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朱元璋的猶豫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三十九章:朱元璋的猶豫
但罵歸罵,禦史言官又不能都殺了。
朱元璋麵色沉沉,坐在椅子上看似沉吟,實則心思有些不定。
這一點,從朱元璋不斷變動的姿勢就可以看得出來。
一旁的太監王景弘有些無奈。
“還沒走?”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朱元璋突然開口問道。
王景弘恭敬的點了點頭:“還沒。”
這一下,老朱的臉色更為漆黑。
“那就讓他們在外麵跪著!”朱元璋的心裏有些不平衡。
“他們喜歡跪,那就跪!咱的兒子出去打仗,他們倒吵起來了。”朱元璋瞪著眼睛,心中憤憤不平。
他不平的原由在於,朱棡外出打仗,雖然有些莽撞,但說到底那是他朱元璋的兒子!難道不是他朱元璋最傷心?
你們這群禦史言官的來湊什麽熱鬧。
王景弘有些無奈道:“陛下,老奴冒昧,可那宋太史畢竟今年七十有三,這身子骨……。”
宋濂的身子不好,這幾年就已經走路都走不利索了,若是這麽繼續跪下去,怕是會跪出事來。
朱元璋沒有回答,隻是梗著後槽牙咯吱咯吱響。
他也在思索。
宋濂是有功於大明的,而且有大功。
很多條令,文書,在大明建立之初,都是宋濂一手主持,說他是大明建立之初的第一文臣,也沒什麽錯處。
這些年在大本堂教導皇子,也教導的不錯。
老三老四就很好嘛。
不過主要還是咱老朱家的種好!生出來的兒子,除了個別不爭氣的,都是人中龍鳳。
朱元璋想到這,臉色緩和了不少。
比起秦始皇,李世民,劉徹這些君王,咱老朱有一條就遠超他們。
那就是兒子!
咱老朱的兒子,老大能幹,賢德。
老三老四也是人才,比起朝中肱骨之臣的能力也絲毫不差,煩惱啊,老朱的煩惱就是能用的兒子太多。
想到這,朱棡擺了擺手:“讓他們走吧!”
王景弘點了點頭,微微弓腰走了出去。
他的出現也讓那些禦史言官的臉色越發不忿起來,王景弘出來,那就是朱元璋擺明了態度不接見他們。
“幾位大人,你們還是先走吧,改明兒等陛下心情好了,再來也不遲啊。”
王景弘勸解道。
跪在麵前的參知汪廣洋冷哼一聲,道:“陛下若是不出來,咱就在這跪到底!”
王景弘麵露苦澀:“幾位大人這是何必?陛下對於晉王殿下的處置是如何,也要等晉王殿下回來再說啊。”
詹微正色道:“我等並不是要對晉王的處置,而是想要問問陛下,若是藩王盡是如此魯莽行事,那我大明邊境之穩固,豈不是成了空談?”
“老夫作為禦史台禦史,理當爭諫!報大明國政之疏忽。”
王景弘這時候也有點無奈了。
看著一旁的宋濂道:“宋大人……。”
宋濂臉色蒼白的抬手:“老夫意已決,大伴無需多說!”
明代文人的腦殼子,就是特娘的硬!
這時候,後麵也有禦史高聲道:“老臣淩漢死諫!願陛下暫緩藩王就藩一事,等到諸位藩王有能力帶兵再就藩也不遲。”
淩漢。
王景弘看了一眼,更是滿心的淒苦。
淩鐵頭,出了名的。
他也參與過反對藩王就藩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因為他是老臣,加上跟淮西人有些牽連,所以在塗節跳的最歡的那個時間點,將淩漢給辭官回家待召了。
塗節死後,淩漢重回禦史台,並且擔任右都禦史。
王景弘還想勸幾句,不過這時候,幾個禦史都抬頭朝著殿內看去。
朱元璋龍行虎步的走了出來。
他看著淩漢,道:“咱的兒子,什麽時候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了?”
“啊?”
說著,朱元璋咆哮道:“咱的兒子丟了,最傷心的是咱,你們跟著鬧騰什麽?”
“陛下,藩王舉止輕浮,肆意妄為,若是麵臨戰局,牽一發而動全身!邊境藩王之莽撞,可是要由整個朝廷承擔的!”詹微正色道。
宋濂也顫顫巍巍的拜道:“藩王手中權柄過盛,於朝局不穩!若是都如晉王殿下這般莽撞,隨意派兵征伐,挑起兩國戰事!”
他顫抖道:“那大明江山便岌岌可危!”
