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也挺好,好像很多年前她也是這樣的性格,“麵瓜”這倆個字終於不再束縛她了。
現下兒女都好,她也輕快自由,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第157章 承運的番外(一)
大臨朝皇太子高稷,自從成婚之後,他想的事情不是兒女情長,而是替父出征。國家在父親執政這幾年,元氣已經恢複過來,且他雷霆手腕,權利更加集中,內閣之人也並不敢多言,父親一人乾綱獨斷。
但他什麽都好,就是一樣,喜好修道。
這點連母親都無法改變,他用完飯後,和太子妃梁佳音說了一聲:“我去母後宮中請安,你有了身子,就先歇息。”
梁佳音趕緊上前道:“我同你一起去吧。”
“誒,夜風太大了,我去就成,你如果去了,母後肯定埋怨我。”承運按住太子妃。
梁佳音想起皇後娘娘的慈愛,倒是不再多說什麽了。
婆婆似乎一直對她很好,太子連房裏人也沒有,但是該太子妃行使的職責,她就不會管你會不會有孕,該如何就如何。
既是婆婆也是皇後,這樣明確,讓梁佳音對婆婆又愛又怕。
很快承運就到了坤寧宮,母親也剛剛用完飯,父皇正拉著母親的手不知道在說些什麽,看起來很是高興的樣子。
見到他來,還有些不高興:“太子來做什麽?”
承運隻好道:“母後說父皇您今晚要修道,因此兒臣前來給母後請安。”
母後笑眯眯的對父皇道:“道長先去,是我讓他過來的。”
如此才為他解圍了,承運過來當然是想問母親關於西南戰事的問題,待父皇一走,她道:“怎麽這麽急。”
“肯定要來給您晨昏定省的。”承運知曉母後對父皇的影響太大了,她一句話頂自己十句。
卻見母後看透一切的樣子:“你呀,還在我這裏弄鬼,你想建功立業我是什麽都清楚。隻是國家大事,你父皇絕對有安排。他這幾日在祝禱,也是為了國家求風調雨順。”
承運哪裏相信什麽求道能求風調雨順,他忍不住道:“您不是不信這些的,怎麽也說什麽求道可以求風調雨順。”
母後搖頭:“你父皇信就自然有他的道理,他這個人很孩子氣的。他那麽虔誠,你不許說這些信不信的,我就是不信,我也支持他。”
其實天下人都說父皇寵母後,母後多麽幸福,全天下女子都沒有母後這麽好的命。實際上哪裏是母後命好,分明是母後也十分出色,小時候他之所以能封太孫,也正是因為母後把他培養的很好,才能出風頭。
父皇在外,母後在內,還有外祖羅至正的幫忙,父皇才能從皇三子成為皇太子,又順利登基,亙古少有。
大伯父和二伯父去世,大伯父沒有後代,二伯父家中襲爵的是一個庶子,降等襲爵,根本沒有任何威脅。
可以說爹爹封太子是爹爹自己,他封太孫完全是母後操作。
如果不是母後這般得寵,父皇就不會在他一兩歲就封宸王世子,他也沒資格趕走天狗,這趕天狗走也是母後教他的。
即便父皇不允諾他,他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可母後似乎也是真的對父皇很好,從來都是維護父皇,比對他們都好。
承運隻好道:“那您一定要和父皇推薦我出去打仗,父皇做太子時,代皇祖父親征。我不願意我成日在家中。”
“這我可不能答應你,你是國之儲君,你父皇常年在外打仗,他自己願意親征,自然比你更有經驗,你皇祖父時,不如你父皇武功好。現在你雖然不錯,到底年輕,這些我不懂,還是聽你父皇的意見,不要為了出頭,到時候送了你的性命是小,讓三軍將士跟著你打敗仗死人才不好。”
見母後如此說,承運隻好悻悻然的離開。
回去之後,承運見梁佳音還在等他,心裏一軟:“怎麽還不歇下?”
