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自從普法戰爭之後,德國人的發展就被按了加速鍵。


    統一後的德意誌帝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工業的發展速度也絲毫沒有因為國家的統一而受到影響。


    1871年,德國的鋼產量隻有25.1萬噸。但在去年,德國的年鋼產量已經突破了40萬噸。


    雖然被同樣發展迅速的美國超越,但德國的鋼產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三,遠遠超過了法國的3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的鋼產量也在經曆了接近十年的辛苦付出之後,終於達到了20.1萬噸的規模。


    雖然這看起來不多,但卻已經超過了奧匈帝國和俄國的鋼產量。哪怕放眼世界,西班牙的鋼產量也能位居英美德法之後,號稱世界第五大鋼產國。


    不過鋼產量隻能代表在重工業方麵的規模,並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雖然西班牙在鋼產量方麵超過了奧匈帝國,但在工業總規模和工業水平方麵,和奧匈帝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隻能說曾經的西班牙殖民帝國太過輝煌,哪怕衰弱了這麽長時間,還是有一定的底蘊存在的。


    經過了這幾年的發展,雖然西班牙還沒有恢複全盛時期的姿態,但在工業方麵相較於奧匈帝國和俄國這樣的五大列強來說,差的也不是太多了。


    西班牙的工業規模甚至已經超過了俄國,隻不過卡洛對此並沒有太多的宣傳,這才讓歐洲各國的民眾和政府不太了解罷了。


    實際上,西班牙在經濟危機的這幾年一直在悶頭發展,目前也絕對是歐洲範圍內除了五大列強之外最強大的國家。


    在德國官員的帶領之下,卡洛和西班牙的官員們參觀了魯爾區的幾座重要城市。


    在完成參觀之後,卡洛又在德國政府的引薦之下見到了克虜伯等著名德國公司的掌控者。


    克虜伯除了是一家著名的軍火公司之外,他們還是一家技術先進的鋼鐵公司。


    1862年倫敦國際工業和藝術品博覽會上,能夠將低質鐵礦砂便捷冶煉成優質鋼材的貝塞麥酸性轉爐煉鋼法首次亮相。


    而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裏,就有超過70座貝塞麥酸性轉爐在歐洲投入使用,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德國建成的。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帶領的克虜伯公司不僅是德國最先采用貝塞麥酸性轉爐的鋼鐵公司,還一躍成為德國著名的優質鋼材生產公司。


    利用貝塞麥酸性轉爐生產的鋼鐵在德國內部也被稱作“克虜伯鋼”,克虜伯公司因此而名聲大噪,得到了時任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麥的大力支持。


    獲得了來自政府力量支持的克虜伯公司很快就擴張了規模,並且開始在軍工和化工方麵鑽研。


    用克虜伯鋼生產的克虜伯炮正是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對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首相對自己信任的最好回饋,也是讓克虜伯公司走向興盛的底牌。


    卡洛之所以想要見到阿爾弗雷德克虜伯,除了想要引進克虜伯公司的火炮技術之外,還想引進克虜伯公司的煉鋼技術。


    煉鋼是需要用到化學的,而各國化學人才儲備最多的肯定是大英帝國。實際上,許多著名的煉鋼法都是英國科學家發明的,但重用這些煉鋼法的可不一定是英國政府。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在煉鋼技術方麵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先後學習了貝塞麥酸性轉爐煉鋼法和托馬斯煉鋼法,讓克虜伯公司的煉鋼技術保持在世界前列,這也是克虜伯公司興盛的原因之一。


