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過年,徐青容還在坐月子,今年建章帝很高興,他幾個兒子早已成婚,現在總算有孫輩出來了。
一個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原因就是子嗣不繼。
沐宛童初有孕,嚴妃很不放心,不僅派了嬤嬤過來,自己也是常常過來,這就讓沐宛童一時有些苦不堪言了。
嚴妃相貌其實很不錯,甚至不亞於洪貴妃,但性子很有些偏執,她和四皇子的關係很有點寡母獨子之感。
甚至某種程度嚴妃也不是很喜歡沐宛童,沐家在雲南是一霸,沐宛童對安王也是真的好,可有一點,她的嫉妒心也是非常嚴重,什麽外麵的事情她都要參與,這就讓嚴妃很不高興了。
看看人家宸王妃,外麵的事情一概不管,對洪貴妃也孝順極了,洪貴妃給的那兩個嬤嬤在外就成日誇那羅氏。不像自己送的兩位嬤嬤過去,兒媳婦和她們關係處的水火不容。
她送去的女子,是服侍自己兒子的,這兒媳婦倒好,居然大喇喇的送回來了。
作為妻房,怎麽能這般嫉妒呢?
嚴妃本來在宮裏混的不太好,如今見兒媳婦藐視自己,越發難受,每次四皇子過來的時候,她就哭,四皇子也不知曉,夾在中間難受的緊。
年後,瑤娘肚子出懷了,她害喜倒是不嚴重,但就是睡覺隻能平躺,這就很煩了,因為她喜歡側睡。
其餘的還有對孩子的隱憂,有的人生孩子很順利,有的人卻是鬼門關,固然前世她生過兩個孩子,可是這輩子她也不敢保證自己就無事。
她的焦慮高玄策已經無暇顧及了,因為過了端午之後,瑤娘生辰還未到,戰事卻一觸即發。
這和前世一樣,瑤娘也正是從這場戰亂中得知林緯南死於戰場才解脫,隻不過後來被林朝顏暗算了。
產期也大概還有一個多月,高玄策已經毫不猶豫的主動請纓上戰場了,幾乎是建章帝在說完此事後。
“父皇,兒臣受您教導多年,如今東胡人踐踏河山,兒臣自願領兵作戰。”
建章帝固然欣喜兒子這一點,但聽大皇子道:“三弟,弟妹就要生產了,你何不在家中?我這做兄長的才更應替父皇上戰場效力。”
“大哥,男人大丈夫,哪裏隻顧自己的兒女私情,父皇,自古相馬不如賽馬,兒子不是嬌花。大哥乃長子,自古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弟弟若是勝了也是為父皇大哥效力,若是去了,馬革裹屍,何等榮耀,請父皇允準吧。”高玄策跪下再三懇求。
這裏完全是高玄策以退為進,建章帝雖然喜歡宸王,但也沒完全下定主意,把位置傳給他,因為這是要挑戰宗法製度,鬧不好,朝臣可能都不同意,引起軒然大波。
可宸王又實在是他最心愛的兒子,聰明俊秀,器宇不凡,心懷大誌向,頗有中興之主的樣子。
這次父子幾人在此說話,也不單單是討論時局,更有考較的意思。
不管高玄策自己多想爭取這個位置,這個時候就要學瑤娘,倒果為因,我就把你架到皇太子的位置上,父皇既然默認你是皇太子,那我們其他人他也不會薄待,肯定在其他方麵補償,而軍功,就是最好的補償。
建章帝見小兒子決心這麽大,也忍不住點頭:“既然如此,朕就命你為征北副將軍,隨比伯王撫遠大將軍一道前去。”
高玄策內心鬆了一口氣,又是謝恩。
大皇子當然想撈軍功,也出來表示自己要去,建章帝卻道:“你留下替父皇我分憂。”
這個承諾大皇子聽在心裏,也是一動,縱橫捭闔之人從來居於廟堂,父皇的言下之意他已經明白了。
周王倒好,他素來不擅長武藝,此時局勢不明,他根本不想做出頭椽子,如今他隻想韜光養晦,而四皇子因為跛足,皇帝就根本沒考慮,再者,他家中嚴妃和沐宛童鬧的厲害,他也不放心。
得了父皇的允準,高玄策回家時的腳步都輕快幾分,但見瑤娘因為天氣熱了起來,著白色衣裙,頭戴金冠,似菩薩一般,他忽然不敢懈怠。
瑤娘看他的模樣,笑著對他招手:“你怎麽不過來?”
