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玩?正是玩的盡興的時候。”
瓏月眉毛皺起,誰盡興?她可是半分不盡興呐。盡興的估摸著隻有這老奶奶吧!
瓏月連連擺手,甚至想要耍無賴:“不下了不下了,太後比我厲害,與厲害的人玩,可沒什麽意思。”
太後被這般誇獎還是頭一回,眼見唯一能輸給自己的人也不願意陪自己下,老奶奶心中著急,便逮著殿內正同五皇子交談的齊鏡斂。
“這不是有現成的老師嗎,叫他來教教你。”
元熙在宮中倒是沒有幾個說得上話的,幾個兄長素日裏少理睬他,倒是與齊鏡斂年歲相近,還有些點頭之交。
梁帝將郗珣叫去側殿談政,他這個親兒子則遠遠坐在殿中下首與齊鏡斂大眼瞪小眼,饒是如此元熙也沒有半分覺得不自在。
這約莫就是習慣了默默無聞,習慣了被冷待。
如今齊鏡斂又被抓壯丁,元熙仍是笑的溫和,“鏡斂快些去吧,不要叫皇祖母等急了。”
齊大人一身赤紅圓領官袍,外罩同色赤紗衣,一看就是才從朝中被叫來,如今又被太後抓壯丁,他俊挺的麵上顯得幾分無辜。
他從角落裏幽幽提步走上前,搭著眼簾看著一老一小兩個臭棋簍的棋局,越看眉頭越蹙,幾近蹙成一個川字。
瓏月托著被氣的圓鼓鼓的雙腮,見他來立刻笑露一口糯米般的貝齒,她站了起來,仰頭問他:“太後娘娘說齊大人下棋未有過敗績?”
瓏月身量不算高,若是瞧著麵容有幾分稚氣,可若是瞧著身材,卻是可生的玲瓏有致。
腰不堪一握,一雙腿又細又長,渾身上下出了胸膛沒有一絲多餘的肉,顯得倒是叫她高了幾分......
可饒是如此,仍不能掙脫那副纖細瘦弱的骨肉。
齊鏡斂該答話呢,他看著小姑娘卻不知想到何處去了,耳根子都偷偷紅了起來。
他連忙將不該想的通通拋去腦後,對著瓏月淡然頷首,恢複了那貴族公子漫不經心的模樣:“略可。”
太後是過來人,見這一幕不由得嘴角含笑,朝著瓏月和藹道:“哀家這侄孫兒啊,要哀家說旁的都好,就是嘴上不會說。你倒是學學人家安樂,多甜的小嘴兒啊。”
“你棋技好便是好,有什麽可謙虛的?正巧安樂棋技上差了些,你便好好做一個老師,時常教導教導人家小姑娘便是。”老太後在一旁含辛茹苦的說著,衝齊鏡斂使著眼色。
瓏月哪裏能看出老太後的意圖,單純的小孩兒一聽這話心中便將齊鏡斂看做了老師。
她睜著一雙清澈的眸子,宮窗外的陽光落在彎成月牙般的眸中,清輝蕩漾。
瓏月給齊老師恭敬的端過來一杯溫茶,朝著這位劍眉星目甚是年輕的老師害羞懇求:“那齊大人教教我吧。”
齊鏡斂不由得又多望了她兩眼。
下棋可不是三五日功夫便能成的,更何況眼前這位心思淺薄的小姑娘。
估摸著一輩子也學不會這種陰深計謀。
他卻也隻能接下這個難活兒。
齊鏡斂給自己推脫道,這還不是沒法子麽,老姑奶奶讓他教導的罷了——
齊鏡斂含笑喝下了瓏月的拜師茶,捏起了一顆棋子,點了點棋盤。
“那我便教你幾盤棋陣,依著棋陣落子,陣成則贏。如何?”
“好好好,齊大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學!”
小姑娘這番清亮柔和的嗓聲,叫側殿陪著梁帝說話的郗珣不禁側眸看了過去。
他視力好,約莫是北邊平原待得久了,隔著十幾丈遠的距離,連她那臉頰粉嫩毛茸茸的絨毛都能看的清晰。
她坐在四仙桌一角,微微傾著身子湊去看齊鏡斂的棋,少女柔軟豐盈的胸脯如此姿勢更為凸顯,盈白泛著光暈的纖細脖頸也彎成一個美妙角度。
而那位齊大人此時的神情,不提也罷——
郗珣下頜略有幾分緊繃,沉默收回視線。
梁帝嘴角扯出淺笑來,他朝郗珣道:“太後想必是想將這二人撮合一塊。叫朕說這倒是門不差的婚事,兩人這般瞧著,郎才女貌極登對,你瞧瞧你可還滿意這位郎婿?”
