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國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徹底放棄抵抗,英國和奧匈帝國也正式啟動了修改《聖斯特法諾合約》的進程。


    在合約修改的這一周時間裏,俄國外交大臣亞曆山大除了在某些底線上還在堅持之外,剩下的大多數環節都是保持沉默的態度。


    這也讓修改合約的進度變得相當順利,僅用了一周的時間,一份嶄新的《新聖斯特法諾合約》就嶄新出爐。


    根據新的合約條款,門第內哥羅,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將從奧斯曼帝國完全獨立。同時,奧匈帝國獲得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保加利亞則獲得自治權。


    君士坦丁堡及海峽仍屬於奧斯曼帝國,黑海國家在君士坦丁堡海峽並無任何通行特權。


    這份新的合約完全阻止了俄國向巴爾幹半島擴張的步伐,俄國所獲得的隻有高加索地區的幾小塊土地,收益微乎其微。


    反倒是奧匈帝國成了這場和談中的最大受益者。奧匈帝國獲得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地區本身的價值就足以讓人重視了,更別說這裏還可以繼續當做橋頭堡,讓奧匈帝國將手伸到巴爾幹半島的更深處。


    等到新的《聖斯特法諾合約》簽署的消息傳播到整個歐洲的時候,有小道消息稱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在得知修改後的條約的具體內容之後,曾經憤怒的將辦公室所有的裝飾品全部砸的稀碎。


    簽署這份合約的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也被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劈頭蓋臉的一頓怒罵,甚至差點丟了自己的官職。


    但憤怒歸憤怒,亞曆山大二世自然也明白,這是無可避免的結局。當英國和奧匈帝國宣布介入的那一刻,俄國在談判上就已經落入了下風。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聖斯特法諾合約》被修訂的新聞傳播到整個歐洲,大英帝國的威名又再次響起。


    在大多數歐洲民眾看來,俄國已經是歐洲相當強大的一個國家了,甚至可以說是東歐霸主。


    但就是這麽強大的一個國家,也要在英國人的逼迫下屈服。這更加襯托出了大英帝國的強大,也讓每一個英國人都對大英帝國的強大自豪不已。


    相較於英國和奧匈帝國在這場和平談判之後獲得的好處,卡洛其實更關心三皇同盟的走向。


    德國在這場和平談判中保持了中立的角色,這確實避免了德國和兩個盟友之間的關係惡化。


    但不可否認的是,德國在俄國最需要支持的時候並沒有支持俄國,俄國的寒心是肯定的。


    雖然沒有克裏米亞戰爭中奧地利帝國背刺俄國那麽嚴重,但對於已經遭受一次的俄國來說,未來德俄關係會怎麽發展絕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德俄關係的變動,同樣也會影響到奧匈帝國和俄國的關係。之前的俄國有著德國的支持,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決策上一般是采取退讓態度的。


    沒了德國的支持之後,奧匈帝國自然也就不再懼怕俄國了。未來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奧匈帝國和俄國兩大列強之間的爭霸也是一出好戲,甚至有可能牽扯到整個歐洲的局勢。


    本來巴爾幹半島各民族之間是沒有太過激烈的衝突的,但在奧匈帝國和俄國兩大列強的競爭之下,這些被影響的巴爾幹國家也會走上不同的道路。


    當然,這樣的發展方向對西班牙來說是一件好事。至少到目前為止,歐洲局勢仍然沒有超脫出曆史,卡洛仍然可以憑借曆史帶來的經驗幫助西班牙選擇更加合適的道路。


    隨著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德國最終隻能在奧匈帝國和俄國這兩個盟友中選擇一個。


    一旦俄國被拋棄,法國將全麵接手俄國,歐洲局勢也將達成德奧——法俄對抗的局麵。


    德國的綜合實力略強於法國,俄國的綜合實力略強於奧匈帝國。如果說這樣的政治局是沒有英國人的暗中謀劃,卡洛是根本不信的。


    這樣的局麵不就是英國人所崇尚的地區平衡政策嗎?隻不過英國人玩脫了,德國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實力,最終以自身極其強悍的軍事力量差點撼動了整個歐洲。


    既然已經清楚接下來的曆史走向,那麽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西班牙在未來的站隊以及站隊之後能獲得多少好處。


    當然,在這之前,還需要將西班牙的綜合實力提升上來,確保西班牙在未來的兩大軍事集團對抗中不會成為別人案板上的魚肉。


    既然已經通過外交訪問和法國加強了聯係,卡洛是不打算錯過這次機會的。


    雖然法國的綜合實力已經排在德國之後,但仍是僅次於英德的世界第三大強國。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法國陸軍和海軍的戰鬥力都可以算得上優秀,相較於西班牙來說還是很強大的。


