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曉輪值內閣,經過無數機密之事,威風八麵,但同時,風險雖然很高。
當年,瑤娘就聽羅至正提起過他輪值內閣時,就是四肢腫脹,每日待命,他們雖然隻是在內閣文書之職,但六部尚書都不敢隨意得罪的。
羅至正自己做禮部尚書時,還特地開了兩千兩送給掌書房者,走的是公賬,也就是陳例。
這黃道賓大概得意忘形,事情做的不夠周密,又得意的很,因此很快就出了事端。
“好在莊令儀出身憲國公府,否則,我聽你這麽一說,恐怕就很難出來了。”瑤娘捂住胸口,似乎有些怕。
真陽公主點頭:“三嫂不愧為世代仕宦之家出身,的確是這麽回事,真是很難想到。”
就連真陽公主那個時候都曾經聽聞莊令儀做她的伴讀很有可能許配給自己的三哥,不過可惜,後來三哥和母妃都沒看上她。
若是莊令儀嫁給了三哥,現在的宸王妃無論到哪裏都是被捧著的對象。
不過,這也是因為三嫂本身的緣故,若是莊令儀,未必能讓三哥以自殺逼迫母妃答應他娶妻了。
莊令儀的事情讓人多有唏噓,高玄策自然也聽說了,他忍不住想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看來瑤娘說的很有道理。
而莊令儀正在家整裝準備陪黃道賓奔赴即便上任的地方,偏憲國公夫人勸她:“你何不趁這個機會和離算了?或者你住在京裏,總比去那窮鄉僻壤,煙瘴之地要好的多啊。”
“夫妻豈能共甘不能共苦?傳出去女兒成什麽人了。”
她赫赫揚揚的下嫁給黃道賓,現在卻成了京中的笑話,她怎麽能夠忍受。
父母早已年邁,雖然權威還盛,到底家中哥嫂當家,嫂子對她頗有微詞,不至於尖酸刻薄,但是也讓人很煩。
憲國公夫人聽了這話,重重的咳嗽幾聲:“我的身子骨已經很不好了,將來你怎麽辦呢?這次女婿遭此大禍,足以見他這個人雖然有才名,但做事不謹慎。你以前總說宸王為人驕橫,雖有英俊皮相,卻是個勢利小人,有小聰明卻沒有大智慧,可他鬥贏了大皇子,現下更是勇於任事,在軍中威信大增,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事到如今,憲國公夫人也不得不說了狠話。
女兒太認死理了,簡直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母親身邊有哥哥們孝敬,當年既然是我要嫁的,日後承受什麽,也是我自己。”莊令儀說的話斬釘截鐵。
憲國公夫人打了她一巴掌:“你真是氣死我了。”
可終究憲國公夫人還是疼這個女兒,從私房錢中拿出三萬兩送給莊令儀,這一幕被莊令儀的嫂子知曉,氣憤不已。
“老太太隻疼她的女兒,也不想想我們公府早已大不如前,實在是太過分了。”
“是啊,上次咱們這位姑太太還得罪宸王妃,真是不要命了。她一個出嫁女,總是為我們公府拉攏禍患,她遠走了也是好事。過些日子正是皇貴妃的壽辰,我們也備一份厚禮送給宸王妃吧。”憲國公府的莊大奶奶素來有些機智,她是老宣平侯的女兒,素來很受丈夫婆婆信重。
莊太太點頭:“你說的是,這事兒我也同老爺說一聲。”
……
隨著皇貴妃壽誕開始,莊令儀離京已經無人記起,瑤娘這裏也收到憲國公府送的厚禮,知道她們示好的來意,也就欣然收下,又賞賜給憲國公世子夫人等人回禮,這些暫且不提。
也因為莊令儀的離去,憲國公府對宸王沒有以前那麽排斥了,老國公奉行立嫡立長,而現在的憲國公世子的立場就沒那麽堅定了。
高玄策當然很高興,他對瑤娘道:“去年我打贏了東胡,但恐怕還要再生事端,此後,我可能還要出征,你若有事,隻管同我寫信。”
“不,我就不寫了。萬一信件到了別人的手中又如何了?”瑤娘看著他道。
才回來沒多久,又要出去,她摩挲著他的臉:“你要好好的回來。”
“放心,外敵林立,我朝士大夫還不以為然。按照我大臨以前的規矩,作為大臨皇帝,必須要禦駕親征,三年之內必定要打一次勝仗才行。隻可惜,父皇素來仁弱,又初上任,二哥不善武,四弟並無經驗,唯獨有我了。”高玄策並不把四皇子放在眼中。
反而瑤娘卻道:“王爺萬萬不要瞧不起四皇子,你之前沒回來時,這位四皇子和四皇子妃可是私下和許多人接觸,且他的足疾已好。我們固然不能四麵楚歌,但也不能輕敵。”
自從她重生後,就發現許多事情和自己想的不同,不是前世如何,這輩子就是怎麽樣的?
