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英拱手作揖:“連夜調閱了武昌知府衙門內六年內宅邸交易契書。”至於為何不查黃冊,亂世裏,官府都不勘定人口了,沈瀾便是上了黃冊,鬼知道小吏將她錄去了哪裏。還不如查查大宗宅邸買賣呢。
“三年前,沈宅進行過一次買賣,契書上頭記有夫人名諱,上沈下瀾。”
裴慎蹙眉。這名字沈瀾頭一次逃亡時便用過了,何至於要再用一次?莫不是有何特殊含義?
他正思忖著,潭英又道:“除此之外,昨夜沈宅大火,火勢煙氣衝天,半城可見。今日一大早,滿城民意洶洶。屬下隻遣了幾個人坐在沈宅附近的茶館裏探聽消息,便聽得有周圍百姓賣弄道,隻說……”
潭英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見他這般,裴慎淡淡道:“你隻管如實說來便是。”
潭英這才低聲道:”說是沈娘子待夫君情深義重。”語罷,硬著頭皮道:“年年都要去替亡夫掃墓焚黃。守、守節六載,撫育幼子。”
裴慎握扇的手一緊,眼底寒意森森,沉聲道:“可去查看過那亡夫之墓?”
潭英越發吞吞吐吐:“那墓碑上寫著亡夫王新立之墓,妻沈氏立。”
裴慎生生攥裂了手中紫檀扇骨,咯吱一聲,唬得潭英頭皮發麻,隻低下頭去,恨不得把地磚盯出花來。
良久,裴慎方鬆開手,麵無表情道:“可查過王新立是誰?”
潭英咬牙道:“大人,是屬下失職,隻半夜的功夫,時辰太短,尚未查到此人。”
裴慎默然不語,一麵疑心此人多半是沈瀾捏造的,一麵又總也過不去心裏的坎。若她在六年裏有了旁人,那他算什麽!
裴慎強忍著妒意:“還有呢?”
潭英鬆了口氣,拱手作揖道:“大人,沈娘子還有一幼子,名喚沈潮生,年約五歲,正在從周先生手下讀書。”
“潮生?”裴慎倏忽想起了自己初來湖廣的那一日,江米店內,招呼自己買米的那個孩子,恰叫潮生。
生得虎頭虎腦,打起架來,奇正相輔,賞罰分明,倒是個伶俐聰慧的頑童。
“你方才說此子今年五歲?”
“是。”
若是五歲,豈不是六年前懷上的?裴慎強忍著激動,勉力鎮定道:“可能查得到潮生具體生辰?”
潭英自然知道這是重中之重,即刻拱手作揖:“屬下昨夜遣人去詢問了這位從周先生,隻說每年五月初七,潮生都會早早歸家,隨夫人慶生。”
五月初七?算算時辰,那便是六年前立秋那一次懷上的。
裴慎一朝妒意盡散,心情大好,那什麽狗屁王新立,果真是沈瀾捏造的。
不僅如此,她竟願意替我生兒育女。
隻這一條,便足令裴慎心中快意,幾欲縱酒狂歌,放聲大笑。
裴慎咬著腮肉,勉強忍耐激動,朗聲問道:“潮生現於何處?可在沈宅?”
潭英見他高興,一時心中也有幾分喜悅。他們都是跟著裴慎的老人了,自然希望他後繼有人。否則光是這國公爺的位子,若叫旁人得了去,難免叫人不快。
“啟稟大人,屬下查探過了,小公子自昨晚起便不曾出現在沈宅。”
裴慎倒也不急,若潮生出事,沈瀾隻怕要急死。如今她還悠哉悠哉的理事,可見是她將潮生藏匿了起來。
既知潮生安全,裴慎便笑道:“無礙,小兒頑劣,不知又去哪裏鬧騰了。”
他一個做父親的都不急,潭英也隻好口中喏喏。
乘著他心情好,潭英又立刻道:“大人,王俸為何出府直奔沈宅一事,也已查清了。”
提及此事,裴慎神色一靜,太監褻玩女子,何其毒辣。若非沈瀾機敏鎮定,隻怕自己已然要與她陰陽兩隔。
裴慎隻消思及此事,心中便驚怒交加,強忍著怒意道:“你且說來。”
“原是王俸手下有個小太監與武昌知府夫人身側,一名喚做餘嬤嬤的仆婢對食。”潭英隻將其餘因果盡數道來。
說到潮生和官僧打架,餘嬤嬤挑撥離間,庾秀娘憤而拿熱茶潑人時,潭英忍不住抬頭,偷覷裴慎臉色。
卻見他高坐明堂,神色喜怒難辨,隻一雙眼睛,幾欲噬人。潭英心驚肉跳,下意識低下頭去,隻說那小太監欲將沈瀾獻給王俸,且極力描摹沈瀾美貌,王俸這才迫不及待,直奔沈宅。
有人覬覦沈瀾,令裴慎慍怒至極。他看著手中開裂的檀木扇骨,神色森冷,幾乎一字一頓問道:“此二賊何在?”
