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炮灰庶子重生後去考科舉了 作者:星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沉默了一會說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這句話,顯然讓明禾更為憤怒。
他握著長刀的手青筋爆起,似乎下一刻就會劈出去。
董章庭的手在明禾肩膀上拍了拍,看向衛平盛:“在下之前一直不明白,先秦王明明深的先帝寵愛,在朝中風頭無兩,最後成為天子的卻是當今陛下。如今看到您,方知天下人果然都不是傻子,知道選誰更好。”
“哼,不過是占了一個嫡子的虛名罷了,就讓那些迂腐的老家夥一個個拚了命守著。若沒了這個虛名,如今坐在上頭的一定是秦王殿下。”衛平盛道。
“嗬,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年公主是小節;如今衛大人便是那位郡主的小節吧。”董章庭道。
衛平盛抬眼看向董章庭:“老夫之事,與你們何幹。”
“確實。不過當年赫赫揚揚的先秦王都逃不過滿門俱亡的下場,如果惠明郡主不過一人,再加上一些牆頭草的世家,又能走的多遠。想來,很快你們便能一起和先秦王團聚。”董章庭道。
衛平盛冷冷的看著他,隨後合上雙眼:“年輕人,我等著看你的下場。”
麵對他話中的惡意,董章庭笑言:“衛大人的下場一定來的比我快。”
離開牢房後,董章庭道:“給我拿一份北疆那邊傳回來的資料,要關於北定王和北苑城軍防。另外我這兩天想要拜見太子。”
明禾沒有應他,還有些愣神。
他輕輕喊了一聲:“明禾。”
明禾這才回過神來,點頭道:“好,我這就去安排。”
董章庭問道:“剛才,你沒事吧?”
誰想,明禾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立即說道:“我沒事,什麽事都沒有。”
看到對方不欲多說,董章庭也不強迫。
反正他心中已經隱約有了答案。
至於論證猜測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反而沒那麽重要。
因為,比起明禾的身份,剛才從衛平盛身上詐出來的信息更緊急。
明禾見他不再追問,心頭也鬆了一口氣。
雖然知道之前的表現,必然會讓董章庭發現什麽。可是,他實在無法忍耐那些話。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朝廷事物繁忙,一直到第三天,董章庭才收到太子的傳召。
這幾天,他已經將青羽衛中關於北疆的信息都仔細翻閱了一通。
大量的資料,讓董章庭越發看清惠明郡主在北疆的布局目的。
然而,這反而越發讓他心中焦慮。
他更寧願,自己想錯了。
董章庭來到太子書房外時,見到了一個許久未見的人,從書房裏走出。
一身戎裝的祁藏鋒。
“學生,見過祁將軍。”董章庭行禮道。
一身冷肅的祁藏鋒停下腳步,看向正在和他行禮的少年,語氣莫名的咀嚼了一下對方的稱呼:“學生?”
隨後沒有在說什麽,朝他說道:“殿下在裏麵等你。”
董章庭這才進入書房。
書房桌案處,擺放著一桌子的奏折。
太子眉眼未抬說道:“你先在旁邊坐一會。說話時還在看著奏折,一邊在旁邊的白條上做批注。一名內侍悄無聲息的將白條夾進對應的奏折裏,放到一邊已經有小指節高的托盤中。
董章庭安靜的坐在一邊,端起一杯茶默默的喝了起來。
等他喝到第二杯的時候,太子終於停下了手中的筆,揉了揉眉心:“把這些先送給父皇。”
內侍帶著托盤上的奏折退下。
太子這才看向董章庭:“你有何事急著找我。”
“回稟殿下,臣根據衛平盛的交代,以及北疆傳回來的信息,懷疑匈奴王庭近日將會南下,地點十之八九就是北苑城。”董章庭道。
不管是陳家人,還是衛平盛的供詞,太子自然早就收到。
其上自然沒有董章庭說的事情。
太子道:“這些都是你的懷疑?”
