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袂花江雖然流域不大,水量也不多,但和所有的南方河流一樣,沒有結冰期,也沒有斷流的可能,雖然是初春,還沒到汛期的時候,但那水流卻很穩定。
張又鳴指著地圖那一條細細的線說道:“這初春的袂花江,水流穩定,安全的很,隻要弄一些竹排,那麽我們就可以順江而下了。”
胡有財眼睛一亮,對啊,這駕駛竹排哥也很熟。
不隻海軍,咱們陸軍也熟悉。
誰還沒吃過那竹排在漠陽江裏打上的魚?
想當日哥在綠水山寨當土匪的時候,半饑半飽的,常常餓個半死,還不是山長讓梁家富打魚後,才徹底的解決了這吃飯的問題。
這軍人的作風就是想到就幹,立馬帶著警衛就直奔那袂花江而去。
胡有財幾個站在那袂花江邊,望著這江水。不由得感歎,古人誠不欺我。
果然,這古人對地名的稱呼真是講究。
這稱為江的,就不可能是小河溝,這江雖然水流量不大,還很平緩,但乘著竹排在江裏行軍那是絕對沒問題的,這順流而下,速度能慢的了嗎?
再說了,這南方何處沒有竹林,不管是江邊,還是山上,不管是土層豐厚的地方,還是怪石嶙峋的山地,就沒有不長竹子的。
要不你以為那大熊貓為什麽進化為吃竹子?熊貓真的那麽傻,進化為一種食物稀少的物種,你以為那竹子真的象現在這樣少嗎?
還不是後世的去工業化,讓民眾生產力大幅退步,無以為生,資源缺乏,然後各種砍伐,讓大自然遭受了破壞,竹子也難逃被破壞性采伐的厄運,然後沒有豐富的食物,生生把這大熊貓餓成了珍稀物種。
你看看現在我們雖然人口更多了,但工業發展起來了,那資源自然也就多了,民眾也就不再稀罕那些破竹子爛木頭了,沒有民眾的砍伐,那座青山不是草長鶯飛,綠樹成林?
才半天的工夫,河裏就漂浮著無數的竹排,有了這竹排,還有這熟悉河流習性的神電衛的人撐竹排,那連夜趕路都不是事。
於是這數千人的大軍,就這麽的神秘從陸地上消失了,全坐著竹順流而下,一日千裏,無聲無息。
這從電白那裏出發,坐著海船,都不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吳川。
李奇早上批準了那張又鳴參戰的請求,中午就出發了,當胡有財和張又鳴造好竹排沿著那袂花江順流而下的時候,李奇早就到達了莫家堡的外海。
“三叔,做得好啊。”李奇見到了張漢,知道這任務完成的完美無缺,成功把倭寇堵在漲灣裏,不由得高興的說道。
“全靠這後裝旋轉艦炮的威力,要不那能輕易擊敗倭寇的警戒艦隊,快速封鎖港灣。”張漢感歎道。
沒有技術的加持,空有一身熱血那又有什麽用,但有了技術的加持,那戰術的實現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然也是第一戰鬥力。
君不見那現代的拖鞋軍,自從在那沙漠裏種出了現代化的武器,直接開掛把那漂亮國支持的某東小霸王打的找不著北。
“情報部門已經調查清楚了,現在吳川縣的民眾很多逃到了麗山上,現在他們都知道了總督府要派兵收複縣城,情緒比較穩定,沒有那麽恐慌了。”張漢匯報著。
“那些倭寇一部分盤踞在縣城裏,一部分在吳川學宮裏,指揮部就設在那極浦亭。”
“港灣裏停有很多海盜船,船上的倭寇海盜應該不少。”
李奇聽了,想了想說道:“那縣城裏的倭寇,由胡有財的第二團圍殲,這吳川書院的倭寇,就由梁家富的陸戰隊照顧,海灣裏的倭寇船,我們隻管堵好這海港出口就好,待陸地上取得了勝利,咱們慢慢炮製他。”
張漢等一眾將領都讚同這個方案,畢竟那海灣出海口狹窄,不方便倭寇衝出來,我們也一樣衝不進去。
那倭寇鬆下幸中和那井邊日出,也早就想到這一層,才有恃無恐的安心在這吳川繼續作惡。
當然,那狡猾的倭寇首腦白日女卻是感受到了威脅,早早就有了逃命的想法,但卻並沒付之行動,畢竟她也不是未卜先知,預知已經被包圍了;也不是那膽小之輩,相反,她膽子大的很呢。
