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天理


    朱棡微歎:“這是哪裏話,隻不過嘛,本王後院還燉著雞湯,怕是該去看看火了。”


    這話說出來真的是騙鬼都不信。


    永華頓感幾分委屈,隻覺得自己被嫌棄的有些傷心。


    她此前拜訪了東宮,卻被東宮的女官無情攔下,太子妃遞了拜帖,同樣石沉大海。


    至於左相胡惟庸那裏則是她的老師慶千興去的,結果同樣……。


    眼下,晉王府是永華唯一可以接觸到,並且能夠在求助上麵做決定的人。


    “王爺若是這般討厭臣女,臣女離開便是。”


    永華說罷就要起身。


    朱棡幹咳兩聲,有些無奈道:“公主這是何必呢?我們談的是正事啊,談正事本就該拎清楚些,若是公主答應條件,本王自然會與公主朋友相稱。”


    “答應?”


    永華有些苦澀的失聲一笑。


    “殿下可知,若是高麗答應了大明的條件,那我高麗將會麵臨什麽局麵?”


    朱棡麵色恢複了冷然。


    永華陷入了自己的委屈裏,一想到臨行前父王的眼神,臣子們的期待,又在對比此時自己在大明的境遇,她內心充滿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淒楚。


    “高麗麵臨的局麵,無非就是受我大明的驅使。”


    朱棡淡定道。


    永華嬌軀微顫,隨後苦笑道:“王爺說的可真是風輕雲淡。”


    “我高麗幾百萬子民皆受大明驅使……。”


    ……


    “公主。”


    朱棡打斷了永華的話。


    在永華微怵的眼神之中,朱棡微微一笑。


    反問道:


    “大明乃高麗宗主國,高麗難道不該聽從我大明驅使?”


    朱棡起身,沉吟道:“當今天子乃一代雄主,身為君王從不驕奢淫靡,更不會役使百姓,可襯得上是聖明之君!再看吾之兄長,自幼熟讀各家典籍,為國處置政事從不懈怠,性格更是仁慈寬厚,有此兩代君主,難道高麗還怕我大明施以惡政?”


    永華百口莫辯。


    微微咬唇,幽怨道:“可駐軍之事……。”


    朱棡微歎:“駐軍之事是為了護我大明海商,公主應當也知曉我大明如今大興商業,可海上海盜叢生,不得不防。”


    “至於說……大明這麽做是對是錯,吾認為,兩國之事向來無甚對錯,公主覺得委屈是說明公主心裏有百姓,但這對百姓來說,未免就是錯事!”


    永華忍不住冷笑一聲。


    “難道我高麗還要感恩戴德不成?”


    “感恩戴德便不必了,本王說了這麽多,公主還是不能領會其意,可惜了。”


    朱棡閉眼搖頭:“公主要是沒有別的事情,本王要去看看火了,待會湯熬幹了就麻煩了,娘子還等著補身子呢。”


    永華咬牙:“王爺對王妃真是無微不至。”


    朱棡笑著點頭:“對自己媳婦好點,應該的。”


    ……


    永華啞然。


    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對媳婦好,對自己就這麽強硬。


    想到前幾日兩人的肢體接觸,又想著自己被看的精光,霎時間麵上浮現一抹紅雲,但很快這股紅雲就變成了委屈。


    搖了搖頭將這些亂七八糟的情緒整理了一下,永華從自己腰間解下一個小的荷包。


    “王爺……。”


    永華將手微微抬起,將荷包呈前。


    同時聲音細微,有些哽咽的道:“簽約吧。”


    朱棡微怔。


    愣了一下,隨即心裏升起一股微妙的感受,看著永華手中的荷包,他能夠猜到裏麵應該是高麗王授予永華能夠做主權的信物。


    隻要簽訂條約,那麽大明將會合理合法的租用高麗富山一百年!


    富山,同釜山。


    在後世,這裏會發展成為全世界第六大集裝箱港,並且可以說是整個高麗國的海運樞紐!在連接倭國、美洲、澳洲等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朱棡要取富山,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這座港口的潛力。


    “公主看來頗受高麗王所信賴。”


    朱棡微笑道。


    按耐住心裏的激動,朱棡將目光繼續轉回了現實。


    “父王……。”永華言語半句便頓住。


    她是高麗王嫡次女,但她爹的名聲卻不怎麽好,屬於是無才無德的君主!或許唯一的成就,就是將最大的奸臣幸盹一家給除掉,並且抓住了大明拋來的橄欖枝。


    高麗王王顓曾被蒙古當為質子,在至正年被元庭扶持為高麗國王,屬於是元庭治下的走狗,好在他身邊有一群臣子,主張除掉國內親元勢力,將一眾親元大臣斬殺,而後投靠大明,接受大明冊封。