高玄策這才失笑上前,他上前撫摸著瑤娘的肚子,喃喃道:“不管你是小子還是丫頭,都不能折騰你母妃,知不知道?”
“殿下,他很乖的。”瑤娘把自己的手放在他上麵。
高玄策微微歎了一口氣:“我怕是看不到這孩子的出生了,我已經向父皇請命去討伐東胡。至於你在宮中,就得自己保重了。”
從第一日成婚,瑤娘就知曉高玄策不是兒女情長之人,她雖然有些不舍,但還是點頭:“好,你記得平安歸來,我隻要你平安就好。”
重生後,她能改變母親鬱氏和弟弟敬皓的命運,和她自己的命運,但是高玄策本人太有主見,她卻很難影響了,再怎麽阻擋也阻擋不了,就隻好接受了。因為她現在的地位,也都來自於高玄策,她又有什麽資格置喙他。
如今,她隻能要求平安。
高玄策臉上也有一絲不舍,他突然對瑤娘道:“雖然我不能看著這孩子出生,但我還是可以取名字的,孩子大名可能由父皇起,但小名……”
“希望他能承受這天下最大的福氣,不如就叫承運吧。”
無論如何,上輩子他和妻兒分開,這輩子他還是想給自己的兒子一個更好的前途,承運這個名字固然是瑤娘取的,但他聽起來似乎在彌補當年他的突然離開。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卻沒留意到瑤娘看向他的眼眸中露出不可置信。
第75章
承運這個名字是瑤娘當年給大兒子娶的,因為生了大兒子她才有奶水,能被選為周王世子的乳母。
承運,當時取這個名字的時候,瑤娘也抱持著能轉運的希望。
原本她從福建鄉下能回到自己生父生母身邊,已經是極大的運氣了,但是她自己沒有把握住,堂堂禮部尚書的嫡女,卻落得和人通奸的下場。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承天之佑,將來成為棟梁之才,一輩子財運亨通,時來運轉的意思。
可宸王,宸王怎麽會想到承運這個名字?
她看了一眼高玄策,這真的不是巧合嗎?可宸王上輩子早就沒了,即便他重生,他的性命隻有十八歲,是不可能知道自己兒子的名字的。
“王妃,周王的長子歿了了。”白英匆匆進來道。
瑤娘來不及想名字的事情了,連高玄策也有點驚訝,“為何會沒了?前幾日母妃還說這個孩子很好的。”
白英搖頭:“具體的奴婢也不知曉。”
“唉,小孩子總是很難養活的。”高玄策倒也不認為是誰害的,宮裏的孩子本來就很難養活,就是洪貴妃也夭折過兩個孩子。
瑤娘想起身過去看看,被高玄策按住:“我去給二哥道惱,你現在大腹便便的,被人衝撞了反而不好。”
說完,高玄策一溜煙跑出去了,瑤娘則問白英:“貴妃娘娘在不在?”
白英歎了一口氣:“正是因為貴妃娘娘派了好幾位太醫過來,醫治不好,這才對外說了小王子的死訊。”
瑤娘的眉頭上也逐漸籠罩著一抹哀愁,雖然她不喜歡徐青容,但無論如何,孩子也是無辜的。
“王妃,您別擔心,您的懷相是很好的。”白英趕緊安慰瑤娘。
其實瑤娘懷這一胎也不是完全順利的,甚至還有落紅的,後來也是靜靜在養胎,一直保胎,沒有向外宣布,畢竟那個時候她月事剛走,以為沒有身孕,故而還騎馬打馬球。
她自己就是個傻大膽,前世懷承運的時候也是如此,沒有人替她看孩子,都是自己請人拉扯長大,天天擔心別人虐待自己的孩子,還得保證周王世子的性命,每天都過的跟打亂仗似的。
高玄策這一走,自己怕也是如此了。
周王喪子之痛,帝妃二人也十分悲痛,徐青容還得撐著病體安慰長輩。這就是宮中,不以各人的意誌為轉移,無論你多悲痛,你的日子都得朝前看,若是一直病病殃殃的,不能在長輩跟前盡孝,那才是大事。
嬉笑怒罵全部都由不得自己。
就像瑤娘連送丈夫出征的機會都沒有,高玄策素來以權利為重,他探望過周王後,就去和洪貴妃,之後又忙於和高簡等人商議出行,還得去瑤娘娘家和鬱氏羅至正說話。
忙完一圈,高玄策已經準備即刻出征,不再停留。
甚至晉陽王世子高簡還勸了一句:“王爺是否要回去和王妃道別?”
