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星聞言,驟然覺得寒儀說得甚是有理,卻又覺得一點小事便要絞人舌頭有些殘暴,勸解道:“那也不必絞人舌根,當成聽曲兒圖個消遣便可。”
寒儀不屑道:“兄台愛好可真是別致,這等雜音有什麽可聽的。若要聽曲兒,自是聽琴聲悠遠、簫聲幽沉、笛聲清潤,不如我帶你去尋個聽曲兒的好地方?”
跡星淺笑,不承想妖王寒儀在音律造詣上也頗有心得,但想到寒儀要帶自己去那脂粉生香的藝館又不免有些頭疼,隻輕聲道:“不了不了,若是兄台想聽琴音,鄙人倒是可以為兄台撫上一段,煙花之地還是少去為好。”
寒儀一聽,跡星竟會撫琴,一時喜上眉梢,問道:“莫不是兄台也善音律?”
跡星不語,淡然一笑,翻手間,一方瑤琴赫然浮於手邊,二指輕挑,曠如遠山之空靈,令寒儀訝異得久久不能回神。
跡星見寒儀這副模樣,還以為妖王也隻是會聆聽罷了,不承想跡星琴聲未斷,寒儀已然一支白玉簫在手,簫聲含蓄深沉,與跡星空靈飄逸的琴聲相得益彰。
琴簫和鳴,一時間不僅驚呆在座眾人,引得茶樓外路人駐足聆聽,連先前慷慨激昂的說書先生也停了下來,不住撫摸白須品著這一空靈縹緲之音。
一曲罷,跡星寒儀相視而笑,隻覺相見恨晚,寒儀驟然興起覺得此情此景需痛飲一杯才算真正結識,故而相約換個酒坊洽談暢飲,卻在洗去凡人記憶之時,忘記了付茶錢。
這一忘也讓寒儀在與跡星結伴遊曆了三百年後才猛然想起自己尋找跡星的目的,是為了討伐天族,一統六界的。
說來也巧,在三百年間寒儀跡星撫琴吹簫,沒有六界之事紛擾,活得好不自在。唯一困擾他的就是時常收到妖族長老傳信,令他不得不暫時放下玩樂,回妖族議事。
而就在寒儀躊躇該如何向跡星提起討伐天族之事時,他二人又在凡間結識了同樣喜歡鑄造兵器又喜四處遊曆的青珩帝君。
初見青珩在昆侖裂穀,跡星與寒儀為尋稀世奇花水晶蘭而去,而青珩卻是為了鑿那萬年寒冰。
寒儀除卻吹簫還有一大樂趣就是種花,若不是妖界因常年濁息環繞越是精美的花越是不容易存活,妖族各位長老又野心勃勃,寒儀隻想當個閑散花農,終日蒔花弄草與跡星撫琴吹簫。
而今跡星所居的漆吳山乃一處風水俱佳之地,故而寒儀所想便是在跡星那簡陋竹屋外種滿奇花異草,自己也可在躲避長老囉唆的時候前去小住一番。
昆侖山乃神山,雖是終年積雪,山中草木卻也萬物長青。奇花異草遍地皆是,就連本是通往冥界獨有的曼珠沙華在這裏也是常見。如今跡星寒儀來尋的便是那比曼珠沙華還要罕見的水晶蘭。
青珩此行卻是為了鑿那萬年寒冰回到天宮建座玲瓏剔透的寶塔用來懲戒犯下天條律例的神仙。本該是劍拔弩張的場景,卻在青珩聽聞二人前來隻是為了尋那水晶蘭,並慷慨地從袖中掏出兩株水晶蘭遞給了寒儀時一笑而泯。
待事後寒儀反應過來覺得自己一代妖王被兩株水晶蘭就給收買頗為丟人的時候,他與跡星已然幫著青珩鑿下萬年寒冰,還助其運回了天宮建成了懲仙塔……
自此以後二人行變成了三人行,跡星撫琴,寒儀吹簫,青珩煮茶,一神一魔一妖時常結伴而行遊曆於九州山川大海之間又是三百年。
