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馬上就用不完了


    劉伯溫的占卜還是沒有出錯的。


    孔府沒落,那麽天下文脈都會受到重創,首當其衝的,便是在朝為官人數眾多的浙東文人。


    想到這裏,劉伯溫心有無奈。


    但晉王於他還是有恩的,他本已經打算歸養,遠離中樞,還是因為晉王的舉薦方能坐上這個審查部的主官。


    劉伯溫當初告老算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察覺到了皇帝朱元璋的忌憚。


    身在禦史這個位置上,難免是要跟皇帝的意願相反的,可以說,坐一日,就危險一日,而且最關鍵的是,朱元璋不聽勸。


    劉伯溫喜歡的做事,而不是裝傻充愣,可以說,審查部主官這個位置,是最適合他的。


    劉伯溫歎了口氣。


    憂心分內之事才是臣子該做的,這些事,他不想摻和。


    這邊,朱元璋下了旨意,讓三司著手審查。


    一長串羅列的罪名,隻要孔希言認了,那麽孔府的命運就盡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另外,倭國使者求取書籍一事,由於晉王的摻和也變得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而從頭到尾,很少有人去在意永華公主的請求。


    大家似乎心照不宣的略過了永華公主的請求,大明也負擔不起支持一個國家武備力量的程度。


    接下來,又宣布了幾項人事調動和官員任命,隨後,朱元璋便甩手離去。


    ……


    京師的天一下子有些變了顏色。


    清流文人之間開始傳出晉王要滅孔家一脈的傳言,並且傳播之廣,人數之多,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兩三天時間,由京師傳播至應天府,應天府傳播至江南各省,各家各族紛紛反對朝廷對孔府的流放。


    彈劾晉王的文書也跟雪片一樣不要錢的朝著中書省飛去,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已經告老或者民間的名人,總之這一次,一定要將晉王給拉下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朝廷的官員們又開始聯手請奏,讓朱元璋下旨將秦王給派去西安就藩。


    “二哥這回倒是撿了個便宜。”


    周王朱橚搖頭輕笑,麵色淡然。


    他看了看坐在石橋下釣魚的三哥,問道:“三哥,二哥要是就藩,你是不是也要出京?”


    朱棡看著水麵的浮漂,整個人舒服的躺在一張竹製的躺椅上,幽幽道:“怎麽,舍不得京師?老五,……咱們身份特殊,要是父皇下旨,這京師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待的。”


    朱橚有些著急,起身道:“可民風醫院剛剛起步,如今的醫書剛整理不到二十冊,學子也才招收幾十人,這個時候離京,這不是讓我撒手不顧嗎?”


    “三哥,你想想辦法吧。”


    朱橚如今醉心於醫術,對於朱棡所整理的外科醫書更是奉若神明。


    “你們實驗到哪一步了?”朱棡偏頭問道。


    朱橚這才露出笑容,坐在朱棡身邊的台階上,道:“前些時日用麻沸散給懷胎的母馬接生,縫合傷口之後用大蒜素進行消毒,然後對養傷的場地也進行了消殺,果然沒有感染!”


    “咱們醫院的幾個老大夫都驚為天人!要知道,以往就算是使用麻沸散進行麻醉,然後切除病灶,也會傷口潰爛死亡,但這一次,居然沒有潰爛。”


    “昨日,醫院幾個大夫用器械做了一場手術,不過結果不咋好,那頭受傷的羊羔還是死了。”朱橚高興的笑容有些喪氣起來。


    朱棡笑了笑:“知足吧你,幾個月時間能夠做到熟練運用麻沸散跟大蒜素,已經是飛一般的進度了!你記住,醫學這一條路,考的就是耐力跟毅力。”


    “救死扶傷,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要無數代人為之努力跟奮鬥的目標。這是偉大的職業!一場病灶,考驗的不隻是病人,還有醫者。”


    “你想走這條路,那就要認真撲上去,盡全力的去做,去創造,去改變!”


    朱橚用力點了點頭。


    “人這輩子,有個能夠堅持一輩子的興趣不容易,三哥希望你對醫學保持這樣的熱度,不忘初心!”


