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民在哪?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百四十二章:民在哪?
李敏幾乎要瘋了。
你瘋了!
“你瘋了!!”
李敏激動的大喝著,他臉色蒼白,他四肢冰涼,幾近凍僵。
他跺著腳,雙手拍著地,一副求爺爺告奶奶的模樣,近乎癲狂的怒吼著:“我不是認你,不認你這個世侄!”
“國無法而不立,無法無天,就是亂世!沒有聖人學問約束世人,世人就……。”
“還是錯了!”吳伯宗搖頭。
李敏再次愣住。
吳伯宗定神,緩緩起身,他此時似乎忘記了這是禦前,更忘記了這是什麽場合。他就好似一個農民一樣渾身亂糟糟的,赤腳踩沾滿了泥土,可卻定定的站在原地,好似一杆筆直的標槍。
朱元璋也深深凝眉,他沒有第一時間開口製止吳伯宗,因為他意識到此子之意向頗為不凡。
其次,未免就沒有給自己兒子洗清否認儒學的這個罪名的緣故。
老三將來是要牧守一方的,若是背上一個否認儒學的名號,他的藩國將來怕是很難招賢納才。
朱雄英一直愣愣的站在那,年幼的臉上此時充滿了佩服。
他看著吳伯宗髒兮兮的外表,卻發現這個大哥哥有著非同一般的傲氣。
“祖父祖父……。”
朱雄英拉了拉朱元璋的袖子。
朱元璋轉頭,問道:“怎麽了,大孫?”
“祖父……這個,這個士子……,不,這個大哥哥,似乎說的很有道理。”
朱元璋疑惑。
但朱雄英也隻是搖了搖頭:“但孫兒聽不懂……,祖父,孫兒是不是很笨?”
“誰敢這麽說咱大孫?”朱元璋眉頭一挑。
放眼大明,就是放眼天下,誰敢這麽說?
朱雄英沉默下來。
他低著頭,沒有說話。
這時候,吳伯宗繼續道:“不需要!世人根本不需要那麽多的條條框框。劉邦入主關中,隻是跟關中百姓和將士們約法三章,於是關中定!僅僅約法三章,世人便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難道這跟法有什麽關係?百姓需要的不是束縛他們的框架,而是告知他們錯事的代價!而法,不光是約束百姓的工具,更是百姓們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
“曆朝曆代,天下有多少刑名律法?名不知,官更不知!誰都不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百姓談及律法色變,皆認為律法乃是官員用刑的器具。而官員不知法,更是欺百姓不知法!膽大妄為的官員隨意捏造律令,欺百姓無知,便可裁決人之生死。”
“律法的根本,在於簡!簡單的律法,百姓牢記於心中,更明白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判官亦一眼便可知人犯何罪。天下人人知律法,知行業相關的律令,便可知法官判決是否合理,如此,方可盡力使得天下公平公正。可若是律法浩瀚如海,晦澀難懂,便成了食之無味的東西。”
“同理,也正是如此,孔孟的學問隻是將仁義禮智信給書寫在了書本上。人性之仁愛早已存在,這是人之本性,而非何人所創造!我們該遵循的,是世間自身的道理,無非勤學仁愛而已!”
“李公,你……明白了嗎?”
這一問的,李敏直接呆住。
他是翰林學士,更是江西名儒,清流中的清流,對於國事也向來不在乎,反正隻是專心做自己的學問,替聖人著作注解。
可此時被這麽一問,他直接當場呆若木雞。
叫他講學,講解聖人學問,他自然可以洋洋自得高談論闊,以聖人自身為題,展開論述。
可要問他這個,他懵懂了。
愣住了!
他不知道如何解答。
可必須得答。
李敏隻是捏著拳頭,恨聲道:“我怎麽明白?聖人的學問都在書中,若是不讀書,如何懂得這些?”
這完全是逃避。
說出這句話,也表示他李敏無言反駁。
吳伯宗此時雙眼放光。
他在這場辯論之中幾乎是碾壓性的將李敏給壓倒。
“論語何其簡單明了?後世的大儒,卻將它給寫的複雜無比!使人讀了聖人書,反而不明白聖人的道理。與其去讀數不清的聖賢書,去寫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如像晉王那樣,行萬裏路!心中存著天地仁愛,天理良心,以及為民鞠躬盡瘁的理想,去貫徹落實!”
“書本上說愛民,以民為本!那麽,民在哪?”
“民究竟,在哪?”
“在哪!?”