麗山上,情報組的先遣隊正在開訴苦大會。
軍事是保障,群眾工作是基礎,綠水書院每到一個地方,必然會開展群眾運動。
一個長的很彪悍的青年站了出來,說道:“那倭寇來了,我正在井邊打水呢,一聽說倭寇已進城了,我就提著桶往家跑。”
“可是,才剛跑到巷口,就聽到我媽的慘叫,我握著扁擔就衝了過去。卻見我爸渾身是血的從裏麵跑了出來,大叫著,快跑,玉兒。”這青年說著,淚如雨下。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未到傷心處。
“我也是膽小,一見那在後頭握著刀的倭寇撲上來,當街把我爸砍倒,又與那從街頭跑過來的倭寇匯合向我衝來,我就把那扁擔扔了,撒腿就跑。我傻啊,為什麽不回頭跟那倭寇拚了。”說著用手狠狠的揪自己的長發。
周圍的群眾都感同身受,紛紛哭著,一時嚎聲如潮。
這些人都是從九死一生中逃了出來,很多都有親人朋友命喪倭寇之手。
綠水書院一直認為,隻有強壯的民眾,才能有那無敵的軍隊。
這強壯絕對不是身體上的強壯,而是思想上的強壯,有再強壯的身體,沒有敢戰之心也隻是待宰的肥羊。
改變一個族群,不是從身體上改變,而是從思想上。
這大明一直到亡國,不管從經濟還是科技,從那方麵來說,也是領先的存在,不說領先幾百年吧,幾十年總是有的,那經濟不說是第一吧,總量肯定是不小的,但有什麽用呢,還不轟然倒下,那裏有一個統一的抗爭?
還不是迎風而降,與其說是滿清打敗了大明,還不如說是大明的軍隊幫滿清打敗了大明。
雖然也有那鐵骨錚錚的英雄,但那隻是零星的存在。更多的是帶路黨,不說那大漢奸吳三桂帶著大明的野戰軍為滿清從北打到南吧,就說那一路成建製投降的軍隊,也讓人徒歎奈何。
再說得國後的大清國,建國幾百年了吧,卻一直推行的是愚民順民的政策,到現代還不是被稱為東亞病夫,幾無敢戰之兵,無敢抗之民。
魯迅為什麽要棄醫從文,還不是要探索一條強民之路。
不斷的有民眾站出來訴說那倭寇的可惡,如何作惡,如何殘害人民,激起群眾的仇恨,強壯他們的膽略。
“鄉親們,現在總督府命令我們綠水書院的新軍,收複縣城,圍殲倭寇,現在我們綠水書院的天兵已經來了,過幾天就可以把這些害人的倭寇殲滅。”
“我們山長親自帶著新軍來了,已經把倭寇全部包圍,隻待一聲令下,一定能把這倭寇全部消滅。”綠水書院的情報人員也學著那李奇的標誌性動作,用力的狠一揮手。
群眾動員大會效果很好,很多吳川縣的民壯,要求加入綠水書院的大軍,為收複縣城出一份力。
現在麗山上到處都是在綠水書院先遣隊的人帶領下訓練的民壯,不管男女老少,都就地取材,拿著那一頭削得非常尖銳的木杆在那練著衝刺,那複仇的低吼聲不時傳出。
天才剛剛亮,胡有財率領的大軍就已經抵達吳川縣城,這可是比陸地上行軍足足快了兩天的時間。
要是從陸地上行軍過來,除去吃飯休息,夜間也不能行軍,那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程。
可這水路不同,根本不需要停靠休息,大家坐在船上,不管你是睡覺也好吃飯也好,那船就一直在走。
這袂花江也是奇怪,別的江在下遊都有很多分叉,他卻隻一條道,直通縣城。
在縣城的外圍登陸,沒有遇到任何的倭寇。
倭寇做夢也想不到這綠水書院的軍隊這麽快就來了,沒發出任何的聲響。
倭寇那設在外圍的崗哨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倭寇收到的情報都是綠水書院從電白一路往他們這裏過來,他們隻防著陸地上行軍的綠水書院的軍隊,卻不知綠水書院從袂花江順流而下。
張又鳴指著地圖那一條細細的線說道:“這初春的袂花江,水流穩定,安全的很,隻要弄一些竹排,那麽我們就可以順江而下了。”
胡有財眼睛一亮,對啊,這駕駛竹排哥也很熟。
不隻海軍,咱們陸軍也熟悉。
誰還沒吃過那竹排在漠陽江裏打上的魚?
