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玄策穿好衣裳,戴好冠帽,在三師、三傅等太子東宮屬官的陪同下,去往建極殿。日出時,建章帝皇帝服袞冕之服,乘禦輿過來,儀仗官喊“拜”。
高玄策隨文武百官下拜,又有元輔持冊,中書令等人在他的東南方宣策。
前麵冗長一段高玄策沒有進耳,隻聽到“朕之皇三子高玄策人品聰明貴重,東征東胡,西滅西戎戰功累累,其人孝謹天成……特冊立其為皇太子,欽哉。”
終於盼望的事情落在他的身上,高玄策沉著道:“臣謝主隆恩,願吾皇千秋萬代。”
建章帝十分高興,讓高玄策坐在身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
……
冊立太子後,建章帝又大宴群臣,羅至正已經回京複官,他坐在這裏,明裏暗裏都有人過來恭喜他,還有羅敬熙也是頭一次進宮領宴,臉上壓抑著興奮。
二人聽有官員在討論:“我聽陛下對左右提起,說我早封宸王就是告訴你們太子是誰?為何就是有人不懂呢?”
羅至正聽了這話,再看向台上的高玄策,與其他人坐在一起鶴立雞群,甚至比皇上顯得更年輕,更有決斷。
以他私心作為臣子而言,現在國家也的確需要一個精明強幹,知人善用的皇帝,但以女婿而言,女婿太過強大,他這個做爹的可就護不住女兒了。
耳邊又聽羅敬熙指著高台道:“您看,那不是咱們外甥嗎?”
是啊,還有個承運,羅至正鬆了一口氣,那孩子很像瑤娘,比其父相貌還要跟清雋英俊,如今被皇上養在宮中很是疼愛,好歹,也為瑤娘增加了砝碼。
國本已定,大臣們也放了心,況且朝野上下也知道高玄策的能耐,他可不需要什麽名將加持,他自己排名布陣很有一套,在前線和戰士們同吃同住,也頗有威望。
瑤娘也在東宮接受眾人叩拜,她才二十幾歲,以前是宸王妃時,看到七八十歲的人向自己磕頭,就頗為不安,現在更是連內外命婦,母親嫂嫂還有徐青容和沐宛童等人都要叩拜。
她沉著的看了白英一聲,白英笑著喊“起”。
如此,眾人分坐兩邊,之前做親王妃時,戴九翟冠,現在成了太子妃,她則是戴九翬四鳳冠,禮服形製甚至與皇後相對。
坐在底下的徐青容和沐宛童,卻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徐青容馬上就要動身去藩地了,那些曾經支持周王的朝臣們,現在又要周王趕緊就藩,生怕留在京中威脅太子,這讓徐青容欲哭無淚。
更慪氣的是洪淑怡,她原本打算跟在徐青容身邊,將來操縱徐青容,以謀取自己的地位,哪裏知曉周王就藩,她也要跟著一起去河南衛輝。
她進宮可不是為了做個小小的女官的,洪淑怡簡直是慪死了。
瑤娘可不知道她們那些苟且,隻是洪淑怡以前還算嬌媚可人,一雙雪臂很是撩人,隻是因為要求太高,找不到可心的人,但年紀又在宮裏耗費太大了。
再次進宮時就已經很臃腫了,現在在徐青容身邊還要刻意扮,明明也不過三十歲,看起來卻仿佛四十歲,老態龍鍾的樣子,眼睛因為長期做針線,總是模模糊糊,眯起眼睛看人。
據說徐青容還要帶洪淑怡去河南就藩,瑤娘也是鬆了一口氣,此女最擅長使用借刀殺人的法子,而且十分沉得住氣,非比尋常。
再看沐宛童,她倒是真的識趣,居然主動告訴自己當年嚴妃一事有杏兒的參與。
杏兒已經離宮,現下莫女官私下很親近他們,瑤娘也很安心。
殊不知沐宛童是慌了,她當然一直想讓四皇子成為九五之尊,從此夫妻倆不再屈居人下,可是她見四皇子鐵了心要就藩,甚至不惜和她吵了一架,還去睡了別人。
她擔心夫妻分心,因此也就不得不答應了,甚至附和丈夫。
可見羅瑤娘坐在太子妃寶座上,她又嫉妒不已。
賈夫人在身側,不禁親自端了茶給她:“王妃,請用。”
遞完茶,賈夫人也是苦笑,她也不知道是什麽運道,就和四皇子歇了一晚,居然就有了身孕,但她依舊不敢和沐宛童鬥,還要遵從四皇子的命令替他看住皇子妃。
好些人人都有人疼,隻有她沒人疼。
