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堡下的良田裏,綠水書院的士兵們正在給衛所的士兵分田,按照規定,凡人均少於一畝的12歲以上男女,都可以獲得補足良田一畝。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女性也可以分得田地,這是開天劈地頭一回。


    雖然有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女性會出嫁,不應該給她們分田地,但這些田地都掌握在李奇的手裏,李奇才是這些田地的主人,愛怎麽玩怎麽玩。


    不是說率土之濱,皆為皇土嗎?那就用皇土養皇民。


    誰為皇,武力強者為之。現在李奇武力最強,那就是李奇作主,這些地都是李奇的,這些民也是李奇的。


    當然,以前衛所兵是不用交稅的,但現在李奇不再設衛所,這些人也不再有軍籍,跟普通的平民一樣,是要交農業稅的,除了以前的欠餉會補發,以後不再發給軍餉。


    但也有一件新鮮事,就是綠水書院也不收丁稅,所有的稅收都隻簡化為農稅和商稅,這農稅是按田畝土地的多少來收取的,絕對的公平。


    不想納稅也是可以的,你隻要不要田地,就不用納農業稅。當然,你經商做的小本生意,交易量不超過規定,也是不用交稅的。


    什麽?你家開工廠的,那超過一定規模也要交工業稅,不多,三十稅一,明太祖朱元章就規定的稅率,執行了幾百年了,李奇也不準備更改。


    當然,餘下分不完的土地都屬於綠水書院名下,由各種學習班或者加入綠水書院屯田的人耕種,忙不過來的就請人打短工,綠水書院現在也是地主了。


    當然,這樣的決定大部分衛所兵是歡迎的,你不要看他們衛所兵名義上有軍餉,但他們祖輩都沒有真的拿過幾錢銀子,大部分被各種名義給扣掉了。


    不當兵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們自由了,沒了軍籍限製,可以去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隻要合法就行。在以前可不敢想,他們被嚴格限製為衛所兵,都快淪為農奴了。


    而且,綠水書院的勢力範圍之內從事任何合法職業,都不需要額外的任何證明,隻要出示他們的個人身份證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批準,都是備案製度,注冊備案即可。


    這分田的事,也不用李奇操心,李奇隻需要坐在那千戶大人以前的千戶所裏,泡著茶慢慢的喝著,偶爾到外麵田野上走一走,和這些現在的新農戶,以前的衛所兵聊聊天,了解他們的需求,也就是聽聽群眾的呼聲。


    當然,作為一個最高領導者,他聽到的大部分都是讚美的聲音,不和諧的聲音不容易傳到他的耳朵,他也就當這世界是和諧的。


    三天後,有消息傳回來。派去聯係神電衛的小分隊傳回來消息,神電衛表示接受總督府的命令,歡迎總督府派人來接管工作。


    李奇很開心,也很意外,他隻不過看這神電衛離雙魚衛也不遠,摟草打兔子,順手派人去問問。


    反正他在這雙魚衛坐陣,就是為了打造一個改造衛所的標準化高質量的示範點。


    坐在千戶所裏泡茶無聊的很,釣魚兼職泡妞,閑著也是閑著。


    就不抱希望的派了支小分隊,持著現成的道具,又裝扮了一回總督府的特使。不得不說,現在這特使的身份好使的很,綠水書院人人都戲精上身,把這都當真了。


    人人在外麵辦事都把自己與這總督府的關係給掛上,傻傻分不清真假。


    當然除了李奇自己知道自己是那個假扮的傻冒,也沒人會懷疑李奇總督府的身份,畢竟這實力擺在這裏。


    那還等什麽?快點去接收啊。


    本來李奇手不想伸那麽長,這神電衛屬於高州府的管轄之下,不想又招惹一個府的不滿,刺激那些大人物的神經。


    自己在陽江縣這裏胡鬧,都怕肇慶府那邊派人來搞事,更怕兩廣總督腦抽筋突然派兵過來圍剿。


    雖然李奇自己總說不怕,但卻也知道,真的大兵壓境,他還真未必對付的了,但怕也要上,總不能因為怕就不幹事了吧。


    點齊兵馬,李奇這就要出征了,不,是去接收勝利果實了。


    當然,兵不能少。


    去哪都要有兵,沒兵別人反悔怎麽辦,萬一傻傻的走過去,落下了別人的圈套,那這玩笑就大了。


    可能都會被評為本年度最佳笑話獎,李廳可不想當這笑話獎的主角。


    兵分兩路,一路由吳有財帶領,走的是陸路預計要走三天的路程,這路實在太難走了。


    一路走海路,由李奇帶領,順風的話可能一天就到了,畢竟坐在船上也不用停下來休息,可以一直走。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海運還是很繁榮的,各種來往的船隻川流不息,也有一些武裝貨船穿行,不知是海盜還是民間的走私商人,李奇也不去管他,隻要不來招惹李奇,李奇現在也沒精力去管。


    當然,那些船遠遠的看到李奇,也會盡可能的躲的夠遠,這滿載大炮的船隊可不是鬧著玩的,萬一是海盜船隊,又或者是西人的船,那可就玩犢子了,分分鍾命都沒了。


    海上航行其實挺無聊的,除了偶爾相遇的船之外,就是看不盡的海水,聽不盡的浪濤,還有那風吹著船帆劈啪的響聲,擾人清夢,讓人睡都睡不好。


    李奇無聊的拿起那從舊書攤那淘來的《戚家軍光烈傳》來讀,當讀到戚少保被罷官後,戚家軍被用作救火隊使用,又不給軍餉,部分軍人奮起鬧餉,被騙而解除武裝集結,盡屠之,餘者編入其他軍隊,不禁唏唏。


    又讀到戚少保窮困潦倒死後多年,戚家軍餘三千老弱,被入寇的清軍兩個萬人隊圍攻,且戰且退,既無援軍,也無後勤,彈盡糧絕。


    退至通州郊區,餘600餘人,依戰車結陣,清軍猛攻3天,不克。後滿清漢軍運來城防炮,轟之,盡亡,無生還者,摔書而起。


    出船艙遠眺,茫茫大海,不知路在何方。


    心情稍複,回艙抽一書,名《海外談.船運》,讀到其中怪異之處,據記載:“次年,船運司長鄭和公乃引閩越人轉石磨之旱缸,以火燒水令旱缸內塞往複來往而驅使寶船前行矣。二百船東行,時停時止,費三月又八天而至畢魯。”


    又大感好奇,這不記錄的是蒸汽機船嗎?看來這旱缸是成熟的技術,這次回去要找人來研究一下,可惜那不知何人會用來轉石磨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江牡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江牡丹並收藏南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