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氏心裏一暖。
偏這一幕被羅敬柔看到,她心裏不是滋味,論親近,她才是範氏的親小姑子,怎麽現在範氏親疏不分,反而和瑤娘更好了。這個嫂子,既生不出孩子來,還為哥哥納妾生氣,也忒小家子氣了,這官宦人家,哪個不是三房五妾的,有什麽稀奇的,還值得為這個喝醋。
瑤娘和敬柔想的不同,她反而覺得為何官宦子弟有不少成不了大器的,原因就在於家境優渥,太過富裕,就少了上進之心,一切唾手可得,就不珍稀了。包括女人也是如此,如果是普通人家,娶範氏這樣的女子為妻,恐怕供起來當寶。但羅敬熙身邊圍著美女無數,範氏反而變得微不足道。
卻說亭子附近掛滿了燈,女眷們簇擁在竇老太君身邊,今日客來的很齊,連鬱老太太都帶著鬱嫣過來了。
鬱嫣臉上沒有半點過年的喜氣,在長輩們麵前應了個景,就一切淡淡的。
反而是時雨的親哥哥羅敬淵很是出眾,他從書院回來這幾日一直勤學不輟,特地奉了父親羅至正的命過來給女眷們送熱湯來,被竇老太君拉著說了好些話。
“早聽你母親說你用功,如今看你,個子也長高了,和你父親年輕的時候一樣。”
羅敬淵很不好意思,時雨在旁與有榮焉,同時也觀察鬱氏的表情。
鬱氏則道:“老太太莫誇壞了他,聽說他們書院的同窗們個個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苦讀,咱們這樣的人家,子弟們隻有如此才能讀書讀出來才好。”
若非不知曉,大家還以為鬱氏是羅敬淵親娘一樣,隻有親娘才會敦促兒子上進,寵溺溺愛才是害子。
不過,鬱氏也道:“這年節下,還是好生作耍,老太太若有事,隻管吩咐他。”
竇老太君笑道:“我若差遣多了,你們兩口子可不就找我的麻煩了。”
眾人哄笑,瑤娘也跟著笑,她清楚年長的婦人總愛打趣人。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看煙火出來了。”
羅敬熙帶著人在園子裏的拱橋那裏放,隨著煙火升天,絢麗多姿,真是讓人想起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這煙火真好看,一輩子看這一次也就值得了。”時芳喃喃道。
一向端婉的時貞卻嗤笑:“四妹妹,這等轉瞬即逝,抓也抓不住的東西有什麽好的,你看,這些放完就沒了,就是過眼雲煙罷了。”
瑤娘聽這話覺得有些道理,又好奇的問時貞:“那二姐姐覺得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呢?”
“那就要看你怎麽想的了,就如士子們,文章做的好,詩詞寫的花團錦簇,可未必就能官做的大。”時貞若有所思道。
這話和她平日表現出來的形象不同,帶著鋒芒和野心。
瑤娘現在的身份還隻是個七歲的小姑娘,故而她迷惘的問範氏:“嫂嫂,二姐姐說的話我怎麽聽不懂啊。”
範氏摸摸她的頭道:“好妹妹,嫂子也聽不太懂,咱們還是看煙花吧,即便轉瞬即逝,但這個時候咱們能得一時的開心也是好的。”
“嗯。”瑤娘笑著點頭。
這焰火整整放了半個時辰,火光照亮了她們的臉,瑤娘摟著敬皓,看著不遠處的鬱氏,不知怎地,對未來生出了許多期盼來。
說到過年,走親訪友居多,瑤娘初一時跟隨爹娘去了單家,單大太太的女兒絮絮表姐是個熱情直率的小姑娘,和她母親滿肚子想打壓別人的想法不同,她見著羅家的三個姑娘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而且她說話有個特點,說的非常快,甚至你稍微一走神,都沒聽到她在說什麽。
“哎呀,你們能過來可太好了,敬柔姐,你們上京怎麽不請我去玩兒呀?還是令姐成親,我們才能見一麵呢。”
