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他也是有備而來的。
“生意大不大還得看宋老板的意願,我雖是官身,但你情我願的事情也不能拿來壓人。”卓思衡比他更直接說話,“隨宋老板商隊去次茶園,著實開了眼界,這樣好的茶和園卻不能得一禦批的封賞,的確可惜。宋老板一直心係此事,言辭之間多有透露,我並非不查。”
“大人若能替我宋家三代完成這一心願,我定當結草銜環!”宋蘊和起身就拜。
“宋老板不必如此,在談此事前我還有一事不明,所以想問老板,還望如實相告。”卓思衡低頭笑了笑,看對方點頭才說道,“你說宋家三代的心願便是要自家茶園產的岩茶成為貢茶。宋氏在江南三代經商,財名俱收,我雖是北方來此卻也是早有耳聞,可為何在這之前,以你家能耐卻沒法尋到合適的官吏來疏通此事呢?”
宋蘊和心中一驚,不知為何心底想起侄子的叮囑來,又趕緊壓下去,按照自己的說辭答道:“說來慚愧……之前何大人那邊我們想走動過,可是大人他……不大願意同商賈相交。”
“不,這隻是你這一代,前麵兩代人呢?既然此事已成你家幾代心疾痼症,怎會沒有做過其他努力呢?”
卓思衡說完靜靜笑著,他聲音不大,也不拿威視和嚴肅的語氣壓人,舒舒緩緩說出的話卻比射出的箭還銳意剛猛直逼要害,他看宋蘊和沉默著,也不逼迫非得交待,選了個合適的時機悠然開口道:“宋老板,不如我來替你說罷。”
“我自宋家茶園離去後又去了咱們瑾州唯一一處貢茶的產地,潮平郡的東姥山。”卓思衡站起身,踱步慢道,“那裏的白茶作為貢茶已有數百年曆史,享譽我朝。聖上平日裏愛喝江州上貢的雲霧茶,咱們本州上進的白茶多作賞賜,我也得過兩次,確實清湯淡韻,別有風味。不過白茶園卻不像它產得茶那樣清淡通透了。除去常貢院設在本地的茶官管轄的貢茶園子外,其餘整個東姥山到處都是零散的茶園,甚至魚目混珠山下還有好些,我去一處處看過,各家都對自己的老板諱莫如深,哪有像宋老板這樣坦率敢說知無不言的?其實也不怪他們,因為猜也猜得到,一種茶做了貢茶便是抬了身價,行銷各地自不必說,其中利潤之豐厚宋老板你是經商之人,隻會比我清楚。那些大小分散的茶園定然是在郡內州內有本事弄到此地地契的人家所開所種,我想裏麵有不少宋老板家拜訪過的熟人吧?”
宋蘊和滿頭是汗,隻沉默卻不敢應聲,連點頭仿佛都做不到,脖頸往上都是千鈞之重。
“不必如此局促,我知道自己在說什麽。那些人家要麽是本地富戶鄉紳,同官吏的關係自不必說,說不定裏麵還有曾在任的實權官員手上一些銀股;而有些幹脆就是官吏私下開設,自行方便。所以,他們為圈好自己的利益和產業獨一無二的身價,保證整個瑾州隻有一處貢茶園,怎會同意你家請求?”
宋蘊和沒想到卓思衡一個六品通判如此敢言!這便是在皇帝身邊待過的練過的膽子麽?他一個白身,半個字都不敢多說,想到侄子宋端曾說,卓思衡此次攤牌必然會先將難聽的話說出來,他已知曉他們一家的軟肋,決計不會手軟隻朝這一處出擊,侄子要他務必“搶一步說完該說的話”不給他命中靶心的機會,將主動牢牢握在自己手裏,引導談話到岩窯上去,這才是唯一謀利的突破口。雖然卓思衡的確如侄子所料直搗黃龍,但這話題也太恐怖了,他不敢造次,隻得硬著頭皮道:“不敢欺瞞大人,也確實是……無法言及個中辛酸。”
“所以我替你說了,說出來也沒什麽。”卓思衡笑了笑,“而我願意幫你,是因為我新官上任在此地沒有利益糾葛,你們宋家也是看重我這點,你才特意相邀,想給我點好處就此互惠,我說得對麽?”
犯國法的事兒被卓思衡輕飄飄笑吟吟說出來,竟透著股恐怖的意味。
宋蘊和這下後悔沒聽侄子的話了,宋端頑劣躲懶人不靠譜,但腦子靈活,他的主意或許自有道理,不知此時亡羊補牢是否未晚?宋蘊和到底在商場打磨多年,心智和反應都是極快,隻道:“大人說得沒錯……我卻有此意,我家願意襄助大人,無論大人在江南府有何所求,都可以商量,岩茶入貢一事請大人務必施以援手!”
“就算我要你家茶園每年的分利?”
宋蘊和驚訝得迎上卓思衡注視自己的目光,看不出他這話是玩笑還是認真,此時卓大人臉上和藹的表情半點沒有變,可說出話來卻直接聊到禁忌話題裏去。
官商勾結。
……“三叔,切記侄兒一句話,萬事遇到死胡同就先以退為進,千萬別硬闖,這個卓通判是個鋼芯的軟刀子,宰殺的時候你沒感覺,可當他想抽刀,咱們的皮肉就都在倒刺上掛著了。”……
談話走向與宋端預料並無區別,宋蘊和自己一時沒有更好的法子,便索性硬起頭皮,按照侄子的話照做。
拉他卓思衡下到水裏去,可謂不成功便成仁,他若是做成這件大事,在宋家說話也更有分量,大哥必然高看他一眼,況且既然他家正常門路走不通,如今隻好用些非常之計了。
“我家茶園分利六分歸公中,一分歸我,剩下三分是給茶園其餘所有雇工、茶農、馱隊等均分,若是大人願意助我們一飛衝天,在我這份裏取出半分,公中取出半分,合成一份分給大人,如何?”宋蘊和一輩子奉公守法做商人,雖說也有些小的與官場之人的灰色人情往來,但都不算出格,此次卻是他第一次挑戰本朝律法的底線。
汗水已經濕透裏衣。
卓思衡略有詫異,但他並未表現出來,隻是沉吟一會兒,好像真的在思考這個分成的合理性與自己得的那一份有多少。
在宋蘊和低著頭咬著牙死撐鎮定的時候,卓思衡終於開口了:“這一成可以劃出來,但無需給我,我要銀子用處不大,還有掉腦袋的風險,這又是何必?不如……銀子就當是岩窯廠入股你們茶園的年份了。”
他說得輕描淡寫,宋蘊和卻整個人都驚駭到不能言語。他為商多年,此時的場景卻是第一次見。
“大人你……你不要?”