    而永華這麽尷尬的原因就是,王顓的兒子都是廢物。


    而隻有她,能夠做到替父分憂。


    永華麵色稍顯幾分苦澀,抬頭見朱棡的身形,再想他剛剛那些話,隻覺得內心滿是無奈。


    大明皇子皆人中龍鳳,麵前這位王爺僅排第三便將高麗君臣耍的團團轉,提出的條件高麗明知道是傷國辱權,卻依舊不得不答應。


    高麗,必須要外援。


    “不如公主再考慮考慮?”


    ……


    永華不解,微微凝眉的看著朱棡。


    她有些急了,起身錯愕道:“王爺反悔了?”


    朱棡搖頭一笑:“自然不是,隻是想到了一個事情。”


    永華還是雲裏霧裏的。


    朱棡剛剛微微有些失神,他想到了高麗現如今的局勢。


    同時,或許是因為男人的本性,讓他生出了那麽一絲絲的惻隱之心。


    “王爺想到何事?”


    “嗯……,隻是一些小事,不過本王以為公主還是可以繼續爭取下,本王的條件不變,但本王希望公主好好考慮租界一事。”


    永華急了。


    “不,我答應!”


    朱棡凝眉:“公主這麽急切簽訂合約,不再等等?”


    永華咬唇,眼神望著朱棡幽幽道:“倭國使者這些時日與貴國官員走的頗近,若是讓他們先行得到書籍,怕是下一步就會擾我國海岸!”


    “這是何意?”朱棡問道。


    “王爺非要這麽明知故問嗎?”永華氣鼓鼓的微微鼓起香腮。


    朱棡訕笑。


    隨即道:“倭國內戰,失祿者無數,流落於海上便成為了所謂的浪人,這些人倭國並不承認他們的國籍,隻說那些人是亡命之徒。”


    永華冷笑:“無非是掩耳盜鈴!”


    “本王也猜想,按照那些浪人之間的配合來看,根本不像是一群亡命之徒,反倒像是經過訓練的軍隊,快速襲擾,掠奪財物,並且手段極其狠辣。”


    “王爺所言不差。”


    永華點頭,凝重道:“那些海盜在襲擾高麗百姓時,同樣下手狠辣,根本不像是尋常海盜!並且清一色的著夜行服,頭綁束帶,背上背負細長的柳刀!”


    朱棡聲音冷厲起來,正色道:“此乃血仇!”


    “公主是擔心,倭國提前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等到使團回國,撕破臉皮繼續襲擾高麗?”


    “是。”永華楚楚可憐的點頭,輕咬紅唇:“還請王爺明鑒!”


    “嗯……。”朱棡沉吟一下,給永華吃了一顆定心丸,“公主可以寬心,在未來這段時間內,大明不會答應倭國的要求!”


    永華雖然不解為什麽晉王突然這麽隨和。


    但隻要有時間就是好事!


    隻要有時間,說不定能夠打通大明君臣的關係。


    永華心裏鬆了口氣,不在此時此刻簽訂這個合約,那麽她就沒了被人千夫所指跟唾罵的危險。


    ……


    “王爺,近來坊間所傳可曾聽聞?”永華輕撚茶盞,聲音少了幾分嚴肅,多了些女兒家的輕靈。


    她提起的便是這些時日一直以來在中原等地鬧得沸沸揚揚的孔府流放一事。


    雖然朝廷沒有明麵上說出流放這樣的字眼


    但是在學子眼裏,這跟流放沒什麽區別。


    甚至喊出了‘君主不理朝事,藩王僭越理政’的口號,目的自然是直指朱棡!


    眼下就要看朝廷如何平息士子的情緒,以及在如何處置晉王這個問題上麵下功夫!


    順從士子們的情緒,便是朝廷退步將孔府主脈留在大明,繼續尊為‘衍聖公’,其次要麽是晉王從此不理政務,亦或者是即刻就藩。


    這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公主怎麽看待此事?”


    朱棡笑問道。


    永華放下茶盞,微微輕歎一聲,清幽的嗓音緩緩道:“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是聖人所說,可後世人盡皆已經忘記!他們因聖人學問而地位尊崇,如今所不肯低頭的,也隻是自己高貴的頭顱。”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師者的地位在古代就跟祖宗一樣,你祖宗被世人所敬仰,你也因為祖宗的地位而身份水漲船高,受世人尊敬,別人都會尊稱一聲‘聖人門生’。


    可要是聖人地位不在呢?