羅敬柔當然是怕自己嫁到單家來,故而故意疏遠了單絮絮,現下看到她,臉不紅心不跳的道:“我住在我叔祖母那裏,還有我大姐的婚事,我哪裏能出來。不過,我可是一直想著你,喏,特地給你留了一對發簪,上麵鑲嵌了綠鬆石,我可是一直記著你的愛好。”
絮絮聽了果真很開心,瑤娘在旁也覺得這是羅敬柔的過人之處,記住別人的喜好,送東西投其所好,而且早有準備。
果然人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我隻學她們的優點,豈不是成長得很快。
羅家中午用完飯,羅至正就帶著他們歸家,據瑤娘所知,她爹羅至正非常討厭走親戚。比如提前回來的他要帶鬱氏去冰嬉,壓根不管誰上門拜訪。
“娘,您不是說很累嗎?為何您不歇一歇,還要去冰嬉啊?”瑤娘問起。
鬱氏則笑道:“因為是娘想去啊,以前你外祖父還在世的時候,我還跟著去爬過華山呢。再說了,你不知曉你爹爹,很煩這些雜事,我也是帶他出去散散心。”
瑤娘這才發現其實娘也有很多麵,看似安靜柔順的她其實還有這個愛好。可惜,她們小孩子就去不了了,瑤娘托腮,深表遺憾。
她本想和敬皓也一起去園子裏玩兒,但這孩子又睡過去了,他乳母道:“五姑娘,這小孩子睡的好,才長個頭呢。小人聽說府上二少爺極是用功,但夫人則道三少爺本就七病八災,就順其自然吧,不必強求。”
“也是。”她聽說二哥敬淵開蒙後,就日日早起晚睡,從不耽擱,再看自家弟弟,瑤娘刮了一下他的小鼻子,罷了,先好好兒的睡吧。
也難怪鬱氏不惜餘力的爭寵,明明她已經是太太了,其實還是為了她們。
大哥羅敬熙是嫡長子,家中七成產業都是他的,他這輩子坐吃山空都沒事。二哥羅敬淵雖說是庶出,但是人家努力,也有天分,連帶著時雨也在家中讓人高看一眼,在這個科舉為王的大齊,科舉比嫡出更重要。
若是羅敬淵進士及第,日後連大哥羅敬熙也得看他臉色。
那弟弟敬皓就慘了,年紀本來就小,還時常生病,自從她重生後精心照料才身子骨好很多,可為娘的鬱氏還要多打算,隻有得丈夫更多的寵愛,將來才會對敬皓多給些私產,不至於日子過不出去,這大概就是為娘的心思了。
隻不過,鬱氏為了陪羅至正,夫妻二人準備親自在家釀酒,甚至推了東陽侯曹家的戲酒,這就讓羅敬柔非常生氣了。
珍珠連忙道:“小姐息怒,日後也未必沒有機會,過幾日元宵節,您還要去延平侯府,肯定也能見到曹家人的。”
“那可不一樣。”羅敬柔是越打聽曹家,越覺得滿意,曹夫人本就和羅家有親,為人從不拿大,其長子蔭封世子,還準備參加武舉,這正是她理想中的如意郎君,這個鬱氏,居然壞她好事,很難想她不是故意的。
第23章 狼狽為奸
一條長長的遊廊上,瑤娘和時雨手拉著手一起過了月亮門,才到二房的甘泉居。她們姐妹是去請敬柔過府吃飯,也是奉了鬱氏之命,原本讓丫頭婆子隨意誰來都可以,但鬱氏麵上對敬柔是挑不出一絲錯處來。
這也讓瑤娘隱約懂了為何羅敬柔前世隻拿自己開刀。
鬱氏根本無懈可擊,而自己那時隻是個剛從福建鄉下回來的小女孩,年紀小不識數,所以最弱也最好對付。
先用點心讓自己戒不掉,再讓自己自慚形穢,一輩子自卑,無法出去交際,而她又很相信羅敬柔。這讓鬱氏無法施展,她怕羅敬柔教唆女兒不好的事情,反而麵上還要對羅敬柔客氣,甚至還答應她一些無理要求。
而自己長大後,和鬱氏關係變好了許多,下定決心準備要變瘦時,鬱氏是欣喜的,若非是羅敬柔來了這麽一遭,她的命運也不會一樣。
思索間,已是到了羅敬柔起居之處,門口處的喜雨和晴雲都起身出來迎,這兩個丫頭聽說是延平侯府送來的。
瑤娘心想,人大抵都是有不完滿之處,如她雖有爹娘,外祖家卻早已敗落,還靠她娘接濟,而羅敬柔雖然生母不在,但外祖家對她很是不錯,又如時雨,什麽都好,但因為生母為妾侍,反而多有帶累。
進到內室,隻見羅敬柔正憑窗看書,見她們進來,複而笑道:“你們兩個小鬼頭過來做什麽?”