    雖然西班牙的造船廠也舉全國之力設計出來了複興級鐵甲艦這一相當先進強大的鐵甲艦級別,但自此之後的幾年時間裏,皇家瓜尼佐造船廠仍然沒有任何頭緒來設計出最新的鐵甲艦。


    設計出來的鐵甲艦要麽在火力裝甲和速度方麵並沒有太多的進步,要麽就是在某些方麵有著較大的缺陷,總之還沒有較為完善的新設計。


    海軍的發展日新月異,西班牙的海軍也絕對不能停止不前。


    複興級鐵甲艦在幾年前確實是相當強大的設計,甚至有希望問鼎歐洲鐵甲艦設計的前五。


    但幾年的時間過去之後,大英帝國的鐵甲尖係列早已經更新換代,法國人也設計出了最新型的鐵甲艦,複興級鐵甲艦已經從歐洲前五降為歐洲前十的設計。


    雖然歐洲前十的設計同樣先進,但在未來的時間裏排名還會越降越低。


    對於西班牙來說,繼續設計出一艘更加強大的鐵甲艦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能彰顯西班牙在海軍設計方麵的強大底蘊和能力,同樣也能提高西班牙的國民自豪感。


    一個人隻有對自己的祖國自豪,才能產生強烈的愛國心理。目前的西班牙人對自己的祖國還是相當熱愛的,卡洛也絕對不會破壞西班牙人和國家之間的感情。


    既然已經和法國加強了聯係,那麽現在自然是抱上法國大腿的時候。


    法國在海軍設計方麵還是有著較為優秀的能力的。雖然德國的綜合實力已經趕超了法國,但在海軍方麵,法國仍然是歐洲甚至世界第二海軍強國。


    毫不誇張的說,在海軍方麵能夠對英國造成威脅的,也就隻有目前法國的海軍了。


    不過法國的海軍也僅僅隻是能造成威脅,還遠遠達不到能夠打敗英國海軍的地步。


    對目前的西班牙來說,法國確實是唯一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能夠一起研發出更加強大的鐵甲艦。


    英國人的海軍設計能力自然更加優秀,但英國人可絕對不會那麽可靠。更何況英國和西班牙的關係不算太好,西班牙和英國之間的合作幾乎不可能。


    做出決定之後,西班牙政府立刻開始聯係法國駐西班牙大使,探討兩國關於合作研發鐵甲艦的可能。


    西班牙雖然綜合實力不強,但海軍實力仍然位居歐洲前五。雖然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西班牙舊時代的底蘊,但歐洲前五就是歐洲前五,這是無法反駁的。


    和西班牙合作對法國來說並不算太虧,甚至還能通過拉近和西班牙的關係確保自己南部邊境的安全。


    果不其然,在法國大使將西班牙政府的請求匯報到巴黎的時候,法國政府立刻同意了西班牙政府的請求。


    雙方通過外交大使互相聯係,並且約定互相合作開發出一款最先進的鐵甲艦設計。


    因為是雙方合作的原因,等到鐵甲艦的設計新鮮出爐之後,法國和西班牙都會得到完整的鐵甲艦設計資料。


    後續雙方共同對鐵甲艦的改進也將完全共享,但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法國或者西班牙憑借一己之力就完成了對軍艦的改進。


    除此之外,雙方還約定在軍艦設計出來之後,不對外出售軍艦的初始版本。


    如果兩國的造船廠想要出售共同設計的軍艦,應當對軍艦進行第二次改裝,確保軍艦的初始版本相關資料不會泄露。


    因為雙方都有合作意願,兩國政府很快就達成了約定,並且立即開始了軍艦研發的合作。


    法國人希望通過這次合作再次拉近和西班牙政府之間的關係,而西班牙則希望借助法國人的軍艦設計能力為西班牙設計出更加強大的鐵甲艦。


    在互相的利益推動之下,西班牙造船廠也派遣了大量的專家前往法國造船廠,未來的很長時間裏,他們將會在法國的造船廠研究最新的軍艦設計,並且共同探討軍艦設計的合理和不合理之處。


    在這些專家前往法國之前,卡洛還特意接見了他們,並且對他們進行了勉勵。


    這些專家中有很多人都是參與過複興級鐵甲艦設計的,他們的軍艦設計能力絕對優秀,在西班牙國內也算得上頂尖了。


    這次前往法國和法國的軍艦設計專家合作,也能讓他們接觸到法國的主流設計思想,來豐富自己的資源庫。


    軍艦設計不是憑空想象,而是要根據兩國的具體需求以及服役戰列艦的缺點和優點進行綜合考慮,設計出一艘集結了所有戰艦優點,並且能滿足兩國需求的鐵甲艦。


    這也代表著這些專家前往法國之後,他們有機會看到法國現役鐵甲艦的設計圖紙,這將會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雖然法國人也不可能公開現役最先進的鐵甲艦圖紙,但隻要有沒接觸過的資料,這些專家肯定是能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的。


    卡洛所希望的,就是他們能夠吸收法國在造艦方麵的寶貴經驗和一些獨特的設計思路,讓西班牙在軍艦設計方麵能夠更進一步,至少也要達到五大列強的級別。


    沒辦法,西班牙因為人口較少的原因,國內的人才數量肯定是比不了五大列強的。


    更別提西班牙在十年前的受教育情況還相當糟糕,在大多數人口都是文盲的前提下,優秀的人才肯定少之又少。


    而其他列強國家的受教育情況要好上很多,再加上比西班牙多的多的人口,這也造就了這些列強國家擁有西班牙遠遠比不上的人才儲備。


    特別是德國的受教育情況,在歐洲各國當中也絕對是名列前茅。


    曆史上有大量的優秀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都是來自德意誌地區,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愛因斯坦等。


