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玻璃的製作和大明工業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六十四章:玻璃的製作和大明工業
事情很快就鬧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
而朱元璋第一時間就給了處置的辦法,凡是涉案的士子今科均不中。
這個處置辦法,可謂是幹淨又果斷。
但這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畢竟結合前兩年選出來的這些進士老爺些的表現來看,出類拔萃的,沒幾個。
朱元璋也在考慮,考舉製度的存在,到底合不合理。
“前年考上的這些進士,在當地表現不佳。”朱元璋看著幾個偏遠縣上奏的奏折,連連搖頭。
朱標也走了過來,朱元璋指了指桌麵上自己已經批閱的那一疊足有半人高的奏折,道:“好高騖遠,誇誇其談。文章經義花團錦簇,但辦其事來,卻是一團亂麻。”
“有的則是頗具小才,可德行不正。竟然和當地縣城中的寡婦勾搭起來……。”朱元璋言語中有些失望。
朱標也道:“這些士子缺少地方行政的經驗,在地方上辦案,也是昏招百出。”
“屈打成招,將好事辦成壞事,朝廷的政令下發下去,也不能很好的落實。有些人上任接近半年,連田間地頭也沒視察過一次。”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
他連日批閱奏折,又遇到這些士子打人的事情出現。
也是心力交瘁。
朱標道:“父皇,不如用老三的法子,施行考核製度?”
說到這個,朱元璋精神頭來了幾分。
點頭道:“老三的這個法子是可行的,以考核製度來決定官員升遷。讓更多的官員自危的同時,將心力放在做實事上麵。”
“但此法也有弊端,官員升遷太快,官位不足。其次功利心太重,竭澤而漁,也會造成反效果。唐太宗有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而鮮則以魚為表。灶上煮魚,最為忌諱的便是用鍋鏟攪動,以致魚肉散落,最終成了一鍋爛肉。這一點,和儒家的無為而治不謀而合。”
“昔日王莽篡權,便是大開手腳,大刀闊斧。看似可行,但實則百姓受苦,官員自危,陽奉陰違之下,新朝也不了了之。”
“以此為戒,動可行,但不能大動。”
朱元璋脫掉布鞋,整個側躺在軟塌上,聲音緩慢且嚴肅的道:“此法可暫用於新科進士身上。”
“是,兒臣這就去找胡相商議。”
朱標躬身。
朱標離去之後,朱元璋看著桌子上的折子暗暗出神。
“王伴伴。”
朱元璋喊道。
“老奴在。”王景弘進殿。
朱元璋一下子又沉默了下來。
沉默了一會,他擺了擺手。
王景弘退下。
朱元璋自顧自的道:“老三啊,這次老子就要看看……你這把刀,鋒利不鋒利了!”
……
朱棡在王府忙著燒玻璃。
一個多月前,他找到了那些送賀禮的廣州商人,讓他們從廣州給自己帶來純淨的沙子。
而朱棡著手燒玻璃,其一是為了建立暖棚,其二是為了……,嗯,秘密。
天氣炎熱,朱棡從軍械監那邊帶回來焦炭正在一個坩堝之中熊熊燃燒,下麵連接著一個很大的鼓風機,不斷的拉動風箱,坩堝之中的火勢就越來越猛烈。
而在坩堝之中,還有一個小的瓷碗,裏麵裝著石英砂,純堿,石灰石,長石等等原料。
朱棡也不清楚會不會炸爐,或者燒出什麽其他的東西,反正他是按照係統提供的單子去放的。
“此炭,居然真的能將沙子燒化。”
鐵鉉立於朱棡身側,眉宇間滿是驚奇。
旁邊,盛庸和張玉也在。
“這是軍械監煉鋼用的焦炭,咱們大明的能工巧匠也是厲害,我隻是提了提,他們居然真的就做了出來。”朱棡捏著下巴道。
他倒是有些信服後世人所說的,大明初期的科技水平,是遠超於同等時期其他國家的。
單拎出來一個鋼鐵生產,大明就已經遠超其他國家,如今朝廷在全國十餘個省份都有鐵礦在開采,其中以山西居多,其次是河南,陝西,江浙,江西,湖廣等地。
鐵礦廠的數量也達到了驚人的一百七十多座。
每年官營產鐵總量也在七十萬斤上下。
其中鐵占一半,熟鐵占三成,鋼占兩成。
而且這個數字,正在逐年上漲。
朱棡想起了自己後世看過的一篇帖子。
在明朝中後葉,全國的產鐵數光是一個廣東,就可以達到一百餘萬斤!全國的鐵產量更是多如繁星,無法計數。
保守估計,或許能夠突破千萬大關。
鐵,是推動工業發展的根基。
而且煉鐵,也是無數穿越者的專利,朱棡也在之前就著手於煉製鋼鐵的準備工作,焦炭,就是其中的關鍵。
不過他還是小看了大明朝的工匠,沒想到自己隻是口述了一遍,他們便找到了煉焦的辦法。
焦炭完全燃燒的溫度可以達到融化鐵水的程度,常用於高爐煉鋼。
不過,實際上這項工藝在南宋末年就在廣東一些小地方進行使用,但是由於北元的入侵,導致這項技藝一直沉寂到了現在。
【小說的主角光環,咱們先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七八百年年前就在使用這種煉焦工藝達到煉鋼的目的。但歐洲是在17世紀初,才掌握了這門技藝。】
而一旁,負責拉風箱的李景隆已經接近虛脫。
倆時辰,四個小時!