“你沒回來,我睡不著。”梁佳音平日冷豔至極的麵容露出憨憨的笑容。
承運覺得母後真的看人很準,梁佳音看起來不太好接觸,雖然生的非常美豔,但看起來生人勿進。可是一旦接觸多了,就知道她性子單純純善,這種人相處起來很舒服。
什麽事情看她一眼便知,不需要猜測。
他笑道:“隻不過去請安,也不是什麽大事。你出懷了,現下母後免了你請安,但過幾日有宗室命婦們進宮,還得你過去,你若不舒服,要提前說出來。”
“我無事的,母後說過我是太子妃,這點和別的皇子妃不同,平日她那裏不需要我去,但是該我做的,我就去做。”梁佳音還是很拎得清的。
承運也忍不住點頭:“這倒是,你除了是我的妻子之外,還是太子妃,未來的國母。”
這就是梁佳音進宮來學的第一課,她起初一直侍奉皇後,卻覺得皇後對她態度不似親近,後來才知曉,她要做的不僅僅是個妻子,還得是太子妃的職責。
承運還為出征的事情苦惱,因為母後一般不答應,這件事情就沒法不成功了,所以連續幾日都悶悶不樂,又不好對梁佳音說起。
果然過了些日子,父皇準備禦駕親征西南之地,太子監國的旨意下來了。
梁佳音鬆了一口氣,承運卻對她道:“這次我多想出去曆練,父皇母後都不答應,唉。”
“太子,以後肯定有機會的。”這就是梁佳音非常愛慕太子的一點,他的位置明明都已經穩如泰山了,卻依舊想有所作為。
承運沒辦法,但見父皇正運籌帷幄,似乎準備好了一切。
見他過來,還笑道:“這次讓你監國,可要好好地做。”
“父皇,您隻身前去,兒子比您年輕,合該兒子為您效勞才是。如此,兒子真是不孝。”承運又言語中請示。
哪知父皇道:“你傻呀你,你是太子。你在家中監國,了解整個國家運作的過程,豈不是很好?我做你的平南大將軍有什麽不好。”
這話說的承運趕緊跪下:“兒臣不敢。”
“你跪什麽跪,我說的哪裏有錯。你母後把你當命根子看待,你不能有任何閃失,我若出事了,你直接登基,你母後也是太後,但你要一直敬重她才行。”
這話更是讓承運不敢相信,父皇居然如此癡情,作為帝王怎麽能因為女子情緒而行事呢。
第158章 承運的番外(二)
父皇出征之後,他就開始監國,平日也是父皇帶著他在身邊,他也學到不少,可即便如此,他還是稍微有點緊張的。
不為別的,父皇修道歸修道,實際上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打仗也是威震四海,連東胡的太後聽聞都非常欣賞父皇,特地要了父皇的畫像觀賞。
所以,平日看起來十分不靠譜,其實能力很強,否則,豪強們也不會乖乖把隱匿的土地交出來。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監國的位置做好。
比起曆代太子而言,他無疑處境算是非常好的。他生母就是皇後,名正言順,父皇連個房裏人都沒有,甚至政務還時常交給母後打理,他連異母弟弟也沒有,甚至同母的弟弟中,二弟高歡素來喜歡讀書,偏儒學,三弟高訓喜歡機關之物,如今在火器營。
弟弟們對他沒有任何威脅,如果他還不能治理好國家,那真的是沒有麵目活了。
開始監國之後,他就無法常常去請安了,還好母後那裏也傳話讓他不必去了。宮中的日子,一貫過的很平淡,太子妃梁氏懷相還好,她這日從坤寧宮回來,倒是很高興。
承運奇了:“你今日為何如此高興?”
“今日母後彈了一曲法樂,我如今才知曉原來母後琴彈的這般好。她還自覺不夠,我真是越來越覺得母後實在是太厲害了。尤其是現下宮中,規矩甚為嚴明,從無隨意欺壓之勢,也難怪都說父皇是中興之主,母後乃是難得的賢妻。”梁佳音自覺不足。
承運歎道:“昔年楚莊王一鳴驚人為中原霸主,楚共王也未嚐不是明君,卻始終不及其父。故而,我不及父皇,你怕是也難及母後。你能為母後高興,足以見你也有你的心胸。”
這話說的很是熨帖,梁佳音也深覺自己不足,她其實和太子的感情沒有帝後那麽深,帝後是一起苦過來的,她卻是高攀進來的。
且太子雖然隻有她一個女人,但是太子卻對自己的母後更為親近,對她隻是略微比屬臣親近一些。
現下太子一心在國事上,可日後就難說了,梁佳音也心有餘悸。她不知道母後當年是怎麽熬過來的,顯然一個女人,要取悅一個皇太子,讓他對你死心塌地很不容易。
總有人覺得容貌好就好,殊不知容貌實在是不值一提。
承運當然不清楚妻子的想法,他和父皇不太相同,父皇對太後榮養,卻聽母後的話,母後常常謙虛,從不肯多說幾句關於政論的事情。
可不是每個人都和母後一樣,太子妃現在還好,日後若是仗著寵愛,說出幹政之事,做出外戚禍亂之事就不好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母後這樣的控製力的。
她做了皇後,當過首輔的外祖父立馬就告老還鄉,小舅舅為人老實,除了治學就是治學,大舅舅則時常被敲打,都不敢多生事。
且羅家原本在外祖父做首輔時就已經顯赫非常,非暴發戶之家,家族風氣很好,舉凡能出仕的都是科舉出仕。
他去拜見母後時,也這麽說:“兒臣馬上要監國,母後有什麽事情需要吩咐兒子呢?”
