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食物,經驗+1』…


    臨近中午,狄阡和墨穎然回到新營地。


    準確來說,是第一晚的臨時營地之後的第一個正式營地。這點從各方麵的配置上就能看得出來。


    以直徑一米的篝火為中心,靠近樹林的一邊是門口朝東向的帳篷屋,占地麵積約四平方米;靠近海灘的是即將完成的簡易泥窯;一側搭了個竹竿衣架,兩根水平橫放的竹竿架在離地一米五的位置。


    說是「衣架」,現在上麵晾著的全是鹹魚。


    篝火上持續不斷地煮著鹽鹵,析出的結晶粗鹽再拿飽和鹽溶液浸泡水洗,就能得到相對純淨的食鹽,完全可以勝任醃魚和之後醃肉的需要。


    目前的主要容器,竹筒,已經有十多個。其中兩個用來裝取自湖泊的淡水,一個裝煮沸過的飲用水,放在帳篷屋內。


    備用的竹筒往往也閑置不了多久,比如她們回來之後,就取了一個,用來試著搗鼓鹽漬貝肉。


    同時,狄阡對係統經驗的設定也有了相對清晰的規律性認識。


    最重要的一點,以人類所需的能量為優先判斷,供能300大卡左右的單件食物能對應1點係統經驗,比如一隻椰子,而單個木薯就不行。


    稍微次要一點的是營養成分和種類,比如魚類和木薯的對比,魚類能提供的動物蛋白就是比木薯主要提供的澱粉來得高貴。前者是構成人體細胞幹重一半的物質,而後者隻能供能。


    最後才是食物的毛重(包含不可食用部分)、食用方式、料理便利度等難以量化的標準。


    所以說這個係統也是某個工程師碼出來的嗎?


    探究係統給經驗的邏輯其實不是為了尋找更高效升級的方法,而是單純在做不需要腦力的工作時活動腦子避免生鏽。


    在這一趟趕海之前,狄阡的生存經驗不知不覺已經來到『76\/120』,這還是沒有刻意蹭然然經驗的前提下。


    而今天上午,光是在老營地礁石的水坑裏抓到的整整12條鯖魚就給了她12點經驗,害她差點一激動把「安傑羅」的新老伴扔出去了。


    鯖魚也就是很多餐廳裏的青花魚,在祖國也是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看著就很有親切感。


    加上慣例的4隻椰子,少量貝類,當前的生存經驗為『94\/120』。


    “省著點吃能頂三天,在這之後木薯就能吃了。不過考慮到這種痛風套餐不宜天天吃,我覺得可以稍微往海裏走走,看能不能弄點海帶裙帶菜之類的上來。”


    她們不是碰上海難才流落荒島的,對海水沒什麽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應激障礙),這幾天沒下海單純因為沒必要。


    “有沒有一種可能,海帶和裙帶菜的嘌呤含量也沒低到哪裏去。想拓展食譜健康飲食的話,還是往小島深處去找找野菜比較合適。”


    確實,她們連營地都搬過一回了,但對小島的探索可謂兩眼一抹黑。


    如果把荒島當成區塊地圖的話,探索度恐怕還不到2%。


    懂不懂開放世界?會不會鋤大地?


    而且除了探查物產資源,了解氣候特征、地形地貌、水文條件,對長時間求生的意義非常重大。


    你也不希望在海灘上吃著燒烤唱著歌,嗷嗚一聲從林子裏躥出個蘇門答臘虎吧?


