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藐視皇權?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七十九章:藐視皇權?
“既然陛下不讓你出這個頭,那咱們就把眼前事辦好。”
廂房中,徐妙雲伸著手給朱棡整理衣領,輕聲囑咐道。
朱棡放下雙手,無奈道:“身為兒子,眼睜睜看著父親背受那些文官的詆毀,心裏始終不是滋味。”
這句話,倒是朱棡真心實意說的。
朱元璋這麽好的皇帝,確實不該承受那些文官刻意的貶低和詆毀。
徐妙雲眨了眨眼,問道:“我記得紅衣案的時候,陛下賜的令牌還在夫君這吧?”
朱棡愣了下。
看著朱棡那有些疑惑的眼神,徐妙雲伸出玉指笑意盈盈的點了點朱棡的額頭,笑道:“夫君莫不是變笨了?”
“這令牌雖好,可卻是皇權特許。當初是為了紅衣案的審理……,不,應該說是為了清算權貴們犯下的錯事,所以賜下。”
“可換句話說,夫君是藩王,行的是王權,而非皇權!”
“那這令牌在夫君的手中,豈非逾矩?”
“想要交出令牌,夫君首先要……,辦錯事。”
朱棡也看著麵前的徐妙雲有些佩服。
徐妙雲將玉佩給朱棡戴好,隨後輕笑道:“而且很多事情夫君何必親力親為?有時候,狗咬狗總比人咬狗要劃算的多。”
出了王府,朱棡的腦中一直還盤旋著徐妙雲這句話。
他喊了聲跟在身側的張玉。
“那些阻攔百姓進京狀告的官員,查出來沒有?”
張玉點頭:“青眼的部下查到了一些,多數是應天府當地驛站的官吏,還有管理漕運的一些小吏。”
“他們得了上麵的命令,沿路嚴查一切北方入應天府的人。”
“遇到那些告禦狀的百姓,就全部抓捕回開封,沿路官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棡眼中出現了殺氣:“是誰下的令?這麽大的膽!”
張玉察覺到了朱棡身上的殺氣。
他心裏也在感歎,這洪武六年也太不太平了。
不管是武勳還是文官,都在這一年短短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動蕩了一遍,如今更是出現了地方官員攔截百姓進京告禦狀的事情。
這事或許在別的朝代還不算是什麽大事,可這是洪武年!朱元璋的天下,他不會去粉飾太平,讓史官去大寫特寫那些虛假的繁榮,他鼓勵百姓進京告狀。
真正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第一個鼓勵百姓進京告禦狀的皇帝!
並且,朱元璋對天下百姓都發有‘大詔’,凡遇到冤情者,當地布政司,按察司,巡檢司不受理,可頭頂大詔,進京告禦狀!
凡有阻攔者。
滅九族。
可如今,居然有人敢公然藐視這條法律。
“回王爺,是開封府巡檢司的官吏,如今關押在昭獄之中。”
朱棡淡淡一笑,聲音有些嘲諷的道:“巡檢司的官吏,不過從九品小吏,就敢藐視皇律。”
“這些人,究竟是不知者無畏,還是背後有什麽大人物撐腰?”
張玉低頭,道:“王爺,開封府上下官吏和豪紳自成一派。”
“上下以知府陶謙,府丞孫付兩人牽頭,連同其餘三家當地豪紳,以倒賣庫糧,私鑄錢幣,開設錢莊牟利。”
“每年所盈利的錢財,陶謙和孫付兩人吃五成,其餘五成,三家一人一成,餘下兩成則是打點費。”
朱棡皺眉:“有多少?”
“從洪武元年到現在,有十餘萬貫的利。並且,三家的錢莊還在開封有不少百姓抵押的田地跟房屋!”
說到底,賣糧的錢不是他們的目的。
他們的目的是通過將好錢私鑄成含銅量低的壞錢,然後通過放貸的方式,將這些壞錢貸出去!
最終的目的,是那些價值高昂的土地,鋪子,宅子。
這是後世很簡單的一個操作方式。
許多放貸機構的操作方式就是如此,畢竟十貸九欠,隻要時間一到,還不上錢的人,就會將家裏的東西給低價賣給他們。
不還?
不可能的,地方官府,在當地就是天。
畢竟,這可是‘官府’的生意。
地方官府打著朝廷的名義在國內斂財,這究竟是洪武年?
