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這場交戰中有更大的作為,才能讓江東繼續強大下去。
縱觀呂布的崛起就會發現,呂布的實力是何等的恐怖,與呂布對戰的諸侯,為呂布逐漸的消滅。
不僅是黑冰台之人將目光投向了陸家,孫權在暗中對陸家亦是有著頗多的關注的,陸家對江東有著不小的貢獻,而且是江東實力龐大的家族之一,若是陸家在關鍵的時刻選擇投靠呂布的話,對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必定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讓江東的大家族在戰事的期間支持君主的決策,並非是表麵上那般的簡單,尤其是陸遜為晉軍所俘虜之後,陸家在表現上低調了很多,陸家之人肯定不甘心眼前的一切,隻是他們沒有其他的辦法,晉軍擺明了不會放過陸遜。
陸遜在晉軍之中,誰也不能肯定陸遜會不會投靠呂布,從晉軍之中傳來的消息上看,呂布對於陸遜可是極為重視的,不然的話,為何潘璋回到了江東軍中,名聲不顯的陸遜卻是為呂布留了下來。
在任用人才方麵,孫權對於呂布還是比較佩服的,尤其是從地方陣營投靠而來的官員,呂布在任用上會給予信任,而這樣的信任,對於剛剛投靠之人是何等的重要,信任能夠讓他們在呂布的治下更加的盡心盡力。
縱然是世家在這種時候也是不能例外的,他們的家主在君主的麾下得到重視之後,對於他們所在家族的發展有著莫大的幫助,在一些事情上,雖說不能讓君主明麵上支持,但是對於家族暗中的發展有著幫助還是很有可能的。
這樣的情況縱然是放在晉國也同樣如此,晉國的世家何其多也,雖說呂布這些年得罪了很多的世家,但是在實力強盛之後,世家還是願意跟隨在呂布的身後的。
隻是在晉國的時候,世家的力量是在暗中積蓄的,官員不敢將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在家族發展的時候也需要做到小心翼翼,唯恐觸碰了晉國的法紀。
孫權和秦天同時將目光投向了陸家,這讓秦天暗中派往陸家勸說之人,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言語試探之間,陸家之人對於投靠晉國之事婉言拒絕了。
以陸家之人的精明,豈會猜測不出來者的身份,在這種時候他們不想去拆穿罷了,陸家的前途不是很順暢,想要讓家族發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陸遜成為晉軍的俘虜之後,孫權對陸家肯定會有所懷疑,在這等時候,若是陸家做出什麽事情的話,給家族帶來的或許就是災難了。
陸家能夠在江東強大這麽多年,這些道理還是能夠看清楚的,當然,若是等形勢明了的時候,陸家是否會選擇投靠晉國就另當別論了。
能夠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對於世家而言有著莫大的意義,任何世家也不能阻擋讓家族延續下去的誘惑。
江東人心浮動,涼州則是陷入到了戰亂之中,十萬西羌大軍,一路所向披靡,沿途的百姓和軍隊向著郡治下辨的方向撤退,積蓄更多的力量方能在這場對戰中阻擋住西羌大軍前進的步伐。
西羌大軍前行的過程中,可謂是寸草不生,但凡是他們經過的地方,奉行的是全部搶光的策略,百姓的性命在他們的眼中就如同草芥。
涼州在漢人的眼中或許是貧瘠之地,在西羌國的將士看來卻是繁榮的,他們在漢人的村莊能夠得到之前難以想象的好處,這等情況也讓西羌國的將士精神振奮,連普通的城池和村莊尚且如此,何況是漢人更加重要的城池呢。
至於說西羌士卒在漢人城池的所作所為,越吉並沒有心理上的負擔,削弱漢人實力的同時能夠讓羌人大軍的實力更加的壯大,從漢人身上得到的好處,能夠讓羌人將士精神振奮,在作戰的時候,西羌的將士將會爆發出更為強悍的戰鬥力來。
