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清穿後,太子能聽到我的心聲 作者:酒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貝勒拉攏嶽樂舊部的事情,朝堂上的人又不是全都傻子,怎麽可能沒人注意?
隻是一個是逝去的親王,一個是當朝皇子貝勒,誰都不願意為了一個亡故的人去得罪八貝勒。
再說了,安親王府的人都沒有什麽動作,與自己何幹?
“知道了,額娘。”乖巧點頭,她又不是傻子,再怎麽喜歡八貝勒,也不能夠將自己立身處命的東西交給別人吧?這不是變成拔了牙的老虎?
赫舍裏和富察家都有聰明人,自然知道怎麽去教育孩子,特別是要出嫁的格格。
康熙賜婚之後,就不管他們怎麽折騰,他還有很多國家大事要關注,繼承人的培養也是刻不容緩,得時刻盯著。
以前是盯著太子,現在是盯著弘曜。
就連這一次南巡,也想帶上弘曜,見識一下什麽叫做民生疾苦,他可不希望自未來接手大清江山的人,是個‘何不食肉糜’的君王。
一聽皇阿瑪要去南巡的事情,胤礽第一個過來,請願帶上兒臣一起去。
隻是康熙不允許,現在幾個皇子出海,留下太子、老四、老五和老八幾個年長的,要是他出什麽事情,還帶上弘曜,那太子也跟著去,那豈不是一鍋熟?
毓慶宮一脈就給毀了,他可不認為,像老四老八那麽有野心的人,會心甘情願讓四歲的小奶娃登基。
皇太後不是太皇太後,不會一力支持毓慶宮一脈上位,就連是赫舍裏加上富察兩族,也抵擋不住宗親和其他大臣的威逼。
“保成,你身為太子,必須留下,坐鎮京中,不要無理取鬧。”康熙板著臉十分嚴肅,這不是太子可以跟著鬧的時候,江南什麽地方?漢人居多的地方。
誰也不知道,天地會和白蓮教會不會藏匿其中,他盡心教導出來的太子,還是希望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帶領大清江山走下去。
老四胤禛,為人較真,性子耿直又嚴於待人,多疑又喜親力親為,如果是老四登基,他大概能猜測到什麽情況。
胤礽被嚴厲拒絕,也沒有作死到非得偷跑跟著一起去。
再說了,老大他們出海去了,留下的政務很多都需要細化分給其他官員去幹,現在皇阿瑪又越來越多的政務交給自己處理。
胤礽懷疑,皇阿瑪就是喜歡偷懶。
他這個工具人,現在勞心勞力的去幹,將來還不是一樣要退位給其他人?
於是……
在康熙南巡出發後,胤礽第一個就拉來了老四,嚴苛的性子就適合讓胤禛去處理瑣碎的事情,不易出錯。
而此時,去南巡路上的康熙將弘曜帶到了自己的馬車上,一邊教導弘曜,一邊偶爾詢問一下弘曜關於保成的事情。
弘曜雖然不經常在毓慶宮居住,但跟個小胖娃好啊,而個小胖娃經常陪伴在額娘身邊,阿瑪跟額娘有時候說話都沒有顧忌他們,這不,就被傳到了弘曜那兒去了。
談話間,不經意的暴露了‘胤礽覺得老大出跑不帶上他太過分’以及‘覺得總是悶在京城想出去走走’的事情,令康熙有些鬱悶。
卻不知,這是弘曜故意暴露出來的。
皇上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弘曜學過史書後就會知道,太子不是那麽好當,能當上皇帝寶座的太子寥寥無幾。
不是其他皇子爭奪就是年邁帝皇忌憚,他不希望自己阿瑪成為那樣的廢太子,因為沒有一個好下場。
他的阿瑪這麽好,如果皇瑪法真有那樣的想法,阿瑪還不如跟大伯他們一樣,出海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九叔說,還有很多地方,像是落後的遠古時代那般,到時候他願意跟阿瑪一起,征戰四方,建立屬於阿瑪的國家。
隻可惜,弘曜的這份孝心,不能告訴其他人聽,就連是胤礽和嘉蘿,他都沒有提及過,隻是在自己內心暗自發誓。
無須告訴別人,隻需要自己記得,就夠了。
弘曜的這個小心思,康熙自然是不清楚了,心裏一‘咯噔’,果然是老九老十他們開的好頭。
現在不僅是帶走了老大他們,還拐跑了太子的心?
