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並未言明過。但我知道他們想要方大人所為之事與越王殿下有關。”姮姬並不賣關子,她知道眼下這種情況唯一能救自己的隻有卓思衡,於是便知無不言,“我曾聽濟北王辱罵過世子,那時世子以探病為名自京返回封地,他們吵嚷之事便涉及越王。濟北王辱罵世子是蠢貨混賬,但過一會兒就說什麽將錯就錯,越王性蠢卻有人襄助之類的話,但後來他們的聲音就小了下去,我隻聽得到這些,在這之後,他們便安排我去到方大人身邊,此二事想來定然有所因果。”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卓思衡心中一閃念,仿佛所有的線索終於藉由姮姬的話穿在一條線上。
“四年前的十一月。”姮姬記得十分清楚,“那年秋天非常的冷,濟北王感染風寒,其實並無大恙,可世子還是執意歸來,反倒路上自己先病了,到王府後昏睡了一日有餘,我也是隨侍病駕才無意聽見他們父子的對話。”
四年前,是水龍法會皇帝遇刺的那一年。
卓思衡頓時心如明鏡燃燭,仿佛一切都在他麵前掀開了最後的迷霧,世間萬物都以最澄澈的模樣呈現。
此時,他已有了下一步的計劃,但麵前還有一人也要考慮。
“這話你不能再向任何一人說了,隻有這樣我才能設法保全你的姓名。”
姮姬聽罷點頭。
“你真的沒有家人了麽?方才堂上所言,是為隱護還是確實如此?”卓思又問。
姮姬低頭道:“我也不知自己還有沒有家人……我是朔州人氏,貞元四年五年接連兩次冬荒,我爹娘相繼亡故……我有一兄長,舍命帶我南下投奔叔父,至慕州時我倆已身無分文幾乎餓死,他拖在王府做雜工的叔父帶我去府裏過活,自己離開了……哥哥與我告別時說王府裏一定能填飽肚子過得舒服……但我在王府學藝從未吃飽過,過得也不舒服,更不知道如今兄長在何處是否尚在人世……”她的聲音仿佛那年的雪片落入其他同伴當中,消失不見。
卓思衡當然知道那場讓他們四兄妹在朔州失去父親的冬荒,他心中悲傷,此時不好展露,隻道:“隻要原籍還有記載,或許能找到也不一定,我可以幫你向當地官吏調取查看,在這期間你要在府衙做仆工,且不能對外說自己的身世。找得到我會讓範知州告知予你,若找不到或者消息並非你所期待的那個……我也會告知。待到我的事處理完畢,你再想去哪都是你的自由了。”
姮姬聽罷又要叩拜相謝,卓思衡趕忙製止,讓她不必如此,暫且安置下來,保持緘默。
……
而卓思衡接下來的計劃,必須有太子配合。
姮姬以為太子是皇家之人與此事關聯莫大,不敢告知,但其實卓思衡並無不可告訴太子的理由,更何況事涉越王和皇帝遇刺,太子需要知道一部分實情——剩下一部分等塵埃落定後再知也不遲。
第227章
劉煦這輩子活到今日,也算經曆過大風大浪,可聽完卓思衡所述,仍是憤驚交加道:“難道父皇遇刺與越王有關?”
皇後或許沒有告訴兒子太多當年的沉屙與舊怨,卓思衡也覺該由皇後親自告知才好,故而沒有言明,隻道:“與舊日之事有關,或許也與越王有關,當日我便奇怪,為何幾個世子那麽巧偏都不在,有人見聖上遇刺去報信家中倒也不奇怪,可奇怪的是,濟北王世子明明已到了禦前,卻是和越王碰麵再行離去,現在我全都明白了。”
“卓侍詔是覺得濟北王世子劉倫是和我弟弟有所勾連?”
“與其說勾連,不如說是被拿住了把柄而受到威脅。”卓思衡沉吟半晌道,“水龍法會行刺一事,雖不是世子主使,但就在此事上他有把柄被越王知曉,故而要挾其與自己攜手。世子不能自主,便借故歸家征求濟北王意見,父子倆無路可走,便上了越王這條賊船。在那之後,濟北王世子屢屢發難,想來都與此事有關。”
太子驚異之餘許久才沉聲道:“濟北王和其世子意圖拉攏朝廷命宮不止,竟然還與皇子共謀,簡直膽大妄為聞所未聞。”
“表哥是已經想好對策了麽?”範希亮問道。以他對卓思衡的了解,表哥絕不會在提出問題時沒有準備好答案。
卓思衡低頭一笑道:“咱們不是到了人家的地盤了麽?有一句古話說得好——來都來了。”
……
“卓侍詔,真的有‘來都來了’這句古話嗎?”