“不必了,我並非兒女情長之人。”高玄策知道高簡是個利欲薰心之人,更加不想在他麵前提起他的瑤娘。
他已經委托母妃照顧瑤娘,有必要時請嶽母也進宮照看,這樣瑤娘也不必有後顧之憂。
高簡卻心道宸王果真是裝深情,不如此,倒也不能讓羅至正死心塌地了。
若他當年先下手一步也不是不能,隻可惜在之前羅瑤娘未免身份並不算太高,等他開口時,當日就許配給宸王了。
高玄策又說起公務,他這個人公私分明,很少會對下屬說自己的事情。
而瑤娘起床時,才知曉他已經走了,昨夜他給自己倒的茶杯還放在旁邊,不知怎麽她忍不住眼圈紅了。
成婚不到一年,但是他對她十分體貼溫存,無論何時都哄她,能夠做低伏下,體察她的心情,這樣的夫妻就是做一日也足夠了。
她無法阻擋他的宏圖大誌,興許這輩子他和上輩子一樣,無論是馬革裹屍還是夭亡,肚子裏的孩子都是他唯一的骨血了。
那麽,她要好生看顧才行。
宸王出征,羅家擔心更甚一層,鬱氏不免道:“宸王年輕名利心極其重,我聽聞四皇子就沒有出征,在家陪著四王妃,我們瑤娘卻沒有這樣的福氣。”
“婦人之見,你怎麽不看看瑤娘平日在妯娌中地位高人一等呢。男人大丈夫,怎麽可以沉浸在溫柔鄉中,無所事事。”羅至正就不讚同鬱氏的話。
這個女婿非常突出,據說有東胡人朝他射箭,他可以口咬住此箭,明明身邊沒有任何勳貴支持他,他卻能另辟蹊徑和晉陽王世子與虎謀皮,一步步艱險,卻又走的穩當。
鬱氏冷哼一聲:“老爺您是大男人,我們小女子當然不同,尤其是我家瑤娘要臨盆了,丈夫卻不在身邊。”
聽妻子這般說,羅至正口氣也軟和了不少:“我知道你擔心瑤娘,我又何曾不擔心她呢。端看宮中有沒有旨意,若是有旨意,你進宮照顧女兒也好。”
雖說有洪貴妃這個婆婆在,但哪裏有做親娘的貼心。
百姓家中女兒要生孩子,嶽母是必定去的,至少有娘家人在肯定是更放心一些的。但是在皇家,就由不得人了,能不能進宮還是宮裏的人說了算。
鬱氏就這麽盼望著……
而宮中自從高玄策走後,國家戰事在即,大概也沒什麽心情準備什麽慶賀典禮。女眷們中,徐青容喪子已經麵無戚色,沐宛童有丈夫相陪,隱約有些同情徐青容和瑤娘了。
“自古悔教夫婿覓封侯,這句話誠不欺我。”沐宛童也有些感慨。
她從小性情古怪,在身邊伺候的丫頭伶俐的反而沒有,都是一些十分老實的,在她身邊服侍最久的則是年逾二十五的秋娘。
這位秋娘相貌平平,平日看著木訥,但往往說話卻是一針見血,聽沐宛童說完,她就道:“縣主說的是,宸王對宸王妃好又如何,可惜他九成九的心力都放在爭權奪勢上,便是有一份心放在宸王妃身上,又如何呢?”