“餘嬤嬤和那小太監俱都綁了,關在地牢裏。”
聞言,裴慎再難忍凶戾之態:“好生照料他們。”
潭英笑著應了一聲。錦衣衛凶名在外,可不是什麽善茬,光是伺候人的刑具就有百十來種,保管他們用得高興。
待裴慎叮囑完,方覺出了一口惡氣。隻可惜王俸已然身死,否則他必要將這混賬東西淩遲處死。
此外,庾秀娘拿著熱茶毀人容貌便已足夠毒辣,潮生和官僧打架一事亦是他親見的。那官僧蠻不講理,動輒辱罵旁人野種,還對著潮生說什麽你娘要成親了。
成什麽親!這筆賬,待沈瀾回來他自然要問個清楚。
且這母子二人所作所為,已足夠令裴慎厭棄。他心中不快,麵上反倒歎息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王廣俊兩樣都沒做好啊。”
這位王知府的仕途隻怕要完了。潭英聽在耳中,倒並無同情之色。
整個湖廣一係的官員,沒多少是幹淨的。相反的,王知府因著和王俸同姓,雖不曾攀上本家,卻也有幾分親熱勾連之意。
裴慎淡淡道:“去給黎大用傳個訊。隻說王知府素日裏治民多行黃老之道,王俸事發時他恰好在衙門內。”
每個字都是真的。隻是沒出事那就是黃老之道,無為而治,出了事便是平日惰怠懶政,導致民變暴動。王俸事發時接近黃昏,王知府尚未散衙,在府衙辦公極正常,可蓄意一提,那便是龜縮府衙不出,坐看王俸身死。
待潭英應了一聲,裴慎方自雕竹如意紋筆架上,取了一杆黑漆描金狼毫,鋪陳開白錄羅紋紙,提筆寫起了奏本。
王俸身死,拿一個武昌知府抵扣,再加些罪大惡極的死囚,充作罪魁禍首,倒也夠了。隻是朝局再度暗流湧動起來。
“大人,王俸死了,朝中會不會就此收手?”潭英立於房中,臨行前忍不住好奇道。
裴慎正欲搖頭,卻見門外忽有人朗聲道:“自然不會。”
石經綸匆匆入內,自袖中取出一份奏報遞給裴慎:“大人,南京來信了,隻說北邊剛剛收複,陝西遭了六年兵災,滿目瘡痍,餓殍遍野,礦監稅使李成上奏,建議陛下暫停征收礦稅。”
“如何?”潭英忍不住問道。
石經綸歎息一聲:“陛下隻將折子留中不發。”
潭英雙拳緊攥,脖子上青筋暴起,大怒道:“閹宦尚有惻隱之心,陛下卻視百姓如豬狗!”
裴慎渾然不意外,隻神色淡漠地合上折子,吩咐道:“傳令下去,叫眾人勿要異動。按照湖廣到南京的距離,不出半月,新的礦監稅使恐怕便要來了。”
作者有話說:
皇帝把折子留中不發的那一段,參考資料為:《湖廣民變與晚明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
第85章
沈瀾的馬車一到衙門, 透過馬車上的象眼格窗望出去, 便見北衙街前密密匝匝,停著十幾頂藍布帷轎, 還有七八輛兩輪騾車。
不止糧商, 武昌城內大戶隻怕今日全都來了。看來李心遠和趙立兩人果真紮根甚深,隻半個晚上的功夫,便聯絡到了這麽多人。
想想也是, 沈瀾家宅被焚一事就足夠令人驚懼, 更別提還有王俸帶人強攻破門。富戶們哪裏還坐的住?