在前往濟北王府的路上,劉煦惴惴不安問道,他顯然被卓思衡說服執行計劃,可心中卻因計劃的內容過於大膽而無法安坐於馬上。
卓思衡心道我帶回來的古話應該也算古話吧,可話是這樣想但不能這樣說,他為了安撫太子的心緒說道:“我怎麽會騙殿下呢?再說楊令顯已然按照吩咐派出,殿下可以放心與我同行。”
看卓思衡胸有成竹之態,劉煦也稍回緩些緊繃,思索後道:“我們貿然前往,會不會反倒讓他們起疑?”
“我們到這裏的消息隻怕就會讓他們起疑了,虧心之人自有虧心之事,更何況他們也擔心姮姬之事敗露,但我們不是給他們留了驚喜麽?”卓思衡的語氣好像是探望親朋準備了什麽意外之喜來慶賀般鬆弛,“殿下,你務必要牢記‘事出於意外,雖智者亦窮’這個道理,超出人意料的事會讓人對自己的智識和能力產生疑惑,而動搖就是破綻,如果沒有這個超出預料的驚喜,我們就量身定做一個超出他們認知的意外。”
劉煦點點頭,也許是為了讓自己輕鬆些,也許確實是心中存有疑問,他又笑道:“卓侍詔,孔夫子的《論語》裏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但你好像是個例外。”
卓思衡也笑答:“孔夫子不是還說過克己複禮為仁麽?我們今天是來驗證聖人所言仁之一字的另一種詮釋方式,所謂為仁由己,那我們今天如果成功了,就是成仁成功,由我們自己創造的仁才是真的求仁得仁。”
……
本朝的藩王王府不許置於州府市鎮,濟北王府在慕州一側的燕略郡內,看上去雖規製輝煌,但所在街道實在無法與帝京一些富戶的宅邸所臨繁華街市相比,隻是王府畢竟是王府,高屋建瓴又有特例門庭市街,然而因配著蕭條少人的北地小鎮便顯得有幾分不配搭的詭異。
怪不得藩王想搞些動作,非要聯上本地官吏與京中皇子才能壯膽。卓思衡望著眼前的場景想道。
但是還是打錯了算盤。
大人醒醒,已經不是藩王可以造反的地方武裝割據時代了。
濟北王與自己的世子劉倫在收到州府衙門的通傳後,已在敞開的正門前帶著一家老小恭候多時。劉煦當朝皇太子的身份地位尊貴擺在這裏,二人見劉煦騎馬近前,急忙拜迎太子殿下下馬到訪。
卓思衡則按照規矩早在街門口就下了馬步行過來,他遠遠看著太子春風滿麵和煦陶然的模樣心中甚為欣慰:孩子真的長大了,已經開始會騙人了。
他走至門前向濟北王和世子劉倫行禮時,一家血脈甚遠隻能追溯到太宗的堂親已然寒暄完畢,劉倫見卓思衡便耐不住性子,尤其想到在國子監時自己受到的折磨,眼下在自己的地盤可算仰首伸眉,恨不得用鼻孔去直視卓思衡,而其父濟北王卻適宜得多,對卓思衡也同樣噓寒問暖事無巨細關懷,頗有仁厚的長者之尊。
卓思衡與劉煦被讓入正廳,劉煦依照卓思衡來之前的吩咐,非常主動地誇讚王府陳設與布置,然後適時道:“我在宮中時亦有聽聞,及濟北王府雖在北地,卻有一處地龍溫園,四季如春華茂似錦,不知此次可否有幸一觀?”
濟北王笑道:“太子殿下願意賞光已是小王闔家之榮。且讓犬子引路。”說罷又看向卓思衡道,“他們年輕人愛這些俏的熱鬧的花哨玩意兒,我上了年紀腿腳不便,也不知卓大人是否賞光與本王一道飲茶品茗?”
四人一路都不說來意和正事,急得人自然會急,無需卓思衡和劉煦先提。
聽到這樣說,卓思衡笑道:“王爺吩咐,下官豈敢不從。”
將四人拆開後,劉煦隨著劉倫遠去,卓思衡明白這是濟北王想借此機會支開太子試探自己,真巧,他也是這麽想的,隻不過不是試探,而是圈套。
自室外進入到室內,水仙花馥鬱的香氣盈滿周身,書房已備好茶飲茶點,濟北王禮讓幾次後率先坐下,笑道:“早就聽聞殿下不日即將抵達慕州尋訪,無奈不知殿下是否公事繁忙,不敢貿然相邀一盡地主之誼。幸好本王沒有先去函求問叨擾,見太子殿下和卓大人神色疲倦,也知這幾日如何勞碌辛苦。”
卓思衡飲下一口熱茶後也不知是苦到微微皺眉還是煩事入心,歎道:“本是即將打道回府的,誰知聖上一道旨意,隻好再多留幾天,不過事情也算處理得七七八八,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若是路過叔叔的家門而不如,豈不讓聖上以為他失禮目無尊長?這才特意前來拜訪。”
“聖上的旨意可是為了方琿方大人一案?”濟北王哦了一聲後問道。
“正是。”卓思衡撂下茶盞歎道,“這事兒觸冒龍顏,下官於吏部考課大年又無有發覺,故而聖上怒斥臣失察,即便差事辦好,這回去隻怕也是難以恕罪的,都是方琿此人太過敗德,豈止有辱斯文!簡直是棄國法而不顧!”