“你說的沒錯,現下父王來信說找到人給四爺治腳,等他好了,我就同他一起。”沐宛童也不願意丈夫屈居人下。
每次不管有什麽事情,都輪不到丈夫,老實是老實,可並不好。
她和羅瑤娘不同,中原的女子多為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內,不可逾越,女子就是在內宅再厲害,允不允許還是男人一句話的事情。
縱然羅瑤娘似乎琴棋書畫還是弓馬嫻熟,可這樣的人也從來都不參與宸王的事情,長此以往,宸王必定會厭倦。
而她不同,她是一定會幫助丈夫,讓他立功建業,她想並肩作戰。
嚴妃卻是覺得兒子婆婆媽媽的:“你即便是腿有問題,誰又會真的讓你上戰場了?還不是照樣有人衝,若是能得到你父皇的看重,甩掉這個郡王,升為親王,日後也總不能一直是親王吧?”
她其實也不想讓兒子上戰場,也知道很危險,但是兒子是為了老婆才不去戰場的,她又覺得沐宛童這個影響力也未免太大了。
四皇子隻好解釋道:“母妃,大哥和三哥爭的歡,兒臣怎麽敢爭。您想啊,大哥可都沒爭過呢。”
看來母妃是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地位,現在父皇派自己去修書,那他就好好修書罷了,別的就不多想。
反正這樣苟著,什麽也沒落下他。
封王封爵,甚至一應份例也都是應該的,甚至體諒他跛足,活兒都是選的輕省的。
連二哥都在韜光養晦,他年紀還小,何必現在就跳出來。
嚴妃想來也是這個道理:“你這般說我就知道了,老大端著皇長子的架子,你三哥最會討你父皇歡心,這二人難以相處,反而是你二哥雖然迂腐些,倒也不失為一個真君子,隻是他是個冷麵郎君,不好相處。”
不知何時起,仿佛是宸王越來越受寵後,周王就越來越冷淡了。
四皇子見他母妃不再提起沐宛童,心裏也是稍微鬆了一口氣。在他心中,妻子雖然有些掐尖吃醋,但是真心實意為他好的。
一個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原因就是子嗣不繼。
沐宛童初有孕,嚴妃很不放心,不僅派了嬤嬤過來,自己也是常常過來,這就讓沐宛童一時有些苦不堪言了。
嚴妃相貌其實很不錯,甚至不亞於洪貴妃,但性子很有些偏執,她和四皇子的關係很有點寡母獨子之感。
甚至某種程度嚴妃也不是很喜歡沐宛童,沐家在雲南是一霸,沐宛童對安王也是真的好,可有一點,她的嫉妒心也是非常嚴重,什麽外麵的事情她都要參與,這就讓嚴妃很不高興了。
看看人家宸王妃,外麵的事情一概不管,對洪貴妃也孝順極了,洪貴妃給的那兩個嬤嬤在外就成日誇那羅氏。不像自己送的兩位嬤嬤過去,兒媳婦和她們關係處的水火不容。
她送去的女子,是服侍自己兒子的,這兒媳婦倒好,居然大喇喇的送回來了。
作為妻房,怎麽能這般嫉妒呢?
