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冤種玩家的人生模擬器 作者:央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事實上,直到十年後,戰爭之主的使徒們都沒收到共助會這段時間的報告,那這也自然說明了他們在這個時間點上什麽都沒找到。
易文君直接一個反問:“但事到如今,我們能探索到和接觸到的最大的問題與線索,似乎都在共助會內,而如果你堅持共助會裏沒有線索、堅持不需要去共助會,那我們如今又能做什麽?你難道找到什麽線索了嗎?”
易文君使出了重點模糊大法,並用義正辭嚴的質疑來掩飾自己的破綻。
但她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得到了多米尼克的回答。
“當然有!”多米尼克麵對質疑,凝重點頭,“我已經初步發現一些線索了!”
易文君:“……”
還真有啊?!
沒想到啊小個子,你竟然還真能發揮作用?
易文君表示洗耳恭聽:“什麽線索?”
多米尼克神色越發凝重:“你還記得我們去打掃的那個地下會堂嗎?”
“當然記得。”
你同伴麥倫就是在那裏丟的,並且你還表演了一個當場失憶,這叫她怎麽可能不記得這個地下會堂呢?
多米尼克道:“我認為,書世界的每個地點的出現都是有深意的。就像是閱讀一本小說,第一幕時出現過的槍,在第三幕時必然要響,所以按照這個道理來推測,伊莎貝拉你仔細想想——為什麽我們開場就出現在地下會堂?為什麽我們需要打掃這裏?是不是因為這裏正藏著什麽重要線索等待我們去探索?!”
“……也不一定,你說的第一幕和第三幕是常見的大情節敘事小說,但萬一書世界裏是一本反情節反結構的小說呢?在一段非線性非連貫的現實裏,你怎麽知道你睜開眼看到的是代表開始的‘第一幕’還是代表結束的‘第三幕’呢?而且體裁的不同也不能將這句話生搬硬套,比如說在……咳咳咳!”
迎著多米尼克譴責和不讚同的目光,易文君輕咳一聲:“沒什麽,你繼續。”
多米尼克這才繼續說了下去。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進入書世界後第一眼看到的東西、身處的場景,以及第一件要做的事,或許都有各自的意義,哪怕隻是象征意義。而隻要我們將這個‘意義’抽絲剝繭,得出真相,這或許就會對我們接下來的行動有極大幫助!”
易文君點頭:“那你覺得地下會堂象征著什麽?或者說你認為地下會堂能給我們什麽幫助?”
多米尼克顯然已經考慮過了這個問題,對此侃侃而談:“很顯然,地下會堂象征著遠離光明的黑暗,而它的三條長廊上緊閉的關押室的大門,則象征著不可宣之於口的隱秘,最後,在打掃時,那個綠綬帶告訴我們走在長廊上時決不能脫離‘注視’——伊莎貝拉,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麽嗎?!”
“……什麽?”
“黑暗,隱秘,不可斷絕的注視,它們加起來就是隱匿!是隱匿啊!”
多米尼克說得口沫橫飛。
“‘注視’是主物質界裏保持生命體單獨‘存在’的直接因素,無法被‘注視’的東西,就不屬於物質界,所以當因果倒置時,當物質界裏不處於‘注視’狀態下的東西,就會被‘隱匿’起來——伊莎貝拉,你還不明白嗎,這就是朔月女士的能力啊!那三條走廊上關押著的,就是朔月女士的信徒啊!”
易文君這回是真的有些驚訝了。
她萬萬沒想到,這多米尼克還真有兩把刷子,在什麽都不記得、什麽都“沒發生”的情況下,竟分析出了長廊關押室內那些人的真實身份。
如果說易文君是那種雖然肯動腦,但顯然更喜歡動手砸桌子的隨心所欲的混亂型玩家,那麽多米尼克則顯然是那種喜歡分析、傾向謀定而後動的秩序型玩家。
易文君覺得偶爾聽聽這些人的想法或許也有別的收獲,於是也正色說道:“就算知道那是朔月女士的能力又有什麽用?這跟我們的目的沒有關係吧?”