再看看太子妃,無數的人都在她那裏獻媚,人人都在奉承。
瑤娘見完眾人後,去內室換了一身衣裳出來喝娘家人見麵,這次她娘家的人來的算齊整了,甚至連小一輩的孫媳婦頌姐兒都來了。
“皓哥兒媳婦既然有孕在身,怎麽還要過來,快些坐下吧。”瑤娘看她肚子這麽出懷,很是擔心。
汪氏笑道:“我無事。”
瑤娘又讓人把訓哥兒抱出來,這個哥兒生出來的時候,他們都沒見過,鬱氏抱在懷裏不撒手。
她看著女兒道:“聽到這個消息,真是為太子妃高興。”
“娘說什麽呢。”瑤娘其實不願意提,人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能說自己真的如何了,就像前世天祿帝,坐上皇位一年就暴斃。
這種強烈的不安定感,和對世事的不信任感,讓她雖然也高興,但不會很強烈。
可看娘家人歡喜,她也不好潑冷水,又讓人準備了非常豐厚上賞賜,連頌姐兒都得了宮中名貴的貢緞、首飾和字畫等等。
回程的路上,頌姐兒耳邊聽到的全部都是對五姨的讚賞誇獎甚至是羨慕。
隻是下車又見到了敬法舅舅的妾室鬱姨娘,這鬱氏原本隻是個妾,玩物似的,卻因為正妻小蔣氏得了病死了,二房就把她扶正了,眾人當然知曉這是因為鬱嫣有個太子妃表妹,否則,敬法舅舅怎麽會娶她。
她倒好,這次雖然沒進宮,卻也是過來這裏獻殷勤。
鬱嫣從妾扶正,是原配的娘家蔣家人親自承認,甚至親自操辦的,她還有長子,固然以前曾經受苦,現在也覺得自己苦盡甘來了。
可頌姐兒看不慣歸看不慣,她也不傻,自然不會說出來。
一時,羅家姻親上門來,其中還有頌姐兒後娘的娘家竇家,竇家本來和羅家就是老親,現在他們家族不顯,越發要上門走動。
隻是竇家夫人見著頌姐兒就不喜了,這個孩子手段極強,給自己女兒吃了不少暗虧,以至於女兒女婿到現在感情都不好。
頌姐兒哪裏又會給竇家好看,她有得寵的太子妃姨母,還有舅舅兼公公得了封賞,祖父又是宰相,竇家她不放在眼裏,當然還能顯擺一下太子妃對她的喜愛。
“說起來,你也算是我的外孫女了,當年你母親,嘖嘖,才比謝道韞,貌若朝華,若非在選伴讀前和王家定親,今日是誰還說不定呢?這也是造化了。也是,你們家中,的確是羅閣老大人,還有你公公婆婆還是你娘的親哥嫂,哪個都偏愛她,否則,你也不會和我女兒一家子了。安哥兒怎麽說,也前途無可限量啊。”竇夫人說這話就是刺刺她。
這話雖然有挑撥之意,甚至不懷好意,可頌姐兒卻知道也並非完全是假話。
她嫡親外祖母汪氏的娘家人,就和她說起過,當年她娘才是羅家最出眾的姑娘,誰知道最後跌破眼睛,居然是五姨當選。
而外祖父兼現在的祖父,也的確非常偏愛五姨,偏愛到連自己這個嫡親的外孫女以及常常回家探望的六姨母都冷冷淡淡的。
在爹爹的描述中,娘親直到最後一刻都是風華絕代的……
第114章
極致的熱鬧過去就是空虛,高玄策走到東宮門口,神情才溫和一些,東宮是新賜府邸,也在宮中,但是是另賜一座宮殿。
開門之後,他快步進入到寢殿裏,瑤娘正低頭在看書,她還是和往常一樣,手不釋卷,什麽書都喜歡看。
似乎聽到腳步聲,瑤娘站了起來,見他進來,微微一笑:“玄策哥哥。”
沒有喊太子,而是喊玄策哥哥,高玄策聽到就舒暢,心裏頓時軟趴趴的。他有好些話要和瑤娘說,隻是先要脫掉外麵的衣裳,瑤娘立刻走過來,替他寬衣,又服侍他簡單梳洗一般。
高玄策才迫不及待的對瑤娘道:“今日雖然得償所願,但又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麽高興。”
“那是自然,你的位置越高,承擔的事情就越多,背負的責任也越是大。人生就是這樣,當年我費盡心思想進宮做伴讀,想讓我爹知曉我雖然是女子,卻很能幹,讓他們日後都不要欺負我母親。可頭一日做你妹妹的伴讀,就被打手板了,那時我想,什麽有出息啊,頭一天就被打手板了。”瑤娘想到此事,都覺得生氣。
高玄策很不厚道的笑了,還特地問她:“打的哪隻手?”
