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悲觀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 作者:畢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百六十三章:悲觀
劉伯溫失魂落魄的回到府邸,坐在正堂之中手腳冰涼的望著外麵。
長子劉璉剛下值回到家中,便看到父親滿麵愁容的坐在正堂之中,連忙上前驚慌道:“爹,您這是怎麽了?臉色如此難看?”
劉伯溫隻是閉目搖頭,神色間滿是哀戚。
他本就是一個‘杞人憂天’的人,時常會擔心事情背後所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當初他勸誡朱元璋不要去進攻安豐解救韓林兒,就是想到了後麵會對朱吳聯盟造成的影響,不管是韓林兒身份的難堪,還是陳友諒的虎視眈眈。
或許用杞人憂天有些貶義。
但是劉伯溫確實是一個想的很多的人。
劉伯溫將今日和楊憲的決裂說了出來,長子劉璉嚇得臉色煞白。
“父親,楊憲那廝……。”
“叫他監國!”劉伯溫鄭重道。
劉璉心有不甘,他如今平步青雲,官場之中官聲很好,在自己所在的禦史台如今也有幾分薄麵。須知,在前兩年,劉璉因為李善長執掌大權的緣故,在官場上舉步維艱。
劉璉沒有他爹劉伯溫那麽深的算計,隻是一個很老實的讀書人,心裏自然也有幾番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報複,而這份報複一旦到了官場上,自然而然都會演變成爭權奪利。
因為有權,你才能讓自己說的話起到作用!
劉伯溫見長子臉上的不甘之色,頓時怒道:“你是不聽我這個當爹的話了?你入仕途,我是怎麽告誡你的?‘恪守己身,立身立命’,你莫非都忘了?如今剛進官場幾年,為何講這些話忘得一幹二淨?”
說完,劉伯溫甩開長子的手,在劉璉有些慚愧的注視下,劉伯溫冷聲道:“楊憲此舉,無異於是將許多人推入火坑!攔,我劉伯溫是攔不住了!”
劉璉不解。
“爹,為何如此悲觀?”
劉璉將今天從那些同僚口中聽來的話複述道:“楊……監國如今之舉,不過是更迭了一些官員,隻要官員能為陛下所用,陛下如何會破釜沉舟?當初韓國公執掌大權之時,卻也同這般所為毫無分別,可為何到了楊監國這裏,就……就……。”
劉伯溫冷笑一聲。
負手看向正堂之外,身影消瘦單薄,他如今也是六十多的老人了。
他神色清冷的道:“楊憲貪權,妄想執掌中樞!他跟李善長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李善長懂上位,看的清自己的地位。”
劉伯溫壓低了一些聲音。
“你當李善長是無為之人?官居尚書左丞之後懶政?這是多麽可笑的笑話!李善長乃是當朝宰相,跟隨上位多少年?上位就是眨眨眼,李善長都知道是什麽意思。”
“如今之局麵,看似複雜,實則明了至極!”
“李善長站在楊憲的位置上是怎麽做的?不……,李善長還沒達到如今楊憲的位置!說他懶政?李善長最擅長表現自身的才德,如何會懶政?無非是坐如針氈罷了。”
“李善長尚且不敢動禦史分毫,楊憲卻動了!璉兒,禦史是什麽人,你不清楚嗎?”
劉璉整個人呆住。
禦史隻是正九品小官,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算是史官。
是皇家專用來記錄君王與大臣一言一行的史官,後來逐漸變成了進諫官員的稱呼,也就是糾正皇帝和官員言行的作用。
殺禦史,就是閉塞言路。
想到此處,劉璉渾身一顫,遍體冰涼。
楊憲難道真的要盛極必衰?
“那兒子該怎麽辦?”劉璉問道。
劉伯溫沉吟一陣,隨後道:“青田老家的祖墳需要修繕了,為父年老體衰不宜動身前往,你且替為父去吧!”
劉璉臉色悲戚的跪下,隨後保證自己會好好修繕老家的祖墳。
這種事,一般都需要辭官,因為大明朝沒有那麽長的假期。
但是這種情況下,劉璉辭官是保住一家子人。
劉璉跟那些官員混的比較勤,其實要說什麽有什麽苟且也並沒有,隻是劉璉擅長筆書跟作詞,閑來無事就跟那些文官一起談論談論詩詞,也算是趣事。
隻是覆巢之下無完卵,這種情況,還是抽身比較好。
劉伯溫本想去見皇後,不過皇後事先一步送來了手書,告訴劉伯溫不要輕舉妄動,不管怎麽樣,浙地文運傳承是不會斷的。
收到皇後的手書,劉伯溫更是整個人蒼老了幾歲。
這更加確定了,皇帝要對浙地下手了。
究竟是什麽?