“海外,就很好嗎?大海茫茫,還不知道有多少危險呢。”康熙哄著自家小皇孫,“我們弘曜要知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能夠因為一些刺激就枉顧自己的性命。”
你不要學你大伯他們,他們都不是好例子,待在皇阿瑪的安全圈裏,才是最好的。
“還有,平時也要說說你阿瑪才行,監國的事情,可不是誰都有資格的,隻有儲君才能監國,將來啊,還要接手大清江山,不現在開始學習如何管理,將來就手忙腳亂了……”
皇阿瑪都是為你好,為你阿瑪好,你阿瑪就是不知足,得多勸勸。
想跑?
沒門!
第95章
跟著康熙南巡的弘曜,一路上的確看到了不少的景色,有好的,有不好的。
有奢華的富商、官員,住在大宅院,錦衣玉食。
有衣衫破爛、瘦骨如柴的流民,沒得吃食,在撿別人扔了的……
“皇瑪法,我們不能夠,讓全天下人,吃得飽、穿得暖嗎?”弘曜還是個稚嫩有善心的孩子,惻隱之心升起。
“皇瑪法,正跟你阿瑪在努力,以後你也要努力。”讓全天下人都吃得飽、穿得暖,那是多麽奢侈的願望。
隻是自家小皇孫的想法,他也明白,沒有去打擊他。
被鼓勵的弘曜握著自己小拳頭,用力的點點頭,“我會的。”
所以,他應該怎麽做呢?
想起了曾經阿瑪說過的話,他想去抄貪官的家,一把拉住了康熙的衣服,“皇瑪法,抄家,貪官,抄家後給他們吃……”
以前胤礽手裏頭沒錢時,抄家真的能一下子豐盈庫房,所以心心念念,縱使後來開始做生意了,也覺得貪官不死,就會禍害百姓。
或許是什麽時候在弘曜麵前說過,胤礽自個兒不在意,卻被弘曜給記住了。
曾經沒想起來,但如果是想要努力挖掘時,還是能從自己的記憶裏挖掘出這個記憶。
“不過,如果隻是純給他們吃,不一定能夠將所有錢財都分給民眾,或許會被其他官員與富商給貪了去……”
很快,弘曜又反應過來,將自己思考的過程跟康熙說。
他還小,有長輩在,需要長輩幫忙掌掌眼,錯了沒關係,再努力學習改正就好了。
康熙很滿意的摸了摸自家小崽子的腦袋,現在這個年紀已經想到這層次不錯了,不過,用人嘛,想要找一個無欲無求隻是一心為民的官員,很難……不,應該是說根本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身為上位者,隻要底下的人能幹,偶爾一些小瑕疵,不是該抓住的重點。
弘曜不讚同,為什麽非要有小瑕疵?公就是公,如果是害了百姓,那為什麽還要縱容?從源頭就切斷,不就不會養大他們的野心了嗎?
全天下這麽多讀書人,想要找個當官的去辦事,難嗎?不難。
康熙不跟世界觀還在‘非黑即白’的小皇孫爭論這個問題,轉移話題,提及了另外一個話題,“弘曜,現在能拿起多少石的弓了?你阿瑪當年五歲的時候,隨著皇瑪法秋獵,就射中了一隻鹿,一隻虎呢……”
一提起胤礽的事情,弘曜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驕傲的挺起自己小胸膛,“我肯定不會比阿瑪差的。”
“是嗎?那皇瑪法可要好好期待了。”康熙瞧著神似保成的弘曜矜貴驕傲的神情,怎麽可能不心軟?