時雨連忙道:“太太說讓我和五姐姐接你過去用飯,今兒老太太去竇家了,正好三姐姐過府來,咱們一處吃。”
瑤娘也跟著附和:“是啊,三姐姐,你就來吧。今兒娘特地吩咐廚下做了你愛吃的核桃妖,走吧,正好爹爹也在呢。”
本來羅敬柔不願意去的,她明日就要去延平侯外祖家了,但聽瑤娘提及父親,知曉自己若是不去,反而有拿大之嫌疑。可自己去了,也不過是吃一頓飯,爹素來也隻是問她幾句,不會管許多。
再者,這種婚姻大事,爹絕對不會和她商議,她說了,反而被認為非常出格。這個樣子,爹就更不會吧她嫁入高門,怕是認為她不堪大用,不符合閨儀。
故而,最後,羅敬柔隻得和她們一起去。
三人一並出來時,見著管事的周氏,周氏忙問了一嘴,瑤娘笑道:“天大嫂子,我們是接三姐姐過府用飯去呢。”
“這樣也正好,我那裏有江師傅過來,請恕我不能久陪了。”周氏點頭。
瑤娘忙問:“這江師傅是何人?”
周氏笑道:“是有江北第一針之稱的江采萍,本來是我們請來跟你大姐姐繡嫁衣的,針工了得,在乾德門開了一間鋪子。偏和我們家四姑娘投緣,我們太太就讓四姑娘跟著她學針線。”
“原來如此啊,那我們就不耽誤天大嫂子了。”瑤娘心道,這江采萍是何時認得時芳的,也是奇了,她這個運氣還真是詭異的好。
到了文華堂,羅至正正坐在正堂上,姐妹三人紛紛請安。
羅至正擺手:“你們且坐下,方才我和你們太太商量,等過了十五,五娘和六娘還是跟沈先生讀書。至於三娘子,明兒既去你外祖家,就多陪陪你外祖母,不急著回來。”
這樣的安排很是妥當,羅至正也有自己的打算。
長女年歲不小,品貌皆端方,要許一門好親事不難。但要擇一門家事清白,子弟上進,還頗為殷實的人家就不簡單了。
這年頭,好男人,而且是有能力的好男人那可太少了。
就連他自己的兒子羅敬熙,那也不是個成器的,羅至正總覺得人的善惡命運是天生就注定的,任憑你如何教導,不成器的人總不成器。
他的長子羅敬熙養在父親身畔,擇名儒教導,還不是那個鬼樣子。而瑤娘出生在鄉野,不過回來幾日,就舉止落落大方,為人自然親近。
這些非人力能掰正的。
越是大戶人家,就越不可能拖到及笄才許人,早日定下人家,名分已定,心裏也就更安定。
那麽趁著女兒去外家的功夫,他尋摸的差不多了,兩下廝見一番,就能過了帖子了。
羅敬柔顯然不知曉這些,隻覺得父親恐怕受了鬱氏攛掇不讓她回家,但眼下也不敢多說什麽,一家人都各有心思的用膳。
到了次日,瑤娘一早就被丫鬟喊了起來,她猛地坐了起來。
“是了,今兒還得去學堂,我差點就忘了。”
丫鬟們服侍她穿上簇新的衣裳,又在丫髻上簪了新的絹花,給娘請安時,瑤娘臭美的在鬱氏麵前轉圈:“娘親,我美不美?”
她從來不知道七歲多苗條的自己是何樣?在及笄前的日子,她每天都麵對自己肥膩的大臉,自卑的不敢出門去。
鬱氏親了一口粉雕玉琢的女兒:“我的女兒最好看了。”
瑤娘“嘿嘿”笑了,再看今兒蔫了吧唧的弟弟,鼓勵他:“今兒好生的學,等你下學了,我們再一起來娘這裏寫功課,好不好?”