高玄策點頭,又欣慰瑤娘和她真是一心一意,不免笑道:“請你放心,我肯定會萬無一失的。”
似高玄策這種天之驕子,有雄心壯誌,卻性情驕傲,很難容忍失敗,有時候可能一次挫折就生了厭世之心,故而,瑤娘看著他道:“不若這樣,你若難過的時候,就送消息進來,無論你在何處,我都去找你,好不好?”
這話高玄策並不以為意,他當然知道世事難全,更何況他若真的不好了,也絕對不會讓瑤娘看到,她生的這般容貌,若是途中被人覬覦容貌,將如何是好?
“你怕我和楚靈王一樣,將來被逼入林中嗎?”高玄策開了個玩笑。
瑤娘捂住他的嘴:“別胡說了。”
上戰場的事情哪裏有萬無一失的,偏偏高玄策卻在西戎人打仗時,果然請求出征,甚至這次想滅了西戎。
正好此次,羅至正以禮部尚書任滿,由元輔推舉,入閣做次輔,排行為四輔,建章帝對羅至正的剛正不阿本就莫名敬佩,且羅至正很少結黨,為人清高又有才幹,這樣的人不會權欲過重,對天子來說反而是好事。
而內閣頭一件要議論的就是西戎作亂,大臨是否要出兵。
建章帝處決林、王兩家,一是因為他們結黨營私,公然作亂,二也是這兩家掌控國家軍事,權力太大。
“兵部尚書如何論?”建章帝問起。
兵部尚書蔣昌黎也是名臣,他第一個支持要戰:“東胡去歲已經打贏,雖然在邊境騷動,但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打西戎,西戎素來輕剽,騎術極好,如今,他們受到東胡人的挑撥準備攻打我國,要十五城,若是不打,恐怕國土淪喪啊?”
戶部尚書王學寧卻道:“大司馬說的固然有理,隻是前幾年國中鬧饑荒,去年又征戰,如此連年征戰,戶部可拿不出那麽多錢來?甚至我們還要去山東買糧,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戶部錢不多了,蔣昌黎懇求元輔道:“元輔,不是還有十萬兩銀子嗎?”
