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炮灰庶子重生後去考科舉了 作者:星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閨秀典範,有意思。
齊少英啊齊少英,你年少的時候原來是這樣的閨秀典範。
此時,之前點好的菜品陸續上桌了。
齊少英點的菜品裏有一道生醃河鮮,是粵府這邊的特色菜之一,午京這邊大多吃不慣。
她問道:“這位仁兄是午京城本地人吧?”
董章庭點頭,表示自己從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午京城。
齊少英語氣可惜的從生醃河鮮裏夾起一些螺肉:“既然如此,這道菜兄台可能吃不慣,隻能我自己吃了。”
董章庭笑了笑,熟練的從裏麵夾出一隻河蟹吃了一口品評道:“蟹肉晶瑩剔肉,鮮甜入味。這些特製醬汁將河鮮的特質完美的激發出來,實在難得。”
齊少英問道:“你不是午京城本地人嗎?為何會吃這生醃河鮮?”
“曾經有一位端莊嫻雅,氣質內斂,堪稱閨秀典範的小姐帶我吃過很多次。”董章庭笑著說道。
“這位小姐,看來和我一樣會吃。”齊少英誇讚道。
董章庭語意未明:“或許吧。”
兩人沒在多言,而是安靜的品嚐起了桌上的菜品。
等桌上菜品清空之後,齊少英滿足的笑道:“沒想到竟然在午京城吃道如此專業的粵府菜。”
她朝周圍看了幾眼說道:“這家店應該是剛開,位置也算不上繁華,你竟然找到了。”
因為四十年後,我們經常在這裏吃。
董章庭自然不會把這個真正的原因告知,轉而說道:“之前我來此處買書,正好路過發現此處開了家新店,也是緣分使然。”
齊少英問道:“你不會也是來買東山書院的考試模擬題吧?”
董章庭搖頭:“在下確實是參加東山書院考試的學子,但是對那些模擬題並無興趣。隻是想買一些最近的邸報,查閱一番最近發生在各地的事情。”
“邸報?東山書院之前幾年的考試中,似乎多從大家典籍抽取題目。若是想要參加東山書院考試,為何不買那些?”齊少英問道。
“我最近做過調查,東山書院來了不少新先生,其中不少都是在地方任職多年之人。因此猜測今年的考試題目或許也有所變化。”
“你認為今年的題目,會從邸報出?”齊少英看著董章庭,目光滿是好奇。
董章庭神態坦然:“不知,但是多看點總是沒錯,不是嗎?”
齊少英笑了,起身朝他靠近了一些,在耳邊低聲說道:“今天你請我吃了這頓飯,我便送你一份回禮吧。今年各地多災,不如多看看相關邸報。”
對方說罷便要轉身離開,董章庭問道:“你不打算告訴我名字嗎?”
齊少英此時已經背過身,隨意的擺擺手:“你若是真的進了東山書院,我們自然會認識。”
“那這東山書院,我是非去不可了。”董章庭低聲笑道。
等董章庭翻牆回到西平伯府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平安此時正在廊下等著。
聽到動靜,轉身看來。看清來人是董章庭後,露出一個安心的笑容。
董章庭笑道:“現在天冷,你在屋內等便好了。”
平安抱怨道:“少爺也知道天冷,還那麽晚才回來,受寒了咋辦。”
董章庭沒有理會他絮絮叨叨的抱怨,轉而問道:“今天府裏沒出什麽事吧?”
平安老實交代道:“今天伯爺帶著二少爺和大小姐都出去了,聽說是去趙學士府上。”
董天賜本就是趙學士的弟子,去他府上理所當然。董南雅又是為何去?
董章庭回想起前世這個時候,董南雅似乎在忙著在自己麵上當一個好妹妹。如今卻一直沒有出現,難道是他之前的表演沒有奏效?