    雖然以大小姐那不遜於開水貼吧五虎上將的實力,滑鏟打敗老虎也不是不可能。


    墨穎然生起氣來可比母老虎恐怖太多了。


    …


    短暫的午休後,兩人換衣服出門,目標方向為營地往湖泊方向的延伸。


    在營地的打扮是相對舒適的休閑裝,出門的打扮是具有一定保護功能的水母服,十分科學。


    沒想到「衣食住行」裏,「衣」會是最慘的那個。


    其實每回趕海的時候,狄阡都有留意有沒有人造物隨著海浪被打上岸。


    航班墜毀的地點離小島有10海裏嗎?行李箱漂兩隻過來也好呀,我看遊戲裏不都是定期刷新的嗎?衣服鞋帽比商場貨架上的還新。


    沒有行李箱的話,來個集裝箱也好呀。


    還能住在裏麵。


    狄阡任由墨穎然攥著小手往湖泊走,才十多分鍾就走到了竹林邊上。


    這兩天頻繁往返,她們有意開辟一條步道出來,對縮短路上時間和安全運輸大有裨益。


    之後就是老辦法,刻路標,盡可能先往一個方向走。


    “然然,我好像…可以不用牽著了…”


    在雜草叢生的林地,手牽手並排走的難度不低,甚至可能帶來危險。


    之前兩人不離手的原因是狄阡需要「力場同調」以實現驅趕蚊蟲的效果。而現在,有了『體質 7』的加持和冰山氣場的改良版,狄阡可以自己驅蟲了。


    “…也好,試試吧。”


    墨穎然看著空蕩蕩的手,手心上不屬於自己的溫度很快消散在風中,一時若有所思。


    怎麽還悵然若失上了?


    這座荒島上的物產資源確實豐富。


    『采集食物,經驗+1』


    離開湖泊之後才走了不到半小時,一路上瘋狂除草的狄阡獲得了係統提示。


    荒島求生是這樣的,她隻需要像個多動症兒童一樣到處「拈花惹草」等係統提示就好,大小姐要考慮的就多了。


    狄阡看著手上平平無奇的葉子,看著也沒什麽特別之處,和老家的茶樹葉沒差…


    等等,茶樹葉?


    “然然看看這個,是不是能泡茶喝?”


    “嗯…這是鱷嘴花,原產地就是華夏。它能泡茶能入藥,但最重要的是,它就是你想要的野菜喔。”


    “野菜?!那、那這一大片是不是…”


    “看來都是。”


    鱷嘴花,東南亞人稱之為憂遁草,冠以「續命神草」的美名,它的莖、葉和芽都是可食用的,營養價值也不錯。


    更重要的是,鱷嘴花很容易人工繁殖,隻需要簡單扡插即可;而且眼前的一小片鱷嘴花田,直接移栽幾株幼苗回去就能種在營地附近了。


    “憂遁草…這名字倒是好理解,靠它能填飽肚子,餓肚子的憂傷就遁走了。不過為什麽要叫它鱷嘴花呢?”


    “它要是開花的話,花的形狀就像一張鱷魚的嘴,很容易就能猜到吧?”


    “確實,咱華夏人起名字忒實誠…這麽一片連一朵花都沒開,真虧然然能認出來。”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狄阡分分鍾開始狂暴模式,風卷殘雲地采了整片鱷嘴花田的一半。


    華夏人骨子裏對蔬菜的需求是很恐怖的。


    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華夏人,每年消耗的蔬菜數量是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人均消費量是歪果仁的四倍。


    怪不得當年登月的第一件事就是確認月壤能不能種菜,如今的一大課題就是如何能讓月壤可以種菜。


    而且華夏人的種菜基因是刻在骨子裏的。


    比如這兩位剛擴種了木薯和正準備移植鱷嘴花的一個半校花。


    種吧,誰種菜種得過華夏人呢?


    “太滿足了,已經忍不住燉菜湯喝了。”狄阡蓋上背簍的蓋子,又連根帶土地刨起兩株,“如果能種成一大片,我可以天天吃。”


    魚會吃膩,肉會吃膩,但是青菜真不會吃膩。


    或許還能研究看看做成酸菜好不好吃。


    “今天就先到此為止吧。”墨穎然抬頭看看天色,距離日落不到兩個小時了。


    安全起見,得在某隻白蘿「犯病」前回到營地。


    “好…嗷?”狄阡開心地起身回頭,卻看到了大小姐身後約三十米的草叢,反常的一陣劇烈抖動。


    那是,又黑又長的,好像是豬鼻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轉學生開始的交錯時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幾何時的緋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幾何時的緋夜並收藏從轉學生開始的交錯時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