“並非全都是懷疑。”董章道。
太子示意他繼續。
董章庭將這幾天在北疆傳回的信息中的收獲一一道來。
如今,北疆之事,已經和董章庭前世所知有所改變。
本應該為了爭奪未來匈奴王位置,而陷入內鬥的各位年長王子,不知為何都在整頓兵力。
他們手中兵力的移動方向,也並非彼此駐地,而是朝北苑城的方向。
除此之外,北苑城太守近日病染沉屙,上書申請病退。
但是朝中大臣彼此爭論,目前並沒有出現一個各方滿意的人員來接下這個位置。
因此,最近半個多月來,北苑城政務都有北苑城守將暫理。
大晉近些年雖然重文輕武之風漸行,但是基礎行政體係並未發生太大改變。
按照大晉的習慣,北苑城應該由太守處理日常政務,北苑城守將隻負責軍事。兩者往日離並無交融。
因此,如今北苑城由守將理事,名不正言不順不提,太守手下官吏怕也有些聽調不聽宣。
北苑城防守自然也出現了漏洞。
再加上匈奴王庭的異動,董章庭自然有所明悟。
太子聽罷,笑了笑:“你猜錯了一件事。”
董章庭疑惑:“何事?”
太子道:“將那本奏折給他。”
一名內侍安靜的從桌上取了一份奏折,交給董章庭。
董章庭看著奏折,
明黃的綢麵上,尾部有三條黑豎,這是緊急的密則。
董章庭看向太子,這真的是他能看的東西嗎?
太子輕輕點了點頭。
董章庭這才打開奏折。
一看到內容,他眉心便緊蹙。
他確實說錯了。
匈奴王庭並非近日要南下北苑城。
他們已經南下了。
半月前,染病多日的匈奴王再一次出現在人前,宣布了一件事。
他將立最為英勇優秀的兒子左賢王,即匈奴的太子,未來的匈奴王。
而這個優秀的標準便是,今年占據大晉城池最多的王子。
如今,匈奴最為年長的四位王子,已經帶兵南下,對北疆發起全麵進攻,而非僅僅一座北苑城。
董章庭凝眉,密折不可能有假。
前世和今時,果然已經全然不同。
前世,匈奴王為了穩固自身統治,為各王子內鬥推波助瀾。穩固了自身權勢的同時,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匈奴的力量。
如今,匈奴各王子依舊爭鬥不休,匈奴王卻將他們的爭鬥由內部轉向了外部。
如今,匈奴實力未損,而大晉卻要麵臨比前世提早一年的戰爭。
不僅如此,一年後,太子在朝中地位更加穩固。各方勢力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都隻能暫時蟄伏。
太子方可以盡可能的為前往北疆的祁將軍和麾下的祁家軍提供強大的支持,讓其無後顧之憂,專心攻伐,造就了那場大勝。
可是如今,太子也不過正式進入朝堂一年左右,正是太子和各方勢力鬥爭最激烈之時。
朝堂尚未是太子的一言堂,各懷心思之人正在努力給太子找麻煩,太子桌上一堆堆的奏折便是證明,事情怕是不能像前世一般順利了。
種種改變之下,那場大勝真的還能到來嗎?
董章庭壓下心中的繁雜思緒,合上秘折,躬身拜道:“臣無能,未能及時查獲北疆異動。”
太子搖頭:“這與你何幹。你遠在午京,又如何知道千裏之外的北疆之事。匈奴狼子野心,這場仗遲早要打。如今,不過是這塊石頭終於落地罷了。”
董章庭神色肅然:“臣想盡一份力。”
太子唇邊露出笑,開玩笑道:“怎麽,你不想去完成你的科舉夢想,要改行去參軍?”
明禾那個家夥,果然和太子關係親近的很。
董章庭心中腹誹,隨即正色道:“匈奴諸位王子並非莽撞癡愚之輩,若非有必勝的倚仗,他們不會願意將自己的兵力白白損耗。”
畢竟,若是在和大晉的戰場上損耗了太多勢力,哪怕他們真的占據了大晉的城池,也會為他人做嫁衣。
比如其他的兄弟,亦或者是他們的父王。
“必然勝利的倚仗,”太子揣摩著這句話:“你這樣說,我還真有幾分好奇他們必勝的倚仗究竟是什麽。”
董章庭道:“領兵作戰是祁將軍的強項,臣也沒必要班門弄斧。臣願為殿下查出匈奴王庭自認必勝的倚仗!”