“好。”皓哥兒才恢複笑顏。
自從去年鬧過之後,原本以為時芳不會過來,哪裏想到任氏依舊送了她過來。這次讀書,沈先生興許覺得去年因為時芳一事停課,今年一開始就安排的很是緊湊,瑤娘和時雨應接不暇,就更不提時芳了。
一連幾日,瑤娘才適應,甚至時雨也是叫苦連天。
但鬱氏依舊沒有放鬆,把從曹家請來的刺繡大師董夫人請了來,這董劉氏為人平和,溫文爾雅,一看就是脾性很好的。
她倒也坦蕩:“舊年在四川、江南都做過繡娘,後來被京中彩蝶坊請了過來,實不相瞞我就是靠這手藝養活我兒孫。”
董夫人兒子還在讀書,每年耗費不少,還有孫子也才剛開蒙,女兒也到了將笄之年,她才混跡於大戶人家屋裏教導針線,平日閑暇功夫也紡線做針黹。
一年二十兩的束脩,饒是如此,日子也過的緊巴巴。
鬱氏讚歎道:“靠手藝掙錢,這正是您的本事,我家裏這兩位姑娘,白日在學裏,隻每日教兩個時辰也盡夠了,其餘的功夫,您做其它我也不會管。”
這活計比曹家還鬆快,董氏忙不迭點頭。
鬱氏待人向來寬和,因她自己小時候也是苦過來的,能體諒別人。但隻有一條,讓董氏不要誤了正事兒才行。
因此,瑤娘每日去學裏之後,還得學針線,再寫功課。
她上輩子女紅就不錯,現下有名師教導,愈發一日千裏,反而時雨跟不上了,瑤娘才會放緩自己的進度。
董夫人也在看自己教的一對姐妹花,這大的是正房太太所出,聽說讀書也是極聰慧,在女紅上也是學的很快,又擅長下功夫,小的這個也頗為勤力,雖說是庶出,但和正出一樣,這家太太待女兒們都一樣,並沒有任何區別。
因此讓董夫人更有好感了,大家子的姑娘,隻要主母做派端正,家中父兄得力,絕對會同氣連枝,過的極好。
又說瑤娘一日下學回來,見到了時芳的女紅師傅江采萍,原來是那日在大姐姐婚禮上遇著的那個怪異的婦人,不曾想她就是所謂的“江北第一針。”
時芳不懂看人臉色,還自顧對瑤娘道:“咱們多做善事,自然會有善報,你說是不是?”她這是好意勸瑤娘。
因為她素來知曉這位五妹妹,她和三姐姐不同,有長房太太無比溺愛,為人果決,說一不二,年紀雖小,但性情非常剛烈,絕非好惹之人。
偏這一幕被羅敬柔看到,她心裏不是滋味,論親近,她才是範氏的親小姑子,怎麽現在範氏親疏不分,反而和瑤娘更好了。這個嫂子,既生不出孩子來,還為哥哥納妾生氣,也忒小家子氣了,這官宦人家,哪個不是三房五妾的,有什麽稀奇的,還值得為這個喝醋。
瑤娘和敬柔想的不同,她反而覺得為何官宦子弟有不少成不了大器的,原因就在於家境優渥,太過富裕,就少了上進之心,一切唾手可得,就不珍稀了。包括女人也是如此,如果是普通人家,娶範氏這樣的女子為妻,恐怕供起來當寶。但羅敬熙身邊圍著美女無數,範氏反而變得微不足道。
卻說亭子附近掛滿了燈,女眷們簇擁在竇老太君身邊,今日客來的很齊,連鬱老太太都帶著鬱嫣過來了。
鬱嫣臉上沒有半點過年的喜氣,在長輩們麵前應了個景,就一切淡淡的。
反而是時雨的親哥哥羅敬淵很是出眾,他從書院回來這幾日一直勤學不輟,特地奉了父親羅至正的命過來給女眷們送熱湯來,被竇老太君拉著說了好些話。
“早聽你母親說你用功,如今看你,個子也長高了,和你父親年輕的時候一樣。”
羅敬淵很不好意思,時雨在旁與有榮焉,同時也觀察鬱氏的表情。
鬱氏則道:“老太太莫誇壞了他,聽說他們書院的同窗們個個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苦讀,咱們這樣的人家,子弟們隻有如此才能讀書讀出來才好。”
若非不知曉,大家還以為鬱氏是羅敬淵親娘一樣,隻有親娘才會敦促兒子上進,寵溺溺愛才是害子。
不過,鬱氏也道:“這年節下,還是好生作耍,老太太若有事,隻管吩咐他。”
竇老太君笑道:“我若差遣多了,你們兩口子可不就找我的麻煩了。”
眾人哄笑,瑤娘也跟著笑,她清楚年長的婦人總愛打趣人。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看煙火出來了。”
羅敬熙帶著人在園子裏的拱橋那裏放,隨著煙火升天,絢麗多姿,真是讓人想起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這煙火真好看,一輩子看這一次也就值得了。”時芳喃喃道。
一向端婉的時貞卻嗤笑:“四妹妹,這等轉瞬即逝,抓也抓不住的東西有什麽好的,你看,這些放完就沒了,就是過眼雲煙罷了。”
瑤娘聽這話覺得有些道理,又好奇的問時貞:“那二姐姐覺得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呢?”