易文君客觀說著:“目前的所有線索,跟朔月女士並沒有直接聯係,而她的那群使徒也都被關了起來,現在想來也是自身難保……難道在這樣的巨大風險下,你都想要跟他們合作嗎?還是你覺得他們會知道些什麽?”
多米尼克翹著自己的小胡子,得意笑道:“你不用試探我了,伊莎貝拉。我堅信小說的第一幕絕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也堅信,地下會堂這個地點的出現也是有意義的!探索這條長廊絕對會給我們帶來出乎意料的線索!而且伊莎貝拉,你也不必掩飾——如果這件事真的跟朔月女士什麽關係都沒有,你剛剛怎麽會突然問起朔月女士的事?”
易文君:“……”
你還懂得舉一反三了??
易文君捏了捏眉心:“所以你覺得,我們不需要探索共助會,而是要趁著夜晚偷溜進地下會堂,探索那三條長廊?”
“沒錯!”多米尼克點頭肯定,自信非常,“我相信那絕對就是線索所在!如果沒有找到,那一定是因為我們的能力不足,而不是因為方向錯誤!!”
易文君:“……”
易文君又捏了捏眉心:“可是地下會堂的入口在夜晚是鎖住的,你準備怎麽進去?”
多米尼克又是自信一笑,從懷裏掏出一把鑰匙:“這種東西,我早就準備好了!”
易文君:“……”
這可真的是準備萬全啊!
“那行吧。”易文君再沒有理由拒絕,於是幹脆就應了下來,“那我們現在各自回去收拾一下,然後今晚八點半,也就是一個小時後,我們在地下會堂的入口處碰頭。”
“沒問題!”
兩人就此分開。
之後,易文君回到自己的“火柴盒”裏,心不在焉地吃了晚飯後,就取下自己教袍上的綬帶,並從書桌上抄起一支筆,準備給自己上個偽裝,以免自己闖入地下會堂失敗被攆時,教會一眼就認出她就是預備使徒傑西卡。
不過,接下來,就在易文君翻箱倒櫃地從這個小小“火柴盒”裏找鏡子時,易文君冷不丁望見床腳邊的那一摞厚厚的恐怖故事,腦中突然閃過了多米尼克的話——
在一個精心設計過的故事裏,第一幕時出現過的槍,在第三幕時必然要響,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個書世界中,不管是真實還是虛假,不管是“故事”還是“過去”,不管對npc們來說有何意義,但對玩家來說,它都必定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所以……
在她第一周目遊戲時睜眼看到的這個“火柴盒”裏,那把必然要響的“槍”究竟掛在哪兒?
易文君伸手打開了堆滿整整三大箱子的書籍、報紙與日記,目光掠過了自己早已看完的日記與報紙,最後落在了那堆被精心保管的恐怖小說上。
她極認真地打量它們、審視它們,於是很快的,她的天賦能力[完美世界]自動開啟,在她眼前展示出這些書籍的重量、尺寸、頁數,以及它們的磨損程度。
這些書籍大小不一,重量不一,磨損程度也並不相同。
這很正常,畢竟就算是同類型的故事,人們在閱讀上也是有偏向的。
遇到喜歡的故事,那就多看幾遍,遇到不喜歡的,就草草翻過。
太正常了。
因此易文君上一周目看到這些信息時,並沒有往心裏去,隻粗粗檢查了這些書中沒有重要的夾頁或筆記後就將它們拋在腦後,再沒翻過。
但有沒有可能……那真正重要的信息,其實並非藏在她以為的“夾頁”和“筆記”裏,而是藏在書籍本身的故事中呢?