“我不敢啊。”卓思衡大大方方地苦笑,“我還不想死呢。”
這確實是實話……
“可是窯廠……大人,不是我說岩窯,這裏猶如枯木,早晚會被棄如敝履,如今除了我家,哪還有其他家願意在這裏下訂?你將銀子給到岩窯廠……”宋蘊和沒有敢說後麵的那句:難道是為了避人耳目?
卓思衡明白他的意思,大聲笑道:“可千萬別多心,我說不敢,那就是不管什麽辦法都不敢的,而且我可以和宋老板你交個底,我的野心和誌向絕非你們茶園一股可以買到,今後路還長遠,我不可能將把柄留在上路啟程的地方,宋老板是聰明人,想必也有青雲之誌,如果你在我的位置上,也斷然不會如此,對麽?”
以卓思衡的能耐和本事,宋蘊和絕對相信他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誰不信就讓那人來摸摸自己濕透的後背。
可他不能這時候服軟,於是又將話題講回岩窯上來:“大人既然如此說,我便相信大人,但岩窯的事絕不能退一步,如果此時的岩窯蒸蒸日上,我們宋家與他強強聯合,利字寫作一筆,我當然沒有個不同意的,可是此時若要我們扶老攜幼一樣帶著岩窯朝前,隻怕會成為拖累,那銀子我們本就已經打算出了,話往難聽了說,給到大人我還反倒放心,因為那是確確實實出了我的手心進了大人的腰包,大人買宅子也好置地也罷,總算是花出去有用處,可給到岩窯……那不是往枯井裏扔銀子,隻能聽個響麽?我們又是圖什麽?”
“說得好。可是我還有一事不明,既然岩窯這樣不好,為何你家茶園卻還一直在這裏訂貨?”
卓思衡的話題十分突然,但此時宋蘊和已然鎮定下來,成竹在胸地答道:“瑾州多山,三麵封閉,隻有一處臨海,我們若是自外州訂瓷,成本實在難以駕馭,尤其是岩茶還得經海路去到江南府的碼頭再走一遭,其間費用都是我自家船隊承擔,因此實在不允許我們隨意更換……不過因為岩窯瓷器品質實在不夠應事,待茶葉運抵南北方我家各處邸店,為在本地兜售,還得給岩茶按照各地買主的喜好裝進瓷罐或是漆盒裏再賣,這點沒有必要欺瞞大人。我家這樣做有我家的取舍,但要是岩窯真的越來越不濟事。我們也隻好換其他載物裝著茶送出去了,成本也隻得自行負擔。”
“你們不會。”卓思衡顯得比宋蘊和還要更成竹在胸,“你說的固然是宋家岩茶選擇用岩窯裝罐運送的理由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那個。真正的理由是岩窯的燒製方法剛好對岩茶的運送條件最是滿足,隻是你們一直沒有說穿,故而次次拿品質來壓價,岩窯除了你們早沒什麽生意,投鼠忌器也不敢不從罷了。宋老板,你一定知曉,其他窯廠燒製的辦法,多少會裸露出瓷器底部的胎體,而覆燒法大多用在官窯燒製,拿金銀等物去補覆燒時漏出的口圈一周,美觀又密閉了底部,價格卻不菲。但岩窯卻不是以上二者。岩窯的工匠當年久居伊州百年,學到的也是先朝古伊州燒窯的方法,乃是裹足支燒法:在燒成的胎底以支釘撐起,這樣整個瓷器最後上釉都是完完整整,避免漏胎……這不是什麽秘密,你當然知道,這工藝也是宋家岩茶選擇岩窯的真正原因。”
卓思衡說完將桌上的茶盞扣過來,果然足底有三個極細小肉眼難辨的小凹陷,便是裹足支燒時留下的痕跡:“初到茶園時你向我介紹,說岩茶九次焙香,幹韻才可鎖住岩茶厚潤的香氣,直到熱水淋灌的那刻再奔發出來,才有濃鬱的醇香撲鼻……我印象深刻極了。所以岩茶的運輸途中不能沾水沾潮,否則會嚴重影響風味。而白茶半鮮潤的葉子則無需如此,他們的茶客茶商買回茶後雇人背在筐裏運出山即可,所以他們根本不必再多花這份銀子。但你們卻必須如此。尋常瓷器底部露胎,再細膩的胎體也有燒製後的細微氣孔,瑾州如此潮熱,山路崎嶇,又要海運,抵達江南府大概需要五到十日不等,這期間若是岩茶受潮,風味全無!這項生意便沒得做了。所以,並不是你們紆尊降貴同情岩窯,而是你們需要岩窯,需要這種隻有岩窯才燒出來的密封容器……來將整個茶園盤活!”
