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穿成靖康之恥後的帝姬 作者:映在月光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宋雖富裕繁華,自太.祖起,各地的兵民叛亂,卻從未斷過。
朝廷征收的賦稅太重,百姓過不下去,隻能造反。冗官冗兵,兵吃不飽,也會叛亂。
以前與金兵在廣德打仗時,糧草耗盡,兵丁忍饑挨餓的慘狀,尚曆曆在目。
嶽飛想到麾下的神武軍,眼神黯淡下來。“餓死不掠奪,凍死不拆房”。此句誓言,立下容易,守著卻太難。
這時,一個年輕的男子,從後麵走過來,麵帶憂色望著屋外的雨。
經過嶽飛的桌子時,男子不小心碰了一下,桌上碟子的幹果滾落得到處都是。
男子忙停下來,手忙腳亂撿拾,嘴裏陪著不是:“老天爺這雨下得太煩了,我一時沒看路。這果子掉在地上髒了,我陪你一份吧。”
嶽飛看了男子幾眼,聽他官話中帶著本地的口音,不欲橫生枝節。對旁桌虎視眈眈的親兵使了個眼色,道了聲無妨,準備起身會賬離開。
男子飛快掃視周圍,繼續收拾著桌子,壓低聲音道:“嶽都統,二十一娘請你前去一敘。”
嶽飛愣住,他很快平靜下來,低低說了聲好。
男子再次賠禮後,走出了大堂。
嶽飛會過帳之後走出茶樓,見到男子上了一輛不起眼的騾車。親兵駕了車來,他低聲吩咐:“跟上。”
轉過幾條巷道,前麵的騾車駛進一條小巷,停在了一間宅子的後門處。
嶽飛跟著下了車,先前的男子立在半掩的門前,躬身道:“嶽都統,小的叫重山,原先是郎君虞氏允文的小廝,如今在給二十一娘趕車。二十一娘與郎君,一並都在裏麵等你。”
嶽飛頷首,問道:“虞郎君,可是蜀地虞氏,虞永興後人?”
重山臉上堆滿了笑,道:“正是我家郎君。郎君如今跟在二十一娘身邊做事,管著兵營的差使。”
聽到趙寰來了利州,嶽飛迄今都還沒回過神。虞氏本是蜀地世族,虞允文投靠了她做事,她入蜀的所圖,定會不小。
能到趙寰身前做事的人,嘴不可能這般碎。嶽飛斟酌之後,問道:“可是二十一娘讓你知無不言?”
重山側身在前麵引路,恭敬道:“是。二十一娘說,倉促之中請嶽都統前來,恐嶽都統覺著冒犯,要盡量真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請嶽都統莫怪。”
嶽飛情不自禁微微笑了,趙寰上次也這般,雖唐突,卻坦坦蕩蕩,滿腔真誠。
院子裏別有洞天,亭台樓閣流水淙淙,院落隱在花草樹木中,不時有絲竹管樂聲傳出。
進了一間隱在角落的宅院,穿過抄手遊廊,來到了門前。
重山停下腳步,抬手在門上輕輕叩擊幾聲。靜待片刻,伸手推開門,肅立著道:“嶽都統請進。”
屏風裏,傳來了陣陣急促的腳步聲。嶽飛看到人影一閃,趙寰含笑出現在屏風前。
虞允文落後兩步,跟在了她身後,朝他打量了過來。
嶽飛隻掃了身形異常高大的虞允文一眼,便看向了趙寰,隨著她的笑,拱手笑著見禮:“沒曾想,能在此處見到趙統帥。”
趙寰曲膝還禮,笑吟吟道:“世間沒那般多巧合意外,我是特意在此地等嶽都統。多日未見,嶽都統別來無恙?”