易文君心下微沉,伸手取下了那本磨損程度最嚴重、被原主人翻閱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顫栗黑洞》。
她將書籍輕輕翻開,隻見這本書的扉頁上,一行似乎來自書籍作者的字淩亂寫著:
“當我們越過界限,進入到無邊無際、陰影籠罩的可怕未知世界時。我們必須記住,把我們的人性拋在腦後。”*
第115章 戲中戲中戲
一小時後, 在心急如焚的多米尼克的等待下,傑西卡或者說伊莎貝拉,終於姍姍來遲。
當看到年輕的伊莎貝拉的身影遠遠出現在道路盡頭時, 多米尼克狠狠鬆了口氣, 隻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多米尼克的錯覺, 又或是今晚的夜晚太黑, 多米尼克突然覺得,今天的伊莎貝拉有些奇怪。
平心而論,多米尼克是非常欣賞伊莎貝拉的容貌的。
伊莎貝拉的美麗, 並非是花瓶美人那種雕琢到極致的精致細膩,也不是夜空圓月般的清冷孤高,而像是水中朦朧的華美倒影一般,帶著一種若即若離似真似假的夢幻與神秘感。
對於一些喜歡探究未知的人們,比如說多米尼克, 伊莎貝拉就像是美到了他們的心坎上,而這也令多米尼克心中無數次嘀咕, 難怪他們的執行長尤裏烏斯會為她神魂顛倒, 甚至在十年前的少年時期就對她一見鍾情——
像伊莎貝拉這樣的美人,誰會不心動呢?
然而在今晚, 當多米尼克看著那張熟悉的頗具神秘感的麵容迎麵走來時,卻感到了些許古怪, 甚至忍不住有些發毛, 就好像此刻向他走來的並非是他熟悉的同伴伊莎貝拉, 而是……某種披著伊莎貝拉外皮的怪物!
多米尼克心中一凜,暗暗生出警惕, 目光左右遊移, 思考自己此刻開口呼救的成功率有多大。
但對麵, 伊莎貝拉似乎渾然未覺,在黑暗中向他走來了,並且在兩人稍一拉進距離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多米尼克,你看過《顫栗黑洞》這個故事嗎?”
熟悉的名字,熟悉的癡迷恐怖故事的伊莎貝拉……難道是他神經過敏?
多米尼克稍稍放鬆了一些:“看過,不過我已經不太記得內容了。”
“你不是過目不忘嗎?”伊莎貝拉抱怨,“你怎麽會忘了?”
連這樣的細節都記得,看來被冒充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這樣想著,多米尼克越發放鬆,答道:“雖然可以過目不忘,但你也知道,人的大腦是承受不了太多記憶的。”他點了點自己的腦袋,“所以對於一些沒用的信息,我會刻意將它們遺忘……不過《顫栗黑洞》的細節雖然說不上來了,但故事大致說了什麽我還記得。”
伊莎貝拉興致勃勃:“哦?是什麽?你說說?”
“這個故事十分尋常,現在想想,應該是一個與他神崇拜者相處過、並對他們抱有極大偏見的人寫下的。”
多米尼克用偷來的鑰匙打開教堂,在黑暗中提了一盞燈,但並未立即點亮,而是就這樣領著伊莎貝拉向教堂深處的地下會堂入口處走去,邊走邊說。
“故事從老套的凶殺案開始寫起,說是某個地區某個房屋的主人翁被鄰居發現暴斃家中,並且死狀極慘,簡直就像是被瘋子分屍了,疑似是他神的崇拜者幹的——哦,那時候他們還將這些人叫做‘狂熱崇拜邪神的邪惡之徒’。
“之後,又是老套的劇情——警署忙碌,脫不開身調查這個案子,同時也認為這沒什麽大不了的,於是將其草草結案。受害者的家屬對這個結果並不甘心,於是自掏費用雇傭了一位私人偵探——當時他們還叫做調查員,是一群有點小聰明卻又沒有上升渠道,還不肯安心工作,於是隻能走點邪路借點私活的五花八門的人。
“要我說啊,這個故事可真沒什麽好看的,處處細節都充斥著時代的局限性,無論是對他神使徒的歧視,還是對警署警察的詆毀與蔑視,全都躍然紙上。如果讓我現在再回頭去看,我恐怕一頁都看不下去哩!”
