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程珣就帶著向晚去了村支部的大院裏,院子裏圍著很多人,程珣找了好一會兒,才在最西邊的一個長桌前找到她媽媽,沈玉竹身上係著隻圍裙,正站在幾個婦女中間做糍粑,不遠處放著隻大大的石缽,一個壯漢掄著木槌在打糍糕,他身旁圍著的那幾個人,像是替換他的。
沈玉竹完全是一副農村婦女的打扮,厚實的手工棉襖加粗布罩衣,脖子上還係著塊格子圍巾,但她氣質太好,這麽一穿反而增添了一種清水雕飾的美感,她看了看兒子,又看向晚,問他們累不累,兩人都說不累。
沈玉竹切下兩塊糍粑讓他們吃,糍粑是純糯米打的,外麵裹著一層細細的黃豆粉,吃到嘴裏又綿又糯,程珣吃完了又讓他媽切了兩塊。
“我爸呢?”
沈玉竹說:“屋裏喝茶呢”
挨著沈玉竹的一個胖胖的大嬸打量了幾眼程珣,不確定是不是那個當初跟著他父母一起來到他們莊的毛頭小子,問她道:“沈醫生,這是你大兒子嗎?”
沈玉竹說是。
“哎喲,都這麽,可真出挑,都快不敢認了,怪不得當初三環死活鬧著要……”
沈玉竹適時的用手挽住向晚的胳膊將她朝身前帶了帶,截住胖嬸的話頭,“這是我兒媳婦。”
“呀”,胖嬸又吃了一驚,“從城裏來的吧,長得可真水靈,哎呀沈醫生你可真有福氣,這麽年輕就做上婆婆了”
沈玉竹沉默著笑了笑,這麽多年過去,她跟丈夫從遙遠的城市來到這裏,她沒想到自己今生還能聽到福氣這兩個字。
一旁的胖嬸做糍粑的空當,不停朝向晚身上看,又朝對麵的幾個婦女遞眼神,“人家白是吧,臉上跟抹了粉似的。”,回頭招呼向晚說:“姑娘,你站過來點。”,向晚聽話的走過去,胖嬸在她臉上研究了一陣,接著把成果告訴其他人,“沒抹粉,人家天生的白,哎,其實三環也不錯,就是黑了點。”
三環就是繞不過去了,程珣無奈的把向晚牽去了打糍糕的那裏。
向晚小聲問程珣,“三環是誰?”,程珣裝作沒聽到,向晚又重複了一遍,程珣曲起手指敲了敲她的額角說:“不認識。”
這時,掄木棰的人停下來休息,程珣靠過去拍了拍他的後背,示意他把棰子給他,他脫下身上的夾克毛衣扔給向晚,卷起襯衫袖子,也學著之前那人的樣子,掄著棰子一下一下的去敲打石缽裏的米糕,錘下去的時候費不了多少力氣,但糯米的粘性太強,往外拔木棰得需要極大的氣力,沒多長時間,程珣的後背就濕了,臉上脖子上也出了一層汗。
他喘著粗氣重新站回到向晚身旁,向晚擼擼袖子也想上,程珣拽住她說:“你可拉倒吧”
向晚不服,說:“我在船上天天拉電纜,論力氣不一定比你差。”,反正其他人也在休息,向晚走過去把木棰抱在手裏,拔了幾次都拔不出,情急之下猛地去拽,木棰是拔出來了,可向晚卻往後趔趄了好幾天,險些摔在地上,把程珣笑的不行。
不多時,大灶上的水燒開了,農村人一年一度的過年殺豬晏開始了,向晚不敢看,就獨自跑去了門外,幾個女孩子正在玩跳皮筋的遊戲,向晚小時候也玩過,此刻重拾好奇心,也加入了他們。
中午飯是大鍋菜,加了白菜豆腐還有粉條還有肉片,因為桌椅有限,年長的坐著,向晚和程珣程硯以及其他年輕人,站在屋簷下吃完了午飯,然後拿著分好的五斤豬肉回家。
隻不過是隔了幾個月,沈玉竹和程凱文的堂屋已經裝上了厚厚的氈布簾子,程凱文把廚房裏的碳爐子拎了過來,又有人來找沈玉竹看病。
向晚幾個窩在一旁,聊天嗑瓜子,鍾凱文也湊過去說:“小向,上次我給你的書都看完了嗎?”