“你是從小就按照儲君培養多的,我又有什麽好吩咐你的。反而是我,接觸政事不多,你不必問我。隻是有一條,你父皇在外,你要保證好才行。有他在,政令才能推行下去。”
母後所有都是為了父皇,承運小時候曾經有段時日還覺得父皇怕母後,他不願意父皇傷母後的心,而母後則對父皇很狠心,說不理會就不理會。
但是現下看起來母後什麽都是以父皇優先,他有些吃味道:“難道您就不擔心兒子?”
母後笑道:“這有什麽好擔心的,如果你不堪,我也不會同意你去你皇祖父那裏養著了。我這麽說的原因是因為你是二把手,你看你皇祖父在位時,我在宮中從不出頭。難道是因為我沒有能力嗎?”
承運聽到這裏毛骨悚然,他居然也犯了這個錯。
他把父皇當成親爹看待,認為這個江山遲早是他的,覺得沒什麽危機感,而母後卻一直保持警惕。
他除了是你的父親之外,還是皇帝,皇上和太子不僅僅是父子關係,是君臣關係。
母親關心父親,除了是妻子之外,還因為那個人是皇上。
承運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完全和諧,父親英明神武,卻很怕老婆,待母親一心一意,似尋常夫妻一般。
弟弟們尊敬兄長,從無僭越之舉,如今看來這些隱藏在平靜的家族和諧,實際上一直都是母後在控製。
她對父皇很愛,又可以包容他,發脾氣也會朝父皇發,完全當普通夫妻來看,可是她又把父皇當君上在看待,比任何人都懂分寸。
弟弟們並非天生沒有野心,是她從中做的很好罷了。
“母後,我……”
“好了,外麵還打仗,你記住我今日的話,隻入你耳。”母後淡淡的道。
父皇當然厲害,很快就平了南亂,甚至差點趕盡殺絕,隻留一支逃走。但大臨士氣大振,因為大臨常常偏居一方,以前被東胡威脅,還要開放互貢和金銀賄賂,大臨邊境屢屢被侵害,現在在父皇帶領下,大臨已經完全不同了。
東胡已經派人過來稱臣,西南又贏了,聲勢大壯。
他先來恭賀母後,母後卻道:“玄宗早死二十年,也是一代明君。人到達最高點的時候,就容易晚節不保,現在大肆慶祝,將來還未必好呢。太子,你務必謹慎。”
承運沒想到母後始終如此清醒,母後卻道:“生在帝王之家,你是不是殺父篡位不重要,你是不是儒雅仁君也不重要,當上君主你要有霸道之外,還得體恤子民,開疆拓土,才是一位好君王。”
“兒子明白。”承運這次行禮真心實意。
父皇回宮時,依舊意氣風發,母後也是笑意吟吟的,還打趣道:“皇上風采依舊,臣妾等候已久。”
“放心,將來就是太子出征了。”父皇握住母後的手,看向自己。
承運突然就懂了,父皇替自己蕩平阻礙,是讓自己在監國期間如何治理統領國家,母後教他的卻是君臣之別。
若是按照以前,他必定還是覺得是父皇對兒子的期許,立馬自動請纓,現下他則恭敬的道:“兒臣一切聽憑父皇調遣。父皇現下讓西南臣服,兒臣不知何時才能及父皇十之一二。”
父皇表情果然變得欣慰:“好,不衝動,這樣就很好,朕就更放心了。”
現下兒女都好,她也輕快自由,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第157章 承運的番外(一)
