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皓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我早就放心她了。”
想起當年姐姐小時候帶著他玩兒,給他做小蚱蜢小蝴蝶的日子,還有小時候他咳疾難痊愈,是姐姐給的偏方,這些事情大人們都忘記了,他還默默能記住。
“你還同我說假話。”汪氏取笑她,“你心裏總惦記著你的姐姐,說真的,我羨慕你們姐弟情深,不像我,姐姐們長大了,我年紀小,好多事情都記不得了。”
說到這裏小夫妻倆又感慨一番。
敬皓突然想起什麽:“你這個馬大哈,我外甥封了太孫,他們都去文華堂恭賀我母親了,你還在這裏扯閑篇。”
汪氏一拍腦袋:“我得趕緊過去。”
羅家人聚在一起高興之後,俱換上了大妝進宮慶賀,瑤娘其實也不是時常能見到娘家人的,一個月一次已經算是很頻繁了,這還是因為她有孕在身。
難得瑤娘也笑的開懷:“現在太孫隨太子在皇上那裏,隻是現下見不著了。”
這是她唯一得意的時候,鬱氏知曉女兒的,平日無論誰恭維她,她都是淡淡的,真是應了別人說衛子夫的那句話,生男無喜,生女無憂。
甚至鬱氏都覺得女兒活的完全不像自己的女兒,畢竟,她曾經在家裏可是小小年紀就帶婆子懲治過江媼那樣的壞人的。
“太孫聰明伶俐,也不怪皇上最愛這個孫子。”
“這有什麽,太孫是太子的嫡長子,也是皇上的嫡長孫啊……”
大家都在奉承瑤娘,瑤娘想起前世屈居人下的承運,這輩子也總算是翻身了。
其實皇上早就已經讓禮部開始做承運的衣裳了,在瑤娘生孩子之前,承運的冊封禮總算是成功了。
“兒子給母妃請安。”
瑤娘上前扶著他起身,這個孩子年紀雖然小,但是太孫服飾著身,完全不同,母子二人對視而笑。
……
真陽公主還得進宮慶祝,隻見瑤娘高興,卻對婉婉的事情沒有半點交代。
連興安公主都摟著女兒奉承瑤娘:“太子妃平素教養太孫辛苦,如今雖說是水到渠成,但也是太子妃勞苦功勞才是。”
“不敢當,一切都是皇上教導有方。”
“那也是太子妃會教孩子,皇上才養在膝下的。”興安公主自從母妃和哥哥倒台,多年一蹶不振,現下她重新獲得皇上的看重,常常往宮裏走的很勤。
在瑤娘這裏多有奉承,冬日的袍褂,夏日的衣衫,她也是時常進獻東宮。
她倒是也不求東宮對她多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壞就好了。
瑤娘對興安公主本來尋常,聞言也隻不過笑了笑,心想,她倒是個識時務的人。
宮裏的人非常會看眼色,自從承運封了太孫,瑤娘的地位也高了許多,至少比之前在洪皇後那裏也更有體麵。
真陽公主隻得私下含淚勸女兒在宮中好好的讀書,她現在還沒辦法弄女兒回去,即便她自己現在要回江南,洪皇後都道:“你侄兒剛封太孫,皇上身體不好,你要留下來隨時準備侍疾啊。”
這話說的很小聲,畢竟皇後說皇帝身子不好,也是大不敬的。
真陽公主實在是無法,隻得吩咐黃如霜:“你是婉婉的伴讀,要好好照顧好婉婉,我就多謝你了。”
“是,請公主放心。”黃如霜鬆了一口氣,她差點以為景婉出宮,自己就沒辦法留下來了。
這個時候真陽公主不得不想,自己終於明白母後所說太子妃不是她的伴讀,也不僅僅是她的嫂子了,因為她對自己的話可以直接忽視。
