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的魚情來看,魚獲應該不會少。”老趙一邊點頭,一邊讚同的說道。
在山頂上望風的尖刀班隊員,突然傳來了警戒的信號。
“什麽情況?”李奇讓警衛排的排長吳峰上去看看。
一會兒工夫,吳峰就從山頂上下來,說“山長,很奇怪下遊駛上來一艘船。”
“船?”李奇望著老趙奇怪的說道。
“船?”老趙也是很奇怪,按他們多年來對這片水域的了解,好像上遊的經濟並不發達,也不存在會有貨船會從這裏通航的可能。
至於附近的漁民,這附近的民眾大多是以種田為生,就算有少數會打魚,那也不過是撐個小的竹排,小艇都不多見。
也不存在會有出海的船,畢竟現在名義上來說,朝廷還是禁海的,雖然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有能力出海的,要不是海盜走私團夥。要不就是權力極大的貴族財閥,但不管是哪一種人,都不會在乎朝廷的禁令,何況這禁令是早很多年前的,已不合時宜。
當然,他們走海船的,一般不會出現在這已經算是內河的地方,除非要躲避台風,他們才會往內河航進。
“走,上去看看。”李奇提議說道。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一陣風吹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這裏視野果然極為開闊,可以極目望遠,了無遮擋。
遠方,果然是一片白帆逐漸的出現在海空一線的江麵上,李奇道:“有船,證明這河果然可以通航到大海,而且看那船所用的船帆數量,這船也並不算小了。”
古代中國所用的船帆多為硬帆,操縱起來對人員的技術需求較高,好處是在微風,逆風時也能獲得不錯的前進動力,但對強風的抵禦力較差。
遠望看那船有幾片帆,那就不會是小船,因為小船不可能會有複帆,隻需要一片帆就行了。
也隻有船大到一定程度,一片帆不足以提供動力,才會使用複帆設計,那這樣需要的人員也就多了,而且對人員的協作要求也提高。
警衛排的人員都高度警戒起來,都在排長的安排下,紛紛進入戰鬥位置。
那船也在江麵上慢慢的行駛著,卻無法看清船上的情況,那船也不會發現這邊的異常。
後來,那船順著其中一條支流駛了過去,消失在河岸竹林的掩映之中。
有船,那證明這附近還有一股李奇也不了解的勢力,但也證明了在這裏造船是可行的,造出了船,可以順流而下直達大海。
可是船廠的安全要求卻是提高了。
剛開始李奇還以為先造的是小船,有個一百幾十人在這駐紮就可以了,慢慢發展到需要的時候,才順理成章的增加人手,可現在看來,人數太少,安全都不能保障。
畢竟這裏已經遠離山寨,按這時的條件,走陸路來到這裏,就算不怕埋伏,急行軍沒個一兩天也是不行的,怕一點點人放在這裏,會被人一窩端了。
而走水路,更不行,自己船都沒有,劃個竹排,那隻能是送菜的份。
看來要回去仔細商量,從長計議。
但不管如何,這船,是一定要造的。魚米之鄉,這沒船怎麽打魚?沒米可以開荒,這荒一直在開,也隻差魚了,總要多管齊下,這才能解決糧食的問題。
臨近傍晚,李奇才按計劃順著原來的航線,出現在梁家富的視線之中。
自從李奇帶著隊伍超過打魚隊前出考察,梁家富就一直擔心著,一邊指揮著打魚隊圍網,一邊不時的望著前出的方向。
梁家富就是常年在水上討生活的,太了解這水麵上的風險了。
古人常說:“行船跑馬三分命。”可見這水上的風險之高。
雖然魚獲滿滿,但梁家富卻還是高興不起來,一顆心一直吊著,隻要山長不安全回來,他就不放心,這山寨的幸福全係在山長一人身上,他才剛品嚐到幸福的滋味,可不想這麽快就回到過去那饑寒交迫的日子。
現在看到李奇安全歸來,一顆心總算是放下了,臉上那不自然的嚴肅表情也輕鬆了下來。
“不錯啊,看來山寨以後的魚,是吃不完了。”李奇看著所有的竹排都裝滿了一筐筐的魚,因為承重,整個竹排都沒入水中,站在竹排中的人,那江水都沒到腳麵了。
“山長,都送了好幾輪魚獲回去了。”隊員們光著上身,一邊用力撐著竹排,一邊自豪的說著。
“家富,今天到此為止吧,讓大夥都收隊回去,今晚來個全魚宴。”李奇對著梁家富說道。
“好。”