“本王因循祖製,不敢過問太多朝政,隻是從前與方琿有過些許尋常婚喪宴席裏的往來,見其儀表堂堂且談吐直率,以為是能臣良吏,誰知竟如此不堪?”濟北王好像第一天知道方琿方大人的奇妙愛好一般,竟有些許悲憫的表情道,“隻是可憐了那些無辜女子,如今不知該何去何從……”
“這事讓範大人去操心罷……”卓思衡擺擺手道,“不瞞王爺,下官這一趟差事可是辦得提心吊膽,回去帝京將方琿生前所書的幾封往來書信和自述的與那些女子及其原本來曆的記錄算作證據,再連同案卷奏章一並上交,下官也算不負聖上所托了。”
濟北王即便極力控製,還是可以看出瞳仁在聽到此話後不受控製的增大,立即以好奇作為掩飾道:“什麽……書信和記錄?”
……
溫園顧名思義,內裏物候適宜,猶如春日,花草繁茂多為南地珍奇,劉煦無心賞玩,可樣子還是做得十足,向心不在焉的劉倫不住詢問花草的來曆名目,轉了半周才道:“這裏地方真好,回去我也想上議父皇在禁苑設個用來冬日養體。聽聞王叔一到冬日便會身體不佳,可有試過在溫園中陶冶調養?”
“試過,一般風寒期間在此處短住還算有效。”劉倫邊說便不住用眼神去瞥劉煦,似乎想知曉其真正的心思,索性和他閑扯閑聊,於是順口道,“隻是北地雖有不少奇珍名藥,卻無名醫。之前的幾個庸醫實在惱人,幾幅藥下來沒個成效,反倒拖得父王病入嚴冬,更是難好,都教我們趕出王府去了,如今這個倒是醫術不錯。”
劉煦牢記卓思衡的提點:劉倫不如他父親聰明,從前在帝京和國子監時就見其急躁不耐的個性,且沒有盤算,不然怎麽會和越王搞到一處去?卓思衡要劉煦自由發揮,將一切話題努力引至恫嚇上去,總之先嚇上一嚇,再施以詐挾。
這正好是個合適的話題。
與卓思衡相交多年,劉煦也逐漸學會了許多原本想都不敢想的語言技巧,此時他心念一動,竟全然配合慍怒的表情施展了出來:“哼!天底下的大夫庸醫居多!父皇也是被耽誤了龍體,不然怎會如此!王叔和堂兄皆是仁厚,不願加罪於醫者,父皇亦說要善待醫徒,我卻深覺不然!”
劉倫在京中與劉煦有過一些王孫子弟層麵的交往,知曉其性格柔和,第一次見他發怒,心道此人竟如此至純至孝?
誰知此時,麵目猙獰的劉煦話鋒一轉,盯著他道:“畢竟傷損父母之軀的人,即便隻是幫從者,於親子亦是可殺大罪。為人子若對此輩仁慈,那才是天大的不孝。堂兄,你說對麽?”
第228章
溫園暖融勝春,可太子此言一出,劉倫卻自脊背滑下透骨的冷汗:“殿下……殿下在說什麽,我沒聽明白……”
“怎麽說起話還斷斷續續的。”劉煦目有寒峭,整張冷峻的麵皮唯有嘴唇輕微翕動揚起,像是在笑,“不過是做兒子不能盡孝的無能之語罷了,我想世子見王叔急病,也有此心焦之感,不是麽?”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劉倫一邊笑著陪說,一邊不自覺拿惶惑的眼珠去瞟劉煦,他心道怎麽從前那個軟麵菩薩今天卻像個陰晴不定的鬼差……難道他真的知道了?
“對了,從咱們這裏到帝京最快需要幾日?”
劉煦的話打斷劉倫思路,他忙答道:“現下隆冬,北運河走不成,到帝京驛站快馬輪換大致七日。”說完他疑道,“殿下不回慕州州府了麽?”