她雖然身為公主,按道理應該是說話極其有分量,但因為她和高玄策的關係外冷內熱,所以沒辦法影響高玄策。
現在,她終於懂了。
不僅是她懂了,就連遠在藩地的徐青容和沐宛童也絕望了。
徐青容雖然在遠離京中之時,表現的淡泊,似乎完全放棄,可她知曉高玄策經常在戰場,因此日日上香拜佛,求高玄策去死,這樣周王依舊可以封帝,可現在封了太孫之後,就是明確即便高玄策身死,高稷可以直接繼位。
這幾乎讓她的皇後夢直接破碎。
希望完全破碎,因此,即便拚命求來的求子藥,讓她有了身孕,她似乎也不太高興。
兒子再如何掙紮,也不過是個藩王,一輩子都去不了京城。
李夫人卻如臨大敵,很快她的長子滿了十歲就能封世子了,這個時候徐青容有身孕,就是她多年的指望泡湯了。
且不說周王內宅如何,沐宛童本就嫉妒心強,因為賈夫人生下兒子封了側妃之後,她就和四皇子的關係越來越差,常常說不到幾句就吵架。
她其實和徐青容也有差不多的指望,她比徐青容勢力更強,鎮南王還是異姓王,有兵權。
現在聽到太孫都封了,沐宛童就再也沒有任何指望了,她甚至開始和貞娘埋怨:“四哥隻是個郡王,到我的兒子這裏,隻能是個輔國將軍,連王都不是……”
“您之前都很平靜,不再提這些事情,要和四皇子把關係打好,怎麽又提這件事情呢?”貞娘子覺得沐宛童要的太多了。
又要忠厚老實,一心一意聽她話的人,又希望那個人能野心勃勃胸懷天下,效仿李世民來個玄武門之變。
可四皇子是個膽小平淡的人,他就是不想提心吊膽啊。
沐宛童站起來,愣愣的道:“那又如何呢?他現在也常往賈氏那裏去啊。我和他終歸回不到以前了,他憎恨我故意害了嚴妃娘娘,我則埋怨他不上進。那一年,英雄救美,我本以為他是全天下心地最好的人,我願意輔佐他,可他終究辜負了我,反而是我處處看不上的勢利冷血的高玄策,卻已經是坐穩了位置。”
更讓沐宛童難過的是,她還得堆起笑臉,打點給京中的太孫的禮。
因為,她再也不是那個想甩臉子就甩臉子的沐宛童了。
第128章
東宮在迎接了三位男孩之後,終於迎來了一位千金,高玄策也是喜不自勝,瑤娘看著女兒皺巴巴的小臉,忍不住貼臉上去。
她就是這麽大了,也還是說小孩子話:“以前自己沒生孩子的時候,看到別人的小孩子剛生出來皺巴巴的,總覺得好醜,為何那些大人還那麽喜歡,現在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自家孩子無論如何,在做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
鬱氏覺得女兒可愛,但想起她小時候就被掉包,在自己身邊的都是鍾心兒,不免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女兒。
瑤娘是個多麽通透的女子,她一看鬱氏這般,就道:“娘,別在想以前的事情了,女兒回來,您沒有一天虧待我,女兒感激不盡呢。”
說真的如果是她,發現承運承澤或者是訓哥兒不是她的兒子,而是被掉包了,她要一時舍棄都很難,因為人都有感情,而母親能做到這樣,真的是很不容易。
隨著她年紀越大,對這種事情體會的就越深,人之所以和畜生不同,皆因人有靈智,更因人有感情。