“那就要看你怎麽想的了,就如士子們,文章做的好,詩詞寫的花團錦簇,可未必就能官做的大。”時貞若有所思道。
這話和她平日表現出來的形象不同,帶著鋒芒和野心。
瑤娘現在的身份還隻是個七歲的小姑娘,故而她迷惘的問範氏:“嫂嫂,二姐姐說的話我怎麽聽不懂啊。”
範氏摸摸她的頭道:“好妹妹,嫂子也聽不太懂,咱們還是看煙花吧,即便轉瞬即逝,但這個時候咱們能得一時的開心也是好的。”
“嗯。”瑤娘笑著點頭。
這焰火整整放了半個時辰,火光照亮了她們的臉,瑤娘摟著敬皓,看著不遠處的鬱氏,不知怎地,對未來生出了許多期盼來。
說到過年,走親訪友居多,瑤娘初一時跟隨爹娘去了單家,單大太太的女兒絮絮表姐是個熱情直率的小姑娘,和她母親滿肚子想打壓別人的想法不同,她見著羅家的三個姑娘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而且她說話有個特點,說的非常快,甚至你稍微一走神,都沒聽到她在說什麽。
“哎呀,你們能過來可太好了,敬柔姐,你們上京怎麽不請我去玩兒呀?還是令姐成親,我們才能見一麵呢。”
羅敬柔當然是怕自己嫁到單家來,故而故意疏遠了單絮絮,現下看到她,臉不紅心不跳的道:“我住在我叔祖母那裏,還有我大姐的婚事,我哪裏能出來。不過,我可是一直想著你,喏,特地給你留了一對發簪,上麵鑲嵌了綠鬆石,我可是一直記著你的愛好。”
絮絮聽了果真很開心,瑤娘在旁也覺得這是羅敬柔的過人之處,記住別人的喜好,送東西投其所好,而且早有準備。
果然人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我隻學她們的優點,豈不是成長得很快。
羅家中午用完飯,羅至正就帶著他們歸家,據瑤娘所知,她爹羅至正非常討厭走親戚。比如提前回來的他要帶鬱氏去冰嬉,壓根不管誰上門拜訪。
“娘,您不是說很累嗎?為何您不歇一歇,還要去冰嬉啊?”瑤娘問起。
鬱氏則笑道:“因為是娘想去啊,以前你外祖父還在世的時候,我還跟著去爬過華山呢。再說了,你不知曉你爹爹,很煩這些雜事,我也是帶他出去散散心。”
瑤娘這才發現其實娘也有很多麵,看似安靜柔順的她其實還有這個愛好。可惜,她們小孩子就去不了了,瑤娘托腮,深表遺憾。
她本想和敬皓也一起去園子裏玩兒,但這孩子又睡過去了,他乳母道:“五姑娘,這小孩子睡的好,才長個頭呢。小人聽說府上二少爺極是用功,但夫人則道三少爺本就七病八災,就順其自然吧,不必強求。”
“也是。”她聽說二哥敬淵開蒙後,就日日早起晚睡,從不耽擱,再看自家弟弟,瑤娘刮了一下他的小鼻子,罷了,先好好兒的睡吧。
也難怪鬱氏不惜餘力的爭寵,明明她已經是太太了,其實還是為了她們。
大哥羅敬熙是嫡長子,家中七成產業都是他的,他這輩子坐吃山空都沒事。二哥羅敬淵雖說是庶出,但是人家努力,也有天分,連帶著時雨也在家中讓人高看一眼,在這個科舉為王的大齊,科舉比嫡出更重要。