雖然有些想不通,但是董章庭並沒有把這件事多放在心上。
從他重生回來,所有事情就已經開始發生改變。
隻要自己足夠強大,就足矣應對各種變化。之前的計策沒有成功,另作綢繆便是了。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好好準備十三天後的考試。
董章庭前世並沒有參加過東山書院的考核,唯一和東山書院有交集的不過是一個齊少英。
然而,他不了解東山書院。卻了解這個時候的政局。
今年是正元十四年,朝野上下清談之風盛行,各處多有人浮於事之輩。
年初之時,年滿二十的太子正式參與朝政。他將矛頭直接對準流行在朝野上下的清談之風。
要求官員務實棄虛,專心做事,莫要滿腦子都是名家典籍,忘了當官應該做什麽。
最開始,朝野上下看似順從,然而抱怨不斷。認為太子年少輕狂,初出茅廬,就如此肆意妄為,不是明君之像。
正元帝將太子訓斥了一番後,太子也不再公開表明自己對清談之風的厭惡,開始參與進各種清談的宴會。
各部官員這才滿意,清談之風繼續盛行。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太子對清談之風的態度並沒有改變。
正元十四年開始,東山書院的考試題目發生巨大改變。從考核名家典籍,變為考核處理各種實務的策略。推動這種變化的人正是正元帝和太子這對父子。
隨著一批批務實型優秀學子進入,朝野風氣為之一清,清談之風大減,政治清明。
然而這一切隻持續到正元二十二年,太子突然病亡。正元帝因為愛子早亡,身體開始每況愈下,無力理政,和太子同胞的九皇子上位掌控朝局。
九皇子為了爭取權貴大臣的支持,將太子的政令廢除,一切又恢複成正元十四年之前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九皇子妃正是董南雅。
如今董章庭對西平伯府這幫人虛以委蛇,正是為了在董南雅成事之前,盡量加強自身實力,不讓自己再次被他們控製。
“章庭哥哥,你在嗎?”一道女聲從屋外響起。
這略顯肉麻的稱呼,讓董章庭瞬間從雜亂的思緒中清醒過來。
等董南雅推開房門的時候,就看到一張溫和又帶著幾分驚喜的麵容坐在書案後,朝她看了過來。
董章庭問道:“南雅小姐,有什麽事嗎?”
“章庭哥哥,我都說了。我們可是親兄妹,直接叫我南雅好了。”董南雅嬌嗔道。
董章庭麵色有些猶豫,張嘴想要說什麽,但是看著董南雅帶著鼓勵的笑容,最後還是開口說道:“南雅。”
董南雅眉眼滿是笑意,如同收到滿意禮物的孩子。
她打量起屋內陳設,視線在那些嶄新的書籍稍作停留,語氣狀似無意的說道:“聽說章庭哥哥做的文章,東山書院的顧大家都喜歡。為此,還邀請你參加考試,真厲害呀。”
董章庭麵色有些泛紅,似乎因為這直白的誇讚有些害羞。
董南雅繼續說道:“章庭哥哥不經常參加府內夫子的課,對各種名篇卻依舊有自己的見解,實在是讓人驚奇。”
董章庭看向麵上滿是天真又憧憬的董南雅,還真是圖窮匕見啊。
作者有話說:
為什麽男女主可以直接在街上相遇,請吃飯,沒有帶女仆(因為這是我流架空—。—。我要給女孩子古代有限程度上的自由)
第九章
董南雅得知東山書院邀請董章庭參加考試的原因後,心裏一直有些奇怪。
在她的記憶裏,董天賜年滿三歲後西平伯請了一位夫子給他啟蒙和後期教育,五歲的董章庭名為同窗實則伴讀跟隨學習。
夫子頗為偏心董天賜,對董章庭動輒斥罵罰站。然而西平伯夫妻對此視若無睹,認為是董章庭不懂事才讓夫子如此嚴厲。
要不然為何會他們的愛子董天賜一直在誇夫子性格溫和,對他的教導更是循循善誘。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董天賜表現越來越好,董章庭更加沉默寡言。兩人表現出來的學識水平更加天差地別。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董天賜八歲,之前的夫子辭別回鄉,西平伯給他專門請了一個長於書畫的夫子繼續教導讀書。
西平伯夫人進言道:“目前兩個孩子學識水平差別太大,不適合繼續在一起讀書。”
最後董天賜跟隨新夫子深入學習,董章庭被勒令自己在府中自學。