瑤娘攤開手掌,可憐兮兮的對他道:“就是這隻,把人家差點打成斷掌。”
“我替你吹吹。”他捧著她的手細細的吹。
她的一雙柔荑不似別人,中指的指腹上有繭,平日經常做針線活甚至還能摸到一個針眼,可越是這樣,才越能察覺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瑤娘見他這般溫柔,心中仿佛沁了蜜水似的,又要纏著他說悄悄話:“說真的,你今天受封,有沒有一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有點,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高玄策道。
瑤娘不禁道:“今天好多年紀大的人特地朝拜我,雖然以前我是皇子妃,但畢竟一直在宮中,反而和這些內外命婦們要避嫌,沒想到今日如此,我總有些不忍心。”
高玄策卻不以為然:“這算什麽,有十九歲的進士,也有七十歲的老童生,韓愈有一句話怎麽說的,聞道有先後嘛。”
“什麽呀,這句話可不是這個意思。”瑤娘抽回自己的手。
“反正就是這個意思,你就是太知禮了,不必愧疚。”
“那你也是一樣,已經是太子了,咱們就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以前呢,你是要奪嫡,如今既然已經成功,就該多謀斷,隻是你到底隻是太子,事事要聽父皇的,這樣對許多聰明人來說都很難的,可我覺得這樣對你而言也是一種磨礪。”瑤娘勸解。
高玄策重重點頭,覺得茅塞頓開。
自己心裏的那股空虛,又被瑤娘三言兩語充盈了,甚至到了要起身再去書房的地步。
卻沒想到剛起身,就被瑤娘直接拉住腰帶,她嬌聲道:“急什麽?”
高玄策輕咳一聲,瑤娘站起身來,拉著他走向床邊:“每回都扭扭捏捏的,好不痛快。”
別看高玄策這個大的個子,生的這般矜貴風流,可惜總是過分矜持,尤其是在房事上,非常慫,尤其是親她,還要再三的詢問,硬是沒有那種偶爾強硬些的,瑤娘也沒辦法。
龍鳳帳裏,鴛鴦交頸,當了太子第一日,最快樂的事情原來是此事,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周王比四皇子就藩還要快,到了真的要走的那天,建章帝和高玄策親自送他過去,因為就藩之後,即便是皇帝駕崩或者皇後駕崩,他也是不能回來的,從此遠離京中一切。
前世周王就藩安州,也是如此,尋常還有錦衣衛常常刺探藩王有沒有異心等等。若非是天祿帝登基後無子,又很快暴斃,周王可能一輩子就隻能在安州了。
這次好歹是去的衛輝,中原腹地,藩王府夠大,給的良田鹽田頗多。
瑤娘也在送徐青容她們,還道:“請二嫂放心,母後說起到時候讓二郡主回京讀書。”
徐青容笑道:“那就多謝弟妹了。”
“這沒有我的事兒,都是父皇母後想著你們。”
徐青容有再多的心不甘情不願,但好歹高玄策對周王沒有想象中的惡意,還主動入府交談過,讓周王保重身體,徐青容當然知曉也許這是做給建章帝看的兄友弟恭,所以更加不希望和瑤娘這個時候鬧翻,因此言笑晏晏中也帶著幾分討好。
瑤娘和她寒暄幾句,沒見到洪淑怡,遂多問了一句。
徐青容輕描淡寫道:“她今日有些不舒服,我讓她先去歇息了。”
瑤娘心道,洪淑怡這麽千算計萬算計,最後把自己算計到就藩去,隻是她沒想到洪淑怡已經性命垂危了。
周王那邊正聽建章帝說話,高玄策對哥哥其實也沒有殺意,自古殘害手足同胞,將來風水輪流轉,自己的後代又會如何呢?
