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揣摩透了帝王心思,你是皇帝?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十七章:揣摩透了帝王心思,你是皇帝?
不多時,朱棡也從朱棣的營帳之中走了出來。
剛出來,就看到徐達臉色陰沉的站在那裏。
身上的軟甲很是合身,看上去沉穩如山,氣勢厚重。
朱棡迎上去笑道:“魏國公為何臉色如此欠佳?”
徐達臉色微微抖了抖。
“晉王殿下早就得到了那畝產三千多斤的紅薯?”徐達問道。
看徐達的神情,朱棡就知道肯定是老朱拿紅薯的事情笑話了他。
畢竟一個當長輩的和晚輩打賭,還輸得這麽慘,徐達這個大明的開國公爺麵子上確實有些掛不住。
此時,徐達也知道自己上了朱棡的套。
朱棡訕笑:“天德叔這是打算反悔?”
徐達瞪大眼睛,沉聲道:“我徐達這輩子,就沒有反悔這麽一說!”
朱棡鬆了口氣。
“說!”徐達上前,抓著朱棡的手腕,聲音很是低沉的道:“那洪薯你是不是早就在種了?”
“額……,的確是,那些紅薯藤原本是我從一些南洋商人那裏發現的。”
“其實那種子根本不算是買得,而是我買了那些南洋商人的瓜果,他們送的!在當地,這些紅薯都被當做喂牲口的東西。”
“當時他們說這玩意耐寒耐旱,關鍵是還不用水澆地,就可以種出很多紅薯。”
“我原本不相信,結果種了幾個月下來,發現產量確實驚人,而且吃了之後也沒什麽壞反應。”
“按照本來的打算,是打算等來年開春再多種些,種出來了之後再上報給父皇和大哥的。”
“看沒曾想……額……。”
沒曾想什麽?
沒曾想有個傻帽還天真的以為自己的條件很難辦到,殊不知完全是正中下懷!
徐達緩緩鬆開了自己的手。
“此物,確實是神物!這一次,我認輸。”徐達開口道。
在朱棡有些不可思議的眼神裏,徐達淡淡道:“我行軍打仗半輩子,十幾歲就拿著刀上戰場,可以說如今的地位和功勳,一半靠自己,一半是靠著那些戰死的兄弟。”
“比起你們,我更明白糧食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若是從此以後大明再無糧荒,你可知意味著什麽?”
在徐達問題下,朱棡開口道:“國土,人口!”
徐達精神一振。
“不錯!土地!人口!”
沉默了一會兒,徐達道:“這是我們這輩人的夢了一輩子的事情,看來,有望在下一輩的身上實現了。”
朱棡也微微一笑:“這麽說來,天德叔對我跟老四入伍從軍的事情,沒有異議了?”
“你天德叔剛剛已經答應了此事!”
這時候,老朱從軍帳之中走了出來。
朱元璋負手,道:“老三。”
朱元璋看了朱棡一眼。
朱棡點頭:“兒在!”
“你想要參軍北伐,可以!但是咱給你兩個選擇。”
“要麽做陣前參軍,留帥帳之中做一偏將。你天德叔兵法功底深厚,值得你學的地方很多!留在他身邊,你學的東西更多。”
“或者……。”朱元璋眼神深邃了一些。
“從伍長做起,暫時抹去你晉王的名號!隱姓埋名從基層開始參軍。”
老朱給的兩個選擇幾乎是沒有可比性。
陣前參軍,那是白撿功勞的位置。
無數將門二代,三代,都是從這個位置上撿功勞開始做起的。
而這個位置,也被默認為是一個鍍金的位置。
有時候,一場不大的戰事,光是陣前參軍就有十幾個。
而第二個,就是真正的從伍。
伍長管轄十人,十伍為百戶,十個百戶為千戶。
隻要是上了千戶以上的將領,那都是有頭有臉的。
這也是為了朱棣穿著千戶的衣服進營,第一時間就被抓起來。
徐達也看著朱棡。
毫無疑問,若是朱棡選第一個選擇,那麽他會省心許多。
至少,不用時刻擔心朱棡的安危。
而且參軍這個位置,說白了就是個擺設,沒有哪個大帥會聽參軍的話。
可要是選擇第二個……。
‘小祖宗,你可別犯傻!’
伍長,別說伍長了,就是百戶!上了戰場那也是要跟著衝鋒的。
此次作戰的地方是草原,騎馬衝鋒那是基礎。
可再看朱棡那瘦弱的身板,哪裏像是騎馬衝鋒的料子。
諸多原因下來,徐達此時是眼巴巴的看著朱棡。
“爹,兒子上了戰場不是為了當擺設,白撿功勞去的!”