程珣聽他爸說這話,隻是笑,程硯就不一樣了,直接開口說:“爸,你就不要在嫂子麵前擺老師的架子了,人家又不是你學生。”
鍾凱文不生氣,隻是溫和的等著向晚給他答案。
向晚說:“都看完了,我下次給您帶來”,程珣揪揪她的袖子,“你,一家人怎麽這麽客氣。”
哦,向晚不好意思的笑了,她是覺得鍾凱文實在太像一個學者了,她不敢不尊敬。
“我現在想找幾本英文書看,但不好找。”
鍾凱文說:“我這裏倒是有一本,不過你得問過”,他看一眼沈玉竹繼續道:“問問你媽媽的意見,是我們兩個人的,我不好做主。”
向晚問程凱文書名是什麽。
程凱文說:“gone with the wind”
一瞬間,向晚就明白為何程珣的英文發音那麽好了,她也不覺得難為情,直接問程凱文這句話的漢語該怎麽翻。
程硯說:“大風刮過。”
鍾凱文嗬嗬笑著拍了下小兒子的腦袋告訴向晚叫飄。
飄,向晚喃喃念了一下這個字,不太理解這個名字的涵義,眼看著爐子裏就要沒碳了,程凱文吩咐小兒子去院子裏拿,他們燒的是大塊碳,得用錘子一下下敲碎了才能燒,程硯自從回來後就接任了這項任務,他把簸箕夾在腋下,對程凱文說:“有你們這麽使喚人的嗎,大的回來了,活還是小的幹,小心哪天我也帶個媳婦兒回來,你們就不敢欺負我了。”
程凱文說:“做夢吧,哪家姑娘能看上你啊?”
程硯一甩頭,“看上我的人多了,我要求高。”
晚飯是程珣做的:小雞燉蘑菇,粉蒸肉,還有幾個炒素菜,其實單靠程凱文和沈玉竹掙的那幾個公分,他們是拿不出什麽像樣的東西招待孩子們的,但好在沈玉竹的醫術高,那些找她看病的人一撥接一撥,他們見沈醫生不收錢,就想辦法在別的方麵給她報酬。
趁向晚不在屋子裏,程凱文叮囑小兒子說:“人家小向在這兒,一會兒吃飯的時候你可別那麽沒出息。”
程硯說:“都一家人,是什麽樣就什麽樣唄。”
程凱文語氣很重,“那也得像個人樣。”
“我”,程硯一口氣提到嗓子裏,讓他爸說的不上不下的,“我哪裏不像人了,再說我,我跟狗一塊吃去。”
程凱文被氣的笑出了聲,他踢一下小兒子說:“那你去。”
程硯又說:“想的美。”
晚上,程凱文帶著兩個兒子出去散步,沈玉竹拿出一件橘黃色的毛線衫讓向晚試,“我自己盤算著尺寸織的,也不知道合不合適。”,屋子裏點著火爐,不算冷,向晚脫掉棉衣穿上,除了袖子稍有點短外,其他剛好。
向晚抻了抻衣服下擺跟沈玉竹說謝謝,沈玉竹幫她披上棉襖,拉著她坐下來,“你跟程珣結婚連個像樣的婚禮都沒辦,我們心裏挺過意不去的,我跟你爸商量說,如果哪天我跟他能離開這個地方,到時候給你倆補上。”
“其實沒什麽”,向晚擺手說:“不需要辦,我跟程珣都不喜歡熱鬧。”
沈玉竹笑了笑,“有時候我都不敢相信程珣程硯都是從我肚子裏出來的,程珣從小就沉穩,十個他也沒一個程硯讓我們操心,小時候天天被老師叫家長,挨了不知多少揍,就是不長記性。”
向晚說:“我看他現在很好了。”
“現在能懂點事了,你弟弟呢,小晚,也那麽淘嗎?”