“收隊。”梁家富對著遠方的隊員大聲的下著命令。傳令兵敲響了集合的鑼聲,收攏著隊伍,清點著各班的人數。
“一班到齊。”
“二班到齊。”
……
水庫下的深潭,今天是熱鬧了一整天,一筐又一筐的又大又肥的魚,被運了回來。
因為魚實在太多了,在深潭的旁邊,用魚網圍了好幾個大大的魚池,把一些活蹦亂跳的魚先養在這裏。
這樣,水庫裏的魚苗當然也就解決了,隻需挑選一些活力好的,比較小的魚,放進去養就行了,暫時解決了魚苗緊缺的問題。
晚上,整個山寨都加菜了,當然是全魚宴,現在最不缺的是魚。
後勤隊的廚房,把魚簡單的去鱗去內髒,剁成大塊大塊的,加上調料,就這麽直接煮的濃香撲鼻,這也是農家最常見的煮魚方法。
當整個山寨都飄著魚肉香味的時候,就是開飯時間了。對於山寨的舊人,這幾個月都已經適應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倒是不覺的什麽,但那些新加入的新兵,卻是感慨不已。
早一段時間還到處漂流,忍饑挨餓的,自從加入了綠水書院,一下就衣食無憂了,這日子是從前做夢都想不到的。
隨著書院的發展,現在綠水寨的周邊已經到處都是寨民們的營房,各營分別駐紮在綠水寨的周邊。
又按照工作地點的遠近,或是防守的要求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駐紮著,就像是大大小小的村落。
李奇還是忍受著交通的不便,住在原來的綠水寨山上,當然,現在叫綠水書院了,但山上還是交通不便。
但山上更安全,也更涼爽。相對於安全來說,這一點點的交通問題,也就可以忽略了。
但隨著實力的增長,李奇也有了搬下山的打算。
晚上,議事大廳門前的空地上,點了一堆篝火,侍衛人員正把一串串的烤魚片裝在盤子裏。
李奇與參謀部的人員,都圍在桌子旁邊,正熱烈的討論著建立船廠的事情。
“這船廠都是重活,而且孤軍在外,重中之重是安全問題。”張漢說道。隻能抽調精兵強將,作為先頭部隊,讓他們打硬仗,作開荒牛,等打下基礎了,再作常規管理。
“一營、三營各抽一個連隊,作為先頭部隊,先去勘測地形,搭建營房。”李奇下著命令
“是。”
“是。”一營長和三營長分別站起來回答。
安排好建船廠的人選問題。
“二營抽出一個連隊,往上遊堪選大樹,準備伐木。”張漢繼續安排著。
“是。”二營長也站起來回答著。
“梁連長。”張漢對著一邊正默默的坐著思考的梁家富說道。
“到”梁家富聽到參謀長的點名,連忙站了起來答應著。
“你們水軍要準備分出人手,把伐下的木材運到船廠。”張漢說道。
“是。參謀長。”梁家富摸了摸頭,擠出一點難看的笑容。“隻是這樣一來,打魚的人數就不夠了。”
水軍成立不久,都是從各營抽出的水性不錯的人手,但也就那麽一百幾十人,到時要分兵放山放排,還要打魚,可能人手是緊張了一些,但也沒辦法。
一聽到水軍在那喊窮,一下子又激發了各營長想要招人的欲望。
所有人都望著李奇,沒有說話。
李奇當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麽,他已經否決了他們很多次的要招人的提議,兵貴精而不在於多。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人手確實不夠,默許了他們自己擴招,但後來糧食不夠了,就收緊了這個口子,各營不再允許自行招收人手了。
但現在條件改善了,是時候要擴招了,但不能再象以前那樣野蠻生長了。
要是各自為政,會不會尾大不掉?會不會成為一窩土匪?走上流寇的道路?李奇也不敢肯定。
如果失去掌控,那所有的理想,都成為一句空話。現在他們對自己忠心,那是因為自己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讓他們得益,還有大大小小的領導,很大部分是山寨的老人,這些人輕易不會背叛自己,但隨著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雜,那隻能用製度來管人。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萌芽沒有出來之前,就把這土壤給消滅掉。製度,規章製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還有理想的教育,隻有心中存有理想,為理想而奮鬥,才是堅定的戰士。