“那是用來買戰馬的……”元輔也不忍心。
建章帝為人仁弱,即便兒子造反都隻是圈禁,元輔和戶部尚書都不支持現在打,隻支持去談,甚至還有人說,那十五座城池原本就不是我大臨之地……
老好人建章帝卻怒氣衝衝:“讓朕割讓土地,除非朕死了。”
眾人不敢再言。
“請宸王來,看他如何說?”建章帝以手扶額,隻好召來三兒子。
羅至正卻是心中一動,陛下性格優柔寡斷,否則也不會在立繼承人的事情上這般猶豫,以至於大皇子之亂,此時,他自己拿不了決定,反而是女婿宸王,英勇能幹,還能效仿先祖禦駕親征之能,比兄弟們都強。
閣臣和六部尚書就等束手在等,不一會兒,隻見一年輕男子掀簾而入,此人麵如冠玉,身著親王服,腳步走起來不疾不徐,雙眸堅毅,威勢極重。
建章帝由此鬆了一口氣,“皇兒快來。”
方才還威儀有度的宸王則一臉濡慕的笑著走上前去,在建章帝跟前請安:“兒臣玄策給父皇請安。”
戶部剛才還在哭窮,現在見高玄策進來,微微看了他一眼,羅至正發現其中蹊蹺,是了,這宸王之前都在戶部做事,恐怕和王大司農關係匪淺,現在宸王一來,怕是戶部也要改口了。
如此,運籌帷幄決勝於內閣,此子恐怖如斯。
將來女兒母儀天下也是指日可待,上次替女兒出氣,也算是回本了。
第83章
周王還未回京覆命,宸王已經被任命為三軍統帥,親自去征西戎了,徐家人頗有些不安,於是遞牌子進宮和徐青容見麵時,就提出此議。
徐青容當然是不願意宸王去撈功,但她又想起周王曾提起這西戎,大臨的兵力未必能抵擋,到時候宸王戰死沙場,反而是好事,當然,宸王若是戰成,那也不過是為自己的夫君跑腿罷了。
因此,她對娘家人道:“我朝素來立嫡立長,宸王是我們王爺的親兄弟,這些話就別說了。”
徐夫人卻道:“王妃所言固然有道理,可是天家父子兄弟之間少有相融的,大皇子是前車之鑒啊。”
“這我知曉,但王爺如今在外賑災,也趕不回來啊。”要徐青容想在外賑災,能得民心也沒什麽不好的,反而如果讓周王上戰場簡直是送死,他其實並不擅長領兵打仗。
徐家大嫂忍不住道:“這大臨還是剛立國時才有君王要禦駕親征之責,若三年不打勝仗,則不能進宗廟。到了近幾代,我朝以文馭武,會打仗的人多的是,何必要宸王出馬,可見他居心叵測啊。”
“居心叵測又如何?他和大皇子不同,沒有勳貴會替他撐腰,軍中派係林立,也未必肯聽他的話。”徐青容也有一等挽尊之意。
她好歹是周王妃,娘家人卻不停的長他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這讓她沒麵子。
徐家人聽她這麽說,也覺得有些道理。
徐大嫂言:“王妃說的極是,打仗可不是開玩笑的。上次,宸王是和晉陽王一起去,這此晉陽王可不去,他自己一個人,如何能夠讓將士們聽他的話呢?”
不是你是皇帝的兒子,別人就聽你的話的。
徐青容想,若如此言就好了。
宸王又要準備出征,瑤娘特地繡了一枚平安的香囊給他:“你要輕車鎧甲出行,我也不便同你準備什麽,這個香囊裏裝的是返魂香,此香據《博物誌》記載,是弱水西國上貢的,能破除瘟疫,甚至讓人起死回生,我當然知曉肯定不能如此,但想著以防萬一,這些日子不停翻閱典籍,終於在一本書中找到了。”
高玄策打開香囊看到內裏如黑棗一般大小,他沒想到居然還真的能看到這所謂的“返魂香”,如此這般的心思也隻有瑤娘了。
“謝謝你。”
瑤娘搖頭:“不必如此,夫妻一體,你的心裏都是裝著國家,但你在王府的時候,就隻是我的夫君,是承運的父王,我們翹首以盼你回來。”
“我一輩子都是你的人。”高玄策原本巧舌如簧的嘴,現在也隻呐呐說起。
瑤娘素來知曉他這個人,平日精明幹練,可骨子裏總是有一種孩子氣,這種孩子氣讓瑤娘對他總是不忍心。
她情不自禁的摸摸他的頭:“此次是你單獨出征,不再和晉陽王出征,立功是小事,平安反而是大事,我知道在你心中肯定覺得若是不勝何必去,但自古許多事情人事七分,三分看天,萬萬不要強求。”