再次不願承認瓜爾佳氏說的是真的,瓜爾佳氏不知道朝堂上的政務,但某些事情又說的一清二楚,比如雪災、水災……
隻能說,瓜爾佳氏重生後選擇老四,富察氏嫁給太子後,人員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走向。
瓜爾佳氏是個能幹的女人,康熙承認,畢竟在她成為四福晉之後,胤禛就沒有因為缺錢而憂愁過。
太子不同,因為富察氏的不會掙錢,導致太子拿不出養家的銀錢,來找自己要錢,去想著怎麽將貪官的錢給抄了,還偷偷拿走了一部分,康熙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太子妃與老九合作做西洋的生意,他知道,自己還幫忙抓住那些西洋人撬開了他們的嘴,花費了不少功夫才得來的技術。
因為西洋鍾表和鏡子的暴利,導致老九一頭鑽進了銅錢裏,想著挖掘西洋來的什麽東西也能暴利掙錢,後來,知道了福壽膏。
從中知道了西洋的人險惡用心,太子關心大清的安危,請索額圖查出了西洋大炮。
這一係列的改變,告訴康熙,曆史不是一成不變的,隻要在走向中有一個選項不同,那麽就會走向不同的結局。
自己不會因為年邁忌憚逐漸長成的獅子,那麽,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把控著這個權力。
康熙知道,自己現在不想,不代表未來不會這麽做。
保成啊……
是自己從他一出生,就抱到乾清宮裏撫養長大,而哇哇啼哭的嬰兒養成圓潤的小團子,一手一腳的教育著他,看著他成為一個可靠的少年郎。
現在成為一個優秀的儲君,自己注入了二十多年的心血,怎麽可能不心痛?
“你阿瑪小的時候,比你現在年紀還小呢,我們弘曜,要是能跟你阿瑪一樣厲害,皇瑪法都欣慰咯。”伸手,摸了下弘曜的小腦袋。
就像是自己當年摸著保成的腦袋那般,揚起的笑容充滿了鼓勵。
“皇瑪法,你是不是,不開心了?”弘曜從皇瑪法的語氣中聽出了絲絲的傷心,又不懂皇瑪法在傷心什麽。
難道……是傷心自己不如阿瑪厲害?
弘曜趕緊解釋,“皇瑪法,你放心,我一定能比阿瑪更厲害的,他,他射鹿,我就,打熊!”
稚嫩的著急,拉著自己的手,生怕自己不相信的畫麵,也如當年保成拉著自己手非要跟胤褆比的神情如出一撤。
“好好好,皇瑪法就等著了。”康熙拍了拍他的肩膀,“皇瑪法累了,弘曜,給皇瑪法背書,想聽著書聲睡覺。”
弘曜不解皇瑪法的這個癖好,但身為孝順的小皇孫,弘曜還是給康熙開聲背書。
馬車裏,傳來朗朗讀書聲。
咕嚕咕嚕的馬車朝向了一個城池,康熙影響著弘曜,而與此同時,弘曜也在影響著康熙,貪官……確實不能容忍,特別是魚肉鄉裏,害得百姓賣田地賣兒女還活不下去的……
……
京城裏。
康熙南巡了,沒有在頭上壓著,太子過得挺瀟灑肆意,再加上帶上了老四、老五和老八一同幫忙。
管你有沒有野心,都過來幫孤幹活,吃了皇糧,還想當個悠閑紈絝皇子?休想!
而胤禩的忙碌,也導致了他沒多少心思放在後院裏。
這兩三個月,赫舍裏側福晉和富察側福晉都已經進了他的後院,一開始八福晉被禁足,赫舍裏側福晉和富察側福晉平分秋色,一個半個月,誰先懷上是誰的本事兒。
至於那些侍妾和兩位格格,本就被福晉壓在底下不得翻身,哪敢跟兩位家世高貴、看起來又不好惹的側福晉們抗衡?
我們不敢,你們玩,反正我們已經習慣了。
“怎麽這麽不爭氣?”赫舍裏格格低頭看著自己肚子,有些氣鼓鼓,明明已經跟富察氏平分秋色三個月了,還沒懷上?
“側福晉,富察側福晉那邊,也沒有任何動靜。”身邊的婢女在哄著她,“側福晉,千萬要忍著,柔著性子,不然八爺就隻去富察側福晉那兒去了,難道你想輸給富察側福晉嗎?”