三百年間,雖三人身份不同,所鑄兵器也是大相徑庭,但毫不妨礙他們互相埋汰,相互切磋。
直至跡星寒儀所鑄八件妖器問世,且相互感應之時,青玨才猛然想起,自己乃天族戰神,身負安定六界之責,而這八件妖器若是使用不當便會為天地間帶來一場浩劫。
跡星雖向來就看不上天族規矩眾多且還迂腐,但他的想法與青珩是相同的,萬物生靈皆有自己生存的法則,隻需遵其道、行其法、守其綱便可和平共存。
青珩之憂,亦成了跡星之憂。妖器始終是妖器,若是落在心正之人手中,也就一柄防身利器而已。可若是落在心思邪妄之徒手中,以兵器自身所帶戾氣加持,魔化邪心也是遲早的事,故而在為自己留下噬魂劍,將妖瀛匕贈與寒儀後,跡星連同寒儀與自己所鑄的六件妖器悉數轉贈青珩,讓他自行處置。
青珩對跡星此舉頗為詫異,可想到千百年間跡星從未犯過外族,魔族在他的教化下安於魔界潛心修行從未有過殘害生靈之舉,便也釋然了。
然而他二人心中所想,卻非寒儀心中所想。
第75章 前世(二)
千百年來,寒儀心中所想從未變過。妖族隻因是妖原身妖媚醜惡、性子隨意自在了些就被排擠至北冥蠻荒之地,終日活在黑暗之下。而道貌岸然、食古不化的天族卻能頤養天宮,執掌三界。
寒儀心中不平,卻又舍不得傷了與青珩這幾百年來結下的情分。如今跡星私下將縛仙鈴、妄生鐮、鎖靈鐧、戮心戟、返魂槍全部交予青珩保管,倒是讓寒儀不僅生出了怒意,還多了幾分猜疑。
琴簫流轉,伴著潺潺流水和清雅茶香,引得漆吳山彩蝶環繞、百鳥爭鳴。跡星雖未言明,卻也聽出寒儀今日的簫聲中似乎多了幾重心事。
跡星隻是撫琴並未將其揭穿,也當做無事發生一般與青珩暢敘,直至天君密語傳音請青珩回去議事,跡星才向寒儀求證是否心有所念。
寒儀看著跡星,若有所思半晌,還是沒將他想要聯合魔族一舉滅天的想法說出,隻是淺聲道:“近日身子有些乏力,不知是否離開妖界太久之故。”
跡星愕然,雖知寒儀說謊卻也沒想到他處,隻以為寒儀思鄉心切,笑道:“若是如此,那寒兄不如回妖界住上幾日,若是想念愚弟了,再來這漆吳山小住便是。”
寒儀道:“怎的從不見你有思鄉之心?”
跡星道:“我本就乃孚汋山一靈石所化,誤打誤撞進了魔界成了魔尊,如今魔族在我徒兒夙泠的帶領下一切皆好,既無分裂魔族的大事,我又何須操那份心。”
寒儀苦笑,暗自搖頭,若他能似跡星這般心寬似海,也不會有今日之憂愁了。誠然,他不是跡星,也做不了跡星。
躊躇良久,寒儀回到妖界,跡星閑散慣了,且已將身上大任悉數卸與夙泠,自然也繼續留在漆吳山過著撫琴蒔花、閑雲野鶴的日子。
直至青珩歸來後兩日,寒儀才從妖界欣然而歸。許久未見自是相談甚歡,跡星雖覺得寒儀此次回來似乎與從前不同,但也未做他想。
當夜,三人便對月當空尋酒為樂一醉幾日。待青珩酒醒,寒儀已然無蹤,而他也身中奇毒,一身法力無法施展,與凡人無異。
“跡星,跡星!”青珩頓感周身無力慌忙爬向倒在一旁的跡星。然而跡星在青玨的猛烈搖晃中清醒過來,隻覺頭疼異常。見跡星清醒,青珩又道:“你可還好?寒儀呢?可見寒儀?”
跡星捂著沉悶異常的頭緩緩坐起,見青珩舉止異常,忙運功調息才將腦中疼痛之感壓下,“許是酒烈,宿醉了。你可還好?”