還是已經滅亡的元至正年!?
朱棡心頭的怒火,幾乎要爆炸一般。
作為一個後世人,他有一種後世人獨有的情懷。
愛國!
朱棡的轎攆朝著午門而去,一路上不少百姓都認出了這是晉王殿下的儀仗。
有些悶熱的南京城好似在一個大蒸籠裏麵,六月份已經是豔陽高照的天,設立在午門之外的臨時衙門,已經到了不少官員。
也不知道是天氣太熱,還是他們心裏心虛,站在這裏的官員,要麽滿頭大汗,肅立無聲。要麽身體微顫,魂不守舍。
燕王押送七百多開封府犯案官員的事早就不是什麽秘密,可已經過去了一天,錦衣衛還在審。
這兩件事一下子壓在文官這邊,宛如晴天霹靂一般,仿佛要壓斷文官的脊梁骨。
人堆裏,應天府的知府左安善的臉上有些不安。
他總覺得,這兩日自己有點被人給盯上了。
難不成出什麽事了?
可是河南的官,關他什麽事呢?
不多時,在人聲鼎沸之下,晉王和誠意伯相繼到來。
官員們也紛紛起身迎接。
“我等,見過晉王殿下,誠意伯爺。”
眾人拱手一拜之後,朱棡點了點頭,微笑道:“有勞諸位臣公了。”
“不辛苦不辛苦。”
寒暄了兩句,眾人臉上掛著假意的笑。
左安善笑道:“我等身為朝廷命官,自該為朝廷盡心辦事,談不上辛苦。”
朱棡點了點頭,歎道:“要是其他人也有知府大人這麽高的覺悟,何愁我大明不興?”
“哎喲,豈敢豈敢!”
左安善臉上掛著受寵若驚的笑:“要說為國為民,全大明誰人不知晉王殿下之功德。下官也是深受殿下諸多事跡所影響,您就是下官心裏的指路明燈,前進的方向啊。”
“原來如此,那今日的案子,可就勞苦知府多幫幫腔了。”朱棡拍了拍左安善的肩膀,微眯眼睛笑道:“父皇對這件事可是很關注的,而且下令一定要嚴懲!”
左安善點了點頭,可心裏卻有一種深深的不安。
“既然陛下不讓你出這個頭,那咱們就把眼前事辦好。”
廂房中,徐妙雲伸著手給朱棡整理衣領,輕聲囑咐道。
朱棡放下雙手,無奈道:“身為兒子,眼睜睜看著父親背受那些文官的詆毀,心裏始終不是滋味。”
這句話,倒是朱棡真心實意說的。
朱元璋這麽好的皇帝,確實不該承受那些文官刻意的貶低和詆毀。
徐妙雲眨了眨眼,問道:“我記得紅衣案的時候,陛下賜的令牌還在夫君這吧?”
朱棡愣了下。
看著朱棡那有些疑惑的眼神,徐妙雲伸出玉指笑意盈盈的點了點朱棡的額頭,笑道:“夫君莫不是變笨了?”
“這令牌雖好,可卻是皇權特許。當初是為了紅衣案的審理……,不,應該說是為了清算權貴們犯下的錯事,所以賜下。”
“可換句話說,夫君是藩王,行的是王權,而非皇權!”
“那這令牌在夫君的手中,豈非逾矩?”
“想要交出令牌,夫君首先要……,辦錯事。”
朱棡也看著麵前的徐妙雲有些佩服。
徐妙雲將玉佩給朱棡戴好,隨後輕笑道:“而且很多事情夫君何必親力親為?有時候,狗咬狗總比人咬狗要劃算的多。”
出了王府,朱棡的腦中一直還盤旋著徐妙雲這句話。
他喊了聲跟在身側的張玉。
“那些阻攔百姓進京狀告的官員,查出來沒有?”
張玉點頭:“青眼的部下查到了一些,多數是應天府當地驛站的官吏,還有管理漕運的一些小吏。”
“他們得了上麵的命令,沿路嚴查一切北方入應天府的人。”
“遇到那些告禦狀的百姓,就全部抓捕回開封,沿路官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棡眼中出現了殺氣:“是誰下的令?這麽大的膽!”
