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七零之嬌嬌嫁紈絝[穿書] 作者:花蒙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梅子聽了氣得說不出話,看向陸英子,“大姐,你看看小妹,這感情的事情哪有誰對誰錯,安醫生看不上她,喜歡我們文靜,文靜有什麽錯。”
溫明曦聽了板著臉,拉著溫明嬌往外走,溫明心不愛聽這些,也跟著出來。
離婚後,陸梅子每次看到她,從頭到尾說的話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問她什麽時候再嫁。
還又當起大媒人,數著一堆男人要給溫明心介紹。
溫明心現在是一點心思都沒有,思想被溫明曦影響後,聽陸梅子說話,就是怎麽聽怎麽別扭,於是,便幹脆不聽。
溫明雪也要跟三個妹妹出屋,有陸梅子在的地方,她就悶得慌。
但她還是忍不住撂下幾句話,衝黎文靜和陸梅子道,“你們娘倆真是造化,專挑人剩下的,要嫁就嫁,別來惡心我們,愛嫁誰嫁誰去,我們管不著!”
說完便風風火火朝外麵走去,去追自家妹妹,留下陸英子和陸梅子母女麵麵相覷。
“姐,你看他們這幾個丫頭,多不懂事啊?”
陸英子看了黎文靜一眼,“文靜就懂事了?”
把陸梅子懟得說不出話來,以前陸英子不管怎麽樣,都是幫著她,讓著她的。
陸英子態度的轉變,讓陸梅子有些傻眼。
晚上吃飯的時候,溫明嬌對著家裏人下命令,“除了爸媽,你們誰去吃喜酒,就是和我過不去,以後就別喊我一聲妹妹了!”
溫明曦舉手,“我不去!”
溫明心也表態,“我不跟你過不去,我跟你才是親姐妹。”
溫明雪大喇喇的,“請我我都不去。”
三人看向溫明陽和張清霞,兩夫妻對視一眼,也跟著表態,“不去,我們都不去。”
溫明嬌這才心裏舒坦地坐下,甭想勸她原諒,甭想讓她大氣,她就不,誰勸她跟誰急!
溫明曦想著今天陸梅子和黎文靜過來,忽然想到,“文嫻呢,今天怎麽沒跟過來?”
溫明嬌說,“文嫻姐在知青點過年吧,還沒回城裏呢,咱們前幾天才在小林莊看看她。”
連過年都沒回去啊,溫明曦在想。
溫明雪想起這個表妹,歎了口氣,“文嫻多好的姑娘,文靜那丫頭心術不正,誰知道這個好的,倒像是撿來的。”
110、第一一零章
110
黎文嫻長到十歲左右才回到陸梅子身邊生活, 和這個家並不親近,但女兒總是向著家裏的。
回到黎家,黎文嫻幾乎接手了以前溫明心和溫明曦幹的活兒, 照顧妹妹, 洗衣做飯, 特別乖巧。
後來讀到初中,趕上運動,學校停課,號召上山下鄉。
黎家為了讓黎文靜畢業有個好去處,又舍不得她下鄉, 便把黎文嫻推去插隊。
所以黎文嫻是初中都沒念完,就來了小林莊插隊。
剛來時,小林莊的條件很不好,連知青宿舍都是來了之後搭建的, 一開始,是一個大通鋪擠了十幾個人。
男的擠一邊, 女同誌睡一邊。
後來新房子搭建好了, 才分開住的。
從前兩年開始, 陸陸續續就有知青回城。
但是回城不容易, 名額有限, 並不是誰都能回去的, 來的時候簡單, 提著包袱就給送來了,但現在戶口都遷到這裏,要移回去就比較難了。
小林莊這個知青點離開的人還不算多, 就黎文嫻知道的, 公社裏那些大城市來的知青, 就走了不少。
有人命好,直接升大學,風風光光地走,有人去參軍,這條路一般人走不了,還有些高丨幹丨子丨弟,也不乏走捷徑回去的。
剩下的知青,有條子的拿條子,有病退的辦病退,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過完春節,北大荒還很冷,還沒到農忙時節,屋裏的知青都圍在火爐子旁邊烤熱乎。
宿舍的爐子還是當初大家一起搭造的,砌出來又美觀又好燒,隔壁男知青的宿舍,砌出來也好燒,就是沒這個好看。
後來他們砌爐子,都喊她們去。
女知青宿舍原來有六個人,現在走了三個,一個回滬市,兩個回金城,隻剩下三個還在這裏。
初四這天早上,三人圍在爐子邊烤火,門外就有人在大喊,“小君小君!我們可以回去了,批下來了!”