這次生的這個小女兒,瑤娘替她取了個名字叫玉藻,原本是因為她生下來臉紅紅的,高玄策說她麵色如棗,可叫那個棗,有點土,瑤娘就改成這個藻了。
高玄策見瑤娘抱孩子,連忙阻止:“月子裏不能抱孩子的,你要好好休養,平日就夠累的了,還這般,小心出了月子都是病。”
“我知道了。”瑤娘笑著受用了丈夫的體貼。
近來,因為東胡退兵,大臨算是平靜了一些時候,但國內大小事務要處理起來也是十分繁複,大臣了,親近了容易失去分寸,嚴厲了容易失去臣心,讓他們不敢真的盡力。
高玄策往榻上一躺,歎了口氣:“和他們扯閑篇,還不如去戰場打仗。”
再有,他隻是太子,真正決斷的人是皇帝,可皇帝尤其是年紀大了以後,更是很求名,對士紳讀書人無限寬容,為了留仁君的名。
這讓他沒辦法施展開來,因此,高玄策隻能自己憋悶了。
還好在瑤娘這裏,瑤娘能夠安慰他:“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也不要太急了,許多問題也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反正咱們倆解決事情挺像的,都是抓大放小,把你覺得最難辦的事情解決了,小事情慢慢來。”
高玄策聽了直點頭:“沒錯,就是這樣,大概我也是求全的性子,無論做什麽事情,總想盡善盡美,可天底下哪裏有那麽多盡善盡美的事情。”
瑤娘不免提起了真陽公主的事情:“說來,都是我的不是,之前她找我說想帶婉婉去江南,說了不少話,我那個時候懷有身孕,難免頭腦混沌。昨兒,我一個人坐在床上想了想,才知曉原來她是想讓我和你替婉婉求個郡主的封賞,真是我的不是了。”
現在兒子也封了太孫,瑤娘沒有太多顧慮,把問題拋給高玄策。
哪知高玄策道:“不必管她,你就是太好了,什麽都想著別人,她可曾想過你?就是當初,她想著你,那都是你自己掙來的。我親耳聽到她還當著你的麵說你是伴讀,自古尊卑有別,你如今是天家的人,怎麽還能如此?此事,你也不必多想,她自己受寵,我們又不攔著父皇分封。”
多的是公主們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皇上青睞,從而讓駙馬和自家孩子平步青雲的。
瑤娘聞言當然很滿意,不過,她也說了一句公道話:“她應該也沒想那麽多。以前做郡主時,也頗有眼色,並不是完全心底沒有成算。”
“那就不是蠢事壞了,我都知道莊令儀如何欺負你的,她難道不知道?就因為莊令儀沒有傷害到你,難道就沒有傷害嗎?”高玄策被懷裏這個小傻子氣死了,太善良了。
瑤娘笑眯眯餓看著他:“所以我好人有好報,上天賜給我這麽好的夫君。我不管你對別人如何,你對我一直是很好的,我可能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高玄策本來凶巴巴的,但聽瑤娘這麽說,眼神亮晶晶的,恨不得瑤娘再多誇誇他才好。
見他這樣,瑤娘忍不住發笑。
出了月子以後,瑤娘就開始留心自己的身體,每日不久坐,甚至帶著訓哥兒走去坤寧宮請安,覺得渾身氣血都通了。
洪皇後第一次聽說她走過來的時候,還道:“正是該保養的時候,你走過來做什麽?”