屋舍陰涼通風,宋蘊和卻仿佛三伏天站在太陽底下,從頭到腳都支站不穩。
卓思衡什麽都知道了,在商言商時讓人知曉透底細便再無商議餘地,隻能任人宰割。
他之前仍是不死心不願相信,到底還是仗著自己多吃了幾年鹽看清了這位卓通判,盡管侄子已經再三提醒,可他覺得宋端到底沒有做成過生意,不懂其中門道,也是一聽一過,此時才知道自己已是一敗塗地。
“所以這樣分出一成來,也不算拿銀子投井玩,我說得對吧?”卓思衡調轉瓷盞,低頭莞爾,仿佛自言自語。
“大人揭開我的老底,我也不能再說什麽……既然如此,我想大人費盡心機,所求絕不僅僅隻是銀子,還有什麽一並說出來,讓我這個敗軍之將也聽聽看。”宋蘊和此時方知什麽是以退為進。
“好,那我便說了。”卓思衡不打算彎繞,直說道,“我的條件有四個,第一條是繼續同岩窯訂貨,隻是不能按照壓價後此時的定價來,要依照從前。”
這條並不過分,這些年確實是他們在壓價將岩瓷的定價下至最低,這些年的便宜也占夠了,眼下被人戳穿,再交回去銀子他們並不虧,隻是賺得少些罷了。
“第二,往來安化郡的宋家商隊也得雇傭本地的鄉民,至少得保證五人有一。”
宋蘊和也不意外,若是和安化郡的生意做起來本就要新設商隊馱隊新雇傭人手,本地人知根知底再合適不過。卓思衡是想幫安化郡的一些本地人打開賺錢的路子,要他們有法子到外麵去,有父母官如此,倒是此地人的造化,這事兒就算沒有前麵的交談,他也可以當貢茶之事的添頭加上。
“第三,你們打算新建的學塾得建在浮汀山道中,也讓我們安化郡北麓的孩子也可去念。”
“這個萬萬不可!”宋蘊和沉下臉來,“大人,此事若不涉及茶園子弟,我大可以答應你,但若是將學塾設在山間,咱們的孩子難道要每天走幾十裏山路摸黑去讀書麽?您心疼安化郡的子弟沒有書讀,可我們永明郡我們宋家茶園孩子的前程便不重要了麽?此事我絕不會答應!”
宋蘊和能這樣說,卓思衡深感其人雖是圓滑的商人,卻也不缺義理,是真的造福一方之商才,於是他也嚴肅起來,將所想一五一十道出:“我雖是安化郡官吏,但絕非眼中隻有自己的官聲與官績。我與你一路看過自浮汀山到茶園的路,原本你想修在道中,可讓山鄉與茶園的孩子都能兼顧得到,是否有此事?”
“確實如此。”
“但為何一直沒有實施?因為你發現,這個距離讓兩邊的孩子都不便讀書。”
宋蘊和聽罷麵色稍霽,為難地點了點頭。
“要是隻顧著茶園的孩子,你又覺得不大妥當,因為山鄉幾處也都有宋家的驛站和商隊的雇工,可要是挪學塾到南麓山鄉處,你又沒法同茶園的夥計們與茶農們交待。我知道你的難處,最好的辦法是為了能讓學塾覆蓋更多的地方,將其擴大建成書院,容納學生留宿求學。便好像我家親弟弟所在的熊崖書院,他自帝京往來其實也算方便,卻還是得在書院裏一住就是十天,旬修歸家。如今像樣的書院都是如此,一是教學方便安排,又好督促;二是外地來求學的孩子好教收容。真正免除奔波之苦的不是離哪裏的遠近,而是書院是否能兼下多種需要。在浮汀山中設立書院,可教安化郡和永明郡浮汀山山裏的孩子更近讀書每日走動減少路程,而岩窯與茶園、乃至附近你我郡上的孩子都好來此地留宿求學。不然按照你取茶園和山鄉居中的辦法,隻會讓兩邊一天都走十裏八裏路,沒人能得了舒服便利。待到學院揚名,或許還有瑾州其他地方來的孩子,咱們設立書院是為孩子計之深遠,既然要計之深遠,那便要看得更遠才是。”
在此次談話中始終強勢的卓思衡忽然循循善誘起來。
宋蘊和其實已被說服,他一直沒有想到好的解決辦法,此時卓思衡替他完美解決,已是不能再好的上上之策,可這其中還隱藏著另一個問題。
“大人說得好聽,一處學塾而已,能用多少銀兩?可若是書院,這銀子真要教宋家完全負擔麽?大人當真是獅子大開口,我不和大人哭窮,隻是論理,我答應郡上開學塾是為方便自家雇工與茶園們的孩子,但若要顧忌安化郡,建書院費得銀子也不是我宋家大風刮來的。”
“宋老板還記得給岩窯的那一成嗎?”卓思衡慢條斯理說道,“建書院的錢也不用你們額外多出,一年十分之一茶利足矣,對外就說是茶園和岩窯一同為兩處郡上共修,書院的利潤也歸你們,人員從我們兩郡遣派,也減少些你們郡上調派人手的俸祿開銷,他們隻會樂意,而自兩郡選人,師傅的選擇更多,優中擇優,孩子才是最終的受益者。”
這樣一來,書院便成了一項投資,更是會不斷持續增長的威望與名聲……宋蘊和心中算盤敲得響,反正那一成也是要扔出去的,如今相當於省下一筆建書塾的錢,又能妥帖解決問題,豈不妙哉?
此時他看卓思衡的目光便有了十足的欽佩感,眼前這個年輕人仿佛已將一切都打算好了,不給所有人留任何後顧之憂。
可是就這樣嗎?這樣想怎麽都是他家賺了。商隊的事本就是添頭,而一成的利潤換貢茶,此稱號所能創造的獲利隻會多於投入,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這裏麵又出了書塾的錢,還有收益進項,他們家絕對沒有虧,這生意是不是太容易了?
不對。
不管卓思衡的笑容再恬淡隨和,宋蘊和也都是充滿了戒備,隻說道:“大人還有什麽要求?”
“還有最後一項。”卓思衡從袖口拿出一縷麻來,“宋家船隊通達五湖四海,我想要你家的船隊能在安化郡收本地劍麻製作的纜繩,當做咱們共謀的另一份利,如何?”