“不回去了,身上還有重務,自你們府上離開我便即日啟程回京麵見父皇。”
劉煦輕描淡寫一句,卻教劉倫的心不住縮緊……
……
“我哪知道是什麽信劄筆記的。”卓思衡擺手笑道,“太子殿下聽聞有此物,便獨自閱覽,而後未給我與範大人同看,隻道此事關係重大,不止方琿一案,更牽扯入能使皇室朝野俱震上震下之事。本來下官是要陪殿下徑直返京的,但殿下心存禮敬之意到此訪探,下官莫敢不從。”
卓思衡演技經過多年打磨,已至臻化境,說得他連自己的都覺得有些擔心似的又緩慢皺起眉頭,略湊近濟北王說道:“對了,關於這些信劄,殿下的意思是,此事涉事甚廣,恐引起朝野爭議,而下官正恐自身因方琿一案鑒下諫上皆不利而獲罪……下官想請王爺點撥一二,王爺久於藩地,自知此地情況,可有什麽會動搖朝野的事若能盡早提點下官,下官也好為全家避災免禍。”
“這……這……”濟北王滿麵為難,實則也是想蒙混過去。他自兒子口中得知卓思衡是厲害人物,也素來了解此人在朝中行事堪稱心狠手黑口蜜腹劍,他一麵驚異是否太子真的知情而卓思衡卻不知,致使如此人物也有畏懼仕途的一天,又或者此人不過在演戲?
他麵心不一應對之際,卓思衡已然坦率開口道:“此處隻有天地二人,朝政之事也是由下官提及,王爺若不願,下官也是清楚規矩的。”
“不瞞卓大人,本王若是早年……還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您打探一番,可這些年……老朽身軀不堪疲敝,連年病衰已是無力回天啊……”濟北王不願露出半點破綻給眼前的危險人物,隻虛與委蛇道,“連頤養天年都是奢望,哪還有心力去管這些林林總總世俗冗雜呢?大人還請自行珍重……”
卓思衡笑言自己唐突,又主動圓回話來,將話題順著身體健康轉至老年保健知識,畢竟他是可以和沈相與曾老師兩位老人深談幾個時辰的人,這些知識不在話下。
倒是濟北王在驚魂未定之後又陷入茫然若迷當中。
眼前之人不過三十幾許,望之更少,談吐卻有朝廷裏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不惑老臣之感,遊刃餘地張弛有度,讓人摸不出底細和虛實;可說起身體康健湯藥等瑣事,又仿佛自己在與一古稀老者敘談,養生之道娓娓而來,簡直詭異。
濟北王因心浮膽虛,不願多談,總算盼回了兒子和太子,趕忙招呼人安排宴飲,又說一定要賓主盡歡,先去安排,命劉倫將二人暫安在客房梳洗休憩,然而劉倫領人回來後,隻見父親根本沒有去做宴會的準備,而是焦躁煩亂地在書房裏自顧自兜圈。
“太子和你說什麽了?”見兒子回來,濟北王立即上前問道。
“爹,他好像什麽都知道了……”劉倫實則比他爹更慌。
濟北王大驚,忙道:“他告訴你了?”
“沒……但他話裏話外好像就是那個意思!”
“你個小子,沒被套出話吧?”
“絕對沒有!”
濟北王得到確認後稍顯沉靜,他思索後拍了拍兒子肩膀低聲道:“看來姓卓的沒說假話,太子或許真的知道,但他卻是什麽都不知的。”
劉倫也嚐試跟上父親的思路,回憶後道:“太子確實問我從咱們這裏到帝京要走多久來著,而且聽他的意思是不打算回去慕州州府衙門了,就從咱們家直接觸發。似乎……沒有帶著卓思衡的打算。”
“那就是了!”濟北王撫掌道,“這可不妙啊……若是讓姓卓的知道還好辦,可太子知道咱們和越王的往來……這不是往他心頭和前途上插刀挖坑麽,他不可能善罷甘休……這樣,兒子,你快去寫信加急給越王殿下,讓他早做準備,還有,皇上的身體……”
劉倫接話道:“之前的禦醫給咱們傳話了,說還是不見好的話,怕是過不了春天了。”
“那你把這條消息也給越王殿下帶去。”
“可是越王殿下這個時候差不多人在澎州,咱們送信給他可要比太子從咱們這裏趕回帝京要花費更多時日,這可如何是好?”劉倫道。
濟北王聽罷忍不住笑道:“我兒糊塗!咱們隻要拖住太子,這什麽時日還不是我們說了算麽?”