嚴妃本來在宮裏混的不太好,如今見兒媳婦藐視自己,越發難受,每次四皇子過來的時候,她就哭,四皇子也不知曉,夾在中間難受的緊。
年後,瑤娘肚子出懷了,她害喜倒是不嚴重,但就是睡覺隻能平躺,這就很煩了,因為她喜歡側睡。
其餘的還有對孩子的隱憂,有的人生孩子很順利,有的人卻是鬼門關,固然前世她生過兩個孩子,可是這輩子她也不敢保證自己就無事。
她的焦慮高玄策已經無暇顧及了,因為過了端午之後,瑤娘生辰還未到,戰事卻一觸即發。
這和前世一樣,瑤娘也正是從這場戰亂中得知林緯南死於戰場才解脫,隻不過後來被林朝顏暗算了。
產期也大概還有一個多月,高玄策已經毫不猶豫的主動請纓上戰場了,幾乎是建章帝在說完此事後。
“父皇,兒臣受您教導多年,如今東胡人踐踏河山,兒臣自願領兵作戰。”
建章帝固然欣喜兒子這一點,但聽大皇子道:“三弟,弟妹就要生產了,你何不在家中?我這做兄長的才更應替父皇上戰場效力。”
“大哥,男人大丈夫,哪裏隻顧自己的兒女私情,父皇,自古相馬不如賽馬,兒子不是嬌花。大哥乃長子,自古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弟弟若是勝了也是為父皇大哥效力,若是去了,馬革裹屍,何等榮耀,請父皇允準吧。”高玄策跪下再三懇求。
這裏完全是高玄策以退為進,建章帝雖然喜歡宸王,但也沒完全下定主意,把位置傳給他,因為這是要挑戰宗法製度,鬧不好,朝臣可能都不同意,引起軒然大波。
可宸王又實在是他最心愛的兒子,聰明俊秀,器宇不凡,心懷大誌向,頗有中興之主的樣子。
這次父子幾人在此說話,也不單單是討論時局,更有考較的意思。
不管高玄策自己多想爭取這個位置,這個時候就要學瑤娘,倒果為因,我就把你架到皇太子的位置上,父皇既然默認你是皇太子,那我們其他人他也不會薄待,肯定在其他方麵補償,而軍功,就是最好的補償。
建章帝見小兒子決心這麽大,也忍不住點頭:“既然如此,朕就命你為征北副將軍,隨比伯王撫遠大將軍一道前去。”
高玄策內心鬆了一口氣,又是謝恩。
大皇子當然想撈軍功,也出來表示自己要去,建章帝卻道:“你留下替父皇我分憂。”
這個承諾大皇子聽在心裏,也是一動,縱橫捭闔之人從來居於廟堂,父皇的言下之意他已經明白了。
周王倒好,他素來不擅長武藝,此時局勢不明,他根本不想做出頭椽子,如今他隻想韜光養晦,而四皇子因為跛足,皇帝就根本沒考慮,再者,他家中嚴妃和沐宛童鬧的厲害,他也不放心。
得了父皇的允準,高玄策回家時的腳步都輕快幾分,但見瑤娘因為天氣熱了起來,著白色衣裙,頭戴金冠,似菩薩一般,他忽然不敢懈怠。
瑤娘看他的模樣,笑著對他招手:“你怎麽不過來?”
高玄策這才失笑上前,他上前撫摸著瑤娘的肚子,喃喃道:“不管你是小子還是丫頭,都不能折騰你母妃,知不知道?”
“殿下,他很乖的。”瑤娘把自己的手放在他上麵。
高玄策微微歎了一口氣:“我怕是看不到這孩子的出生了,我已經向父皇請命去討伐東胡。至於你在宮中,就得自己保重了。”
從第一日成婚,瑤娘就知曉高玄策不是兒女情長之人,她雖然有些不舍,但還是點頭:“好,你記得平安歸來,我隻要你平安就好。”
重生後,她能改變母親鬱氏和弟弟敬皓的命運,和她自己的命運,但是高玄策本人太有主見,她卻很難影響了,再怎麽阻擋也阻擋不了,就隻好接受了。因為她現在的地位,也都來自於高玄策,她又有什麽資格置喙他。
如今,她隻能要求平安。
高玄策臉上也有一絲不舍,他突然對瑤娘道:“雖然我不能看著這孩子出生,但我還是可以取名字的,孩子大名可能由父皇起,但小名……”
“希望他能承受這天下最大的福氣,不如就叫承運吧。”
無論如何,上輩子他和妻兒分開,這輩子他還是想給自己的兒子一個更好的前途,承運這個名字固然是瑤娘取的,但他聽起來似乎在彌補當年他的突然離開。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卻沒留意到瑤娘看向他的眼眸中露出不可置信。
第75章
承運這個名字是瑤娘當年給大兒子娶的,因為生了大兒子她才有奶水,能被選為周王世子的乳母。
承運,當時取這個名字的時候,瑤娘也抱持著能轉運的希望。
原本她從福建鄉下能回到自己生父生母身邊,已經是極大的運氣了,但是她自己沒有把握住,堂堂禮部尚書的嫡女,卻落得和人通奸的下場。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承天之佑,將來成為棟梁之才,一輩子財運亨通,時來運轉的意思。
可宸王,宸王怎麽會想到承運這個名字?