    “至於其他的,三哥給你兜著。”


    朱棡轉頭,望著湖麵。


    陡然手一提,竹竿杆尖彎曲,急速的顫抖了起來。


    不多時,一條巴掌大的鯽魚被提了起來。


    “正好,回家給你嫂子熬魚湯。”


    ……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


    財富積累到了某個程度,就會沉澱在土地之上。


    富戶大族們在長時間的積累和斂財之後,會積累普通人一輩子無法想象的財富,而最終的流向,就是將其轉化為不動產,無止境無休止的買地或者房。


    隻要王朝不更迭,隻要世道安穩,這些土地,就永遠姓他們的名字。


    農耕社會,土地就是根本,就是尋常人所信仰的最高神。


    而這樣的形式就像是一條永不斷流的河流,流入一個沒有出口的大湖,盈滿則潰。


    這就是各朝各代都躲不掉的一個現象。


    土地兼並。


    朱棡想要將這一潭目前尚未累計滿盈的湖水給變成活水,所以創辦了興國商會。


    而興國商會逐漸發展之下,已經開始影響到正常的朝政運行。


    甚至,在某些地方,人們對商會的依賴超過了對朝廷的依賴。


    朱棡選擇了在傍晚時分入宮。


    趕到朱元璋寢宮的時候,殿內的燭火剛好亮起。


    由太監通報之後,朱棡進入了乾清宮。


    燭火下,朱元璋看著奏本,最顯眼的是他雙眼上帶著的老花鏡,單手扶著鏡框,將手裏的奏本微微拿開二尺,看著上麵的文字,老朱抿著唇,眉頭深鎖。


    朱棡就這麽靜靜地的站在那裏。


    大致一刻鍾後,朱元璋才提筆沾墨,再三斟酌之後,落筆寫了一段話。


    等到批閱完這本奏本,他才抬頭,聲音渾厚的道:“來了多久了?”


    朱棡稽首:“回父皇……。”


    老朱擺了擺手:“行了行了,找個墩子坐著,咱正好有事問你。”


    “啊?……哦。”


    朱棡撓了撓頭,乖乖坐下。


    “雲南一事當初是你提出來的,你為什麽那麽確定,那些土人會相信朝廷呢?土司才是他們的首領,為何不相信本族人,而會相信咱?”朱元璋問道。


    朱棡精神一振,問道:“可是雲南有結果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算,隻是幾個土人的部落族長願意向咱們效忠,並且派出族中的子弟參軍,沐哥兒來了折子,問下一步怎麽辦。”


    “這可是個好開頭!”


    朱棡驚喜道:“若是這樣,朝廷對雲南可以說是不費一兵一卒就打通了,隻要安置好了這些願意效忠的部落,那剩下的就不足為慮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誇你兩句就找不著北了?”


    “嘿嘿,這不是有了成效嘛!父皇剛剛不也開心了?嘴皮子都笑咧開了……”朱棡嘿嘿笑道,聲音越發小了。


    老朱瞪了一眼朱棡,不過隨即仰頭,用下巴示意了一下朱棡繼續說下去。


    朱棡坐直身子,以論事的態度嚴肅道:“父皇曾在雲南吃過一次虧,所以也明白問題出在哪,土司煽動,就是土人治理的最大難題,朝廷派兵打,土司就正好借這個借口煽動土人反擊。”


    “土人大多目不識丁,知書懂禮者更是鳳毛麟角,一經煽動,便拿起兵器反抗朝廷,因為在他們眼裏,朝廷確實是惡者。”


    屏息凝神的朱元璋聽著朱棡的話,一下子也聯想到了許多。


    在雲南的治理上吃過虧的他,采用了兒子的提議,以‘改土歸流’的舉措來進行革新,以實實在在的利益讓土人看到希望。


    團結大多數!


    剩下的小部分人,一旦鬧,就會迎接受益者的雷霆怒火。


    沐英以強兵威懾,以土地、物資、糧食以及花花綠綠的外地產物來讓土人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不用過著以往那樣的日子。分土司的蛋糕,讓大多數人得利。


    “如今,一些看到了好處的土人族長同意效忠朝廷,便說明這個想法是沒錯的,隻需要繼續深入下去,便可在雲南實施王道!”