第72章
寬敞舒適的屋子, 布置得異常雅致。香爐裏徐徐飄散著清淡的熏香,小紅泥爐上銅壺裏燒著的水,咕嘟嘟在滾。
案幾上隻擺了清茶盞, 圓肚瓷壇中溫著幾壇酒, 配著幹果等時令小菜。
趙寰難得穿了雨過天青色褙子, 配雪白寬幅裙。隨著她的走動,裙擺的銀線光影閃爍,發髻上的絞絲纏枝卷草紋鬢簪, 亦微微顫動。
嶽飛從未見過盛裝的趙寰, 英氣中不失穠豔。他隻看了兩眼,便錯開了目光,與虞允文互相見禮。
趙寰介紹了兩人, 他們彼此再見禮寒暄。趙寰請嶽飛落座,問道:“天氣濕冷,嶽都統可要吃杯酒驅寒?”
嶽飛沉吟了下, 坦白道:“以前我貪戀杯中物, 險些誤事,被參了一本。後在官家前許諾,從此不再吃酒。還請趙統帥見諒。”
趙寰笑笑, 沒有勉強他,倒了清茶遞到他麵前:“我不會分茶, 還是得請嶽都統吃清茶了。”
嶽飛接過茶道了謝:“清茶亦好。上次與趙統帥吃過一次, 如今我也喜歡上了這般吃法, 反而能吃出茶葉的滋味。”
虞允文坐在一旁,自顧自提壺斟酒。見趙寰的杯子空了, 順手給她加滿。
趙寰端起酒杯,朝嶽飛舉著:“他鄉遇故知, 總值得慶賀一番。”
嶽飛端起了茶碗,對著虞允文與趙寰分別舉了舉,吃了幾口茶。
兩人都喝完了杯中酒,虞允文從熱水中,重新撈了一壇拍開。
嶽飛看著案幾邊空了的酒壇,不禁讚道:“趙統帥好酒量。”
趙寰順著嶽飛的眼神看去,笑了聲,道:“先前在屋內的琴師與歌伎,他們喝了大半下去,我不過剛吃了一杯。”
嶽飛愣了下,趙寰放下酒杯,細細解釋道:“我與虞郎君此次從燕京而來,扮做前去西夏榷場做買賣的夫妻。利州城裏的客棧,早住滿了外鄉來的買賣人,瓦子酒樓都滿座。陸家園子向來以清雅出名,不提早半個月交定銀,連雅間都排不上。來與西夏做買賣的客商,出手都闊綽。我咬牙掏空了錢袋,才勉強湊到銀錢,充做闊商,要到了這座院子。”
虞允文身穿深青圓領錦緞長衫,長身玉立,看上去與趙寰極為般配。
先前在茶樓裏,嶽飛也聽到了漢子們的閑話,利州來了許多買賣人。
隻能來到陸家園子裏的買賣人,非富即貴。趙寰花了大價錢,在此處要了一間院子,打聽到的消息,自然非同一般。
思及此,嶽飛斟酌了下,問道:“不知趙統帥,可有聽到邊關動靜?”
“邊關動靜啊。”趙寰感概了聲,不緊不慢道:“來的客人多,園子裏的人,聽的閑話也多。每人說上幾嘴,也沒個準頭。我大致理了下,不外乎是南邊趙構想與西夏做買賣,穩住西夏,好騰空手來對付北地。或是西夏與趙構合謀,想要一並攻打北地。”
嶽飛皺起了眉頭,一時沒有作聲。
趙寰頂著嶽飛,問道:“可我著實想不通,既然趙構意欲與西夏交好,嶽都統,你的兵馬前去臨洮,究竟是為了鎮守邊關,還是防著我?”
嶽飛手握著茶碗,清茶苦澀,他的笑也跟著發苦。
對於南邊朝廷的打算,以趙寰的聰慧,豈能猜不到。她這句話,不是在真問朝廷,而是在問他。
嶽飛心頭滋味複雜難辨,過了半晌,他抬眼直視著趙寰,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反問道:“趙統帥,你到利州,又所為何事?”