郗珣神色從容,淺薄道:“怕是不甚合適。”
梁帝笑容有些許玩味:“哦?”
郗珣不緊不慢的給自己斟上一杯清茶,茶氣氤氳,熏染了他的麵容多了幾分朦朧與疏離。
他慢慢坐直身子往椅背直挺的靠去,眸光卻又止不住梭巡而去,仿佛是在巡視領地。
“吾妹性子嬌氣,與長樂公聊不到一處去。”
他這話嗓音難辨,總叫梁帝聽出幾分晦暗陰沉的意味。
可隨著郗珣話音剛落,珠簾後小娘子甜膩的笑聲止不住又傳了出來。
小姑娘嗓音似裹了蜜似的,“哇!齊大人你好厲害呐!”
作者有話說:
不好意思晚了點兒~
第30章 摔倒
到了晌午, 梁帝並未在太後宮中留膳,便是老太後帶著孫輩一起吃的。
約莫是梁帝走了,氣氛較之之前熱鬧了幾分。
便是連連五皇子話也多了起來, 一群圍著看齊大人教瓏月下棋,場麵嘰嘰喳喳的十分熱鬧。
郗珣是個另類, 他較之幾人大了幾歲, 年紀輕輕在一群人還是孩子氣的時候,他早已手握重兵權傾朝野。
哪怕燕王為人並無高傲之意, 奈何身上上位者的氣度,以及不言苟笑的模樣, 總叫人生了幾分望而生畏。
是以瓏月她們笑嘻嘻的說話, 郗珣是插不進來的,顯然他也不想插進來。
一群女郎郎君圍坐在幾張臨窗長案邊用膳, 時不時還側過身去說說話, 隻他一個眉眼低覆, 作陪太後。
郗珣身量挺拔高拓,又坐的端正,一身玄青直裾長袍,衣襟處繡著簡單的青竹鶴紋,烏黑長發束在玉冠之內, 周身皆是氣定神閑。
太後在上首正眯著眼睛瞧著這一群晚輩, 落在郗珣身上,當真是越瞧越滿意。
太後又無非是些老生常談的話, “珣兒如今也老大不小了......”
郗珣已經知曉太後接下來要說什麽話了, 果不其然。
“莫說是哀家這大把年紀, 便是你母親也老了!如今我們得幸身子還康健, 可誰知......興許有一日就忽然去了, 哀家臨走前若是瞧不見你的孩子,必定是不瞑目的。”
郗珣道:“外祖母身子康健,必定是壽山福海之人,切莫說這些。”
郗珣顯然並不順著老奶奶的話頭說下去,反倒有要同老奶奶探討長壽醫理的意圖。
太後如何聽得下去這些,她悻悻然住了嘴。
潯陽與瓏月並在一張長案上用膳,聞言不禁看著上首眉眼氳著寒霜的燕王,小聲告訴瓏月:“你兄長今日看起來好像心情不太好。”
瓏月正在吃著宮人才端過來的冰釀,如今是夏日裏,心裏總有幾分煩悶,這冰釀加了牛乳醪糟和鮮果,吃起來酸甜冰涼,十分開胃。
瓏月連飯也不願意吃幾口,反倒是吃了兩碗冰釀。
她吃東西的模樣實在可愛,兩腮吃的鼓鼓的,眉眼間皆是萬般認真,仿佛對待的不是食物,而是什麽要緊之事。
瓏月聞言朝兄長那處看去,隨即又收回視線,沒心沒肺道:“怎麽可能,我阿兄人脾氣可好了,再是溫和不過。”
潯陽又仔細瞅了兩眼,有些不信,她是真沒看出來。
潯陽在宮中長大,自然有眼力見。雖然旁人都說燕王秉性溫和,待人謙卑有禮,可她又不是三歲小兒,自然知曉那些不過是些場麵話罷了。
一個十三歲承爵,將封地治下百姓安康,又能奪回武威城池的手握重兵叫父皇都要禮讓三分的親王,怎可能如瓏月所說的那般秉性?
若真是溫和,那些城池豈非是西羌送給大梁的不成?
隻怕也隻是對瓏月一人溫和罷了......