民在哪?
李敏心跳如擂鼓,渾身顫抖如篩糠,他在戰栗,在恐懼!對於吳伯宗的話,他沒有回答,不敢回答!因為他回答的,必然是皇帝不願意聽到的話。
“民……民在……。”李敏如那熱鍋上的螞蟻,熱汗滲出額頭,往腮幫兩側滑下。
“民不在書裏!”
吳伯宗搖頭。
“民不在書中,那為何要死讀書?民在哪?民在下麵的校場之中,在城外的農田之中!在那寥寥炊煙之下,在那蒼茫黃土之中!”
吳伯宗的聲音振聾發聵,直震的每個人心神恍惚。
他此時就是給大明君臣敲響警鍾的人。
朱元璋緩緩坐直身體。
他麵色逐漸嚴肅了起來。
朱元璋此時也意識到,吳伯宗的話不一般!他說出了聖人門生都不願撕開的真理,說出了聖人學問最基本的道理。
為民!
“民與官,相隔僅一牆之隔。”吳伯宗冷笑了一聲。
他低著頭,看著自己泥濘的雙腳,眼神恍惚的道:“可就是如此,讀書人依舊對民看不見,究竟是真的看不見?還是視而不見?明明民就在身邊,可世人儒生卻關起門來讀書!將自己關在書屋之中,心中想著書中的顏如玉,想著書中的黃金屋,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民。去學著治理書中的民,用自己的臆想來完成所謂的大治天下,天下大治!何其虛偽?何其的可笑?”
“天下大治,不需要那些以亡故的腐儒來教我們!我們隻需心存聖人所念,打開門,走進百姓之中,附身去做,附耳去聽!哪怕隻是安置了一個流民,給一個百姓伸冤,給一人、一家、一族帶去能夠吃飽喝足的生路,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大治!這就是仁德,這就是替君父解憂!”
李敏猖狂了。
他撕扯自己的頭發,捶胸頓足,披頭散發的怒吼:“誰教你的,誰?”
“你這個逆子!!”
吳伯宗緩緩望向草原深處的方向。
隻是靜靜的的看了一會。
沉默良久,吳伯宗緩緩道:“恩師……晉王!”
李敏先是愣住,隨後,那雙淒慘的臉上,劃出了兩道清淚。
李敏幾乎要瘋了。
你瘋了!
“你瘋了!!”
李敏激動的大喝著,他臉色蒼白,他四肢冰涼,幾近凍僵。
他跺著腳,雙手拍著地,一副求爺爺告奶奶的模樣,近乎癲狂的怒吼著:“我不是認你,不認你這個世侄!”
“國無法而不立,無法無天,就是亂世!沒有聖人學問約束世人,世人就……。”
“還是錯了!”吳伯宗搖頭。
李敏再次愣住。
吳伯宗定神,緩緩起身,他此時似乎忘記了這是禦前,更忘記了這是什麽場合。他就好似一個農民一樣渾身亂糟糟的,赤腳踩沾滿了泥土,可卻定定的站在原地,好似一杆筆直的標槍。
朱元璋也深深凝眉,他沒有第一時間開口製止吳伯宗,因為他意識到此子之意向頗為不凡。
其次,未免就沒有給自己兒子洗清否認儒學的這個罪名的緣故。
老三將來是要牧守一方的,若是背上一個否認儒學的名號,他的藩國將來怕是很難招賢納才。
朱雄英一直愣愣的站在那,年幼的臉上此時充滿了佩服。
他看著吳伯宗髒兮兮的外表,卻發現這個大哥哥有著非同一般的傲氣。
“祖父祖父……。”
朱雄英拉了拉朱元璋的袖子。
朱元璋轉頭,問道:“怎麽了,大孫?”
“祖父……這個,這個士子……,不,這個大哥哥,似乎說的很有道理。”
朱元璋疑惑。
但朱雄英也隻是搖了搖頭:“但孫兒聽不懂……,祖父,孫兒是不是很笨?”
“誰敢這麽說咱大孫?”朱元璋眉頭一挑。
放眼大明,就是放眼天下,誰敢這麽說?