“一來是訓哥兒不肯走動,不像他哥哥們一樣,我就想帶著他多走動,免得到時候這孩子讀書了不愛動彈。再者,早上過來這樣走動一下也好。”
況且,瑤娘笑道:“還是太子告訴我說《老老恒言·散步》上說:“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
洪皇後擺手:“罷了,你呀隻聽太子的話。”
瑤娘低垂臻首,並不辯解,因為她很清楚公婆都喜歡看兒媳婦聽兒子的話,反正他們要麵子,自己要裏子,自己在外給足高玄策麵子,家裏高玄策反而最怕她。
在瑤娘到了之後,隨後麗貴妃等嬪妃來請安,瑤娘又起身行禮,她們連忙避開,不敢受禮,但心裏對太子妃都很有好感。
這位可是未來的主母,她們都要靠她吃飯的,她脾氣好點,大家更好相處。當然,她若脾氣不好,眾妃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扳不倒你,倒是難為你一下,讓你難受也不是不可能。
不要以為你在上位,就每個人都心悅誠服。
現在洪貴妃兒子封了太子,人也越發從容,在她宮裏學規矩的兩個女子順利封了美人,她們年紀輕,人也俏皮一些。
“三公主如何了?”洪皇後關心問著端妃。
這位雖然生了位公主,三三公主生的很像建章帝,又是小女兒,非常討喜。
端妃笑道:“娘娘放心,這孩子已經大好了。”
“唔,聖上說讓三公主好生養著,再過兩年替她選伴讀,入書齋讀書。”洪皇後也算是拉近和端妃的關係。
端妃還是因為頗有分量的宮妃,但她不如麗貴妃善解人意,知道進退,因此生了孩子有些驕傲,又因為皇後禮遇,不免得意了幾分。
麗貴妃有兩位皇子又受寵,皇後偏偏隻抬舉生了一位公主的端妃,大概這就是後宮的製衡之道了。
次日來請安,端妃就把三公主帶來了,三公主是個熱鬧性子,人雖然小,但是跑來跑去,比訓哥兒來更為好動。
比如訓哥兒在一旁玩機關,她就拿著玩具四處跑,還咯咯咯的笑。
訓哥兒就不喜歡她,瑤娘也不會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要讓著誰,甚至她都不會對承運說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弟弟如何。
都是人,大家憑什麽讓著你?
今日女眷們爭說的開心,隻聽三公主“哇”多的一聲哭出來了,訓哥兒見她哭了,有一點慌,手上的機關就掉在地上了。
端妃見寶貝女兒哭了,立馬就慌了,但她知曉分寸,看向皇後和太子妃。
要說,瑤娘是最相信兒子的,因此問起乳母:“三公主怎麽了?”
這位乳母是訓哥兒的乳母衛氏,她不會替端妃隱瞞,就道:“方才三爺正在此處玩這個鳳鳴百鳥,公主就要拿過來玩兒,這……”
兩相爭執,公主拉不過,就往後仰,摔倒在地。
想起當年姐姐小時候帶著他玩兒,給他做小蚱蜢小蝴蝶的日子,還有小時候他咳疾難痊愈,是姐姐給的偏方,這些事情大人們都忘記了,他還默默能記住。
“你還同我說假話。”汪氏取笑她,“你心裏總惦記著你的姐姐,說真的,我羨慕你們姐弟情深,不像我,姐姐們長大了,我年紀小,好多事情都記不得了。”
說到這裏小夫妻倆又感慨一番。
敬皓突然想起什麽:“你這個馬大哈,我外甥封了太孫,他們都去文華堂恭賀我母親了,你還在這裏扯閑篇。”
汪氏一拍腦袋:“我得趕緊過去。”
羅家人聚在一起高興之後,俱換上了大妝進宮慶賀,瑤娘其實也不是時常能見到娘家人的,一個月一次已經算是很頻繁了,這還是因為她有孕在身。
難得瑤娘也笑的開懷:“現在太孫隨太子在皇上那裏,隻是現下見不著了。”
這是她唯一得意的時候,鬱氏知曉女兒的,平日無論誰恭維她,她都是淡淡的,真是應了別人說衛子夫的那句話,生男無喜,生女無憂。
甚至鬱氏都覺得女兒活的完全不像自己的女兒,畢竟,她曾經在家裏可是小小年紀就帶婆子懲治過江媼那樣的壞人的。
“太孫聰明伶俐,也不怪皇上最愛這個孫子。”
“這有什麽,太孫是太子的嫡長子,也是皇上的嫡長孫啊……”
大家都在奉承瑤娘,瑤娘想起前世屈居人下的承運,這輩子也總算是翻身了。