這提議讓宋蘊和呆愣在原地,許久,他忽然爆發出笑聲來,搖頭歎道:“大人,幸好你不是個商人,不然我家遭逢勁敵,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卓思衡隻是笑笑,不謙虛也不認下,隻道:“這便是我全部的條件,如果宋老板能答允,我有辦法給岩茶弄到貢茶的名號,隻要你們宋家願意配合,這筆買賣我們都是穩賺不賠的。”
“若是聽了這些我還不相信卓大人的本事,那也太不會觀人查世了。”宋蘊和笑著深吸一口氣,“便如此行事吧!林林總總好些事還要再另行商議,我會通知我家大哥,貢茶的事大人也不必急,咱們一道紮實的辦了,我信得過大人,大人也請相信我。”
“我相信宋老板是一諾千金之人,能將如此大的產業置弄得規規整整分毫不錯,單有能力是不足夠的。”卓思衡心中鬆了口氣,表麵上還得裝著真的是雲淡風輕。
“卓大人,我還有一事求問。”
“但講無妨。”
宋蘊和直截了當道:“大人與我商議之事,大多共有互利,我家不必做賠錢買賣,郡上沒有額外花費,最得益的是兩郡的黎民……可大人若想實心實意為安化郡多謀利一些,為何不敲我家一筆竹杠?你手裏拿著我家好多短處,就算真的苦苦相逼,我頂多在討價還價上多轉圜些銀錢,其餘便是沒有什麽施展的餘地,拿大人沒有任何辦法,可大人為何不作此打算呢?”
卓思衡此時就顯得格外誠懇了,他朗聲說道:“我是希望安化郡好的,可若隻是安化郡好,並不是有遠見的做法。我希望他周邊的郡縣乃至州府都能富庶,幾處通起人員商貿,到處都能遍及繁利,若隻是一處天府不得連攜,再多的興旺也沒有根基和腹地,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所以我的全盤計劃裏,咱們兩地都有惠及,宋家茶園越來越好,安化郡未必就不得好處,而安化郡日漸繁盛,宋家亦可從中得利。”
如果不給宋家足夠的利益,隻是單純威逼利誘拿貢茶的事要挾,隻怕事成之後便難有後續,這就不是結下互惠共利的前景,而是結仇。但若能創造雙贏局麵,宋家也在後續能得到好處,他們當然甘之如飴投入百倍,安化郡能得到的就業與創收便可取之不盡。
宋蘊和聽罷斂衣正體,朝卓思衡深深拜去,口中道:“今日我宋蘊和方知‘官’字如何寫就,請受此高敬之禮,今後大人有吩咐,隻要能造福一方,我宋家責無旁貸。”
卓思衡扶他起來,笑道:“是不是還以為要提著腦袋來這裏和我較量一番?”
宋蘊和略有些不好意思,隻得道:“要大人見笑了。”
“對了,此次你我協商妥當,我還有一禮相贈。”卓思衡不給宋蘊和反應的時間,推開房門,做了個客氣的“請”的動作:“宋老板隨我來。”
說完他抬腿就走,一時茫然的宋蘊和隻好跟上,同他走到一個倉庫前,卓思衡要人叫來吳興開門,之後卻教他們不必跟進去,隻帶滿腹狐疑的宋蘊和進內。
宋蘊和不知卓思衡還有何事,但見一束束靠近屋頂的細條窗照進的陽光傾斜出道道金色,而這金色裏又滿是細膩的淡淡光暈融化的感覺,仔細一看,原來是架子上幾排形色各異的瓷器。
可是……這不像是岩窯的燒瓷啊……
宋蘊和詫異地看一眼卓思衡,得到對方許可後上前拿起一雙掌共攏大小的瓷罐,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竟有這樣穠麗又淡雅的瓷器!琥珀色澤蘊於內,潤透精光綻於外,此種顏色和質地,不是剛好極其符合岩茶的茶湯特色麽?
“大人,這是……”宋蘊和一時失語,“這是何物?”
卓思衡也拿起一隻小盞,仿佛要同飲一般暢然道:“岩窯燒出的新瓷。放心,我不會坐地起價,但宋老板要知道,這樣的好物不能咱們獨享,要給名聲揚到天下各處去,還得借助宋家的本領。以此瓷來裝呈岩茶,那它的價值越高,你的可入之利也就越大,我們可共乘的船又多了一個。不過這個不是我的條件,這是咱們生意的共贏的好開端,現將新燒的蜜瓷造響名聲,後續之事想來也坦順許多。我的另一個要求其實是……”
“大人請講!”宋蘊和對新瓷愛不釋手,捧在手裏真誠發問。
“是誰教宋老板‘以退為進’的與官謀皮之術,此人可否引薦我認識一下呢?”
第81章
司禮女官來自宮中,主持過內闈祭祀封妃等典儀,對各種禮製熟記於心,她告訴卓慧衡和其餘四名女子,謝長公主不必叩首大禮,但長公主宣讀聖旨時,務必稽首而待。
說完,她也是笑笑,嚴肅的神情略有減緩,眼尾勾畫出幾筆歲月添就的紋路,慨歎道:“我侍奉兩代帝王的內苑後宮,主引過無數祭禮和冊封,卻從未有幸能與諸位才學之女一道共沐學風之惠盛,今日首開此典,與諸位一道為天下女子之先河,何其榮焉。”
五位女子聽聞此言都心懷起伏,同謝女官。
卓慧衡站在最前,今日她被稱為“女狀元”,這個稱呼不算正式,但趙蘭萱告訴她,如今帝京都這樣稱呼她,還道“卓氏一門,兄妹狀元”,不可不謂佳話。
她自己警醒自己,不可被美譽衝昏心智,卻仍有種揮之不去的榮光感,伴隨她的腳步,一級一級登上長公主府正殿的台階。
羅元珠身著女史淡紫色的朝服已等在殿中,人到齊後,司禮女官一一唱名,長公主華服宮裝雙手捧聖旨自後端步行出,宣讀。
卓慧衡按照司禮吩咐跪地靜聽,可惜詔旨中隻言編書,卻未點此次選撰考入選五人的姓名與籍貫。
之後,便是各人職責,羅元珠為總編修,卓慧衡為協修,其餘四女為編撰。
長公主宣讀完聖旨,靜靜看著階前的六個女子,目光落在卓慧衡的身上。
她想起前幾日於天章殿,哥哥同她說得話來。
……
“卓氏一門雖自寒苦遠邊歸來,子弟兒女卻都身負才學,著實不易。但更難得的卻不是這個。”
“哥哥的意思是……”
“生意大不大還得看宋老板的意願,我雖是官身,但你情我願的事情也不能拿來壓人。”卓思衡比他更直接說話,“隨宋老板商隊去次茶園,著實開了眼界,這樣好的茶和園卻不能得一禦批的封賞,的確可惜。宋老板一直心係此事,言辭之間多有透露,我並非不查。”
“大人若能替我宋家三代完成這一心願,我定當結草銜環!”宋蘊和起身就拜。
“宋老板不必如此,在談此事前我還有一事不明,所以想問老板,還望如實相告。”卓思衡低頭笑了笑,看對方點頭才說道,“你說宋家三代的心願便是要自家茶園產的岩茶成為貢茶。宋氏在江南三代經商,財名俱收,我雖是北方來此卻也是早有耳聞,可為何在這之前,以你家能耐卻沒法尋到合適的官吏來疏通此事呢?”