小君一聽,開心得手抖,搪瓷缸子裏的水撒了一地。
謝必勝穿著藍色的棉大褲棉大衣,手裏揚著一封信,推開門進來,跑到爐子邊烤火,“剛剛忘記戴手套,手都要凍僵了。”
謝必勝是隔壁生產隊的男知青,和小君是在幹活時認識的,剛打了結婚證不久,是組織上允許的夫妻,但還沒住到一起。
兩人都是北城人,當初也算是一見鍾情。
“真的嗎?我們可以回去了嗎!”小君激動得熱淚盈眶。
“真的!千真萬確!我們可以回去了!”
小君有家裏寄過來的病退證明,也不知道怎麽弄的,反正成功讓組織批準了。
而謝必勝家裏沒小君能耐,搞不到證明,是自己在診斷證明做了手腳。
他是過年前去醫院做的檢查,家裏寄了錢過來,不知怎麽的,還搞到了外匯券,去檢查的時候,他給醫生塞了不少好處,醫生也同意幫忙,就一個皆大歡喜。
黎文嫻和剩下的另一位女知青小竹也想效仿,但小竹家裏窮,是城市裏的普通家庭,沒那麽多錢票,也搞不到外匯券。
而黎文嫻家裏暫時幫不上忙,陸梅子說家裏要給黎文靜辦婚禮攢嫁妝,開春就要結婚,要用錢的地方太多,讓她暫時在小林莊繼續當知青。
陸梅子說,小林莊反正也在迎春鎮,離家裏不遠,又有那麽多親戚,裏陸英子家也不遠,所以能撐著就撐著,等文靜的事情解決了,再來辦她的事兒。
要回城,又得有單位接收,重要的還是得公社同意,不然戶口回不去。
那天聽了陸梅子的回複後,黎文嫻躲在被窩裏哭了一晚上。
她初中輟學,文靜初中畢業就去了水電廠工作,命好還當上了工農兵學員,去金城讀書。
她知道文靜這個工農兵學員的名額,應當也是家裏人幫著運作出來的,可是她隻是想回去,為什麽爸媽一點都不急,文靜的事情就這麽急。
小君和謝必勝開心得一陣歡呼,手拉著手出門去玩雪了,兩人一路踩著雪,抓著雪互扔,歡喜至極的聲音響徹知青點。
聲音從外麵傳來,小竹和黎文嫻麵麵相覷,都低著腦袋唉聲歎氣,為自己的未來迷茫。
吃完午飯,黎文嫻心裏悶得慌,想出去走走散心。
讓小竹一起去,小竹吃完飯就躺倒在炕上,有氣無力的,“我不去,我好累,沒勁。”
小竹抬頭望了門外,“小君呢?去哪兒了?”
黎文嫻說,“她和謝必勝去填回鄉表去了,應該不回來了。”
小竹歎了口氣,“你去吧,我不想去。”
“那行,我出去走走,你先睡著。”黎文嫻說。
黎文嫻打開門出去,沿著村裏的路慢慢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小林莊大隊。
她想了想,走進去,林家勤的位子沒了,她才有勇氣來問,敲敲門進去,梁深暉站在辦公桌麵前,手裏正點著煙。
“梁書記,我想問一下,這次縣城招工,公社有沒有給我們大隊分配名額。”
梁深暉聽了,思考了一下,說,“我們小林莊知青少,隻分配了一個,已經占滿了。”
縣城裏本來就不缺人,所以這種機會很少,黎文嫻不死心地問,“那不能再批一個嗎?”
梁深暉笑了笑說,“這可就是公社的工作了,我做不了主,要是有縣裏特批,那指不定就行,但是難呐。”
在一陣失望中,黎文嫻走出了大隊大院,一路上走得很慢,腦子裏想著一堆事情,手裏拿著枯枝一點點折,折了一路。
縣裏特批,特批……她家可沒有這個條件。
愁了一路,停下來時,黎文嫻才發現自己走到了公社大院。
既然都走到門口了,黎文嫻想著來都來了,索性就進去走走。
初四的公社沒什麽人,黎文嫻沿著一圈辦公室走,走著走著,發現公社革委會的辦公室,門開著。
她心念一動,敲了敲門,心裏忐忑不安,這麽些年來,她一直都是很乖的,從來沒有做過求人辦事這種事情。
所以此時拿定主意,心裏簡直就是七上八下的。
“進來。”
居然真的有人。
黎文嫻推開門進去,就看見辦公桌後,坐著一個中年男人,穿著中山服,有些輕微發福,這人她知道,是林家勤林大隊長的哥哥,叫林家昌,在公社當委員。
過年公社放假,林家昌今天是值班的。
“有什麽事兒嗎?黎同誌?”林家昌問,他管知青的事情,開過不少動員大會,記得黎文嫻,主要是她在一堆灰頭土臉的知青裏很顯眼,小姑娘模樣清秀,很好看。
黎文嫻聲音有些抖,音量不大,“林委員,請問公社的回城名額,我們大隊還有嗎?”