……
慕州雖不是四州極北苦寒之地,二月初寒冬之際卻也滴水成冰大雪封路。待到晚宴時分,院子裏的雪已沒過成人踝踵,室內雖有地龍,但因恐今日嚴寒突抵令人不適,濟北王特命人在王府正廳額外添了足夠多的暖籠,宴席兩側庭燎裏均添了無味的鯨脂油膏,無論輝煌明堂還是暖融舒適,此地都猶似春晝。
為求一盡地主之誼,濟北王命人抬了隻全羊在廳中炙烤,又布上許多北地名菜,加之陳釀烈酒,卓思衡心道就算皇帝禦駕親臨也不過是這個待遇了。
生怕留不住他們似的。
放心,一定留得住。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卓思衡心中一閃念,仿佛所有的線索終於藉由姮姬的話穿在一條線上。
“四年前的十一月。”姮姬記得十分清楚,“那年秋天非常的冷,濟北王感染風寒,其實並無大恙,可世子還是執意歸來,反倒路上自己先病了,到王府後昏睡了一日有餘,我也是隨侍病駕才無意聽見他們父子的對話。”
四年前,是水龍法會皇帝遇刺的那一年。
卓思衡頓時心如明鏡燃燭,仿佛一切都在他麵前掀開了最後的迷霧,世間萬物都以最澄澈的模樣呈現。
此時,他已有了下一步的計劃,但麵前還有一人也要考慮。
“這話你不能再向任何一人說了,隻有這樣我才能設法保全你的姓名。”
姮姬聽罷點頭。
“你真的沒有家人了麽?方才堂上所言,是為隱護還是確實如此?”卓思又問。
姮姬低頭道:“我也不知自己還有沒有家人……我是朔州人氏,貞元四年五年接連兩次冬荒,我爹娘相繼亡故……我有一兄長,舍命帶我南下投奔叔父,至慕州時我倆已身無分文幾乎餓死,他拖在王府做雜工的叔父帶我去府裏過活,自己離開了……哥哥與我告別時說王府裏一定能填飽肚子過得舒服……但我在王府學藝從未吃飽過,過得也不舒服,更不知道如今兄長在何處是否尚在人世……”她的聲音仿佛那年的雪片落入其他同伴當中,消失不見。
卓思衡當然知道那場讓他們四兄妹在朔州失去父親的冬荒,他心中悲傷,此時不好展露,隻道:“隻要原籍還有記載,或許能找到也不一定,我可以幫你向當地官吏調取查看,在這期間你要在府衙做仆工,且不能對外說自己的身世。找得到我會讓範知州告知予你,若找不到或者消息並非你所期待的那個……我也會告知。待到我的事處理完畢,你再想去哪都是你的自由了。”
姮姬聽罷又要叩拜相謝,卓思衡趕忙製止,讓她不必如此,暫且安置下來,保持緘默。
……
而卓思衡接下來的計劃,必須有太子配合。
姮姬以為太子是皇家之人與此事關聯莫大,不敢告知,但其實卓思衡並無不可告訴太子的理由,更何況事涉越王和皇帝遇刺,太子需要知道一部分實情——剩下一部分等塵埃落定後再知也不遲。
第227章
劉煦這輩子活到今日,也算經曆過大風大浪,可聽完卓思衡所述,仍是憤驚交加道:“難道父皇遇刺與越王有關?”
皇後或許沒有告訴兒子太多當年的沉屙與舊怨,卓思衡也覺該由皇後親自告知才好,故而沒有言明,隻道:“與舊日之事有關,或許也與越王有關,當日我便奇怪,為何幾個世子那麽巧偏都不在,有人見聖上遇刺去報信家中倒也不奇怪,可奇怪的是,濟北王世子明明已到了禦前,卻是和越王碰麵再行離去,現在我全都明白了。”
“卓侍詔是覺得濟北王世子劉倫是和我弟弟有所勾連?”
“與其說勾連,不如說是被拿住了把柄而受到威脅。”卓思衡沉吟半晌道,“水龍法會行刺一事,雖不是世子主使,但就在此事上他有把柄被越王知曉,故而要挾其與自己攜手。世子不能自主,便借故歸家征求濟北王意見,父子倆無路可走,便上了越王這條賊船。在那之後,濟北王世子屢屢發難,想來都與此事有關。”
太子驚異之餘許久才沉聲道:“濟北王和其世子意圖拉攏朝廷命宮不止,竟然還與皇子共謀,簡直膽大妄為聞所未聞。”
“表哥是已經想好對策了麽?”範希亮問道。以他對卓思衡的了解,表哥絕不會在提出問題時沒有準備好答案。
卓思衡低頭一笑道:“咱們不是到了人家的地盤了麽?有一句古話說得好——來都來了。”
……
“卓侍詔,真的有‘來都來了’這句古話嗎?”
在前往濟北王府的路上,劉煦惴惴不安問道,他顯然被卓思衡說服執行計劃,可心中卻因計劃的內容過於大膽而無法安坐於馬上。
卓思衡心道我帶回來的古話應該也算古話吧,可話是這樣想但不能這樣說,他為了安撫太子的心緒說道:“我怎麽會騙殿下呢?再說楊令顯已然按照吩咐派出,殿下可以放心與我同行。”
看卓思衡胸有成竹之態,劉煦也稍回緩些緊繃,思索後道:“我們貿然前往,會不會反倒讓他們起疑?”