“他不淘”,向晚有時候都寧願向東不那麽懂事,“從小就聽話,但男孩子膽子太小也不是好事。”
沈玉竹點頭,“隻要不給人欺負就行,你跟程珣相處的還可以吧,家裏的活多讓他幹,男的一點不能慣著。”,接著沈玉竹就說了一些她跟程凱文相處的事情,手把手教向晚怎麽駕馭他兒子。
因為向晚已經跟程珣結了婚,這次被安排在了同一個屋子裏休息,程硯被趕到村長家睡了。
向晚還是睡原來的那張床,沈玉竹提前曬好了被褥,躺下去很暖和,程珣睡原先程硯的那張床,也不知有什麽事要辦,他很晚了還沒回來,就在向晚迷迷糊糊快睡著的時候,一個人貼著她的後背擁住了她。
程珣帶著一身涼氣,把向晚的困意衝去了大半,她轉過身問他去哪兒了,程珣說去辦了點事。
兩人就這麽沉默著看了會兒對方,向晚突然開口說:“三環是誰?”
程珣笑著去捏她的鼻子,“就過不去了是吧。”
“沒有,純屬好奇。”
第三十六章
“村長家一共有五個女兒, 分別叫大環,二環,三環, 四環, 小環,三環是他們家老三,很聰明能幹的一個女孩子。”
向晚說:“是不是對你也不錯?”
“我當初剛來到這裏的時候, 好多農活都不會幹,人家幫過我。”
向晚哦了一聲問:“那你怎麽回報人家的,也教她學英語?”
程珣搖搖頭,“她對英語不感興趣”, 向晚還想再說什麽,程珣捏住她的嘴唇說:“是不是給你一片樹葉,你能聯想到整個秋天。”,他把手移到向晚的肩膀上, 慢慢往下滑, 因為穿的薄,小妻子妖嬈的身體線條顯露無疑, 手掌猶如在走一條s型線路。
在程珣的記憶裏向晚即使夏天也總是穿那種肥肥大大的衣服, 把她所有關於身體的美好全部遮掩住。
由於挨得太近,向晚有點氣息不順,她說:“程珣你快去睡吧,我也困了。”
程珣說:“讓我再暖和一會兒。”,他掀開她棉毛衫的下擺, 去找自己覺得最溫暖的地方, 向晚覺得很癢, 努力繃著神經不讓自己笑出來, 以前在他們自己家裏時,程珣也會經常這樣,但那是自己的家啊,沒人看得到,沒人聽的到,鬧的再過分也沒事。
但現在是不同的,隔壁的另一間就住著她的公公婆婆,若是傳出什麽聲音,難堪的還是她。
向晚平穩了一下呼吸說:“程珣你不要這樣,爸媽都在。”
程珣嗯了一聲,手掌安靜的罩在那裏不再亂動,他小聲在妻子耳邊說:“你是不是覺得不公平?”
向晚問:“什麽不公平?”
程珣便抓著她的手腕去感受與她相對應的自己身體的那個位置,但男女畢竟不一樣,他那裏空蕩蕩的一馬平川,應該沒什麽好留戀的,他忍不住輕笑了幾聲,引著她的手繼續走。
向晚覺得自己來到了一條河流旁,在跨和不跨之間反複猶豫,但程珣的力氣太大,她孱弱的手指最終在他的帶領下,越過了那道障礙。
向晚的臉幾乎埋到了脖子裏,她從牙縫裏說:“程珣你太過分了。”
向晚的手很含蓄,雖然程珣希望她真的不用這麽含蓄,再放肆一點點或許會更好,但他能理解她此時的忌諱,所以也沒勉強,隻小聲問她還可以嗎?
這種事該怎麽回答呢。
向晚說還行。
程珣又固執的問,還行是什麽意思呢?
“你希望我怎麽回答?”
程珣便說:“比如他的長度寬度還有高度你滿意嗎?”
向晚攸地一下抬頭,那雙好看的眸子黑白分明,“程珣你真無恥。”,連這也要問,我滿意能怎樣,不滿意又能怎樣,你難道還能改進嗎?
程珣用膝蓋去蹭她的膝蓋,一定要她說出答案,向晚隻希望這件事快點過去,就說:“滿意行了吧,你可以去睡覺了嗎?”