太子挑眉:“若是孤沒猜錯,你所說的便是惠明。”
“聖明不過殿下。”董章庭道。
“若是真的如此,他們父女倒是真的如出一轍。”太子冷然,像是想起什麽不好的事情。
“既然你想查,便去好好查,莫要辜負了孤對你的期待。”太子道。
“臣明白。”董章庭道。
這句話,顯然讓明禾更為憤怒。
他握著長刀的手青筋爆起,似乎下一刻就會劈出去。
董章庭的手在明禾肩膀上拍了拍,看向衛平盛:“在下之前一直不明白,先秦王明明深的先帝寵愛,在朝中風頭無兩,最後成為天子的卻是當今陛下。如今看到您,方知天下人果然都不是傻子,知道選誰更好。”
“哼,不過是占了一個嫡子的虛名罷了,就讓那些迂腐的老家夥一個個拚了命守著。若沒了這個虛名,如今坐在上頭的一定是秦王殿下。”衛平盛道。
“嗬,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年公主是小節;如今衛大人便是那位郡主的小節吧。”董章庭道。
衛平盛抬眼看向董章庭:“老夫之事,與你們何幹。”
“確實。不過當年赫赫揚揚的先秦王都逃不過滿門俱亡的下場,如果惠明郡主不過一人,再加上一些牆頭草的世家,又能走的多遠。想來,很快你們便能一起和先秦王團聚。”董章庭道。
衛平盛冷冷的看著他,隨後合上雙眼:“年輕人,我等著看你的下場。”
麵對他話中的惡意,董章庭笑言:“衛大人的下場一定來的比我快。”
離開牢房後,董章庭道:“給我拿一份北疆那邊傳回來的資料,要關於北定王和北苑城軍防。另外我這兩天想要拜見太子。”
明禾沒有應他,還有些愣神。
他輕輕喊了一聲:“明禾。”
明禾這才回過神來,點頭道:“好,我這就去安排。”
董章庭問道:“剛才,你沒事吧?”
誰想,明禾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立即說道:“我沒事,什麽事都沒有。”
看到對方不欲多說,董章庭也不強迫。
反正他心中已經隱約有了答案。
至於論證猜測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想,反而沒那麽重要。
因為,比起明禾的身份,剛才從衛平盛身上詐出來的信息更緊急。
明禾見他不再追問,心頭也鬆了一口氣。
雖然知道之前的表現,必然會讓董章庭發現什麽。可是,他實在無法忍耐那些話。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朝廷事物繁忙,一直到第三天,董章庭才收到太子的傳召。
這幾天,他已經將青羽衛中關於北疆的信息都仔細翻閱了一通。
大量的資料,讓董章庭越發看清惠明郡主在北疆的布局目的。
然而,這反而越發讓他心中焦慮。
他更寧願,自己想錯了。
董章庭來到太子書房外時,見到了一個許久未見的人,從書房裏走出。
一身戎裝的祁藏鋒。
“學生,見過祁將軍。”董章庭行禮道。
一身冷肅的祁藏鋒停下腳步,看向正在和他行禮的少年,語氣莫名的咀嚼了一下對方的稱呼:“學生?”
隨後沒有在說什麽,朝他說道:“殿下在裏麵等你。”
董章庭這才進入書房。
書房桌案處,擺放著一桌子的奏折。
太子眉眼未抬說道:“你先在旁邊坐一會。說話時還在看著奏折,一邊在旁邊的白條上做批注。一名內侍悄無聲息的將白條夾進對應的奏折裏,放到一邊已經有小指節高的托盤中。
董章庭安靜的坐在一邊,端起一杯茶默默的喝了起來。
等他喝到第二杯的時候,太子終於停下了手中的筆,揉了揉眉心:“把這些先送給父皇。”
內侍帶著托盤上的奏折退下。
太子這才看向董章庭:“你有何事急著找我。”
“回稟殿下,臣根據衛平盛的交代,以及北疆傳回來的信息,懷疑匈奴王庭近日將會南下,地點十之八九就是北苑城。”董章庭道。
不管是陳家人,還是衛平盛的供詞,太子自然早就收到。
其上自然沒有董章庭說的事情。
太子道:“這些都是你的懷疑?”