青珩看著手心青黑色印記,搖頭冷笑道:“嗬,我許是中人暗算了吧。”
跡星聞言,拉起青珩手腕一觀,果然是中毒的跡象,且那毒已然蔓延至大臂,若是毒氣攻心,青珩必定元神俱滅。
青珩順勢也拉起了跡星手腕,一觀,果然,中毒的隻有他而已。
跡星自是一頭霧水,然青玨已了然於心,天君密語傳音已到,妖族以寒儀為首,現下已殺過天河之濱,在南天門前與天族將士殊死一戰。
而今天族戰神身中奇毒,法力盡失,天族三君正帶著十萬天兵與寒儀抗衡,寒儀自然是笑得妖冶、笑得肆意。
須臾,南天門前血流成河,天邊雲彩皆為血色。青珩看著天際逐漸變紅,一雙眼眸悲慨萬千,多次嚐試皆不得其法,反而使得那毒氣竄上肩頭,漸有攻心之勢。
跡星看著束手無策的青珩,猛然想起曾幾何時他與寒儀閑聊之際,寒儀曾言看不慣天族自視過高、迂腐陳舊之風,若是將這六界放在他手中必然比現在更加隨性自在、瀟灑自由。
然,寒儀卻未想過,自古以來人性本惡,若無規矩束縛,也無管製,這天下必定茹毛飲血、動蕩不安。
跡星曾隻將此話當成戲言,不承想今日他竟真的一舉攻天。攻天也就罷了,他竟不惜給青珩下毒,千年相處的情分,到頭來還不如那一統六界的虛妄。
跡星無言,隻將青珩雙手捧起,周身藍色氣焰也隨之騰起,青珩大驚,欲將雙手收回,問道:“跡兄這是何意?”
跡星答:“為你解毒。”
青珩冷笑道:“他妖族想要做那天地共主,莫不是你魔族不做此想?”
跡星隻管運轉法力,聲色不變道:“各族有各族的生存法則,千萬年來,隻要我魔族有願意爬上三千神梯羽化成仙的我從不阻攔,有甘願淪為妖族的我亦無心去管。世人皆苦,悲喜自渡便可。我魔族所求也不過無人敢欺、六界安寧而已。”
青珩聞言,想起跡星將那無柄稀世妖器全數贈予自己,頓感羞愧,道:“是我冒昧了,還望跡兄勿怪。”
跡星淡然一笑,道:“無妨,若是六族永世修好,便是這世間無上樂事,又何必非得爭個你死我活。”
“是啊!”青珩歎息道,“可惜寒儀終究不懂其中的道理。”
語落,青珩一口汙血噴湧而出,驚得跡星急忙收手,看著青珩手臂已全然布滿青黑痕跡,跡星眉頭更緊了些,“青兄,我實在看不出寒儀這是用了什麽毒,竟能將我渡入的法力全然消化。”
青珩絕望地看著漫天飛血,道:“看來今日便是我天族大劫,終究是我的錯,信錯了人,釀就如此大禍。”
跡星看著原本水紅的天空此時已然一片沉沉血色,且血珠如雪花般飄散凡間,也知道此時天族的情況並不樂觀。跡星長歎一聲,身上藍色氣焰盛極一時後,轉而熄滅。
青珩詫異看著跡星以轉移之術將毒氣從自己身上轉走,霎時一身青色火焰焮天鑠地,周身法力也瞬間得以施展,錯愕大叫道:“跡兄!”
跡星嘴角一抹黑色血痕溢出,擺手道:“不必管我,速去支援!我還能撐上幾日!待你大勝之日,再來為我解毒!”
青珩躊躇不定,原本他一身涅槃之火,離世之日即是重生之時,若是今日天族要亡,待他涅槃之日也能一洗今日之恥。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跡星竟然為了助他,將毒氣移至自身。
“你如今這樣,我怎能安然離去!”
跡星強壓著毒氣,厲聲道:“快走!若你真放心不下,便為我結下仙障護法,我定能撐到你回來為我解毒!快走啊!”
見跡星如此聲嘶力竭,青珩無奈為跡星結下天辰陣後轉身離去。待他手持霄塵劍趕到南天門時,天君、迦南帝君與辰澤帝君已漸漸不敵寒儀攻勢,天兵也死傷大半,妖異的黑色已將大半白息吞噬。
寒儀見青珩飛身而來很是詫異,冷聲問道:“跡星呢?”