“我們到這裏的消息隻怕就會讓他們起疑了,虧心之人自有虧心之事,更何況他們也擔心姮姬之事敗露,但我們不是給他們留了驚喜麽?”卓思衡的語氣好像是探望親朋準備了什麽意外之喜來慶賀般鬆弛,“殿下,你務必要牢記‘事出於意外,雖智者亦窮’這個道理,超出人意料的事會讓人對自己的智識和能力產生疑惑,而動搖就是破綻,如果沒有這個超出預料的驚喜,我們就量身定做一個超出他們認知的意外。”
劉煦點點頭,也許是為了讓自己輕鬆些,也許確實是心中存有疑問,他又笑道:“卓侍詔,孔夫子的《論語》裏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但你好像是個例外。”
卓思衡也笑答:“孔夫子不是還說過克己複禮為仁麽?我們今天是來驗證聖人所言仁之一字的另一種詮釋方式,所謂為仁由己,那我們今天如果成功了,就是成仁成功,由我們自己創造的仁才是真的求仁得仁。”
……
本朝的藩王王府不許置於州府市鎮,濟北王府在慕州一側的燕略郡內,看上去雖規製輝煌,但所在街道實在無法與帝京一些富戶的宅邸所臨繁華街市相比,隻是王府畢竟是王府,高屋建瓴又有特例門庭市街,然而因配著蕭條少人的北地小鎮便顯得有幾分不配搭的詭異。
怪不得藩王想搞些動作,非要聯上本地官吏與京中皇子才能壯膽。卓思衡望著眼前的場景想道。
但是還是打錯了算盤。
大人醒醒,已經不是藩王可以造反的地方武裝割據時代了。
濟北王與自己的世子劉倫在收到州府衙門的通傳後,已在敞開的正門前帶著一家老小恭候多時。劉煦當朝皇太子的身份地位尊貴擺在這裏,二人見劉煦騎馬近前,急忙拜迎太子殿下下馬到訪。
卓思衡則按照規矩早在街門口就下了馬步行過來,他遠遠看著太子春風滿麵和煦陶然的模樣心中甚為欣慰:孩子真的長大了,已經開始會騙人了。
他走至門前向濟北王和世子劉倫行禮時,一家血脈甚遠隻能追溯到太宗的堂親已然寒暄完畢,劉倫見卓思衡便耐不住性子,尤其想到在國子監時自己受到的折磨,眼下在自己的地盤可算仰首伸眉,恨不得用鼻孔去直視卓思衡,而其父濟北王卻適宜得多,對卓思衡也同樣噓寒問暖事無巨細關懷,頗有仁厚的長者之尊。
卓思衡與劉煦被讓入正廳,劉煦依照卓思衡來之前的吩咐,非常主動地誇讚王府陳設與布置,然後適時道:“我在宮中時亦有聽聞,及濟北王府雖在北地,卻有一處地龍溫園,四季如春華茂似錦,不知此次可否有幸一觀?”
濟北王笑道:“太子殿下願意賞光已是小王闔家之榮。且讓犬子引路。”說罷又看向卓思衡道,“他們年輕人愛這些俏的熱鬧的花哨玩意兒,我上了年紀腿腳不便,也不知卓大人是否賞光與本王一道飲茶品茗?”
四人一路都不說來意和正事,急得人自然會急,無需卓思衡和劉煦先提。
聽到這樣說,卓思衡笑道:“王爺吩咐,下官豈敢不從。”
將四人拆開後,劉煦隨著劉倫遠去,卓思衡明白這是濟北王想借此機會支開太子試探自己,真巧,他也是這麽想的,隻不過不是試探,而是圈套。
自室外進入到室內,水仙花馥鬱的香氣盈滿周身,書房已備好茶飲茶點,濟北王禮讓幾次後率先坐下,笑道:“早就聽聞殿下不日即將抵達慕州尋訪,無奈不知殿下是否公事繁忙,不敢貿然相邀一盡地主之誼。幸好本王沒有先去函求問叨擾,見太子殿下和卓大人神色疲倦,也知這幾日如何勞碌辛苦。”
卓思衡飲下一口熱茶後也不知是苦到微微皺眉還是煩事入心,歎道:“本是即將打道回府的,誰知聖上一道旨意,隻好再多留幾天,不過事情也算處理得七七八八,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若是路過叔叔的家門而不如,豈不讓聖上以為他失禮目無尊長?這才特意前來拜訪。”
“聖上的旨意可是為了方琿方大人一案?”濟北王哦了一聲後問道。
“正是。”卓思衡撂下茶盞歎道,“這事兒觸冒龍顏,下官於吏部考課大年又無有發覺,故而聖上怒斥臣失察,即便差事辦好,這回去隻怕也是難以恕罪的,都是方琿此人太過敗德,豈止有辱斯文!簡直是棄國法而不顧!”