當然,這一切基於周王乖覺的情況下,他也不介意建章帝和洪皇後對周王更好點,甚至還親自上前鼓勵周王長子高瑞。
他要做樣子,還是做的很像模像樣。
周王隻盼日後弟弟上位,能夠對自己網開一麵,還念了一段《詩經》:“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這是《毛詩序》裏的二子泛舟,講的是衛宣公的兩個兒子,急子和公子壽的兄弟之情。
高玄策點頭:“當年弟每次讀到目夷和宋襄公之情都忍不住感動,弟僥幸獲父皇冊封,你我兄弟之情,又一母同胞,比目夷和宋襄公更為親近。日後,在藩地若有何事,隻要弟能幫忙,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宋桓公病重時,目夷異母弟太子茲甫請求讓目夷作為繼承人,目夷推辭不肯接受。後來,宋桓公病逝,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即位後,目夷擔任左師,處理朝政大事,宋國由此安定太平。
兄弟二人關係始終很好。
周王見高玄策如此比喻,心知上次自己敗軍歸來,雖說高玄策把他那一派的人幾乎都打殘了,但也隻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傷筋動骨,如今成王敗寇,他也沒什麽話好說。
建章帝見高玄策如此誠懇,瑤娘對徐青容也是十分和善,也忍不住點頭,上位者就要有上位者的氣度。
高玄策隨文武百官下拜,又有元輔持冊,中書令等人在他的東南方宣策。
前麵冗長一段高玄策沒有進耳,隻聽到“朕之皇三子高玄策人品聰明貴重,東征東胡,西滅西戎戰功累累,其人孝謹天成……特冊立其為皇太子,欽哉。”
終於盼望的事情落在他的身上,高玄策沉著道:“臣謝主隆恩,願吾皇千秋萬代。”
建章帝十分高興,讓高玄策坐在身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
……
冊立太子後,建章帝又大宴群臣,羅至正已經回京複官,他坐在這裏,明裏暗裏都有人過來恭喜他,還有羅敬熙也是頭一次進宮領宴,臉上壓抑著興奮。
二人聽有官員在討論:“我聽陛下對左右提起,說我早封宸王就是告訴你們太子是誰?為何就是有人不懂呢?”
羅至正聽了這話,再看向台上的高玄策,與其他人坐在一起鶴立雞群,甚至比皇上顯得更年輕,更有決斷。
以他私心作為臣子而言,現在國家也的確需要一個精明強幹,知人善用的皇帝,但以女婿而言,女婿太過強大,他這個做爹的可就護不住女兒了。
耳邊又聽羅敬熙指著高台道:“您看,那不是咱們外甥嗎?”