若是羅敬淵進士及第,日後連大哥羅敬熙也得看他臉色。
那弟弟敬皓就慘了,年紀本來就小,還時常生病,自從她重生後精心照料才身子骨好很多,可為娘的鬱氏還要多打算,隻有得丈夫更多的寵愛,將來才會對敬皓多給些私產,不至於日子過不出去,這大概就是為娘的心思了。
隻不過,鬱氏為了陪羅至正,夫妻二人準備親自在家釀酒,甚至推了東陽侯曹家的戲酒,這就讓羅敬柔非常生氣了。
珍珠連忙道:“小姐息怒,日後也未必沒有機會,過幾日元宵節,您還要去延平侯府,肯定也能見到曹家人的。”
“那可不一樣。”羅敬柔是越打聽曹家,越覺得滿意,曹夫人本就和羅家有親,為人從不拿大,其長子蔭封世子,還準備參加武舉,這正是她理想中的如意郎君,這個鬱氏,居然壞她好事,很難想她不是故意的。
第23章 狼狽為奸
一條長長的遊廊上,瑤娘和時雨手拉著手一起過了月亮門,才到二房的甘泉居。她們姐妹是去請敬柔過府吃飯,也是奉了鬱氏之命,原本讓丫頭婆子隨意誰來都可以,但鬱氏麵上對敬柔是挑不出一絲錯處來。
這也讓瑤娘隱約懂了為何羅敬柔前世隻拿自己開刀。
鬱氏根本無懈可擊,而自己那時隻是個剛從福建鄉下回來的小女孩,年紀小不識數,所以最弱也最好對付。
先用點心讓自己戒不掉,再讓自己自慚形穢,一輩子自卑,無法出去交際,而她又很相信羅敬柔。這讓鬱氏無法施展,她怕羅敬柔教唆女兒不好的事情,反而麵上還要對羅敬柔客氣,甚至還答應她一些無理要求。
而自己長大後,和鬱氏關係變好了許多,下定決心準備要變瘦時,鬱氏是欣喜的,若非是羅敬柔來了這麽一遭,她的命運也不會一樣。
思索間,已是到了羅敬柔起居之處,門口處的喜雨和晴雲都起身出來迎,這兩個丫頭聽說是延平侯府送來的。
瑤娘心想,人大抵都是有不完滿之處,如她雖有爹娘,外祖家卻早已敗落,還靠她娘接濟,而羅敬柔雖然生母不在,但外祖家對她很是不錯,又如時雨,什麽都好,但因為生母為妾侍,反而多有帶累。
進到內室,隻見羅敬柔正憑窗看書,見她們進來,複而笑道:“你們兩個小鬼頭過來做什麽?”
時雨連忙道:“太太說讓我和五姐姐接你過去用飯,今兒老太太去竇家了,正好三姐姐過府來,咱們一處吃。”
瑤娘也跟著附和:“是啊,三姐姐,你就來吧。今兒娘特地吩咐廚下做了你愛吃的核桃妖,走吧,正好爹爹也在呢。”
本來羅敬柔不願意去的,她明日就要去延平侯外祖家了,但聽瑤娘提及父親,知曉自己若是不去,反而有拿大之嫌疑。可自己去了,也不過是吃一頓飯,爹素來也隻是問她幾句,不會管許多。
再者,這種婚姻大事,爹絕對不會和她商議,她說了,反而被認為非常出格。這個樣子,爹就更不會吧她嫁入高門,怕是認為她不堪大用,不符合閨儀。
故而,最後,羅敬柔隻得和她們一起去。
三人一並出來時,見著管事的周氏,周氏忙問了一嘴,瑤娘笑道:“天大嫂子,我們是接三姐姐過府用飯去呢。”
“這樣也正好,我那裏有江師傅過來,請恕我不能久陪了。”周氏點頭。
瑤娘忙問:“這江師傅是何人?”