虞允文微楞,情不自禁看了眼嶽飛,再看向趙寰。
他們端坐在兩邊,迎著彼此的目光,冷靜自持,互不退讓。
虞允文感到一陣茫然,他不懂趙寰,為何對嶽飛這般看重。
趙寰重情重義,隻要不負她,哪怕是滴水之恩,亦會湧泉相報。
嶽飛雖說馳援過趙寰,論及功勞,卻遠不及本是敵國貴族的寒寂。
離開燕京時,趙寰將燕京的一應事務,分別交給了鄭氏以及趙青鸞,寒寂則被派了看管清空趙神佑等幾人的差使。
寒寂自然不悅,趙寰認真對他道:“他們才是大宋最重要的人,我將他們托付給你,一切有勞你了。”
寒寂生氣前來,最後歡歡喜喜離開。虞允文不知趙寰言語間的真假,寒寂是借此下了台階。
隻反正他不信。
趙寰從沒給寒寂過兵權,卻給了嶽飛無盡的信任。
虞允文垂下眼眸,緩緩往酒杯中添酒,暗自緊張等著趙寰的回答。
趙寰毫不掩飾,平靜地道:“我想要巴蜀。”
虞允文手一抖,酒灑出了酒杯。他忙提起壺,輕輕置放在案幾上。
嶽飛倒是從容不迫,眼裏浮起了笑意,道:“趙統帥果真一如既往地直率。”
“將巴蜀留給南邊朝廷,隻能滋養出一群軟弱的廢物。”趙寰傲然地昂起頭,道:“我不敢稱能使得天下百姓,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但我敢保證一句,為了天下一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嶽飛的笑意更甚,頻頻頷首,肯定道:“我信趙統帥。”
趙寰話鋒一轉,問道:“嶽宣撫可否回答我先前的問題,你是要防著我,還是要防著西夏?”
嶽飛不假思索答道:“當是防著西夏!自從我從軍起,就莫敢忘,抵禦外侮,守護大宋河山。”
趙寰緊追著道:“敢問嶽宣撫,你可曾想過,到了臨洮之後,你的糧草從何而來?再有,你可知曉,朝廷與西夏的交易中,含著刀箭軍餉?你以為,朝廷給了西夏刀箭,他們的要求為何?是攻打西夏邊境,還是與金人一同入侵燕京?”
前去臨洮時,朝廷難得幹脆給他撥了軍坰。嶽飛頓時臉色微沉,失聲道:“刀箭?趙統帥的消息可真?”
趙寰點頭,肅然道:“至於真假,嶽宣撫應當很快就能得知。”她拿出封書信遞上前,嶽飛忙伸手接過,打開匆忙掃過,神色凝重起來。
西夏修書給趙寰,欲譴使節拜訪。一邊與南邊往來,一邊與趙寰交好。西夏不講道義,且野心勃勃。
嶽飛怒從心底升起,厲聲道:“西夏向來愛趁火打劫,眼下還背信棄義,實在可恥!”
“我回了信,稱若西夏能將占去的大宋疆土歸還於我,我則願與西夏修好。”趙寰淡淡道。
西夏占去的大宋疆土,有些與趙寰的勢力範圍相鄰,有些與陝西六路接壤。
趙寰先前說欲取巴蜀,照著她話裏的意思,自發連陝西也算了進去。
嶽飛不由得看向趙寰,她神色自若,衝著他展顏一笑,看上去勢在必得:“大宋的疆土,自當寸土必爭。我知曉西夏打的何種主意,一味講究平衡策略,按照趙構不要臉的做法,我自當與西夏暫時修好為上。”
虞允文也不插話,手上握著酒杯,放在嘴邊,不時吃上一口。
不知不覺中,嶽飛見他已經吃了好幾杯。順著他的眼神看去,他正望著趙寰,滿臉自豪,與有榮焉。
趙寰緩緩道:“我卻不這般選,西夏金,南邊,北地之間周旋挑撥,漫天要價,想要選價碼高者為盟。對西夏來說,此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對金與大宋來說,卻是增長了其氣焰,待其強大,等於在養虎為患。完顏宗弼不會那麽傻,更不會理會他們。除了趙構,他會主動送上去。”
南邊朝廷就是丟了熙寧路,隻要在興慶府駐紮大軍,依托天險,南邊朝廷就可安穩無虞,繼續苟且偷生。
嶽飛心情低落下去,忽地轉頭看向虞允文,問道:“彬甫出自望族虞氏,令尊乃是朝廷的官員。如今彬甫與令尊算得各為其主,不知令尊作何想,當初又如何來到了燕京?”