婢女知道自家格格什麽脾性,在那兒安撫著她,也知道應該從什麽方向才算是有效勸說。
果不其然,本就煩躁得想拿起拳頭砸向桌子的手停頓了下來,神情微妙,“知道了,知道了。”
隻是一個是逝去的親王,一個是當朝皇子貝勒,誰都不願意為了一個亡故的人去得罪八貝勒。
再說了,安親王府的人都沒有什麽動作,與自己何幹?
“知道了,額娘。”乖巧點頭,她又不是傻子,再怎麽喜歡八貝勒,也不能夠將自己立身處命的東西交給別人吧?這不是變成拔了牙的老虎?
赫舍裏和富察家都有聰明人,自然知道怎麽去教育孩子,特別是要出嫁的格格。
康熙賜婚之後,就不管他們怎麽折騰,他還有很多國家大事要關注,繼承人的培養也是刻不容緩,得時刻盯著。
以前是盯著太子,現在是盯著弘曜。
就連這一次南巡,也想帶上弘曜,見識一下什麽叫做民生疾苦,他可不希望自未來接手大清江山的人,是個‘何不食肉糜’的君王。
一聽皇阿瑪要去南巡的事情,胤礽第一個過來,請願帶上兒臣一起去。
隻是康熙不允許,現在幾個皇子出海,留下太子、老四、老五和老八幾個年長的,要是他出什麽事情,還帶上弘曜,那太子也跟著去,那豈不是一鍋熟?
毓慶宮一脈就給毀了,他可不認為,像老四老八那麽有野心的人,會心甘情願讓四歲的小奶娃登基。
皇太後不是太皇太後,不會一力支持毓慶宮一脈上位,就連是赫舍裏加上富察兩族,也抵擋不住宗親和其他大臣的威逼。
“保成,你身為太子,必須留下,坐鎮京中,不要無理取鬧。”康熙板著臉十分嚴肅,這不是太子可以跟著鬧的時候,江南什麽地方?漢人居多的地方。
誰也不知道,天地會和白蓮教會不會藏匿其中,他盡心教導出來的太子,還是希望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帶領大清江山走下去。
老四胤禛,為人較真,性子耿直又嚴於待人,多疑又喜親力親為,如果是老四登基,他大概能猜測到什麽情況。
胤礽被嚴厲拒絕,也沒有作死到非得偷跑跟著一起去。
再說了,老大他們出海去了,留下的政務很多都需要細化分給其他官員去幹,現在皇阿瑪又越來越多的政務交給自己處理。
胤礽懷疑,皇阿瑪就是喜歡偷懶。
他這個工具人,現在勞心勞力的去幹,將來還不是一樣要退位給其他人?
於是……
在康熙南巡出發後,胤礽第一個就拉來了老四,嚴苛的性子就適合讓胤禛去處理瑣碎的事情,不易出錯。
而此時,去南巡路上的康熙將弘曜帶到了自己的馬車上,一邊教導弘曜,一邊偶爾詢問一下弘曜關於保成的事情。
弘曜雖然不經常在毓慶宮居住,但跟個小胖娃好啊,而個小胖娃經常陪伴在額娘身邊,阿瑪跟額娘有時候說話都沒有顧忌他們,這不,就被傳到了弘曜那兒去了。
談話間,不經意的暴露了‘胤礽覺得老大出跑不帶上他太過分’以及‘覺得總是悶在京城想出去走走’的事情,令康熙有些鬱悶。
卻不知,這是弘曜故意暴露出來的。
皇上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弘曜學過史書後就會知道,太子不是那麽好當,能當上皇帝寶座的太子寥寥無幾。
不是其他皇子爭奪就是年邁帝皇忌憚,他不希望自己阿瑪成為那樣的廢太子,因為沒有一個好下場。
他的阿瑪這麽好,如果皇瑪法真有那樣的想法,阿瑪還不如跟大伯他們一樣,出海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九叔說,還有很多地方,像是落後的遠古時代那般,到時候他願意跟阿瑪一起,征戰四方,建立屬於阿瑪的國家。
隻可惜,弘曜的這份孝心,不能告訴其他人聽,就連是胤礽和嘉蘿,他都沒有提及過,隻是在自己內心暗自發誓。
無須告訴別人,隻需要自己記得,就夠了。
弘曜的這個小心思,康熙自然是不清楚了,心裏一‘咯噔’,果然是老九老十他們開的好頭。
現在不僅是帶走了老大他們,還拐跑了太子的心?