“再者,兒子從軍,不為成帥才。”
“兒子願為大明一先鋒,為我大明開疆擴土!”
第一個選擇,是將自己當成元帥來培養,而帥才,曆來位置都是尷尬的。
即便是老朱,也不得不提防。
他絕對不允許出現藩王亂政的苗頭。
雖然如今說這些還太早,但是朱棡作為一個了解大明曆史的人,還是有必要避免這一切。
朱元璋眼中閃過精光。
對於朱棡的回答沒有顯得過於意外,卻還是為自己的兒子感到自豪跟驕傲。
“好,這些時日你準備準備,就開始入軍隨行吧!”
“是!”
第二日一大早,中書省便頒布了一封農事詔令。
詔令的內容並不複雜,大抵就是由三皇子晉王殿下發現了一種可作為糧食的高產量的產物,畝產可達三千斤。
開春之後會在應天府外的皇家莊園進行種植,最多三年,會推廣全國種植。
其他如每家每戶隻能種植兩畝,並且紅薯不能作為農稅繳納等局限性也相應出台。
中書令衙門,宰相李善長看著手裏的奏章,心裏頭有些不安。
“老師,為何愁眉不展?”
在李善長的身旁,一中年男子奉來一杯熱茶,並開口問道。
“這位晉王殿下,近來可是人聲鼎沸啊。”李善長撫須道。
“陛下難道不擔心這晉王殿下?”
男子繼續開口問道。
李善長緩緩收起奏折。
“咱們這位皇帝陛下,隻拿他朱家人當自家人!其他人是說不得,罵不得。”
“惟庸,你如今已經是參知政事,未來的次相。對於陛下的心思不要揣摩的太透。陛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臣若是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就把自己當成了皇帝。”
“這話,什麽意思?”
站在李善長身邊的,正是胡惟庸。
洪武三年,胡惟庸就已經升任中書省參知政事,和李善長師生相稱。
聽著老師李善長的話,胡惟庸拱手道:“老師這是讓愚生不要揣摩帝王心思?”
李善長淡笑,緩緩撐著椅子起身。
“不是不揣摩……,而是,該傻的時候傻。”
不多時,朱棡也從朱棣的營帳之中走了出來。
剛出來,就看到徐達臉色陰沉的站在那裏。
身上的軟甲很是合身,看上去沉穩如山,氣勢厚重。
朱棡迎上去笑道:“魏國公為何臉色如此欠佳?”
徐達臉色微微抖了抖。
“晉王殿下早就得到了那畝產三千多斤的紅薯?”徐達問道。
看徐達的神情,朱棡就知道肯定是老朱拿紅薯的事情笑話了他。
畢竟一個當長輩的和晚輩打賭,還輸得這麽慘,徐達這個大明的開國公爺麵子上確實有些掛不住。
此時,徐達也知道自己上了朱棡的套。
朱棡訕笑:“天德叔這是打算反悔?”
徐達瞪大眼睛,沉聲道:“我徐達這輩子,就沒有反悔這麽一說!”
朱棡鬆了口氣。
“說!”徐達上前,抓著朱棡的手腕,聲音很是低沉的道:“那洪薯你是不是早就在種了?”
“額……,的確是,那些紅薯藤原本是我從一些南洋商人那裏發現的。”
“其實那種子根本不算是買得,而是我買了那些南洋商人的瓜果,他們送的!在當地,這些紅薯都被當做喂牲口的東西。”
“當時他們說這玩意耐寒耐旱,關鍵是還不用水澆地,就可以種出很多紅薯。”
“我原本不相信,結果種了幾個月下來,發現產量確實驚人,而且吃了之後也沒什麽壞反應。”
“按照本來的打算,是打算等來年開春再多種些,種出來了之後再上報給父皇和大哥的。”
“看沒曾想……額……。”
沒曾想什麽?
沒曾想有個傻帽還天真的以為自己的條件很難辦到,殊不知完全是正中下懷!
徐達緩緩鬆開了自己的手。
“此物,確實是神物!這一次,我認輸。”徐達開口道。
在朱棡有些不可思議的眼神裏,徐達淡淡道:“我行軍打仗半輩子,十幾歲就拿著刀上戰場,可以說如今的地位和功勳,一半靠自己,一半是靠著那些戰死的兄弟。”
“比起你們,我更明白糧食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若是從此以後大明再無糧荒,你可知意味著什麽?”
