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抄襲?”方興冷冷一笑,“還請指出我是抄了誰的,否則的話,你就心胸狹窄、目中無人,見不得別人比你強上一點,典型的不講道德的小人!”


    望著那個口中嚷得最厲害的那人,方興一番指責毫不留情、劈頭蓋臉地就衝他傾泄而出,直說得那人瞠目結舌,半天沒有反應,最後被氣得連站都站不住,一歪身坐倒椅子上。


    “哼!伶牙俐齒,徒逞口舌之輩。”又有人看不慣,跳出來指責方興。


    “隻允許他質疑我,不能讓我責問他嗎?這就是你們的道理?”方興再次反擊,“以前從小說中看過士子們自命清高,對於其他人群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心態,還隻當是書中誇張的寫法,現在見到實情,才知道果然如此。不就是多識幾個字嘛,真不知你們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


    “識字?”與方興對話的士子高傲地一笑,“你當識字是那麽容易?更何況還要寫成錦繡文章。別以為你能寫一個句子,就有多厲害,剛才你可是說是要作詩的,沒本事寫不出來,才會定那個句子來應付吧!”


    作詩又有什麽了不起?方興心中朝那人鄙視一番。就算我不會寫,難道還不會抄嗎。隨便寫出一首詩,隻要這個時候還不曾出現過,你敢說這首詩不是我寫的?


    因為方興沒有馬上說話,那人還當他是因為膽怯而不敢應戰了。


    “快點作詩!你剛才不是說過要作詩一首的嗎?”乘勝追擊,士子們也知道這一招兵法。


    吵了這一會,方興他們一直是站在二樓的樓梯口那裏。現在聽到士子們的起哄,方興索性向裏邊走,從眾人中間穿過,一直來到臨街的窗口。


    透過窗子向外麵望,方興的目光穿過天空,越過城牆,一直蔓延到無限,“幸好我曾經去南京深度遊玩過,而且還記了幾首與南京的風景名勝有關的詩。”


    “鳳凰台上鳳凰遊,”


    就在眾人看著方興的這副裝逼樣,實在忍受不住,即將爆發時,方興終於開口,悠悠地念出了第一句。


    “這是開始作詩了?”


    “******,他就隻會這一種格式嗎?又是用了疊詞,難道還是剛才的那種不成詩的相聯的兩句?”


    “你能不能換點別的,怎麽都是一樣的格式?”有要甚至嚷出口來。


    “鳳去台空江自流。”方興的第二句出口。


    有士子還是有學識的。如果說因為剛才那則對聯的原因,讓他出現思維慣性,而沒有注意到詩句的內容,隻聽第一句還沒明白方興說的是什麽,但這第二句一出,他的思維活過來後,馬上就明白,方興所作的詩是寫附近鳳凰山的鳳凰台的。


    據《江南通誌》載:“鳳凰台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台於山,謂之鳳凰山,裏曰鳳凰裏。”


    “他這真是要作詩啊!”


    剛才的對聯沒有聽過,也沒人知道作者是誰,所以有人會猜想是否是方興抄襲。但這首鳳凰台則沒人會這樣想了。


    因為鳳凰台就是建康附近的景色,若真是前人所作,他們作為建康士子,必然會曾經聽過。但看眾人現在的表情,除了驚訝外並沒有人站出來指責,顯然他們是第一次聽到。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四句一出,一股感慨世事滄桑的氣氛油然而出,引領眾人的情緒,在瞬間竟然讓整個二樓陷入一種沉寂之中。


    所有士子都隻顧著在體味這種時間的變遷,而忘記了他們與方興的關係微妙,也沒人再刻意去跟他找別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此時,眾人的情緒都已經被方興的詩所調動,隨著他的句子,一副山水畫卷在他們的腦海中緩緩展開,甚至還有人陶醉在其中,衝口而出,“好景,好景!”


    見到眾人的表情,方興知道他這首詩已經成了。但還有最後兩句需要他說出,卻是一時間讓他有些猶豫。


    當時背詩時,特意了解過意思。最後一句用典,引陸賈《新語?慎微篇》中的話:“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李白在作這首詩時,朝廷中確實已是奸臣當道。


    但現在唐朝還隻是剛剛開國,正是君明臣賢,齊心協力,奮發向上的時候,念出這一句,會不會讓人說亂批朝政,攻訐朝臣呢?


    “咦,怎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首詩還沒寫完吧?”


    “喂,那個……老板,怎麽不向下繼續作了?”


    “快點繼續,都等著呢,別吊大家的胃口!”