    和法國政府順利達成合作之後,卡洛並未滿足,緊接著先後和意大利以及奧匈帝國也達成了相關的合作。


    奧匈帝國在海軍方麵並不突出,但也不能說奧匈帝國在海軍方麵沒有任何能力。西班牙和奧匈帝國的軍艦研發主要集中在中小規模軍艦,特別是3500噸以下的小型軍艦上。


    憑借奧匈帝國和西班牙的工業規模以及海軍實力,研發出幾種3500噸左右的中小型軍艦設計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一個國家的海軍也不可能完全是鐵甲艦,一艘鐵甲艦也需要許多中小型軍艦組成一支完整的艦隊。


    因此,這些中小型軍艦的作用還是比較重要的。不管是可以遠洋作戰,甚至和主力艦抗衡的巡洋艦還是隻能近海防禦和巡邏的炮艇,對西班牙來說都是比較稀缺的。


    畢竟西班牙的殖民地遍布全球,這也代表著西班牙需要大量的海軍來保護自己的本土和殖民地。


    按照卡洛的計劃,未來西班牙是要組建兩支艦隊的,分別是本土—非洲艦隊和菲律賓艦隊。


    西班牙海軍雜七雜八的木製軍艦以及一些比較落後的軍艦都會轉移到菲律賓艦隊,這些軍艦也足以確保菲律賓殖民地的安全。


    而本土—非洲艦隊則會裝備更加強大的鐵甲艦以及新型軍艦,來顯著提高艦隊的戰鬥力。


    隨著各國海軍設計的發展,西班牙那些老舊的風帆戰艦基本就沒什麽作用了。


    雖然能夠提高西班牙艦隊的紙麵數據,但在正麵麵對敵人的鐵甲艦的時候,風帆戰艦和一些木頭戰艦就隻能乖乖等死。


    不管是軍艦的火力還是防護能力,亦或者是速度都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這不是數量就能夠改變的。


    而菲律賓殖民地的局勢不同。菲律賓殖民地主要麵對的是荷蘭的艦隊和一些海盜,風帆戰艦都綽綽有餘。


    雖然荷蘭曾經也是赫赫有名的歐洲霸主,但畢竟此時的荷蘭麵積太小,是撐不起來什麽有規模的艦隊的。


    荷蘭的海軍和西班牙一樣,都是空有規模,但實際上都是老舊的艦隊,新型鐵甲艦屈指可數,荷蘭人更不可能將鐵甲艦派到殖民地駐紮。


    這也代表著西班牙的這些老舊艦隊到達菲律賓之後仍然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至少能夠確保菲律賓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是比較穩定的。


    對於菲律賓殖民地的處理,卡洛目前還沒有做好決定。


    古巴殖民地肯定是要出手的,而且還要在短期內逢高出手。


    而菲律賓殖民地同樣是遠離西班牙本土的殖民地,但菲律賓殖民地已經形成規模,西班牙派遣的軍隊也足以確保菲律賓的穩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出手菲律賓殖民地就變得極為困難。民眾們可不接受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下損失菲律賓殖民地,除非能夠換來麵積更大並且更加富饒的殖民地。


    但這是不可能的。列強也都不是傻子,不可能用更好的殖民地換更差的殖民地。


    菲律賓雖然也有大量的土著人口,但這些當地的土著普遍比較懶散,殖民地能夠創造的收益實在有限。


    這麽來看,菲律賓殖民地好像一塊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好在卡洛還擁有足夠的時間做出選擇,不管是古巴還是菲律賓,目前都被西班牙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如果說和奧匈帝國的合作是看好奧匈帝國的底蘊的話,那麽和意大利的合作就是單純的看好意大利的未來了。


    意大利雖然是一個新晉列強,但也好歹是一個列強級別的國家。再加上陸軍戰鬥力較差的原因,從卡洛的父親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當政時期,意大利就將主要的發展方向放在了海軍上。


    目前的意大利國王是卡洛的哥哥翁貝托,這可是個赤裸裸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分子。


    曆史上的意大利正是在翁貝托國王的帶領之下加入了軍備競賽,並且擴大了陸軍和海軍的規模。


    也不得不承認,意大利在海軍設計方麵確實有著一定的能力。在前無畏艦的時代,意大利還設計出了歐洲最先進的戰列艦,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列強能夠做到的事。


    至少在海軍方麵,現在和意大利合作所獲得的好處或許比和奧匈帝國合作所獲得的好處還要多。


    好在卡洛是成年人,可以兩個都要。西班牙既可以和奧匈帝國達成合作,同樣也可以和意大利達成合作。


    5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崛起:西班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藝炯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藝炯龍並收藏帝國崛起:西班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