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娘笑著搖頭:“我素來苦夏,您是知曉多的。”
她說到這裏,又吩咐人拿來香,介紹道:“皇上請的一位道人頗會製香,近日我用這個,倒是睡的頗香,你們也可以試試。”
大家當然聽說過皇上本人喜歡黃老之道,一登基就請了幾位道人修煉,常常以天乙真人稱呼自己。
範氏倒是很會說話:“正好臣婦也有些苦夏,正好拿回去試試,多謝娘娘賞賜。”
“這倒也沒什麽。我叫你們進來,也是為了太子。”瑤娘道。
太子的婚事,這才是重中之重。
鬱氏猶豫了一下,才問:“娘娘心中是否已經有了人選?”
“我說了不算,這件事情皇上會選好太子妃的,就是太子說起爹爹準備返鄉,可是真的?”瑤娘最在意這個。
原來是這個,鬱氏點頭:“是如此,你爹爹上了春秋,勤力多年,近來身體大不如前,所以想歸鄉去。”
這樣瑤娘倒也不好阻攔了,羅至正是非常知道分寸的,現下羅家已經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他本人還被封了國公,但越是如此,就越要隱退,方才是長久之道。
否則,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那爹爹何時走,我賜下東西。”
王頌見瑤娘完全不阻攔,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因為外公一回去,三舅舅被封為世子,皇上又賜下一百多間的房子作為國公府邸。
從此就都不住一起,也許,進宮的人從外祖母鬱氏到三舅母汪氏。
鬱氏向來也不是權力欲望極大的人,雖然舍不得女兒,但是若能回去養老也是幸事,再者,女兒現下已經是皇後了,她就心滿意足了。
羅至正辭官回鄉,反而讓時人讚歎高明,畢竟不是每個人在權利的腐蝕之下還能安之若素的。
而羅敬熙一邊高興他爹要離開,就再也沒人管束自己了,可一邊又覺得老爺子就如遮天大樹一般,為他們遮風避雨,這下走了,羅家還不知道如何。
“爹,您不做官,做個富貴閑人也好啊,再過幾年太子成婚,您還可以參加婚事呢。”
“蠢材,到時候再上京就是,閑雲野鶴的生活才是我要的,你們自己在京就好,反而勸我。這種功名利祿場,我是一刻都不願意待了。”羅至正不悅。
不待就不待,羅敬熙暗自撇嘴,自討了個不快,不敢多說什麽。
羅至正又看到羅敬淵和羅敬皓,他徑直對羅敬皓道:“你太老實了,不適合當官,天子念在你親姐姐的份上封了我們爺倆,既然如此,就老實本分些。像你這樣的人,多做可能多措,知道了嗎?”
雖然敬皓一直覺得他自己的確是能力算不得很強,但也不是沒有包袱的,中了三甲進士,又為國公世子,正是躊躇滿誌的時候,爹卻說這話,無疑是熱鍋澆上冷水,讓他呆在當場。
羅敬熙沒想到他爹說三弟更狠,在心裏偷笑,又慶幸這麽說的不是自己。
至於羅敬淵這裏,羅至正幹脆提都不提了,這個兒子向來想的都是自己,他說了也白說,人年紀大了,該為自己想想了。
羅至正離開之後,上京白日還熱,晚上卻異常涼爽。
瑤娘去壽康宮請安回來,這次皇太後身體恢複如初,還同瑤娘提起長泰郡主的婚事,她是周王嫡女,皇上的親侄女,她的婚事瑤娘也得慎重一些。
當然,在長泰郡主之前,周王府上的甘側妃去了,似乎太後有意再為周王選一門更好的親事。
周王長子已經請封了世子,現在再選一門親事,將來周王府畢定內亂。藩王內亂,也並非一件好事。
因此,瑤娘還是先留心長泰郡主的婚事才行。
回到宮裏,高玄策正好在,他拿著一顆果子給她:“嚐嚐好不好吃?若好吃,下次讓他們進貢多一些。”