青珩淡然答道:“自是安然無虞。”
“安然無虞?”寒儀冷笑道,“若是他安然無虞,那麽今日死的便是你了!”
青珩冷哼一聲,道:“你且放心,真心待我之人,我青珩罄其所有必定保他安然無虞,而費心害我之人,那可就不一定了。”
語落,青珩目似寒星,帶著騰騰殺意長劍相向,與寒儀激鬥起來。
霄塵劍淩厲剛猛,無堅不摧,且青珩劍法超群以快著稱,在隕神刀的怪異變幻的攻擊下銳氣不減、寒光閃動。
青光紅影鬥破天際,激戰七百餘招,寒儀漸漸不敵,而青珩氣息平穩,似乎再戰七百回合也是輕鬆。青珩見寒儀大勢已去,一招虛晃後,向後急躍而出,寒光晃過寒儀雙眼,頃刻間長劍已然刺入他的腹部。
青珩冷冷看著還未回神的寒儀,淺聲道:“解藥,拿出來。”
寒儀不顧嘴角溢血,大笑道:“解藥?給你青珩帝君下毒還用可解之毒,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
青珩一怔,道:“非我小看你,而是過於看重我們的關係了。”
語落,青珩正欲一劍刺入寒儀胸膛,不承想此時妖族長老已然交上降書,求天君饒過妖族,妖族原自此退居翠微山後,永世不犯天界。
霄塵劍最終在距寒儀胸口一寸處停了下來,六界早有盟約,投降不殺之,縱是怒火萬丈,青珩也隻得放他歸去。
仙妖大戰也就此告一段落,天君本欲究青珩瀆職之過,卻不想還未開口,青珩再次丟下天族一眾傷兵殘將遠赴凡間。
再到漆吳之時,泉水枯竭,山石嶙峋,原一片翠色的漆吳山似被大火灼燒般凋零。原供三人而居的竹樓也是破敗潦倒,滿園稀世奇花已然化為一地枯草。
青珩大驚,本以為是寒儀劣性不改來尋跡星報仇,可想到自己刺他那一劍,最少也得休養半月,又怎能來尋跡星。且有天辰陣護著,除非跡星自行離去,否則旁人奈何不得。
青珩心急如焚,以搜尋之術探尋四方卻探不到跡星與天辰陣一絲氣息。心亂如麻之際隻得一真身翱翔天宇穿梭於凡間各大靈山。
直至探至孚汋,才尋到靈泉邊上趺坐療傷的跡星。
跡星見一尾巨大的白羽鳳凰飛旋而至,早已蒼白的臉上浮出一抹淺笑,有氣無力道:“還是被你尋來了。”
青珩化為人身,將神力注入跡星體內,道:“你為何要躲?”
跡星答:“非也,這孚汋山乃我降世之地,此處靈泉可解毒療傷,若不是這幾日靈泉將養,恐怕我早已是身首異處了。”
青珩長舒一聲,道:“你可知我尋不到你甚是著急,若不是寒儀已然重傷,我定先殺到妖族向他要人。”
跡星輕笑道:“他倒是來尋過我,留下一瓶緩解毒發的丹藥便一言不發走了。”
青珩一怔,道:“他不是說此毒無藥可解嗎?”
跡星答:“確然無藥可解,但能緩解。”說著又報以青珩一個蒼白無力的笑容,道:“你瞧我不是好多了嗎?”
然而,這強撐的笑容下,隻有跡星才知道,這藥究竟有無奇效。
<hr size="1">作者有話要說:
原本設定好的情節被我一舉推翻,全部重寫,明天開始穩定更新。
追更辛苦,愛你們!