這般一晃眼便是日薄虞淵之際,眾人紛紛告退離宮,郗珣與瓏月兄妹二人也從仁壽宮告退。
等人一走,齊太後臉色就垮下來一般,她瞪了一眼坐在金絲楠木高椅上事不關己的晉陵長公主,“珣兒如今是還沒個房內人不成?”
晉陵長公主仍是那副冰冷的臉:“他房中之事,女兒不甚清楚。”
晉陵長公主這一問三不知的話和態度,聽著便有幾分火氣:“如今珣兒這般年歲了,旁人的孩子早就會說話了!你還什麽都不知?珣兒一日到晚在軍營裏待著,事情多抽不出空來,這種事情自然是你這個當娘的安排。你這是如何?真是半點不知著急啊?方才就不該留你在宮裏,叫你回燕王府去,你看看你哪裏有半點做母親的模樣......”
方才她可是瞧清楚了,珣兒同自己這女兒不過是些麵子情罷了。
晉陵長公主被太後罵了一通,麵上仍是淡淡:“您也不是沒瞧見,那孩子性子冷清,你問他話他當麵也能糊弄,他如今是大了翅膀早硬了,房裏事女兒早插不進手的,若我便是送人過去轉頭又被他還回來,叫我這臉也沒處擱。”
太後一聽氣的倒仰,“瞧瞧你這話說的,你是做他母親的如何就插不了手?你們母子二人我方才瞧著,竟然是一句噓寒問暖的話都沒?你二人是這世間至親母子,如何也不該是如今這般模樣......”
若是一般婦人,聽見這話麵上該羞了。可晉陵到底不是一般人,她漫不經心,唇角輕扯出一絲若有若無的淺笑,淡淡道:“我這些年燒香拜佛,哪有空管這些?”
晉陵長公主也有年輕氣盛的時候,未出嫁前並非如今這副冷淡性子。
她出生時,正是齊家門庭顯貴之時,她的父皇是大梁朝罕見的雄才武略過人的帝王,大梁在武皇帝手中,藩王異族遠如今這般囂張。
齊氏四世三公,族中更是人才輩出,入則為將,出則為相。
晉陵甫一出生便是正宮嫡出,是滿宮室中最為尊貴的公主。那時的她天真無憂,鮮活恣意,與如今簡直判若兩人。
太後其實心中也清楚,總歸是這些年過得不如意,才會成了如今這番清冷的模樣。
不過如今這些年都過去了,說這些不愉快的又有何必要。
太後道:“這般大的年紀身邊沒個王妃總歸是不像樣的,傳出去平白叫人看笑話。這燕王妃身份必不能低,隻是如今皇室也沒合適人選,你這個母親又不上心,那便叫哀家這個做外祖的從貴女中挑一個上等的。”
昌寧必然是上不了台麵,若是非要賜婚,那究竟是聯姻還是結仇都不得而知,另外,宮裏真正合適的公主隻一個潯陽了。
母家無人,好拿捏。
奈何潯陽公主性子溫吞,便真是舔著臉強行賜婚,一個立不起來的公主送去了燕王府,隻怕也沒什麽用。
太後到底是真心疼愛郗珣這個外孫的,總想給他選一個合適的能真心待他的姑娘。
郗珣看似溫和,實則沉悶清冷,真不知該挑一個怎樣的小娘子才能與之相配,才能將日子過出情分來......
“還有那安樂,那孩子嘴甜的很,哀家是喜歡的緊,模樣也是個上等的,嫁來皇室陪著哀家身邊再合適不過。可哀家也是不忍,這宮裏什麽地方呐,當年我都吃了許多虧才立住的,安樂性子太過天真了些,隻怕以後少不了要不如意的......倒不如將她嫁給鏡斂那個孩子,鏡斂心思瞞不過哀家,那孩子對安樂絕對是有心的。”太後說到此處,樂了起來。
太後的麵容保養得當,眸子也不似一般老者渾濁不堪,依稀還能瞧見年輕時那個麵容清秀烏發如雲的齊家姑娘模樣,老奶奶笑道:“方才你是沒瞧見,安樂一門心思隻顧著吃糖水,鏡斂那孩子在一旁好幾次想與她說話又不知怎麽開口的模樣,哈哈哈......”
晉陵聽著這一幕,清笑一聲沒搭話,她沒覺得有幾分好笑。
誰年輕時候不是這般?