按照常理來說,董章庭的學識水平應該越來越差才對,然而董章庭卻憑借一篇文章打動東山書院的夫子。
這太奇怪了,董南雅認為自己一定要弄清楚原因。
董章庭神色平淡,隻是聲音有些悵然:“當年夫子說我天賦低劣,不堪造就。我這些年便一直將先生當年教導的知識反複溫習,在心情煩悶的時候便去市井中遊曆,算得上有些收獲。”
他看向書房角落,那裏堆放著三四堆書冊。
董南雅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拿起其中一些翻了翻。
這些書冊有舊有新,上麵是一頁頁手抄的各種典籍,還有一些讀書感想。
這些書冊似乎在無聲的訴說著一個小少年一年又一年的辛勤刻苦的身影。
看著這些,董南雅心想,之前的夫子說董章庭天賦差,不努力怕是瞎了眼。
在無人教導約束下,依舊能多年堅持學習,這樣的人怎麽可能不出頭。
董南雅之前的懷疑徹底消失,滿心隻剩下敬佩。她想起還需要母親不時約束才能安心學習的董天賜,不由起了讓董天賜向董章庭學習的念頭。
不說向董章庭一樣勤勉刻苦,培養培養感情緩和矛盾,也是極好的。
董南雅讚歎道:“章庭哥哥如此勤勉,我這幾天帶天賜過來,讓他和你多學習學習。”
董章庭唇角微勾,讓董天賜向他學習,不亞於要了董天賜的命。
不過他沒有反對,反而謙虛道:“南雅過譽了,天賜天資出眾,又有趙學士悉心教導,哪裏需要向我學習。若是,他願意過來,我向他多學習學習才對。”
董章庭篤定,董南雅若是真和董天賜說了,這兩人必然吵起來。到時候西平伯夫人就不能繼續裝糊塗糊弄過去了。
她會怎麽對待自己這個挑撥她兒女的庶長子呢,真是期待。為了讓接下來的發現和自己期待相符,他或許還要在董天賜身上做做文章。
董南雅並不知道對麵人溫和的外表下暗藏的心思,心中隻覺得少年董章庭還沒有黑化的時候,實在是純良又厚道。
這樣的人將來竟然黑化了,果然是西平伯府做的太過分了。
自己為了西平伯府的將來,一定要努力勸說西平伯夫妻和董天賜,對董章庭好一些,穩住董章庭,不讓他黑化。
念頭一起,董南雅坐不住了,她想回去先說動年紀還小容易說動的董天賜。
董章庭像是了解她心思一般,主動說起自己還需要溫書,就不留她了。
齊少英啊齊少英,你年少的時候原來是這樣的閨秀典範。
此時,之前點好的菜品陸續上桌了。
齊少英點的菜品裏有一道生醃河鮮,是粵府這邊的特色菜之一,午京這邊大多吃不慣。
她問道:“這位仁兄是午京城本地人吧?”
董章庭點頭,表示自己從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午京城。
齊少英語氣可惜的從生醃河鮮裏夾起一些螺肉:“既然如此,這道菜兄台可能吃不慣,隻能我自己吃了。”
董章庭笑了笑,熟練的從裏麵夾出一隻河蟹吃了一口品評道:“蟹肉晶瑩剔肉,鮮甜入味。這些特製醬汁將河鮮的特質完美的激發出來,實在難得。”
齊少英問道:“你不是午京城本地人嗎?為何會吃這生醃河鮮?”
“曾經有一位端莊嫻雅,氣質內斂,堪稱閨秀典範的小姐帶我吃過很多次。”董章庭笑著說道。
“這位小姐,看來和我一樣會吃。”齊少英誇讚道。
董章庭語意未明:“或許吧。”
兩人沒在多言,而是安靜的品嚐起了桌上的菜品。
等桌上菜品清空之後,齊少英滿足的笑道:“沒想到竟然在午京城吃道如此專業的粵府菜。”
她朝周圍看了幾眼說道:“這家店應該是剛開,位置也算不上繁華,你竟然找到了。”
因為四十年後,我們經常在這裏吃。
董章庭自然不會把這個真正的原因告知,轉而說道:“之前我來此處買書,正好路過發現此處開了家新店,也是緣分使然。”
齊少英問道:“你不會也是來買東山書院的考試模擬題吧?”
董章庭搖頭:“在下確實是參加東山書院考試的學子,但是對那些模擬題並無興趣。隻是想買一些最近的邸報,查閱一番最近發生在各地的事情。”
“邸報?東山書院之前幾年的考試中,似乎多從大家典籍抽取題目。若是想要參加東山書院考試,為何不買那些?”齊少英問道。
“我最近做過調查,東山書院來了不少新先生,其中不少都是在地方任職多年之人。因此猜測今年的考試題目或許也有所變化。”
“你認為今年的題目,會從邸報出?”齊少英看著董章庭,目光滿是好奇。
董章庭神態坦然:“不知,但是多看點總是沒錯,不是嗎?”