她看了一眼高玄策,這真的不是巧合嗎?可宸王上輩子早就沒了,即便他重生,他的性命隻有十八歲,是不可能知道自己兒子的名字的。
“王妃,周王的長子歿了了。”白英匆匆進來道。
瑤娘來不及想名字的事情了,連高玄策也有點驚訝,“為何會沒了?前幾日母妃還說這個孩子很好的。”
白英搖頭:“具體的奴婢也不知曉。”
“唉,小孩子總是很難養活的。”高玄策倒也不認為是誰害的,宮裏的孩子本來就很難養活,就是洪貴妃也夭折過兩個孩子。
瑤娘想起身過去看看,被高玄策按住:“我去給二哥道惱,你現在大腹便便的,被人衝撞了反而不好。”
說完,高玄策一溜煙跑出去了,瑤娘則問白英:“貴妃娘娘在不在?”
白英歎了一口氣:“正是因為貴妃娘娘派了好幾位太醫過來,醫治不好,這才對外說了小王子的死訊。”
瑤娘的眉頭上也逐漸籠罩著一抹哀愁,雖然她不喜歡徐青容,但無論如何,孩子也是無辜的。
“王妃,您別擔心,您的懷相是很好的。”白英趕緊安慰瑤娘。
其實瑤娘懷這一胎也不是完全順利的,甚至還有落紅的,後來也是靜靜在養胎,一直保胎,沒有向外宣布,畢竟那個時候她月事剛走,以為沒有身孕,故而還騎馬打馬球。
她自己就是個傻大膽,前世懷承運的時候也是如此,沒有人替她看孩子,都是自己請人拉扯長大,天天擔心別人虐待自己的孩子,還得保證周王世子的性命,每天都過的跟打亂仗似的。
高玄策這一走,自己怕也是如此了。
周王喪子之痛,帝妃二人也十分悲痛,徐青容還得撐著病體安慰長輩。這就是宮中,不以各人的意誌為轉移,無論你多悲痛,你的日子都得朝前看,若是一直病病殃殃的,不能在長輩跟前盡孝,那才是大事。
嬉笑怒罵全部都由不得自己。
就像瑤娘連送丈夫出征的機會都沒有,高玄策素來以權利為重,他探望過周王後,就去和洪貴妃,之後又忙於和高簡等人商議出行,還得去瑤娘娘家和鬱氏羅至正說話。
忙完一圈,高玄策已經準備即刻出征,不再停留。
甚至晉陽王世子高簡還勸了一句:“王爺是否要回去和王妃道別?”
“不必了,我並非兒女情長之人。”高玄策知道高簡是個利欲薰心之人,更加不想在他麵前提起他的瑤娘。
他已經委托母妃照顧瑤娘,有必要時請嶽母也進宮照看,這樣瑤娘也不必有後顧之憂。
高簡卻心道宸王果真是裝深情,不如此,倒也不能讓羅至正死心塌地了。
若他當年先下手一步也不是不能,隻可惜在之前羅瑤娘未免身份並不算太高,等他開口時,當日就許配給宸王了。
高玄策又說起公務,他這個人公私分明,很少會對下屬說自己的事情。
而瑤娘起床時,才知曉他已經走了,昨夜他給自己倒的茶杯還放在旁邊,不知怎麽她忍不住眼圈紅了。
成婚不到一年,但是他對她十分體貼溫存,無論何時都哄她,能夠做低伏下,體察她的心情,這樣的夫妻就是做一日也足夠了。
她無法阻擋他的宏圖大誌,興許這輩子他和上輩子一樣,無論是馬革裹屍還是夭亡,肚子裏的孩子都是他唯一的骨血了。
那麽,她要好生看顧才行。
宸王出征,羅家擔心更甚一層,鬱氏不免道:“宸王年輕名利心極其重,我聽聞四皇子就沒有出征,在家陪著四王妃,我們瑤娘卻沒有這樣的福氣。”
“婦人之見,你怎麽不看看瑤娘平日在妯娌中地位高人一等呢。男人大丈夫,怎麽可以沉浸在溫柔鄉中,無所事事。”羅至正就不讚同鬱氏的話。