“原來是為了這事兒。”林家昌擦燃火柴,點了根煙送到嘴裏,吸了一口說,“怎麽,你是知青標兵,表現也好,你們大隊沒有把名額給你?”
黎文嫻搖搖頭說,“沒有。”
林家昌站了起來,慢慢走到黎文嫻身邊,說,“想回城的人這麽多,大家都是擠破頭各顯神通,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他頓了頓,手搭在黎文嫻肩膀上,輕輕按住,“你得想想,你家有什麽?你能付出什麽?”
黎文嫻顫抖了一下,猛地往後退了一步。
“林委員,你什麽意思?”黎文嫻有些驚恐。
林家昌笑了笑說,“小姑娘,你別誤會。”
林家昌走回去給黎文嫻倒了杯茶水,遞給她,說,“我是覺得你這姑娘很好,在鄉下待一輩子不值當,你想想那麽多人擠破頭想回去,想要人幫忙總得有讓人幫忙的誠意。”
黎文嫻接過搪瓷杯,驚恐看著他,沒有說話。
林家昌彎起嘴角,“不用這麽看我,我覺得你好,你換個角度想想,也算是幫我,咱們互幫互助,你是讀過書的,我想你不會為了這種事情糊塗。”
“我有個兒子,今年三十五,也很年輕,就比你大十歲有沒有?男大不怕,就是他前些年在生產中,斷了一隻胳膊,但人很好,至今也沒個著落,我這做老父親的心裏煩呐。”
“那小子眼光高,我看你挺好,想給你們牽牽線,你看怎麽樣?要不要考慮做我兒媳婦,這樣我幫你忙,也算是天經地義。”
“我林家昌的兒媳婦,我自然會給她最好的指標名額,安排到城裏最好的單位上工,這都不是問題。”
說完,才有轉身去看黎文嫻,等待她的反應。
溫明曦聽了板著臉,拉著溫明嬌往外走,溫明心不愛聽這些,也跟著出來。
離婚後,陸梅子每次看到她,從頭到尾說的話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問她什麽時候再嫁。
還又當起大媒人,數著一堆男人要給溫明心介紹。
溫明心現在是一點心思都沒有,思想被溫明曦影響後,聽陸梅子說話,就是怎麽聽怎麽別扭,於是,便幹脆不聽。
溫明雪也要跟三個妹妹出屋,有陸梅子在的地方,她就悶得慌。
但她還是忍不住撂下幾句話,衝黎文靜和陸梅子道,“你們娘倆真是造化,專挑人剩下的,要嫁就嫁,別來惡心我們,愛嫁誰嫁誰去,我們管不著!”
說完便風風火火朝外麵走去,去追自家妹妹,留下陸英子和陸梅子母女麵麵相覷。
“姐,你看他們這幾個丫頭,多不懂事啊?”
陸英子看了黎文靜一眼,“文靜就懂事了?”
把陸梅子懟得說不出話來,以前陸英子不管怎麽樣,都是幫著她,讓著她的。
陸英子態度的轉變,讓陸梅子有些傻眼。
晚上吃飯的時候,溫明嬌對著家裏人下命令,“除了爸媽,你們誰去吃喜酒,就是和我過不去,以後就別喊我一聲妹妹了!”
溫明曦舉手,“我不去!”
溫明心也表態,“我不跟你過不去,我跟你才是親姐妹。”
溫明雪大喇喇的,“請我我都不去。”
三人看向溫明陽和張清霞,兩夫妻對視一眼,也跟著表態,“不去,我們都不去。”
溫明嬌這才心裏舒坦地坐下,甭想勸她原諒,甭想讓她大氣,她就不,誰勸她跟誰急!
溫明曦想著今天陸梅子和黎文靜過來,忽然想到,“文嫻呢,今天怎麽沒跟過來?”