齊少英笑了,起身朝他靠近了一些,在耳邊低聲說道:“今天你請我吃了這頓飯,我便送你一份回禮吧。今年各地多災,不如多看看相關邸報。”
對方說罷便要轉身離開,董章庭問道:“你不打算告訴我名字嗎?”
齊少英此時已經背過身,隨意的擺擺手:“你若是真的進了東山書院,我們自然會認識。”
“那這東山書院,我是非去不可了。”董章庭低聲笑道。
等董章庭翻牆回到西平伯府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平安此時正在廊下等著。
聽到動靜,轉身看來。看清來人是董章庭後,露出一個安心的笑容。
董章庭笑道:“現在天冷,你在屋內等便好了。”
平安抱怨道:“少爺也知道天冷,還那麽晚才回來,受寒了咋辦。”
董章庭沒有理會他絮絮叨叨的抱怨,轉而問道:“今天府裏沒出什麽事吧?”
平安老實交代道:“今天伯爺帶著二少爺和大小姐都出去了,聽說是去趙學士府上。”
董天賜本就是趙學士的弟子,去他府上理所當然。董南雅又是為何去?
董章庭回想起前世這個時候,董南雅似乎在忙著在自己麵上當一個好妹妹。如今卻一直沒有出現,難道是他之前的表演沒有奏效?
雖然有些想不通,但是董章庭並沒有把這件事多放在心上。
從他重生回來,所有事情就已經開始發生改變。
隻要自己足夠強大,就足矣應對各種變化。之前的計策沒有成功,另作綢繆便是了。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好好準備十三天後的考試。
董章庭前世並沒有參加過東山書院的考核,唯一和東山書院有交集的不過是一個齊少英。
然而,他不了解東山書院。卻了解這個時候的政局。
今年是正元十四年,朝野上下清談之風盛行,各處多有人浮於事之輩。
年初之時,年滿二十的太子正式參與朝政。他將矛頭直接對準流行在朝野上下的清談之風。
要求官員務實棄虛,專心做事,莫要滿腦子都是名家典籍,忘了當官應該做什麽。
最開始,朝野上下看似順從,然而抱怨不斷。認為太子年少輕狂,初出茅廬,就如此肆意妄為,不是明君之像。
正元帝將太子訓斥了一番後,太子也不再公開表明自己對清談之風的厭惡,開始參與進各種清談的宴會。
各部官員這才滿意,清談之風繼續盛行。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太子對清談之風的態度並沒有改變。
正元十四年開始,東山書院的考試題目發生巨大改變。從考核名家典籍,變為考核處理各種實務的策略。推動這種變化的人正是正元帝和太子這對父子。
隨著一批批務實型優秀學子進入,朝野風氣為之一清,清談之風大減,政治清明。
然而這一切隻持續到正元二十二年,太子突然病亡。正元帝因為愛子早亡,身體開始每況愈下,無力理政,和太子同胞的九皇子上位掌控朝局。
九皇子為了爭取權貴大臣的支持,將太子的政令廢除,一切又恢複成正元十四年之前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九皇子妃正是董南雅。
如今董章庭對西平伯府這幫人虛以委蛇,正是為了在董南雅成事之前,盡量加強自身實力,不讓自己再次被他們控製。
“章庭哥哥,你在嗎?”一道女聲從屋外響起。
這略顯肉麻的稱呼,讓董章庭瞬間從雜亂的思緒中清醒過來。
等董南雅推開房門的時候,就看到一張溫和又帶著幾分驚喜的麵容坐在書案後,朝她看了過來。
董章庭問道:“南雅小姐,有什麽事嗎?”