若換作其他人問,虞允文會以為是在故意挑釁。嶽飛看上去滿臉誠摯,實乃真真切切不解。
虞允文想了想,答道:“當初離開蜀地到燕京,是接到二十一娘的親筆書信。我先前聽過她抗金的功績,不免心生好奇與敬仰。起初我隻想走一遭,就當作出門遊玩,沒曾想最後留了下來。”
想到與趙寰共事的日子,虞允文心神激蕩,情不自禁笑了,揚首喝完了杯裏的酒:“二十一娘問我,可願與她一並逐鹿天下。我當然百般願意,且無悔。家父沒來過北地,未曾親眼所見,難免會替我擔心。我已經與家父仔細解釋過,後來家父來信,隻叮囑了我一句話: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民,自無愧於心。我無悔,亦無愧!”
話到最後,虞允文聲音鏗鏘有力,眼神堅定。嶽飛聽後,撫掌叫好:“好一個無悔無愧,彬甫胸有溝壑,我甚是欽佩。”
虞允文拱手,忙謙虛道不敢不敢。他見嶽飛神□□言又止,頓了下,站起身道:“你們說話吃茶,我出去瞧瞧。”
門輕輕關上,屋子裏剩下了兩人。瀝瀝秋雨聲,透過支開一半的窗欞傳入屋內。伴隨著微風吹進來的濕潤,令酒香茶香熏香變得絲絲縷縷,撲進鼻尖肌膚裏。
嶽飛抬頭朝窗外看雨,好似看得入了迷。趙寰沒打擾他,慢慢抿著酒。
不知過了多久,嶽飛低低開口道:“巴蜀下雨時,與北地的寒冷不同,冷雨仿若下到了骨縫中去。二十一娘可冷?”
趙寰朝他晃了晃酒杯,笑道;“我吃了酒,一點都不冷。要真說冷,還得是大都,起風時,吹到人身上,像是一刀一刀在割。”
嶽飛怔了怔,神色歉疚,道:“許多事,不親身經曆,無法窺其全貌,更不該斷言。我沒經過大都的寒冷,是我狹隘了。”
趙寰笑笑未說話。
嶽飛還是站起身,走到窗邊,合上了窗欞:“你吃多了酒,別著涼了。”
朝廷征收的賦稅太重,百姓過不下去,隻能造反。冗官冗兵,兵吃不飽,也會叛亂。
以前與金兵在廣德打仗時,糧草耗盡,兵丁忍饑挨餓的慘狀,尚曆曆在目。
嶽飛想到麾下的神武軍,眼神黯淡下來。“餓死不掠奪,凍死不拆房”。此句誓言,立下容易,守著卻太難。
這時,一個年輕的男子,從後麵走過來,麵帶憂色望著屋外的雨。
經過嶽飛的桌子時,男子不小心碰了一下,桌上碟子的幹果滾落得到處都是。
男子忙停下來,手忙腳亂撿拾,嘴裏陪著不是:“老天爺這雨下得太煩了,我一時沒看路。這果子掉在地上髒了,我陪你一份吧。”
嶽飛看了男子幾眼,聽他官話中帶著本地的口音,不欲橫生枝節。對旁桌虎視眈眈的親兵使了個眼色,道了聲無妨,準備起身會賬離開。
男子飛快掃視周圍,繼續收拾著桌子,壓低聲音道:“嶽都統,二十一娘請你前去一敘。”
嶽飛愣住,他很快平靜下來,低低說了聲好。
男子再次賠禮後,走出了大堂。
嶽飛會過帳之後走出茶樓,見到男子上了一輛不起眼的騾車。親兵駕了車來,他低聲吩咐:“跟上。”
轉過幾條巷道,前麵的騾車駛進一條小巷,停在了一間宅子的後門處。
嶽飛跟著下了車,先前的男子立在半掩的門前,躬身道:“嶽都統,小的叫重山,原先是郎君虞氏允文的小廝,如今在給二十一娘趕車。二十一娘與郎君,一並都在裏麵等你。”
嶽飛頷首,問道:“虞郎君,可是蜀地虞氏,虞永興後人?”