其實皇上早就已經讓禮部開始做承運的衣裳了,在瑤娘生孩子之前,承運的冊封禮總算是成功了。
“兒子給母妃請安。”
瑤娘上前扶著他起身,這個孩子年紀雖然小,但是太孫服飾著身,完全不同,母子二人對視而笑。
……
真陽公主還得進宮慶祝,隻見瑤娘高興,卻對婉婉的事情沒有半點交代。
連興安公主都摟著女兒奉承瑤娘:“太子妃平素教養太孫辛苦,如今雖說是水到渠成,但也是太子妃勞苦功勞才是。”
“不敢當,一切都是皇上教導有方。”
“那也是太子妃會教孩子,皇上才養在膝下的。”興安公主自從母妃和哥哥倒台,多年一蹶不振,現下她重新獲得皇上的看重,常常往宮裏走的很勤。
在瑤娘這裏多有奉承,冬日的袍褂,夏日的衣衫,她也是時常進獻東宮。
她倒是也不求東宮對她多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壞就好了。
瑤娘對興安公主本來尋常,聞言也隻不過笑了笑,心想,她倒是個識時務的人。
宮裏的人非常會看眼色,自從承運封了太孫,瑤娘的地位也高了許多,至少比之前在洪皇後那裏也更有體麵。
真陽公主隻得私下含淚勸女兒在宮中好好的讀書,她現在還沒辦法弄女兒回去,即便她自己現在要回江南,洪皇後都道:“你侄兒剛封太孫,皇上身體不好,你要留下來隨時準備侍疾啊。”
這話說的很小聲,畢竟皇後說皇帝身子不好,也是大不敬的。
真陽公主實在是無法,隻得吩咐黃如霜:“你是婉婉的伴讀,要好好照顧好婉婉,我就多謝你了。”
“是,請公主放心。”黃如霜鬆了一口氣,她差點以為景婉出宮,自己就沒辦法留下來了。
這個時候真陽公主不得不想,自己終於明白母後所說太子妃不是她的伴讀,也不僅僅是她的嫂子了,因為她對自己的話可以直接忽視。
她雖然身為公主,按道理應該是說話極其有分量,但因為她和高玄策的關係外冷內熱,所以沒辦法影響高玄策。
現在,她終於懂了。
不僅是她懂了,就連遠在藩地的徐青容和沐宛童也絕望了。
徐青容雖然在遠離京中之時,表現的淡泊,似乎完全放棄,可她知曉高玄策經常在戰場,因此日日上香拜佛,求高玄策去死,這樣周王依舊可以封帝,可現在封了太孫之後,就是明確即便高玄策身死,高稷可以直接繼位。
這幾乎讓她的皇後夢直接破碎。
希望完全破碎,因此,即便拚命求來的求子藥,讓她有了身孕,她似乎也不太高興。
兒子再如何掙紮,也不過是個藩王,一輩子都去不了京城。
李夫人卻如臨大敵,很快她的長子滿了十歲就能封世子了,這個時候徐青容有身孕,就是她多年的指望泡湯了。
且不說周王內宅如何,沐宛童本就嫉妒心強,因為賈夫人生下兒子封了側妃之後,她就和四皇子的關係越來越差,常常說不到幾句就吵架。
她其實和徐青容也有差不多的指望,她比徐青容勢力更強,鎮南王還是異姓王,有兵權。
現在聽到太孫都封了,沐宛童就再也沒有任何指望了,她甚至開始和貞娘埋怨:“四哥隻是個郡王,到我的兒子這裏,隻能是個輔國將軍,連王都不是……”
“您之前都很平靜,不再提這些事情,要和四皇子把關係打好,怎麽又提這件事情呢?”貞娘子覺得沐宛童要的太多了。
又要忠厚老實,一心一意聽她話的人,又希望那個人能野心勃勃胸懷天下,效仿李世民來個玄武門之變。
可四皇子是個膽小平淡的人,他就是不想提心吊膽啊。
沐宛童站起來,愣愣的道:“那又如何呢?他現在也常往賈氏那裏去啊。我和他終歸回不到以前了,他憎恨我故意害了嚴妃娘娘,我則埋怨他不上進。那一年,英雄救美,我本以為他是全天下心地最好的人,我願意輔佐他,可他終究辜負了我,反而是我處處看不上的勢利冷血的高玄策,卻已經是坐穩了位置。”
更讓沐宛童難過的是,她還得堆起笑臉,打點給京中的太孫的禮。
因為,她再也不是那個想甩臉子就甩臉子的沐宛童了。
第128章
東宮在迎接了三位男孩之後,終於迎來了一位千金,高玄策也是喜不自勝,瑤娘看著女兒皺巴巴的小臉,忍不住貼臉上去。