向晚的滿意也讓程珣很滿意,他親了親妻子的額頭,翻下床鑽進自己的被窩,跟之前相比,這裏簡直跟冰窖一樣,程珣凍得抖了好一會兒才睡著。
大年三十,沒有人再找沈玉竹看病,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待在一塊,吃完早飯,程珣收拾碗筷,程硯砸碳,程凱文找了一塊幹淨的鐵板放在爐子上,把程硯從北方帶來的板栗紅棗拿出來放在鐵板上烤。
三個年輕人聞到香味都靠過去,程凱文用小剪刀把每個板栗上都劃出十字形刀口,一受熱,板栗劈裏啪啦綻開,程凱文和程珣都把剝好的板栗最先分給自己的妻子。
程硯蹲在那兒自己剝自己吃,心裏不停腹誹他的爸爸跟大哥肉麻。
不知因為什麽由頭,程凱文說到了宋朝人怎麽過年,向晚說在中國所有朝代中她最喜歡大宋,程凱文眼睛一亮就像找到知音似的,由這個話題引申出北宋曆史上的一係列文臣還有書畫家。
以前教書時,他的知己很多,他也樂意跟別人講述故紙堆裏的那些事,但自從來到這兒他就無人可說了,他的妻子隻對醫藥感興趣,村民隻對種子收成感興趣,就算可以聊上一聊的村長,一聽他講書裏的人和事,也困得不停瞌睡。
一個做學問的人最怕的就是你熱愛的那些東西沒人共鳴,這會讓人很苦悶。
但令程凱文想不到的是,從妻子兒子那裏尋求不到的卻在兒媳這裏找到了,看來能做一家人,真的是緣分。
向晚接著程凱文的話頭說:“我覺得蘇東坡和辛棄疾這兩個人都很有趣,他們骨子裏應該帶有小孩的那種天真。”
程凱文很認同,“若非純粹的人是寫不出那麽好的作品的,因為越是心思簡單的人感悟力越強。”
向晚點頭,“我一讀到辛棄疾的那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就想笑。”
這次程凱文沉默著沒開口,他想向晚到底太年輕了,還體會不到詩人心裏的孤獨與悲涼,由人推己,他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若是繼續在這裏蹉跎下去,人生也就耗盡了。
程硯板栗大棗吃煩了,又拿出黃豆來烤。
沈玉竹按照北方的習俗在廚房裏煎炸東西,程珣說去幫忙被程凱文摁住了,他覺得還是讓孩子盡情的享受過年的快樂吧,希望他們身上再也不會有他所經曆過的那種理想未酬的遺憾。
人生需盡力,但卻無法對抗時代,這是多麽沉痛的悲哀。
程硯從來不安分,大冷的天攛掇程珣跟向晚去南山摘柿子,說順便還可以滑冰,程凱文聽到後小聲跟妻子說他也想去,沈玉竹說那你就去吧。
程凱文問孩子們不會嫌棄我吧。
沈玉竹完全是一副農村婦女的打扮,厚實的手工棉襖加粗布罩衣,脖子上還係著塊格子圍巾,但她氣質太好,這麽一穿反而增添了一種清水雕飾的美感,她看了看兒子,又看向晚,問他們累不累,兩人都說不累。
沈玉竹切下兩塊糍粑讓他們吃,糍粑是純糯米打的,外麵裹著一層細細的黃豆粉,吃到嘴裏又綿又糯,程珣吃完了又讓他媽切了兩塊。
“我爸呢?”
沈玉竹說:“屋裏喝茶呢”
挨著沈玉竹的一個胖胖的大嬸打量了幾眼程珣,不確定是不是那個當初跟著他父母一起來到他們莊的毛頭小子,問她道:“沈醫生,這是你大兒子嗎?”