這果子看著像佛陀似的,裏邊卻是紅的,嚐了一塊,她忍不住笑:“好甜。”
高玄策就喜歡看她笑:“沒錯,就是很甜。”
這人今日卻不到福寧殿批折子了,看瑤娘吃了果子,便收拾出案幾,在這裏批奏。
說起來,瑤娘還從未看過折子了,有後宮不可幹政這一條,但是高玄策懶,於是,對她道:“你要趕緊學好我的字,我看字兒看的眼睛疼的時候,你也疼疼我,替我批閱吧。”
瑤娘心如錘鼓,但是她又搖頭:“可是我不會啊,況且,我是皇後更不能幹政。”
“又不是讓你替我拿主意,隻是替我寫幾個字而已,你不是最疼你夫君的嗎?”高玄策撒嬌。
如此,瑤娘才答應下來。
這天晚上,高玄策睡著之後,瑤娘隻覺得興奮不已,她從來不覺得自己多麽厲害,但能夠開始替丈夫打理政事,那就代表她接觸的事情不再是內宅的事情了。
她一直到半夜才睡下,次日醒來時也很精神,高玄策已經上朝去了,早已不在身邊。
“娘娘,您今兒起來的還真早,皇上特意囑咐咱們千萬別喊醒您。”白英偷笑。
瑤娘則道:“不,以後你們要早些叫醒我,我要先練字再過去。”
“咦,您不是說每日要最早去太後那裏請安嗎?”白英疑惑。
瑤娘則笑而不語。
太後那裏請安是要去的,但是最近這些日子,她有更感興趣的事情了。再有,替長泰郡主找夫婿的事情,她對白英道:“你替我送些東西回去我娘家弟妹,讓汪氏替我尋摸一些年輕上進的子弟。”
也不是自己的女兒,能找個家世人品不錯有口皆碑的,也算是對得起太後的托付了。
今日十五,太後這裏人倒是很熱鬧,麗貴妃是現在的貴太妃,帶著兒媳婦莊氏過來的,說來奇怪,在娶莊氏之前,貴太妃對莊氏有些想轄製,現下婆媳關係倒是不錯。
就是不知道黃如霜如何了?
想來她是側妃,又有五皇子的寵愛,到時候也未必差。
玉藻吃了一塊糕點,笑眯眯的對長泰郡主道:“姐姐,這個桃花糕好吃。”
長泰郡主替她擦嘴:“好吃你就多吃一塊,隻是這桃花糕甜,吃了要漱口才好。”
“好嘞。”玉藻又吃了一塊才停下。
婦人們說起的也是家事,瑤娘時不時湊趣,隻是在離開時對太後道:“兒媳這幾日想替長泰看夫婿,怕是不能日日過來,還要請您見諒。”
洪太後擺手:“你替我操心,我還要謝你才是。”
她年紀大了,實在是不耐煩操心,再者,對於長泰郡主的儀賓的關心,她反而更關心太子的親事。
因為兒媳婦把挑選太子妃的事情交給了皇帝,她略有欣慰,但也想讓太子選一位自己看好的洪家女兒做良娣。
洪家女兒做皇後這種事情,她還是不敢想的。
不說別的,當年東方氏想害瑤娘的事情,幸好兒媳婦不知道,東方氏被砍頭了,萬一被兒媳婦知道,多有忌憚,那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所以,她也不求做太子正妃,做個良娣側室還是可以的。
將來太子即位,洪家女兒好歹也在妃位上。
沒辦法,洪家和羅家不同,羅家好歹還是書香之家,子弟讀書的眾多,總有那麽一兩個出挑的,而且皇後太子都會對羅家好,而她死了,洪家就不一定得到什麽好的待遇了。
瑤娘笑:“既如此,兒媳先選幾個人,到時候讓人堪了畫像過來,讓您看看。”
洪太後還是很信任瑤娘,大手一揮就同意了。
但是,她更多的功夫就是練字,盡量寫的和高玄策一樣。
白芷出宮去則跟汪氏說了瑤娘的要求:“這長泰郡主是周王的嫡長女,母親去世了,養在太後膝下。太後如今一味傷心難過,身子骨也並不是很好,所以把這件事情交給了皇後娘娘。”
“是嗎?”汪氏這幾年躲在鬱氏底下好乘涼,現下她和羅敬皓分府被過,自己當家做主,不免手忙腳亂。
頭一次接待從宮裏來的人,她還有點慌。
還是敬皓道:“白芷姐姐,那姐姐意下如何呢?可是看好哪家了?”