思及此處, 沈瀾便下了馬車,與幾個皂隸差役交談幾聲, 便被人帶著繞開青磚影壁,穿過五架梁、黑紅漆的大門, 複又從單簷硬山灰瓦頂的儀門東側小門而入, 又行了數步,繞過三班六房、寅恭門等地, 終於到了思補堂。
思補堂原是知府休憩之所,此刻卻是人聲鼎沸,議論紛紛。
沈瀾甫一進去,便見兩側圈椅上坐了二十餘人,打眼一望,個個青衣葛布,隻差補個補丁了。
沈瀾有些好笑,隻她自己今日也是細布青衫,頭發略微淩亂, 睡眠不足, 以至於稍顯萎靡。
“沈娘子來了。”
“聽說沈娘子昨日家宅被焚, 如今可好?”
“依老夫看,這王俸著實可恨!”
一群人湊上來,三言兩語地替沈瀾抱不平。沈瀾心道既然如此,怎得不見你們昨日來援助我一二。
她心裏想著,卻含笑與眾人一一見禮。剛一落座,王廣俊便拈著長須,自東稍間的茶房裏走出來。
王廣俊年過四十,方臉闊耳,頗為威嚴,他落座上首,麵容肅穆道:“諸位前來所為何事,本官已知曉。”語罷,又道:“隻是礦監稅使一事,實乃朝廷下旨,非本官人力所能及啊。”
一推六二五,半點不沾身。
大夥麵麵相覷,李心遠便拈須歎息道:“大人為難了。”
於是眾人紛紛感歎大人辛勞,沈瀾坐在人群裏,隻含笑看著,靜默不語。
眾人拍了會兒馬屁,麵麵相覷,隻等著旁人主動提及要王廣俊上奏,請求朝廷撤銷礦監稅使一事。
眼看著大家都靜默不語,沈瀾便含笑道:“是我等為難大人了。既然如此,民婦這便告辭了。”說罷,起身欲走。
滿座皆驚愕,李心遠即刻坐不住了,若沈瀾走了,他們今日哪裏來的由頭。便拈須笑道:“沈娘子且慢。”語罷,語重心長道:“王大人也是曉得的,外頭礦監稅使鬧騰地厲害。沈娘子家宅被焚,當真是一等一的苦主啊。”
三兩句話便將眾人的視線引到了沈瀾頭上,強逼沈瀾出頭。
沈瀾心中冷笑一聲,便隻低下頭去,抹了抹眼角:“民婦不過一介寡婦,拉扯著孩子艱難求生,誰料到又遭王俸欺淩,冤屈無處可訴。無可奈何之下,隻能來尋大人了。”說罷,哭訴道:“還望大人看在救命之恩的份上,救救民婦罷。”
王廣俊臉色一白。三年來,沈瀾禮物送得殷勤,卻從沒有一次提及過她待自己的救命之恩。誰料到她偏偏當著今日這麽多人的麵,揭開了這樁往事。
“沈娘子對王大人竟還有救命之恩?”趙立驚詫道。
在座的富戶們也紛紛議論起來。
“哎呀,從未聽過此事。”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沈娘子怎得往日裏不提?”
好鋼自然要用在刀刃上。沈瀾拿蘸過薑汁的帕子揉了揉眼角,哀聲道:“哪裏就有什麽救命之恩呢,不過是來了洪災,沈家扶危濟困,幫了大人些許小忙罷了,不值一提。”
在座的各位沒人是傻子,個個心明眼亮,紛紛笑道:“沒料到沈娘子竟救過王大人。”
“沈娘子實在功德無量。”
王廣俊聽著耳畔聲音,頗有些惱怒。民變的事總督、巡撫、布政使、鎮守太監都知道,根本瞞不住。
他原本打算順勢將沈瀾下獄,屆時她便是罪魁禍首。自己事後補救,責任也能小一些。誰知對方竟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揭破此事。
這下好了,他若強將沈瀾下獄,對方本就是個寡婦,一個欺淩孤寡、罔顧救命之恩的名頭栽上來,保不齊謠言傳著傳著能變成他構陷救命恩人。屆時他在士林裏,名聲能頂風臭出十裏地。
王廣俊雖私底下跟太監勾勾搭搭,但他還沒不要臉到這種地步。
“沈娘子救命之恩,王某日夜不敢忘。”王廣俊滿臉真誠:“說來沈娘子也是可憐,無故被那王俸焚毀家宅,肆意欺淩。”語罷,深深歎息一聲。
沈瀾心緒稍鬆。心知王廣俊這是答應了,在上報給布政使的奏折中進行潤飾,將沈瀾描繪為純粹的受害者。
“多謝王大人憐憫。”沈瀾柔順道。
“三年前,沈宅進行過一次買賣,契書上頭記有夫人名諱,上沈下瀾。”
裴慎蹙眉。這名字沈瀾頭一次逃亡時便用過了,何至於要再用一次?莫不是有何特殊含義?