宋蘊和心中一驚,不知為何心底想起侄子的叮囑來,又趕緊壓下去,按照自己的說辭答道:“說來慚愧……之前何大人那邊我們想走動過,可是大人他……不大願意同商賈相交。”
“不,這隻是你這一代,前麵兩代人呢?既然此事已成你家幾代心疾痼症,怎會沒有做過其他努力呢?”
卓思衡說完靜靜笑著,他聲音不大,也不拿威視和嚴肅的語氣壓人,舒舒緩緩說出的話卻比射出的箭還銳意剛猛直逼要害,他看宋蘊和沉默著,也不逼迫非得交待,選了個合適的時機悠然開口道:“宋老板,不如我來替你說罷。”
“我自宋家茶園離去後又去了咱們瑾州唯一一處貢茶的產地,潮平郡的東姥山。”卓思衡站起身,踱步慢道,“那裏的白茶作為貢茶已有數百年曆史,享譽我朝。聖上平日裏愛喝江州上貢的雲霧茶,咱們本州上進的白茶多作賞賜,我也得過兩次,確實清湯淡韻,別有風味。不過白茶園卻不像它產得茶那樣清淡通透了。除去常貢院設在本地的茶官管轄的貢茶園子外,其餘整個東姥山到處都是零散的茶園,甚至魚目混珠山下還有好些,我去一處處看過,各家都對自己的老板諱莫如深,哪有像宋老板這樣坦率敢說知無不言的?其實也不怪他們,因為猜也猜得到,一種茶做了貢茶便是抬了身價,行銷各地自不必說,其中利潤之豐厚宋老板你是經商之人,隻會比我清楚。那些大小分散的茶園定然是在郡內州內有本事弄到此地地契的人家所開所種,我想裏麵有不少宋老板家拜訪過的熟人吧?”
宋蘊和滿頭是汗,隻沉默卻不敢應聲,連點頭仿佛都做不到,脖頸往上都是千鈞之重。
“不必如此局促,我知道自己在說什麽。那些人家要麽是本地富戶鄉紳,同官吏的關係自不必說,說不定裏麵還有曾在任的實權官員手上一些銀股;而有些幹脆就是官吏私下開設,自行方便。所以,他們為圈好自己的利益和產業獨一無二的身價,保證整個瑾州隻有一處貢茶園,怎會同意你家請求?”
宋蘊和沒想到卓思衡一個六品通判如此敢言!這便是在皇帝身邊待過的練過的膽子麽?他一個白身,半個字都不敢多說,想到侄子宋端曾說,卓思衡此次攤牌必然會先將難聽的話說出來,他已知曉他們一家的軟肋,決計不會手軟隻朝這一處出擊,侄子要他務必“搶一步說完該說的話”不給他命中靶心的機會,將主動牢牢握在自己手裏,引導談話到岩窯上去,這才是唯一謀利的突破口。雖然卓思衡的確如侄子所料直搗黃龍,但這話題也太恐怖了,他不敢造次,隻得硬著頭皮道:“不敢欺瞞大人,也確實是……無法言及個中辛酸。”
“所以我替你說了,說出來也沒什麽。”卓思衡笑了笑,“而我願意幫你,是因為我新官上任在此地沒有利益糾葛,你們宋家也是看重我這點,你才特意相邀,想給我點好處就此互惠,我說得對麽?”
犯國法的事兒被卓思衡輕飄飄笑吟吟說出來,竟透著股恐怖的意味。
宋蘊和這下後悔沒聽侄子的話了,宋端頑劣躲懶人不靠譜,但腦子靈活,他的主意或許自有道理,不知此時亡羊補牢是否未晚?宋蘊和到底在商場打磨多年,心智和反應都是極快,隻道:“大人說得沒錯……我卻有此意,我家願意襄助大人,無論大人在江南府有何所求,都可以商量,岩茶入貢一事請大人務必施以援手!”
“就算我要你家茶園每年的分利?”
宋蘊和驚訝得迎上卓思衡注視自己的目光,看不出他這話是玩笑還是認真,此時卓大人臉上和藹的表情半點沒有變,可說出話來卻直接聊到禁忌話題裏去。
官商勾結。
……“三叔,切記侄兒一句話,萬事遇到死胡同就先以退為進,千萬別硬闖,這個卓通判是個鋼芯的軟刀子,宰殺的時候你沒感覺,可當他想抽刀,咱們的皮肉就都在倒刺上掛著了。”……
談話走向與宋端預料並無區別,宋蘊和自己一時沒有更好的法子,便索性硬起頭皮,按照侄子的話照做。
拉他卓思衡下到水裏去,可謂不成功便成仁,他若是做成這件大事,在宋家說話也更有分量,大哥必然高看他一眼,況且既然他家正常門路走不通,如今隻好用些非常之計了。
“我家茶園分利六分歸公中,一分歸我,剩下三分是給茶園其餘所有雇工、茶農、馱隊等均分,若是大人願意助我們一飛衝天,在我這份裏取出半分,公中取出半分,合成一份分給大人,如何?”宋蘊和一輩子奉公守法做商人,雖說也有些小的與官場之人的灰色人情往來,但都不算出格,此次卻是他第一次挑戰本朝律法的底線。
汗水已經濕透裏衣。
卓思衡略有詫異,但他並未表現出來,隻是沉吟一會兒,好像真的在思考這個分成的合理性與自己得的那一份有多少。
在宋蘊和低著頭咬著牙死撐鎮定的時候,卓思衡終於開口了:“這一成可以劃出來,但無需給我,我要銀子用處不大,還有掉腦袋的風險,這又是何必?不如……銀子就當是岩窯廠入股你們茶園的年份了。”
他說得輕描淡寫,宋蘊和卻整個人都驚駭到不能言語。他為商多年,此時的場景卻是第一次見。
“大人你……你不要?”