沈玉竹說是。
“哎喲,都這麽,可真出挑,都快不敢認了,怪不得當初三環死活鬧著要……”
沈玉竹適時的用手挽住向晚的胳膊將她朝身前帶了帶,截住胖嬸的話頭,“這是我兒媳婦。”
“呀”,胖嬸又吃了一驚,“從城裏來的吧,長得可真水靈,哎呀沈醫生你可真有福氣,這麽年輕就做上婆婆了”
沈玉竹沉默著笑了笑,這麽多年過去,她跟丈夫從遙遠的城市來到這裏,她沒想到自己今生還能聽到福氣這兩個字。
一旁的胖嬸做糍粑的空當,不停朝向晚身上看,又朝對麵的幾個婦女遞眼神,“人家白是吧,臉上跟抹了粉似的。”,回頭招呼向晚說:“姑娘,你站過來點。”,向晚聽話的走過去,胖嬸在她臉上研究了一陣,接著把成果告訴其他人,“沒抹粉,人家天生的白,哎,其實三環也不錯,就是黑了點。”
三環就是繞不過去了,程珣無奈的把向晚牽去了打糍糕的那裏。
向晚小聲問程珣,“三環是誰?”,程珣裝作沒聽到,向晚又重複了一遍,程珣曲起手指敲了敲她的額角說:“不認識。”
這時,掄木棰的人停下來休息,程珣靠過去拍了拍他的後背,示意他把棰子給他,他脫下身上的夾克毛衣扔給向晚,卷起襯衫袖子,也學著之前那人的樣子,掄著棰子一下一下的去敲打石缽裏的米糕,錘下去的時候費不了多少力氣,但糯米的粘性太強,往外拔木棰得需要極大的氣力,沒多長時間,程珣的後背就濕了,臉上脖子上也出了一層汗。
他喘著粗氣重新站回到向晚身旁,向晚擼擼袖子也想上,程珣拽住她說:“你可拉倒吧”
向晚不服,說:“我在船上天天拉電纜,論力氣不一定比你差。”,反正其他人也在休息,向晚走過去把木棰抱在手裏,拔了幾次都拔不出,情急之下猛地去拽,木棰是拔出來了,可向晚卻往後趔趄了好幾天,險些摔在地上,把程珣笑的不行。
不多時,大灶上的水燒開了,農村人一年一度的過年殺豬晏開始了,向晚不敢看,就獨自跑去了門外,幾個女孩子正在玩跳皮筋的遊戲,向晚小時候也玩過,此刻重拾好奇心,也加入了他們。
中午飯是大鍋菜,加了白菜豆腐還有粉條還有肉片,因為桌椅有限,年長的坐著,向晚和程珣程硯以及其他年輕人,站在屋簷下吃完了午飯,然後拿著分好的五斤豬肉回家。
隻不過是隔了幾個月,沈玉竹和程凱文的堂屋已經裝上了厚厚的氈布簾子,程凱文把廚房裏的碳爐子拎了過來,又有人來找沈玉竹看病。
向晚幾個窩在一旁,聊天嗑瓜子,鍾凱文也湊過去說:“小向,上次我給你的書都看完了嗎?”
程珣聽他爸說這話,隻是笑,程硯就不一樣了,直接開口說:“爸,你就不要在嫂子麵前擺老師的架子了,人家又不是你學生。”
鍾凱文不生氣,隻是溫和的等著向晚給他答案。
向晚說:“都看完了,我下次給您帶來”,程珣揪揪她的袖子,“你,一家人怎麽這麽客氣。”
哦,向晚不好意思的笑了,她是覺得鍾凱文實在太像一個學者了,她不敢不尊敬。
“我現在想找幾本英文書看,但不好找。”
鍾凱文說:“我這裏倒是有一本,不過你得問過”,他看一眼沈玉竹繼續道:“問問你媽媽的意見,是我們兩個人的,我不好做主。”
向晚問程凱文書名是什麽。
程凱文說:“gone with the wind”
一瞬間,向晚就明白為何程珣的英文發音那麽好了,她也不覺得難為情,直接問程凱文這句話的漢語該怎麽翻。
程硯說:“大風刮過。”
鍾凱文嗬嗬笑著拍了下小兒子的腦袋告訴向晚叫飄。
飄,向晚喃喃念了一下這個字,不太理解這個名字的涵義,眼看著爐子裏就要沒碳了,程凱文吩咐小兒子去院子裏拿,他們燒的是大塊碳,得用錘子一下下敲碎了才能燒,程硯自從回來後就接任了這項任務,他把簸箕夾在腋下,對程凱文說:“有你們這麽使喚人的嗎,大的回來了,活還是小的幹,小心哪天我也帶個媳婦兒回來,你們就不敢欺負我了。”
程凱文說:“做夢吧,哪家姑娘能看上你啊?”