“現在糧食的問題,看來短時間內是不會短缺,秋收即將開始,也需要人手。”李奇緩緩的說出來。
大家聽了李奇的話,都是鬆了一口氣,看來山長是要放開招人的口子了。
“不過書院也成立這麽久了,是時候成立招生部門了。以後的招人事宜,統一由招生部負責。”
“那個梁世豪是預備隊的吧?”李奇對著張大就問道。
“是的。”張大就趕緊回答。
“讓他去招生部負責吧。”李奇說道。
“是。”張大就大喜,這是山長看中了他們營的人,要讓他們營的人去負責招生,那到時……,想到這裏,他的頭就有點微微上揚。
張大就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想從新招的人中,優先選些精壯的人員充實自己的預備隊。
李奇又對著王洋說道,“你們營的張偉,讓他來輔助參謀長練兵吧,他們連的兵練的不錯。”
“是,山長。”王洋也得意起來,自己的部下都要獨擋一麵了,自己臉上當然有光。山長說是輔助參謀長練兵,但參謀長事務多,哪有時間精力管那麽多事情啊,還不是讓張偉全權負責。
“組織新兵部,每個新進的人,都先在新兵部訓練1個月,練完的兵,再分到各營再練,各營的學習可不要落下。”
“當然了,文化與武藝是缺一不可的,兩條腿才能正常走路嘛。”
“近來聽聞,存在一些打罵部下的事?我們是書院,那些舊時山寨的做法還是不要存在的好!”李奇不緊不慢的說。
各人一聽山長說著說著,怎麽就跑題了,都是一愣,一改休閑的坐姿,慢慢的坐正了自己的身子,都說身正不怕影子斜,也不知山長聽到了什麽傳聞?還是有那個王八蛋在山長麵前說了饞言?
“參謀部也製定了一些紀律事項,行為規範發下去了,也不知各營有沒有讀書?這個加到月考上去。”
“對待部下,還是要平等相處。你們也帶兵幾個月了,有些紀律,還是要自己帶頭遵守的。”
“參謀部要管隊伍,不僅要管兵,大大小小的頭目,也是參謀部在管,不但要管,還要管好,參謀長事項太多,很多事管不過來。”
“參謀部籌辦個檢查組吧,人數不用太多,就從士兵中抽一些思想表現好的,專門下到各營,各連,各排,監管一些紀律問題,與士兵聊聊天,了解一些情況,然後把情況反饋到參謀部也給我辦公室送一份,這樣,讓梁漢謀過去幫忙吧。”李奇順便把梁漢謀的差事給安排了,這幾個月來,梁漢謀跟著張漢和自己曆練了這麽長時間,也是時候給他壓壓擔子。
這個檢查組組長就是得罪人的角色,不能與原有山寨的人牽連太深,但又不能是外麵新進的人,必須是能鎮的住場子的老人,壓的住各路諸侯。梁漢謀剛好符合這條件,是老山寨人,父親又為山寨作出貢獻,是山長和參謀長身邊的人,都知道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又與山寨裏的人沒太多交集。
“我不是信不過你們,但人多了,這心難保不齊,怕會有那些貪小便宜的人搞些小偷小摸的行為,多吃多占,這不好。”
“一棵大樹,先從根爛起,我不想看到革命尚未成功,兄弟已先腐爛。”
“現在我們的隊伍人數多了,後勤管理難度較大。”
“書院準備推行飯票製度,這飯票就叫做金票吧。加入了書院,也算是有了一個金飯碗。”
“這樣方便管理。也方便各村民與書院的物資交換。”
“以後就按月發放金票。參謀部擬個章程出來,按資曆的多少,適當的拉開距離。”
“年限就從老寨主建立寨子那年算起,每年增加一檔。”
“當然了,官職的大小,也適當的在裏麵有所體現,但占比不能太多,還是以資曆為主來發放這個待遇。”
“以後招人,不再全包他們一家大小的生活,隻發放個人的工資。”
書院的改革,必須進行,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那以物易物的初級階段。
也不應該被外麵的白銀體係而牽製了發展。
是時候推出自己的貨幣了,不過現在這貨幣的作用,還是停留在飯票的階段,當然飯票也是可以購物的,與金錢也差不了多少,隻是在外麵不能流通。
接下來就是愉快的吃烤魚肉串的時間,大家一邊吃著烤魚肉,一邊就著簡單的果酒,果醋飲料慢慢的飲著。