    剛才隻是因為階級立場的原因而與方興作對,現在這些士子們被引入到詩的意境中,已經忘記了其他,隻是覺得一首好詩沒有聽完,這實在讓人難受。於是紛紛催促著方興把結尾兩句說出來。


    望著這些人,方興突然記起,他們都是寒門士子,而且他們聚在這裏的目的,也是因為聽到明年開春朝廷會進行科舉的消息。當下心中一定,為最後兩句詩找到了新的解釋,知道自己可以不懼指責了。


    “縱有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什麽?”有人的眉頭一皺,從這句詩中聽出一個不好的意思。


    “大膽!”更有甚者,直接開口朝方興喝罵起來。


    “小子,你是想說朝中有奸臣嗎?難道是在指責當今聖上不夠英明?”還有人開始給方興扣上帽子。


    方琳和南青如不明白方興詩中的意思,但是二人看到這些士子們在聽過方興的最後兩句詩後,一個個顏色大變,仿佛是跟方興有仇的樣子,口中還嚷著他在罵皇帝,頓時便被嚇得臉色煞白。


    “哥,他們這是怎麽了?”


    “大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放心吧,沒事。”方興朝伸手在兩人肩上輕輕拍一下,安慰兩人,讓她們不用擔心。


    “諸位這顛倒黑白的本事都很大啊!”方興冷冷地看著眾人,他在想到最後兩句時,就猜想到會有出現這種局麵的可能,當然也早有了應對,“我可跟你們解釋過這詩的意思?你們蓄意誣陷,還有君子的氣節嗎?”


    “那你說,縱有浮雲能蔽日這句詩是什麽意思?”有士子冷笑著跟方興冷眼相對,自認為抓到了方興的漏洞。


    “自漢至今,世家高門把持著天下官職,有多少寒門士子能有用武之地?難道寒門士子與世家大族相比,就真得不如嗎?難道這不是浮雲蔽日?”


    小樣,你當我是在說奸臣?我是在替你們鳴不平呢!


    就不信這句詩的意思向你們身上一套,你們還敢再反對。不對我感激得熱淚盈眶,就是你們沒有良心。


    對啊!


    這些士子的眼睛亮起來。他們為什麽會聚集在這裏,不就是為了慶祝朝廷舉行科舉考試,讓他們這些寒門士子有了進階的門路。若還在以前,這樣的好事怎麽能輕易就輪到他們,都落到那些世家子弟的頭上了。


    “縱有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縱有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縱有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士子們高聲歡呼起來,一遍遍地吟誦著這句詩,表達著他們心中的激動之情。當然激動興奮的小淚花也是從他們的眼角迸發出來。


    此時,士子們再去看方興,已經有了無限親近。


    “這位……兄台,剛才是我們失禮了,鄭重向你道歉,還請原諒我們。如兄台不嫌,還請告知尊姓大名,並且將這首詩寫下來,並能允我等抄錄。”


    “在下方興,這是小妹和我的未婚妻。”方興介紹自己三人,“至於那首詩,諸位若喜歡,盡管抄錄就是。”


    聽到方興向外人介紹自己時,說明是他的未婚妻,南青如臉上一紅的同時,眼中也是湧出幸福的淚。


    她在方家的地位一直有些尷尬,童養媳在不少的家庭,跟丫環的地位也差不多,所以她一直控製自己,在家中要盡量地遵從方興和方琳兄妹二人。方興說她是他的未婚妻,實際上就是在說她是親人,是家中的一員,而不是一個丫環。


    這時已經有士子遞過紙筆,要讓方興把他剛作的這首詩寫下來,供眾人瞻仰。


    接過紙筆,方興的心中又忐忑了一陣。抄襲,讓他有些赦顏,同時他的字跡也讓他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再一想,自己又不是賣字為生,隻要寫出來,寫得工整,能讓人看得清楚明白就行。於是,索性就放開心,一氣嗬成,盡情地將這首詩給寫了出來。


    “好詩,好詩!”


    每寫一句,那些士子們便是一陣歡呼,口中也多有阿諛之詞。與剛才對方興的冷嘲熱諷相比,仿佛換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夥人。


    這些話到方興的耳朵中,並沒有讓他有多麽高興。這是李白的名篇,特意寫出來與崔顥較勁的,可知李白在其中下了不少功夫。若這樣一首詩不能引得讚聲一片,自己都要懷疑是否是穿到一個異界的唐朝了。


    隻可惜自己記得的詩並不多,用一首就少一首,以後還要注意收斂,盡量少裝逼。裝也要裝到該裝的時候。


    將這首詩用到了縣城的寒門士子身上,實在是大材小用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唐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雲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雲侯並收藏混在唐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