西戎之強大,勝過許多東胡,現下也許很多人都覺得東胡是最大的威脅,西戎不過是蠻夷小國,固然有些孤勇,但仍舊以為他們不會如何。
可是很多人還不懂這些,目前東胡被暫時打的不敢過來,西戎反而像個鬧事的孩子,即便真的鬧也鬧不成什麽氣候。
高玄策見她如此,總覺得她的手是這樣的繾綣溫柔,帶著萬般柔情,他沉溺於其中,忽然都不願意起身了。
溫柔鄉亦是英雄塚,此話誠不欺我。
想到這裏,他似乎很苦惱,把頭埋進瑤娘懷裏,總覺得異常溫暖。
而瑤娘滿臉通紅,她自己常常為波濤洶湧而苦惱,因此這裏也格外敏感,他還這樣把頭埋進去,但又不是那種旖旎之情,隻是單純想這般做。
“玄策啊,你……”瑤娘推了推他。
高玄策看瑤娘臉若胭脂,也意識到自己方才幹了什麽,他也是臉瞬間紅了。
“瑤娘,怎麽辦呢?真想帶你去,我們就這樣一起,可惜不能。好歹你生了承運,有他陪著你,我也能放心了。”高玄策動情道。
瑤娘自己是個不喜甜言蜜語的人,偏偏遇到高玄策總是如此,起初聽了實在是覺得好聽,但時日久了,她就道:“別矯情了,你有你要做的事情,這也沒什麽。若我能和你一樣,能做自己歡喜的事情,也是如此。”
隻可惜她作為女兒身,不能出將入相,唯獨先把承運培養好才是真。
至於輔助高玄策大業什麽的,她倒是沒想過,因為高玄策太過厲害,他行事有自己的一套,自己貿然插手反而未必是好事。
要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家裏是她主事,高玄策很尊重她,不會反駁她做的決策,外麵就是高玄策自己說了算。
高玄策沒想到瑤娘居然嫌棄他矯情,他嗬了嗬手,咯吱起瑤娘來。
瑤娘怕癢,被他追的滿屋子跑,笑的不行。
“幹什麽呀你?”她推了推高玄策。
這個時候高玄策才發現瑤娘跑的還挺快的,趕緊又讓她停下來:“傻女,你跑那麽快做什麽?小心嚇到我腹中的孩兒。”
瑤娘嬌嗔:“胡說什麽,什麽孩兒呀。”
“我回來也有一段時日,咱們倆成日的同床共枕,有孩兒反而是正常的。”高玄策好奇的看著瑤娘的肚子,暗自盤算自己到時候能不能回來。
當年,瑤娘就聽羅至正提起過他輪值內閣時,就是四肢腫脹,每日待命,他們雖然隻是在內閣文書之職,但六部尚書都不敢隨意得罪的。
羅至正自己做禮部尚書時,還特地開了兩千兩送給掌書房者,走的是公賬,也就是陳例。
這黃道賓大概得意忘形,事情做的不夠周密,又得意的很,因此很快就出了事端。
“好在莊令儀出身憲國公府,否則,我聽你這麽一說,恐怕就很難出來了。”瑤娘捂住胸口,似乎有些怕。
真陽公主點頭:“三嫂不愧為世代仕宦之家出身,的確是這麽回事,真是很難想到。”
就連真陽公主那個時候都曾經聽聞莊令儀做她的伴讀很有可能許配給自己的三哥,不過可惜,後來三哥和母妃都沒看上她。
若是莊令儀嫁給了三哥,現在的宸王妃無論到哪裏都是被捧著的對象。
不過,這也是因為三嫂本身的緣故,若是莊令儀,未必能讓三哥以自殺逼迫母妃答應他娶妻了。
莊令儀的事情讓人多有唏噓,高玄策自然也聽說了,他忍不住想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看來瑤娘說的很有道理。
而莊令儀正在家整裝準備陪黃道賓奔赴即便上任的地方,偏憲國公夫人勸她:“你何不趁這個機會和離算了?或者你住在京裏,總比去那窮鄉僻壤,煙瘴之地要好的多啊。”
“夫妻豈能共甘不能共苦?傳出去女兒成什麽人了。”
她赫赫揚揚的下嫁給黃道賓,現在卻成了京中的笑話,她怎麽能夠忍受。
父母早已年邁,雖然權威還盛,到底家中哥嫂當家,嫂子對她頗有微詞,不至於尖酸刻薄,但是也讓人很煩。
憲國公夫人聽了這話,重重的咳嗽幾聲:“我的身子骨已經很不好了,將來你怎麽辦呢?這次女婿遭此大禍,足以見他這個人雖然有才名,但做事不謹慎。你以前總說宸王為人驕橫,雖有英俊皮相,卻是個勢利小人,有小聰明卻沒有大智慧,可他鬥贏了大皇子,現下更是勇於任事,在軍中威信大增,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事到如今,憲國公夫人也不得不說了狠話。