“然後呢?”伊莎貝拉對多米尼克的誇誇其談並不感興趣,焦急催促著,“然後發生了什麽?”
這時,兩人已經來到了地下會堂的入口處。
多米尼克掏出早就準備好的打火機,點亮煤油燈後,率先踏上通向地下會堂的長長的台階,漫不經心道:“然後啊,這個調查員就老套地經曆了好幾場光怪陸離的大冒險。”
說著,多米尼克笑了一聲:“我記得寫這本《顫栗黑洞》的作者應該是個外行人吧?但年我看他的書的時候,就記得他對這本書裏那些關於‘他神’,也就是‘邪神’的描寫,帶有太多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部分了,特別是他還寫道,那調查員在找到線索後,圄於自己普通人的身份,無法接觸到那個‘不可知的世界’,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就是從黑市買來金雪礦,將它溶解後直接喝下,意圖以凡人之身,接觸那不可知的世界與神!”
多米尼克說到這裏,麵上帶著震撼之色,連連搖頭:“哈!好家夥!連我們使徒都不敢做這樣大膽的事!肯定是那個作者聽聞我們使徒晉升時都需要以金雪礦為主材料的‘聖血’,所以才編造出了這樣的可怕故事。他哪裏知道,我們使徒喝下的聖血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像直接溶解的金雪礦礦液這種東西,可不是我們人類能接觸的——否則那些開采金雪礦的礦工們怎麽會在接觸到金雪礦後三年內就暴斃而亡?!”
伊莎貝拉若有所思:“原來還有這個情節嗎?看來是我看得太急了,沒有注意。”
多米尼克見伊莎貝拉這樣的大美人都捧場地肯定他,頓時興致更高了,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深深的教堂內輕輕回響。
“何止呢!伊莎貝拉,讓我告訴你吧,那寫下這本《顫栗黑洞》的老狗,絕對是個頭腦非常精明的商人,你知道怎麽的——那《顫栗黑洞》竟然隻是那個調查員大冒險的第一部 !直到這一部結束,那調查員都沒能找到關於分屍案的真相,反而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展開冒險,這也就是他的第二部恐怖小說,《撒冷地》的故事!”多米尼克哈哈大笑,“伊莎貝拉,你說這好不好笑?那老狗,也就仗著當年寫小說的人不多,才這樣大膽地糊弄讀者,換做現在,他早就被激動的讀者們給撕了!”
“原來你也沒有在這一部看到結局嗎?”伊莎貝拉若有所思,“我還以為隻有我的書沒有結局……那多米尼克,你還記得《撒冷地》寫了什麽嗎?”
“這個我也有印象。”
過目不忘的本事可不是說笑的,哪怕多米尼克已經刻意將其細節遺忘了,但故事的大致內容卻並未在其記憶中褪色。
多米尼克繼續侃侃而談:“所謂的‘撒冷地’,是故事中一個虛構宗教的聖地。這個聖地曾是那個虛構宗教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其國家的首府,但後來那個虛構的國家遷都了,於是這個撒冷地也處於半棄置的狀態。
“當地教區主教認為,直接將聖地棄置未免太暴殄天物了,因為聖地自身是有神聖性的,非常值得信賴,因此他便將全國各地最為窮凶極惡的邪神使徒關押在聖地深處,以特殊的規則束縛他們。這一切本來平靜無事,直到那個調查員說什麽都要進入撒冷地深處一探究竟,甚至偷了鑰匙趁教會眾人不備偷偷溜了進去,一場巨大的災難……才由此而起……”
說著說著,多米尼克的話語遲疑起來,就連一直向下的腳步都不知何時停下了。
因為在這樣的時刻,多米尼克突然覺得,這個故事似曾相識,並且與當下發生的一切有著莫名的聯係……就好像他口中敘說的故事並不是單純的故事,而他口中的調查員似乎也並不是單純的“調查員”。
他像是成為了書中人。
又像是在敘說自己的故事!