白芷心道,還是三爺好說話一點,她就道:“我們皇後娘娘常年在宮中,如今在孝中,倒也不認得哪一個。故而,想托三爺您和三夫人尋幾個上進,人品好的青年,我們娘娘擇一個好的。”
“好,此事就交給我了,不知姐姐限期多久呢?”敬皓能夠替宮裏辦事,還是很高興的。
白芷笑道:“如今正在孝期呢,少則一個月,多則三個月也成。到時候,娘娘同太後說了,再讓皇上讓官員查探一番,若日後真的親事成了,也是三爺和三夫人的功勞啊。”
敬皓道:“那就托白芷姐姐跟皇後娘娘說一聲,就說我定會替他辦好此事。”
“那就再好不過了,奴婢既然交代了娘娘要辦的事情,就要回宮了。”白芷準備回去。
她這一走,敬皓就對汪氏道:“以前你是小兒媳,家中不必你操心,但如今你我二人也得省事兒點才好。”
汪氏頓感壓力頗大,但她是大戶人家出身,和羅敬皓感情一向都很好,因此笑著讚同。
隻是,她道:“以往就是進宮也是陪同娘一起進宮,皇後娘娘對我一直淡淡的,說真的,我還有點怕她呢。”
敬皓想了想姐姐的性子,努力回憶了一下,就道:“姐姐對我很好,年紀小就非常有主見,為人堅強有毅力。別人遇到困難容易退縮,她卻是迎難而上。真陽公主當初身邊的伴讀,隻有我姐姐入了洪皇後和皇上的法眼,她年紀最小學業最好,大冬天在宮裏畫梅花,可以一個人坐到天黑,身體快僵硬了都不知道。總之,你要討她的歡喜,想她認同你,就要更努力了。”
汪氏哀嚎一聲,到底不敢懈怠。
而瑤娘利用空閑時日,從早到晚模仿高玄策的字體,甚至他寫字的姿勢,她都看在眼裏。
同時,在心裏又覺得高玄策對她完全不設防,自己應該多幫幫他才對。同時,也能增長更多見識。
連高玄策都驚呆了:“這麽幾天,你就學的有模有樣了。”
“那是,我學什麽學不會呀。隻怕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瑤娘還是有點小得意的。
高玄策拍板:“好,今日咱們就開始,擇日不如撞日。”
燈火搖曳,原本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夫妻親近之時,或者是高玄策批閱奏折之時,此時,他卻躺在榻上,聽瑤娘念折子。
“這是豐寧守備上的折子,這上麵給你問安。”
“朕安,朕很好。”高玄策閉著眼睛答道。
瑤娘很有默契的在下麵寫了這一行字,結果下麵又是這個豐寧守備的,居然又是:“【微臣豐寧守備請皇上安】。”
高玄策翻了個身,繼續閉目養神的回答:“朕安,朕略發福了些。”
瑤娘寫是這麽寫了,但又不解:“這個人為何兩次發奏折來,居然都隻是問安。”
“因為他是我的探子,每月一封,無事時請安。這樣豐寧人也會警覺,怕被他記下告狀,因此皮也緊點。日後他的折子,你定要留心,若是問安折一律回安就好了,若是其他的,要第一個送到禦前讓我處理。”高玄策解釋。
一個折子居然有這麽多學問,瑤娘重重點頭,眼睛裏放出異樣的神采。
第137章
汪氏在數月後入宮,瑤娘正著一身彩繡刻絲瑞草雲雁廣袖雙絲綾鸞衣,腰間戴著的大紅底繡白鶴展翅的荷包尤其矚目,汪氏不敢多看,隻覺得皇後娘娘已經是三十來許的人,卻看起來依舊年輕,甚至神采飛揚。
“哦,已經擇了三人,不知是哪三人呢?”