朱雄英沉默下來。
他低著頭,沒有說話。
這時候,吳伯宗繼續道:“不需要!世人根本不需要那麽多的條條框框。劉邦入主關中,隻是跟關中百姓和將士們約法三章,於是關中定!僅僅約法三章,世人便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難道這跟法有什麽關係?百姓需要的不是束縛他們的框架,而是告知他們錯事的代價!而法,不光是約束百姓的工具,更是百姓們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
“曆朝曆代,天下有多少刑名律法?名不知,官更不知!誰都不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百姓談及律法色變,皆認為律法乃是官員用刑的器具。而官員不知法,更是欺百姓不知法!膽大妄為的官員隨意捏造律令,欺百姓無知,便可裁決人之生死。”
“律法的根本,在於簡!簡單的律法,百姓牢記於心中,更明白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判官亦一眼便可知人犯何罪。天下人人知律法,知行業相關的律令,便可知法官判決是否合理,如此,方可盡力使得天下公平公正。可若是律法浩瀚如海,晦澀難懂,便成了食之無味的東西。”
“同理,也正是如此,孔孟的學問隻是將仁義禮智信給書寫在了書本上。人性之仁愛早已存在,這是人之本性,而非何人所創造!我們該遵循的,是世間自身的道理,無非勤學仁愛而已!”
“李公,你……明白了嗎?”
這一問的,李敏直接呆住。
他是翰林學士,更是江西名儒,清流中的清流,對於國事也向來不在乎,反正隻是專心做自己的學問,替聖人著作注解。
可此時被這麽一問,他直接當場呆若木雞。
叫他講學,講解聖人學問,他自然可以洋洋自得高談論闊,以聖人自身為題,展開論述。
可要問他這個,他懵懂了。
愣住了!
他不知道如何解答。
可必須得答。
李敏隻是捏著拳頭,恨聲道:“我怎麽明白?聖人的學問都在書中,若是不讀書,如何懂得這些?”
這完全是逃避。
說出這句話,也表示他李敏無言反駁。
吳伯宗此時雙眼放光。
他在這場辯論之中幾乎是碾壓性的將李敏給壓倒。
“論語何其簡單明了?後世的大儒,卻將它給寫的複雜無比!使人讀了聖人書,反而不明白聖人的道理。與其去讀數不清的聖賢書,去寫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如像晉王那樣,行萬裏路!心中存著天地仁愛,天理良心,以及為民鞠躬盡瘁的理想,去貫徹落實!”
“書本上說愛民,以民為本!那麽,民在哪?”
“民究竟,在哪?”
“在哪!?”
民在哪?
李敏心跳如擂鼓,渾身顫抖如篩糠,他在戰栗,在恐懼!對於吳伯宗的話,他沒有回答,不敢回答!因為他回答的,必然是皇帝不願意聽到的話。
“民……民在……。”李敏如那熱鍋上的螞蟻,熱汗滲出額頭,往腮幫兩側滑下。
“民不在書裏!”
吳伯宗搖頭。
“民不在書中,那為何要死讀書?民在哪?民在下麵的校場之中,在城外的農田之中!在那寥寥炊煙之下,在那蒼茫黃土之中!”
吳伯宗的聲音振聾發聵,直震的每個人心神恍惚。
他此時就是給大明君臣敲響警鍾的人。
朱元璋緩緩坐直身體。
他麵色逐漸嚴肅了起來。
朱元璋此時也意識到,吳伯宗的話不一般!他說出了聖人門生都不願撕開的真理,說出了聖人學問最基本的道理。
為民!
“民與官,相隔僅一牆之隔。”吳伯宗冷笑了一聲。
他低著頭,看著自己泥濘的雙腳,眼神恍惚的道:“可就是如此,讀書人依舊對民看不見,究竟是真的看不見?還是視而不見?明明民就在身邊,可世人儒生卻關起門來讀書!將自己關在書屋之中,心中想著書中的顏如玉,想著書中的黃金屋,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民。去學著治理書中的民,用自己的臆想來完成所謂的大治天下,天下大治!何其虛偽?何其的可笑?”
“天下大治,不需要那些以亡故的腐儒來教我們!我們隻需心存聖人所念,打開門,走進百姓之中,附身去做,附耳去聽!哪怕隻是安置了一個流民,給一個百姓伸冤,給一人、一家、一族帶去能夠吃飽喝足的生路,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大治!這就是仁德,這就是替君父解憂!”
李敏猖狂了。
他撕扯自己的頭發,捶胸頓足,披頭散發的怒吼:“誰教你的,誰?”
“你這個逆子!!”
吳伯宗緩緩望向草原深處的方向。
隻是靜靜的的看了一會。
沉默良久,吳伯宗緩緩道:“恩師……晉王!”
李敏先是愣住,隨後,那雙淒慘的臉上,劃出了兩道清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