溫明嬌說,“文嫻姐在知青點過年吧,還沒回城裏呢,咱們前幾天才在小林莊看看她。”
連過年都沒回去啊,溫明曦在想。
溫明雪想起這個表妹,歎了口氣,“文嫻多好的姑娘,文靜那丫頭心術不正,誰知道這個好的,倒像是撿來的。”
110、第一一零章
110
黎文嫻長到十歲左右才回到陸梅子身邊生活, 和這個家並不親近,但女兒總是向著家裏的。
回到黎家,黎文嫻幾乎接手了以前溫明心和溫明曦幹的活兒, 照顧妹妹, 洗衣做飯, 特別乖巧。
後來讀到初中,趕上運動,學校停課,號召上山下鄉。
黎家為了讓黎文靜畢業有個好去處,又舍不得她下鄉, 便把黎文嫻推去插隊。
所以黎文嫻是初中都沒念完,就來了小林莊插隊。
剛來時,小林莊的條件很不好,連知青宿舍都是來了之後搭建的, 一開始,是一個大通鋪擠了十幾個人。
男的擠一邊, 女同誌睡一邊。
後來新房子搭建好了, 才分開住的。
從前兩年開始, 陸陸續續就有知青回城。
但是回城不容易, 名額有限, 並不是誰都能回去的, 來的時候簡單, 提著包袱就給送來了,但現在戶口都遷到這裏,要移回去就比較難了。
小林莊這個知青點離開的人還不算多, 就黎文嫻知道的, 公社裏那些大城市來的知青, 就走了不少。
有人命好,直接升大學,風風光光地走,有人去參軍,這條路一般人走不了,還有些高丨幹丨子丨弟,也不乏走捷徑回去的。
剩下的知青,有條子的拿條子,有病退的辦病退,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過完春節,北大荒還很冷,還沒到農忙時節,屋裏的知青都圍在火爐子旁邊烤熱乎。
宿舍的爐子還是當初大家一起搭造的,砌出來又美觀又好燒,隔壁男知青的宿舍,砌出來也好燒,就是沒這個好看。
後來他們砌爐子,都喊她們去。
女知青宿舍原來有六個人,現在走了三個,一個回滬市,兩個回金城,隻剩下三個還在這裏。
初四這天早上,三人圍在爐子邊烤火,門外就有人在大喊,“小君小君!我們可以回去了,批下來了!”
小君一聽,開心得手抖,搪瓷缸子裏的水撒了一地。
謝必勝穿著藍色的棉大褲棉大衣,手裏揚著一封信,推開門進來,跑到爐子邊烤火,“剛剛忘記戴手套,手都要凍僵了。”
謝必勝是隔壁生產隊的男知青,和小君是在幹活時認識的,剛打了結婚證不久,是組織上允許的夫妻,但還沒住到一起。
兩人都是北城人,當初也算是一見鍾情。
“真的嗎?我們可以回去了嗎!”小君激動得熱淚盈眶。
“真的!千真萬確!我們可以回去了!”
小君有家裏寄過來的病退證明,也不知道怎麽弄的,反正成功讓組織批準了。
而謝必勝家裏沒小君能耐,搞不到證明,是自己在診斷證明做了手腳。
他是過年前去醫院做的檢查,家裏寄了錢過來,不知怎麽的,還搞到了外匯券,去檢查的時候,他給醫生塞了不少好處,醫生也同意幫忙,就一個皆大歡喜。
黎文嫻和剩下的另一位女知青小竹也想效仿,但小竹家裏窮,是城市裏的普通家庭,沒那麽多錢票,也搞不到外匯券。
而黎文嫻家裏暫時幫不上忙,陸梅子說家裏要給黎文靜辦婚禮攢嫁妝,開春就要結婚,要用錢的地方太多,讓她暫時在小林莊繼續當知青。
陸梅子說,小林莊反正也在迎春鎮,離家裏不遠,又有那麽多親戚,裏陸英子家也不遠,所以能撐著就撐著,等文靜的事情解決了,再來辦她的事兒。
要回城,又得有單位接收,重要的還是得公社同意,不然戶口回不去。
那天聽了陸梅子的回複後,黎文嫻躲在被窩裏哭了一晚上。
她初中輟學,文靜初中畢業就去了水電廠工作,命好還當上了工農兵學員,去金城讀書。
她知道文靜這個工農兵學員的名額,應當也是家裏人幫著運作出來的,可是她隻是想回去,為什麽爸媽一點都不急,文靜的事情就這麽急。
小君和謝必勝開心得一陣歡呼,手拉著手出門去玩雪了,兩人一路踩著雪,抓著雪互扔,歡喜至極的聲音響徹知青點。
聲音從外麵傳來,小竹和黎文嫻麵麵相覷,都低著腦袋唉聲歎氣,為自己的未來迷茫。
吃完午飯,黎文嫻心裏悶得慌,想出去走走散心。
讓小竹一起去,小竹吃完飯就躺倒在炕上,有氣無力的,“我不去,我好累,沒勁。”
小竹抬頭望了門外,“小君呢?去哪兒了?”