她隻恍惚回憶起幼時——
瓏月眉毛皺起,誰盡興?她可是半分不盡興呐。盡興的估摸著隻有這老奶奶吧!
瓏月連連擺手,甚至想要耍無賴:“不下了不下了,太後比我厲害,與厲害的人玩,可沒什麽意思。”
太後被這般誇獎還是頭一回,眼見唯一能輸給自己的人也不願意陪自己下,老奶奶心中著急,便逮著殿內正同五皇子交談的齊鏡斂。
“這不是有現成的老師嗎,叫他來教教你。”
元熙在宮中倒是沒有幾個說得上話的,幾個兄長素日裏少理睬他,倒是與齊鏡斂年歲相近,還有些點頭之交。
梁帝將郗珣叫去側殿談政,他這個親兒子則遠遠坐在殿中下首與齊鏡斂大眼瞪小眼,饒是如此元熙也沒有半分覺得不自在。
這約莫就是習慣了默默無聞,習慣了被冷待。
如今齊鏡斂又被抓壯丁,元熙仍是笑的溫和,“鏡斂快些去吧,不要叫皇祖母等急了。”
齊大人一身赤紅圓領官袍,外罩同色赤紗衣,一看就是才從朝中被叫來,如今又被太後抓壯丁,他俊挺的麵上顯得幾分無辜。
他從角落裏幽幽提步走上前,搭著眼簾看著一老一小兩個臭棋簍的棋局,越看眉頭越蹙,幾近蹙成一個川字。
瓏月托著被氣的圓鼓鼓的雙腮,見他來立刻笑露一口糯米般的貝齒,她站了起來,仰頭問他:“太後娘娘說齊大人下棋未有過敗績?”
瓏月身量不算高,若是瞧著麵容有幾分稚氣,可若是瞧著身材,卻是可生的玲瓏有致。
腰不堪一握,一雙腿又細又長,渾身上下出了胸膛沒有一絲多餘的肉,顯得倒是叫她高了幾分......
可饒是如此,仍不能掙脫那副纖細瘦弱的骨肉。
齊鏡斂該答話呢,他看著小姑娘卻不知想到何處去了,耳根子都偷偷紅了起來。
他連忙將不該想的通通拋去腦後,對著瓏月淡然頷首,恢複了那貴族公子漫不經心的模樣:“略可。”
太後是過來人,見這一幕不由得嘴角含笑,朝著瓏月和藹道:“哀家這侄孫兒啊,要哀家說旁的都好,就是嘴上不會說。你倒是學學人家安樂,多甜的小嘴兒啊。”
“你棋技好便是好,有什麽可謙虛的?正巧安樂棋技上差了些,你便好好做一個老師,時常教導教導人家小姑娘便是。”老太後在一旁含辛茹苦的說著,衝齊鏡斂使著眼色。
瓏月哪裏能看出老太後的意圖,單純的小孩兒一聽這話心中便將齊鏡斂看做了老師。
她睜著一雙清澈的眸子,宮窗外的陽光落在彎成月牙般的眸中,清輝蕩漾。
瓏月給齊老師恭敬的端過來一杯溫茶,朝著這位劍眉星目甚是年輕的老師害羞懇求:“那齊大人教教我吧。”
齊鏡斂不由得又多望了她兩眼。
下棋可不是三五日功夫便能成的,更何況眼前這位心思淺薄的小姑娘。
估摸著一輩子也學不會這種陰深計謀。
他卻也隻能接下這個難活兒。
齊鏡斂給自己推脫道,這還不是沒法子麽,老姑奶奶讓他教導的罷了——
齊鏡斂含笑喝下了瓏月的拜師茶,捏起了一顆棋子,點了點棋盤。
“那我便教你幾盤棋陣,依著棋陣落子,陣成則贏。如何?”
“好好好,齊大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學!”
小姑娘這番清亮柔和的嗓聲,叫側殿陪著梁帝說話的郗珣不禁側眸看了過去。
他視力好,約莫是北邊平原待得久了,隔著十幾丈遠的距離,連她那臉頰粉嫩毛茸茸的絨毛都能看的清晰。
她坐在四仙桌一角,微微傾著身子湊去看齊鏡斂的棋,少女柔軟豐盈的胸脯如此姿勢更為凸顯,盈白泛著光暈的纖細脖頸也彎成一個美妙角度。
而那位齊大人此時的神情,不提也罷——
郗珣下頜略有幾分緊繃,沉默收回視線。
梁帝嘴角扯出淺笑來,他朝郗珣道:“太後想必是想將這二人撮合一塊。叫朕說這倒是門不差的婚事,兩人這般瞧著,郎才女貌極登對,你瞧瞧你可還滿意這位郎婿?”