想當日哥在綠水山寨當土匪的時候,半饑半飽的,常常餓個半死,還不是山長讓梁家富打魚後,才徹底的解決了這吃飯的問題。
這軍人的作風就是想到就幹,立馬帶著警衛就直奔那袂花江而去。
胡有財幾個站在那袂花江邊,望著這江水。不由得感歎,古人誠不欺我。
果然,這古人對地名的稱呼真是講究。
這稱為江的,就不可能是小河溝,這江雖然水流量不大,還很平緩,但乘著竹排在江裏行軍那是絕對沒問題的,這順流而下,速度能慢的了嗎?
再說了,這南方何處沒有竹林,不管是江邊,還是山上,不管是土層豐厚的地方,還是怪石嶙峋的山地,就沒有不長竹子的。
要不你以為那大熊貓為什麽進化為吃竹子?熊貓真的那麽傻,進化為一種食物稀少的物種,你以為那竹子真的象現在這樣少嗎?
還不是後世的去工業化,讓民眾生產力大幅退步,無以為生,資源缺乏,然後各種砍伐,讓大自然遭受了破壞,竹子也難逃被破壞性采伐的厄運,然後沒有豐富的食物,生生把這大熊貓餓成了珍稀物種。
你看看現在我們雖然人口更多了,但工業發展起來了,那資源自然也就多了,民眾也就不再稀罕那些破竹子爛木頭了,沒有民眾的砍伐,那座青山不是草長鶯飛,綠樹成林?
才半天的工夫,河裏就漂浮著無數的竹排,有了這竹排,還有這熟悉河流習性的神電衛的人撐竹排,那連夜趕路都不是事。
於是這數千人的大軍,就這麽的神秘從陸地上消失了,全坐著竹順流而下,一日千裏,無聲無息。
這從電白那裏出發,坐著海船,都不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吳川。
李奇早上批準了那張又鳴參戰的請求,中午就出發了,當胡有財和張又鳴造好竹排沿著那袂花江順流而下的時候,李奇早就到達了莫家堡的外海。
“三叔,做得好啊。”李奇見到了張漢,知道這任務完成的完美無缺,成功把倭寇堵在漲灣裏,不由得高興的說道。
“全靠這後裝旋轉艦炮的威力,要不那能輕易擊敗倭寇的警戒艦隊,快速封鎖港灣。”張漢感歎道。
沒有技術的加持,空有一身熱血那又有什麽用,但有了技術的加持,那戰術的實現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然也是第一戰鬥力。
君不見那現代的拖鞋軍,自從在那沙漠裏種出了現代化的武器,直接開掛把那漂亮國支持的某東小霸王打的找不著北。
“情報部門已經調查清楚了,現在吳川縣的民眾很多逃到了麗山上,現在他們都知道了總督府要派兵收複縣城,情緒比較穩定,沒有那麽恐慌了。”張漢匯報著。
“那些倭寇一部分盤踞在縣城裏,一部分在吳川學宮裏,指揮部就設在那極浦亭。”
“港灣裏停有很多海盜船,船上的倭寇海盜應該不少。”
李奇聽了,想了想說道:“那縣城裏的倭寇,由胡有財的第二團圍殲,這吳川書院的倭寇,就由梁家富的陸戰隊照顧,海灣裏的倭寇船,我們隻管堵好這海港出口就好,待陸地上取得了勝利,咱們慢慢炮製他。”
張漢等一眾將領都讚同這個方案,畢竟那海灣出海口狹窄,不方便倭寇衝出來,我們也一樣衝不進去。
那倭寇鬆下幸中和那井邊日出,也早就想到這一層,才有恃無恐的安心在這吳川繼續作惡。
當然,那狡猾的倭寇首腦白日女卻是感受到了威脅,早早就有了逃命的想法,但卻並沒付之行動,畢竟她也不是未卜先知,預知已經被包圍了;也不是那膽小之輩,相反,她膽子大的很呢。
麗山上,情報組的先遣隊正在開訴苦大會。
軍事是保障,群眾工作是基礎,綠水書院每到一個地方,必然會開展群眾運動。
一個長的很彪悍的青年站了出來,說道:“那倭寇來了,我正在井邊打水呢,一聽說倭寇已進城了,我就提著桶往家跑。”