“海外,就很好嗎?大海茫茫,還不知道有多少危險呢。”康熙哄著自家小皇孫,“我們弘曜要知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能夠因為一些刺激就枉顧自己的性命。”
你不要學你大伯他們,他們都不是好例子,待在皇阿瑪的安全圈裏,才是最好的。
“還有,平時也要說說你阿瑪才行,監國的事情,可不是誰都有資格的,隻有儲君才能監國,將來啊,還要接手大清江山,不現在開始學習如何管理,將來就手忙腳亂了……”
皇阿瑪都是為你好,為你阿瑪好,你阿瑪就是不知足,得多勸勸。
想跑?
沒門!
第95章
跟著康熙南巡的弘曜,一路上的確看到了不少的景色,有好的,有不好的。
有奢華的富商、官員,住在大宅院,錦衣玉食。
有衣衫破爛、瘦骨如柴的流民,沒得吃食,在撿別人扔了的……
“皇瑪法,我們不能夠,讓全天下人,吃得飽、穿得暖嗎?”弘曜還是個稚嫩有善心的孩子,惻隱之心升起。
“皇瑪法,正跟你阿瑪在努力,以後你也要努力。”讓全天下人都吃得飽、穿得暖,那是多麽奢侈的願望。
隻是自家小皇孫的想法,他也明白,沒有去打擊他。
被鼓勵的弘曜握著自己小拳頭,用力的點點頭,“我會的。”
所以,他應該怎麽做呢?
想起了曾經阿瑪說過的話,他想去抄貪官的家,一把拉住了康熙的衣服,“皇瑪法,抄家,貪官,抄家後給他們吃……”
以前胤礽手裏頭沒錢時,抄家真的能一下子豐盈庫房,所以心心念念,縱使後來開始做生意了,也覺得貪官不死,就會禍害百姓。
或許是什麽時候在弘曜麵前說過,胤礽自個兒不在意,卻被弘曜給記住了。
曾經沒想起來,但如果是想要努力挖掘時,還是能從自己的記憶裏挖掘出這個記憶。
“不過,如果隻是純給他們吃,不一定能夠將所有錢財都分給民眾,或許會被其他官員與富商給貪了去……”
很快,弘曜又反應過來,將自己思考的過程跟康熙說。
他還小,有長輩在,需要長輩幫忙掌掌眼,錯了沒關係,再努力學習改正就好了。
康熙很滿意的摸了摸自家小崽子的腦袋,現在這個年紀已經想到這層次不錯了,不過,用人嘛,想要找一個無欲無求隻是一心為民的官員,很難……不,應該是說根本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身為上位者,隻要底下的人能幹,偶爾一些小瑕疵,不是該抓住的重點。
弘曜不讚同,為什麽非要有小瑕疵?公就是公,如果是害了百姓,那為什麽還要縱容?從源頭就切斷,不就不會養大他們的野心了嗎?
全天下這麽多讀書人,想要找個當官的去辦事,難嗎?不難。
康熙不跟世界觀還在‘非黑即白’的小皇孫爭論這個問題,轉移話題,提及了另外一個話題,“弘曜,現在能拿起多少石的弓了?你阿瑪當年五歲的時候,隨著皇瑪法秋獵,就射中了一隻鹿,一隻虎呢……”
一提起胤礽的事情,弘曜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驕傲的挺起自己小胸膛,“我肯定不會比阿瑪差的。”
“是嗎?那皇瑪法可要好好期待了。”康熙瞧著神似保成的弘曜矜貴驕傲的神情,怎麽可能不心軟?