“有傾覆之險!”
朱元璋大怒:“放特娘的屁!”
“爾等若是再妖言惑眾,別怪咱的劊子手手下無情。”
“咱告訴你們,咱的兒子是為了大明,為了天下去漠北的。你們這群遭瘟的東西,不給咱兒子說點好的,在這咒咱的兒子死是吧?”
楊憲痛哭流涕,喊道:“陛下,藩王就藩一事,該是放一放。”
朱元璋虎目掃到楊憲的身上。
楊憲渾身一顫。
朱元璋冷冷道:“你是中書舍人,這禦史台的事什麽時候也歸你管了?”
楊憲有些忐忑。
他在這裏,是因為他也是浙東群體的人!宋濂,汪廣洋,詹微,這些都是浙東文官體係裏麵的帶頭大哥,他這個後來居上的小輩,不過來,不合適。
說到底,人在官場上混,派係是要有的。
沒派係的人,就像是劉伯溫那樣,清高是清高了,但是誰把他放在眼裏?管你多有才學,多有能力,上下沒人,你的才能就是空談。
這時候,淩漢道:“陛下,藩王就藩一事,老臣懇請緩一緩吧!”
淩漢滿臉愁容:“晉王殿下如今,才堪堪十五,年紀尚小,心智不熟。”
“讓其早早就藩,未免少了些在大本堂學習的機會。”
“兩位皇子雖聰慧,但陛下又可聽聞‘傷仲永’?兩位殿下為國為民之心有之,既如此,為何不讓兩位皇子留在京中,繼續教導一番?”
這句話,倒是讓朱元璋一下子愣住了。
……
沉默。
殿門口針落可聞。
唯一可一聽到的,是周邊細雪不斷飄落的聲音。
朱元璋的眼裏出現了一抹猶豫。
如淩漢所說,老三……今年才十五,自己十五歲的時候,還在劈柴挑水,啥事也不懂。
在大本堂讀書的時間也才兩三年,還有大半年待在觀稼殿告病不出。可以說,朱棡能夠做到如今的諸多奇特事物,靠的完全是本身的資本和聰慧。
朱棣就更別說了,走上正軌才一年不到,而且都是跟在老三屁股後麵學。
這個時候要是把老三和老四弄去就藩,兩人會不會……走歪路?
但罵歸罵,禦史言官又不能都殺了。
朱元璋麵色沉沉,坐在椅子上看似沉吟,實則心思有些不定。
這一點,從朱元璋不斷變動的姿勢就可以看得出來。
一旁的太監王景弘有些無奈。
“還沒走?”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朱元璋突然開口問道。
王景弘恭敬的點了點頭:“還沒。”
這一下,老朱的臉色更為漆黑。
“那就讓他們在外麵跪著!”朱元璋的心裏有些不平衡。
“他們喜歡跪,那就跪!咱的兒子出去打仗,他們倒吵起來了。”朱元璋瞪著眼睛,心中憤憤不平。
他不平的原由在於,朱棡外出打仗,雖然有些莽撞,但說到底那是他朱元璋的兒子!難道不是他朱元璋最傷心?
你們這群禦史言官的來湊什麽熱鬧。
王景弘有些無奈道:“陛下,老奴冒昧,可那宋太史畢竟今年七十有三,這身子骨……。”
宋濂的身子不好,這幾年就已經走路都走不利索了,若是這麽繼續跪下去,怕是會跪出事來。
朱元璋沒有回答,隻是梗著後槽牙咯吱咯吱響。
他也在思索。
宋濂是有功於大明的,而且有大功。
很多條令,文書,在大明建立之初,都是宋濂一手主持,說他是大明建立之初的第一文臣,也沒什麽錯處。
這些年在大本堂教導皇子,也教導的不錯。
老三老四就很好嘛。
不過主要還是咱老朱家的種好!生出來的兒子,除了個別不爭氣的,都是人中龍鳳。
朱元璋想到這,臉色緩和了不少。
比起秦始皇,李世民,劉徹這些君王,咱老朱有一條就遠超他們。
那就是兒子!
咱老朱的兒子,老大能幹,賢德。
老三老四也是人才,比起朝中肱骨之臣的能力也絲毫不差,煩惱啊,老朱的煩惱就是能用的兒子太多。
想到這,朱棡擺了擺手:“讓他們走吧!”