“可是,才剛跑到巷口,就聽到我媽的慘叫,我握著扁擔就衝了過去。卻見我爸渾身是血的從裏麵跑了出來,大叫著,快跑,玉兒。”這青年說著,淚如雨下。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未到傷心處。
“我也是膽小,一見那在後頭握著刀的倭寇撲上來,當街把我爸砍倒,又與那從街頭跑過來的倭寇匯合向我衝來,我就把那扁擔扔了,撒腿就跑。我傻啊,為什麽不回頭跟那倭寇拚了。”說著用手狠狠的揪自己的長發。
周圍的群眾都感同身受,紛紛哭著,一時嚎聲如潮。
這些人都是從九死一生中逃了出來,很多都有親人朋友命喪倭寇之手。
綠水書院一直認為,隻有強壯的民眾,才能有那無敵的軍隊。
這強壯絕對不是身體上的強壯,而是思想上的強壯,有再強壯的身體,沒有敢戰之心也隻是待宰的肥羊。
改變一個族群,不是從身體上改變,而是從思想上。
這大明一直到亡國,不管從經濟還是科技,從那方麵來說,也是領先的存在,不說領先幾百年吧,幾十年總是有的,那經濟不說是第一吧,總量肯定是不小的,但有什麽用呢,還不轟然倒下,那裏有一個統一的抗爭?
還不是迎風而降,與其說是滿清打敗了大明,還不如說是大明的軍隊幫滿清打敗了大明。
雖然也有那鐵骨錚錚的英雄,但那隻是零星的存在。更多的是帶路黨,不說那大漢奸吳三桂帶著大明的野戰軍為滿清從北打到南吧,就說那一路成建製投降的軍隊,也讓人徒歎奈何。
再說得國後的大清國,建國幾百年了吧,卻一直推行的是愚民順民的政策,到現代還不是被稱為東亞病夫,幾無敢戰之兵,無敢抗之民。
魯迅為什麽要棄醫從文,還不是要探索一條強民之路。
不斷的有民眾站出來訴說那倭寇的可惡,如何作惡,如何殘害人民,激起群眾的仇恨,強壯他們的膽略。
“鄉親們,現在總督府命令我們綠水書院的新軍,收複縣城,圍殲倭寇,現在我們綠水書院的天兵已經來了,過幾天就可以把這些害人的倭寇殲滅。”
“我們山長親自帶著新軍來了,已經把倭寇全部包圍,隻待一聲令下,一定能把這倭寇全部消滅。”綠水書院的情報人員也學著那李奇的標誌性動作,用力的狠一揮手。
群眾動員大會效果很好,很多吳川縣的民壯,要求加入綠水書院的大軍,為收複縣城出一份力。
現在麗山上到處都是在綠水書院先遣隊的人帶領下訓練的民壯,不管男女老少,都就地取材,拿著那一頭削得非常尖銳的木杆在那練著衝刺,那複仇的低吼聲不時傳出。
天才剛剛亮,胡有財率領的大軍就已經抵達吳川縣城,這可是比陸地上行軍足足快了兩天的時間。
要是從陸地上行軍過來,除去吃飯休息,夜間也不能行軍,那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程。
可這水路不同,根本不需要停靠休息,大家坐在船上,不管你是睡覺也好吃飯也好,那船就一直在走。
這袂花江也是奇怪,別的江在下遊都有很多分叉,他卻隻一條道,直通縣城。
在縣城的外圍登陸,沒有遇到任何的倭寇。
倭寇做夢也想不到這綠水書院的軍隊這麽快就來了,沒發出任何的聲響。
倭寇那設在外圍的崗哨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倭寇收到的情報都是綠水書院從電白一路往他們這裏過來,他們隻防著陸地上行軍的綠水書院的軍隊,卻不知綠水書院從袂花江順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