程硯一甩頭,“看上我的人多了,我要求高。”
晚飯是程珣做的:小雞燉蘑菇,粉蒸肉,還有幾個炒素菜,其實單靠程凱文和沈玉竹掙的那幾個公分,他們是拿不出什麽像樣的東西招待孩子們的,但好在沈玉竹的醫術高,那些找她看病的人一撥接一撥,他們見沈醫生不收錢,就想辦法在別的方麵給她報酬。
趁向晚不在屋子裏,程凱文叮囑小兒子說:“人家小向在這兒,一會兒吃飯的時候你可別那麽沒出息。”
程硯說:“都一家人,是什麽樣就什麽樣唄。”
程凱文語氣很重,“那也得像個人樣。”
“我”,程硯一口氣提到嗓子裏,讓他爸說的不上不下的,“我哪裏不像人了,再說我,我跟狗一塊吃去。”
程凱文被氣的笑出了聲,他踢一下小兒子說:“那你去。”
程硯又說:“想的美。”
晚上,程凱文帶著兩個兒子出去散步,沈玉竹拿出一件橘黃色的毛線衫讓向晚試,“我自己盤算著尺寸織的,也不知道合不合適。”,屋子裏點著火爐,不算冷,向晚脫掉棉衣穿上,除了袖子稍有點短外,其他剛好。
向晚抻了抻衣服下擺跟沈玉竹說謝謝,沈玉竹幫她披上棉襖,拉著她坐下來,“你跟程珣結婚連個像樣的婚禮都沒辦,我們心裏挺過意不去的,我跟你爸商量說,如果哪天我跟他能離開這個地方,到時候給你倆補上。”
“其實沒什麽”,向晚擺手說:“不需要辦,我跟程珣都不喜歡熱鬧。”
沈玉竹笑了笑,“有時候我都不敢相信程珣程硯都是從我肚子裏出來的,程珣從小就沉穩,十個他也沒一個程硯讓我們操心,小時候天天被老師叫家長,挨了不知多少揍,就是不長記性。”
向晚說:“我看他現在很好了。”
“現在能懂點事了,你弟弟呢,小晚,也那麽淘嗎?”
“他不淘”,向晚有時候都寧願向東不那麽懂事,“從小就聽話,但男孩子膽子太小也不是好事。”
沈玉竹點頭,“隻要不給人欺負就行,你跟程珣相處的還可以吧,家裏的活多讓他幹,男的一點不能慣著。”,接著沈玉竹就說了一些她跟程凱文相處的事情,手把手教向晚怎麽駕馭他兒子。
因為向晚已經跟程珣結了婚,這次被安排在了同一個屋子裏休息,程硯被趕到村長家睡了。
向晚還是睡原來的那張床,沈玉竹提前曬好了被褥,躺下去很暖和,程珣睡原先程硯的那張床,也不知有什麽事要辦,他很晚了還沒回來,就在向晚迷迷糊糊快睡著的時候,一個人貼著她的後背擁住了她。
程珣帶著一身涼氣,把向晚的困意衝去了大半,她轉過身問他去哪兒了,程珣說去辦了點事。
兩人就這麽沉默著看了會兒對方,向晚突然開口說:“三環是誰?”
程珣笑著去捏她的鼻子,“就過不去了是吧。”
“沒有,純屬好奇。”
第三十六章
“村長家一共有五個女兒, 分別叫大環,二環,三環, 四環, 小環,三環是他們家老三,很聰明能幹的一個女孩子。”
向晚說:“是不是對你也不錯?”
“我當初剛來到這裏的時候, 好多農活都不會幹,人家幫過我。”
向晚哦了一聲問:“那你怎麽回報人家的,也教她學英語?”
程珣搖搖頭,“她對英語不感興趣”, 向晚還想再說什麽,程珣捏住她的嘴唇說:“是不是給你一片樹葉,你能聯想到整個秋天。”,他把手移到向晚的肩膀上, 慢慢往下滑, 因為穿的薄,小妻子妖嬈的身體線條顯露無疑, 手掌猶如在走一條s型線路。
在程珣的記憶裏向晚即使夏天也總是穿那種肥肥大大的衣服, 把她所有關於身體的美好全部遮掩住。
由於挨得太近,向晚有點氣息不順,她說:“程珣你快去睡吧,我也困了。”
程珣說:“讓我再暖和一會兒。”,他掀開她棉毛衫的下擺, 去找自己覺得最溫暖的地方, 向晚覺得很癢, 努力繃著神經不讓自己笑出來, 以前在他們自己家裏時,程珣也會經常這樣,但那是自己的家啊,沒人看得到,沒人聽的到,鬧的再過分也沒事。
但現在是不同的,隔壁的另一間就住著她的公公婆婆,若是傳出什麽聲音,難堪的還是她。
向晚平穩了一下呼吸說:“程珣你不要這樣,爸媽都在。”
程珣嗯了一聲,手掌安靜的罩在那裏不再亂動,他小聲在妻子耳邊說:“你是不是覺得不公平?”