    朱棡有些激動。


    他雖然打下了漠南,也平定了漠北,但說到底,在內治上他一直是外行。


    這一次雲南馬政的成功,不僅為大明收複故土,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大明在接納外族這一點上,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華夏故土種族甚多,按照國土劃分,更是百花齊放。


    各族習俗不同,語言亦有差距,而唯有一種東西是不變的。


    利益!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眼神裏真切的露出了震撼之色。


    這些,是他一個皇帝都未曾想到過的領域。


    “那接下來……。”朱元璋問道。


    “接下來,就是改幣!”


    朱棡道。


    朱元璋盯著他。


    兩父子這一場燭前夜話,徹底將大明未來十年的道路給規劃的明明白白,起居注上記載,這一場夜話,晉王闡述了幾個關於以錢治國的觀點,


    “你要從錢開始下手?”朱元璋問道。


    “是。”


    大明的銅荒已經是曠日持久的難題,華夏故土銅產量稀少,加上各大家族聯手囤銅,老百姓手裏流通的銅幣少的可憐,這也是經濟一直沒辦法成長的原因。


    “怕是沒這麽簡單,你可知道,江南各省的各大家族已經在拋出銅幣,市麵上的銅荒已經有所緩解!”朱元璋搖頭道。


    他走到一旁的架子前,取出一本奏本。


    “這是江西那邊的官員上的奏本,根據這段時間的情況來看,你所打造的銀商行已經讓他們有所察覺!應天府境內湧現大量的銅幣,怕是馬上你的銀商行就要迎來一場銀荒了。”


    “銀價飛漲,你之前換出去的銀幣,可都是虧的。”


    “這種時候你的銀商行還每日幾萬貫的兌換,你還撐得了多久?”


    朱棡有些好奇,朱元璋說的這麽事無巨細,難道他提前了解過了?


    “父皇是如何……。”


    對於這樣的事情,朱棡並沒有過多的驚慌,所有人都以為他在用銀幣挽回紙鈔的失誤,朝廷目前也沒有繼續印刷紙幣,所以他們理所應當的認為銀幣就是下一步朝廷的主流貨幣。


    造成這個誤解主要是兩點


    一是因為朝廷發行紙鈔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應,商人們集體反對,影響了大片地區的經濟,所以他們自然而然認為紙鈔製度是錯誤的,朝廷想要更改,就必須在既解決錢荒,又挽回損失的基礎上施行新政策,所以這自然而然會讓人聯想到銀幣。


    二是銀這種貴金屬價格十分穩定,即便是富戶們也無法大量囤積。因為百姓買不起,更消費不起,所以囤銀沒有利益,所以以銀代銅,朝廷隻要解決了辨別難題,就是一個比銅錢要好上許多的法子。


    “這些事,咱不給你盯著點,咱心裏沒底。”


    朱元璋倒是光棍,淡然的便說出他在暗中注視著這一切。


    朱棡點了點頭。


    “多謝父皇。”


    朱元璋在殿中踱步,負手而行:“大族囤錢,已經不是什麽秘密,囤錢一舉,大族至少可或許三個利益。”


    “其一、銅幣經由朝廷散發到民間,大族或許銅錢,將其囤在家中,市麵流通錢幣越發減少,以至於錢越來越值錢!但朝廷手裏無錢,百姓手裏無錢,反而有錢的成了他們。”


    “其二、將銅幣熔煉做成銅器,價格翻倍。”


    “其三、熔好幣鑄壞幣,每年朝廷收回來的錢幣,三成都是經過熔煉的次幣,摻雜各種東西,品質奇差。”


    朱元璋的這些,就是富戶們囤錢的利益。


    在西南有些地方,州府流通的錢幣甚至脆若土石,一掰就斷。


    朱棡沉默了一會,麵對朱元璋的眼神,朱棡問道:“父皇應該已經知道了兒臣要做什麽了吧?”


    朱元璋盯著朱棡。


    目光深邃。


    就這麽直勾勾的盯著。


    似乎是想要將朱棡給看穿一樣。


    一時間,兩人的氣氛變得有些僵硬。


    ……


    “你啊。”


    良久,朱元璋搖頭苦笑了一聲。


    他走回書案,甩袖坐下,嚴肅道:“該說你膽大妄為,還是說你其他的?”


    朱棡愣了一下,旋即看著朱元璋嚴肅的臉,笑道:“爹,民間拋售銅錢,本就是在幫咱們,而且他們要換銀,那就讓他們換唄,馬上咱們大明就有用不完的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畢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畢奇並收藏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