郗珣神色從容,淺薄道:“怕是不甚合適。”
梁帝笑容有些許玩味:“哦?”
郗珣不緊不慢的給自己斟上一杯清茶,茶氣氤氳,熏染了他的麵容多了幾分朦朧與疏離。
他慢慢坐直身子往椅背直挺的靠去,眸光卻又止不住梭巡而去,仿佛是在巡視領地。
“吾妹性子嬌氣,與長樂公聊不到一處去。”
他這話嗓音難辨,總叫梁帝聽出幾分晦暗陰沉的意味。
可隨著郗珣話音剛落,珠簾後小娘子甜膩的笑聲止不住又傳了出來。
小姑娘嗓音似裹了蜜似的,“哇!齊大人你好厲害呐!”
作者有話說:
不好意思晚了點兒~
第30章 摔倒
到了晌午, 梁帝並未在太後宮中留膳,便是老太後帶著孫輩一起吃的。
約莫是梁帝走了,氣氛較之之前熱鬧了幾分。
便是連連五皇子話也多了起來, 一群圍著看齊大人教瓏月下棋,場麵嘰嘰喳喳的十分熱鬧。
郗珣是個另類, 他較之幾人大了幾歲, 年紀輕輕在一群人還是孩子氣的時候,他早已手握重兵權傾朝野。
哪怕燕王為人並無高傲之意, 奈何身上上位者的氣度,以及不言苟笑的模樣, 總叫人生了幾分望而生畏。
是以瓏月她們笑嘻嘻的說話, 郗珣是插不進來的,顯然他也不想插進來。
一群女郎郎君圍坐在幾張臨窗長案邊用膳, 時不時還側過身去說說話, 隻他一個眉眼低覆, 作陪太後。
郗珣身量挺拔高拓,又坐的端正,一身玄青直裾長袍,衣襟處繡著簡單的青竹鶴紋,烏黑長發束在玉冠之內, 周身皆是氣定神閑。
太後在上首正眯著眼睛瞧著這一群晚輩, 落在郗珣身上,當真是越瞧越滿意。
太後又無非是些老生常談的話, “珣兒如今也老大不小了......”
郗珣已經知曉太後接下來要說什麽話了, 果不其然。
“莫說是哀家這大把年紀, 便是你母親也老了!如今我們得幸身子還康健, 可誰知......興許有一日就忽然去了, 哀家臨走前若是瞧不見你的孩子,必定是不瞑目的。”
郗珣道:“外祖母身子康健,必定是壽山福海之人,切莫說這些。”
郗珣顯然並不順著老奶奶的話頭說下去,反倒有要同老奶奶探討長壽醫理的意圖。
太後如何聽得下去這些,她悻悻然住了嘴。
潯陽與瓏月並在一張長案上用膳,聞言不禁看著上首眉眼氳著寒霜的燕王,小聲告訴瓏月:“你兄長今日看起來好像心情不太好。”
瓏月正在吃著宮人才端過來的冰釀,如今是夏日裏,心裏總有幾分煩悶,這冰釀加了牛乳醪糟和鮮果,吃起來酸甜冰涼,十分開胃。
瓏月連飯也不願意吃幾口,反倒是吃了兩碗冰釀。
她吃東西的模樣實在可愛,兩腮吃的鼓鼓的,眉眼間皆是萬般認真,仿佛對待的不是食物,而是什麽要緊之事。
瓏月聞言朝兄長那處看去,隨即又收回視線,沒心沒肺道:“怎麽可能,我阿兄人脾氣可好了,再是溫和不過。”
潯陽又仔細瞅了兩眼,有些不信,她是真沒看出來。
潯陽在宮中長大,自然有眼力見。雖然旁人都說燕王秉性溫和,待人謙卑有禮,可她又不是三歲小兒,自然知曉那些不過是些場麵話罷了。
一個十三歲承爵,將封地治下百姓安康,又能奪回武威城池的手握重兵叫父皇都要禮讓三分的親王,怎可能如瓏月所說的那般秉性?
若真是溫和,那些城池豈非是西羌送給大梁的不成?
隻怕也隻是對瓏月一人溫和罷了......