“並非全都是懷疑。”董章道。
太子示意他繼續。
董章庭將這幾天在北疆傳回的信息中的收獲一一道來。
如今,北疆之事,已經和董章庭前世所知有所改變。
本應該為了爭奪未來匈奴王位置,而陷入內鬥的各位年長王子,不知為何都在整頓兵力。
他們手中兵力的移動方向,也並非彼此駐地,而是朝北苑城的方向。
除此之外,北苑城太守近日病染沉屙,上書申請病退。
但是朝中大臣彼此爭論,目前並沒有出現一個各方滿意的人員來接下這個位置。
因此,最近半個多月來,北苑城政務都有北苑城守將暫理。
大晉近些年雖然重文輕武之風漸行,但是基礎行政體係並未發生太大改變。
按照大晉的習慣,北苑城應該由太守處理日常政務,北苑城守將隻負責軍事。兩者往日離並無交融。
因此,如今北苑城由守將理事,名不正言不順不提,太守手下官吏怕也有些聽調不聽宣。
北苑城防守自然也出現了漏洞。
再加上匈奴王庭的異動,董章庭自然有所明悟。
太子聽罷,笑了笑:“你猜錯了一件事。”
董章庭疑惑:“何事?”
太子道:“將那本奏折給他。”
一名內侍安靜的從桌上取了一份奏折,交給董章庭。
董章庭看著奏折,
明黃的綢麵上,尾部有三條黑豎,這是緊急的密則。
董章庭看向太子,這真的是他能看的東西嗎?
太子輕輕點了點頭。
董章庭這才打開奏折。
一看到內容,他眉心便緊蹙。
他確實說錯了。
匈奴王庭並非近日要南下北苑城。
他們已經南下了。
半月前,染病多日的匈奴王再一次出現在人前,宣布了一件事。
他將立最為英勇優秀的兒子左賢王,即匈奴的太子,未來的匈奴王。
而這個優秀的標準便是,今年占據大晉城池最多的王子。
如今,匈奴最為年長的四位王子,已經帶兵南下,對北疆發起全麵進攻,而非僅僅一座北苑城。
董章庭凝眉,密折不可能有假。
前世和今時,果然已經全然不同。
前世,匈奴王為了穩固自身統治,為各王子內鬥推波助瀾。穩固了自身權勢的同時,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匈奴的力量。
如今,匈奴各王子依舊爭鬥不休,匈奴王卻將他們的爭鬥由內部轉向了外部。
如今,匈奴實力未損,而大晉卻要麵臨比前世提早一年的戰爭。
不僅如此,一年後,太子在朝中地位更加穩固。各方勢力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都隻能暫時蟄伏。
太子方可以盡可能的為前往北疆的祁將軍和麾下的祁家軍提供強大的支持,讓其無後顧之憂,專心攻伐,造就了那場大勝。
可是如今,太子也不過正式進入朝堂一年左右,正是太子和各方勢力鬥爭最激烈之時。
朝堂尚未是太子的一言堂,各懷心思之人正在努力給太子找麻煩,太子桌上一堆堆的奏折便是證明,事情怕是不能像前世一般順利了。
種種改變之下,那場大勝真的還能到來嗎?
董章庭壓下心中的繁雜思緒,合上秘折,躬身拜道:“臣無能,未能及時查獲北疆異動。”
太子搖頭:“這與你何幹。你遠在午京,又如何知道千裏之外的北疆之事。匈奴狼子野心,這場仗遲早要打。如今,不過是這塊石頭終於落地罷了。”
董章庭神色肅然:“臣想盡一份力。”
太子唇邊露出笑,開玩笑道:“怎麽,你不想去完成你的科舉夢想,要改行去參軍?”
明禾那個家夥,果然和太子關係親近的很。
董章庭心中腹誹,隨即正色道:“匈奴諸位王子並非莽撞癡愚之輩,若非有必勝的倚仗,他們不會願意將自己的兵力白白損耗。”
畢竟,若是在和大晉的戰場上損耗了太多勢力,哪怕他們真的占據了大晉的城池,也會為他人做嫁衣。
比如其他的兄弟,亦或者是他們的父王。
“必然勝利的倚仗,”太子揣摩著這句話:“你這樣說,我還真有幾分好奇他們必勝的倚仗究竟是什麽。”
董章庭道:“領兵作戰是祁將軍的強項,臣也沒必要班門弄斧。臣願為殿下查出匈奴王庭自認必勝的倚仗!”
太子挑眉:“若是孤沒猜錯,你所說的便是惠明。”
“聖明不過殿下。”董章庭道。
“若是真的如此,他們父女倒是真的如出一轍。”太子冷然,像是想起什麽不好的事情。
“既然你想查,便去好好查,莫要辜負了孤對你的期待。”太子道。
“臣明白。”董章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