漢人百姓抵抗,也是激起西羌士卒凶性的重要原因,普通的百姓遇到戰爭的時候會抵抗,這等事情在西羌是常見的,但是在抵抗之後,迎接這些百姓的往往是淒慘的結局,沒有一支軍隊不希望他們前行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的順暢,最好不會有更多阻礙大軍前進的挫折發生。
西羌的士卒,極為勇猛,在這一點上越吉是有著信心的,接連的擄掠,讓西羌的士卒有著高昂的鬥誌。
但是在丞相雅丹看來,形勢卻是沒有表麵上這般的簡單,漢人的城池繁榮,而晉國的軍隊同樣是值得重視的,從斥候傳來的消息看,沿途城池的軍民,並不是四散而逃,而是向著郡治下辨的方向而來,若是等到更多的士卒匯聚在下辨之後,想要將下辨攻破,談何容易,漢人的城池,能夠讓漢人在城內享受著生活,同樣能夠給他們帶來安全上的保障。
莫說下辨,就算是沿途經過的上祿城,在雅丹眼中都是難以短時間攻破的,可見漢人的軍隊對於這場戰爭缺乏著足夠的預料,這才有了西羌大軍所向披靡的一幕幕。
在漢人百姓之中製造更多的殺戮,雖說能夠給漢人的百姓帶來恐慌,亦是會讓漢人的百姓在麵對西羌國大軍的時候拚死抵抗,從之前的事情上就能看出,麵對敵人的時候,漢人的百姓會挺身而出,他們並沒有在交戰的過程中表現出軟弱,這樣的百姓,力量一旦匯聚在一起之後,將會是一股極為可怕的力量。
作為西羌的智囊,雅丹在看待事情的時候,會更加的全麵,他可不希望在西羌大軍進攻敵軍的時候出現不可控製的因素。
這次西羌國的行動,肯定會徹底的激怒晉國,但是從西羌國士卒的振奮程度上來看,縱然是越吉下令讓大軍撤退,這些士卒也不會同意的。
從交戰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這也是軍中的將士樂於看到的,生活在貧寒之地的西羌人,在見識到了漢人城池的繁華之後,會有著什麽樣的感觸。
(本章完)
縱觀呂布的崛起就會發現,呂布的實力是何等的恐怖,與呂布對戰的諸侯,為呂布逐漸的消滅。
不僅是黑冰台之人將目光投向了陸家,孫權在暗中對陸家亦是有著頗多的關注的,陸家對江東有著不小的貢獻,而且是江東實力龐大的家族之一,若是陸家在關鍵的時刻選擇投靠呂布的話,對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必定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讓江東的大家族在戰事的期間支持君主的決策,並非是表麵上那般的簡單,尤其是陸遜為晉軍所俘虜之後,陸家在表現上低調了很多,陸家之人肯定不甘心眼前的一切,隻是他們沒有其他的辦法,晉軍擺明了不會放過陸遜。
陸遜在晉軍之中,誰也不能肯定陸遜會不會投靠呂布,從晉軍之中傳來的消息上看,呂布對於陸遜可是極為重視的,不然的話,為何潘璋回到了江東軍中,名聲不顯的陸遜卻是為呂布留了下來。
在任用人才方麵,孫權對於呂布還是比較佩服的,尤其是從地方陣營投靠而來的官員,呂布在任用上會給予信任,而這樣的信任,對於剛剛投靠之人是何等的重要,信任能夠讓他們在呂布的治下更加的盡心盡力。
縱然是世家在這種時候也是不能例外的,他們的家主在君主的麾下得到重視之後,對於他們所在家族的發展有著莫大的幫助,在一些事情上,雖說不能讓君主明麵上支持,但是對於家族暗中的發展有著幫助還是很有可能的。
這樣的情況縱然是放在晉國也同樣如此,晉國的世家何其多也,雖說呂布這些年得罪了很多的世家,但是在實力強盛之後,世家還是願意跟隨在呂布的身後的。
隻是在晉國的時候,世家的力量是在暗中積蓄的,官員不敢將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在家族發展的時候也需要做到小心翼翼,唯恐觸碰了晉國的法紀。