王景弘點了點頭,微微弓腰走了出去。
他的出現也讓那些禦史言官的臉色越發不忿起來,王景弘出來,那就是朱元璋擺明了態度不接見他們。
“幾位大人,你們還是先走吧,改明兒等陛下心情好了,再來也不遲啊。”
王景弘勸解道。
跪在麵前的參知汪廣洋冷哼一聲,道:“陛下若是不出來,咱就在這跪到底!”
王景弘麵露苦澀:“幾位大人這是何必?陛下對於晉王殿下的處置是如何,也要等晉王殿下回來再說啊。”
詹微正色道:“我等並不是要對晉王的處置,而是想要問問陛下,若是藩王盡是如此魯莽行事,那我大明邊境之穩固,豈不是成了空談?”
“老夫作為禦史台禦史,理當爭諫!報大明國政之疏忽。”
王景弘這時候也有點無奈了。
看著一旁的宋濂道:“宋大人……。”
宋濂臉色蒼白的抬手:“老夫意已決,大伴無需多說!”
明代文人的腦殼子,就是特娘的硬!
這時候,後麵也有禦史高聲道:“老臣淩漢死諫!願陛下暫緩藩王就藩一事,等到諸位藩王有能力帶兵再就藩也不遲。”
淩漢。
王景弘看了一眼,更是滿心的淒苦。
淩鐵頭,出了名的。
他也參與過反對藩王就藩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因為他是老臣,加上跟淮西人有些牽連,所以在塗節跳的最歡的那個時間點,將淩漢給辭官回家待召了。
塗節死後,淩漢重回禦史台,並且擔任右都禦史。
王景弘還想勸幾句,不過這時候,幾個禦史都抬頭朝著殿內看去。
朱元璋龍行虎步的走了出來。
他看著淩漢,道:“咱的兒子,什麽時候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了?”
“啊?”
說著,朱元璋咆哮道:“咱的兒子丟了,最傷心的是咱,你們跟著鬧騰什麽?”
“陛下,藩王舉止輕浮,肆意妄為,若是麵臨戰局,牽一發而動全身!邊境藩王之莽撞,可是要由整個朝廷承擔的!”詹微正色道。
宋濂也顫顫巍巍的拜道:“藩王手中權柄過盛,於朝局不穩!若是都如晉王殿下這般莽撞,隨意派兵征伐,挑起兩國戰事!”
他顫抖道:“那大明江山便岌岌可危!”
“有傾覆之險!”
朱元璋大怒:“放特娘的屁!”
“爾等若是再妖言惑眾,別怪咱的劊子手手下無情。”
“咱告訴你們,咱的兒子是為了大明,為了天下去漠北的。你們這群遭瘟的東西,不給咱兒子說點好的,在這咒咱的兒子死是吧?”
楊憲痛哭流涕,喊道:“陛下,藩王就藩一事,該是放一放。”
朱元璋虎目掃到楊憲的身上。
楊憲渾身一顫。
朱元璋冷冷道:“你是中書舍人,這禦史台的事什麽時候也歸你管了?”
楊憲有些忐忑。
他在這裏,是因為他也是浙東群體的人!宋濂,汪廣洋,詹微,這些都是浙東文官體係裏麵的帶頭大哥,他這個後來居上的小輩,不過來,不合適。
說到底,人在官場上混,派係是要有的。
沒派係的人,就像是劉伯溫那樣,清高是清高了,但是誰把他放在眼裏?管你多有才學,多有能力,上下沒人,你的才能就是空談。
這時候,淩漢道:“陛下,藩王就藩一事,老臣懇請緩一緩吧!”
淩漢滿臉愁容:“晉王殿下如今,才堪堪十五,年紀尚小,心智不熟。”
“讓其早早就藩,未免少了些在大本堂學習的機會。”
“兩位皇子雖聰慧,但陛下又可聽聞‘傷仲永’?兩位殿下為國為民之心有之,既如此,為何不讓兩位皇子留在京中,繼續教導一番?”
這句話,倒是讓朱元璋一下子愣住了。
……
沉默。
殿門口針落可聞。
唯一可一聽到的,是周邊細雪不斷飄落的聲音。
朱元璋的眼裏出現了一抹猶豫。
如淩漢所說,老三……今年才十五,自己十五歲的時候,還在劈柴挑水,啥事也不懂。
在大本堂讀書的時間也才兩三年,還有大半年待在觀稼殿告病不出。可以說,朱棡能夠做到如今的諸多奇特事物,靠的完全是本身的資本和聰慧。
朱棣就更別說了,走上正軌才一年不到,而且都是跟在老三屁股後麵學。
這個時候要是把老三和老四弄去就藩,兩人會不會……走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