    德國火炮技術的強大,有很大的原因是煉鋼法的先進。鼎鼎大名的克虜伯炮炮管正是由克虜伯鋼製作的,克虜伯鋼的耐用性也造就了性能強大並且十分穩定的克虜伯炮。


    因為克虜伯公司是一家民企,這也增大了西班牙從克虜伯公司獲得煉鋼法和火炮技術的可能。


    在德國政府不反對的前提下,卡洛很有信心和克虜伯公司達成合作,通過克虜伯公司所掌握的煉鋼法,讓西班牙的鋼鐵生產總量再次獲得提升。


    果不其然,當卡洛見到大名鼎鼎的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時候,對方的態度很是恭敬,並且表示願意和西班牙政府達成合作。


    因為經濟危機還沒完全結束的原因,克虜伯公司作為一家鋼鐵公司也受到了影響。更重要的是,克虜伯公司的另一大收入來源軍工此時也缺少訂單,公司的財政還是比較緊張的。


    雖然克虜伯公司願意和西班牙達成合作,但當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聽到卡洛所說的合作是購買克虜伯公司的火炮技術和煉鋼技術之後,哪怕是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此時也有些震驚和猶豫。


    煉鋼技術和火炮技術是克虜伯公司存在的根本,更別說同時引進這兩種技術了。


    但考慮到目前還處於經濟危機的階段,再加上和西班牙合作基本不會對克虜伯公司在德國的生意產生影響的原因,讓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本人有些猶豫。


    說到底,克虜伯公司的煉鋼法雖然先進,但卻是從英國人的煉鋼法學習和改進得來的。


    克虜伯公司幾乎沒有付出什麽研發成本,如果克虜伯本人化妝進入英國工廠學習煉鋼技術也算的話,可能這是克虜伯公司唯一的成本了。


    如果能用這些煉鋼技術換來足夠的資金支撐公司度過經濟危機,對於克虜伯公司來說也不算太虧。


    想了又想,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最終還是沒拿定主意。他隻能向卡洛表示歉意,表示這樣重大的事情還需要和公司內部的管理層商量,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給卡洛回信。


    卡洛自無不可。在克虜伯公司內部進行商討的階段,卡洛再次參觀了魯爾工業區的一些工廠,並且讓西班牙的官員對德國魯爾區的規劃和一些工廠的優點進行了記錄。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並沒有讓卡洛等多長時間。僅僅是在第二天,他就邀請卡洛再次參觀克虜伯公司,並且就雙方要達成的合作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談。


    當然,負責商談的是卡洛帶過來的下屬。卡洛更多的任務是參觀克虜伯公司的鋼鐵工廠和軍工廠,看看大名鼎鼎的克虜伯公司到底有什麽獨特之處。


    為了歡迎卡洛的到來,克虜伯公司的準備還是很充分的。或許也是為了展現自己公司的能力,好在技術轉讓的時候獲得更多的資金和利益。


    克虜伯公司直接準備了一間超過300平米的房間來展示自己的成就。向卡洛展示的包括生鐵與鑄鋼車間生產流程的模型、鋼錠、火車輪軸與克虜伯大炮的樣品。


    這些產品代表著克虜伯公司最先進的煉鋼技術和火炮技術,同樣也是卡洛心心念念想要引進到西班牙的先進技術。


    雖然這些工業產品相較於後世的工業和軍工產品來說並不算先進,但對於卡洛來說,這些可是西班牙夢寐以求的東西。


    一間隻有三百平米的房間愣是讓卡洛逛了好幾個小時,直到雙方就合作的內容都達成一定的妥協了,卡洛這才結束了參觀之旅。


    經過西班牙這邊的官員和鋼鐵廠軍工廠的管理層的據理力爭,最終雙方就合作達成了一致性意見。


    卡洛的皇家鋼鐵廠出資1200萬比塞塔購買克虜伯公司一套完整的煉鋼設備,這套完整的煉鋼設備預計可以達到1萬噸粗鋼和4萬噸生鐵的年產量。


    同時,克虜伯公司向西班牙派遣至少30名煉鋼方麵的技術專家,這些技術專家將在西班牙停留至少兩年的時間,幫助西班牙的煉鋼廠掌握克虜伯公司的煉鋼技術。


    當然,這些專家在西班牙的所有花費由西班牙方麵負責,克虜伯公司並不會為此出一分錢。


    關於火炮方麵的技術,克虜伯公司並不會直接出售。但克虜伯公司可以用正常貿易的形式向西班牙出售500門火炮,並且允許西班牙的軍工廠拆卸這些火炮,學習克虜伯火炮的技術。