汪氏聽鳳座上的皇後問起,居然發現皇後似乎也不甚在意為長泰郡主選儀賓的事情,但她不敢妄加揣測,故而隻把自己的事情說完:“一位是平康公主的第三子,今年十九歲,效命於金吾衛,相貌英武。”
“嗯,這位聽起來不錯,但據我所知,平康公主並未生育,這位是庶子嗎?”瑤娘問起。
汪氏沒想到瑤娘連這個都知道,她還好早有準備:“是,她三個兒子都是庶出。”
“原來如此,那還有兩人呢?”瑤娘問起。
她說到這裏,又吩咐人拿來香,介紹道:“皇上請的一位道人頗會製香,近日我用這個,倒是睡的頗香,你們也可以試試。”
大家當然聽說過皇上本人喜歡黃老之道,一登基就請了幾位道人修煉,常常以天乙真人稱呼自己。
範氏倒是很會說話:“正好臣婦也有些苦夏,正好拿回去試試,多謝娘娘賞賜。”
“這倒也沒什麽。我叫你們進來,也是為了太子。”瑤娘道。
太子的婚事,這才是重中之重。
鬱氏猶豫了一下,才問:“娘娘心中是否已經有了人選?”
“我說了不算,這件事情皇上會選好太子妃的,就是太子說起爹爹準備返鄉,可是真的?”瑤娘最在意這個。
原來是這個,鬱氏點頭:“是如此,你爹爹上了春秋,勤力多年,近來身體大不如前,所以想歸鄉去。”
這樣瑤娘倒也不好阻攔了,羅至正是非常知道分寸的,現下羅家已經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他本人還被封了國公,但越是如此,就越要隱退,方才是長久之道。
否則,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那爹爹何時走,我賜下東西。”
王頌見瑤娘完全不阻攔,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因為外公一回去,三舅舅被封為世子,皇上又賜下一百多間的房子作為國公府邸。
從此就都不住一起,也許,進宮的人從外祖母鬱氏到三舅母汪氏。
鬱氏向來也不是權力欲望極大的人,雖然舍不得女兒,但是若能回去養老也是幸事,再者,女兒現下已經是皇後了,她就心滿意足了。
羅至正辭官回鄉,反而讓時人讚歎高明,畢竟不是每個人在權利的腐蝕之下還能安之若素的。
而羅敬熙一邊高興他爹要離開,就再也沒人管束自己了,可一邊又覺得老爺子就如遮天大樹一般,為他們遮風避雨,這下走了,羅家還不知道如何。
“爹,您不做官,做個富貴閑人也好啊,再過幾年太子成婚,您還可以參加婚事呢。”
“蠢材,到時候再上京就是,閑雲野鶴的生活才是我要的,你們自己在京就好,反而勸我。這種功名利祿場,我是一刻都不願意待了。”羅至正不悅。
不待就不待,羅敬熙暗自撇嘴,自討了個不快,不敢多說什麽。
羅至正又看到羅敬淵和羅敬皓,他徑直對羅敬皓道:“你太老實了,不適合當官,天子念在你親姐姐的份上封了我們爺倆,既然如此,就老實本分些。像你這樣的人,多做可能多措,知道了嗎?”
雖然敬皓一直覺得他自己的確是能力算不得很強,但也不是沒有包袱的,中了三甲進士,又為國公世子,正是躊躇滿誌的時候,爹卻說這話,無疑是熱鍋澆上冷水,讓他呆在當場。
羅敬熙沒想到他爹說三弟更狠,在心裏偷笑,又慶幸這麽說的不是自己。
至於羅敬淵這裏,羅至正幹脆提都不提了,這個兒子向來想的都是自己,他說了也白說,人年紀大了,該為自己想想了。
羅至正離開之後,上京白日還熱,晚上卻異常涼爽。
瑤娘去壽康宮請安回來,這次皇太後身體恢複如初,還同瑤娘提起長泰郡主的婚事,她是周王嫡女,皇上的親侄女,她的婚事瑤娘也得慎重一些。
當然,在長泰郡主之前,周王府上的甘側妃去了,似乎太後有意再為周王選一門更好的親事。
周王長子已經請封了世子,現在再選一門親事,將來周王府畢定內亂。藩王內亂,也並非一件好事。