你知道我怎麽過的嗎?
今兒個他還高高興興的來晉王府議事,還以為是殿下有什麽好事落到自己頭上,結果……,是來幹苦力的。
很快,在李景隆幾乎感覺不到自己雙手的時候,朱棡終於讓他停止拉風箱。
用火鉗將那有些開始融化的瓷碗取出來,朱棡將其倒在了另一個瓷的模具之中。
待到完全冷透,朱棡將其從瓷碗之中取出,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我……我草,琉璃!這麽通透的琉璃。”
李景隆眼珠子都亮了起來。
鐵鉉也震驚的看著朱棡手中的琉璃,喃喃道:“琉璃,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般世間奇物,居然是一把沙子燒製出來的。”
盛庸稱奇,感歎道:“殿下真乃神人也!”
朱棡看了看手裏的玻璃,微微一笑。
“世間萬物皆可追溯其源頭,佛門講因果,道家講輪回。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隻是一個源頭在作祟。”
“你們隻覺得沙子變琉璃看似稀奇,可想過,為何沙子會變成琉璃?”
說到這,朱棡想到了一百多年後,那個可成聖人的家夥。
可惜,沒能見到他的風采。
事情很快就鬧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
而朱元璋第一時間就給了處置的辦法,凡是涉案的士子今科均不中。
這個處置辦法,可謂是幹淨又果斷。
但這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畢竟結合前兩年選出來的這些進士老爺些的表現來看,出類拔萃的,沒幾個。
朱元璋也在考慮,考舉製度的存在,到底合不合理。
“前年考上的這些進士,在當地表現不佳。”朱元璋看著幾個偏遠縣上奏的奏折,連連搖頭。
朱標也走了過來,朱元璋指了指桌麵上自己已經批閱的那一疊足有半人高的奏折,道:“好高騖遠,誇誇其談。文章經義花團錦簇,但辦其事來,卻是一團亂麻。”
“有的則是頗具小才,可德行不正。竟然和當地縣城中的寡婦勾搭起來……。”朱元璋言語中有些失望。
朱標也道:“這些士子缺少地方行政的經驗,在地方上辦案,也是昏招百出。”
“屈打成招,將好事辦成壞事,朝廷的政令下發下去,也不能很好的落實。有些人上任接近半年,連田間地頭也沒視察過一次。”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
他連日批閱奏折,又遇到這些士子打人的事情出現。
也是心力交瘁。
朱標道:“父皇,不如用老三的法子,施行考核製度?”
說到這個,朱元璋精神頭來了幾分。
點頭道:“老三的這個法子是可行的,以考核製度來決定官員升遷。讓更多的官員自危的同時,將心力放在做實事上麵。”
“但此法也有弊端,官員升遷太快,官位不足。其次功利心太重,竭澤而漁,也會造成反效果。唐太宗有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而鮮則以魚為表。灶上煮魚,最為忌諱的便是用鍋鏟攪動,以致魚肉散落,最終成了一鍋爛肉。這一點,和儒家的無為而治不謀而合。”
“昔日王莽篡權,便是大開手腳,大刀闊斧。看似可行,但實則百姓受苦,官員自危,陽奉陰違之下,新朝也不了了之。”
“以此為戒,動可行,但不能大動。”
朱元璋脫掉布鞋,整個側躺在軟塌上,聲音緩慢且嚴肅的道:“此法可暫用於新科進士身上。”
“是,兒臣這就去找胡相商議。”
朱標躬身。
朱標離去之後,朱元璋看著桌子上的折子暗暗出神。
“王伴伴。”
朱元璋喊道。
“老奴在。”王景弘進殿。
朱元璋一下子又沉默了下來。
沉默了一會,他擺了擺手。
王景弘退下。
朱元璋自顧自的道:“老三啊,這次老子就要看看……你這把刀,鋒利不鋒利了!”