    誠然,朝廷沒有明確表示要罷黜衍聖公的爵位,可說到底這件事侮辱性極大。


    聖學門生大多都是些死腦筋,從小研讀,早已將那些文字和理解灌注到了自己的血液裏,所承認的道理,也隻是自己願意去相信的那些道理。


    永華的話是在暗嘲那些人的虛偽,他們要的不過是自己的高貴。


    朱棡啞然,沒想到永華的話一針見血。


    “隻是……。”永華看向朱棡,道:“雖是如此,但眼下大明依舊是以‘儒聖’為尊,以儒家治國,若是朝廷執意要對孔府動手,怕是在未來上影響深遠。”


    “公主……,目光長遠。”


    朱棡輕笑道。


    永華淺淺一笑,隨後輕聲道:“不過是一些婦人之見,上不得台麵。”


    “此言差矣。”朱棡搖頭:“男子女子皆是人,既然是人,便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何事為善,何事為惡,男子亦有目光短淺之輩,女子也有如公主這般目光高遠之人。”


    “若是一昧推崇男子,則女子之委屈無人可說。”


    朱棡長歎:“朱程之學受人追捧,可在本王看來卻是累贅!世間學子研習朱程,隻知可升官發財,卻不知何為對錯。”


    朱程理學,在後世人看來褒貶有加。


    但朱棡卻覺得後世人的理想偏頗極大。


    隻能說,朱程將這問學問,搞得過的高深莫測了。


    永華有些驚歎於朱棡的話,不解朱棡為什麽如此抨擊朱程,需知,朱程理學是這些年來主流的學問派係,不光大明,就連倭國、高麗都有引入。


    可如今……,晉王這番話卻讓永華有些不解了。


    “公主覺得不可思議?”


    永華輕笑:“隻是驚訝。”


    朱棡向永華講了一個自己和吳伯宗之間的策論。


    ……


    吳伯宗曾問朱棡:“何為天理,何為人欲?為何要滅欲?人之本性為何物?從而來的欲?”


    這個問題的來源是兩人在論朱熹學說之時衍生出來的問題。


    ‘存天理滅人欲’


    這是世人為朱程理學所整理出來的六字。


    之時這六字時常為人所不解跟疑惑,難道是要人人都去當清心寡欲的和尚?亦或者是人人都要坐那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還是說,在萬貫財物麵前佁然不動,保持本心?


    試問,多少人能夠做到?


    這也是後世所詬病朱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朱熹尚且三妻四妾,如何叫天下後人滅人欲?


    在明朝,理學書籍作為學子最容易獲得的書本,自然而然的在明初掀起了一陣理學熱潮,從而影響大明二百十七十六年國祚。


    到了後期,‘滅人欲’三字被扭曲的不成人樣,形成了病態的社會現象,衍生出一大堆偽君子。


    而再回過頭來,這六個字,真的是這個道理嗎?


    朱棡回答:“宋史曾記載朱熹一篇諫言:願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傾必謹而察之;此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則敬而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蔽;果人欲也,則敬而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滯。”


    “朱熹希望皇帝在出現某些念頭的瞬間再三思量,謹慎對待這念頭到底是天理還是人欲,若是天理則加以補充,讓這道天理不收到一點蒙蔽阻塞,而要是人欲,則馬上克製這個念頭,不讓這個念頭繼續存於腦中。”


    “可見,朱熹這句話的重點還是在於自心的審判,便是自我判斷對錯。那麽也不難看出,天理人欲,皆在一念之差!”


    “再看朱子語類,會發現朱熹對人欲早已做出了解釋。”


    “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


    “答: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一個吃飯、娶妻、生子皆為天理,這是天道所允許的事情,但要在此基礎上要求飯菜多樣美味,家中三妻四妾,孩子各個出色優秀,便是人欲!”


    所以朱程理學其實本質上並無什麽太大的弊端。


    有弊端的是人。


    是貪婪、好色、易怒等等愚笨之人分不起何為天理;何為人欲,將人欲歸結在天理的頭上所行世間醜惡之事。


    而朱棡不推崇朱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朱程太容易被人誤解,被人利用。


    ps:作者並不是很深刻的了解朱程,隻是借著一些資料胡編亂造,古人學問皆為中華文化,小說隻是戲說,不可看魔怔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畢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畢奇並收藏大明:開局氣瘋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