是啊,還有個承運,羅至正鬆了一口氣,那孩子很像瑤娘,比其父相貌還要跟清雋英俊,如今被皇上養在宮中很是疼愛,好歹,也為瑤娘增加了砝碼。
國本已定,大臣們也放了心,況且朝野上下也知道高玄策的能耐,他可不需要什麽名將加持,他自己排名布陣很有一套,在前線和戰士們同吃同住,也頗有威望。
瑤娘也在東宮接受眾人叩拜,她才二十幾歲,以前是宸王妃時,看到七八十歲的人向自己磕頭,就頗為不安,現在更是連內外命婦,母親嫂嫂還有徐青容和沐宛童等人都要叩拜。
她沉著的看了白英一聲,白英笑著喊“起”。
如此,眾人分坐兩邊,之前做親王妃時,戴九翟冠,現在成了太子妃,她則是戴九翬四鳳冠,禮服形製甚至與皇後相對。
坐在底下的徐青容和沐宛童,卻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徐青容馬上就要動身去藩地了,那些曾經支持周王的朝臣們,現在又要周王趕緊就藩,生怕留在京中威脅太子,這讓徐青容欲哭無淚。
更慪氣的是洪淑怡,她原本打算跟在徐青容身邊,將來操縱徐青容,以謀取自己的地位,哪裏知曉周王就藩,她也要跟著一起去河南衛輝。
她進宮可不是為了做個小小的女官的,洪淑怡簡直是慪死了。
瑤娘可不知道她們那些苟且,隻是洪淑怡以前還算嬌媚可人,一雙雪臂很是撩人,隻是因為要求太高,找不到可心的人,但年紀又在宮裏耗費太大了。
再次進宮時就已經很臃腫了,現在在徐青容身邊還要刻意扮,明明也不過三十歲,看起來卻仿佛四十歲,老態龍鍾的樣子,眼睛因為長期做針線,總是模模糊糊,眯起眼睛看人。
據說徐青容還要帶洪淑怡去河南就藩,瑤娘也是鬆了一口氣,此女最擅長使用借刀殺人的法子,而且十分沉得住氣,非比尋常。
再看沐宛童,她倒是真的識趣,居然主動告訴自己當年嚴妃一事有杏兒的參與。
杏兒已經離宮,現下莫女官私下很親近他們,瑤娘也很安心。
殊不知沐宛童是慌了,她當然一直想讓四皇子成為九五之尊,從此夫妻倆不再屈居人下,可是她見四皇子鐵了心要就藩,甚至不惜和她吵了一架,還去睡了別人。
她擔心夫妻分心,因此也就不得不答應了,甚至附和丈夫。
可見羅瑤娘坐在太子妃寶座上,她又嫉妒不已。
賈夫人在身側,不禁親自端了茶給她:“王妃,請用。”
遞完茶,賈夫人也是苦笑,她也不知道是什麽運道,就和四皇子歇了一晚,居然就有了身孕,但她依舊不敢和沐宛童鬥,還要遵從四皇子的命令替他看住皇子妃。
好些人人都有人疼,隻有她沒人疼。
再看看太子妃,無數的人都在她那裏獻媚,人人都在奉承。
瑤娘見完眾人後,去內室換了一身衣裳出來喝娘家人見麵,這次她娘家的人來的算齊整了,甚至連小一輩的孫媳婦頌姐兒都來了。
“皓哥兒媳婦既然有孕在身,怎麽還要過來,快些坐下吧。”瑤娘看她肚子這麽出懷,很是擔心。
汪氏笑道:“我無事。”
瑤娘又讓人把訓哥兒抱出來,這個哥兒生出來的時候,他們都沒見過,鬱氏抱在懷裏不撒手。
她看著女兒道:“聽到這個消息,真是為太子妃高興。”
“娘說什麽呢。”瑤娘其實不願意提,人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能說自己真的如何了,就像前世天祿帝,坐上皇位一年就暴斃。
這種強烈的不安定感,和對世事的不信任感,讓她雖然也高興,但不會很強烈。
可看娘家人歡喜,她也不好潑冷水,又讓人準備了非常豐厚上賞賜,連頌姐兒都得了宮中名貴的貢緞、首飾和字畫等等。
回程的路上,頌姐兒耳邊聽到的全部都是對五姨的讚賞誇獎甚至是羨慕。
隻是下車又見到了敬法舅舅的妾室鬱姨娘,這鬱氏原本隻是個妾,玩物似的,卻因為正妻小蔣氏得了病死了,二房就把她扶正了,眾人當然知曉這是因為鬱嫣有個太子妃表妹,否則,敬法舅舅怎麽會娶她。
她倒好,這次雖然沒進宮,卻也是過來這裏獻殷勤。
鬱嫣從妾扶正,是原配的娘家蔣家人親自承認,甚至親自操辦的,她還有長子,固然以前曾經受苦,現在也覺得自己苦盡甘來了。
可頌姐兒看不慣歸看不慣,她也不傻,自然不會說出來。
一時,羅家姻親上門來,其中還有頌姐兒後娘的娘家竇家,竇家本來和羅家就是老親,現在他們家族不顯,越發要上門走動。