易文君直接一個反問:“但事到如今,我們能探索到和接觸到的最大的問題與線索,似乎都在共助會內,而如果你堅持共助會裏沒有線索、堅持不需要去共助會,那我們如今又能做什麽?你難道找到什麽線索了嗎?”
易文君使出了重點模糊大法,並用義正辭嚴的質疑來掩飾自己的破綻。
但她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得到了多米尼克的回答。
“當然有!”多米尼克麵對質疑,凝重點頭,“我已經初步發現一些線索了!”
易文君:“……”
還真有啊?!
沒想到啊小個子,你竟然還真能發揮作用?
易文君表示洗耳恭聽:“什麽線索?”
多米尼克神色越發凝重:“你還記得我們去打掃的那個地下會堂嗎?”
“當然記得。”
你同伴麥倫就是在那裏丟的,並且你還表演了一個當場失憶,這叫她怎麽可能不記得這個地下會堂呢?
多米尼克道:“我認為,書世界的每個地點的出現都是有深意的。就像是閱讀一本小說,第一幕時出現過的槍,在第三幕時必然要響,所以按照這個道理來推測,伊莎貝拉你仔細想想——為什麽我們開場就出現在地下會堂?為什麽我們需要打掃這裏?是不是因為這裏正藏著什麽重要線索等待我們去探索?!”
“……也不一定,你說的第一幕和第三幕是常見的大情節敘事小說,但萬一書世界裏是一本反情節反結構的小說呢?在一段非線性非連貫的現實裏,你怎麽知道你睜開眼看到的是代表開始的‘第一幕’還是代表結束的‘第三幕’呢?而且體裁的不同也不能將這句話生搬硬套,比如說在……咳咳咳!”
迎著多米尼克譴責和不讚同的目光,易文君輕咳一聲:“沒什麽,你繼續。”
多米尼克這才繼續說了下去。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進入書世界後第一眼看到的東西、身處的場景,以及第一件要做的事,或許都有各自的意義,哪怕隻是象征意義。而隻要我們將這個‘意義’抽絲剝繭,得出真相,這或許就會對我們接下來的行動有極大幫助!”
易文君點頭:“那你覺得地下會堂象征著什麽?或者說你認為地下會堂能給我們什麽幫助?”
多米尼克顯然已經考慮過了這個問題,對此侃侃而談:“很顯然,地下會堂象征著遠離光明的黑暗,而它的三條長廊上緊閉的關押室的大門,則象征著不可宣之於口的隱秘,最後,在打掃時,那個綠綬帶告訴我們走在長廊上時決不能脫離‘注視’——伊莎貝拉,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麽嗎?!”
“……什麽?”
“黑暗,隱秘,不可斷絕的注視,它們加起來就是隱匿!是隱匿啊!”
多米尼克說得口沫橫飛。
“‘注視’是主物質界裏保持生命體單獨‘存在’的直接因素,無法被‘注視’的東西,就不屬於物質界,所以當因果倒置時,當物質界裏不處於‘注視’狀態下的東西,就會被‘隱匿’起來——伊莎貝拉,你還不明白嗎,這就是朔月女士的能力啊!那三條走廊上關押著的,就是朔月女士的信徒啊!”
易文君這回是真的有些驚訝了。
她萬萬沒想到,這多米尼克還真有兩把刷子,在什麽都不記得、什麽都“沒發生”的情況下,竟分析出了長廊關押室內那些人的真實身份。
如果說易文君是那種雖然肯動腦,但顯然更喜歡動手砸桌子的隨心所欲的混亂型玩家,那麽多米尼克則顯然是那種喜歡分析、傾向謀定而後動的秩序型玩家。
易文君覺得偶爾聽聽這些人的想法或許也有別的收獲,於是也正色說道:“就算知道那是朔月女士的能力又有什麽用?這跟我們的目的沒有關係吧?”