大臨朝皇太子高稷,自從成婚之後,他想的事情不是兒女情長,而是替父出征。國家在父親執政這幾年,元氣已經恢複過來,且他雷霆手腕,權利更加集中,內閣之人也並不敢多言,父親一人乾綱獨斷。
但他什麽都好,就是一樣,喜好修道。
這點連母親都無法改變,他用完飯後,和太子妃梁佳音說了一聲:“我去母後宮中請安,你有了身子,就先歇息。”
梁佳音趕緊上前道:“我同你一起去吧。”
“誒,夜風太大了,我去就成,你如果去了,母後肯定埋怨我。”承運按住太子妃。
梁佳音想起皇後娘娘的慈愛,倒是不再多說什麽了。
婆婆似乎一直對她很好,太子連房裏人也沒有,但是該太子妃行使的職責,她就不會管你會不會有孕,該如何就如何。
既是婆婆也是皇後,這樣明確,讓梁佳音對婆婆又愛又怕。
很快承運就到了坤寧宮,母親也剛剛用完飯,父皇正拉著母親的手不知道在說些什麽,看起來很是高興的樣子。
見到他來,還有些不高興:“太子來做什麽?”
承運隻好道:“母後說父皇您今晚要修道,因此兒臣前來給母後請安。”
母後笑眯眯的對父皇道:“道長先去,是我讓他過來的。”
如此才為他解圍了,承運過來當然是想問母親關於西南戰事的問題,待父皇一走,她道:“怎麽這麽急。”
“肯定要來給您晨昏定省的。”承運知曉母後對父皇的影響太大了,她一句話頂自己十句。
卻見母後看透一切的樣子:“你呀,還在我這裏弄鬼,你想建功立業我是什麽都清楚。隻是國家大事,你父皇絕對有安排。他這幾日在祝禱,也是為了國家求風調雨順。”
承運哪裏相信什麽求道能求風調雨順,他忍不住道:“您不是不信這些的,怎麽也說什麽求道可以求風調雨順。”
母後搖頭:“你父皇信就自然有他的道理,他這個人很孩子氣的。他那麽虔誠,你不許說這些信不信的,我就是不信,我也支持他。”
其實天下人都說父皇寵母後,母後多麽幸福,全天下女子都沒有母後這麽好的命。實際上哪裏是母後命好,分明是母後也十分出色,小時候他之所以能封太孫,也正是因為母後把他培養的很好,才能出風頭。
父皇在外,母後在內,還有外祖羅至正的幫忙,父皇才能從皇三子成為皇太子,又順利登基,亙古少有。
大伯父和二伯父去世,大伯父沒有後代,二伯父家中襲爵的是一個庶子,降等襲爵,根本沒有任何威脅。
可以說爹爹封太子是爹爹自己,他封太孫完全是母後操作。
如果不是母後這般得寵,父皇就不會在他一兩歲就封宸王世子,他也沒資格趕走天狗,這趕天狗走也是母後教他的。
即便父皇不允諾他,他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可母後似乎也是真的對父皇很好,從來都是維護父皇,比對他們都好。
承運隻好道:“那您一定要和父皇推薦我出去打仗,父皇做太子時,代皇祖父親征。我不願意我成日在家中。”
“這我可不能答應你,你是國之儲君,你父皇常年在外打仗,他自己願意親征,自然比你更有經驗,你皇祖父時,不如你父皇武功好。現在你雖然不錯,到底年輕,這些我不懂,還是聽你父皇的意見,不要為了出頭,到時候送了你的性命是小,讓三軍將士跟著你打敗仗死人才不好。”
見母後如此說,承運隻好悻悻然的離開。
回去之後,承運見梁佳音還在等他,心裏一軟:“怎麽還不歇下?”