因此,瑤娘還是先留心長泰郡主的婚事才行。
回到宮裏,高玄策正好在,他拿著一顆果子給她:“嚐嚐好不好吃?若好吃,下次讓他們進貢多一些。”
這果子看著像佛陀似的,裏邊卻是紅的,嚐了一塊,她忍不住笑:“好甜。”
高玄策就喜歡看她笑:“沒錯,就是很甜。”
這人今日卻不到福寧殿批折子了,看瑤娘吃了果子,便收拾出案幾,在這裏批奏。
說起來,瑤娘還從未看過折子了,有後宮不可幹政這一條,但是高玄策懶,於是,對她道:“你要趕緊學好我的字,我看字兒看的眼睛疼的時候,你也疼疼我,替我批閱吧。”
瑤娘心如錘鼓,但是她又搖頭:“可是我不會啊,況且,我是皇後更不能幹政。”
“又不是讓你替我拿主意,隻是替我寫幾個字而已,你不是最疼你夫君的嗎?”高玄策撒嬌。
如此,瑤娘才答應下來。
這天晚上,高玄策睡著之後,瑤娘隻覺得興奮不已,她從來不覺得自己多麽厲害,但能夠開始替丈夫打理政事,那就代表她接觸的事情不再是內宅的事情了。
她一直到半夜才睡下,次日醒來時也很精神,高玄策已經上朝去了,早已不在身邊。
“娘娘,您今兒起來的還真早,皇上特意囑咐咱們千萬別喊醒您。”白英偷笑。
瑤娘則道:“不,以後你們要早些叫醒我,我要先練字再過去。”
“咦,您不是說每日要最早去太後那裏請安嗎?”白英疑惑。
瑤娘則笑而不語。
太後那裏請安是要去的,但是最近這些日子,她有更感興趣的事情了。再有,替長泰郡主找夫婿的事情,她對白英道:“你替我送些東西回去我娘家弟妹,讓汪氏替我尋摸一些年輕上進的子弟。”
也不是自己的女兒,能找個家世人品不錯有口皆碑的,也算是對得起太後的托付了。
今日十五,太後這裏人倒是很熱鬧,麗貴妃是現在的貴太妃,帶著兒媳婦莊氏過來的,說來奇怪,在娶莊氏之前,貴太妃對莊氏有些想轄製,現下婆媳關係倒是不錯。
就是不知道黃如霜如何了?
想來她是側妃,又有五皇子的寵愛,到時候也未必差。
玉藻吃了一塊糕點,笑眯眯的對長泰郡主道:“姐姐,這個桃花糕好吃。”
長泰郡主替她擦嘴:“好吃你就多吃一塊,隻是這桃花糕甜,吃了要漱口才好。”
“好嘞。”玉藻又吃了一塊才停下。
婦人們說起的也是家事,瑤娘時不時湊趣,隻是在離開時對太後道:“兒媳這幾日想替長泰看夫婿,怕是不能日日過來,還要請您見諒。”
洪太後擺手:“你替我操心,我還要謝你才是。”
她年紀大了,實在是不耐煩操心,再者,對於長泰郡主的儀賓的關心,她反而更關心太子的親事。
因為兒媳婦把挑選太子妃的事情交給了皇帝,她略有欣慰,但也想讓太子選一位自己看好的洪家女兒做良娣。
洪家女兒做皇後這種事情,她還是不敢想的。
不說別的,當年東方氏想害瑤娘的事情,幸好兒媳婦不知道,東方氏被砍頭了,萬一被兒媳婦知道,多有忌憚,那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所以,她也不求做太子正妃,做個良娣側室還是可以的。
將來太子即位,洪家女兒好歹也在妃位上。
沒辦法,洪家和羅家不同,羅家好歹還是書香之家,子弟讀書的眾多,總有那麽一兩個出挑的,而且皇後太子都會對羅家好,而她死了,洪家就不一定得到什麽好的待遇了。
瑤娘笑:“既如此,兒媳先選幾個人,到時候讓人堪了畫像過來,讓您看看。”
洪太後還是很信任瑤娘,大手一揮就同意了。
但是,她更多的功夫就是練字,盡量寫的和高玄策一樣。
白芷出宮去則跟汪氏說了瑤娘的要求:“這長泰郡主是周王的嫡長女,母親去世了,養在太後膝下。太後如今一味傷心難過,身子骨也並不是很好,所以把這件事情交給了皇後娘娘。”
“是嗎?”汪氏這幾年躲在鬱氏底下好乘涼,現下她和羅敬皓分府被過,自己當家做主,不免手忙腳亂。
頭一次接待從宮裏來的人,她還有點慌。
還是敬皓道:“白芷姐姐,那姐姐意下如何呢?可是看好哪家了?”