女兒太認死理了,簡直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母親身邊有哥哥們孝敬,當年既然是我要嫁的,日後承受什麽,也是我自己。”莊令儀說的話斬釘截鐵。
憲國公夫人打了她一巴掌:“你真是氣死我了。”
可終究憲國公夫人還是疼這個女兒,從私房錢中拿出三萬兩送給莊令儀,這一幕被莊令儀的嫂子知曉,氣憤不已。
“老太太隻疼她的女兒,也不想想我們公府早已大不如前,實在是太過分了。”
“是啊,上次咱們這位姑太太還得罪宸王妃,真是不要命了。她一個出嫁女,總是為我們公府拉攏禍患,她遠走了也是好事。過些日子正是皇貴妃的壽辰,我們也備一份厚禮送給宸王妃吧。”憲國公府的莊大奶奶素來有些機智,她是老宣平侯的女兒,素來很受丈夫婆婆信重。
莊太太點頭:“你說的是,這事兒我也同老爺說一聲。”
……
隨著皇貴妃壽誕開始,莊令儀離京已經無人記起,瑤娘這裏也收到憲國公府送的厚禮,知道她們示好的來意,也就欣然收下,又賞賜給憲國公世子夫人等人回禮,這些暫且不提。
也因為莊令儀的離去,憲國公府對宸王沒有以前那麽排斥了,老國公奉行立嫡立長,而現在的憲國公世子的立場就沒那麽堅定了。
高玄策當然很高興,他對瑤娘道:“去年我打贏了東胡,但恐怕還要再生事端,此後,我可能還要出征,你若有事,隻管同我寫信。”
“不,我就不寫了。萬一信件到了別人的手中又如何了?”瑤娘看著他道。
才回來沒多久,又要出去,她摩挲著他的臉:“你要好好的回來。”
“放心,外敵林立,我朝士大夫還不以為然。按照我大臨以前的規矩,作為大臨皇帝,必須要禦駕親征,三年之內必定要打一次勝仗才行。隻可惜,父皇素來仁弱,又初上任,二哥不善武,四弟並無經驗,唯獨有我了。”高玄策並不把四皇子放在眼中。
反而瑤娘卻道:“王爺萬萬不要瞧不起四皇子,你之前沒回來時,這位四皇子和四皇子妃可是私下和許多人接觸,且他的足疾已好。我們固然不能四麵楚歌,但也不能輕敵。”
自從她重生後,就發現許多事情和自己想的不同,不是前世如何,這輩子就是怎麽樣的?
高玄策點頭,又欣慰瑤娘和她真是一心一意,不免笑道:“請你放心,我肯定會萬無一失的。”
似高玄策這種天之驕子,有雄心壯誌,卻性情驕傲,很難容忍失敗,有時候可能一次挫折就生了厭世之心,故而,瑤娘看著他道:“不若這樣,你若難過的時候,就送消息進來,無論你在何處,我都去找你,好不好?”
這話高玄策並不以為意,他當然知道世事難全,更何況他若真的不好了,也絕對不會讓瑤娘看到,她生的這般容貌,若是途中被人覬覦容貌,將如何是好?
“你怕我和楚靈王一樣,將來被逼入林中嗎?”高玄策開了個玩笑。
瑤娘捂住他的嘴:“別胡說了。”
上戰場的事情哪裏有萬無一失的,偏偏高玄策卻在西戎人打仗時,果然請求出征,甚至這次想滅了西戎。
正好此次,羅至正以禮部尚書任滿,由元輔推舉,入閣做次輔,排行為四輔,建章帝對羅至正的剛正不阿本就莫名敬佩,且羅至正很少結黨,為人清高又有才幹,這樣的人不會權欲過重,對天子來說反而是好事。
而內閣頭一件要議論的就是西戎作亂,大臨是否要出兵。
建章帝處決林、王兩家,一是因為他們結黨營私,公然作亂,二也是這兩家掌控國家軍事,權力太大。
“兵部尚書如何論?”建章帝問起。
兵部尚書蔣昌黎也是名臣,他第一個支持要戰:“東胡去歲已經打贏,雖然在邊境騷動,但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打西戎,西戎素來輕剽,騎術極好,如今,他們受到東胡人的挑撥準備攻打我國,要十五城,若是不打,恐怕國土淪喪啊?”