孫權和秦天同時將目光投向了陸家,這讓秦天暗中派往陸家勸說之人,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言語試探之間,陸家之人對於投靠晉國之事婉言拒絕了。
以陸家之人的精明,豈會猜測不出來者的身份,在這種時候他們不想去拆穿罷了,陸家的前途不是很順暢,想要讓家族發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陸遜成為晉軍的俘虜之後,孫權對陸家肯定會有所懷疑,在這等時候,若是陸家做出什麽事情的話,給家族帶來的或許就是災難了。
陸家能夠在江東強大這麽多年,這些道理還是能夠看清楚的,當然,若是等形勢明了的時候,陸家是否會選擇投靠晉國就另當別論了。
能夠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對於世家而言有著莫大的意義,任何世家也不能阻擋讓家族延續下去的誘惑。
江東人心浮動,涼州則是陷入到了戰亂之中,十萬西羌大軍,一路所向披靡,沿途的百姓和軍隊向著郡治下辨的方向撤退,積蓄更多的力量方能在這場對戰中阻擋住西羌大軍前進的步伐。
西羌大軍前行的過程中,可謂是寸草不生,但凡是他們經過的地方,奉行的是全部搶光的策略,百姓的性命在他們的眼中就如同草芥。
涼州在漢人的眼中或許是貧瘠之地,在西羌國的將士看來卻是繁榮的,他們在漢人的村莊能夠得到之前難以想象的好處,這等情況也讓西羌國的將士精神振奮,連普通的城池和村莊尚且如此,何況是漢人更加重要的城池呢。
至於說西羌士卒在漢人城池的所作所為,越吉並沒有心理上的負擔,削弱漢人實力的同時能夠讓羌人大軍的實力更加的壯大,從漢人身上得到的好處,能夠讓羌人將士精神振奮,在作戰的時候,西羌的將士將會爆發出更為強悍的戰鬥力來。
漢人百姓抵抗,也是激起西羌士卒凶性的重要原因,普通的百姓遇到戰爭的時候會抵抗,這等事情在西羌是常見的,但是在抵抗之後,迎接這些百姓的往往是淒慘的結局,沒有一支軍隊不希望他們前行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的順暢,最好不會有更多阻礙大軍前進的挫折發生。
西羌的士卒,極為勇猛,在這一點上越吉是有著信心的,接連的擄掠,讓西羌的士卒有著高昂的鬥誌。
但是在丞相雅丹看來,形勢卻是沒有表麵上這般的簡單,漢人的城池繁榮,而晉國的軍隊同樣是值得重視的,從斥候傳來的消息看,沿途城池的軍民,並不是四散而逃,而是向著郡治下辨的方向而來,若是等到更多的士卒匯聚在下辨之後,想要將下辨攻破,談何容易,漢人的城池,能夠讓漢人在城內享受著生活,同樣能夠給他們帶來安全上的保障。
莫說下辨,就算是沿途經過的上祿城,在雅丹眼中都是難以短時間攻破的,可見漢人的軍隊對於這場戰爭缺乏著足夠的預料,這才有了西羌大軍所向披靡的一幕幕。
在漢人百姓之中製造更多的殺戮,雖說能夠給漢人的百姓帶來恐慌,亦是會讓漢人的百姓在麵對西羌國大軍的時候拚死抵抗,從之前的事情上就能看出,麵對敵人的時候,漢人的百姓會挺身而出,他們並沒有在交戰的過程中表現出軟弱,這樣的百姓,力量一旦匯聚在一起之後,將會是一股極為可怕的力量。
作為西羌的智囊,雅丹在看待事情的時候,會更加的全麵,他可不希望在西羌大軍進攻敵軍的時候出現不可控製的因素。
這次西羌國的行動,肯定會徹底的激怒晉國,但是從西羌國士卒的振奮程度上來看,縱然是越吉下令讓大軍撤退,這些士卒也不會同意的。
從交戰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這也是軍中的將士樂於看到的,生活在貧寒之地的西羌人,在見識到了漢人城池的繁華之後,會有著什麽樣的感觸。
(本章完)