張玉察覺到了朱棡身上的殺氣。
他心裏也在感歎,這洪武六年也太不太平了。
不管是武勳還是文官,都在這一年短短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動蕩了一遍,如今更是出現了地方官員攔截百姓進京告禦狀的事情。
這事或許在別的朝代還不算是什麽大事,可這是洪武年!朱元璋的天下,他不會去粉飾太平,讓史官去大寫特寫那些虛假的繁榮,他鼓勵百姓進京告狀。
真正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第一個鼓勵百姓進京告禦狀的皇帝!
並且,朱元璋對天下百姓都發有‘大詔’,凡遇到冤情者,當地布政司,按察司,巡檢司不受理,可頭頂大詔,進京告禦狀!
凡有阻攔者。
滅九族。
可如今,居然有人敢公然藐視這條法律。
“回王爺,是開封府巡檢司的官吏,如今關押在昭獄之中。”
朱棡淡淡一笑,聲音有些嘲諷的道:“巡檢司的官吏,不過從九品小吏,就敢藐視皇律。”
“這些人,究竟是不知者無畏,還是背後有什麽大人物撐腰?”
張玉低頭,道:“王爺,開封府上下官吏和豪紳自成一派。”
“上下以知府陶謙,府丞孫付兩人牽頭,連同其餘三家當地豪紳,以倒賣庫糧,私鑄錢幣,開設錢莊牟利。”
“每年所盈利的錢財,陶謙和孫付兩人吃五成,其餘五成,三家一人一成,餘下兩成則是打點費。”
朱棡皺眉:“有多少?”
“從洪武元年到現在,有十餘萬貫的利。並且,三家的錢莊還在開封有不少百姓抵押的田地跟房屋!”
說到底,賣糧的錢不是他們的目的。
他們的目的是通過將好錢私鑄成含銅量低的壞錢,然後通過放貸的方式,將這些壞錢貸出去!
最終的目的,是那些價值高昂的土地,鋪子,宅子。
這是後世很簡單的一個操作方式。
許多放貸機構的操作方式就是如此,畢竟十貸九欠,隻要時間一到,還不上錢的人,就會將家裏的東西給低價賣給他們。
不還?
不可能的,地方官府,在當地就是天。
畢竟,這可是‘官府’的生意。
地方官府打著朝廷的名義在國內斂財,這究竟是洪武年?
還是已經滅亡的元至正年!?
朱棡心頭的怒火,幾乎要爆炸一般。
作為一個後世人,他有一種後世人獨有的情懷。
愛國!
朱棡的轎攆朝著午門而去,一路上不少百姓都認出了這是晉王殿下的儀仗。
有些悶熱的南京城好似在一個大蒸籠裏麵,六月份已經是豔陽高照的天,設立在午門之外的臨時衙門,已經到了不少官員。
也不知道是天氣太熱,還是他們心裏心虛,站在這裏的官員,要麽滿頭大汗,肅立無聲。要麽身體微顫,魂不守舍。
燕王押送七百多開封府犯案官員的事早就不是什麽秘密,可已經過去了一天,錦衣衛還在審。
這兩件事一下子壓在文官這邊,宛如晴天霹靂一般,仿佛要壓斷文官的脊梁骨。
人堆裏,應天府的知府左安善的臉上有些不安。
他總覺得,這兩日自己有點被人給盯上了。
難不成出什麽事了?
可是河南的官,關他什麽事呢?
不多時,在人聲鼎沸之下,晉王和誠意伯相繼到來。
官員們也紛紛起身迎接。
“我等,見過晉王殿下,誠意伯爺。”
眾人拱手一拜之後,朱棡點了點頭,微笑道:“有勞諸位臣公了。”
“不辛苦不辛苦。”
寒暄了兩句,眾人臉上掛著假意的笑。
左安善笑道:“我等身為朝廷命官,自該為朝廷盡心辦事,談不上辛苦。”
朱棡點了點頭,歎道:“要是其他人也有知府大人這麽高的覺悟,何愁我大明不興?”
“哎喲,豈敢豈敢!”
左安善臉上掛著受寵若驚的笑:“要說為國為民,全大明誰人不知晉王殿下之功德。下官也是深受殿下諸多事跡所影響,您就是下官心裏的指路明燈,前進的方向啊。”
“原來如此,那今日的案子,可就勞苦知府多幫幫腔了。”朱棡拍了拍左安善的肩膀,微眯眼睛笑道:“父皇對這件事可是很關注的,而且下令一定要嚴懲!”
左安善點了點頭,可心裏卻有一種深深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