重山臉上堆滿了笑,道:“正是我家郎君。郎君如今跟在二十一娘身邊做事,管著兵營的差使。”
聽到趙寰來了利州,嶽飛迄今都還沒回過神。虞氏本是蜀地世族,虞允文投靠了她做事,她入蜀的所圖,定會不小。
能到趙寰身前做事的人,嘴不可能這般碎。嶽飛斟酌之後,問道:“可是二十一娘讓你知無不言?”
重山側身在前麵引路,恭敬道:“是。二十一娘說,倉促之中請嶽都統前來,恐嶽都統覺著冒犯,要盡量真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請嶽都統莫怪。”
嶽飛情不自禁微微笑了,趙寰上次也這般,雖唐突,卻坦坦蕩蕩,滿腔真誠。
院子裏別有洞天,亭台樓閣流水淙淙,院落隱在花草樹木中,不時有絲竹管樂聲傳出。
進了一間隱在角落的宅院,穿過抄手遊廊,來到了門前。
重山停下腳步,抬手在門上輕輕叩擊幾聲。靜待片刻,伸手推開門,肅立著道:“嶽都統請進。”
屏風裏,傳來了陣陣急促的腳步聲。嶽飛看到人影一閃,趙寰含笑出現在屏風前。
虞允文落後兩步,跟在了她身後,朝他打量了過來。
嶽飛隻掃了身形異常高大的虞允文一眼,便看向了趙寰,隨著她的笑,拱手笑著見禮:“沒曾想,能在此處見到趙統帥。”
趙寰曲膝還禮,笑吟吟道:“世間沒那般多巧合意外,我是特意在此地等嶽都統。多日未見,嶽都統別來無恙?”
第72章
寬敞舒適的屋子, 布置得異常雅致。香爐裏徐徐飄散著清淡的熏香,小紅泥爐上銅壺裏燒著的水,咕嘟嘟在滾。
案幾上隻擺了清茶盞, 圓肚瓷壇中溫著幾壇酒, 配著幹果等時令小菜。
趙寰難得穿了雨過天青色褙子, 配雪白寬幅裙。隨著她的走動,裙擺的銀線光影閃爍,發髻上的絞絲纏枝卷草紋鬢簪, 亦微微顫動。
嶽飛從未見過盛裝的趙寰, 英氣中不失穠豔。他隻看了兩眼,便錯開了目光,與虞允文互相見禮。
趙寰介紹了兩人, 他們彼此再見禮寒暄。趙寰請嶽飛落座,問道:“天氣濕冷,嶽都統可要吃杯酒驅寒?”
嶽飛沉吟了下, 坦白道:“以前我貪戀杯中物, 險些誤事,被參了一本。後在官家前許諾,從此不再吃酒。還請趙統帥見諒。”
趙寰笑笑, 沒有勉強他,倒了清茶遞到他麵前:“我不會分茶, 還是得請嶽都統吃清茶了。”
嶽飛接過茶道了謝:“清茶亦好。上次與趙統帥吃過一次, 如今我也喜歡上了這般吃法, 反而能吃出茶葉的滋味。”
虞允文坐在一旁,自顧自提壺斟酒。見趙寰的杯子空了, 順手給她加滿。
趙寰端起酒杯,朝嶽飛舉著:“他鄉遇故知, 總值得慶賀一番。”
嶽飛端起了茶碗,對著虞允文與趙寰分別舉了舉,吃了幾口茶。
兩人都喝完了杯中酒,虞允文從熱水中,重新撈了一壇拍開。
嶽飛看著案幾邊空了的酒壇,不禁讚道:“趙統帥好酒量。”
趙寰順著嶽飛的眼神看去,笑了聲,道:“先前在屋內的琴師與歌伎,他們喝了大半下去,我不過剛吃了一杯。”
嶽飛愣了下,趙寰放下酒杯,細細解釋道:“我與虞郎君此次從燕京而來,扮做前去西夏榷場做買賣的夫妻。利州城裏的客棧,早住滿了外鄉來的買賣人,瓦子酒樓都滿座。陸家園子向來以清雅出名,不提早半個月交定銀,連雅間都排不上。來與西夏做買賣的客商,出手都闊綽。我咬牙掏空了錢袋,才勉強湊到銀錢,充做闊商,要到了這座院子。”
虞允文身穿深青圓領錦緞長衫,長身玉立,看上去與趙寰極為般配。
先前在茶樓裏,嶽飛也聽到了漢子們的閑話,利州來了許多買賣人。
隻能來到陸家園子裏的買賣人,非富即貴。趙寰花了大價錢,在此處要了一間院子,打聽到的消息,自然非同一般。
思及此,嶽飛斟酌了下,問道:“不知趙統帥,可有聽到邊關動靜?”