易文君客觀說著:“目前的所有線索,跟朔月女士並沒有直接聯係,而她的那群使徒也都被關了起來,現在想來也是自身難保……難道在這樣的巨大風險下,你都想要跟他們合作嗎?還是你覺得他們會知道些什麽?”
多米尼克翹著自己的小胡子,得意笑道:“你不用試探我了,伊莎貝拉。我堅信小說的第一幕絕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也堅信,地下會堂這個地點的出現也是有意義的!探索這條長廊絕對會給我們帶來出乎意料的線索!而且伊莎貝拉,你也不必掩飾——如果這件事真的跟朔月女士什麽關係都沒有,你剛剛怎麽會突然問起朔月女士的事?”
易文君:“……”
你還懂得舉一反三了??
易文君捏了捏眉心:“所以你覺得,我們不需要探索共助會,而是要趁著夜晚偷溜進地下會堂,探索那三條長廊?”
“沒錯!”多米尼克點頭肯定,自信非常,“我相信那絕對就是線索所在!如果沒有找到,那一定是因為我們的能力不足,而不是因為方向錯誤!!”
易文君:“……”
易文君又捏了捏眉心:“可是地下會堂的入口在夜晚是鎖住的,你準備怎麽進去?”
多米尼克又是自信一笑,從懷裏掏出一把鑰匙:“這種東西,我早就準備好了!”
易文君:“……”
這可真的是準備萬全啊!
“那行吧。”易文君再沒有理由拒絕,於是幹脆就應了下來,“那我們現在各自回去收拾一下,然後今晚八點半,也就是一個小時後,我們在地下會堂的入口處碰頭。”
“沒問題!”
兩人就此分開。
之後,易文君回到自己的“火柴盒”裏,心不在焉地吃了晚飯後,就取下自己教袍上的綬帶,並從書桌上抄起一支筆,準備給自己上個偽裝,以免自己闖入地下會堂失敗被攆時,教會一眼就認出她就是預備使徒傑西卡。
不過,接下來,就在易文君翻箱倒櫃地從這個小小“火柴盒”裏找鏡子時,易文君冷不丁望見床腳邊的那一摞厚厚的恐怖故事,腦中突然閃過了多米尼克的話——
在一個精心設計過的故事裏,第一幕時出現過的槍,在第三幕時必然要響,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個書世界中,不管是真實還是虛假,不管是“故事”還是“過去”,不管對npc們來說有何意義,但對玩家來說,它都必定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所以……
在她第一周目遊戲時睜眼看到的這個“火柴盒”裏,那把必然要響的“槍”究竟掛在哪兒?
易文君伸手打開了堆滿整整三大箱子的書籍、報紙與日記,目光掠過了自己早已看完的日記與報紙,最後落在了那堆被精心保管的恐怖小說上。
她極認真地打量它們、審視它們,於是很快的,她的天賦能力[完美世界]自動開啟,在她眼前展示出這些書籍的重量、尺寸、頁數,以及它們的磨損程度。
這些書籍大小不一,重量不一,磨損程度也並不相同。
這很正常,畢竟就算是同類型的故事,人們在閱讀上也是有偏向的。
遇到喜歡的故事,那就多看幾遍,遇到不喜歡的,就草草翻過。
太正常了。
因此易文君上一周目看到這些信息時,並沒有往心裏去,隻粗粗檢查了這些書中沒有重要的夾頁或筆記後就將它們拋在腦後,再沒翻過。
但有沒有可能……那真正重要的信息,其實並非藏在她以為的“夾頁”和“筆記”裏,而是藏在書籍本身的故事中呢?
