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燕光明教
姑蘇慕容:開局練成北冥神功 作者:逍遙禦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數百年來,明教一直處於秘密結社狀態,為了避人耳目,免遭官府的查禁,明教的教名紛繁不一。
福建除部分教壇稱“明教”外,其他又稱“揭諦齋”,浙江稱“摩尼教”,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等不一而足。
雖然大家都信奉明尊,但各自以自家教壇為正宗,不承認其他教派的法統,這為明教分裂埋下了禍根。
基於這種現狀,慕容複當眾頒布了第一道教主令,決定改組明教。
“敕令:自即日起,明教統一名號,為‘大燕光明教’,簡稱‘明教’!霍山為光明右使!”
“五大堂口改為五行旗:青龍堂更名為銳金旗,單安為掌旗使!”
”白虎堂更名為巨木旗,王乞驢為掌旗使!”
“朱雀堂更名為洪水旗,張謝留為掌旗使!”
“玄武堂更名為烈火旗,藍載為掌旗使!”
“執法堂更名為厚土旗,王衝為掌旗使!”
霍山及五行旗掌旗使各自得令,慕容複又令五行旗按照各自所屬,變各種樣式的白衣烏帽為五色旗、五色衣甲,明教由雜亂不一,走上正規發展的道路,為將來橫掃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慕容複又對霍山道:“從今天起,明教教眾也不得一味茹素,人若不食葷腥焉有氣力拯救黎庶?”
他走到明尊雕像前麵,將那尊泥塑偶像一掌拍為齏粉,坐在教主寶座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朗聲道:“生明尊在此,何需再有這樣一尊泥偶?從今天起,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明教教眾先是被慕容複離經叛道的行為震驚,繼而又被他這句霸氣的話所感染,不由有一種賢臣得遇良主的感覺,紛紛跪地山呼教主萬歲。
至此,聖火壇繼任教主儀式就這樣在教眾山呼聲中結束了,慕容複誌得意滿,不由覺得距離皇帝的至尊之位又近了一步,有了這樣的班底,山河可複,大業可成!
單安、王乞驢、張謝留、藍載、王衝等人都是明教裏的骨幹精英,之前潛伏在各地軍中,秘密傳教,伺機發動起義。
他們大多在軍中獲得了高位,手底的武裝力量也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所以也被朝廷稱為“軍賊”,由於沒有組織度,各自發動起義,很快就陷入失敗,帶著軍隊退回了各自的明教分壇。
此時剛好碰上波斯總教來的使者霍山,因此被整合到一起,成了五大堂口,這些人的戰鬥力,遠遠不是普通江湖匪類可以相提並論的。
越州總舵書房中,慕容複正在伏案奮筆疾書,李非魚為他添香研墨。
明教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他要做更加深遠的謀劃了,如何並吞西部明教,如何席卷江南,又如何扯旗造反……不對,如何吊民伐罪,發動起義,他有太多的想法要記錄下來。
鄧百川站在他的書桌前,看著神采奕奕的慕容複,開口道:“恭喜公子爺執掌明教門庭,如今五行旗麾下各分舵,加起來足有數萬人馬,有了這些兵馬,我們何愁大業不成?”
慕容複笑道:“這算得了什麽?還有西部明教,那邊信奉明教的信徒更多,等本座統一東西明教,再招兵買馬,天下可定,霸業可成!”
他望了望西方,冷聲道:“還有那個不知死活的丁老怪,不好好呆在星宿海等死,還敢插手中原事務,找死!”
淮南西路濠州城內,淮南明教總壇中,正端著一碗牛肉湯喝的起勁的教主李思周突然打了個寒噤,背後隱隱有些發毛。
飯桌上還有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和一個大胖子,那老人正是星宿老怪丁春秋,而那胖子則是江南東路明教教主王半兩。
王半兩出身農民家庭,自幼無父無母,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全賴明教施以援手,才能長大成人,做了這江東路的明教教主。
麵前擺著的這碗牛肉湯,他喝不下去,不僅僅是因為明教教規要求食菜事魔,更多的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對於耕牛的那種獨特的感情。
李思周則完全不同,他曾祖父是前朝後周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因不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位,起兵光複後周,兵敗仰天長歎說道“我有愧於周太祖之恩也”,言畢舉家自焚。
全家之中隻有他爹這個小孫子,在部下們的擁護下,由淮南東路的揚州城退到淮南西路的濠州城,加盟了淮南明教,依舊過著舒適富足的生活。
他爹爹還為他取名李思周,意為懷念故國大周朝,日後起兵光複山河,隻可惜這人,現如今竟然為了一個安撫使的職位,要投誠滅了他家國的世仇大宋朝廷,可悲可歎!