……
朱棡在王府忙著燒玻璃。
一個多月前,他找到了那些送賀禮的廣州商人,讓他們從廣州給自己帶來純淨的沙子。
而朱棡著手燒玻璃,其一是為了建立暖棚,其二是為了……,嗯,秘密。
天氣炎熱,朱棡從軍械監那邊帶回來焦炭正在一個坩堝之中熊熊燃燒,下麵連接著一個很大的鼓風機,不斷的拉動風箱,坩堝之中的火勢就越來越猛烈。
而在坩堝之中,還有一個小的瓷碗,裏麵裝著石英砂,純堿,石灰石,長石等等原料。
朱棡也不清楚會不會炸爐,或者燒出什麽其他的東西,反正他是按照係統提供的單子去放的。
“此炭,居然真的能將沙子燒化。”
鐵鉉立於朱棡身側,眉宇間滿是驚奇。
旁邊,盛庸和張玉也在。
“這是軍械監煉鋼用的焦炭,咱們大明的能工巧匠也是厲害,我隻是提了提,他們居然真的就做了出來。”朱棡捏著下巴道。
他倒是有些信服後世人所說的,大明初期的科技水平,是遠超於同等時期其他國家的。
單拎出來一個鋼鐵生產,大明就已經遠超其他國家,如今朝廷在全國十餘個省份都有鐵礦在開采,其中以山西居多,其次是河南,陝西,江浙,江西,湖廣等地。
鐵礦廠的數量也達到了驚人的一百七十多座。
每年官營產鐵總量也在七十萬斤上下。
其中鐵占一半,熟鐵占三成,鋼占兩成。
而且這個數字,正在逐年上漲。
朱棡想起了自己後世看過的一篇帖子。
在明朝中後葉,全國的產鐵數光是一個廣東,就可以達到一百餘萬斤!全國的鐵產量更是多如繁星,無法計數。
保守估計,或許能夠突破千萬大關。
鐵,是推動工業發展的根基。
而且煉鐵,也是無數穿越者的專利,朱棡也在之前就著手於煉製鋼鐵的準備工作,焦炭,就是其中的關鍵。
不過他還是小看了大明朝的工匠,沒想到自己隻是口述了一遍,他們便找到了煉焦的辦法。
焦炭完全燃燒的溫度可以達到融化鐵水的程度,常用於高爐煉鋼。
不過,實際上這項工藝在南宋末年就在廣東一些小地方進行使用,但是由於北元的入侵,導致這項技藝一直沉寂到了現在。
【小說的主角光環,咱們先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七八百年年前就在使用這種煉焦工藝達到煉鋼的目的。但歐洲是在17世紀初,才掌握了這門技藝。】
而一旁,負責拉風箱的李景隆已經接近虛脫。
倆時辰,四個小時!
你知道我怎麽過的嗎?
今兒個他還高高興興的來晉王府議事,還以為是殿下有什麽好事落到自己頭上,結果……,是來幹苦力的。
很快,在李景隆幾乎感覺不到自己雙手的時候,朱棡終於讓他停止拉風箱。
用火鉗將那有些開始融化的瓷碗取出來,朱棡將其倒在了另一個瓷的模具之中。
待到完全冷透,朱棡將其從瓷碗之中取出,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我……我草,琉璃!這麽通透的琉璃。”
李景隆眼珠子都亮了起來。
鐵鉉也震驚的看著朱棡手中的琉璃,喃喃道:“琉璃,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般世間奇物,居然是一把沙子燒製出來的。”
盛庸稱奇,感歎道:“殿下真乃神人也!”
朱棡看了看手裏的玻璃,微微一笑。
“世間萬物皆可追溯其源頭,佛門講因果,道家講輪回。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隻是一個源頭在作祟。”
“你們隻覺得沙子變琉璃看似稀奇,可想過,為何沙子會變成琉璃?”
說到這,朱棡想到了一百多年後,那個可成聖人的家夥。
可惜,沒能見到他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