她就是這麽大了,也還是說小孩子話:“以前自己沒生孩子的時候,看到別人的小孩子剛生出來皺巴巴的,總覺得好醜,為何那些大人還那麽喜歡,現在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自家孩子無論如何,在做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
鬱氏覺得女兒可愛,但想起她小時候就被掉包,在自己身邊的都是鍾心兒,不免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女兒。
瑤娘是個多麽通透的女子,她一看鬱氏這般,就道:“娘,別在想以前的事情了,女兒回來,您沒有一天虧待我,女兒感激不盡呢。”
說真的如果是她,發現承運承澤或者是訓哥兒不是她的兒子,而是被掉包了,她要一時舍棄都很難,因為人都有感情,而母親能做到這樣,真的是很不容易。
隨著她年紀越大,對這種事情體會的就越深,人之所以和畜生不同,皆因人有靈智,更因人有感情。
這次生的這個小女兒,瑤娘替她取了個名字叫玉藻,原本是因為她生下來臉紅紅的,高玄策說她麵色如棗,可叫那個棗,有點土,瑤娘就改成這個藻了。
高玄策見瑤娘抱孩子,連忙阻止:“月子裏不能抱孩子的,你要好好休養,平日就夠累的了,還這般,小心出了月子都是病。”
“我知道了。”瑤娘笑著受用了丈夫的體貼。
近來,因為東胡退兵,大臨算是平靜了一些時候,但國內大小事務要處理起來也是十分繁複,大臣了,親近了容易失去分寸,嚴厲了容易失去臣心,讓他們不敢真的盡力。
高玄策往榻上一躺,歎了口氣:“和他們扯閑篇,還不如去戰場打仗。”
再有,他隻是太子,真正決斷的人是皇帝,可皇帝尤其是年紀大了以後,更是很求名,對士紳讀書人無限寬容,為了留仁君的名。
這讓他沒辦法施展開來,因此,高玄策隻能自己憋悶了。
還好在瑤娘這裏,瑤娘能夠安慰他:“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也不要太急了,許多問題也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反正咱們倆解決事情挺像的,都是抓大放小,把你覺得最難辦的事情解決了,小事情慢慢來。”
高玄策聽了直點頭:“沒錯,就是這樣,大概我也是求全的性子,無論做什麽事情,總想盡善盡美,可天底下哪裏有那麽多盡善盡美的事情。”
瑤娘不免提起了真陽公主的事情:“說來,都是我的不是,之前她找我說想帶婉婉去江南,說了不少話,我那個時候懷有身孕,難免頭腦混沌。昨兒,我一個人坐在床上想了想,才知曉原來她是想讓我和你替婉婉求個郡主的封賞,真是我的不是了。”
現在兒子也封了太孫,瑤娘沒有太多顧慮,把問題拋給高玄策。
哪知高玄策道:“不必管她,你就是太好了,什麽都想著別人,她可曾想過你?就是當初,她想著你,那都是你自己掙來的。我親耳聽到她還當著你的麵說你是伴讀,自古尊卑有別,你如今是天家的人,怎麽還能如此?此事,你也不必多想,她自己受寵,我們又不攔著父皇分封。”
多的是公主們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皇上青睞,從而讓駙馬和自家孩子平步青雲的。
瑤娘聞言當然很滿意,不過,她也說了一句公道話:“她應該也沒想那麽多。以前做郡主時,也頗有眼色,並不是完全心底沒有成算。”
“那就不是蠢事壞了,我都知道莊令儀如何欺負你的,她難道不知道?就因為莊令儀沒有傷害到你,難道就沒有傷害嗎?”高玄策被懷裏這個小傻子氣死了,太善良了。
瑤娘笑眯眯餓看著他:“所以我好人有好報,上天賜給我這麽好的夫君。我不管你對別人如何,你對我一直是很好的,我可能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高玄策本來凶巴巴的,但聽瑤娘這麽說,眼神亮晶晶的,恨不得瑤娘再多誇誇他才好。
見他這樣,瑤娘忍不住發笑。
出了月子以後,瑤娘就開始留心自己的身體,每日不久坐,甚至帶著訓哥兒走去坤寧宮請安,覺得渾身氣血都通了。
洪皇後第一次聽說她走過來的時候,還道:“正是該保養的時候,你走過來做什麽?”