第76章 前世(三)
青珩傾心為跡星療傷半月,加以孚汋山靈泉洗滌,雖不說跡星的毒解了大半,可看著跡星逐日紅潤的麵色,也算是心安不少。
天族遭此大劫,宮宇自是多為破敗,重建天宮的重擔也因青珩不告而別壓到了三君身上,天君幾次傳音青珩而不歸,甚為惱怒,隻得親遣迦南帝君尋跡到孚汋山來請。
寒儀不屑道:“兄台愛好可真是別致,這等雜音有什麽可聽的。若要聽曲兒,自是聽琴聲悠遠、簫聲幽沉、笛聲清潤,不如我帶你去尋個聽曲兒的好地方?”
跡星淺笑,不承想妖王寒儀在音律造詣上也頗有心得,但想到寒儀要帶自己去那脂粉生香的藝館又不免有些頭疼,隻輕聲道:“不了不了,若是兄台想聽琴音,鄙人倒是可以為兄台撫上一段,煙花之地還是少去為好。”
寒儀一聽,跡星竟會撫琴,一時喜上眉梢,問道:“莫不是兄台也善音律?”
跡星不語,淡然一笑,翻手間,一方瑤琴赫然浮於手邊,二指輕挑,曠如遠山之空靈,令寒儀訝異得久久不能回神。
跡星見寒儀這副模樣,還以為妖王也隻是會聆聽罷了,不承想跡星琴聲未斷,寒儀已然一支白玉簫在手,簫聲含蓄深沉,與跡星空靈飄逸的琴聲相得益彰。
琴簫和鳴,一時間不僅驚呆在座眾人,引得茶樓外路人駐足聆聽,連先前慷慨激昂的說書先生也停了下來,不住撫摸白須品著這一空靈縹緲之音。
一曲罷,跡星寒儀相視而笑,隻覺相見恨晚,寒儀驟然興起覺得此情此景需痛飲一杯才算真正結識,故而相約換個酒坊洽談暢飲,卻在洗去凡人記憶之時,忘記了付茶錢。
這一忘也讓寒儀在與跡星結伴遊曆了三百年後才猛然想起自己尋找跡星的目的,是為了討伐天族,一統六界的。
說來也巧,在三百年間寒儀跡星撫琴吹簫,沒有六界之事紛擾,活得好不自在。唯一困擾他的就是時常收到妖族長老傳信,令他不得不暫時放下玩樂,回妖族議事。
而就在寒儀躊躇該如何向跡星提起討伐天族之事時,他二人又在凡間結識了同樣喜歡鑄造兵器又喜四處遊曆的青珩帝君。
初見青珩在昆侖裂穀,跡星與寒儀為尋稀世奇花水晶蘭而去,而青珩卻是為了鑿那萬年寒冰。
寒儀除卻吹簫還有一大樂趣就是種花,若不是妖界因常年濁息環繞越是精美的花越是不容易存活,妖族各位長老又野心勃勃,寒儀隻想當個閑散花農,終日蒔花弄草與跡星撫琴吹簫。
而今跡星所居的漆吳山乃一處風水俱佳之地,故而寒儀所想便是在跡星那簡陋竹屋外種滿奇花異草,自己也可在躲避長老囉唆的時候前去小住一番。
昆侖山乃神山,雖是終年積雪,山中草木卻也萬物長青。奇花異草遍地皆是,就連本是通往冥界獨有的曼珠沙華在這裏也是常見。如今跡星寒儀來尋的便是那比曼珠沙華還要罕見的水晶蘭。
青珩此行卻是為了鑿那萬年寒冰回到天宮建座玲瓏剔透的寶塔用來懲戒犯下天條律例的神仙。本該是劍拔弩張的場景,卻在青珩聽聞二人前來隻是為了尋那水晶蘭,並慷慨地從袖中掏出兩株水晶蘭遞給了寒儀時一笑而泯。
待事後寒儀反應過來覺得自己一代妖王被兩株水晶蘭就給收買頗為丟人的時候,他與跡星已然幫著青珩鑿下萬年寒冰,還助其運回了天宮建成了懲仙塔……
自此以後二人行變成了三人行,跡星撫琴,寒儀吹簫,青珩煮茶,一神一魔一妖時常結伴而行遊曆於九州山川大海之間又是三百年。