他正思忖著,潭英又道:“除此之外,昨夜沈宅大火,火勢煙氣衝天,半城可見。今日一大早,滿城民意洶洶。屬下隻遣了幾個人坐在沈宅附近的茶館裏探聽消息,便聽得有周圍百姓賣弄道,隻說……”
潭英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見他這般,裴慎淡淡道:“你隻管如實說來便是。”
潭英這才低聲道:”說是沈娘子待夫君情深義重。”語罷,硬著頭皮道:“年年都要去替亡夫掃墓焚黃。守、守節六載,撫育幼子。”
裴慎握扇的手一緊,眼底寒意森森,沉聲道:“可去查看過那亡夫之墓?”
潭英越發吞吞吐吐:“那墓碑上寫著亡夫王新立之墓,妻沈氏立。”
裴慎生生攥裂了手中紫檀扇骨,咯吱一聲,唬得潭英頭皮發麻,隻低下頭去,恨不得把地磚盯出花來。
良久,裴慎方鬆開手,麵無表情道:“可查過王新立是誰?”
潭英咬牙道:“大人,是屬下失職,隻半夜的功夫,時辰太短,尚未查到此人。”
裴慎默然不語,一麵疑心此人多半是沈瀾捏造的,一麵又總也過不去心裏的坎。若她在六年裏有了旁人,那他算什麽!
裴慎強忍著妒意:“還有呢?”
潭英鬆了口氣,拱手作揖道:“大人,沈娘子還有一幼子,名喚沈潮生,年約五歲,正在從周先生手下讀書。”
“潮生?”裴慎倏忽想起了自己初來湖廣的那一日,江米店內,招呼自己買米的那個孩子,恰叫潮生。
生得虎頭虎腦,打起架來,奇正相輔,賞罰分明,倒是個伶俐聰慧的頑童。
“你方才說此子今年五歲?”
“是。”
若是五歲,豈不是六年前懷上的?裴慎強忍著激動,勉力鎮定道:“可能查得到潮生具體生辰?”
潭英自然知道這是重中之重,即刻拱手作揖:“屬下昨夜遣人去詢問了這位從周先生,隻說每年五月初七,潮生都會早早歸家,隨夫人慶生。”
五月初七?算算時辰,那便是六年前立秋那一次懷上的。
裴慎一朝妒意盡散,心情大好,那什麽狗屁王新立,果真是沈瀾捏造的。
不僅如此,她竟願意替我生兒育女。
隻這一條,便足令裴慎心中快意,幾欲縱酒狂歌,放聲大笑。
裴慎咬著腮肉,勉強忍耐激動,朗聲問道:“潮生現於何處?可在沈宅?”
潭英見他高興,一時心中也有幾分喜悅。他們都是跟著裴慎的老人了,自然希望他後繼有人。否則光是這國公爺的位子,若叫旁人得了去,難免叫人不快。
“啟稟大人,屬下查探過了,小公子自昨晚起便不曾出現在沈宅。”
裴慎倒也不急,若潮生出事,沈瀾隻怕要急死。如今她還悠哉悠哉的理事,可見是她將潮生藏匿了起來。
既知潮生安全,裴慎便笑道:“無礙,小兒頑劣,不知又去哪裏鬧騰了。”
他一個做父親的都不急,潭英也隻好口中喏喏。
乘著他心情好,潭英又立刻道:“大人,王俸為何出府直奔沈宅一事,也已查清了。”
提及此事,裴慎神色一靜,太監褻玩女子,何其毒辣。若非沈瀾機敏鎮定,隻怕自己已然要與她陰陽兩隔。
裴慎隻消思及此事,心中便驚怒交加,強忍著怒意道:“你且說來。”
“原是王俸手下有個小太監與武昌知府夫人身側,一名喚做餘嬤嬤的仆婢對食。”潭英隻將其餘因果盡數道來。
說到潮生和官僧打架,餘嬤嬤挑撥離間,庾秀娘憤而拿熱茶潑人時,潭英忍不住抬頭,偷覷裴慎臉色。
卻見他高坐明堂,神色喜怒難辨,隻一雙眼睛,幾欲噬人。潭英心驚肉跳,下意識低下頭去,隻說那小太監欲將沈瀾獻給王俸,且極力描摹沈瀾美貌,王俸這才迫不及待,直奔沈宅。
有人覬覦沈瀾,令裴慎慍怒至極。他看著手中開裂的檀木扇骨,神色森冷,幾乎一字一頓問道:“此二賊何在?”