究竟是什麽讓皇帝如此快速的要對浙地動手?
漠南的事還沒了,皇帝真的就這麽迫不及待嗎?
……
京師又有大事,漠北幸存的六百多浮屠營官兵今日晌午要回朝,聽說護送了三百多名戰死官兵的骨灰以及遺物。
而此事,也引起了京師一些人的不滿。
什麽時候,戰敗也要擺排場了?
兵部侍郎石青是最先站出來發出不滿的,並且帶著官吏堵在京師內城的城門口,欲要阻攔浮屠營官兵進城。
秋季,寒風凜冽,城門口枯黃的枝條仿佛宣告著深秋的來臨。
不過跟秋天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京師的城門口熱鬧的場景。
百姓們背著背簍,趕著驢車,或牽著娃娃進城,人世百態,此時顯露無疑。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朝廷的事感興趣,也有人麵色匆匆毫不理會兵部在城門口的布置,隻是埋頭不理不問,繼續為了生活奔波。
“石大官,咱們在這攔著,當真有用?”
一個七品主事揣著手,官服外麵套著一件羊絨的襖子,有些疑惑的問道。
石青是個五短身材的中年人,國字臉嘴巴小,說話聲音尖細,給人一種有些滑頭的感覺。
“戰敗之人不自醒過失也就罷了,擺出這般排場,本官豈能讓他們如願?”石青冷冷道。
同時,他又聲音陰冷的道:“昔日,晉王攜民意處死一省按察使,越過三司,本就是逾矩!如今也要讓他們試一試這民意的滋味。”
說罷石青抬手,命一旁的兵部官員張貼了告示。
告示內容大概就是宣揚漠北戰敗,不允許戰敗的浮屠營官兵走城門而入。
百姓們被強行留下來駐足觀看,同時石青也不傻,安插了一些人在百姓之中大喊‘戰敗者該有愧’的發言。
劉伯溫失魂落魄的回到府邸,坐在正堂之中手腳冰涼的望著外麵。
長子劉璉剛下值回到家中,便看到父親滿麵愁容的坐在正堂之中,連忙上前驚慌道:“爹,您這是怎麽了?臉色如此難看?”
劉伯溫隻是閉目搖頭,神色間滿是哀戚。
他本就是一個‘杞人憂天’的人,時常會擔心事情背後所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當初他勸誡朱元璋不要去進攻安豐解救韓林兒,就是想到了後麵會對朱吳聯盟造成的影響,不管是韓林兒身份的難堪,還是陳友諒的虎視眈眈。
或許用杞人憂天有些貶義。
但是劉伯溫確實是一個想的很多的人。
劉伯溫將今日和楊憲的決裂說了出來,長子劉璉嚇得臉色煞白。
“父親,楊憲那廝……。”
“叫他監國!”劉伯溫鄭重道。
劉璉心有不甘,他如今平步青雲,官場之中官聲很好,在自己所在的禦史台如今也有幾分薄麵。須知,在前兩年,劉璉因為李善長執掌大權的緣故,在官場上舉步維艱。
劉璉沒有他爹劉伯溫那麽深的算計,隻是一個很老實的讀書人,心裏自然也有幾番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報複,而這份報複一旦到了官場上,自然而然都會演變成爭權奪利。
因為有權,你才能讓自己說的話起到作用!
劉伯溫見長子臉上的不甘之色,頓時怒道:“你是不聽我這個當爹的話了?你入仕途,我是怎麽告誡你的?‘恪守己身,立身立命’,你莫非都忘了?如今剛進官場幾年,為何講這些話忘得一幹二淨?”
說完,劉伯溫甩開長子的手,在劉璉有些慚愧的注視下,劉伯溫冷聲道:“楊憲此舉,無異於是將許多人推入火坑!攔,我劉伯溫是攔不住了!”
劉璉不解。
“爹,為何如此悲觀?”