周氏笑道:“是有江北第一針之稱的江采萍,本來是我們請來跟你大姐姐繡嫁衣的,針工了得,在乾德門開了一間鋪子。偏和我們家四姑娘投緣,我們太太就讓四姑娘跟著她學針線。”
“原來如此啊,那我們就不耽誤天大嫂子了。”瑤娘心道,這江采萍是何時認得時芳的,也是奇了,她這個運氣還真是詭異的好。
到了文華堂,羅至正正坐在正堂上,姐妹三人紛紛請安。
羅至正擺手:“你們且坐下,方才我和你們太太商量,等過了十五,五娘和六娘還是跟沈先生讀書。至於三娘子,明兒既去你外祖家,就多陪陪你外祖母,不急著回來。”
這樣的安排很是妥當,羅至正也有自己的打算。
長女年歲不小,品貌皆端方,要許一門好親事不難。但要擇一門家事清白,子弟上進,還頗為殷實的人家就不簡單了。
這年頭,好男人,而且是有能力的好男人那可太少了。
就連他自己的兒子羅敬熙,那也不是個成器的,羅至正總覺得人的善惡命運是天生就注定的,任憑你如何教導,不成器的人總不成器。
他的長子羅敬熙養在父親身畔,擇名儒教導,還不是那個鬼樣子。而瑤娘出生在鄉野,不過回來幾日,就舉止落落大方,為人自然親近。
這些非人力能掰正的。
越是大戶人家,就越不可能拖到及笄才許人,早日定下人家,名分已定,心裏也就更安定。
那麽趁著女兒去外家的功夫,他尋摸的差不多了,兩下廝見一番,就能過了帖子了。
羅敬柔顯然不知曉這些,隻覺得父親恐怕受了鬱氏攛掇不讓她回家,但眼下也不敢多說什麽,一家人都各有心思的用膳。
到了次日,瑤娘一早就被丫鬟喊了起來,她猛地坐了起來。
“是了,今兒還得去學堂,我差點就忘了。”
丫鬟們服侍她穿上簇新的衣裳,又在丫髻上簪了新的絹花,給娘請安時,瑤娘臭美的在鬱氏麵前轉圈:“娘親,我美不美?”
她從來不知道七歲多苗條的自己是何樣?在及笄前的日子,她每天都麵對自己肥膩的大臉,自卑的不敢出門去。
鬱氏親了一口粉雕玉琢的女兒:“我的女兒最好看了。”
瑤娘“嘿嘿”笑了,再看今兒蔫了吧唧的弟弟,鼓勵他:“今兒好生的學,等你下學了,我們再一起來娘這裏寫功課,好不好?”
“好。”皓哥兒才恢複笑顏。
自從去年鬧過之後,原本以為時芳不會過來,哪裏想到任氏依舊送了她過來。這次讀書,沈先生興許覺得去年因為時芳一事停課,今年一開始就安排的很是緊湊,瑤娘和時雨應接不暇,就更不提時芳了。
一連幾日,瑤娘才適應,甚至時雨也是叫苦連天。
但鬱氏依舊沒有放鬆,把從曹家請來的刺繡大師董夫人請了來,這董劉氏為人平和,溫文爾雅,一看就是脾性很好的。
她倒也坦蕩:“舊年在四川、江南都做過繡娘,後來被京中彩蝶坊請了過來,實不相瞞我就是靠這手藝養活我兒孫。”
董夫人兒子還在讀書,每年耗費不少,還有孫子也才剛開蒙,女兒也到了將笄之年,她才混跡於大戶人家屋裏教導針線,平日閑暇功夫也紡線做針黹。
一年二十兩的束脩,饒是如此,日子也過的緊巴巴。
鬱氏讚歎道:“靠手藝掙錢,這正是您的本事,我家裏這兩位姑娘,白日在學裏,隻每日教兩個時辰也盡夠了,其餘的功夫,您做其它我也不會管。”
這活計比曹家還鬆快,董氏忙不迭點頭。
鬱氏待人向來寬和,因她自己小時候也是苦過來的,能體諒別人。但隻有一條,讓董氏不要誤了正事兒才行。
因此,瑤娘每日去學裏之後,還得學針線,再寫功課。
她上輩子女紅就不錯,現下有名師教導,愈發一日千裏,反而時雨跟不上了,瑤娘才會放緩自己的進度。
董夫人也在看自己教的一對姐妹花,這大的是正房太太所出,聽說讀書也是極聰慧,在女紅上也是學的很快,又擅長下功夫,小的這個也頗為勤力,雖說是庶出,但和正出一樣,這家太太待女兒們都一樣,並沒有任何區別。
因此讓董夫人更有好感了,大家子的姑娘,隻要主母做派端正,家中父兄得力,絕對會同氣連枝,過的極好。
又說瑤娘一日下學回來,見到了時芳的女紅師傅江采萍,原來是那日在大姐姐婚禮上遇著的那個怪異的婦人,不曾想她就是所謂的“江北第一針。”
時芳不懂看人臉色,還自顧對瑤娘道:“咱們多做善事,自然會有善報,你說是不是?”她這是好意勸瑤娘。
因為她素來知曉這位五妹妹,她和三姐姐不同,有長房太太無比溺愛,為人果決,說一不二,年紀雖小,但性情非常剛烈,絕非好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