“餘嬤嬤和那小太監俱都綁了,關在地牢裏。”
聞言,裴慎再難忍凶戾之態:“好生照料他們。”
潭英笑著應了一聲。錦衣衛凶名在外,可不是什麽善茬,光是伺候人的刑具就有百十來種,保管他們用得高興。
待裴慎叮囑完,方覺出了一口惡氣。隻可惜王俸已然身死,否則他必要將這混賬東西淩遲處死。
此外,庾秀娘拿著熱茶毀人容貌便已足夠毒辣,潮生和官僧打架一事亦是他親見的。那官僧蠻不講理,動輒辱罵旁人野種,還對著潮生說什麽你娘要成親了。
成什麽親!這筆賬,待沈瀾回來他自然要問個清楚。
且這母子二人所作所為,已足夠令裴慎厭棄。他心中不快,麵上反倒歎息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王廣俊兩樣都沒做好啊。”
這位王知府的仕途隻怕要完了。潭英聽在耳中,倒並無同情之色。
整個湖廣一係的官員,沒多少是幹淨的。相反的,王知府因著和王俸同姓,雖不曾攀上本家,卻也有幾分親熱勾連之意。
裴慎淡淡道:“去給黎大用傳個訊。隻說王知府素日裏治民多行黃老之道,王俸事發時他恰好在衙門內。”
每個字都是真的。隻是沒出事那就是黃老之道,無為而治,出了事便是平日惰怠懶政,導致民變暴動。王俸事發時接近黃昏,王知府尚未散衙,在府衙辦公極正常,可蓄意一提,那便是龜縮府衙不出,坐看王俸身死。
待潭英應了一聲,裴慎方自雕竹如意紋筆架上,取了一杆黑漆描金狼毫,鋪陳開白錄羅紋紙,提筆寫起了奏本。
王俸身死,拿一個武昌知府抵扣,再加些罪大惡極的死囚,充作罪魁禍首,倒也夠了。隻是朝局再度暗流湧動起來。
“大人,王俸死了,朝中會不會就此收手?”潭英立於房中,臨行前忍不住好奇道。
裴慎正欲搖頭,卻見門外忽有人朗聲道:“自然不會。”
石經綸匆匆入內,自袖中取出一份奏報遞給裴慎:“大人,南京來信了,隻說北邊剛剛收複,陝西遭了六年兵災,滿目瘡痍,餓殍遍野,礦監稅使李成上奏,建議陛下暫停征收礦稅。”
“如何?”潭英忍不住問道。
石經綸歎息一聲:“陛下隻將折子留中不發。”
潭英雙拳緊攥,脖子上青筋暴起,大怒道:“閹宦尚有惻隱之心,陛下卻視百姓如豬狗!”
裴慎渾然不意外,隻神色淡漠地合上折子,吩咐道:“傳令下去,叫眾人勿要異動。按照湖廣到南京的距離,不出半月,新的礦監稅使恐怕便要來了。”
作者有話說:
皇帝把折子留中不發的那一段,參考資料為:《湖廣民變與晚明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
第85章
沈瀾的馬車一到衙門, 透過馬車上的象眼格窗望出去, 便見北衙街前密密匝匝,停著十幾頂藍布帷轎, 還有七八輛兩輪騾車。
不止糧商, 武昌城內大戶隻怕今日全都來了。看來李心遠和趙立兩人果真紮根甚深,隻半個晚上的功夫,便聯絡到了這麽多人。
想想也是, 沈瀾家宅被焚一事就足夠令人驚懼, 更別提還有王俸帶人強攻破門。富戶們哪裏還坐的住?