三百年間,雖三人身份不同,所鑄兵器也是大相徑庭,但毫不妨礙他們互相埋汰,相互切磋。
直至跡星寒儀所鑄八件妖器問世,且相互感應之時,青玨才猛然想起,自己乃天族戰神,身負安定六界之責,而這八件妖器若是使用不當便會為天地間帶來一場浩劫。
跡星雖向來就看不上天族規矩眾多且還迂腐,但他的想法與青珩是相同的,萬物生靈皆有自己生存的法則,隻需遵其道、行其法、守其綱便可和平共存。
青珩之憂,亦成了跡星之憂。妖器始終是妖器,若是落在心正之人手中,也就一柄防身利器而已。可若是落在心思邪妄之徒手中,以兵器自身所帶戾氣加持,魔化邪心也是遲早的事,故而在為自己留下噬魂劍,將妖瀛匕贈與寒儀後,跡星連同寒儀與自己所鑄的六件妖器悉數轉贈青珩,讓他自行處置。
青珩對跡星此舉頗為詫異,可想到千百年間跡星從未犯過外族,魔族在他的教化下安於魔界潛心修行從未有過殘害生靈之舉,便也釋然了。
然而他二人心中所想,卻非寒儀心中所想。
第75章 前世(二)
千百年來,寒儀心中所想從未變過。妖族隻因是妖原身妖媚醜惡、性子隨意自在了些就被排擠至北冥蠻荒之地,終日活在黑暗之下。而道貌岸然、食古不化的天族卻能頤養天宮,執掌三界。
寒儀心中不平,卻又舍不得傷了與青珩這幾百年來結下的情分。如今跡星私下將縛仙鈴、妄生鐮、鎖靈鐧、戮心戟、返魂槍全部交予青珩保管,倒是讓寒儀不僅生出了怒意,還多了幾分猜疑。
琴簫流轉,伴著潺潺流水和清雅茶香,引得漆吳山彩蝶環繞、百鳥爭鳴。跡星雖未言明,卻也聽出寒儀今日的簫聲中似乎多了幾重心事。
跡星隻是撫琴並未將其揭穿,也當做無事發生一般與青珩暢敘,直至天君密語傳音請青珩回去議事,跡星才向寒儀求證是否心有所念。
寒儀看著跡星,若有所思半晌,還是沒將他想要聯合魔族一舉滅天的想法說出,隻是淺聲道:“近日身子有些乏力,不知是否離開妖界太久之故。”
跡星愕然,雖知寒儀說謊卻也沒想到他處,隻以為寒儀思鄉心切,笑道:“若是如此,那寒兄不如回妖界住上幾日,若是想念愚弟了,再來這漆吳山小住便是。”
寒儀道:“怎的從不見你有思鄉之心?”
跡星道:“我本就乃孚汋山一靈石所化,誤打誤撞進了魔界成了魔尊,如今魔族在我徒兒夙泠的帶領下一切皆好,既無分裂魔族的大事,我又何須操那份心。”
寒儀苦笑,暗自搖頭,若他能似跡星這般心寬似海,也不會有今日之憂愁了。誠然,他不是跡星,也做不了跡星。
躊躇良久,寒儀回到妖界,跡星閑散慣了,且已將身上大任悉數卸與夙泠,自然也繼續留在漆吳山過著撫琴蒔花、閑雲野鶴的日子。
直至青珩歸來後兩日,寒儀才從妖界欣然而歸。許久未見自是相談甚歡,跡星雖覺得寒儀此次回來似乎與從前不同,但也未做他想。
當夜,三人便對月當空尋酒為樂一醉幾日。待青珩酒醒,寒儀已然無蹤,而他也身中奇毒,一身法力無法施展,與凡人無異。
“跡星,跡星!”青珩頓感周身無力慌忙爬向倒在一旁的跡星。然而跡星在青玨的猛烈搖晃中清醒過來,隻覺頭疼異常。見跡星清醒,青珩又道:“你可還好?寒儀呢?可見寒儀?”
跡星捂著沉悶異常的頭緩緩坐起,見青珩舉止異常,忙運功調息才將腦中疼痛之感壓下,“許是酒烈,宿醉了。你可還好?”