這般一晃眼便是日薄虞淵之際,眾人紛紛告退離宮,郗珣與瓏月兄妹二人也從仁壽宮告退。
等人一走,齊太後臉色就垮下來一般,她瞪了一眼坐在金絲楠木高椅上事不關己的晉陵長公主,“珣兒如今是還沒個房內人不成?”
晉陵長公主仍是那副冰冷的臉:“他房中之事,女兒不甚清楚。”
晉陵長公主這一問三不知的話和態度,聽著便有幾分火氣:“如今珣兒這般年歲了,旁人的孩子早就會說話了!你還什麽都不知?珣兒一日到晚在軍營裏待著,事情多抽不出空來,這種事情自然是你這個當娘的安排。你這是如何?真是半點不知著急啊?方才就不該留你在宮裏,叫你回燕王府去,你看看你哪裏有半點做母親的模樣......”
方才她可是瞧清楚了,珣兒同自己這女兒不過是些麵子情罷了。
晉陵長公主被太後罵了一通,麵上仍是淡淡:“您也不是沒瞧見,那孩子性子冷清,你問他話他當麵也能糊弄,他如今是大了翅膀早硬了,房裏事女兒早插不進手的,若我便是送人過去轉頭又被他還回來,叫我這臉也沒處擱。”
太後一聽氣的倒仰,“瞧瞧你這話說的,你是做他母親的如何就插不了手?你們母子二人我方才瞧著,竟然是一句噓寒問暖的話都沒?你二人是這世間至親母子,如何也不該是如今這般模樣......”
若是一般婦人,聽見這話麵上該羞了。可晉陵到底不是一般人,她漫不經心,唇角輕扯出一絲若有若無的淺笑,淡淡道:“我這些年燒香拜佛,哪有空管這些?”
晉陵長公主也有年輕氣盛的時候,未出嫁前並非如今這副冷淡性子。
她出生時,正是齊家門庭顯貴之時,她的父皇是大梁朝罕見的雄才武略過人的帝王,大梁在武皇帝手中,藩王異族遠如今這般囂張。
齊氏四世三公,族中更是人才輩出,入則為將,出則為相。
晉陵甫一出生便是正宮嫡出,是滿宮室中最為尊貴的公主。那時的她天真無憂,鮮活恣意,與如今簡直判若兩人。
太後其實心中也清楚,總歸是這些年過得不如意,才會成了如今這番清冷的模樣。
不過如今這些年都過去了,說這些不愉快的又有何必要。
太後道:“這般大的年紀身邊沒個王妃總歸是不像樣的,傳出去平白叫人看笑話。這燕王妃身份必不能低,隻是如今皇室也沒合適人選,你這個母親又不上心,那便叫哀家這個做外祖的從貴女中挑一個上等的。”
昌寧必然是上不了台麵,若是非要賜婚,那究竟是聯姻還是結仇都不得而知,另外,宮裏真正合適的公主隻一個潯陽了。
母家無人,好拿捏。
奈何潯陽公主性子溫吞,便真是舔著臉強行賜婚,一個立不起來的公主送去了燕王府,隻怕也沒什麽用。
太後到底是真心疼愛郗珣這個外孫的,總想給他選一個合適的能真心待他的姑娘。
郗珣看似溫和,實則沉悶清冷,真不知該挑一個怎樣的小娘子才能與之相配,才能將日子過出情分來......
“還有那安樂,那孩子嘴甜的很,哀家是喜歡的緊,模樣也是個上等的,嫁來皇室陪著哀家身邊再合適不過。可哀家也是不忍,這宮裏什麽地方呐,當年我都吃了許多虧才立住的,安樂性子太過天真了些,隻怕以後少不了要不如意的......倒不如將她嫁給鏡斂那個孩子,鏡斂心思瞞不過哀家,那孩子對安樂絕對是有心的。”太後說到此處,樂了起來。
太後的麵容保養得當,眸子也不似一般老者渾濁不堪,依稀還能瞧見年輕時那個麵容清秀烏發如雲的齊家姑娘模樣,老奶奶笑道:“方才你是沒瞧見,安樂一門心思隻顧著吃糖水,鏡斂那孩子在一旁好幾次想與她說話又不知怎麽開口的模樣,哈哈哈......”
晉陵聽著這一幕,清笑一聲沒搭話,她沒覺得有幾分好笑。
誰年輕時候不是這般?
她隻恍惚回憶起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