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讓鋼廠的曾用青加緊生產火槍。”


    “他不是匯報說有一個老工匠把一種白色的粉末礦產加入高爐中,煉出的鋼錠強度增強很多嘛,強度符合的話,讓他快定型生產。”李奇說道。


    這大戰一開,好的武器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


    “我已讓他盡快試產了,現在看來是等不及了,邊生產邊改進吧。”張漢也覺得不能等了,部隊急需換裝,這大戰看來不是綠水書院打不打的問題,而是綠水書院敢不敢應戰的問題,但有綠水書院不敢應戰的嗎?由得了綠水書院不應戰嗎?


    四麵包圍,從種種情報來看,這流賊和官軍竟然是不約而同的對綠水書院采取了包圍。這能不戰嗎?隻能說這戰爭是采取守勢還是攻勢的問題。


    按照李奇的風格,張漢判斷不可能采取守勢,一定是主動進攻。


    按李奇常掛在嘴邊那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萬拳來”,可以預判李奇不可能守在家裏挨打,那一定是主動出擊,把戰場開到敵人的地盤,而不是守在家裏把自己家的盤盤罐罐打爛。


    部隊才剛擴招,雖然兵員素質不是問題,都是從綠水書院之前訓練的那些老員工中抽人補充進軍隊,新人經訓練補充各農場生產,這也是綠水書院的老傳統了,畢竟全民皆兵,每一個人都是有軍事素養的。


    但這火槍卻是數量嚴重不足,還有那些小鋼炮也有限的很,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艦炮也還沒定型,有限的軍艦還是用的前膛炮,再像上一次戰爭那樣采用陸炮上船的辦法不是李奇希望看到的,畢竟不是每次都那麽幸運,運氣總會用完的。


    “報告。”通訊兵站在門口。


    “進來。”


    張漢接過一看,竟然是一封密信。


    “哪裏來的?”張漢問道。


    “一個船員在門口交給我,說是他們家主交給他的,他也不知道來曆。”通訊員報告說。


    “叫他進來,我有話問他。”這事關重大,不能放棄一點線索。


    一會,進來一個黝黑的漢子,這是典型常年在海上漂的海員特有的皮膚顏色。


    “見過山長。”這海員也是走南闖北的,見過世麵,見了李奇也不害怕,很有禮貌的行禮。


    李奇也抱拳說道:“兄弟,辛苦了。”


    雙方分賓主坐下,李奇道:“兄弟從何地而來?”


    海員回答:“小弟從吳川隨船運貨而上,在這陽江短暫停留,卻是我們家主有一封信要交給綠水書院的山長。”


    “那這信是何人所送?”


    那船員卻是並不知道太多消息,隻答道:“我們家主沒有說。”


    “請問現在吳川是什麽情勢?”李奇知道,這船員應該是不知情的,那就了解一下這吳川縣城的情況,反正很快自己就要揮師西進,多了解一些吳川縣的情況也很有必要,再說,這家主肯冒著危險幫梁二釗把信送回來,一定是與梁二釗有一定的交情。


    “唉,這船員歎了口氣。這吳川縣城被倭寇洗劫多次,曆經浩劫,死傷無數,大有十屋九空之勢。”海員歎氣說道。


    “這可惡的倭寇。”李奇也說道,卻是在心中暗暗下了橫掃這倭寇在大陸勢力的想法。


    “聽咱堡主說,我們莫家堡也是給交了一大筆的平安費,才逃過一劫,可這交平安費也不是辦法。躲得過一時,躲不過一世。”


    “隻是那些倭寇看咱們堡堅固異常,又船堅炮利,卻不是那麽好欺負才答應收錢撤兵。”


    “咱堡主說了,這把錢給了倭寇,則倭寇實力上升,我方實力受損,不是長久之計。”船員把他們堡主的話原原本本的告訴李奇,卻是隱隱透露出與倭寇不共戴天之意。


    李奇暗想,這堡主也是有骨氣之人,想的倒是長遠。


    如果有機會,也是可以做一做這堡主的思想工作,讓這胸有遠慮之士加入綠水書院共謀大事。


    看到再也無法了解更多的消息,李奇讓警衛給這船員二千塊錢金票,作為奔波往返的辛苦費。


    細讀那梁二釗送回的密信,信中隻有寥寥數語:山長、三寨主親啟:釗遇襲,貨盡損,又被俘,後雖逃脫,卻不敢循路而回,躲一船中,沿海而下。靠岸上一堡,躲堡中苟活,探知倭寇盤踞吳川近郊,與流賊五鬥米似有勾聯。又知倭寇領頭首領是一倭婦。無法獲詳情,愧對。


    總算知道了梁二釗的具體情況,隻是依然無法獲知倭寇的詳細情報,但有一點可以知道,這倭寇又勾搭上了流賊五鬥米。


    “把信給梁漢謀吧,這是他父親的信。”


    “同時通知他想辦法取得與他父親的聯係。”李奇道。


    現在綠水書院的情報係統也運行了一段時間,人員也不少了,派些人去想辦法取得聯係也是可能的,隻是這一來一回,又不知是何年何月,這年代的信息傳遞太慢了,往往讓人一頭黑。


    可李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忍受這信息的滯後性帶來的不便。


    “三叔,我們要抓緊采取軍事布局才行,看來這五鬥米很有可能要動手了,而且又是與倭寇聯手。”李奇現在的兵力已經不少,不可能還像上次那樣,讓倭寇和流賊差點掏了自己的老窩。


    “山長是說,主動出擊?”張漢問道。


    “對,這次我們不要被動挨打了。”李奇喝了一口茶,站在沙盤前,對張漢說道。


    指著沙盤那些紅紅綠綠的小旗,拔出一根小紅旗,把它插在那高州城下,說道:“把三團放到裏,讓朱大超和這流賊過一下招,能取下高州城就奪下來。“


    又把代表胡有財的二團紅旗往吳川那裏一插,說道:“這吳川地盤咱也拿下來。”說著把梁家富的紅旗也往吳川移動,“水陸並進,這倭寇是必須消滅不可。”


    “第一團直迫台山,能不打可以先不打,打就要打好,它這個方向采取守勢,壓力也最大。”李奇說道。


    現在還不想跟官軍撕破臉,畢竟四麵開戰,壓力過大。


    自從新年第一號令發出以後,反響挺大,在民間呼聲很高,卻觸動了官方的神經,那兩廣總督朱自澗也不知是不是受到這一因素的刺激,才發兵台山,直逼陽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江牡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江牡丹並收藏南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