“一來是訓哥兒不肯走動,不像他哥哥們一樣,我就想帶著他多走動,免得到時候這孩子讀書了不愛動彈。再者,早上過來這樣走動一下也好。”
況且,瑤娘笑道:“還是太子告訴我說《老老恒言·散步》上說:“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
洪皇後擺手:“罷了,你呀隻聽太子的話。”
瑤娘低垂臻首,並不辯解,因為她很清楚公婆都喜歡看兒媳婦聽兒子的話,反正他們要麵子,自己要裏子,自己在外給足高玄策麵子,家裏高玄策反而最怕她。
在瑤娘到了之後,隨後麗貴妃等嬪妃來請安,瑤娘又起身行禮,她們連忙避開,不敢受禮,但心裏對太子妃都很有好感。
這位可是未來的主母,她們都要靠她吃飯的,她脾氣好點,大家更好相處。當然,她若脾氣不好,眾妃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扳不倒你,倒是難為你一下,讓你難受也不是不可能。
不要以為你在上位,就每個人都心悅誠服。
現在洪貴妃兒子封了太子,人也越發從容,在她宮裏學規矩的兩個女子順利封了美人,她們年紀輕,人也俏皮一些。
“三公主如何了?”洪皇後關心問著端妃。
這位雖然生了位公主,三三公主生的很像建章帝,又是小女兒,非常討喜。
端妃笑道:“娘娘放心,這孩子已經大好了。”
“唔,聖上說讓三公主好生養著,再過兩年替她選伴讀,入書齋讀書。”洪皇後也算是拉近和端妃的關係。
端妃還是因為頗有分量的宮妃,但她不如麗貴妃善解人意,知道進退,因此生了孩子有些驕傲,又因為皇後禮遇,不免得意了幾分。
麗貴妃有兩位皇子又受寵,皇後偏偏隻抬舉生了一位公主的端妃,大概這就是後宮的製衡之道了。
次日來請安,端妃就把三公主帶來了,三公主是個熱鬧性子,人雖然小,但是跑來跑去,比訓哥兒來更為好動。
比如訓哥兒在一旁玩機關,她就拿著玩具四處跑,還咯咯咯的笑。
訓哥兒就不喜歡她,瑤娘也不會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要讓著誰,甚至她都不會對承運說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弟弟如何。
都是人,大家憑什麽讓著你?
今日女眷們爭說的開心,隻聽三公主“哇”多的一聲哭出來了,訓哥兒見她哭了,有一點慌,手上的機關就掉在地上了。
端妃見寶貝女兒哭了,立馬就慌了,但她知曉分寸,看向皇後和太子妃。
要說,瑤娘是最相信兒子的,因此問起乳母:“三公主怎麽了?”
這位乳母是訓哥兒的乳母衛氏,她不會替端妃隱瞞,就道:“方才三爺正在此處玩這個鳳鳴百鳥,公主就要拿過來玩兒,這……”
兩相爭執,公主拉不過,就往後仰,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