青珩看著手心青黑色印記,搖頭冷笑道:“嗬,我許是中人暗算了吧。”
跡星聞言,拉起青珩手腕一觀,果然是中毒的跡象,且那毒已然蔓延至大臂,若是毒氣攻心,青珩必定元神俱滅。
青珩順勢也拉起了跡星手腕,一觀,果然,中毒的隻有他而已。
跡星自是一頭霧水,然青玨已了然於心,天君密語傳音已到,妖族以寒儀為首,現下已殺過天河之濱,在南天門前與天族將士殊死一戰。
而今天族戰神身中奇毒,法力盡失,天族三君正帶著十萬天兵與寒儀抗衡,寒儀自然是笑得妖冶、笑得肆意。
須臾,南天門前血流成河,天邊雲彩皆為血色。青珩看著天際逐漸變紅,一雙眼眸悲慨萬千,多次嚐試皆不得其法,反而使得那毒氣竄上肩頭,漸有攻心之勢。
跡星看著束手無策的青珩,猛然想起曾幾何時他與寒儀閑聊之際,寒儀曾言看不慣天族自視過高、迂腐陳舊之風,若是將這六界放在他手中必然比現在更加隨性自在、瀟灑自由。
然,寒儀卻未想過,自古以來人性本惡,若無規矩束縛,也無管製,這天下必定茹毛飲血、動蕩不安。
跡星曾隻將此話當成戲言,不承想今日他竟真的一舉攻天。攻天也就罷了,他竟不惜給青珩下毒,千年相處的情分,到頭來還不如那一統六界的虛妄。
跡星無言,隻將青珩雙手捧起,周身藍色氣焰也隨之騰起,青珩大驚,欲將雙手收回,問道:“跡兄這是何意?”
跡星答:“為你解毒。”
青珩冷笑道:“他妖族想要做那天地共主,莫不是你魔族不做此想?”
跡星隻管運轉法力,聲色不變道:“各族有各族的生存法則,千萬年來,隻要我魔族有願意爬上三千神梯羽化成仙的我從不阻攔,有甘願淪為妖族的我亦無心去管。世人皆苦,悲喜自渡便可。我魔族所求也不過無人敢欺、六界安寧而已。”
青珩聞言,想起跡星將那無柄稀世妖器全數贈予自己,頓感羞愧,道:“是我冒昧了,還望跡兄勿怪。”
跡星淡然一笑,道:“無妨,若是六族永世修好,便是這世間無上樂事,又何必非得爭個你死我活。”
“是啊!”青珩歎息道,“可惜寒儀終究不懂其中的道理。”
語落,青珩一口汙血噴湧而出,驚得跡星急忙收手,看著青珩手臂已全然布滿青黑痕跡,跡星眉頭更緊了些,“青兄,我實在看不出寒儀這是用了什麽毒,竟能將我渡入的法力全然消化。”
青珩絕望地看著漫天飛血,道:“看來今日便是我天族大劫,終究是我的錯,信錯了人,釀就如此大禍。”
跡星看著原本水紅的天空此時已然一片沉沉血色,且血珠如雪花般飄散凡間,也知道此時天族的情況並不樂觀。跡星長歎一聲,身上藍色氣焰盛極一時後,轉而熄滅。
青珩詫異看著跡星以轉移之術將毒氣從自己身上轉走,霎時一身青色火焰焮天鑠地,周身法力也瞬間得以施展,錯愕大叫道:“跡兄!”
跡星嘴角一抹黑色血痕溢出,擺手道:“不必管我,速去支援!我還能撐上幾日!待你大勝之日,再來為我解毒!”
青珩躊躇不定,原本他一身涅槃之火,離世之日即是重生之時,若是今日天族要亡,待他涅槃之日也能一洗今日之恥。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跡星竟然為了助他,將毒氣移至自身。
“你如今這樣,我怎能安然離去!”
跡星強壓著毒氣,厲聲道:“快走!若你真放心不下,便為我結下仙障護法,我定能撐到你回來為我解毒!快走啊!”
見跡星如此聲嘶力竭,青珩無奈為跡星結下天辰陣後轉身離去。待他手持霄塵劍趕到南天門時,天君、迦南帝君與辰澤帝君已漸漸不敵寒儀攻勢,天兵也死傷大半,妖異的黑色已將大半白息吞噬。
寒儀見青珩飛身而來很是詫異,冷聲問道:“跡星呢?”