“邊關動靜啊。”趙寰感概了聲,不緊不慢道:“來的客人多,園子裏的人,聽的閑話也多。每人說上幾嘴,也沒個準頭。我大致理了下,不外乎是南邊趙構想與西夏做買賣,穩住西夏,好騰空手來對付北地。或是西夏與趙構合謀,想要一並攻打北地。”
嶽飛皺起了眉頭,一時沒有作聲。
趙寰頂著嶽飛,問道:“可我著實想不通,既然趙構意欲與西夏交好,嶽都統,你的兵馬前去臨洮,究竟是為了鎮守邊關,還是防著我?”
嶽飛手握著茶碗,清茶苦澀,他的笑也跟著發苦。
對於南邊朝廷的打算,以趙寰的聰慧,豈能猜不到。她這句話,不是在真問朝廷,而是在問他。
嶽飛心頭滋味複雜難辨,過了半晌,他抬眼直視著趙寰,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反問道:“趙統帥,你到利州,又所為何事?”
虞允文微楞,情不自禁看了眼嶽飛,再看向趙寰。
他們端坐在兩邊,迎著彼此的目光,冷靜自持,互不退讓。
虞允文感到一陣茫然,他不懂趙寰,為何對嶽飛這般看重。
趙寰重情重義,隻要不負她,哪怕是滴水之恩,亦會湧泉相報。
嶽飛雖說馳援過趙寰,論及功勞,卻遠不及本是敵國貴族的寒寂。
離開燕京時,趙寰將燕京的一應事務,分別交給了鄭氏以及趙青鸞,寒寂則被派了看管清空趙神佑等幾人的差使。
寒寂自然不悅,趙寰認真對他道:“他們才是大宋最重要的人,我將他們托付給你,一切有勞你了。”
寒寂生氣前來,最後歡歡喜喜離開。虞允文不知趙寰言語間的真假,寒寂是借此下了台階。
隻反正他不信。
趙寰從沒給寒寂過兵權,卻給了嶽飛無盡的信任。
虞允文垂下眼眸,緩緩往酒杯中添酒,暗自緊張等著趙寰的回答。
趙寰毫不掩飾,平靜地道:“我想要巴蜀。”
虞允文手一抖,酒灑出了酒杯。他忙提起壺,輕輕置放在案幾上。
嶽飛倒是從容不迫,眼裏浮起了笑意,道:“趙統帥果真一如既往地直率。”
“將巴蜀留給南邊朝廷,隻能滋養出一群軟弱的廢物。”趙寰傲然地昂起頭,道:“我不敢稱能使得天下百姓,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但我敢保證一句,為了天下一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嶽飛的笑意更甚,頻頻頷首,肯定道:“我信趙統帥。”
趙寰話鋒一轉,問道:“嶽宣撫可否回答我先前的問題,你是要防著我,還是要防著西夏?”
嶽飛不假思索答道:“當是防著西夏!自從我從軍起,就莫敢忘,抵禦外侮,守護大宋河山。”
趙寰緊追著道:“敢問嶽宣撫,你可曾想過,到了臨洮之後,你的糧草從何而來?再有,你可知曉,朝廷與西夏的交易中,含著刀箭軍餉?你以為,朝廷給了西夏刀箭,他們的要求為何?是攻打西夏邊境,還是與金人一同入侵燕京?”
前去臨洮時,朝廷難得幹脆給他撥了軍坰。嶽飛頓時臉色微沉,失聲道:“刀箭?趙統帥的消息可真?”