“我不敢啊。”卓思衡大大方方地苦笑,“我還不想死呢。”
這確實是實話……
“可是窯廠……大人,不是我說岩窯,這裏猶如枯木,早晚會被棄如敝履,如今除了我家,哪還有其他家願意在這裏下訂?你將銀子給到岩窯廠……”宋蘊和沒有敢說後麵的那句:難道是為了避人耳目?
卓思衡明白他的意思,大聲笑道:“可千萬別多心,我說不敢,那就是不管什麽辦法都不敢的,而且我可以和宋老板你交個底,我的野心和誌向絕非你們茶園一股可以買到,今後路還長遠,我不可能將把柄留在上路啟程的地方,宋老板是聰明人,想必也有青雲之誌,如果你在我的位置上,也斷然不會如此,對麽?”
以卓思衡的能耐和本事,宋蘊和絕對相信他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誰不信就讓那人來摸摸自己濕透的後背。
可他不能這時候服軟,於是又將話題講回岩窯上來:“大人既然如此說,我便相信大人,但岩窯的事絕不能退一步,如果此時的岩窯蒸蒸日上,我們宋家與他強強聯合,利字寫作一筆,我當然沒有個不同意的,可是此時若要我們扶老攜幼一樣帶著岩窯朝前,隻怕會成為拖累,那銀子我們本就已經打算出了,話往難聽了說,給到大人我還反倒放心,因為那是確確實實出了我的手心進了大人的腰包,大人買宅子也好置地也罷,總算是花出去有用處,可給到岩窯……那不是往枯井裏扔銀子,隻能聽個響麽?我們又是圖什麽?”
“說得好。可是我還有一事不明,既然岩窯這樣不好,為何你家茶園卻還一直在這裏訂貨?”
卓思衡的話題十分突然,但此時宋蘊和已然鎮定下來,成竹在胸地答道:“瑾州多山,三麵封閉,隻有一處臨海,我們若是自外州訂瓷,成本實在難以駕馭,尤其是岩茶還得經海路去到江南府的碼頭再走一遭,其間費用都是我自家船隊承擔,因此實在不允許我們隨意更換……不過因為岩窯瓷器品質實在不夠應事,待茶葉運抵南北方我家各處邸店,為在本地兜售,還得給岩茶按照各地買主的喜好裝進瓷罐或是漆盒裏再賣,這點沒有必要欺瞞大人。我家這樣做有我家的取舍,但要是岩窯真的越來越不濟事。我們也隻好換其他載物裝著茶送出去了,成本也隻得自行負擔。”
“你們不會。”卓思衡顯得比宋蘊和還要更成竹在胸,“你說的固然是宋家岩茶選擇用岩窯裝罐運送的理由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那個。真正的理由是岩窯的燒製方法剛好對岩茶的運送條件最是滿足,隻是你們一直沒有說穿,故而次次拿品質來壓價,岩窯除了你們早沒什麽生意,投鼠忌器也不敢不從罷了。宋老板,你一定知曉,其他窯廠燒製的辦法,多少會裸露出瓷器底部的胎體,而覆燒法大多用在官窯燒製,拿金銀等物去補覆燒時漏出的口圈一周,美觀又密閉了底部,價格卻不菲。但岩窯卻不是以上二者。岩窯的工匠當年久居伊州百年,學到的也是先朝古伊州燒窯的方法,乃是裹足支燒法:在燒成的胎底以支釘撐起,這樣整個瓷器最後上釉都是完完整整,避免漏胎……這不是什麽秘密,你當然知道,這工藝也是宋家岩茶選擇岩窯的真正原因。”
卓思衡說完將桌上的茶盞扣過來,果然足底有三個極細小肉眼難辨的小凹陷,便是裹足支燒時留下的痕跡:“初到茶園時你向我介紹,說岩茶九次焙香,幹韻才可鎖住岩茶厚潤的香氣,直到熱水淋灌的那刻再奔發出來,才有濃鬱的醇香撲鼻……我印象深刻極了。所以岩茶的運輸途中不能沾水沾潮,否則會嚴重影響風味。而白茶半鮮潤的葉子則無需如此,他們的茶客茶商買回茶後雇人背在筐裏運出山即可,所以他們根本不必再多花這份銀子。但你們卻必須如此。尋常瓷器底部露胎,再細膩的胎體也有燒製後的細微氣孔,瑾州如此潮熱,山路崎嶇,又要海運,抵達江南府大概需要五到十日不等,這期間若是岩茶受潮,風味全無!這項生意便沒得做了。所以,並不是你們紆尊降貴同情岩窯,而是你們需要岩窯,需要這種隻有岩窯才燒出來的密封容器……來將整個茶園盤活!”