“本王因循祖製,不敢過問太多朝政,隻是從前與方琿有過些許尋常婚喪宴席裏的往來,見其儀表堂堂且談吐直率,以為是能臣良吏,誰知竟如此不堪?”濟北王好像第一天知道方琿方大人的奇妙愛好一般,竟有些許悲憫的表情道,“隻是可憐了那些無辜女子,如今不知該何去何從……”
“這事讓範大人去操心罷……”卓思衡擺擺手道,“不瞞王爺,下官這一趟差事可是辦得提心吊膽,回去帝京將方琿生前所書的幾封往來書信和自述的與那些女子及其原本來曆的記錄算作證據,再連同案卷奏章一並上交,下官也算不負聖上所托了。”
濟北王即便極力控製,還是可以看出瞳仁在聽到此話後不受控製的增大,立即以好奇作為掩飾道:“什麽……書信和記錄?”
……
溫園顧名思義,內裏物候適宜,猶如春日,花草繁茂多為南地珍奇,劉煦無心賞玩,可樣子還是做得十足,向心不在焉的劉倫不住詢問花草的來曆名目,轉了半周才道:“這裏地方真好,回去我也想上議父皇在禁苑設個用來冬日養體。聽聞王叔一到冬日便會身體不佳,可有試過在溫園中陶冶調養?”
“試過,一般風寒期間在此處短住還算有效。”劉倫邊說便不住用眼神去瞥劉煦,似乎想知曉其真正的心思,索性和他閑扯閑聊,於是順口道,“隻是北地雖有不少奇珍名藥,卻無名醫。之前的幾個庸醫實在惱人,幾幅藥下來沒個成效,反倒拖得父王病入嚴冬,更是難好,都教我們趕出王府去了,如今這個倒是醫術不錯。”
劉煦牢記卓思衡的提點:劉倫不如他父親聰明,從前在帝京和國子監時就見其急躁不耐的個性,且沒有盤算,不然怎麽會和越王搞到一處去?卓思衡要劉煦自由發揮,將一切話題努力引至恫嚇上去,總之先嚇上一嚇,再施以詐挾。
這正好是個合適的話題。
與卓思衡相交多年,劉煦也逐漸學會了許多原本想都不敢想的語言技巧,此時他心念一動,竟全然配合慍怒的表情施展了出來:“哼!天底下的大夫庸醫居多!父皇也是被耽誤了龍體,不然怎會如此!王叔和堂兄皆是仁厚,不願加罪於醫者,父皇亦說要善待醫徒,我卻深覺不然!”
劉倫在京中與劉煦有過一些王孫子弟層麵的交往,知曉其性格柔和,第一次見他發怒,心道此人竟如此至純至孝?
誰知此時,麵目猙獰的劉煦話鋒一轉,盯著他道:“畢竟傷損父母之軀的人,即便隻是幫從者,於親子亦是可殺大罪。為人子若對此輩仁慈,那才是天大的不孝。堂兄,你說對麽?”
第228章
溫園暖融勝春,可太子此言一出,劉倫卻自脊背滑下透骨的冷汗:“殿下……殿下在說什麽,我沒聽明白……”
“怎麽說起話還斷斷續續的。”劉煦目有寒峭,整張冷峻的麵皮唯有嘴唇輕微翕動揚起,像是在笑,“不過是做兒子不能盡孝的無能之語罷了,我想世子見王叔急病,也有此心焦之感,不是麽?”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劉倫一邊笑著陪說,一邊不自覺拿惶惑的眼珠去瞟劉煦,他心道怎麽從前那個軟麵菩薩今天卻像個陰晴不定的鬼差……難道他真的知道了?
“對了,從咱們這裏到帝京最快需要幾日?”
劉煦的話打斷劉倫思路,他忙答道:“現下隆冬,北運河走不成,到帝京驛站快馬輪換大致七日。”說完他疑道,“殿下不回慕州州府了麽?”