戶部尚書王學寧卻道:“大司馬說的固然有理,隻是前幾年國中鬧饑荒,去年又征戰,如此連年征戰,戶部可拿不出那麽多錢來?甚至我們還要去山東買糧,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戶部錢不多了,蔣昌黎懇求元輔道:“元輔,不是還有十萬兩銀子嗎?”
“那是用來買戰馬的……”元輔也不忍心。
建章帝為人仁弱,即便兒子造反都隻是圈禁,元輔和戶部尚書都不支持現在打,隻支持去談,甚至還有人說,那十五座城池原本就不是我大臨之地……
老好人建章帝卻怒氣衝衝:“讓朕割讓土地,除非朕死了。”
眾人不敢再言。
“請宸王來,看他如何說?”建章帝以手扶額,隻好召來三兒子。
羅至正卻是心中一動,陛下性格優柔寡斷,否則也不會在立繼承人的事情上這般猶豫,以至於大皇子之亂,此時,他自己拿不了決定,反而是女婿宸王,英勇能幹,還能效仿先祖禦駕親征之能,比兄弟們都強。
閣臣和六部尚書就等束手在等,不一會兒,隻見一年輕男子掀簾而入,此人麵如冠玉,身著親王服,腳步走起來不疾不徐,雙眸堅毅,威勢極重。
建章帝由此鬆了一口氣,“皇兒快來。”
方才還威儀有度的宸王則一臉濡慕的笑著走上前去,在建章帝跟前請安:“兒臣玄策給父皇請安。”
戶部剛才還在哭窮,現在見高玄策進來,微微看了他一眼,羅至正發現其中蹊蹺,是了,這宸王之前都在戶部做事,恐怕和王大司農關係匪淺,現在宸王一來,怕是戶部也要改口了。
如此,運籌帷幄決勝於內閣,此子恐怖如斯。
將來女兒母儀天下也是指日可待,上次替女兒出氣,也算是回本了。
第83章
周王還未回京覆命,宸王已經被任命為三軍統帥,親自去征西戎了,徐家人頗有些不安,於是遞牌子進宮和徐青容見麵時,就提出此議。
徐青容當然是不願意宸王去撈功,但她又想起周王曾提起這西戎,大臨的兵力未必能抵擋,到時候宸王戰死沙場,反而是好事,當然,宸王若是戰成,那也不過是為自己的夫君跑腿罷了。
因此,她對娘家人道:“我朝素來立嫡立長,宸王是我們王爺的親兄弟,這些話就別說了。”
徐夫人卻道:“王妃所言固然有道理,可是天家父子兄弟之間少有相融的,大皇子是前車之鑒啊。”
“這我知曉,但王爺如今在外賑災,也趕不回來啊。”要徐青容想在外賑災,能得民心也沒什麽不好的,反而如果讓周王上戰場簡直是送死,他其實並不擅長領兵打仗。
徐家大嫂忍不住道:“這大臨還是剛立國時才有君王要禦駕親征之責,若三年不打勝仗,則不能進宗廟。到了近幾代,我朝以文馭武,會打仗的人多的是,何必要宸王出馬,可見他居心叵測啊。”
“居心叵測又如何?他和大皇子不同,沒有勳貴會替他撐腰,軍中派係林立,也未必肯聽他的話。”徐青容也有一等挽尊之意。
她好歹是周王妃,娘家人卻不停的長他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這讓她沒麵子。
徐家人聽她這麽說,也覺得有些道理。
徐大嫂言:“王妃說的極是,打仗可不是開玩笑的。上次,宸王是和晉陽王一起去,這此晉陽王可不去,他自己一個人,如何能夠讓將士們聽他的話呢?”