隻是竇家夫人見著頌姐兒就不喜了,這個孩子手段極強,給自己女兒吃了不少暗虧,以至於女兒女婿到現在感情都不好。
頌姐兒哪裏又會給竇家好看,她有得寵的太子妃姨母,還有舅舅兼公公得了封賞,祖父又是宰相,竇家她不放在眼裏,當然還能顯擺一下太子妃對她的喜愛。
“說起來,你也算是我的外孫女了,當年你母親,嘖嘖,才比謝道韞,貌若朝華,若非在選伴讀前和王家定親,今日是誰還說不定呢?這也是造化了。也是,你們家中,的確是羅閣老大人,還有你公公婆婆還是你娘的親哥嫂,哪個都偏愛她,否則,你也不會和我女兒一家子了。安哥兒怎麽說,也前途無可限量啊。”竇夫人說這話就是刺刺她。
這話雖然有挑撥之意,甚至不懷好意,可頌姐兒卻知道也並非完全是假話。
她嫡親外祖母汪氏的娘家人,就和她說起過,當年她娘才是羅家最出眾的姑娘,誰知道最後跌破眼睛,居然是五姨當選。
而外祖父兼現在的祖父,也的確非常偏愛五姨,偏愛到連自己這個嫡親的外孫女以及常常回家探望的六姨母都冷冷淡淡的。
在爹爹的描述中,娘親直到最後一刻都是風華絕代的……
第114章
極致的熱鬧過去就是空虛,高玄策走到東宮門口,神情才溫和一些,東宮是新賜府邸,也在宮中,但是是另賜一座宮殿。
開門之後,他快步進入到寢殿裏,瑤娘正低頭在看書,她還是和往常一樣,手不釋卷,什麽書都喜歡看。
似乎聽到腳步聲,瑤娘站了起來,見他進來,微微一笑:“玄策哥哥。”
沒有喊太子,而是喊玄策哥哥,高玄策聽到就舒暢,心裏頓時軟趴趴的。他有好些話要和瑤娘說,隻是先要脫掉外麵的衣裳,瑤娘立刻走過來,替他寬衣,又服侍他簡單梳洗一般。
高玄策才迫不及待的對瑤娘道:“今日雖然得償所願,但又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麽高興。”
“那是自然,你的位置越高,承擔的事情就越多,背負的責任也越是大。人生就是這樣,當年我費盡心思想進宮做伴讀,想讓我爹知曉我雖然是女子,卻很能幹,讓他們日後都不要欺負我母親。可頭一日做你妹妹的伴讀,就被打手板了,那時我想,什麽有出息啊,頭一天就被打手板了。”瑤娘想到此事,都覺得生氣。
高玄策很不厚道的笑了,還特地問她:“打的哪隻手?”
瑤娘攤開手掌,可憐兮兮的對他道:“就是這隻,把人家差點打成斷掌。”
“我替你吹吹。”他捧著她的手細細的吹。
她的一雙柔荑不似別人,中指的指腹上有繭,平日經常做針線活甚至還能摸到一個針眼,可越是這樣,才越能察覺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瑤娘見他這般溫柔,心中仿佛沁了蜜水似的,又要纏著他說悄悄話:“說真的,你今天受封,有沒有一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有點,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高玄策道。
瑤娘不禁道:“今天好多年紀大的人特地朝拜我,雖然以前我是皇子妃,但畢竟一直在宮中,反而和這些內外命婦們要避嫌,沒想到今日如此,我總有些不忍心。”
高玄策卻不以為然:“這算什麽,有十九歲的進士,也有七十歲的老童生,韓愈有一句話怎麽說的,聞道有先後嘛。”
“什麽呀,這句話可不是這個意思。”瑤娘抽回自己的手。
“反正就是這個意思,你就是太知禮了,不必愧疚。”
“那你也是一樣,已經是太子了,咱們就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以前呢,你是要奪嫡,如今既然已經成功,就該多謀斷,隻是你到底隻是太子,事事要聽父皇的,這樣對許多聰明人來說都很難的,可我覺得這樣對你而言也是一種磨礪。”瑤娘勸解。
高玄策重重點頭,覺得茅塞頓開。
自己心裏的那股空虛,又被瑤娘三言兩語充盈了,甚至到了要起身再去書房的地步。
卻沒想到剛起身,就被瑤娘直接拉住腰帶,她嬌聲道:“急什麽?”