“丁先生,王教主,別愣著,快喝啊!這淮南牛肉湯,加上粉絲、豆皮,油覆湯表,久熱不散,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味啊!我從小就好這一口,哈哈!”
他吸溜了一口湯,又撈了一筷子豆皮,呼哧嘿哧的吃了起來,王半兩滿麵憂戚道:“李教主,咱們這樣一直跟總教對抗也不是辦法,不如跟東邊的和談了吧!那霍山畢竟是總教的人,持有明尊的聖火令啊,咱們不可以對明尊不敬的!”
李思周麵帶不悅道:“王教主,你又來了!十年前總教就說要賜下聖火令,這麽長時間,波斯使者就是爬,都爬過來好幾次了,能到現在才來嗎?那就是東邊的弄出來的冒牌貨!”
王半兩繼續道:“是真是假,總要親自去甄別一下才能確認!我們都是明尊座下的弟子,是一家子兄弟,應該坐下來談判,而不是這樣刀兵相向!”
李思周緩聲道:“東邊那些軍賊,那都是不安分的主,動不動就要扯旗造反,跟他們混在一起,能有什麽好下場?咱們在各自地盤上當老大不好嗎?為什麽非要跟著他們和朝廷作對,那種刀頭舔血,提著腦袋過的日子,能有現在舒服嗎?”
王半兩內心極度無所適從,當初他極力要促成東西明教和談並教,後來卻在李思周的蠱惑下,和他綁在了同一架戰車上,對東邊的明教兄弟們不宣而戰。
現在雖然在戰場上頻頻得勝,但是卻高興不起來,他有些後悔了。
一個明尊的信徒是不應該這樣躲在黑暗裏享清福的,而是應該向東邊的兄弟們那樣,為了永恒的光明而戰!
福建除部分教壇稱“明教”外,其他又稱“揭諦齋”,浙江稱“摩尼教”,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等不一而足。
雖然大家都信奉明尊,但各自以自家教壇為正宗,不承認其他教派的法統,這為明教分裂埋下了禍根。
基於這種現狀,慕容複當眾頒布了第一道教主令,決定改組明教。
“敕令:自即日起,明教統一名號,為‘大燕光明教’,簡稱‘明教’!霍山為光明右使!”
“五大堂口改為五行旗:青龍堂更名為銳金旗,單安為掌旗使!”
”白虎堂更名為巨木旗,王乞驢為掌旗使!”
“朱雀堂更名為洪水旗,張謝留為掌旗使!”
“玄武堂更名為烈火旗,藍載為掌旗使!”
“執法堂更名為厚土旗,王衝為掌旗使!”
霍山及五行旗掌旗使各自得令,慕容複又令五行旗按照各自所屬,變各種樣式的白衣烏帽為五色旗、五色衣甲,明教由雜亂不一,走上正規發展的道路,為將來橫掃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慕容複又對霍山道:“從今天起,明教教眾也不得一味茹素,人若不食葷腥焉有氣力拯救黎庶?”
他走到明尊雕像前麵,將那尊泥塑偶像一掌拍為齏粉,坐在教主寶座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朗聲道:“生明尊在此,何需再有這樣一尊泥偶?從今天起,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明教教眾先是被慕容複離經叛道的行為震驚,繼而又被他這句霸氣的話所感染,不由有一種賢臣得遇良主的感覺,紛紛跪地山呼教主萬歲。
至此,聖火壇繼任教主儀式就這樣在教眾山呼聲中結束了,慕容複誌得意滿,不由覺得距離皇帝的至尊之位又近了一步,有了這樣的班底,山河可複,大業可成!