在徐達問題下,朱棡開口道:“國土,人口!”
徐達精神一振。
“不錯!土地!人口!”
沉默了一會兒,徐達道:“這是我們這輩人的夢了一輩子的事情,看來,有望在下一輩的身上實現了。”
朱棡也微微一笑:“這麽說來,天德叔對我跟老四入伍從軍的事情,沒有異議了?”
“你天德叔剛剛已經答應了此事!”
這時候,老朱從軍帳之中走了出來。
朱元璋負手,道:“老三。”
朱元璋看了朱棡一眼。
朱棡點頭:“兒在!”
“你想要參軍北伐,可以!但是咱給你兩個選擇。”
“要麽做陣前參軍,留帥帳之中做一偏將。你天德叔兵法功底深厚,值得你學的地方很多!留在他身邊,你學的東西更多。”
“或者……。”朱元璋眼神深邃了一些。
“從伍長做起,暫時抹去你晉王的名號!隱姓埋名從基層開始參軍。”
老朱給的兩個選擇幾乎是沒有可比性。
陣前參軍,那是白撿功勞的位置。
無數將門二代,三代,都是從這個位置上撿功勞開始做起的。
而這個位置,也被默認為是一個鍍金的位置。
有時候,一場不大的戰事,光是陣前參軍就有十幾個。
而第二個,就是真正的從伍。
伍長管轄十人,十伍為百戶,十個百戶為千戶。
隻要是上了千戶以上的將領,那都是有頭有臉的。
這也是為了朱棣穿著千戶的衣服進營,第一時間就被抓起來。
徐達也看著朱棡。
毫無疑問,若是朱棡選第一個選擇,那麽他會省心許多。
至少,不用時刻擔心朱棡的安危。
而且參軍這個位置,說白了就是個擺設,沒有哪個大帥會聽參軍的話。
可要是選擇第二個……。
‘小祖宗,你可別犯傻!’
伍長,別說伍長了,就是百戶!上了戰場那也是要跟著衝鋒的。
此次作戰的地方是草原,騎馬衝鋒那是基礎。
可再看朱棡那瘦弱的身板,哪裏像是騎馬衝鋒的料子。
諸多原因下來,徐達此時是眼巴巴的看著朱棡。
“爹,兒子上了戰場不是為了當擺設,白撿功勞去的!”
“再者,兒子從軍,不為成帥才。”
“兒子願為大明一先鋒,為我大明開疆擴土!”
第一個選擇,是將自己當成元帥來培養,而帥才,曆來位置都是尷尬的。
即便是老朱,也不得不提防。
他絕對不允許出現藩王亂政的苗頭。
雖然如今說這些還太早,但是朱棡作為一個了解大明曆史的人,還是有必要避免這一切。
朱元璋眼中閃過精光。
對於朱棡的回答沒有顯得過於意外,卻還是為自己的兒子感到自豪跟驕傲。
“好,這些時日你準備準備,就開始入軍隨行吧!”
“是!”
第二日一大早,中書省便頒布了一封農事詔令。
詔令的內容並不複雜,大抵就是由三皇子晉王殿下發現了一種可作為糧食的高產量的產物,畝產可達三千斤。
開春之後會在應天府外的皇家莊園進行種植,最多三年,會推廣全國種植。
其他如每家每戶隻能種植兩畝,並且紅薯不能作為農稅繳納等局限性也相應出台。
中書令衙門,宰相李善長看著手裏的奏章,心裏頭有些不安。
“老師,為何愁眉不展?”
在李善長的身旁,一中年男子奉來一杯熱茶,並開口問道。
“這位晉王殿下,近來可是人聲鼎沸啊。”李善長撫須道。
“陛下難道不擔心這晉王殿下?”
男子繼續開口問道。
李善長緩緩收起奏折。
“咱們這位皇帝陛下,隻拿他朱家人當自家人!其他人是說不得,罵不得。”
“惟庸,你如今已經是參知政事,未來的次相。對於陛下的心思不要揣摩的太透。陛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臣若是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就把自己當成了皇帝。”
“這話,什麽意思?”
站在李善長身邊的,正是胡惟庸。
洪武三年,胡惟庸就已經升任中書省參知政事,和李善長師生相稱。
聽著老師李善長的話,胡惟庸拱手道:“老師這是讓愚生不要揣摩帝王心思?”
李善長淡笑,緩緩撐著椅子起身。
“不是不揣摩……,而是,該傻的時候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