易文君心下微沉,伸手取下了那本磨損程度最嚴重、被原主人翻閱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顫栗黑洞》。
她將書籍輕輕翻開,隻見這本書的扉頁上,一行似乎來自書籍作者的字淩亂寫著:
“當我們越過界限,進入到無邊無際、陰影籠罩的可怕未知世界時。我們必須記住,把我們的人性拋在腦後。”*
第115章 戲中戲中戲
一小時後, 在心急如焚的多米尼克的等待下,傑西卡或者說伊莎貝拉,終於姍姍來遲。
當看到年輕的伊莎貝拉的身影遠遠出現在道路盡頭時, 多米尼克狠狠鬆了口氣, 隻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多米尼克的錯覺, 又或是今晚的夜晚太黑, 多米尼克突然覺得,今天的伊莎貝拉有些奇怪。
平心而論,多米尼克是非常欣賞伊莎貝拉的容貌的。
伊莎貝拉的美麗, 並非是花瓶美人那種雕琢到極致的精致細膩,也不是夜空圓月般的清冷孤高,而像是水中朦朧的華美倒影一般,帶著一種若即若離似真似假的夢幻與神秘感。
對於一些喜歡探究未知的人們,比如說多米尼克, 伊莎貝拉就像是美到了他們的心坎上,而這也令多米尼克心中無數次嘀咕, 難怪他們的執行長尤裏烏斯會為她神魂顛倒, 甚至在十年前的少年時期就對她一見鍾情——
像伊莎貝拉這樣的美人,誰會不心動呢?
然而在今晚, 當多米尼克看著那張熟悉的頗具神秘感的麵容迎麵走來時,卻感到了些許古怪, 甚至忍不住有些發毛, 就好像此刻向他走來的並非是他熟悉的同伴伊莎貝拉, 而是……某種披著伊莎貝拉外皮的怪物!
多米尼克心中一凜,暗暗生出警惕, 目光左右遊移, 思考自己此刻開口呼救的成功率有多大。
但對麵, 伊莎貝拉似乎渾然未覺,在黑暗中向他走來了,並且在兩人稍一拉進距離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多米尼克,你看過《顫栗黑洞》這個故事嗎?”
熟悉的名字,熟悉的癡迷恐怖故事的伊莎貝拉……難道是他神經過敏?
多米尼克稍稍放鬆了一些:“看過,不過我已經不太記得內容了。”
“你不是過目不忘嗎?”伊莎貝拉抱怨,“你怎麽會忘了?”
連這樣的細節都記得,看來被冒充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這樣想著,多米尼克越發放鬆,答道:“雖然可以過目不忘,但你也知道,人的大腦是承受不了太多記憶的。”他點了點自己的腦袋,“所以對於一些沒用的信息,我會刻意將它們遺忘……不過《顫栗黑洞》的細節雖然說不上來了,但故事大致說了什麽我還記得。”
伊莎貝拉興致勃勃:“哦?是什麽?你說說?”
“這個故事十分尋常,現在想想,應該是一個與他神崇拜者相處過、並對他們抱有極大偏見的人寫下的。”
多米尼克用偷來的鑰匙打開教堂,在黑暗中提了一盞燈,但並未立即點亮,而是就這樣領著伊莎貝拉向教堂深處的地下會堂入口處走去,邊走邊說。
“故事從老套的凶殺案開始寫起,說是某個地區某個房屋的主人翁被鄰居發現暴斃家中,並且死狀極慘,簡直就像是被瘋子分屍了,疑似是他神的崇拜者幹的——哦,那時候他們還將這些人叫做‘狂熱崇拜邪神的邪惡之徒’。
“之後,又是老套的劇情——警署忙碌,脫不開身調查這個案子,同時也認為這沒什麽大不了的,於是將其草草結案。受害者的家屬對這個結果並不甘心,於是自掏費用雇傭了一位私人偵探——當時他們還叫做調查員,是一群有點小聰明卻又沒有上升渠道,還不肯安心工作,於是隻能走點邪路借點私活的五花八門的人。
“要我說啊,這個故事可真沒什麽好看的,處處細節都充斥著時代的局限性,無論是對他神使徒的歧視,還是對警署警察的詆毀與蔑視,全都躍然紙上。如果讓我現在再回頭去看,我恐怕一頁都看不下去哩!”