青珩淡然答道:“自是安然無虞。”
“安然無虞?”寒儀冷笑道,“若是他安然無虞,那麽今日死的便是你了!”
青珩冷哼一聲,道:“你且放心,真心待我之人,我青珩罄其所有必定保他安然無虞,而費心害我之人,那可就不一定了。”
語落,青珩目似寒星,帶著騰騰殺意長劍相向,與寒儀激鬥起來。
霄塵劍淩厲剛猛,無堅不摧,且青珩劍法超群以快著稱,在隕神刀的怪異變幻的攻擊下銳氣不減、寒光閃動。
青光紅影鬥破天際,激戰七百餘招,寒儀漸漸不敵,而青珩氣息平穩,似乎再戰七百回合也是輕鬆。青珩見寒儀大勢已去,一招虛晃後,向後急躍而出,寒光晃過寒儀雙眼,頃刻間長劍已然刺入他的腹部。
青珩冷冷看著還未回神的寒儀,淺聲道:“解藥,拿出來。”
寒儀不顧嘴角溢血,大笑道:“解藥?給你青珩帝君下毒還用可解之毒,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
青珩一怔,道:“非我小看你,而是過於看重我們的關係了。”
語落,青珩正欲一劍刺入寒儀胸膛,不承想此時妖族長老已然交上降書,求天君饒過妖族,妖族原自此退居翠微山後,永世不犯天界。
霄塵劍最終在距寒儀胸口一寸處停了下來,六界早有盟約,投降不殺之,縱是怒火萬丈,青珩也隻得放他歸去。
仙妖大戰也就此告一段落,天君本欲究青珩瀆職之過,卻不想還未開口,青珩再次丟下天族一眾傷兵殘將遠赴凡間。
再到漆吳之時,泉水枯竭,山石嶙峋,原一片翠色的漆吳山似被大火灼燒般凋零。原供三人而居的竹樓也是破敗潦倒,滿園稀世奇花已然化為一地枯草。
青珩大驚,本以為是寒儀劣性不改來尋跡星報仇,可想到自己刺他那一劍,最少也得休養半月,又怎能來尋跡星。且有天辰陣護著,除非跡星自行離去,否則旁人奈何不得。
青珩心急如焚,以搜尋之術探尋四方卻探不到跡星與天辰陣一絲氣息。心亂如麻之際隻得一真身翱翔天宇穿梭於凡間各大靈山。
直至探至孚汋,才尋到靈泉邊上趺坐療傷的跡星。
跡星見一尾巨大的白羽鳳凰飛旋而至,早已蒼白的臉上浮出一抹淺笑,有氣無力道:“還是被你尋來了。”
青珩化為人身,將神力注入跡星體內,道:“你為何要躲?”
跡星答:“非也,這孚汋山乃我降世之地,此處靈泉可解毒療傷,若不是這幾日靈泉將養,恐怕我早已是身首異處了。”
青珩長舒一聲,道:“你可知我尋不到你甚是著急,若不是寒儀已然重傷,我定先殺到妖族向他要人。”
跡星輕笑道:“他倒是來尋過我,留下一瓶緩解毒發的丹藥便一言不發走了。”
青珩一怔,道:“他不是說此毒無藥可解嗎?”
跡星答:“確然無藥可解,但能緩解。”說著又報以青珩一個蒼白無力的笑容,道:“你瞧我不是好多了嗎?”
然而,這強撐的笑容下,隻有跡星才知道,這藥究竟有無奇效。
<hr size="1">作者有話要說:
原本設定好的情節被我一舉推翻,全部重寫,明天開始穩定更新。
追更辛苦,愛你們!
第76章 前世(三)
青珩傾心為跡星療傷半月,加以孚汋山靈泉洗滌,雖不說跡星的毒解了大半,可看著跡星逐日紅潤的麵色,也算是心安不少。
天族遭此大劫,宮宇自是多為破敗,重建天宮的重擔也因青珩不告而別壓到了三君身上,天君幾次傳音青珩而不歸,甚為惱怒,隻得親遣迦南帝君尋跡到孚汋山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