黎文嫻說,“她和謝必勝去填回鄉表去了,應該不回來了。”
小竹歎了口氣,“你去吧,我不想去。”
“那行,我出去走走,你先睡著。”黎文嫻說。
黎文嫻打開門出去,沿著村裏的路慢慢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小林莊大隊。
她想了想,走進去,林家勤的位子沒了,她才有勇氣來問,敲敲門進去,梁深暉站在辦公桌麵前,手裏正點著煙。
“梁書記,我想問一下,這次縣城招工,公社有沒有給我們大隊分配名額。”
梁深暉聽了,思考了一下,說,“我們小林莊知青少,隻分配了一個,已經占滿了。”
縣城裏本來就不缺人,所以這種機會很少,黎文嫻不死心地問,“那不能再批一個嗎?”
梁深暉笑了笑說,“這可就是公社的工作了,我做不了主,要是有縣裏特批,那指不定就行,但是難呐。”
在一陣失望中,黎文嫻走出了大隊大院,一路上走得很慢,腦子裏想著一堆事情,手裏拿著枯枝一點點折,折了一路。
縣裏特批,特批……她家可沒有這個條件。
愁了一路,停下來時,黎文嫻才發現自己走到了公社大院。
既然都走到門口了,黎文嫻想著來都來了,索性就進去走走。
初四的公社沒什麽人,黎文嫻沿著一圈辦公室走,走著走著,發現公社革委會的辦公室,門開著。
她心念一動,敲了敲門,心裏忐忑不安,這麽些年來,她一直都是很乖的,從來沒有做過求人辦事這種事情。
所以此時拿定主意,心裏簡直就是七上八下的。
“進來。”
居然真的有人。
黎文嫻推開門進去,就看見辦公桌後,坐著一個中年男人,穿著中山服,有些輕微發福,這人她知道,是林家勤林大隊長的哥哥,叫林家昌,在公社當委員。
過年公社放假,林家昌今天是值班的。
“有什麽事兒嗎?黎同誌?”林家昌問,他管知青的事情,開過不少動員大會,記得黎文嫻,主要是她在一堆灰頭土臉的知青裏很顯眼,小姑娘模樣清秀,很好看。
黎文嫻聲音有些抖,音量不大,“林委員,請問公社的回城名額,我們大隊還有嗎?”
“原來是為了這事兒。”林家昌擦燃火柴,點了根煙送到嘴裏,吸了一口說,“怎麽,你是知青標兵,表現也好,你們大隊沒有把名額給你?”
黎文嫻搖搖頭說,“沒有。”
林家昌站了起來,慢慢走到黎文嫻身邊,說,“想回城的人這麽多,大家都是擠破頭各顯神通,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他頓了頓,手搭在黎文嫻肩膀上,輕輕按住,“你得想想,你家有什麽?你能付出什麽?”
黎文嫻顫抖了一下,猛地往後退了一步。
“林委員,你什麽意思?”黎文嫻有些驚恐。
林家昌笑了笑說,“小姑娘,你別誤會。”
林家昌走回去給黎文嫻倒了杯茶水,遞給她,說,“我是覺得你這姑娘很好,在鄉下待一輩子不值當,你想想那麽多人擠破頭想回去,想要人幫忙總得有讓人幫忙的誠意。”
黎文嫻接過搪瓷杯,驚恐看著他,沒有說話。
林家昌彎起嘴角,“不用這麽看我,我覺得你好,你換個角度想想,也算是幫我,咱們互幫互助,你是讀過書的,我想你不會為了這種事情糊塗。”
“我有個兒子,今年三十五,也很年輕,就比你大十歲有沒有?男大不怕,就是他前些年在生產中,斷了一隻胳膊,但人很好,至今也沒個著落,我這做老父親的心裏煩呐。”
“那小子眼光高,我看你挺好,想給你們牽牽線,你看怎麽樣?要不要考慮做我兒媳婦,這樣我幫你忙,也算是天經地義。”
“我林家昌的兒媳婦,我自然會給她最好的指標名額,安排到城裏最好的單位上工,這都不是問題。”
說完,才有轉身去看黎文嫻,等待她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