“然後呢?”伊莎貝拉對多米尼克的誇誇其談並不感興趣,焦急催促著,“然後發生了什麽?”
這時,兩人已經來到了地下會堂的入口處。
多米尼克掏出早就準備好的打火機,點亮煤油燈後,率先踏上通向地下會堂的長長的台階,漫不經心道:“然後啊,這個調查員就老套地經曆了好幾場光怪陸離的大冒險。”
說著,多米尼克笑了一聲:“我記得寫這本《顫栗黑洞》的作者應該是個外行人吧?但年我看他的書的時候,就記得他對這本書裏那些關於‘他神’,也就是‘邪神’的描寫,帶有太多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部分了,特別是他還寫道,那調查員在找到線索後,圄於自己普通人的身份,無法接觸到那個‘不可知的世界’,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就是從黑市買來金雪礦,將它溶解後直接喝下,意圖以凡人之身,接觸那不可知的世界與神!”
多米尼克說到這裏,麵上帶著震撼之色,連連搖頭:“哈!好家夥!連我們使徒都不敢做這樣大膽的事!肯定是那個作者聽聞我們使徒晉升時都需要以金雪礦為主材料的‘聖血’,所以才編造出了這樣的可怕故事。他哪裏知道,我們使徒喝下的聖血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像直接溶解的金雪礦礦液這種東西,可不是我們人類能接觸的——否則那些開采金雪礦的礦工們怎麽會在接觸到金雪礦後三年內就暴斃而亡?!”
伊莎貝拉若有所思:“原來還有這個情節嗎?看來是我看得太急了,沒有注意。”
多米尼克見伊莎貝拉這樣的大美人都捧場地肯定他,頓時興致更高了,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深深的教堂內輕輕回響。
“何止呢!伊莎貝拉,讓我告訴你吧,那寫下這本《顫栗黑洞》的老狗,絕對是個頭腦非常精明的商人,你知道怎麽的——那《顫栗黑洞》竟然隻是那個調查員大冒險的第一部 !直到這一部結束,那調查員都沒能找到關於分屍案的真相,反而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展開冒險,這也就是他的第二部恐怖小說,《撒冷地》的故事!”多米尼克哈哈大笑,“伊莎貝拉,你說這好不好笑?那老狗,也就仗著當年寫小說的人不多,才這樣大膽地糊弄讀者,換做現在,他早就被激動的讀者們給撕了!”
“原來你也沒有在這一部看到結局嗎?”伊莎貝拉若有所思,“我還以為隻有我的書沒有結局……那多米尼克,你還記得《撒冷地》寫了什麽嗎?”
“這個我也有印象。”
過目不忘的本事可不是說笑的,哪怕多米尼克已經刻意將其細節遺忘了,但故事的大致內容卻並未在其記憶中褪色。
多米尼克繼續侃侃而談:“所謂的‘撒冷地’,是故事中一個虛構宗教的聖地。這個聖地曾是那個虛構宗教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其國家的首府,但後來那個虛構的國家遷都了,於是這個撒冷地也處於半棄置的狀態。
“當地教區主教認為,直接將聖地棄置未免太暴殄天物了,因為聖地自身是有神聖性的,非常值得信賴,因此他便將全國各地最為窮凶極惡的邪神使徒關押在聖地深處,以特殊的規則束縛他們。這一切本來平靜無事,直到那個調查員說什麽都要進入撒冷地深處一探究竟,甚至偷了鑰匙趁教會眾人不備偷偷溜了進去,一場巨大的災難……才由此而起……”
說著說著,多米尼克的話語遲疑起來,就連一直向下的腳步都不知何時停下了。
因為在這樣的時刻,多米尼克突然覺得,這個故事似曾相識,並且與當下發生的一切有著莫名的聯係……就好像他口中敘說的故事並不是單純的故事,而他口中的調查員似乎也並不是單純的“調查員”。
他像是成為了書中人。
又像是在敘說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