思及此處, 沈瀾便下了馬車,與幾個皂隸差役交談幾聲, 便被人帶著繞開青磚影壁,穿過五架梁、黑紅漆的大門, 複又從單簷硬山灰瓦頂的儀門東側小門而入, 又行了數步,繞過三班六房、寅恭門等地, 終於到了思補堂。
思補堂原是知府休憩之所,此刻卻是人聲鼎沸,議論紛紛。
沈瀾甫一進去,便見兩側圈椅上坐了二十餘人,打眼一望,個個青衣葛布,隻差補個補丁了。
沈瀾有些好笑,隻她自己今日也是細布青衫,頭發略微淩亂, 睡眠不足, 以至於稍顯萎靡。
“沈娘子來了。”
“聽說沈娘子昨日家宅被焚, 如今可好?”
“依老夫看,這王俸著實可恨!”
一群人湊上來,三言兩語地替沈瀾抱不平。沈瀾心道既然如此,怎得不見你們昨日來援助我一二。
她心裏想著,卻含笑與眾人一一見禮。剛一落座,王廣俊便拈著長須,自東稍間的茶房裏走出來。
王廣俊年過四十,方臉闊耳,頗為威嚴,他落座上首,麵容肅穆道:“諸位前來所為何事,本官已知曉。”語罷,又道:“隻是礦監稅使一事,實乃朝廷下旨,非本官人力所能及啊。”
一推六二五,半點不沾身。
大夥麵麵相覷,李心遠便拈須歎息道:“大人為難了。”
於是眾人紛紛感歎大人辛勞,沈瀾坐在人群裏,隻含笑看著,靜默不語。
眾人拍了會兒馬屁,麵麵相覷,隻等著旁人主動提及要王廣俊上奏,請求朝廷撤銷礦監稅使一事。
眼看著大家都靜默不語,沈瀾便含笑道:“是我等為難大人了。既然如此,民婦這便告辭了。”說罷,起身欲走。
滿座皆驚愕,李心遠即刻坐不住了,若沈瀾走了,他們今日哪裏來的由頭。便拈須笑道:“沈娘子且慢。”語罷,語重心長道:“王大人也是曉得的,外頭礦監稅使鬧騰地厲害。沈娘子家宅被焚,當真是一等一的苦主啊。”
三兩句話便將眾人的視線引到了沈瀾頭上,強逼沈瀾出頭。
沈瀾心中冷笑一聲,便隻低下頭去,抹了抹眼角:“民婦不過一介寡婦,拉扯著孩子艱難求生,誰料到又遭王俸欺淩,冤屈無處可訴。無可奈何之下,隻能來尋大人了。”說罷,哭訴道:“還望大人看在救命之恩的份上,救救民婦罷。”
王廣俊臉色一白。三年來,沈瀾禮物送得殷勤,卻從沒有一次提及過她待自己的救命之恩。誰料到她偏偏當著今日這麽多人的麵,揭開了這樁往事。
“沈娘子對王大人竟還有救命之恩?”趙立驚詫道。
在座的富戶們也紛紛議論起來。
“哎呀,從未聽過此事。”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沈娘子怎得往日裏不提?”
好鋼自然要用在刀刃上。沈瀾拿蘸過薑汁的帕子揉了揉眼角,哀聲道:“哪裏就有什麽救命之恩呢,不過是來了洪災,沈家扶危濟困,幫了大人些許小忙罷了,不值一提。”
在座的各位沒人是傻子,個個心明眼亮,紛紛笑道:“沒料到沈娘子竟救過王大人。”
“沈娘子實在功德無量。”
王廣俊聽著耳畔聲音,頗有些惱怒。民變的事總督、巡撫、布政使、鎮守太監都知道,根本瞞不住。
他原本打算順勢將沈瀾下獄,屆時她便是罪魁禍首。自己事後補救,責任也能小一些。誰知對方竟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揭破此事。
這下好了,他若強將沈瀾下獄,對方本就是個寡婦,一個欺淩孤寡、罔顧救命之恩的名頭栽上來,保不齊謠言傳著傳著能變成他構陷救命恩人。屆時他在士林裏,名聲能頂風臭出十裏地。
王廣俊雖私底下跟太監勾勾搭搭,但他還沒不要臉到這種地步。
“沈娘子救命之恩,王某日夜不敢忘。”王廣俊滿臉真誠:“說來沈娘子也是可憐,無故被那王俸焚毀家宅,肆意欺淩。”語罷,深深歎息一聲。
沈瀾心緒稍鬆。心知王廣俊這是答應了,在上報給布政使的奏折中進行潤飾,將沈瀾描繪為純粹的受害者。
“多謝王大人憐憫。”沈瀾柔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