不是你是皇帝的兒子,別人就聽你的話的。
徐青容想,若如此言就好了。
宸王又要準備出征,瑤娘特地繡了一枚平安的香囊給他:“你要輕車鎧甲出行,我也不便同你準備什麽,這個香囊裏裝的是返魂香,此香據《博物誌》記載,是弱水西國上貢的,能破除瘟疫,甚至讓人起死回生,我當然知曉肯定不能如此,但想著以防萬一,這些日子不停翻閱典籍,終於在一本書中找到了。”
高玄策打開香囊看到內裏如黑棗一般大小,他沒想到居然還真的能看到這所謂的“返魂香”,如此這般的心思也隻有瑤娘了。
“謝謝你。”
瑤娘搖頭:“不必如此,夫妻一體,你的心裏都是裝著國家,但你在王府的時候,就隻是我的夫君,是承運的父王,我們翹首以盼你回來。”
“我一輩子都是你的人。”高玄策原本巧舌如簧的嘴,現在也隻呐呐說起。
瑤娘素來知曉他這個人,平日精明幹練,可骨子裏總是有一種孩子氣,這種孩子氣讓瑤娘對他總是不忍心。
她情不自禁的摸摸他的頭:“此次是你單獨出征,不再和晉陽王出征,立功是小事,平安反而是大事,我知道在你心中肯定覺得若是不勝何必去,但自古許多事情人事七分,三分看天,萬萬不要強求。”
西戎之強大,勝過許多東胡,現下也許很多人都覺得東胡是最大的威脅,西戎不過是蠻夷小國,固然有些孤勇,但仍舊以為他們不會如何。
可是很多人還不懂這些,目前東胡被暫時打的不敢過來,西戎反而像個鬧事的孩子,即便真的鬧也鬧不成什麽氣候。
高玄策見她如此,總覺得她的手是這樣的繾綣溫柔,帶著萬般柔情,他沉溺於其中,忽然都不願意起身了。
溫柔鄉亦是英雄塚,此話誠不欺我。
想到這裏,他似乎很苦惱,把頭埋進瑤娘懷裏,總覺得異常溫暖。
而瑤娘滿臉通紅,她自己常常為波濤洶湧而苦惱,因此這裏也格外敏感,他還這樣把頭埋進去,但又不是那種旖旎之情,隻是單純想這般做。
“玄策啊,你……”瑤娘推了推他。
高玄策看瑤娘臉若胭脂,也意識到自己方才幹了什麽,他也是臉瞬間紅了。
“瑤娘,怎麽辦呢?真想帶你去,我們就這樣一起,可惜不能。好歹你生了承運,有他陪著你,我也能放心了。”高玄策動情道。
瑤娘自己是個不喜甜言蜜語的人,偏偏遇到高玄策總是如此,起初聽了實在是覺得好聽,但時日久了,她就道:“別矯情了,你有你要做的事情,這也沒什麽。若我能和你一樣,能做自己歡喜的事情,也是如此。”
隻可惜她作為女兒身,不能出將入相,唯獨先把承運培養好才是真。
至於輔助高玄策大業什麽的,她倒是沒想過,因為高玄策太過厲害,他行事有自己的一套,自己貿然插手反而未必是好事。
要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家裏是她主事,高玄策很尊重她,不會反駁她做的決策,外麵就是高玄策自己說了算。
高玄策沒想到瑤娘居然嫌棄他矯情,他嗬了嗬手,咯吱起瑤娘來。
瑤娘怕癢,被他追的滿屋子跑,笑的不行。
“幹什麽呀你?”她推了推高玄策。
這個時候高玄策才發現瑤娘跑的還挺快的,趕緊又讓她停下來:“傻女,你跑那麽快做什麽?小心嚇到我腹中的孩兒。”
瑤娘嬌嗔:“胡說什麽,什麽孩兒呀。”
“我回來也有一段時日,咱們倆成日的同床共枕,有孩兒反而是正常的。”高玄策好奇的看著瑤娘的肚子,暗自盤算自己到時候能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