書院的條件慢慢的變好,李奇也沒有堅持那苦行僧式生活的愛好。
在山頂上望風的尖刀班隊員,突然傳來了警戒的信號。
“什麽情況?”李奇讓警衛排的排長吳峰上去看看。
一會兒工夫,吳峰就從山頂上下來,說“山長,很奇怪下遊駛上來一艘船。”
“船?”李奇望著老趙奇怪的說道。
“船?”老趙也是很奇怪,按他們多年來對這片水域的了解,好像上遊的經濟並不發達,也不存在會有貨船會從這裏通航的可能。
至於附近的漁民,這附近的民眾大多是以種田為生,就算有少數會打魚,那也不過是撐個小的竹排,小艇都不多見。
也不存在會有出海的船,畢竟現在名義上來說,朝廷還是禁海的,雖然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有能力出海的,要不是海盜走私團夥。要不就是權力極大的貴族財閥,但不管是哪一種人,都不會在乎朝廷的禁令,何況這禁令是早很多年前的,已不合時宜。
當然,他們走海船的,一般不會出現在這已經算是內河的地方,除非要躲避台風,他們才會往內河航進。
“走,上去看看。”李奇提議說道。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一陣風吹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這裏視野果然極為開闊,可以極目望遠,了無遮擋。
遠方,果然是一片白帆逐漸的出現在海空一線的江麵上,李奇道:“有船,證明這河果然可以通航到大海,而且看那船所用的船帆數量,這船也並不算小了。”
古代中國所用的船帆多為硬帆,操縱起來對人員的技術需求較高,好處是在微風,逆風時也能獲得不錯的前進動力,但對強風的抵禦力較差。
遠望看那船有幾片帆,那就不會是小船,因為小船不可能會有複帆,隻需要一片帆就行了。
也隻有船大到一定程度,一片帆不足以提供動力,才會使用複帆設計,那這樣需要的人員也就多了,而且對人員的協作要求也提高。
警衛排的人員都高度警戒起來,都在排長的安排下,紛紛進入戰鬥位置。
那船也在江麵上慢慢的行駛著,卻無法看清船上的情況,那船也不會發現這邊的異常。
後來,那船順著其中一條支流駛了過去,消失在河岸竹林的掩映之中。
有船,那證明這附近還有一股李奇也不了解的勢力,但也證明了在這裏造船是可行的,造出了船,可以順流而下直達大海。
可是船廠的安全要求卻是提高了。
剛開始李奇還以為先造的是小船,有個一百幾十人在這駐紮就可以了,慢慢發展到需要的時候,才順理成章的增加人手,可現在看來,人數太少,安全都不能保障。
畢竟這裏已經遠離山寨,按這時的條件,走陸路來到這裏,就算不怕埋伏,急行軍沒個一兩天也是不行的,怕一點點人放在這裏,會被人一窩端了。
而走水路,更不行,自己船都沒有,劃個竹排,那隻能是送菜的份。
看來要回去仔細商量,從長計議。
但不管如何,這船,是一定要造的。魚米之鄉,這沒船怎麽打魚?沒米可以開荒,這荒一直在開,也隻差魚了,總要多管齊下,這才能解決糧食的問題。
臨近傍晚,李奇才按計劃順著原來的航線,出現在梁家富的視線之中。
自從李奇帶著隊伍超過打魚隊前出考察,梁家富就一直擔心著,一邊指揮著打魚隊圍網,一邊不時的望著前出的方向。
梁家富就是常年在水上討生活的,太了解這水麵上的風險了。
古人常說:“行船跑馬三分命。”可見這水上的風險之高。
雖然魚獲滿滿,但梁家富卻還是高興不起來,一顆心一直吊著,隻要山長不安全回來,他就不放心,這山寨的幸福全係在山長一人身上,他才剛品嚐到幸福的滋味,可不想這麽快就回到過去那饑寒交迫的日子。
現在看到李奇安全歸來,一顆心總算是放下了,臉上那不自然的嚴肅表情也輕鬆了下來。
“不錯啊,看來山寨以後的魚,是吃不完了。”李奇看著所有的竹排都裝滿了一筐筐的魚,因為承重,整個竹排都沒入水中,站在竹排中的人,那江水都沒到腳麵了。
“山長,都送了好幾輪魚獲回去了。”隊員們光著上身,一邊用力撐著竹排,一邊自豪的說著。
“家富,今天到此為止吧,讓大夥都收隊回去,今晚來個全魚宴。”李奇對著梁家富說道。
“好。”
“收隊。”梁家富對著遠方的隊員大聲的下著命令。傳令兵敲響了集合的鑼聲,收攏著隊伍,清點著各班的人數。
“一班到齊。”
“二班到齊。”
……