向晚問:“什麽不公平?”
程珣便抓著她的手腕去感受與她相對應的自己身體的那個位置,但男女畢竟不一樣,他那裏空蕩蕩的一馬平川,應該沒什麽好留戀的,他忍不住輕笑了幾聲,引著她的手繼續走。
向晚覺得自己來到了一條河流旁,在跨和不跨之間反複猶豫,但程珣的力氣太大,她孱弱的手指最終在他的帶領下,越過了那道障礙。
向晚的臉幾乎埋到了脖子裏,她從牙縫裏說:“程珣你太過分了。”
向晚的手很含蓄,雖然程珣希望她真的不用這麽含蓄,再放肆一點點或許會更好,但他能理解她此時的忌諱,所以也沒勉強,隻小聲問她還可以嗎?
這種事該怎麽回答呢。
向晚說還行。
程珣又固執的問,還行是什麽意思呢?
“你希望我怎麽回答?”
程珣便說:“比如他的長度寬度還有高度你滿意嗎?”
向晚攸地一下抬頭,那雙好看的眸子黑白分明,“程珣你真無恥。”,連這也要問,我滿意能怎樣,不滿意又能怎樣,你難道還能改進嗎?
程珣用膝蓋去蹭她的膝蓋,一定要她說出答案,向晚隻希望這件事快點過去,就說:“滿意行了吧,你可以去睡覺了嗎?”
向晚的滿意也讓程珣很滿意,他親了親妻子的額頭,翻下床鑽進自己的被窩,跟之前相比,這裏簡直跟冰窖一樣,程珣凍得抖了好一會兒才睡著。
大年三十,沒有人再找沈玉竹看病,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待在一塊,吃完早飯,程珣收拾碗筷,程硯砸碳,程凱文找了一塊幹淨的鐵板放在爐子上,把程硯從北方帶來的板栗紅棗拿出來放在鐵板上烤。
三個年輕人聞到香味都靠過去,程凱文用小剪刀把每個板栗上都劃出十字形刀口,一受熱,板栗劈裏啪啦綻開,程凱文和程珣都把剝好的板栗最先分給自己的妻子。
程硯蹲在那兒自己剝自己吃,心裏不停腹誹他的爸爸跟大哥肉麻。
不知因為什麽由頭,程凱文說到了宋朝人怎麽過年,向晚說在中國所有朝代中她最喜歡大宋,程凱文眼睛一亮就像找到知音似的,由這個話題引申出北宋曆史上的一係列文臣還有書畫家。
以前教書時,他的知己很多,他也樂意跟別人講述故紙堆裏的那些事,但自從來到這兒他就無人可說了,他的妻子隻對醫藥感興趣,村民隻對種子收成感興趣,就算可以聊上一聊的村長,一聽他講書裏的人和事,也困得不停瞌睡。
一個做學問的人最怕的就是你熱愛的那些東西沒人共鳴,這會讓人很苦悶。
但令程凱文想不到的是,從妻子兒子那裏尋求不到的卻在兒媳這裏找到了,看來能做一家人,真的是緣分。
向晚接著程凱文的話頭說:“我覺得蘇東坡和辛棄疾這兩個人都很有趣,他們骨子裏應該帶有小孩的那種天真。”
程凱文很認同,“若非純粹的人是寫不出那麽好的作品的,因為越是心思簡單的人感悟力越強。”
向晚點頭,“我一讀到辛棄疾的那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就想笑。”
這次程凱文沉默著沒開口,他想向晚到底太年輕了,還體會不到詩人心裏的孤獨與悲涼,由人推己,他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若是繼續在這裏蹉跎下去,人生也就耗盡了。
程硯板栗大棗吃煩了,又拿出黃豆來烤。
沈玉竹按照北方的習俗在廚房裏煎炸東西,程珣說去幫忙被程凱文摁住了,他覺得還是讓孩子盡情的享受過年的快樂吧,希望他們身上再也不會有他所經曆過的那種理想未酬的遺憾。
人生需盡力,但卻無法對抗時代,這是多麽沉痛的悲哀。
程硯從來不安分,大冷的天攛掇程珣跟向晚去南山摘柿子,說順便還可以滑冰,程凱文聽到後小聲跟妻子說他也想去,沈玉竹說那你就去吧。
程凱文問孩子們不會嫌棄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