屋舍陰涼通風,宋蘊和卻仿佛三伏天站在太陽底下,從頭到腳都支站不穩。
卓思衡什麽都知道了,在商言商時讓人知曉透底細便再無商議餘地,隻能任人宰割。
他之前仍是不死心不願相信,到底還是仗著自己多吃了幾年鹽看清了這位卓通判,盡管侄子已經再三提醒,可他覺得宋端到底沒有做成過生意,不懂其中門道,也是一聽一過,此時才知道自己已是一敗塗地。
“所以這樣分出一成來,也不算拿銀子投井玩,我說得對吧?”卓思衡調轉瓷盞,低頭莞爾,仿佛自言自語。
“大人揭開我的老底,我也不能再說什麽……既然如此,我想大人費盡心機,所求絕不僅僅隻是銀子,還有什麽一並說出來,讓我這個敗軍之將也聽聽看。”宋蘊和此時方知什麽是以退為進。
“好,那我便說了。”卓思衡不打算彎繞,直說道,“我的條件有四個,第一條是繼續同岩窯訂貨,隻是不能按照壓價後此時的定價來,要依照從前。”
這條並不過分,這些年確實是他們在壓價將岩瓷的定價下至最低,這些年的便宜也占夠了,眼下被人戳穿,再交回去銀子他們並不虧,隻是賺得少些罷了。
“第二,往來安化郡的宋家商隊也得雇傭本地的鄉民,至少得保證五人有一。”
宋蘊和也不意外,若是和安化郡的生意做起來本就要新設商隊馱隊新雇傭人手,本地人知根知底再合適不過。卓思衡是想幫安化郡的一些本地人打開賺錢的路子,要他們有法子到外麵去,有父母官如此,倒是此地人的造化,這事兒就算沒有前麵的交談,他也可以當貢茶之事的添頭加上。
“第三,你們打算新建的學塾得建在浮汀山道中,也讓我們安化郡北麓的孩子也可去念。”
“這個萬萬不可!”宋蘊和沉下臉來,“大人,此事若不涉及茶園子弟,我大可以答應你,但若是將學塾設在山間,咱們的孩子難道要每天走幾十裏山路摸黑去讀書麽?您心疼安化郡的子弟沒有書讀,可我們永明郡我們宋家茶園孩子的前程便不重要了麽?此事我絕不會答應!”
宋蘊和能這樣說,卓思衡深感其人雖是圓滑的商人,卻也不缺義理,是真的造福一方之商才,於是他也嚴肅起來,將所想一五一十道出:“我雖是安化郡官吏,但絕非眼中隻有自己的官聲與官績。我與你一路看過自浮汀山到茶園的路,原本你想修在道中,可讓山鄉與茶園的孩子都能兼顧得到,是否有此事?”
“確實如此。”
“但為何一直沒有實施?因為你發現,這個距離讓兩邊的孩子都不便讀書。”
宋蘊和聽罷麵色稍霽,為難地點了點頭。
“要是隻顧著茶園的孩子,你又覺得不大妥當,因為山鄉幾處也都有宋家的驛站和商隊的雇工,可要是挪學塾到南麓山鄉處,你又沒法同茶園的夥計們與茶農們交待。我知道你的難處,最好的辦法是為了能讓學塾覆蓋更多的地方,將其擴大建成書院,容納學生留宿求學。便好像我家親弟弟所在的熊崖書院,他自帝京往來其實也算方便,卻還是得在書院裏一住就是十天,旬修歸家。如今像樣的書院都是如此,一是教學方便安排,又好督促;二是外地來求學的孩子好教收容。真正免除奔波之苦的不是離哪裏的遠近,而是書院是否能兼下多種需要。在浮汀山中設立書院,可教安化郡和永明郡浮汀山山裏的孩子更近讀書每日走動減少路程,而岩窯與茶園、乃至附近你我郡上的孩子都好來此地留宿求學。不然按照你取茶園和山鄉居中的辦法,隻會讓兩邊一天都走十裏八裏路,沒人能得了舒服便利。待到學院揚名,或許還有瑾州其他地方來的孩子,咱們設立書院是為孩子計之深遠,既然要計之深遠,那便要看得更遠才是。”
在此次談話中始終強勢的卓思衡忽然循循善誘起來。
宋蘊和其實已被說服,他一直沒有想到好的解決辦法,此時卓思衡替他完美解決,已是不能再好的上上之策,可這其中還隱藏著另一個問題。
“大人說得好聽,一處學塾而已,能用多少銀兩?可若是書院,這銀子真要教宋家完全負擔麽?大人當真是獅子大開口,我不和大人哭窮,隻是論理,我答應郡上開學塾是為方便自家雇工與茶園們的孩子,但若要顧忌安化郡,建書院費得銀子也不是我宋家大風刮來的。”
“宋老板還記得給岩窯的那一成嗎?”卓思衡慢條斯理說道,“建書院的錢也不用你們額外多出,一年十分之一茶利足矣,對外就說是茶園和岩窯一同為兩處郡上共修,書院的利潤也歸你們,人員從我們兩郡遣派,也減少些你們郡上調派人手的俸祿開銷,他們隻會樂意,而自兩郡選人,師傅的選擇更多,優中擇優,孩子才是最終的受益者。”
這樣一來,書院便成了一項投資,更是會不斷持續增長的威望與名聲……宋蘊和心中算盤敲得響,反正那一成也是要扔出去的,如今相當於省下一筆建書塾的錢,又能妥帖解決問題,豈不妙哉?
此時他看卓思衡的目光便有了十足的欽佩感,眼前這個年輕人仿佛已將一切都打算好了,不給所有人留任何後顧之憂。
可是就這樣嗎?這樣想怎麽都是他家賺了。商隊的事本就是添頭,而一成的利潤換貢茶,此稱號所能創造的獲利隻會多於投入,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這裏麵又出了書塾的錢,還有收益進項,他們家絕對沒有虧,這生意是不是太容易了?
不對。
不管卓思衡的笑容再恬淡隨和,宋蘊和也都是充滿了戒備,隻說道:“大人還有什麽要求?”
“還有最後一項。”卓思衡從袖口拿出一縷麻來,“宋家船隊通達五湖四海,我想要你家的船隊能在安化郡收本地劍麻製作的纜繩,當做咱們共謀的另一份利,如何?”