單安、王乞驢、張謝留、藍載、王衝等人都是明教裏的骨幹精英,之前潛伏在各地軍中,秘密傳教,伺機發動起義。
他們大多在軍中獲得了高位,手底的武裝力量也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所以也被朝廷稱為“軍賊”,由於沒有組織度,各自發動起義,很快就陷入失敗,帶著軍隊退回了各自的明教分壇。
此時剛好碰上波斯總教來的使者霍山,因此被整合到一起,成了五大堂口,這些人的戰鬥力,遠遠不是普通江湖匪類可以相提並論的。
越州總舵書房中,慕容複正在伏案奮筆疾書,李非魚為他添香研墨。
明教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他要做更加深遠的謀劃了,如何並吞西部明教,如何席卷江南,又如何扯旗造反……不對,如何吊民伐罪,發動起義,他有太多的想法要記錄下來。
鄧百川站在他的書桌前,看著神采奕奕的慕容複,開口道:“恭喜公子爺執掌明教門庭,如今五行旗麾下各分舵,加起來足有數萬人馬,有了這些兵馬,我們何愁大業不成?”
慕容複笑道:“這算得了什麽?還有西部明教,那邊信奉明教的信徒更多,等本座統一東西明教,再招兵買馬,天下可定,霸業可成!”
他望了望西方,冷聲道:“還有那個不知死活的丁老怪,不好好呆在星宿海等死,還敢插手中原事務,找死!”
淮南西路濠州城內,淮南明教總壇中,正端著一碗牛肉湯喝的起勁的教主李思周突然打了個寒噤,背後隱隱有些發毛。
飯桌上還有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和一個大胖子,那老人正是星宿老怪丁春秋,而那胖子則是江南東路明教教主王半兩。
王半兩出身農民家庭,自幼無父無母,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全賴明教施以援手,才能長大成人,做了這江東路的明教教主。
麵前擺著的這碗牛肉湯,他喝不下去,不僅僅是因為明教教規要求食菜事魔,更多的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對於耕牛的那種獨特的感情。
李思周則完全不同,他曾祖父是前朝後周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因不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位,起兵光複後周,兵敗仰天長歎說道“我有愧於周太祖之恩也”,言畢舉家自焚。
全家之中隻有他爹這個小孫子,在部下們的擁護下,由淮南東路的揚州城退到淮南西路的濠州城,加盟了淮南明教,依舊過著舒適富足的生活。
他爹爹還為他取名李思周,意為懷念故國大周朝,日後起兵光複山河,隻可惜這人,現如今竟然為了一個安撫使的職位,要投誠滅了他家國的世仇大宋朝廷,可悲可歎!
“丁先生,王教主,別愣著,快喝啊!這淮南牛肉湯,加上粉絲、豆皮,油覆湯表,久熱不散,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味啊!我從小就好這一口,哈哈!”
他吸溜了一口湯,又撈了一筷子豆皮,呼哧嘿哧的吃了起來,王半兩滿麵憂戚道:“李教主,咱們這樣一直跟總教對抗也不是辦法,不如跟東邊的和談了吧!那霍山畢竟是總教的人,持有明尊的聖火令啊,咱們不可以對明尊不敬的!”
李思周麵帶不悅道:“王教主,你又來了!十年前總教就說要賜下聖火令,這麽長時間,波斯使者就是爬,都爬過來好幾次了,能到現在才來嗎?那就是東邊的弄出來的冒牌貨!”
王半兩繼續道:“是真是假,總要親自去甄別一下才能確認!我們都是明尊座下的弟子,是一家子兄弟,應該坐下來談判,而不是這樣刀兵相向!”
李思周緩聲道:“東邊那些軍賊,那都是不安分的主,動不動就要扯旗造反,跟他們混在一起,能有什麽好下場?咱們在各自地盤上當老大不好嗎?為什麽非要跟著他們和朝廷作對,那種刀頭舔血,提著腦袋過的日子,能有現在舒服嗎?”
王半兩內心極度無所適從,當初他極力要促成東西明教和談並教,後來卻在李思周的蠱惑下,和他綁在了同一架戰車上,對東邊的明教兄弟們不宣而戰。
現在雖然在戰場上頻頻得勝,但是卻高興不起來,他有些後悔了。
一個明尊的信徒是不應該這樣躲在黑暗裏享清福的,而是應該向東邊的兄弟們那樣,為了永恒的光明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