“你沒回來,我睡不著。”梁佳音平日冷豔至極的麵容露出憨憨的笑容。
承運覺得母後真的看人很準,梁佳音看起來不太好接觸,雖然生的非常美豔,但看起來生人勿進。可是一旦接觸多了,就知道她性子單純純善,這種人相處起來很舒服。
什麽事情看她一眼便知,不需要猜測。
他笑道:“隻不過去請安,也不是什麽大事。你出懷了,現下母後免了你請安,但過幾日有宗室命婦們進宮,還得你過去,你若不舒服,要提前說出來。”
“我無事的,母後說過我是太子妃,這點和別的皇子妃不同,平日她那裏不需要我去,但是該我做的,我就去做。”梁佳音還是很拎得清的。
承運也忍不住點頭:“這倒是,你除了是我的妻子之外,還是太子妃,未來的國母。”
這就是梁佳音進宮來學的第一課,她起初一直侍奉皇後,卻覺得皇後對她態度不似親近,後來才知曉,她要做的不僅僅是個妻子,還得是太子妃的職責。
承運還為出征的事情苦惱,因為母後一般不答應,這件事情就沒法不成功了,所以連續幾日都悶悶不樂,又不好對梁佳音說起。
果然過了些日子,父皇準備禦駕親征西南之地,太子監國的旨意下來了。
梁佳音鬆了一口氣,承運卻對她道:“這次我多想出去曆練,父皇母後都不答應,唉。”
“太子,以後肯定有機會的。”這就是梁佳音非常愛慕太子的一點,他的位置明明都已經穩如泰山了,卻依舊想有所作為。
承運沒辦法,但見父皇正運籌帷幄,似乎準備好了一切。
見他過來,還笑道:“這次讓你監國,可要好好地做。”
“父皇,您隻身前去,兒子比您年輕,合該兒子為您效勞才是。如此,兒子真是不孝。”承運又言語中請示。
哪知父皇道:“你傻呀你,你是太子。你在家中監國,了解整個國家運作的過程,豈不是很好?我做你的平南大將軍有什麽不好。”
這話說的承運趕緊跪下:“兒臣不敢。”
“你跪什麽跪,我說的哪裏有錯。你母後把你當命根子看待,你不能有任何閃失,我若出事了,你直接登基,你母後也是太後,但你要一直敬重她才行。”
這話更是讓承運不敢相信,父皇居然如此癡情,作為帝王怎麽能因為女子情緒而行事呢。
第158章 承運的番外(二)
父皇出征之後,他就開始監國,平日也是父皇帶著他在身邊,他也學到不少,可即便如此,他還是稍微有點緊張的。
不為別的,父皇修道歸修道,實際上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打仗也是威震四海,連東胡的太後聽聞都非常欣賞父皇,特地要了父皇的畫像觀賞。
所以,平日看起來十分不靠譜,其實能力很強,否則,豪強們也不會乖乖把隱匿的土地交出來。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監國的位置做好。
比起曆代太子而言,他無疑處境算是非常好的。他生母就是皇後,名正言順,父皇連個房裏人都沒有,甚至政務還時常交給母後打理,他連異母弟弟也沒有,甚至同母的弟弟中,二弟高歡素來喜歡讀書,偏儒學,三弟高訓喜歡機關之物,如今在火器營。
弟弟們對他沒有任何威脅,如果他還不能治理好國家,那真的是沒有麵目活了。
開始監國之後,他就無法常常去請安了,還好母後那裏也傳話讓他不必去了。宮中的日子,一貫過的很平淡,太子妃梁氏懷相還好,她這日從坤寧宮回來,倒是很高興。
承運奇了:“你今日為何如此高興?”
“今日母後彈了一曲法樂,我如今才知曉原來母後琴彈的這般好。她還自覺不夠,我真是越來越覺得母後實在是太厲害了。尤其是現下宮中,規矩甚為嚴明,從無隨意欺壓之勢,也難怪都說父皇是中興之主,母後乃是難得的賢妻。”梁佳音自覺不足。
承運歎道:“昔年楚莊王一鳴驚人為中原霸主,楚共王也未嚐不是明君,卻始終不及其父。故而,我不及父皇,你怕是也難及母後。你能為母後高興,足以見你也有你的心胸。”
這話說的很是熨帖,梁佳音也深覺自己不足,她其實和太子的感情沒有帝後那麽深,帝後是一起苦過來的,她卻是高攀進來的。
且太子雖然隻有她一個女人,但是太子卻對自己的母後更為親近,對她隻是略微比屬臣親近一些。
現下太子一心在國事上,可日後就難說了,梁佳音也心有餘悸。她不知道母後當年是怎麽熬過來的,顯然一個女人,要取悅一個皇太子,讓他對你死心塌地很不容易。
總有人覺得容貌好就好,殊不知容貌實在是不值一提。
承運當然不清楚妻子的想法,他和父皇不太相同,父皇對太後榮養,卻聽母後的話,母後常常謙虛,從不肯多說幾句關於政論的事情。
可不是每個人都和母後一樣,太子妃現在還好,日後若是仗著寵愛,說出幹政之事,做出外戚禍亂之事就不好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母後這樣的控製力的。
她做了皇後,當過首輔的外祖父立馬就告老還鄉,小舅舅為人老實,除了治學就是治學,大舅舅則時常被敲打,都不敢多生事。
且羅家原本在外祖父做首輔時就已經顯赫非常,非暴發戶之家,家族風氣很好,舉凡能出仕的都是科舉出仕。
他去拜見母後時,也這麽說:“兒臣馬上要監國,母後有什麽事情需要吩咐兒子呢?”