    為了讓克虜伯公司同意轉讓煉鋼技術,西班牙還需要額外支付2000萬比塞塔的學習費用。


    林林總總的支出加起來,西班牙需要花費3200萬比塞塔購買克虜伯公司的煉鋼技術,火炮還需要自己鑽研仿製。


    雖然沒有達到自己心目中的預期,但這樣的結果對於卡洛來說也是能夠接受的。


    有了克虜伯公司的煉鋼技術,西班牙的鋼鐵產量也能獲得進一步增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歐洲各國的鋼鐵產量都將迎來井噴式的增長,歐洲乃至全世界也將真正的進入工業時代。


    卡洛不奢求西班牙能夠跟上英德美這三個工業強國的發展速度,但也希望西班牙的工業發展能夠僅次於法國,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趕超法國。


    法國的綜合實力是不差的,但相較於英德兩個國家來說,法國對於自身工業發展並沒有那麽重視。


    這還得說到普法戰爭對法國的影響。雖然法國的人口很多,但法國的大多數人口也是農民。


    小農經濟阻礙了法國工業的發展,讓法國的工業整體呈中小企業偏多的局勢。


    普法戰爭戰敗之後,法國麵臨大額的賠款。這些賠款同樣限製了法國工業的發展,也讓法國的這些中小企業很難運用新的工業技術和設備。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自然遠遠落後於英,德,美這樣的國家。這導致法國的民間資本並不願意將資金投入到國內的工業發展,反而更願意將資金投入到其他國家,通過其他國家更快的發展速度來賺取更多的利益。


    這造就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個輝煌的高利貸帝國,但同時也葬送了法國國內的發展。


    從曆史中的數據也能夠看出,法國的發展自普法戰爭之後就已經陷入了停滯。


    1875年,法國的鋼產量高達25.6萬噸。作為對比,此時英國的鋼產量也隻有71.9萬噸,德國和美國的鋼產量也都隻有不到40萬噸。


    此時法國的工業還沒有落後德美兩國太多,仍然是強大的工業國家。


    但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裏,法國的工業規模一直沒有太多的增長。


    到了1880年,英國和美國的鋼產量先後突破百萬噸,德國的鋼產量也擁有誇張的62.4萬噸。


    而法國的鋼產量隻有38.9萬噸,這一數據差不多是英國和美國的三分之一,德國的三分之二罷了。


    此時還不是法國最落後的時候。1885年,英國的鋼產量已經高達191.7萬噸,美國的鋼產量也達到了173.9萬噸。


    德國的發展也絲毫不弱,鋼產量相較於五年前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120.2萬噸。


    而法國的鋼產量卻隻有55.4萬噸,幾年前還是德國人的三分之二,到了1885年連德國人的一半都沒了。


    也正是法國人在這段時期的糟糕表現,讓卡洛看到了西班牙在工業方麵趕超法國的希望。


    去年西班牙的鋼產量在20萬噸左右,法國人的鋼產量達到了30萬噸。如果巴塞羅那工業基地的第三期建設能夠建成,西班牙或許真的有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在鋼鐵產量方麵趕超法國。