這提議讓宋蘊和呆愣在原地,許久,他忽然爆發出笑聲來,搖頭歎道:“大人,幸好你不是個商人,不然我家遭逢勁敵,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卓思衡隻是笑笑,不謙虛也不認下,隻道:“這便是我全部的條件,如果宋老板能答允,我有辦法給岩茶弄到貢茶的名號,隻要你們宋家願意配合,這筆買賣我們都是穩賺不賠的。”
“若是聽了這些我還不相信卓大人的本事,那也太不會觀人查世了。”宋蘊和笑著深吸一口氣,“便如此行事吧!林林總總好些事還要再另行商議,我會通知我家大哥,貢茶的事大人也不必急,咱們一道紮實的辦了,我信得過大人,大人也請相信我。”
“我相信宋老板是一諾千金之人,能將如此大的產業置弄得規規整整分毫不錯,單有能力是不足夠的。”卓思衡心中鬆了口氣,表麵上還得裝著真的是雲淡風輕。
“卓大人,我還有一事求問。”
“但講無妨。”
宋蘊和直截了當道:“大人與我商議之事,大多共有互利,我家不必做賠錢買賣,郡上沒有額外花費,最得益的是兩郡的黎民……可大人若想實心實意為安化郡多謀利一些,為何不敲我家一筆竹杠?你手裏拿著我家好多短處,就算真的苦苦相逼,我頂多在討價還價上多轉圜些銀錢,其餘便是沒有什麽施展的餘地,拿大人沒有任何辦法,可大人為何不作此打算呢?”
卓思衡此時就顯得格外誠懇了,他朗聲說道:“我是希望安化郡好的,可若隻是安化郡好,並不是有遠見的做法。我希望他周邊的郡縣乃至州府都能富庶,幾處通起人員商貿,到處都能遍及繁利,若隻是一處天府不得連攜,再多的興旺也沒有根基和腹地,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所以我的全盤計劃裏,咱們兩地都有惠及,宋家茶園越來越好,安化郡未必就不得好處,而安化郡日漸繁盛,宋家亦可從中得利。”
如果不給宋家足夠的利益,隻是單純威逼利誘拿貢茶的事要挾,隻怕事成之後便難有後續,這就不是結下互惠共利的前景,而是結仇。但若能創造雙贏局麵,宋家也在後續能得到好處,他們當然甘之如飴投入百倍,安化郡能得到的就業與創收便可取之不盡。
宋蘊和聽罷斂衣正體,朝卓思衡深深拜去,口中道:“今日我宋蘊和方知‘官’字如何寫就,請受此高敬之禮,今後大人有吩咐,隻要能造福一方,我宋家責無旁貸。”
卓思衡扶他起來,笑道:“是不是還以為要提著腦袋來這裏和我較量一番?”
宋蘊和略有些不好意思,隻得道:“要大人見笑了。”
“對了,此次你我協商妥當,我還有一禮相贈。”卓思衡不給宋蘊和反應的時間,推開房門,做了個客氣的“請”的動作:“宋老板隨我來。”
說完他抬腿就走,一時茫然的宋蘊和隻好跟上,同他走到一個倉庫前,卓思衡要人叫來吳興開門,之後卻教他們不必跟進去,隻帶滿腹狐疑的宋蘊和進內。
宋蘊和不知卓思衡還有何事,但見一束束靠近屋頂的細條窗照進的陽光傾斜出道道金色,而這金色裏又滿是細膩的淡淡光暈融化的感覺,仔細一看,原來是架子上幾排形色各異的瓷器。
可是……這不像是岩窯的燒瓷啊……
宋蘊和詫異地看一眼卓思衡,得到對方許可後上前拿起一雙掌共攏大小的瓷罐,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竟有這樣穠麗又淡雅的瓷器!琥珀色澤蘊於內,潤透精光綻於外,此種顏色和質地,不是剛好極其符合岩茶的茶湯特色麽?
“大人,這是……”宋蘊和一時失語,“這是何物?”
卓思衡也拿起一隻小盞,仿佛要同飲一般暢然道:“岩窯燒出的新瓷。放心,我不會坐地起價,但宋老板要知道,這樣的好物不能咱們獨享,要給名聲揚到天下各處去,還得借助宋家的本領。以此瓷來裝呈岩茶,那它的價值越高,你的可入之利也就越大,我們可共乘的船又多了一個。不過這個不是我的條件,這是咱們生意的共贏的好開端,現將新燒的蜜瓷造響名聲,後續之事想來也坦順許多。我的另一個要求其實是……”
“大人請講!”宋蘊和對新瓷愛不釋手,捧在手裏真誠發問。
“是誰教宋老板‘以退為進’的與官謀皮之術,此人可否引薦我認識一下呢?”
第81章
司禮女官來自宮中,主持過內闈祭祀封妃等典儀,對各種禮製熟記於心,她告訴卓慧衡和其餘四名女子,謝長公主不必叩首大禮,但長公主宣讀聖旨時,務必稽首而待。
說完,她也是笑笑,嚴肅的神情略有減緩,眼尾勾畫出幾筆歲月添就的紋路,慨歎道:“我侍奉兩代帝王的內苑後宮,主引過無數祭禮和冊封,卻從未有幸能與諸位才學之女一道共沐學風之惠盛,今日首開此典,與諸位一道為天下女子之先河,何其榮焉。”
五位女子聽聞此言都心懷起伏,同謝女官。
卓慧衡站在最前,今日她被稱為“女狀元”,這個稱呼不算正式,但趙蘭萱告訴她,如今帝京都這樣稱呼她,還道“卓氏一門,兄妹狀元”,不可不謂佳話。
她自己警醒自己,不可被美譽衝昏心智,卻仍有種揮之不去的榮光感,伴隨她的腳步,一級一級登上長公主府正殿的台階。
羅元珠身著女史淡紫色的朝服已等在殿中,人到齊後,司禮女官一一唱名,長公主華服宮裝雙手捧聖旨自後端步行出,宣讀。
卓慧衡按照司禮吩咐跪地靜聽,可惜詔旨中隻言編書,卻未點此次選撰考入選五人的姓名與籍貫。
之後,便是各人職責,羅元珠為總編修,卓慧衡為協修,其餘四女為編撰。
長公主宣讀完聖旨,靜靜看著階前的六個女子,目光落在卓慧衡的身上。
她想起前幾日於天章殿,哥哥同她說得話來。
……
“卓氏一門雖自寒苦遠邊歸來,子弟兒女卻都身負才學,著實不易。但更難得的卻不是這個。”
“哥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