高玄策輕咳一聲,瑤娘站起身來,拉著他走向床邊:“每回都扭扭捏捏的,好不痛快。”
別看高玄策這個大的個子,生的這般矜貴風流,可惜總是過分矜持,尤其是在房事上,非常慫,尤其是親她,還要再三的詢問,硬是沒有那種偶爾強硬些的,瑤娘也沒辦法。
龍鳳帳裏,鴛鴦交頸,當了太子第一日,最快樂的事情原來是此事,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周王比四皇子就藩還要快,到了真的要走的那天,建章帝和高玄策親自送他過去,因為就藩之後,即便是皇帝駕崩或者皇後駕崩,他也是不能回來的,從此遠離京中一切。
前世周王就藩安州,也是如此,尋常還有錦衣衛常常刺探藩王有沒有異心等等。若非是天祿帝登基後無子,又很快暴斃,周王可能一輩子就隻能在安州了。
這次好歹是去的衛輝,中原腹地,藩王府夠大,給的良田鹽田頗多。
瑤娘也在送徐青容她們,還道:“請二嫂放心,母後說起到時候讓二郡主回京讀書。”
徐青容笑道:“那就多謝弟妹了。”
“這沒有我的事兒,都是父皇母後想著你們。”
徐青容有再多的心不甘情不願,但好歹高玄策對周王沒有想象中的惡意,還主動入府交談過,讓周王保重身體,徐青容當然知曉也許這是做給建章帝看的兄友弟恭,所以更加不希望和瑤娘這個時候鬧翻,因此言笑晏晏中也帶著幾分討好。
瑤娘和她寒暄幾句,沒見到洪淑怡,遂多問了一句。
徐青容輕描淡寫道:“她今日有些不舒服,我讓她先去歇息了。”
瑤娘心道,洪淑怡這麽千算計萬算計,最後把自己算計到就藩去,隻是她沒想到洪淑怡已經性命垂危了。
周王那邊正聽建章帝說話,高玄策對哥哥其實也沒有殺意,自古殘害手足同胞,將來風水輪流轉,自己的後代又會如何呢?
當然,這一切基於周王乖覺的情況下,他也不介意建章帝和洪皇後對周王更好點,甚至還親自上前鼓勵周王長子高瑞。
他要做樣子,還是做的很像模像樣。
周王隻盼日後弟弟上位,能夠對自己網開一麵,還念了一段《詩經》:“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這是《毛詩序》裏的二子泛舟,講的是衛宣公的兩個兒子,急子和公子壽的兄弟之情。
高玄策點頭:“當年弟每次讀到目夷和宋襄公之情都忍不住感動,弟僥幸獲父皇冊封,你我兄弟之情,又一母同胞,比目夷和宋襄公更為親近。日後,在藩地若有何事,隻要弟能幫忙,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宋桓公病重時,目夷異母弟太子茲甫請求讓目夷作為繼承人,目夷推辭不肯接受。後來,宋桓公病逝,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即位後,目夷擔任左師,處理朝政大事,宋國由此安定太平。
兄弟二人關係始終很好。
周王見高玄策如此比喻,心知上次自己敗軍歸來,雖說高玄策把他那一派的人幾乎都打殘了,但也隻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傷筋動骨,如今成王敗寇,他也沒什麽話好說。
建章帝見高玄策如此誠懇,瑤娘對徐青容也是十分和善,也忍不住點頭,上位者就要有上位者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