“章庭哥哥,我都說了。我們可是親兄妹,直接叫我南雅好了。”董南雅嬌嗔道。
董章庭麵色有些猶豫,張嘴想要說什麽,但是看著董南雅帶著鼓勵的笑容,最後還是開口說道:“南雅。”
董南雅眉眼滿是笑意,如同收到滿意禮物的孩子。
她打量起屋內陳設,視線在那些嶄新的書籍稍作停留,語氣狀似無意的說道:“聽說章庭哥哥做的文章,東山書院的顧大家都喜歡。為此,還邀請你參加考試,真厲害呀。”
董章庭麵色有些泛紅,似乎因為這直白的誇讚有些害羞。
董南雅繼續說道:“章庭哥哥不經常參加府內夫子的課,對各種名篇卻依舊有自己的見解,實在是讓人驚奇。”
董章庭看向麵上滿是天真又憧憬的董南雅,還真是圖窮匕見啊。
作者有話說:
為什麽男女主可以直接在街上相遇,請吃飯,沒有帶女仆(因為這是我流架空—。—。我要給女孩子古代有限程度上的自由)
第九章
董南雅得知東山書院邀請董章庭參加考試的原因後,心裏一直有些奇怪。
在她的記憶裏,董天賜年滿三歲後西平伯請了一位夫子給他啟蒙和後期教育,五歲的董章庭名為同窗實則伴讀跟隨學習。
夫子頗為偏心董天賜,對董章庭動輒斥罵罰站。然而西平伯夫妻對此視若無睹,認為是董章庭不懂事才讓夫子如此嚴厲。
要不然為何會他們的愛子董天賜一直在誇夫子性格溫和,對他的教導更是循循善誘。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董天賜表現越來越好,董章庭更加沉默寡言。兩人表現出來的學識水平更加天差地別。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董天賜八歲,之前的夫子辭別回鄉,西平伯給他專門請了一個長於書畫的夫子繼續教導讀書。
西平伯夫人進言道:“目前兩個孩子學識水平差別太大,不適合繼續在一起讀書。”
最後董天賜跟隨新夫子深入學習,董章庭被勒令自己在府中自學。
按照常理來說,董章庭的學識水平應該越來越差才對,然而董章庭卻憑借一篇文章打動東山書院的夫子。
這太奇怪了,董南雅認為自己一定要弄清楚原因。
董章庭神色平淡,隻是聲音有些悵然:“當年夫子說我天賦低劣,不堪造就。我這些年便一直將先生當年教導的知識反複溫習,在心情煩悶的時候便去市井中遊曆,算得上有些收獲。”
他看向書房角落,那裏堆放著三四堆書冊。
董南雅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拿起其中一些翻了翻。
這些書冊有舊有新,上麵是一頁頁手抄的各種典籍,還有一些讀書感想。
這些書冊似乎在無聲的訴說著一個小少年一年又一年的辛勤刻苦的身影。
看著這些,董南雅心想,之前的夫子說董章庭天賦差,不努力怕是瞎了眼。
在無人教導約束下,依舊能多年堅持學習,這樣的人怎麽可能不出頭。
董南雅之前的懷疑徹底消失,滿心隻剩下敬佩。她想起還需要母親不時約束才能安心學習的董天賜,不由起了讓董天賜向董章庭學習的念頭。
不說向董章庭一樣勤勉刻苦,培養培養感情緩和矛盾,也是極好的。
董南雅讚歎道:“章庭哥哥如此勤勉,我這幾天帶天賜過來,讓他和你多學習學習。”
董章庭唇角微勾,讓董天賜向他學習,不亞於要了董天賜的命。
不過他沒有反對,反而謙虛道:“南雅過譽了,天賜天資出眾,又有趙學士悉心教導,哪裏需要向我學習。若是,他願意過來,我向他多學習學習才對。”
董章庭篤定,董南雅若是真和董天賜說了,這兩人必然吵起來。到時候西平伯夫人就不能繼續裝糊塗糊弄過去了。
她會怎麽對待自己這個挑撥她兒女的庶長子呢,真是期待。為了讓接下來的發現和自己期待相符,他或許還要在董天賜身上做做文章。
董南雅並不知道對麵人溫和的外表下暗藏的心思,心中隻覺得少年董章庭還沒有黑化的時候,實在是純良又厚道。
這樣的人將來竟然黑化了,果然是西平伯府做的太過分了。
自己為了西平伯府的將來,一定要努力勸說西平伯夫妻和董天賜,對董章庭好一些,穩住董章庭,不讓他黑化。
念頭一起,董南雅坐不住了,她想回去先說動年紀還小容易說動的董天賜。
董章庭像是了解她心思一般,主動說起自己還需要溫書,就不留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