劉璉將今天從那些同僚口中聽來的話複述道:“楊……監國如今之舉,不過是更迭了一些官員,隻要官員能為陛下所用,陛下如何會破釜沉舟?當初韓國公執掌大權之時,卻也同這般所為毫無分別,可為何到了楊監國這裏,就……就……。”
劉伯溫冷笑一聲。
負手看向正堂之外,身影消瘦單薄,他如今也是六十多的老人了。
他神色清冷的道:“楊憲貪權,妄想執掌中樞!他跟李善長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李善長懂上位,看的清自己的地位。”
劉伯溫壓低了一些聲音。
“你當李善長是無為之人?官居尚書左丞之後懶政?這是多麽可笑的笑話!李善長乃是當朝宰相,跟隨上位多少年?上位就是眨眨眼,李善長都知道是什麽意思。”
“如今之局麵,看似複雜,實則明了至極!”
“李善長站在楊憲的位置上是怎麽做的?不……,李善長還沒達到如今楊憲的位置!說他懶政?李善長最擅長表現自身的才德,如何會懶政?無非是坐如針氈罷了。”
“李善長尚且不敢動禦史分毫,楊憲卻動了!璉兒,禦史是什麽人,你不清楚嗎?”
劉璉整個人呆住。
禦史隻是正九品小官,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算是史官。
是皇家專用來記錄君王與大臣一言一行的史官,後來逐漸變成了進諫官員的稱呼,也就是糾正皇帝和官員言行的作用。
殺禦史,就是閉塞言路。
想到此處,劉璉渾身一顫,遍體冰涼。
楊憲難道真的要盛極必衰?
“那兒子該怎麽辦?”劉璉問道。
劉伯溫沉吟一陣,隨後道:“青田老家的祖墳需要修繕了,為父年老體衰不宜動身前往,你且替為父去吧!”
劉璉臉色悲戚的跪下,隨後保證自己會好好修繕老家的祖墳。
這種事,一般都需要辭官,因為大明朝沒有那麽長的假期。
但是這種情況下,劉璉辭官是保住一家子人。
劉璉跟那些官員混的比較勤,其實要說什麽有什麽苟且也並沒有,隻是劉璉擅長筆書跟作詞,閑來無事就跟那些文官一起談論談論詩詞,也算是趣事。
隻是覆巢之下無完卵,這種情況,還是抽身比較好。
劉伯溫本想去見皇後,不過皇後事先一步送來了手書,告訴劉伯溫不要輕舉妄動,不管怎麽樣,浙地文運傳承是不會斷的。
收到皇後的手書,劉伯溫更是整個人蒼老了幾歲。
這更加確定了,皇帝要對浙地下手了。
究竟是什麽?
究竟是什麽讓皇帝如此快速的要對浙地動手?
漠南的事還沒了,皇帝真的就這麽迫不及待嗎?
……
京師又有大事,漠北幸存的六百多浮屠營官兵今日晌午要回朝,聽說護送了三百多名戰死官兵的骨灰以及遺物。
而此事,也引起了京師一些人的不滿。
什麽時候,戰敗也要擺排場了?
兵部侍郎石青是最先站出來發出不滿的,並且帶著官吏堵在京師內城的城門口,欲要阻攔浮屠營官兵進城。
秋季,寒風凜冽,城門口枯黃的枝條仿佛宣告著深秋的來臨。
不過跟秋天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京師的城門口熱鬧的場景。
百姓們背著背簍,趕著驢車,或牽著娃娃進城,人世百態,此時顯露無疑。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朝廷的事感興趣,也有人麵色匆匆毫不理會兵部在城門口的布置,隻是埋頭不理不問,繼續為了生活奔波。
“石大官,咱們在這攔著,當真有用?”
一個七品主事揣著手,官服外麵套著一件羊絨的襖子,有些疑惑的問道。
石青是個五短身材的中年人,國字臉嘴巴小,說話聲音尖細,給人一種有些滑頭的感覺。
“戰敗之人不自醒過失也就罷了,擺出這般排場,本官豈能讓他們如願?”石青冷冷道。
同時,他又聲音陰冷的道:“昔日,晉王攜民意處死一省按察使,越過三司,本就是逾矩!如今也要讓他們試一試這民意的滋味。”
說罷石青抬手,命一旁的兵部官員張貼了告示。
告示內容大概就是宣揚漠北戰敗,不允許戰敗的浮屠營官兵走城門而入。
百姓們被強行留下來駐足觀看,同時石青也不傻,安插了一些人在百姓之中大喊‘戰敗者該有愧’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