這個女婿非常突出,據說有東胡人朝他射箭,他可以口咬住此箭,明明身邊沒有任何勳貴支持他,他卻能另辟蹊徑和晉陽王世子與虎謀皮,一步步艱險,卻又走的穩當。
鬱氏冷哼一聲:“老爺您是大男人,我們小女子當然不同,尤其是我家瑤娘要臨盆了,丈夫卻不在身邊。”
聽妻子這般說,羅至正口氣也軟和了不少:“我知道你擔心瑤娘,我又何曾不擔心她呢。端看宮中有沒有旨意,若是有旨意,你進宮照顧女兒也好。”
雖說有洪貴妃這個婆婆在,但哪裏有做親娘的貼心。
百姓家中女兒要生孩子,嶽母是必定去的,至少有娘家人在肯定是更放心一些的。但是在皇家,就由不得人了,能不能進宮還是宮裏的人說了算。
鬱氏就這麽盼望著……
而宮中自從高玄策走後,國家戰事在即,大概也沒什麽心情準備什麽慶賀典禮。女眷們中,徐青容喪子已經麵無戚色,沐宛童有丈夫相陪,隱約有些同情徐青容和瑤娘了。
“自古悔教夫婿覓封侯,這句話誠不欺我。”沐宛童也有些感慨。
她從小性情古怪,在身邊伺候的丫頭伶俐的反而沒有,都是一些十分老實的,在她身邊服侍最久的則是年逾二十五的秋娘。
這位秋娘相貌平平,平日看著木訥,但往往說話卻是一針見血,聽沐宛童說完,她就道:“縣主說的是,宸王對宸王妃好又如何,可惜他九成九的心力都放在爭權奪勢上,便是有一份心放在宸王妃身上,又如何呢?”
“你說的沒錯,現下父王來信說找到人給四爺治腳,等他好了,我就同他一起。”沐宛童也不願意丈夫屈居人下。
每次不管有什麽事情,都輪不到丈夫,老實是老實,可並不好。
她和羅瑤娘不同,中原的女子多為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內,不可逾越,女子就是在內宅再厲害,允不允許還是男人一句話的事情。
縱然羅瑤娘似乎琴棋書畫還是弓馬嫻熟,可這樣的人也從來都不參與宸王的事情,長此以往,宸王必定會厭倦。
而她不同,她是一定會幫助丈夫,讓他立功建業,她想並肩作戰。
嚴妃卻是覺得兒子婆婆媽媽的:“你即便是腿有問題,誰又會真的讓你上戰場了?還不是照樣有人衝,若是能得到你父皇的看重,甩掉這個郡王,升為親王,日後也總不能一直是親王吧?”
她其實也不想讓兒子上戰場,也知道很危險,但是兒子是為了老婆才不去戰場的,她又覺得沐宛童這個影響力也未免太大了。
四皇子隻好解釋道:“母妃,大哥和三哥爭的歡,兒臣怎麽敢爭。您想啊,大哥可都沒爭過呢。”
看來母妃是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地位,現在父皇派自己去修書,那他就好好修書罷了,別的就不多想。
反正這樣苟著,什麽也沒落下他。
封王封爵,甚至一應份例也都是應該的,甚至體諒他跛足,活兒都是選的輕省的。
連二哥都在韜光養晦,他年紀還小,何必現在就跳出來。
嚴妃想來也是這個道理:“你這般說我就知道了,老大端著皇長子的架子,你三哥最會討你父皇歡心,這二人難以相處,反而是你二哥雖然迂腐些,倒也不失為一個真君子,隻是他是個冷麵郎君,不好相處。”
不知何時起,仿佛是宸王越來越受寵後,周王就越來越冷淡了。
四皇子見他母妃不再提起沐宛童,心裏也是稍微鬆了一口氣。在他心中,妻子雖然有些掐尖吃醋,但是真心實意為他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