水庫下的深潭,今天是熱鬧了一整天,一筐又一筐的又大又肥的魚,被運了回來。
因為魚實在太多了,在深潭的旁邊,用魚網圍了好幾個大大的魚池,把一些活蹦亂跳的魚先養在這裏。
這樣,水庫裏的魚苗當然也就解決了,隻需挑選一些活力好的,比較小的魚,放進去養就行了,暫時解決了魚苗緊缺的問題。
晚上,整個山寨都加菜了,當然是全魚宴,現在最不缺的是魚。
後勤隊的廚房,把魚簡單的去鱗去內髒,剁成大塊大塊的,加上調料,就這麽直接煮的濃香撲鼻,這也是農家最常見的煮魚方法。
當整個山寨都飄著魚肉香味的時候,就是開飯時間了。對於山寨的舊人,這幾個月都已經適應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倒是不覺的什麽,但那些新加入的新兵,卻是感慨不已。
早一段時間還到處漂流,忍饑挨餓的,自從加入了綠水書院,一下就衣食無憂了,這日子是從前做夢都想不到的。
隨著書院的發展,現在綠水寨的周邊已經到處都是寨民們的營房,各營分別駐紮在綠水寨的周邊。
又按照工作地點的遠近,或是防守的要求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駐紮著,就像是大大小小的村落。
李奇還是忍受著交通的不便,住在原來的綠水寨山上,當然,現在叫綠水書院了,但山上還是交通不便。
但山上更安全,也更涼爽。相對於安全來說,這一點點的交通問題,也就可以忽略了。
但隨著實力的增長,李奇也有了搬下山的打算。
晚上,議事大廳門前的空地上,點了一堆篝火,侍衛人員正把一串串的烤魚片裝在盤子裏。
李奇與參謀部的人員,都圍在桌子旁邊,正熱烈的討論著建立船廠的事情。
“這船廠都是重活,而且孤軍在外,重中之重是安全問題。”張漢說道。隻能抽調精兵強將,作為先頭部隊,讓他們打硬仗,作開荒牛,等打下基礎了,再作常規管理。
“一營、三營各抽一個連隊,作為先頭部隊,先去勘測地形,搭建營房。”李奇下著命令
“是。”
“是。”一營長和三營長分別站起來回答。
安排好建船廠的人選問題。
“二營抽出一個連隊,往上遊堪選大樹,準備伐木。”張漢繼續安排著。
“是。”二營長也站起來回答著。
“梁連長。”張漢對著一邊正默默的坐著思考的梁家富說道。
“到”梁家富聽到參謀長的點名,連忙站了起來答應著。
“你們水軍要準備分出人手,把伐下的木材運到船廠。”張漢說道。
“是。參謀長。”梁家富摸了摸頭,擠出一點難看的笑容。“隻是這樣一來,打魚的人數就不夠了。”
水軍成立不久,都是從各營抽出的水性不錯的人手,但也就那麽一百幾十人,到時要分兵放山放排,還要打魚,可能人手是緊張了一些,但也沒辦法。
一聽到水軍在那喊窮,一下子又激發了各營長想要招人的欲望。
所有人都望著李奇,沒有說話。
李奇當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麽,他已經否決了他們很多次的要招人的提議,兵貴精而不在於多。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人手確實不夠,默許了他們自己擴招,但後來糧食不夠了,就收緊了這個口子,各營不再允許自行招收人手了。
但現在條件改善了,是時候要擴招了,但不能再象以前那樣野蠻生長了。
要是各自為政,會不會尾大不掉?會不會成為一窩土匪?走上流寇的道路?李奇也不敢肯定。
如果失去掌控,那所有的理想,都成為一句空話。現在他們對自己忠心,那是因為自己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讓他們得益,還有大大小小的領導,很大部分是山寨的老人,這些人輕易不會背叛自己,但隨著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雜,那隻能用製度來管人。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萌芽沒有出來之前,就把這土壤給消滅掉。製度,規章製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還有理想的教育,隻有心中存有理想,為理想而奮鬥,才是堅定的戰士。