“你是從小就按照儲君培養多的,我又有什麽好吩咐你的。反而是我,接觸政事不多,你不必問我。隻是有一條,你父皇在外,你要保證好才行。有他在,政令才能推行下去。”
母後所有都是為了父皇,承運小時候曾經有段時日還覺得父皇怕母後,他不願意父皇傷母後的心,而母後則對父皇很狠心,說不理會就不理會。
但是現下看起來母後什麽都是以父皇優先,他有些吃味道:“難道您就不擔心兒子?”
母後笑道:“這有什麽好擔心的,如果你不堪,我也不會同意你去你皇祖父那裏養著了。我這麽說的原因是因為你是二把手,你看你皇祖父在位時,我在宮中從不出頭。難道是因為我沒有能力嗎?”
承運聽到這裏毛骨悚然,他居然也犯了這個錯。
他把父皇當成親爹看待,認為這個江山遲早是他的,覺得沒什麽危機感,而母後卻一直保持警惕。
他除了是你的父親之外,還是皇帝,皇上和太子不僅僅是父子關係,是君臣關係。
母親關心父親,除了是妻子之外,還因為那個人是皇上。
承運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完全和諧,父親英明神武,卻很怕老婆,待母親一心一意,似尋常夫妻一般。
弟弟們尊敬兄長,從無僭越之舉,如今看來這些隱藏在平靜的家族和諧,實際上一直都是母後在控製。
她對父皇很愛,又可以包容他,發脾氣也會朝父皇發,完全當普通夫妻來看,可是她又把父皇當君上在看待,比任何人都懂分寸。
弟弟們並非天生沒有野心,是她從中做的很好罷了。
“母後,我……”
“好了,外麵還打仗,你記住我今日的話,隻入你耳。”母後淡淡的道。
父皇當然厲害,很快就平了南亂,甚至差點趕盡殺絕,隻留一支逃走。但大臨士氣大振,因為大臨常常偏居一方,以前被東胡威脅,還要開放互貢和金銀賄賂,大臨邊境屢屢被侵害,現在在父皇帶領下,大臨已經完全不同了。
東胡已經派人過來稱臣,西南又贏了,聲勢大壯。
他先來恭賀母後,母後卻道:“玄宗早死二十年,也是一代明君。人到達最高點的時候,就容易晚節不保,現在大肆慶祝,將來還未必好呢。太子,你務必謹慎。”
承運沒想到母後始終如此清醒,母後卻道:“生在帝王之家,你是不是殺父篡位不重要,你是不是儒雅仁君也不重要,當上君主你要有霸道之外,還得體恤子民,開疆拓土,才是一位好君王。”
“兒子明白。”承運這次行禮真心實意。
父皇回宮時,依舊意氣風發,母後也是笑意吟吟的,還打趣道:“皇上風采依舊,臣妾等候已久。”
“放心,將來就是太子出征了。”父皇握住母後的手,看向自己。
承運突然就懂了,父皇替自己蕩平阻礙,是讓自己在監國期間如何治理統領國家,母後教他的卻是君臣之別。
若是按照以前,他必定還是覺得是父皇對兒子的期許,立馬自動請纓,現下他則恭敬的道:“兒臣一切聽憑父皇調遣。父皇現下讓西南臣服,兒臣不知何時才能及父皇十之一二。”
父皇表情果然變得欣慰:“好,不衝動,這樣就很好,朕就更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