白芷心道,還是三爺好說話一點,她就道:“我們皇後娘娘常年在宮中,如今在孝中,倒也不認得哪一個。故而,想托三爺您和三夫人尋幾個上進,人品好的青年,我們娘娘擇一個好的。”
“好,此事就交給我了,不知姐姐限期多久呢?”敬皓能夠替宮裏辦事,還是很高興的。
白芷笑道:“如今正在孝期呢,少則一個月,多則三個月也成。到時候,娘娘同太後說了,再讓皇上讓官員查探一番,若日後真的親事成了,也是三爺和三夫人的功勞啊。”
敬皓道:“那就托白芷姐姐跟皇後娘娘說一聲,就說我定會替他辦好此事。”
“那就再好不過了,奴婢既然交代了娘娘要辦的事情,就要回宮了。”白芷準備回去。
她這一走,敬皓就對汪氏道:“以前你是小兒媳,家中不必你操心,但如今你我二人也得省事兒點才好。”
汪氏頓感壓力頗大,但她是大戶人家出身,和羅敬皓感情一向都很好,因此笑著讚同。
隻是,她道:“以往就是進宮也是陪同娘一起進宮,皇後娘娘對我一直淡淡的,說真的,我還有點怕她呢。”
敬皓想了想姐姐的性子,努力回憶了一下,就道:“姐姐對我很好,年紀小就非常有主見,為人堅強有毅力。別人遇到困難容易退縮,她卻是迎難而上。真陽公主當初身邊的伴讀,隻有我姐姐入了洪皇後和皇上的法眼,她年紀最小學業最好,大冬天在宮裏畫梅花,可以一個人坐到天黑,身體快僵硬了都不知道。總之,你要討她的歡喜,想她認同你,就要更努力了。”
汪氏哀嚎一聲,到底不敢懈怠。
而瑤娘利用空閑時日,從早到晚模仿高玄策的字體,甚至他寫字的姿勢,她都看在眼裏。
同時,在心裏又覺得高玄策對她完全不設防,自己應該多幫幫他才對。同時,也能增長更多見識。
連高玄策都驚呆了:“這麽幾天,你就學的有模有樣了。”
“那是,我學什麽學不會呀。隻怕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瑤娘還是有點小得意的。
高玄策拍板:“好,今日咱們就開始,擇日不如撞日。”
燈火搖曳,原本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夫妻親近之時,或者是高玄策批閱奏折之時,此時,他卻躺在榻上,聽瑤娘念折子。
“這是豐寧守備上的折子,這上麵給你問安。”
“朕安,朕很好。”高玄策閉著眼睛答道。
瑤娘很有默契的在下麵寫了這一行字,結果下麵又是這個豐寧守備的,居然又是:“【微臣豐寧守備請皇上安】。”
高玄策翻了個身,繼續閉目養神的回答:“朕安,朕略發福了些。”
瑤娘寫是這麽寫了,但又不解:“這個人為何兩次發奏折來,居然都隻是問安。”
“因為他是我的探子,每月一封,無事時請安。這樣豐寧人也會警覺,怕被他記下告狀,因此皮也緊點。日後他的折子,你定要留心,若是問安折一律回安就好了,若是其他的,要第一個送到禦前讓我處理。”高玄策解釋。
一個折子居然有這麽多學問,瑤娘重重點頭,眼睛裏放出異樣的神采。
第137章
汪氏在數月後入宮,瑤娘正著一身彩繡刻絲瑞草雲雁廣袖雙絲綾鸞衣,腰間戴著的大紅底繡白鶴展翅的荷包尤其矚目,汪氏不敢多看,隻覺得皇後娘娘已經是三十來許的人,卻看起來依舊年輕,甚至神采飛揚。
“哦,已經擇了三人,不知是哪三人呢?”
汪氏聽鳳座上的皇後問起,居然發現皇後似乎也不甚在意為長泰郡主選儀賓的事情,但她不敢妄加揣測,故而隻把自己的事情說完:“一位是平康公主的第三子,今年十九歲,效命於金吾衛,相貌英武。”
“嗯,這位聽起來不錯,但據我所知,平康公主並未生育,這位是庶子嗎?”瑤娘問起。
汪氏沒想到瑤娘連這個都知道,她還好早有準備:“是,她三個兒子都是庶出。”
“原來如此,那還有兩人呢?”瑤娘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