再次不願承認瓜爾佳氏說的是真的,瓜爾佳氏不知道朝堂上的政務,但某些事情又說的一清二楚,比如雪災、水災……
隻能說,瓜爾佳氏重生後選擇老四,富察氏嫁給太子後,人員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走向。
瓜爾佳氏是個能幹的女人,康熙承認,畢竟在她成為四福晉之後,胤禛就沒有因為缺錢而憂愁過。
太子不同,因為富察氏的不會掙錢,導致太子拿不出養家的銀錢,來找自己要錢,去想著怎麽將貪官的錢給抄了,還偷偷拿走了一部分,康熙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太子妃與老九合作做西洋的生意,他知道,自己還幫忙抓住那些西洋人撬開了他們的嘴,花費了不少功夫才得來的技術。
因為西洋鍾表和鏡子的暴利,導致老九一頭鑽進了銅錢裏,想著挖掘西洋來的什麽東西也能暴利掙錢,後來,知道了福壽膏。
從中知道了西洋的人險惡用心,太子關心大清的安危,請索額圖查出了西洋大炮。
這一係列的改變,告訴康熙,曆史不是一成不變的,隻要在走向中有一個選項不同,那麽就會走向不同的結局。
自己不會因為年邁忌憚逐漸長成的獅子,那麽,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把控著這個權力。
康熙知道,自己現在不想,不代表未來不會這麽做。
保成啊……
是自己從他一出生,就抱到乾清宮裏撫養長大,而哇哇啼哭的嬰兒養成圓潤的小團子,一手一腳的教育著他,看著他成為一個可靠的少年郎。
現在成為一個優秀的儲君,自己注入了二十多年的心血,怎麽可能不心痛?
“你阿瑪小的時候,比你現在年紀還小呢,我們弘曜,要是能跟你阿瑪一樣厲害,皇瑪法都欣慰咯。”伸手,摸了下弘曜的小腦袋。
就像是自己當年摸著保成的腦袋那般,揚起的笑容充滿了鼓勵。
“皇瑪法,你是不是,不開心了?”弘曜從皇瑪法的語氣中聽出了絲絲的傷心,又不懂皇瑪法在傷心什麽。
難道……是傷心自己不如阿瑪厲害?
弘曜趕緊解釋,“皇瑪法,你放心,我一定能比阿瑪更厲害的,他,他射鹿,我就,打熊!”
稚嫩的著急,拉著自己的手,生怕自己不相信的畫麵,也如當年保成拉著自己手非要跟胤褆比的神情如出一撤。
“好好好,皇瑪法就等著了。”康熙拍了拍他的肩膀,“皇瑪法累了,弘曜,給皇瑪法背書,想聽著書聲睡覺。”
弘曜不解皇瑪法的這個癖好,但身為孝順的小皇孫,弘曜還是給康熙開聲背書。
馬車裏,傳來朗朗讀書聲。
咕嚕咕嚕的馬車朝向了一個城池,康熙影響著弘曜,而與此同時,弘曜也在影響著康熙,貪官……確實不能容忍,特別是魚肉鄉裏,害得百姓賣田地賣兒女還活不下去的……
……
京城裏。
康熙南巡了,沒有在頭上壓著,太子過得挺瀟灑肆意,再加上帶上了老四、老五和老八一同幫忙。
管你有沒有野心,都過來幫孤幹活,吃了皇糧,還想當個悠閑紈絝皇子?休想!
而胤禩的忙碌,也導致了他沒多少心思放在後院裏。
這兩三個月,赫舍裏側福晉和富察側福晉都已經進了他的後院,一開始八福晉被禁足,赫舍裏側福晉和富察側福晉平分秋色,一個半個月,誰先懷上是誰的本事兒。
至於那些侍妾和兩位格格,本就被福晉壓在底下不得翻身,哪敢跟兩位家世高貴、看起來又不好惹的側福晉們抗衡?
我們不敢,你們玩,反正我們已經習慣了。
“怎麽這麽不爭氣?”赫舍裏格格低頭看著自己肚子,有些氣鼓鼓,明明已經跟富察氏平分秋色三個月了,還沒懷上?
“側福晉,富察側福晉那邊,也沒有任何動靜。”身邊的婢女在哄著她,“側福晉,千萬要忍著,柔著性子,不然八爺就隻去富察側福晉那兒去了,難道你想輸給富察側福晉嗎?”
婢女知道自家格格什麽脾性,在那兒安撫著她,也知道應該從什麽方向才算是有效勸說。
果不其然,本就煩躁得想拿起拳頭砸向桌子的手停頓了下來,神情微妙,“知道了,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