趙寰點頭,肅然道:“至於真假,嶽宣撫應當很快就能得知。”她拿出封書信遞上前,嶽飛忙伸手接過,打開匆忙掃過,神色凝重起來。
西夏修書給趙寰,欲譴使節拜訪。一邊與南邊往來,一邊與趙寰交好。西夏不講道義,且野心勃勃。
嶽飛怒從心底升起,厲聲道:“西夏向來愛趁火打劫,眼下還背信棄義,實在可恥!”
“我回了信,稱若西夏能將占去的大宋疆土歸還於我,我則願與西夏修好。”趙寰淡淡道。
西夏占去的大宋疆土,有些與趙寰的勢力範圍相鄰,有些與陝西六路接壤。
趙寰先前說欲取巴蜀,照著她話裏的意思,自發連陝西也算了進去。
嶽飛不由得看向趙寰,她神色自若,衝著他展顏一笑,看上去勢在必得:“大宋的疆土,自當寸土必爭。我知曉西夏打的何種主意,一味講究平衡策略,按照趙構不要臉的做法,我自當與西夏暫時修好為上。”
虞允文也不插話,手上握著酒杯,放在嘴邊,不時吃上一口。
不知不覺中,嶽飛見他已經吃了好幾杯。順著他的眼神看去,他正望著趙寰,滿臉自豪,與有榮焉。
趙寰緩緩道:“我卻不這般選,西夏金,南邊,北地之間周旋挑撥,漫天要價,想要選價碼高者為盟。對西夏來說,此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對金與大宋來說,卻是增長了其氣焰,待其強大,等於在養虎為患。完顏宗弼不會那麽傻,更不會理會他們。除了趙構,他會主動送上去。”
南邊朝廷就是丟了熙寧路,隻要在興慶府駐紮大軍,依托天險,南邊朝廷就可安穩無虞,繼續苟且偷生。
嶽飛心情低落下去,忽地轉頭看向虞允文,問道:“彬甫出自望族虞氏,令尊乃是朝廷的官員。如今彬甫與令尊算得各為其主,不知令尊作何想,當初又如何來到了燕京?”
若換作其他人問,虞允文會以為是在故意挑釁。嶽飛看上去滿臉誠摯,實乃真真切切不解。
虞允文想了想,答道:“當初離開蜀地到燕京,是接到二十一娘的親筆書信。我先前聽過她抗金的功績,不免心生好奇與敬仰。起初我隻想走一遭,就當作出門遊玩,沒曾想最後留了下來。”
想到與趙寰共事的日子,虞允文心神激蕩,情不自禁笑了,揚首喝完了杯裏的酒:“二十一娘問我,可願與她一並逐鹿天下。我當然百般願意,且無悔。家父沒來過北地,未曾親眼所見,難免會替我擔心。我已經與家父仔細解釋過,後來家父來信,隻叮囑了我一句話: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民,自無愧於心。我無悔,亦無愧!”
話到最後,虞允文聲音鏗鏘有力,眼神堅定。嶽飛聽後,撫掌叫好:“好一個無悔無愧,彬甫胸有溝壑,我甚是欽佩。”
虞允文拱手,忙謙虛道不敢不敢。他見嶽飛神□□言又止,頓了下,站起身道:“你們說話吃茶,我出去瞧瞧。”
門輕輕關上,屋子裏剩下了兩人。瀝瀝秋雨聲,透過支開一半的窗欞傳入屋內。伴隨著微風吹進來的濕潤,令酒香茶香熏香變得絲絲縷縷,撲進鼻尖肌膚裏。
嶽飛抬頭朝窗外看雨,好似看得入了迷。趙寰沒打擾他,慢慢抿著酒。
不知過了多久,嶽飛低低開口道:“巴蜀下雨時,與北地的寒冷不同,冷雨仿若下到了骨縫中去。二十一娘可冷?”
趙寰朝他晃了晃酒杯,笑道;“我吃了酒,一點都不冷。要真說冷,還得是大都,起風時,吹到人身上,像是一刀一刀在割。”
嶽飛怔了怔,神色歉疚,道:“許多事,不親身經曆,無法窺其全貌,更不該斷言。我沒經過大都的寒冷,是我狹隘了。”
趙寰笑笑未說話。
嶽飛還是站起身,走到窗邊,合上了窗欞:“你吃多了酒,別著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