“不回去了,身上還有重務,自你們府上離開我便即日啟程回京麵見父皇。”
劉煦輕描淡寫一句,卻教劉倫的心不住縮緊……
……
“我哪知道是什麽信劄筆記的。”卓思衡擺手笑道,“太子殿下聽聞有此物,便獨自閱覽,而後未給我與範大人同看,隻道此事關係重大,不止方琿一案,更牽扯入能使皇室朝野俱震上震下之事。本來下官是要陪殿下徑直返京的,但殿下心存禮敬之意到此訪探,下官莫敢不從。”
卓思衡演技經過多年打磨,已至臻化境,說得他連自己的都覺得有些擔心似的又緩慢皺起眉頭,略湊近濟北王說道:“對了,關於這些信劄,殿下的意思是,此事涉事甚廣,恐引起朝野爭議,而下官正恐自身因方琿一案鑒下諫上皆不利而獲罪……下官想請王爺點撥一二,王爺久於藩地,自知此地情況,可有什麽會動搖朝野的事若能盡早提點下官,下官也好為全家避災免禍。”
“這……這……”濟北王滿麵為難,實則也是想蒙混過去。他自兒子口中得知卓思衡是厲害人物,也素來了解此人在朝中行事堪稱心狠手黑口蜜腹劍,他一麵驚異是否太子真的知情而卓思衡卻不知,致使如此人物也有畏懼仕途的一天,又或者此人不過在演戲?
他麵心不一應對之際,卓思衡已然坦率開口道:“此處隻有天地二人,朝政之事也是由下官提及,王爺若不願,下官也是清楚規矩的。”
“不瞞卓大人,本王若是早年……還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您打探一番,可這些年……老朽身軀不堪疲敝,連年病衰已是無力回天啊……”濟北王不願露出半點破綻給眼前的危險人物,隻虛與委蛇道,“連頤養天年都是奢望,哪還有心力去管這些林林總總世俗冗雜呢?大人還請自行珍重……”
卓思衡笑言自己唐突,又主動圓回話來,將話題順著身體健康轉至老年保健知識,畢竟他是可以和沈相與曾老師兩位老人深談幾個時辰的人,這些知識不在話下。
倒是濟北王在驚魂未定之後又陷入茫然若迷當中。
眼前之人不過三十幾許,望之更少,談吐卻有朝廷裏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不惑老臣之感,遊刃餘地張弛有度,讓人摸不出底細和虛實;可說起身體康健湯藥等瑣事,又仿佛自己在與一古稀老者敘談,養生之道娓娓而來,簡直詭異。
濟北王因心浮膽虛,不願多談,總算盼回了兒子和太子,趕忙招呼人安排宴飲,又說一定要賓主盡歡,先去安排,命劉倫將二人暫安在客房梳洗休憩,然而劉倫領人回來後,隻見父親根本沒有去做宴會的準備,而是焦躁煩亂地在書房裏自顧自兜圈。
“太子和你說什麽了?”見兒子回來,濟北王立即上前問道。
“爹,他好像什麽都知道了……”劉倫實則比他爹更慌。
濟北王大驚,忙道:“他告訴你了?”
“沒……但他話裏話外好像就是那個意思!”
“你個小子,沒被套出話吧?”
“絕對沒有!”
濟北王得到確認後稍顯沉靜,他思索後拍了拍兒子肩膀低聲道:“看來姓卓的沒說假話,太子或許真的知道,但他卻是什麽都不知的。”
劉倫也嚐試跟上父親的思路,回憶後道:“太子確實問我從咱們這裏到帝京要走多久來著,而且聽他的意思是不打算回去慕州州府衙門了,就從咱們家直接觸發。似乎……沒有帶著卓思衡的打算。”
“那就是了!”濟北王撫掌道,“這可不妙啊……若是讓姓卓的知道還好辦,可太子知道咱們和越王的往來……這不是往他心頭和前途上插刀挖坑麽,他不可能善罷甘休……這樣,兒子,你快去寫信加急給越王殿下,讓他早做準備,還有,皇上的身體……”
劉倫接話道:“之前的禦醫給咱們傳話了,說還是不見好的話,怕是過不了春天了。”
“那你把這條消息也給越王殿下帶去。”
“可是越王殿下這個時候差不多人在澎州,咱們送信給他可要比太子從咱們這裏趕回帝京要花費更多時日,這可如何是好?”劉倫道。
濟北王聽罷忍不住笑道:“我兒糊塗!咱們隻要拖住太子,這什麽時日還不是我們說了算麽?”
……
慕州雖不是四州極北苦寒之地,二月初寒冬之際卻也滴水成冰大雪封路。待到晚宴時分,院子裏的雪已沒過成人踝踵,室內雖有地龍,但因恐今日嚴寒突抵令人不適,濟北王特命人在王府正廳額外添了足夠多的暖籠,宴席兩側庭燎裏均添了無味的鯨脂油膏,無論輝煌明堂還是暖融舒適,此地都猶似春晝。
為求一盡地主之誼,濟北王命人抬了隻全羊在廳中炙烤,又布上許多北地名菜,加之陳釀烈酒,卓思衡心道就算皇帝禦駕親臨也不過是這個待遇了。
生怕留不住他們似的。
放心,一定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