情節,我需要花一天時間理一下後麵的大綱。
第73章
當年七月, 汾河、渭河、黃河決堤, 涉及各省流民十餘萬。
八月,陝西澄縣王迎祥起義。聲勢漸浩大, 擁流民軍二十萬, 席卷山西、陝西、河南三地。朝廷調遣陝西三邊總督劉昆平叛,未果。
十一月,皇帝年約一歲, 高熱驚厥, 國喪百日。
十二月, 益王長子登基為帝,改元康泰。欲鴆殺婉貴妃、林太保、賜死荊王及其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