“現在糧食的問題,看來短時間內是不會短缺,秋收即將開始,也需要人手。”李奇緩緩的說出來。
大家聽了李奇的話,都是鬆了一口氣,看來山長是要放開招人的口子了。
“不過書院也成立這麽久了,是時候成立招生部門了。以後的招人事宜,統一由招生部負責。”
“那個梁世豪是預備隊的吧?”李奇對著張大就問道。
“是的。”張大就趕緊回答。
“讓他去招生部負責吧。”李奇說道。
“是。”張大就大喜,這是山長看中了他們營的人,要讓他們營的人去負責招生,那到時……,想到這裏,他的頭就有點微微上揚。
張大就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想從新招的人中,優先選些精壯的人員充實自己的預備隊。
李奇又對著王洋說道,“你們營的張偉,讓他來輔助參謀長練兵吧,他們連的兵練的不錯。”
“是,山長。”王洋也得意起來,自己的部下都要獨擋一麵了,自己臉上當然有光。山長說是輔助參謀長練兵,但參謀長事務多,哪有時間精力管那麽多事情啊,還不是讓張偉全權負責。
“組織新兵部,每個新進的人,都先在新兵部訓練1個月,練完的兵,再分到各營再練,各營的學習可不要落下。”
“當然了,文化與武藝是缺一不可的,兩條腿才能正常走路嘛。”
“近來聽聞,存在一些打罵部下的事?我們是書院,那些舊時山寨的做法還是不要存在的好!”李奇不緊不慢的說。
各人一聽山長說著說著,怎麽就跑題了,都是一愣,一改休閑的坐姿,慢慢的坐正了自己的身子,都說身正不怕影子斜,也不知山長聽到了什麽傳聞?還是有那個王八蛋在山長麵前說了饞言?
“參謀部也製定了一些紀律事項,行為規範發下去了,也不知各營有沒有讀書?這個加到月考上去。”
“對待部下,還是要平等相處。你們也帶兵幾個月了,有些紀律,還是要自己帶頭遵守的。”
“參謀部要管隊伍,不僅要管兵,大大小小的頭目,也是參謀部在管,不但要管,還要管好,參謀長事項太多,很多事管不過來。”
“參謀部籌辦個檢查組吧,人數不用太多,就從士兵中抽一些思想表現好的,專門下到各營,各連,各排,監管一些紀律問題,與士兵聊聊天,了解一些情況,然後把情況反饋到參謀部也給我辦公室送一份,這樣,讓梁漢謀過去幫忙吧。”李奇順便把梁漢謀的差事給安排了,這幾個月來,梁漢謀跟著張漢和自己曆練了這麽長時間,也是時候給他壓壓擔子。
這個檢查組組長就是得罪人的角色,不能與原有山寨的人牽連太深,但又不能是外麵新進的人,必須是能鎮的住場子的老人,壓的住各路諸侯。梁漢謀剛好符合這條件,是老山寨人,父親又為山寨作出貢獻,是山長和參謀長身邊的人,都知道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又與山寨裏的人沒太多交集。
“我不是信不過你們,但人多了,這心難保不齊,怕會有那些貪小便宜的人搞些小偷小摸的行為,多吃多占,這不好。”
“一棵大樹,先從根爛起,我不想看到革命尚未成功,兄弟已先腐爛。”
“現在我們的隊伍人數多了,後勤管理難度較大。”
“書院準備推行飯票製度,這飯票就叫做金票吧。加入了書院,也算是有了一個金飯碗。”
“這樣方便管理。也方便各村民與書院的物資交換。”
“以後就按月發放金票。參謀部擬個章程出來,按資曆的多少,適當的拉開距離。”
“年限就從老寨主建立寨子那年算起,每年增加一檔。”
“當然了,官職的大小,也適當的在裏麵有所體現,但占比不能太多,還是以資曆為主來發放這個待遇。”
“以後招人,不再全包他們一家大小的生活,隻發放個人的工資。”
書院的改革,必須進行,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那以物易物的初級階段。
也不應該被外麵的白銀體係而牽製了發展。
是時候推出自己的貨幣了,不過現在這貨幣的作用,還是停留在飯票的階段,當然飯票也是可以購物的,與金錢也差不了多少,隻是在外麵不能流通。
接下來就是愉快的吃烤魚肉串的時間,大家一邊吃著烤魚肉,一邊就著簡單的果酒,果醋飲料慢慢的飲著。
書院的條件慢慢的變好,李奇也沒有堅持那苦行僧式生活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