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兄打來長途,說他有位朋友辦著一份雜誌,請他約些名人寫點有關廉政建設的文章,並說張潔、葉楠、曉聲等都寫了。有了那些名家談廉政,我就沒有什麽話說了,因為我肯定同意他們的意見。不過,由於我呆在遠離北京的“老少邊窮”地區,倒經常能接觸到許多最普通的老百姓,不知怎的,也許我是井底之蛙,一提起“中國國情”、“中國特色”,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仿佛他們比東南沿海及中原大城市的人更能代表“國情”和“特色”。這些人,我也不能說是“群眾”。因為如我把他們稱為“群眾”,他們的看法就成了“群眾意見”。這太嚴重、太政治化,我這篇短文承擔不起。想來想去,隻好把我接觸的這批人叫做“土著”。


    中國“土著”對於廉政的看法,的確與報刊雜誌上登的觀點很不相同,也頗有趣。據我聽來,大致可分為這樣幾類:


    一類,隻注重看領導人或官員的個人生活作風,所謂“生活作風”,因為土著們本身的生活就極簡單,所以也僅僅是看吃、穿兩項罷了。比如,這個官員平時吃得很清淡,隻愛吃家鄉飯,最大的奢侈不過是來碗紅燒肉,穿的衣裳打著補丁,生平不愛錢,甚至手連錢都不碰,那麽,這位領導人或官員即使把這地方治理得民窮財盡,冤獄遍地,土著們評論起他來都會一致稱讚,不管他辦了多少壞事,糟蹋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土著也認為他是“好心辦了錯事”,不但會原諒他而且仍十分崇敬,離任時或逝世後,還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對他依依不舍,萬分懷念。在土著的心裏,“廉”和“政”是分開的。


    把“廉”和“政”分開的另一種土著心態卻恰恰相反,隻看“政”不顧“廉”。有個土著曾跟我說:“媽的!隻要這個官兒把咱們的生活搞好,把經濟搞上去,他坐啥‘奔馳’,哪怕他坐‘桑塔納’呢(這個土著以為‘桑塔納’比‘奔馳’高貴)!他要高興,咱們還願意用人抬轎子天天抬著他去上班。至於玩女人嘛,咱們縣上至少有二十萬女人,他一天玩一個,一年也才三百六十五個,夠他玩的!”我瞠目以對,不知再和他說什麽,因為他的頭腦裏恐怕還沒有現代政治中“廉政”這一概念。


    頭腦裏沒有“廉政”概念的土著非常普遍。辦點事要請客送禮,和結婚過年時要招待親朋好友一樣成了風俗習慣,已經深入到民間。假如我持反對態度,定會遭他們的白眼,我倒變成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了。而他們對收禮的官員,內心裏也決沒有一點蔑視,認為收了禮就是“受賄”,不收禮就是“清廉”。隻是在官員收了禮卻不辦事的情況下,土著們才有點抱怨。你如不信,可看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的某些節目與所謂“法製文學”的某些文章,很多製造假藥、銷售偽劣商品的人和販賣婦女兒童的人,當記者問起他們“知不知道這是犯法”,不是很多犯人都回答“不知道”麽?問起受害者,受害者也不知道受了害可以到什麽地方去申訴,好些人還根本不知道自己受了害。這不由得常使我感歎,我們國家是最最重視“政治學習”的,四十多年來全國花在有組織的“政治學習”上的時間和金錢,肯定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但我們“學”的東西跑到哪裏去了呢?我們“學”的是什麽東西呢!“學”來“學”去,結果是全國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盲和更多的法盲及科盲。


    什麽叫廉政?“不知道!”


    其實,官員收了禮,是願意給你辦事,不收禮,便是不準備給你辦事的表示,已是人人心中有數的了。有人說這種歪風邪氣是改革開放後搞市場經濟才出現的。可是土著們不這麽看。和我一起曾在農場勞動的土著說,“你忘了?那陣子,男人入黨要請客喝酒,女人入黨要把身子貼進去;男‘知青’不提著北京二鍋頭就遷不成戶口,女‘知青’不跟書記睡覺就上不了大學哪?”追根溯源,這種現象還是至今仍有人留戀的“文化大革命”的產物,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餘韻。至於說是不是“量變發展到質變”了呢?請聽土著們的比較:一個土著說,“物價漲了嘛!這會兒的一萬塊錢,也就相當那會兒的一百塊錢。再說,現在婊子遍地都有,找個婊子來跟管事兒的睡,總比把自己的老婆送去好吧!”土著們並不認為目前更糟,好像現在比過去還有進步似的。


    更有甚者,很多土著不信任清廉的官員而對不怎麽清廉的官員反而感到親切。譬如。西北某中等城市有位市委書記,在任七八年,沒給自己的親屬子女解決過戶口,安排過職務,雖然政績平平,但清廉可說是清廉的。離休後,土著們評論起他來卻說,“他連自己的親屬子女都不顧,還會顧咱們老百姓嗎?!”不錯,“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連自己的家都沒有“齊”,逞論“治國”?還有的土著把官員是否收禮來衡量這官員是不是“跟群眾打成一片”,“對群眾的態度”。有篇小小說寫的就是這個內容:有位清廉的官員上任後一本正經,下屬見了敬而遠之,弄得他也很苦惱,一次他生了病,人們紛紛提了禮物去看他,而他也照單全收,這才把關係搞好起來。看到報紙上登某某官員拒收賄賂,有的還有確切的數字——“拒收二十一次,共三萬七千二百元!”土著們就對此大有懷疑:“每次賄賂給他的錢他都先數了再還給行賄者?”“他怎麽不把行賄者當場抓起來交給公檢法處理?以致人們一次次地向他行賄。”“這三萬多是他報的,還有沒報的呢?”等等。有個較為富裕的土著個體戶跟我聊天說,“我一聽見‘廉政’就害怕!”我奇怪地問,廉政對你隻有好處,那是針對幹部的又不是針對你的,你怕什麽?他說,“幹部不廉政,我花些錢還能辦成事,一廉政,幹部不收禮了,可也不辦事了,對於咱們個體戶來說,真是得不償失。其實我要辦的事也都是在法律允許範圍內的,又不是犯法的。我隻求辦得快一點,順當一點而已。”“兩害相權取其輕”,不清廉似乎倒能提高辦事效率,這種現象怎麽解釋?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自以為有點政治常識,也跑過外國,領略過些許現代國家的行政規範和風土人情,但麵對土著們這種深入骨髓的習慣,我也不知如何“教育”是好。有時想,這就是“中國特色”和“國情”吧,不如隨大流圖個順利,逆潮流而動必然四處碰壁;有時想,要在中國解決廉政問題及樹立廉政的觀念,恐怕還要從更深層處著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緣小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賢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賢亮並收藏邊緣小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