    雖然鋼鐵產量並不代表整體的工業規模,但卻和整體的工業規模有很大的聯係。畢竟隻有國內的工業規模和需求比較大,鋼鐵廠才會有足夠的訂單來生產鋼鐵。


    和克虜伯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之後,卡洛在魯爾區的目的也算是完成了大半。


    魯爾區其他的鋼鐵廠擁有的煉鋼技術要麽和克虜伯公司差不多,要麽比克虜伯公司還差,卡洛也就沒有再跑一趟的必要了。


    和克虜伯公司合作已經完成了卡洛在煉鋼技術和火炮技術方麵的需求,此次德國訪問之旅對於卡洛來說,已經算是意外之喜了。


    合約簽署之後,卡洛也沒有在德國逗留太長時間。


    畢竟後麵要訪問的法國才是重頭戲,從法國人那獲得的援助,才是卡洛真正關心的。


    法國逐漸變成高利貸帝國確實影響了法國自身的發展,但對於西班牙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德國的民間資本不一定弱於法國,但德國的這些資本需要投入到本國幫助德國的工業更快的發展。


    這也導致了德國雖然工業強大,但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幫助西班牙發展。


    而法國不同。法國完全是舍己為人的態度,他們擁有充足的資金幫助西班牙發展,這也是卡洛更願意和法國達成合作的原因。


    先別管西班牙和法國的關係未來會怎麽發展,此時法國是歐洲諸國中最有可能向西班牙提供最多貸款的國家,光是這條理由就已經足夠了。


    前往法國卡洛並未選擇奧地利去德國那樣的火車出行,而是從魯爾區一路北上,隨後在港口乘坐船隻前往法國港口。


    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德國和法國之間的競爭關係了。要是從德國光明正大的乘坐火車訪問法國,德國人的麵子上會不好看,法國也會懷疑卡洛的來意。


    因為法國已經變成一個共和國的原因,自然不會有王儲和國王前來接待。


    卡洛抵達巴黎之後,被法國政府安排到了巴黎的一處莊園中居住。


    這次訪問的三個國家當中,除了奧匈帝國之外,法國可能是對卡洛態度最好的國家了。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國需要西班牙來突破德國的封鎖。


    在和法國政府的交談中,卡洛提到了想要從法國獲得更多的無息和低息貸款,並且請求法國更多的工業和其他方麵的援助。


    法國人對此自然不會拒絕,但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畢竟法國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白白付出。


    法國人提出的所有條件當中,第一條就是禁止西班牙與德國達成任何有關於外交和軍事方麵的協約。


    這麽做的目的是防止西班牙加入到德國組建的孤立法國的同盟當中,卡洛也知道法國人的目的,自然是點頭答應。


    法國人的第二個要求,就是和西班牙建立更加親密的貿易關係。


    卡洛對此自無不可,畢竟法國人龐大的糧食產量是西班牙避免糧食危機的好選擇,和法國之間的貿易對西班牙來說並不會虧。


    當然,對西班牙工業的保護也是很有必要的。西班牙遭受的經濟危機影響較弱,國內的工業產品價格相較於歐洲工業產品的價格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歐洲各國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工業產品特別是鋼鐵製品和機械加工產品的價格都跌到了低穀,如果讓這些產品湧入西班牙的市場,絕對會對西班牙的工廠造成衝擊。


    在這些工業製成品質量都差不多的前提下,民眾們肯定願意選擇價格更低的產品。


    這也代表著西班牙的本土工廠要麽降低售價,要麽就隻能麵臨市場份額不斷減少的問題了。


    卡洛可不願意因為外來工業品的衝擊讓西班牙的工業遭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同意法國人提出的加深貿易合作的提議中,也特意提到了西班牙暫時不會進口法國的工業製成品。


    法國政府也沒打算強製性的讓西班牙進口工業製成品。畢竟他們提出加深貿易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在經濟層麵影響到西班牙政府。


    隻要西班牙進一步加深合作,再加上法國資金大量湧入西班牙的原因,法國的資本注定會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這也能確保西班牙更加親近法國,這才是法國人的真正目的,也是法國政府精心思考的確保西班牙不會倒向德國的手段。


    52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崛起:西班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藝炯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藝炯龍並收藏帝國崛起:西班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